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范文第1篇

大唐。吐蕃。

回溯时光已在千年前,历经几多甲子与饶炯的轮回,历史化为青册待人翻阅。一条古道,连接长安和逻些(今拉萨),虽有上千使者东来西往,却因一女千古流芳。

梳妆明月下,丝柳轻摇月影。那一刻,不管文成公主编织着怎样的春思与爱情梦想,都淹没在一场名曰政治联姻的和亲中。“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赴雪域边陲,华盖之下,众人簇拥中,一个女子的悲欢、离合、忧虑与遐思,又有谁顾及些许?

和亲之路漫漫其修远,长安、赤岭、柏海、合川驿、逻些,身为帝王女,这一次注定而又偶然的婚姻远行,让她身兼新娘、大唐使者、文化传播者等数职,对爱情与婚姻的憧憬间杂在和亲这一历史大事件中,让唐蕃古道有了新的传奇与定义。

仅凭这一点,就足以成为传奇。

禄东赞轻轻一拽,文成公主羞答答地登场了

着宫女装扮百人齐列宫廷之外,来自天竺、仲格萨尔、大食和吐蕃等地的求婚使者们一一详看。这是最后一试——辨认公主。

其他使者拽貌美、衣着高贵者出,皆喜为辨得公主。唯吐蕃使者禄东赞不急不躁,于旁静观,待他人选毕,用箭稍卷住公主衣领引之,此时公主转过身来,于是溢出了青莲花之香气。

在历史记载中,文成公主被吐蕃大臣一拽而羞答答地登场了,也给这个“点秋香”式求婚画上了一个小结。

六难使者的各种难题把其他使者难为得如火上的蚂蚁,把吐蕃使者的聪明与智慧展露得淋漓尽致,求婚的过程一波三折,波波出奇,当被禄东赞一一化解于无形,戏剧冲突和的迭起就如此这般堂而皇之地被历史书写演绎着。

至于文成公主的这一转身是喜是泣,《贤者喜宴》言之为“喜”,《王统记》记载为“泣”,不管为何,可以肯定那一刻文成公主的内心一定非常复杂。

翻越汉文史籍,详看阎立本《步辇图》,感觉历史书写的惜墨如金早把文成公主让位于王朝的政治。来自各个地方的这么多的使者,都是一方诸侯自然不用管门当户对,但郎才女貌的要求应该是有的。可文成公主帝女初长成,早已被植入王朝政治,想挑一挑就难了。

文成公主的最大资本此时不是美貌、智慧、才学或者修养,而是大唐。中原大国的地位与尊严凌驾于一切,初来求婚者只求公主,不求文成。大唐嫁女,落于文成之上,历史的注定与巧合给后人留下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也为后世留下一段传奇。

每一个女孩在豆蔻年华,情窦初开的年纪都对爱情充满美好的想象,文成公主也是其中的一个。幸亏是文成公主,她把对爱情的追求与大的历史进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当弱小的女子身旁伴着文人墨客、乐师队伍、农技人员和携带丰盛嫁妆、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的驼队走出长安的那一刻,在伤心离别、前路不知何为而踏上那条叫唐蕃之路的艰难行程时,属于文成公主的人生之旅才真正展开。

日月山前,回望长安不见

作为大唐的使者,文成公主的胸前当别满勋章,她的臂弯当拥满鲜花,但是作为女人,她的爱情呢?——张爱玲

路漫漫,风雪隆冬季节。唐贞观十五年正月十五,文成公主的队伍西出长安了。

一路向西,向西,再向西,家乡的阡陌良田逐渐变为草原辽阔、牛羊成群的塞外景色。这是唐人最喜欢的边塞诗题材了。奇怪的是留存今世的全唐诗却不见对文成公主的诗意送别。

仪仗山川阔,琵琶道路长。不知经过多少边关,不知各地方言几经流转,听向导一路介绍着所经之地的风土人情,不知文成公主的豆蔻之心激荡着怎样的芳菲。一边是故国难离,一边是未见之夫婿,昨还是宫中不知愁滋味的公主,今已成边塞赞普之新娘,行路中又有几多思念与遐想,几多纠葛与辗转。出公差的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那口中阵阵有词的国之大道,又怎能触及文成公主细腻的内心。

这一日,队伍行到了赤岭,即将要离别大唐管辖的土地,文成公主心中一片怆楚。向西远望吐蕃,天高云低,草原苍茫;回头东望长安,更加留恋故土。

长安何所在?当向东方遥望去,发现视线已被群山阻隔,文成公主禁不住流下悲伤的泪水,这一思乡的泪水不得了,泪水幻化成了一条小泉,名日公主泉。

遥望长安不见,遂拿出皇后赐予的“日月宝镜”,从中照看长安的景色和亲人,遥思故里又不禁伤心落泪,泪水汇集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

但当她想到身负唐蕃联姻通好的重任时,便果断地摔碎了“日月宝镜”,斩断了对故乡亲人的眷恋情丝,下定了毅然前行的决心,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西行的道路。宝镜扔了出去,摔成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着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一个传说接着一个传说,看看日月山的风景,听着当地的故事,可以就着饮茶,或小酌。

如今古道旁,文成公主纪念馆、日月山的神牛塑像和回望石仍一如既往地延续着民间历史的书写习惯,让人无限遐想和思念。这就是文成公主站在呼呼的山风中最后一次流泪回望故乡的地方?

是的!就是这里。在日月山怀古,古今何事入胸怀,是文成公主身系大唐安宁凄苦远嫁?是古道往来的历史足音?是唐蕃友好的大国友谊?是一个女子于历史风云中的命运流转?抑或是穿越时空的旷世爱恋?就站在这里,幻望公主远去的背影,我们对她肃然起敬。因何而敬,敬其何为?游者自知。

行路追思大唐公主,拾掇着今日的故事流传,猛然发现:一旦文成公主走进了吐蕃的地界,历史书写也就从正儿八经的记述变为美妙的民间记忆。大唐的官方历史书写转向吐蕃的民间记述,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记载出现了一个书写样式的转向,这仿佛告诉我们:文成公主是嫁出去的姑娘,她的爱恋属于雪域高原。

柏海迎亲,文成公主的转变

“弄赞率兵次柏海亲迎,见道宗,执婿礼恭甚,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这历史场面仅一句话。但就是这一句话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如今迎亲的地方是否还胜景如常?当地政府在扎陵湖与鄂陵湖之间的一片草滩上立起“迎亲滩”大石。那大石头在平坦而辽阔的草原上孤单单地立着,像是一个追寻者的背姿。

如今的迎亲滩,景色本身并没有太大的特别。游者心中或许有疑虑,这么一个重要的地方怎么就没有特别的景观和遗迹呢?千年真是太久了,在记忆的深处,这些早已化为传说。

但传说也不是随便说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夫婿松赞干布迎亲的营地就在前面,可眼前的黄河泥沙纵横无法行船,急切的脚步突然被阻挡住了。

次日,当文成公主来到黄河边,看到河上架起了一座漂亮的彩桥。当她走上桥细看,才发现桥面是由牧民背着的木板组成,彩色栏杆是穿着鲜艳服装的儿童手拉着的哈达。文成公主被善良的群众感动得落泪,她排除了自离开长安以来的忧伤,高高兴兴前往柏海。

当身着华美盛服的文成公主出现在松赞干布的面前时,驰骋高原的吐蕃王惊为天人,立即倾心不已。文成公主见到松赞干布,发现他英俊潇洒,文武双全,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相逢的瞬间,丝丝喜悦也迅速地飘过了文成公主略带忧郁的双眼,淡淡的红霞更悄然照亮了她矜持的神态。

历史书籍没有用细腻的书写描绘这一千古相遇的爱恋。也许史书不记正因为那一刻是属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两人的,那一刻没有王朝、没有政治,只有男女相悦。

迎亲滩有过无声的寂静,有过赛马的喧嚣,见证过历史的大场面,此时的草原显得波澜不惊,平坦、辽阔。

那一夜,草原的夜晚灯火通明,歌声飞扬,舞影婆娑,接亲的场面十分隆重而热烈,干戈狼烟的杀伐争战化为春宵一夜。

迎亲滩真的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不要忘了柏海迎亲后,雪域对文成公主的民间记忆又出现了新的转变。她的内心不再忐忑,她的思想不再徘徊。逶迤千里的唐蕃古道,至此开始流传一段千古爱情佳话,也从此留下了文成公主造福雪域的种种传说。

度过几个美好的夜晚,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辞别了李道宗,一路结伴而行,不知不觉来到了玉树。

追随文成公主一路进藏的脚步,也来到位于青海玉树县结古镇东南25公里的贝纳峡谷,

山上松柏如画,文成公主庙山下小河如诗。藏式建筑的文成公主庙紧贴百丈悬崖,风景幽静,金光闪闪的屋顶光芒四射。庙四周所有的悬崖和面积较大的石头上都刻着数不清的经文,被阳光与风,被雨雪与露珠,更被人们的口口相传所吟诵。

我在这里,故事在这里,文成公主也在这里。只不过时间把这里标上了刻度,历史在那头,我在这头,文成公主在往昔,我在今日。

千百年来人们在这里的岩崖上凿刻佛像和经文,久而久之,贝纳峡谷的大部分岩石和石头都被人们刻满了,经文和佛像已成为百丈悬崖新的机理和肤纹。贝纳峡谷仿佛是历史的横断面,置身其中仰望,我也只不过是历史一瞬。

文成公主在贝纳峡谷住下以后,亲率工匠在沟内的悬崖峭壁上浮雕凿刻了各种佛像、大小佛塔和重要经文等,还亲笔用汉字楷写了16行颂词,古藏文的发明者吞米桑布扎写了18行说明,可惜这些珍贵的手迹难耐风雨剥蚀,已然残缺不全,难以辨认了。

这个传说就在这个历史的横断面上,虽然也是历史一瞬,却是伊始。当初的一个真实历史人物如今已被塑为雕像庄严地立于庙宇中,慈善依旧,但早已找不到公主豆蔻年华时的俏皮、清丽与贤淑。

在贝纳峡谷,文成公主通过自己的身传言教,帮助当地藏族人民学会驾牛开荒,耕耘播种,学会了垒石砌墙,伐木盖房,学会了纺纱织毯,凿石打磨,唱歌跳舞等。迄今,在贝纳沟对面的山坡上还有公主当年教人们开荒种地的田埂。因此,在当地藏族人民的心目中,文成公主是天上的菩萨娘娘。

经过较长时间的休整,文成公主的队伍又出发了,当地的人们就以这样的纪念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挽留。我也想留住什么,望向公主一去不返的脚步,还是继续前行吧。

在怒江两畔

过了唐古拉山,就进入今天的境内了。文成公主已经走远,翻过唐古拉山的哪个山口,走向哪条路?行路的滚滚烟尘已经消散,历史记载中不明,只好于传说中慢慢寻觅。

没有越野车,更没有桥梁,行路之艰难可想而知。据说就有这样一条无名大河,阻挡行程。

汹涌的河水惊涛拍岸,不时无情地吞噬着无辜的生命,文成公主看这一幕幕,内心无比疼痛,泪水和汗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汇入河中,形成了滚滚怒江水。怒江的藏语名叫“佳姆俄曲”,意思就是“文成公主的汗水”。她祈求神灵保佑当地百姓能够平安幸福地生活,并从身上取下一条彩带抛向江岸,彩带立即化为一座桥——嘉玉桥。从此嘉玉桥连接了内地与,成为茶马古道上重要的驿道。

嘉玉桥古桥畔仿佛依稀可辨马帮的驮铃声。或许随着岁月的流逝,古嘉玉桥的颜色会慢慢消退,但消不去的是对文成公主魂萦与情绕、敬重与热爱。

溯怒江水而上,一路草原峡谷风光。想必文成公主到达这里时已是夏天了吧。雪山之下是满眼的青翠,不知名的鸟飞舞雀跃,一路虽然少有人烟,但异域的风光绝对入眼入心。

怒江在脚下奔流,比如县茶曲乡望江而坐,于良田美景守望岁月。我沿着一条小径走向达木寺,相传为文成公主入藏经过此地时修建的达木寺,早已没有了最初模样,但文成公主的足迹和故事依然清晰。休息的大石头、洗澡的温泉水都在附近,在这里,文成公主享受着惬意的旅行。

独树一格的达木寺天葬台保留下人的头骨,砌在墙上,也有说是文成公主嘱咐如此做的。300多具人头骨墙壁是那般神秘,也是那般神秘地给人以超脱死亡的勇气。历史远去、人生远去,留下的却让人有无限的思索。

离达木寺不远的公路旁的一个断壁上摆放着一块石头。上面书写着歪歪扭扭的六字真言,据说那就是文成公主刚学会藏语时写下的。是啊,日日夜夜的相望,看到松赞干布那坚毅的胸膛,心中不时泛起爱的涟漪。她多想表白自己的心意啊。

古道只是一条路,在怒江畔蜿蜒,但它却在历史中延展。今人不见吉时道,今道曾经伴古人。远了,茶曲乡在怒江谷地的金黄画幅中成了一个小点:久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事件成为一段段美丽的传说。记忆中,有一串深刻的足迹,阔步走来。

一座新生的千年之城与公主到来

“正月十五那一天,文成公主答应来。莲花大坝不用怕,有百匹善走骏马来接你。高山连绵不用怕,有百头力大牦牛来接你。大河条条不用怕,有百只黑色皮船来接你。来到拉萨的拉通渡口时,有百条马头木舟来接你。来到拉萨的吾吉滩时,有百辆双轮马车来接你。来到拉萨的东孜苏时,有百名英俊青年来接你。来到卡阿东的山角时,有百名美丽姑娘来接你。来到红山脚下时,有百名亲信大臣来接你。今天公主来到,好像狮子进入大森林,好像孔雀飞落大平原,好像不落的太阳升起……”

一首流传的歌谣依稀可想当初拉萨和亲的盛大场面。追随文成公主的脚步,已然站在布达拉宫脚下的广场上,往来不息的转经身影俨然成为拉萨的一道街景。那一天,光秃秃的红山脚下,人一定更多,为了一睹大唐公主的芳容,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

“文成公主各种锦绣之衣,佩戴金玉珠宝之饰,率其侍婢二十五美女,亦各以缤罗为衣,佩珠玉为饰,携琵琶乐器,往扎拉乃乌塘游赏。斯时吐蕃臣民,皆来会聚,瞻视盛况,歌舞戏乐,一片欢腾。”《王臣记》的记载可以让我们回想当时的盛大场面。

1300多年前的拉萨芳草萋萋,沼泽沙滩,一片荒凉。但当文成公主看着为了自己而专门换上汉族袍带的松赞干布深情的目光时,对亲人与故乡的思念,对异域荒凉的感触也同时转化作了与雪山共存、与江河齐舞的爱。青春年少的懵懂早已抛在千里的进藏路上,此时她已是雪域吐蕃的王妃,没有谁比她更深切地知道这一点。

藏语里,拉萨意思是天神之地。阳光明亮得没有一点杂质,但有重量,照在身上让人有一种飘起来的错觉,走起来,像走在一个遥远的梦里。在梦里追溯拉萨1300余载的文明历史,我们会发现,它与文成公主息息相关。

“雪域藏土为女魔仰卧之相,卧塘湖即魔女心血,三山为其心窍之脉络,为镇伏女魔,需建寺镇之。”在文成公主的建议之下,藏王松赞干布根据女魔的仰卧之形,在不同的位置上共建了庙宇108座。当时大昭寺所在地周围是一片沼泽,沼泽中心有一湖泊——卧塘湖,即女魔的心脏,赤尊公主依照文成公主的推算,以山羊驼土,填平了卧塘湖,在其上建大昭寺,供奉佛像,镇了女魔的心骨。藏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为纪念建寺,佛殿初名“惹萨”,后来城市的名字也演化为“拉萨”。经过一番综合治理,拉萨终于具足了八吉祥之相。

如今走在拉萨街头,许多人都会讲起文成公主的故事,说她如何厉害,镇住了魔女,说她带来了各种工艺和文化……的历史留下太多文成公主的遗迹和传说,这些美丽的故事中文成公主的面容如同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向我们昭示着时光的迢遥和往事的浩淼。

大昭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唤作汉虎神变寺的小昭寺,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布达拉宫的文成公主壁画、公主柳等等,当我们穿过幽暗的过道朝这些探望时,文成公主的微笑正穿越隧道,洋溢在我们身上。

江山留胜迹,往事越千年。今天,拉萨的诱惑就像那夜来的微风,轻轻吹动着月色中的经幡,直到那些经幡都成为远道而来者眼中最神奇的幻象。而有谁知道,在拉萨的浮华与灿烂中,是文成公主帮助我们握住了的第一阵心跳。

在琼结县境内,有着规模最大的王陵,它是藏王墓。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就埋在那里。旁边还建有一座小庙,庙里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一个风华绝代的公主百年之后虽回乡未了,但这一生离不开这一行,这一行注定了一生,再回想一路的追寻与遐思,内心再无惆怅。

TIPS

1 据传,玉树县的贝纳沟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这里的藏族首领和群众曾为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文成公主深受感动,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等技术。文成公主离开这里进入拉萨后,这里的藏族同胞便依据公主的画像,在石壁上造像,以示怀念,遂又建庙。从此贝纳沟便成了玉树地区的一大圣地,成为信徒们顶礼膜拜的佛堂,香火缭绕,经久不衰,当地藏族群众把这里视为玉树高原上的“洞天福地”。

2 文成公主庙别名“沙加公主庙”、“大日如来佛堂”,海拔3700多米,是青海最早的佛殿,有1300多年历史。文成公主庙紧贴百丈悬崖,风景幽静,庙四周所有的悬崖和面积较大的石头上都刻着数不清的藏经,峡谷、山间纵横挂满了五色经幡,甚为壮观!在佛堂右侧20米处岩崖下,有一泓清澈如明镜般的泉眼,名叫公主泉。相传文成公主在此驻跸期间,曾在泉边梳洗。1300多年来,这儿都是一年四季香火从不间断,酥油灯昼夜常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络绎不绝。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范文第2篇

1. 长平公主幻人间

长平公主,令人哀怜;身世悲凉,幻影人间。或许史书记载常有难言之隐;或许民间传闻多寓美好希冀;或许文学作品关注乱世情缘;或许国破家亡之美丽公主,英年早逝灵魂不散。

史书记载,故事简练。《明史》列传第九曰:“长平公主,年十六,帝选周显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越五日,长平主复苏。大清顺治二年上书言:‘九死臣妾,R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诏不许,命显复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钱车马锡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赐葬广宁门外。”

民间传闻,轶事缠绵。传说李自成义军打开彰义门,崇祯皇帝朱由检登煤山,望京城烽火彻天,徘徊良久乃归乾清宫。凌晨五鼓,催皇后、贵妃自尽,于寿宁宫斩杀爱女长平公主,因不忍力微,断其左臂,公主未殊死而闷绝于地。后为尚衣监何新入宫所见,负之而出,自此神秘失踪。再后,或说与状元郎周世显谛结美好姻缘;或说皈依佛门永伴青灯尼姑庵。

戏曲小说,演绎纷繁。《倚睛楼七种曲》之《帝女花》,一对金童玉女欲结连理,下凡人间。于乱世惊涛之中,寻寻觅觅,至死不渝。玉女幻影为长平公主,金童投生为状元郎周世显。明朝亡国,崇祯剑刃帝女。公主未死,辗转至庵堂避难,巧遇郎君世显,二人重续前缘,然后双双殉爱而去,飞往天界之飘渺云烟。金庸小说之《碧血剑》,演绎长平公主村姑装扮,行走江湖,相貌极美,气质高贵,描写公主国恨爱情错综复杂之少女情怀;《鹿鼎记》再度描绘长平公主为独臂神尼,白衣侠女纤尘不染,神功盖世浪迹江湖。

可怜如花似玉女,生于末世帝王家。

国破家亡烽烟起,飘零沦落梦天涯。

2.永泰公主死因谜

永泰公主,香魂依依;众说纷纭,扑朔迷离。生于帝王之家,唐中宗李显之女,武则天之孙女;喜荣华正好,年仅妙龄十之有七;恨无常早降,祸起萧墙一命归西。生之尊贵,葬之显赫,死因神秘。

一说永泰公主被武则天处死。《新唐书·则天顺圣武皇后纪》中说:大足元年“九月壬申,杀邵王重润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 《资治通鉴·则天顺圣皇后》中说:“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史书记载,均为懿德太子李重润与永泰公主,因议论武则天私生活而被其赐死。

一说永泰公主死于难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掘永泰公主之墓,墓室得《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铭》碑。有人根据永泰公主墓出土十一块骨盆碎片,复原了永泰公主之骨盆,经科学测量与鉴定,认为“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较之同龄女性骨盆都显得狭小,并结合墓志铭“珠胎毁月”句,断定“永泰公主死于难产”,而非其祖母武则天所杀害。

皇亲国戚金波粒,冷酷无常索香魂。

寻常百姓粗茶淡,挚爱亲情享天伦。

3.文成公主进吐蕃

文成公主,和亲吐蕃;雪域高原,佳话千古。西藏之历史熠熠生辉,拉萨之古迹脉脉倾诉。美丽公主深情边陲,冰山雪莲绽放幽香;黄河文明涓涓流向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水交映黄河长江。

文成公主,和平使者。公元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完成吐蕃部族统一大业,仰慕唐朝文化,派使者长途跋涉,到长安访问。并向唐朝求亲,唐太宗不允。吐蕃使者恐无功谎称:唐天子将允公主嫁,吐谷浑王求亲而不决。松赞干布因怨吐谷浑,发兵二十万驱之。侵唐松州,以武求亲。太宗谴侯君集将兵反击,松赞干布乃求和。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再派使者,备黄金珍宝厚礼,到长安去求亲。太宗应允。翌年,文成公主动身前往吐蕃。华夏边疆平和宁静,炎黄儿女幸福安康。

文成公主,身世不详。唐高祖李渊有女儿19,太宗李世民有女儿21,除早夭者,均嫁有名本朝之臣。文献记载,文成公主为“唐宗室女”,当为李姓。按惯例。亲王之女亦会有史籍注明,若以宗室女身份出嫁,或许与宗亲关系较远,其父爵位不会太高。或许“和亲”事关重大,破格封之为公主。尽管如此,文成公主出嫁规格较高,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至吐蕃。松赞干布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松赞干布不疑有他,“自以其先未有婚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

文成公主,美名边疆。传说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命名为“惹萨”,即现今之大昭寺。“惹萨”藏语意为“山羊背上”。最来,“惹萨”被译为“逻些”,又演变成为“拉萨”,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与“神圣之地”。 相传布达拉宫乃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是普陀罗之译音,意为菩萨居住之宫殿。如今,西藏大昭寺与布达拉宫,仍供奉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之塑像。

文成公主离故乡,中原文明融边疆。

古往吐蕃唐沟通,今来追忆弱女芳。

4.平阳公主扬威名

平阳公主,女中豪杰;威武将兵,旌旗猎猎。天下纷争中原逐鹿,驰骋疆场父兄齐名。不让须眉,独树一帜招兵马;数万红颜,娘子军威天下闻。君不见,娘子雄关今尤在,千年犹忆女将军。

平阳公主,豪气干云。唐高祖李渊之第三女,太宗李世民之妹,太穆皇后所生。李渊父子决策起兵,公主见解非凡,让丈夫柴绍速往太原参与,自己则独立于关中组织武装策应。《旧唐书·平阳公主传》记载:“义兵将起,公主与绍交在长安,遣使密召之。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惧后患,为计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红颜女子豪气干云,胸中自有十万兵。

平阳公主,巾帼将军。隋末天下大乱,义军蜂起。李渊起兵反隋后,公主乃归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并招降了隋朝将领何潘仁上万名队伍,攻占户县、周至、武功、始平四县,队伍扩大到7万余人。李渊渡黄河推进长安时,公主队伍与父回合围攻京城。后,公主与兄李世民一起荡平西北之隋王朝残余势力,为唐王朝建立立下卓著之功勋,其军队女子英豪,纪律严明,被称为“娘子军”。

平阳公主,红颜精英。唐军所向披靡,平定关中;高祖因公主独有军功,晋封“平阳公主”,每次赏赐,都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唐高祖武德六年,平阳公主薨。李渊打破旧制,以正式军乐军礼为其送葬。按照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昭”,以彰其“伟烈”。相传,山西阳泉娘子关故名“苇泽关”,因公主于此驻兵而今名。娘子关南门之“宿将楼”,桃河彼岸之“点将台”,绵山之“避暑楼”均为平阳公主所建。避暑楼东山坳之小水潭,乃当年公主之洗脸盆。

巾帼英雄胆气豪,腰横秋水艳翎刀。

功成名就天下定,女儿红装换战袍。

5.大义公主屏风恨

大义公主,身世浮萍;生于皇家,飘流虏廷。荣华富贵实难守,池台亭榭终自平。遭逢偏伤远嫁无奈事,经历国破家亡凄凉情,目睹盛衰成败如朝露,感怀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大义公主,爱情不幸。本为北周赵王宇文招之女,号为千金公主。赵王喜爱文学,与庾信交往甚密,多有唱和之作,公主受其熏陶,亦有诗才。周大象二年,身不由己,出嫁突厥沙钵略可汉,以其青春年华,充当维持两国友好之工具。才貌双全之公主,岂无爱情。生于皇家,惟有牺牲,听天由命。

大义公主,家庭不幸。出嫁不久,皇室倾崩。时周静帝年幼,执掌朝政之大臣杨坚,趁机篡权,以“禅让”形式,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家国覆灭之时,宗族被杀戮殆尽。摇望故国,怀念亲人,悲痛欲绝,孤苦伶仃。仰望苍天,哀叹遭此又一重不幸。 大义公主,情感不幸。突厥军事力量强大,隋文帝杨坚出于政治利益之需要,对金公主不能不加以笼络,因赐姓为杨,编入杨家宗谱,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望其深明“大义”,维护突厥与隋之友好关系。面对民族大义,面对国恨家仇,痛心欲绝,和睦仇敌。情感折磨,何其不幸。

大义公主,死亦不幸。大业九年隋灭陈,隋文帝杨坚将陈后主宫中一架屏风赐与大义公主。陈之屏风,陈之覆亡,由此联想北周王朝与个人之命运,大义公主写下无限伤感之诗篇:“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隋文帝得知后,大为恼怒。迫使突厥可汗,杀死大义公主。飘泊胡地多不幸,一缕香魂返故乡。

皇家公主荣华世,命运嘘嗟不幸生。

盛衰朝暮浮萍摇,怨诗香魂恨屏风。

6.解忧公主历沧桑

解忧公主,历经沧桑;和亲边陲,名振四方。西行万里饱艰辛,下嫁三代乌孙王。伊犁河畔,五十余载之风风雨雨;莎车古城,异国他乡之恩恩怨怨。英雄之鲜血,美人之青泪,汇成千古青史悠远绵长。

解忧公主,慷慨边疆。乌孙公主忧郁而死,乌孙王岑陬再向汉廷求婚。汉武帝选派楚王刘戊之女儿解忧,仍以公主身份嫁与岑陬。解忧公主丰腴健美,生性爽朗,以英姿气慨,若出征疆场。参与军国大事,堪称运筹帷幄,于乌孙国之政治产生深远之影响。

解忧公主,随俗他乡。岑辄为国王,解忧为右夫人;岑辄死,其堂弟翁归靡即位为王,解忧公主又嫁,生元贵靡等三男两女。翁归靡死,岑辄之子泥靡即位为王,解忧公主再嫁泥靡,生一男鸱靡。乌就屠袭杀泥靡,经过一番较量,乌孙国一分为二:解忧公主之长子元贵靡任大国王;匈奴公主之子乌就屠任小国王。解忧公主共生有四男二女。他们长大成人后分别做了乌孙昆莫、莎车国王、乌孙大将军、龟兹王之妻子等;孙辈与重孙辈也相继为乌孙大昆莫。解忧公主儿孙显贵,被誉为乌孙国母,威震边疆。

解忧公主,经历沧桑。汉武帝太初年间,解忧意气风发踏上征途;汉宣帝甘露初年,昔日之及笄少女,已是黄发垂髫。感时伤逝,萧索苍茫,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乃上书请求回国:“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情词哀切,汉宣帝为之动容,乃派人迎归。解忧公主于汉宣帝甘露51年回到长安,此时公主年已七十。红颜出国,白发归来,于西域生活半个世纪,经历四朝三嫁,受尽委屈,可谓历尽沧桑。

太平若为将军定,何许红颜苦边疆。

天若有情天亦老,解忧无奈历沧桑。

7.乌孙公主悲秋歌

乌孙公主,身世凄凉;汉家和亲,远离家乡。千山万水,伶仃孤苦,汉代远嫁之公主第一人;琵琶声声,悲歌一曲,异国凄凉之女子忆故乡。感天动地之愁绪,秋声起,心感伤。

乌孙公主,汉室宗亲。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本名细君。元鼎二年,汉武帝为A击匈奴,派q出使乌孙国,乌孙王昆弥愿与汉通婚。原为闲臣之女,忽为荣耀公主身。武帝钦命细君和亲乌孙,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 “秦琵琶”。明知胡地苦,何为嫁女郎。

乌孙公主,孤苦伶仃。乌孙王昆莫猎骄靡年纪已老,细君仅与其孙年龄相当。语言不通,习俗不同,夫妻之间一年会面仅一、二次,全无温情可言。细君乃汉宗室之女,来自“礼仪之邦”。 相比中原文明,乌孙乃相应落后,穹庐为室毡为墙,以肉为食酪为浆。风俗勉相就,洒泪守空房。

乌孙公主,痛心哀伤。昆莫猎骄靡后曾使其孙岑陬娶细君为妻,细君不肯从命,上书汉朝天子,希冀得到亲人之支持。汉天子回曰:“从其国俗,吾欲与乌孙共灭胡。”细君无奈,为汉帝征服匈奴之大业,再次成为岑陬之妻。祖孙共妻俗,细君心哀伤;5年后去世,终生不曾归汉。

乌孙公主,悲秋歌荡。“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血泪为墨之名篇,千古女子之吟唱。或许文姬为之洒泪,或许昭君为之感伤。白居易为之咏叹:“乌孙公主归秦地,白马将军入潞州。……画角三声刁斗晓,清商一部管弦秋。” 黄庭坚为之感伤:“……万里嫁、乌孙公主。对易水、明妃不渡。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公主坎坷路,天涯凄凉人。

秋风瑟瑟秋悲凉,愁云荡荡愁断肠。

路远迢迢路望尽,山高重重山凄凉。

8.高阳公主情迷茫

高阳公主,痴情悲凉;婚恋经历,毁誉沧桑。美丽任性之公主,或曰骄奢逸,放荡不羁;或曰执着情爱,蔑视纲常;一代争讼纷纭之传奇女子,一曲哀怨凄婉之情感哀伤。

高阳公主,帝王血统。高阳公主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十八女,美丽温柔之玳姬所生,素为太宗所锺爱。帝王深宫之威严华贵,使其养成民间女子绝无仅有之傲慢骄横;大唐盛世之生活熏陶,使其具有无可比拟之雍容才情。高傲之公主,叛逆之性格,或许奠基其艳丽哀婉之悲剧,或许埋下其无法摆脱之祸根。

高阳公主,无缘美梦。位尊高贵之窈窕少女,风流倜傥之翩翩郎君幻梦。郎才女貌之希冀,实乃人之渴望;然则绝望之抗争,却非比寻常。父皇降旨,嫁与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房遗爱乃纨绔子弟,不学无术。公主抗争:宁嫁田舍翁,不嫁宰相府。父皇不许公主无奈,新婚之夜,将驸马阻挡于洞房门外,语之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高阳公主,爱河禅房。或许婚姻不如意之郁闷,或许郊外游猎之机缘,或许冥冥命运之安排,公主巧遇年轻有为才华横溢之辩机和尚。辩机15岁出家,怀着高操之志节,专心佛学,以渊博学识,优雅流利之文采而知名。荒野草庵突现丽如牡丹之佳人,大胆热情之公主,使辩机落入情网,巫山云雨爱河鸿蒙。

高阳公主,情爱忧伤。公主青春之恋情火炽烈,几番幽会辩机深感彷徨,事情败露学术抱负无成,美丽公主之热情,令其心醉难断衷肠。被选为《大唐西域记》之撰写人,使辩机摆脱烦恼。公主为情人之光荣使命,含泪应允暂不分心情郎,临别赠与玉枕,岂料或从天降。盗贼赃物源于僧房,和尚玉枕华贵闺香,“”之凭证,令太宗怒发冲冠,判辩机腰斩极刑血染刑场。《瑜伽师地论》之五十一卷至八十卷译文成为辩机绝笔。公主揪发捶胸,咬破衣裳,饮食惧废,如疯若狂。公主之魂魄,已伴随辩机消逝远方。

巫山云雨入禅房,藩篱情深卧鸳鸯。

辩机腰斩刑场日,长歌当哭美娇娘。

9.宁国公主恨无奈

宁国公主,富贵荣华;祸起萧墙,难以为家。骨肉相残之情感折磨,忠义颠倒之风云变换;颠沛流离之烽火烟尘,夫君罹难之无奈泪花。一代显赫之公主,父兄侄儿均为帝王,却难圆平安温馨之荣华。

宁国公主,于归孔佳。明太祖朱元璋之女,父皇宠爱,精选驸马。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梅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善骑射,当世皆荣之。太祖临崩,尝有遗嘱,委托梅殷力扶幼主太祖崩,其长孙建文帝即位,遂召入朝,商决军事,委以大任。宁国公主贵为皇姑,夫君文韬武略,夫妻何等富贵荣华。

宁国公主,无奈国家。其兄燕王举兵,夺侄天下。国乱家乱,一方为皇帝亲侄与夫君,一方为同胞兄长,刀兵相见,公主心乱如麻。建文帝命其夫将兵四十万,驻守淮上,防扼燕军;命公主致书燕王,责以君臣大义,燕王不答。燕王至淮北,贻公主书,命迁居太平门外,勿罹兵祸。公主亦不答。国乱讨贼,贼为兄长,骨肉相残;家乱争斗,血染山河,尸横遍野。公主惶惑,何以为国,何以为家?

宁国公主,魂思驸马。燕王破南京,夺帝位,是为永乐帝。其时驸马梅殷,尚驻兵淮上。遂迫令宁国公主,啮指流血,作书招殷。殷得书恸哭,并问建文帝下落。来使答言出亡。殷喟然道:“君存与存,我且忍死少待。”乃偕来使还京,永乐帝闻殷至,下殿迎劳道:“驸马劳苦。”殷答道:“劳而无功,徒自汗颜。” 永乐帝默然,心中不乐。后称殷畜养亡命,与朋邪诅咒等情,别命锦衣卫执殷家人,充戍辽东。永乐三年,召殷入朝,暗命迎接殷驾,至笪桥将殷挤入水中溺死。公主闻噩耗,趋入殿中,牵衣大哭,美满姻缘,何为苍天所不容?

寻常百姓粗茶淡,帝王富贵燃斗箕。

公主深宫恨无奈,夜夜梦魂泪沾衣。

10.金城公主多舛难

金城公主,宗室名媛;金枝玉叶,远嫁吐蕃。生于帝王之家,命运坎坷多舛;历经坎坷之路,几遭情感折磨。背井离乡,饱经凄苦,一代公主富贵云烟迷幻,柔弱女子苦涩其心伤悲。

金城公主,出身名门。文成公主乃唐朝最后以无名宗室之女和亲,金城公主实为和亲公主之真实“帝女”身份。公主入藏,唐王朝明言,其为雍王李守礼之女。李守礼其父为章怀太子李贤,即高宗李治第六子,中宗与睿宗之兄。《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唐中宗亲自送金城公主至始平县,“帐饮,引群臣及虏使者宴,酒所,帝悲啼嘘欷,为赦始平县,罪死皆免,赐民徭赋一年,改县为金城,乡曰凤池,里曰怆别。”再以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送往吐蕃。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范文第3篇

[摘 要]神话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奇葩。人教版大部分神话类文本集中在中段。中段神话类文本的教学要侧重于引领学生走进神话故事中,品析人物形象,感悟神奇,激活想象,获取神奇的体验。这样让学生学会读神话,领略我国的民族文化,积淀语文素养。

[关键词]神话故事 形象 神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31

神话故事具有离奇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奇特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语言。人教版大部分神话类文本集中在中段。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段教学侧重于引领学生走进神话故事中,品析人物形象,感悟神奇,激活想象,获取神奇的体验。现以人教版中段神话类文本为例,谈谈对神话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复述故事,感受离奇

神话是以故事打动人的,具有离奇的故事情节,有的充满着戏剧的曲折性。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复述的方法来把握神话文本的叙事结构。

(一)三年级渗透复述方法

三年级下册教材所选编的神话故事大多一事一人,文后要求让学生“讲一讲”“演一演”故事。那怎样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讲得引人入胜呢?

1.把长句子变短句。如教学《女娲补天》一文,指导复述女娲补天的起因时,可以抓住长句“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先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天塌地陷),然后学习运用“把长句子缩短或读成一个词语”的方法,简洁明白地说说女娲为什么补天。

2.抓重点词详述。要把故事讲得详细,就要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主人公形象的关键词句适当想象。如教学《女娲补天》一文,要求学生:“自由读读描写‘找石’部分,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哪些词让你有这样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 “零零星星”“几天几夜”“终于”等关键词,想象女娲走了多少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做的等,最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女娲找石的过程。

(二)四年级训练整体复述

四年级的神话文本人物关系复杂了,线索多了,较之三年级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指导学生复述,既要把握整篇课文的主线,又要保留文本中体现课文思想的离奇情节。如,教学《文成公主进藏》一文,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眼“进藏”一词,默读思考文成公主进藏部分,并结合“学习园地”中“我的发现”,了解复述课文内容的方法,明确公主进藏发生的五件事,重点选择一件,简要讲述文成公主遇到了什么困难,用什么方法解决的,结果怎样;最后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整体内容,按照“求婚—进藏—贡献”三个部分进行简要复述。通过这样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复述,加上教师的评价,将语言文字、感悟形象、感受神奇穿插其中,这样使复述有方法、有层次,把故事复述得完整精彩。

二、品读语句,感知形象

每个神话故事往往都有一个大义凛然的英雄。教学时,可抓住最能表现主人公形象的语句品读,引导学生与神话主人公展开心灵的对话。

(一)抓住言行,角色对话

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时,如何让盘古开天辟地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教学时,抓住描写盘古开天地的动作的语句,引导学生角色体验,逐步走进盘古的内心。特别是在创造天地的过程中,要着重抓住盘古的动作,创设情境,角色体验,感受盘古经历的艰难困苦,并进行移情对话,深化情感体验,深层次地走进文本。

(二)叩问原因,感悟形象

教学四年级下册的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一文,要想让英雄形象树立起来,就要深刻领会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取圣火。因此,可以抓住表现盗火原因的句子,对比阅读想象“人们因为没有火”与“人类有了火以后”的生活画面;深入学习描写普罗米修斯受难的句子,想象普罗米修斯如果放弃的情景。这样让学生反复诵读想象,逐步体会他所承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都源于他为人类所付出的精神。

三、激活想象,体验神奇

神话题材的课文充满神奇的想象。正因为这些丰富的想象,神话才那么神奇,那么吸引人。因此,要在引导孩子想象上下工夫,和孩子一起感受神奇,体验神奇,这是中段神话类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把故事读成连环画

把故事读成连环画是引导学生进入神话,走进神奇的很好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故事画面,使文字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立体的画面,神话里的人、物、景等一切都仿佛在眼前,产生奇妙的体验。如,教学《盘古开天地》,可以把故事分成三个画面: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首先通过默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然后通过朗读,启发学生想象,调动学生情感,读出故事的神奇,引导学生走进盘古神奇的故事中。

(二)补白想象,完善情节

神话故事的语言夸张,富有张力,往往会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如,《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化生万物,盘古的身子、头、脚、眉毛等又会化成什么。找准、用好这些文本的空白点,能让学生深入体会故事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想象,在言语交流中充分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并对神话这一特殊文学样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品味语言,领略魅力

神话题材的课文充满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奇特的想象,还有赖于它语言的“诗性”。有的神话口语化较强,有的书面化较强,有的地域特色较浓,有的则民族性较强……其语言形式都是很丰富的。因此,教学时,我们要根据文本的语言特色,学习体会语言的表达形式。

(一)感悟语言的节奏

很多神话的语言充满节奏感。如,《盘古开天地》采用了大量的对仗的句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头顶天,脚踏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在品读中,引导学生边打节奏边读,说说读起来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这样好听。这样让学生体会这些语言不仅字数相等,词语意思相对或相同;同时,在读中感受“慢慢”“渐渐”“缓缓”等不同叠词表达同一个意思的音律美。

(二)领会语言的夸张

神话是以夸张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为主要艺术手段的。这样的语言教材中每个神话文本随处可见。如,《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开天辟地和化生万物的过程,《夸父追日》中夸父的奔跑、喝水的内容,《女娲补天》中女娲找石补天的内容……无一不采用夸张的手法。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语句,细细品读,激活想象,体会人物形象,领会表达效果,并在实践中学习积累运用。如《渔夫的故事》一文中魔鬼的外貌描写极尽夸张:“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教学时,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想象魔鬼的凶恶;并想象魔鬼身体的其他部分的样子,进行仿写。这样的语言训练,让学生既感受神话语言的魅力,又获得了实践表达的机会。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范文第4篇

青藏铁路沿线风光无限也无数,我们在这里着重给您提示沿线的几个重点景区,供您选择。

青藏高原主要的五大景观旅游带:青海湖景观带;昆仑山景观带; 长江源景观带;羌塘草原景观带;那曲到拉萨景观带。

青藏铁路沿线分布着青海湖、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木错湖、布达拉宫等9处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塔尔寺等23处国家级旅游资源、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193处普通级旅游资源。希望您不要错过。

西宁经典线路:

昆仑文化游:扎麻隆凤凰山―海晏县―青海湖―刚察县―天峻县―格尔木。沿途有西王圣母、九天圣母的神话传说故事和众多遗迹。

藏传佛教探秘游:西宁―塔尔寺―青海湖―同仁

宗教朝圣游:西宁―北山寺―塔尔寺―贵德古城―玉皇阁―清黄河―扎仓温―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阿琼南宗寺―南宗尼姑寺―藏传佛教后弘期“三贤哲”修行处―李家峡水库―夏琼寺―十世班禅和喜饶嘉措大师的故居―纪念堂―街子清真寺―骆驼泉―隆务寺―隆务镇上街―吾屯上―下寺―麻日寺―热贡艺术―拉卜楞寺。

青海民俗游:循化-塔尔寺-玉皇阁-李家峡-青海湖-东关清真大寺。

昆仑山道教寻祖游:西宁―塔尔寺(藏传佛教宗喀巴大师诞生地)―日月山―青海湖―茶卡盐湖―昆仑山。

经典线路:

圣地拉萨:拉萨―卡子―(羊卓雍错)―江孜(白居寺、家山古堡)―日喀则(礼什伦布寺)―萨迦(萨迦寺)―日(珠峰)。

空寂阿里:拉萨―日喀则―拉孜―萨嗔―仲巴―帕羊―巴嘎(玛旁雍措、冈仁波齐)―札达(古格王国遗址、土林)―狮泉河―日土(班公措)

人文山南:拉萨―扎囊(桑耶寺、曹朴)―泽兰(昌珠寺、雍布拉康)―琼结(藏王墓)。

绝地林芝:拉萨―林芝(巴公措)―墨脱(雅鲁藏布大峡谷、门巴族风情)―然乌(然乌湖)―察隅。

青藏经典路线

六天之旅:

第一天:到达西宁。

第二天:到文成公主留下美丽传说的日月山和倒淌河,游览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之首、高原明珠―青海湖。

第三天:赴我国藏传佛教黄教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参观;赴互助土族自治县,参观互助土族民俗村,体验民风民俗,献哈达、品青稞酒、品尝风味小吃;乘火车赴拉萨。

第四天:乘火车远观青海湖,穿越柴达木盆地,跨越万丈盐桥,经过青海西部重镇――格尔木。

第五天:跨越昆仑山,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经过长江第一桥――沱沱河大桥;穿越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隧道――风火山隧道,翻越唐古拉山,欣赏藏北羌塘草原美丽风光,欣赏拉萨河谷风光;抵拉萨。

第六天:参观布达拉宫,参观藏传佛教中心――大昭寺,游览八角街。

十天之旅:

第一天:不管您从哪里,开始您的青藏之旅。

第二天:上午到达天水市,参观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东方最大的雕塑艺术博物馆―麦积山石窟,观古文化的结晶及秀美的自然风光,晚上乘火车赴西宁。

第三天:早晨到达西宁市,乘车前往青海著名丹霞地貌――坎布拉丹霞地貌,可观看到李家峡碧绿的黄河水库库区景色。

第四天:抵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高原明珠―青海湖,观雪山,草原、羊相辉映的美丽画卷。晚乘全封闭式火车赴拉萨。

第五天:沿途欣赏青藏高原美丽的风光.

第六天:上午参观布达拉宫,布达拉宫珍藏有数以万计精美雕塑和独特的唐卡画;各类典籍和无数壁画;难以记数的佛塔、法器、供品。下午参观建于七世纪位于拉萨旧城中心的大昭寺,是的佛教中心和藏传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文成公主进藏时一起运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也被供奉于此。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佛教徒从千里之外的家乡三步一叩首地走到拉萨来朝拜释迦牟尼,祈求降福。寺庙金顶处是观赏布达拉宫远景的最佳位置之一。八角街手工艺术市场购物。

第七天:从拉萨启程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错后继续前往后藏重镇日喀则,沿途欣赏高原雪域风光。

第八天:参观班禅大师的驻地、黄教六大寺院之一的――扎什伦布寺参观,班禅大师灵塔。扎什伦布寺是由一世达赖喇嘛――根顿朱巴主持修建于1447年。后改为历代班禅喇嘛住赐地。寺内供奉的强巴佛像是世界上最大的铜制佛像,高28米。瞻仰十世班禅大师灵塔。日喀则自由市场。午餐后由日喀则返回拉萨。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范文第5篇

一、唐卡艺术的起源

关于唐卡的起源,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意大利藏学家图齐教授提出的,认为西藏唐卡起源于印度。其原形在印度叫做pata,是一种画在棉布面上的宗教画。这种绘画常常用在宗教仪式中,并且信教者也可以通过绘制它作为善业功德的积累。这种布画作为可以移动的神像被信徒供养着,因为当时佛教传入西藏后,并没有固定的寺院用以崇拜,所以这种可以移动的神像就产生了。还有一种观点就是西方艺术史界普遍认为的唐卡起源于尼泊尔的纽瓦尔绘画,这种绘画的梵语也叫pata。绘制pata时总是使用棉布,而且用做绘画的棉布是根据画面尺寸为每幅画特别织造的。所有的纽瓦尔布画都是用树胶水彩画法完成的。直到18世纪后半叶纽瓦尔绘画才开始使用纸做依托材料。但是以上两种说法都只能代表他们各自的见解,而实际上唐卡真正的渊源由于时间的久远和历史上西藏地区的灭佛运动,致使可以考证的文物几乎不存在了。所以要确证西藏唐卡是起源于印度的或是起源于尼泊尔还是起源于其他地方,是非常困难了。据五世达赖所著的《释迦佛像记.水晶宝镜》记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画了一幅白拉姆象,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塑白拉姆像时,将其作为圣物装藏在白拉姆像腹内。从这个史实可以看出,唐卡在公元7世纪时期就已随着西藏佛教的兴起而出现。

一、唐卡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艺术特色

(一)吐蕃时期

公元七世纪由于藏王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与尼泊尔赤尊公主成婚,大量的佛像、佛经也随着两位公主一起进入西藏。据记载,大昭寺和桑耶寺就是融合了多种外来文化而建造的。其中的壁画、雕刻就是由尼泊尔和汉地画工合作完成,至今仍保存在大昭寺。该寺中心佛殿门楣的木雕就具有典型的尼泊尔风格,二楼回廊的法王自修室壁画,也被许多专家认定是吐蕃时期具有尼泊尔风格的壁画。[1]尽管这些雕刻和壁画与画在布上的唐卡在材质上有所不同,但也可据此了解到当时的唐卡绘画风格了。吐蕃时期的唐卡存世者极少,国内可见的唯有西藏萨迦寺保存的“桑结东厦”(SaGsrgyasltuGbCugs)唐卡,上面绘画有35尊佛像,其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与敦煌石窟中同时期的壁画极为相似。但要想全面的了解这一时期唐卡艺术风格,单凭一幅作品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我们只能依靠同时期的敦煌艺术来找寻其传承关系和踪迹。敦煌地处西陲,南与藏区毗邻,唐代中期曾被吐蕃占领达半个多世纪之久,而且一度成为佛教中心。一些学者认为,榆林窟第25窟正壁《菩萨曼陀罗》为我们认识吐蕃王朝时期的唐卡艺术面貌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从被斯坦因和伯希和带走的大量绘制于8-11世纪的帛画中发现有数十幅属于吐蕃时期绘画风格的作品,其中如大英博物馆所藏《观音曼陀罗》、《如意轮观音》、《虚空藏菩萨》、《观音菩萨》等,这些作品应该属于吐蕃时期的壁画粉本。而收藏于法国罗浮宫的一幅绘于8世纪中叶的《莲花部八尊曼陀罗》帛画,从其对称式的构图、本尊的排列、人物的服饰、造型、法器的描绘等都与唐卡的画法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斯坦因对这批具有克什米尔、印度风格的帛画仔细研究后认为:“能清晰地看出不同风格对敦煌佛教绘画的不同影响……很可能这一画风是从南面经西藏直接传入敦煌的”。同样,敦煌艺术也影响着西藏佛教艺术,吐蕃时期的唐卡和敦煌所藏粉本都会随着佛教和文化交流而被带到对方地域,这种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交流在石窟艺术和帛画,以及之后的西藏佛寺壁画中都能明显反映出来。

(二)宋元时期

公元836年朗达玛执政之后,反佛势力抬头,佛教在吐蕃全境受到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这次灭佛运动使佛教在西藏销声匿迹达百年之久,直至公元10世纪东印度高僧阿底峡于1042年到阿里托林寺弘法传教。具记载曾有32位克什米尔艺术家随从大师来到阿里。无疑,这些艺术家对藏西的佛教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从传世唐卡来看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数属于印度波罗-斯那风格,主尊占据画面中央很大位置,多呈正面,面相卵形或上宽下圆,鼻子修长,眼帘下垂,双眉修长而中间紧连,嘴角上翘;围绕主尊四周对称罗列的其他尊像占据面积很小,棋格式排列齐整,不留空白;主尊两侧往往侍立着较小的菩萨,呈“s”形,稍半侧身姿,半裸,身挂璎珞,穿短小裙裤,露出优美的姿体。忿怒相护法神身材短粗,面相虽凶恶,但绘制效果如同戴了一幅假面具,髭发很短,更像一顶装饰的冠。绘制技巧很娴熟,整体效果细腻而不繁琐,虽有线条勾勒,但线条并没有特别的突出,更多的是以不同色调分清它的层次轮廓,绘制手法质朴、单纯。设色种类较少,多以暖色的红、黄为主调,蓝、绿色配合点缀,画面协调、沉稳、厚重,而且金色的应用极少。13世纪到15世纪萨迦派掌握西藏政教大权后,西藏的唐卡绘画在原有尼泊尔风格的基础上已趋于成熟,先后形成了夏鲁、江孜、古格等样式并随着藏传佛教向东发展,对西夏、蒙古甚至中原的佛教艺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明清时期

15世纪初格鲁派兴起后,开始以拉萨为中心向周边及蒙古等地积极发展,壁画、唐卡的需求也相应大量增长。到17世纪,五世达赖执掌了“甘丹颇章”政教大权后,佛教艺术达到了鼎盛。有的大寺院里,唐卡的数量可以达到成千上万幅。布达拉宫、德格八邦寺等,均藏有较珍贵的各类唐卡万余幅;大昭寺、扎什伦布寺、更庆寺等寺庙也藏有上千幅之多。这一时期不但有大量的民间画工参与绘制寺庙壁画、唐卡,而且很多僧人甚至高僧都参与绘制,以显示自己为精通“五明”者。在东部的康巴、中部的安多和西部的卫藏三大绘画区域及勉唐、钦则、噶玛嘎赤等代表性艺术流派先后形成。这些流派在原有的印度波罗风格基础上,主动向汉地明清时期的民间艺术以及重彩花鸟、青绿山水的成就学习,吸收了汉地绘画作品中的审美追求,百花齐放,争相斗艳,各具特色,促进了唐卡艺术的蓬勃发展。唐卡艺术开始由原先印度、尼泊尔样式的古朴、庄重、色彩单纯、构图简练逐步向画面华丽、设色艳丽、对比强烈、构图复杂转变。

三、唐卡的绘制及意义

藏族是全民族信教的民族,为绘制一幅唐卡情愿倾其所有。因此,唐卡的绘制过程也就十分严肃和讲究。一幅唐卡绘制前,首先要请活佛占卦,并根据生辰八字算出应供奉的佛、菩萨名号。画师必须严格按照度量的要求严格规范准确进行绘制。除要求技艺娴熟外,还要求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如颂经,献供品,布施等。画师在绘制唐卡期间严禁烟、酒、肉、葱、蒜和女色,并要沐浴洁身。因为唐卡是信徒崇拜的圣物,绘制完成后需请高僧“装藏”即在佛像的额、喉、胸的背面写上“??”、“啊”、“?恕钡牟匚幕蜩笪拿髦洌?再用彩缎装裱,最后颂经开光,使本尊或佛、菩萨附于上面而产生“加持力”,至此,一幅唐卡才算完成。[2]另外,唐卡绘制用材也十分考究,所用的颜料均为矿物、植物颜料和纯金纯银加工制成。矿物颜料有金、银、玛瑙、珊瑚、朱砂、珍珠等,植物颜料有藏红花、茜草、大黄等。所有颜料都要经过多次研磨、调胶并加入适量牛胆汁以防腐。有些画师还擅长用纯金颜料勾画,线条异常流畅美妙,并能使金色显出多层的素描效果和色度不同的冷暖关系,使画面金碧辉煌。

总体而言,一幅唐卡的制作过程、形式构成、表现内容、色彩装饰理念、审美内涵,都恰到好处的构建为一座宗教意义上的庄重神圣、轻便活动的崇拜载体,是可流动的、具有与寺院建筑同等意义和精神寄托的对境。它不但成为藏传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法器,而且能将佛教经典中奥妙难解的哲理、教义、教轨,形象化、符号化、通俗化和世俗化。使信徒和非信徒都能够通过直观的视觉艺术形象接受和理解教义,以实现更完美,更直观,也更为广泛的弘法效果。

四、唐卡的主要内容及文化传播功能

诸佛菩萨、教派祖师高僧、观音度母、密宗本尊,明王护法,佛传及佛本生故事及坛城图等在唐卡中最常见。通常佛有“寂静相”和“忿怒相”两种变化。“寂静相”表现慈祥平静,姿态端庄,面如满月,眉清目秀,身材匀称,端坐莲花台上。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等。“忿怒相”是表现佛在降伏恶魔时呈现出三头六臂、青面獠牙、怒目贲张、血盆大口的恐怖形象。如大黑天、金刚手、大威德金刚,降阎魔尊等。藏传佛教密宗神佛极多,据不完全统计,仅绘进唐卡中的各种密宗神佛就有六百多位。最常见的有胜乐金刚、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时轮金刚、大轮金刚、喜金刚等。[3]另外各寺庙都绘有本寺庙的密宗护法神唐卡,如萨迦寺的桑杰多吉唐卡,桑耶寺的普巴金刚唐卡,扎什伦布寺的团吉科洛唐卡等。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各种坛城唐卡。坛城是指诸佛的宫殿。由外到内以图形或几何体形层层相套构成。正中间为主尊或佛,外面图形以水及火焰图案装饰。其绘制难度很大,只有具备高超技艺和丰富宗教知识的画师才能完成。

相关期刊更多

作文成功之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大庆教师发展学院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