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标准化管理办法

标准化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标准化管理办法

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广东省标准化监督管理办法完整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管理,促进技术进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销售、安装、维护、服务经营的单位、个人及其管理部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标准化工作遵循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 省技术监督部门统一管理、组织协调全省标准化工作,负责组织制定和地方标准,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管理,查处重大标准化违法案件。

市、县技术监督部门统一管理、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实施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查处标准化违法案件。

第五条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和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实施标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行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

第二章 标准的制定

第六条 制定标准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利于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

第七条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全省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广东省地方标准:

(一)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

(二)信息、能源、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

(三)省需要发展或控制的重点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的技术要求;

(四)农业产品(含种子、种苗、种畜、种禽)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要求;

(五)安装、维修、服务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六)法律、法规规定应制定地方标准的其他技术要求。

第八条 地方标准由省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制定、审批、编号和,并根据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负责组织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

第九条 市、县技术监督部门可制定农业标准规范,在本行政区域内推荐执行。

第十条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生产和销售的依据。

企业的产品标准应在之日起30日内报当地县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备案管理办法由省技术监督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章 标准的实施

第十一条 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企业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产品,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并符合《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的,可申请使用采用国际标准标志,由省技术监督部门颁发《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取得《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证书》的产品,允许企业在产品或包装、标签和产品说明书上使用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

第十二条 下列标准必须执行: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

(二)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

(三)已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

第十三条 生产者生产或总经销者经销的产品(含进口和出口转内销产品),其产品标识属强制性标准的,应将其标识报当地县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登记备案。备案管理办法由省技术监督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 生产者必须严格按所执行的标准组织生产和检验、并应在产品或者说明书、包装物上标注执行标准代号、编号、备案号。

第十五条 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必须符合标准化要求,由企业所在地技术监督部门组织或委托有关部门进行标准化审查。

第十六条 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按双方合同约定执行。

出口产品在国内销售,属于我国强制性标准管理范围的,必须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第十七条 建筑工程承建者(或施工单位)必须使用达到标准要求和质量指标的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和零配件。

第十八条 安装、维修、服务经营者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和标明的技术、质量要求。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禁止无标准生产。

企业生产产品所执行的标准实行登记制度。企业应将其产品所执行的标准报企业所在地技术监督部门登记,由受理登记的技术监督部门颁发《产品执行标准证书》。《产品执行标准证书》由省技术监督部门统一印制。

企业生产产品所执行的标准变更时,应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发证部门重新登记;产品不再生产的应向发证部门申请注销。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对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入实施标准活动的有关场所和产品存放地进行检查;

(二)查阅有关制定、实施标准的文件、资料;

(三)复制有关违反或涉嫌违反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文件、资料;

(四)封存达不到标准或涉嫌达不到标准的产品、违反标识规定的标识和包装物以及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设备、工具、原材料。

第二十一条 技术监督部门在实施现场检查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两人以上参加,并出示执法证件和佩戴执法徽章;

(二)使用国家或本省统一的执法文书,按规定的程序办理;

(三)对被检查者的正当技术和商业秘密予以保密。

第二十二条 对封存的物品,由实施封存的技术监督部门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三条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部门、本行业从事生产、销售、安装、维修、服务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实施标准的管理,配合技术监督部门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查处违法案件。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进,逾期不改的,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查处。

第二十五条 生产、销售、进口不符合强制性标准产品的,违反使用产品质量认证标志有关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二十六条 对使用采标标志的产品,达不到相应标准要求的,责令停止使用采标标志;情节严重的,可撤销《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证书》,向社会公告,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对未经备案而擅自使用,或者伪造、冒用采标标志的,依《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拒绝、阻碍技术监督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技术监督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政府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勒索受贿,伪造、篡改检验数据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并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1997年12月1日起施行。

标准化的作用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是合理发展产品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是公司实现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卫生的技术保证;是国家资源合理利用、节约能源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途径;是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科研成果的桥梁;是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通行证。具体表现于以下十一个方面:

① 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科学管理,就是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对企业进行管理,而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的形式,都以标准化为基础;

② 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使生产在科学的和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

③ 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一旦纳入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

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生产正常进行;所以,大家说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

⑥ 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⑦ 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

⑩ 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量的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

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1、电力行业的特性

电力行业特点一是公用性,电力供应涉及千家万户,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是具有垄断性,电力公司在一个区域只有一家,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电力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因而电力企业不用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及推广;三是电能本身不能储存,发、供、用同时完成。因此,对电力企业而言,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尽管电力工业的产品十分单一,但其生产过程却相当复杂,各部门之间具有强祸合的严密的并行协同关系。统一的流程管理标准对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电力企业各个部门来说是很欠缺的。如技术管理、计划管理、经营用电管理、物资管理等,许多部门的管理流程没有通用的规章制度,这也使得管理难度加大。

2、标准化研究现状

国外标准化研究起步较早,主要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家标准体系。在完善的国家标准体系下,标准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为法律法规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市场准入,契约合同维护、贸易仲裁、合格评定和产品检验的基本依据。在发达国家,标准的制定采用自愿性标准体系,标准本身不具备强制性。

标准化管理体系在电力企业中通常包含企业文化标准化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服务标准化体系和应急事故处理标准化体系。有学者提出将标准化管理模式应用到发电设备维修中,提出了包含维修过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工艺管理四个方面的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建立维修标准库,将维修项目分类的方式,配合设备信息、维修计划、维修过程、维修评价等最终实现对发电设备维修系统标准化管理的目的。

目前讨论配电网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学者较少,配网工程具有影响因素多、质量波动大、质量隐蔽性、竣工验收局限性和评价方法的特殊性。近年来,电网向着高电压、大容量的趋势迅速发展,与之相矛盾的是配电网的投入低和设备陈旧,成为了电网发展的瓶颈,因此配电网的工程质量水平不仅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用户的可靠供电有直接影响,还对电力市场的运营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3、电力行业的标准化进程

近年来,为适应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电力行业不断完善标准化工作网络,加强标准化规章制度建设,同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与国际接轨。在修订电力生产建设方面的重要标准、明确电力工程建设的技术法规以及推动电力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

电力行业管理标准化可以按照电力工业部1号令《电力工业部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10号令《电力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和国家发改委《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三个电力标准化行业规定划分为三个管理层次。其中国家发改委是电力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工业司负责电力标准化的行政管理业务,能源局负责电力标准的技术归口。中电联在国家发改委领导下,负责电力行业标准化的具体组织管理和日常工作。

电力行业规定包括行业规定:《电力行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电力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办法》、《电力企业技术标准备案办法》、《电力行业归口有关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委员会(IEC/TC)工作管理办法》、《电力标准复审管理办法》、《电力行业标准制定管理细则》和《电力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细则》,这些法规制度的建立,使电力行业标准化工作有章可循,为顺利开展电力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1)中医药标准化管理模式与方法学研究

    明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职能部门在标准化中的定位和分工,寻找解决标准制修订和管理的分类统筹规划、质量控制与经费安排等归口问题的方法与可行性分析。研究解决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主体的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动态管理模式与方法,探索建立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长效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与方法等,使中医药标准管理体系能正常运转和真正发挥有效的管理作用。

    (2)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估方法和标准研究

    在把握中医药研究成果分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研究成果用标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来评定,设计科研成果转化标准申请表及计量评定软件系统,以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为对象,开展评估模型的设计和验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将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制修订的项目建议书,供有关部门作为标准制修订项目的立项依据。

    (3)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发展战略与技术策略研究

    明确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强国际标准化的掌控能力。确立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发展技术策略,设计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系统工程方案和国际标准化高级人才培养的技术路线与方法等,以尽快扭转我们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被动局面。

    (4)民族医药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

    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蒙医、藏医、维吾尔医、傣医、壮医等一批有独立理论和临床体系的民族医药事业均得到政府的直接支持和引导,发展快速,“十一五”期间开始的民族医药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了其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组织开展民族医药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其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我国民族医药标准化建设的持续、有序、健康发展。

    二、加强中医药标准化支撑体系建设

    在中医药标准化体系中,包括基本(标准)体系和支撑体系两个部分[2],其中支撑体系是标准推行和标准化建设的保障,在进一步深化基本体系的基础上,强化标准化支撑体系建设是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需要和重大举措。

    (1)建立健全中医药标准化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中医药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是国家中医药标准化管理的主体,并接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技术指导;内设中医药标准化办公室,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负责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并聘请行业内的相关专家组成中医药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化工作的顾问,负责行业标准化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工作;依照国家标准委颁布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管理各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指导其开展中医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和其他相关标准化活动;形成关系清晰,分工明确的3层结构中医药标准化管理体系,其中各专业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中医药标准化技术管理组织,负责各专业领域的中医药标准的制、修订及标准实施的技术咨询和指导;建立健全其技术管理体制,落实其组织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任务,保证各委员会的工作正常开展是中医药标准化技术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加快中医药标准化的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保障和激励机制。推动建立中医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协调互补的标准体系。全面实施从标准计划立项到标准以及实施等整个过程的动态管理和责任制,建立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激励机制,完善中医药标准技术组织管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逐步形成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良性循环,加快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中医药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为技术管理核心、中医药机构为主体竞争承担的技术标准制修订运行机制。鼓励学术和技术水平先进的中医药机构承担更多的标准起草工作,全面提升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水平和标准质量水平。

    (2)完善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制度建设

    认真贯彻国家标准化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结合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实际,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制度建设,完善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管理制度。规范中医药标准制定、实施、监督等活动,保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和程序的规范、严谨、高效。在已有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国家中医药标准化成果奖励管理办法》、《国家中医药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章程)》、《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与应用推广基地管理办法》、《中医药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管理条例》、《国家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管理条例》等各项规章制度。

    (3)设立研究中心,搭建标准化共性技术平台

    在全国有条件的相关单位设立中医药标准研究中心,形成中医药标准化技术研究网络。各研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统一的建设规范和验收标准,各个研究中心按其研究专业方向的标准开展中心的建设工作,同时加强已建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机构的组织和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标准化研究机构搭建开放式标准化共性技术工作平台,并给予一定力度的经费支持,充分发挥他们在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提高他们的贡献度。

    (4)构建应用推广基地网,加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在全国各省、区遴选有条件的相关单位设立中医药标准应用推广基地,并颁布基地建设和管理标准,根据该标准开展基地的建设工作;加强基地标准应用推广部门的组织和能力建设,开展标准的应用和标准的验证、监测、评估工作,促进标准的质量和应用水平,积极带动基地所在地区的标准实施应用,国家将给予一定力度的经费支持,充分发挥基地在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并提高其辐射能力。

    (5)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创新型技术团队

    加快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团队建设,加快中医药标准化国际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方式[3]。鼓励高等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开展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特别是高层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积极吸纳对中医药标准化事业有认识、中医药专业知识掌握较好的人才进入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中来。继续鼓励项目承担单位以进修方式培养中医药标准化专门人才。大力开展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训,“十二五”期间,继续通过每年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对承担标准化项目的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中医药标准化项目研究和有计划地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有标准化知识又有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充实国家级标准化专家人才库。继续建立不同类型的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完善培训教材,保障人才培养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制定促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人才政策,研究提出各项激励制度和措施,调动行业内外专业人才积极参与中医药标准化工作。(6)中医药标准化实施监督管理中心和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构建全国中医药标准化实施监督管理中心,建立健全中心工作机制,有效开展对中医药标准的实施监测和评估反馈工作,努力提高中医药标准的实施水平和效果;应用信息科学理论和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中医药标准信息服务网络平台[4],全面开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服务,包括提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动态信息、标准化知识和技术咨询、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立项申请和工作动态、中医药标准检索下载等标准化信息服务。

    三、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

    继续深化《中医药标准体系表》的研究,在指导中医药标准制修订的工作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依据《中医药标准体系表》所制定的中医药标准目录,继续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中医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中医药标准体系。特别是根据国家医改和重大专项工作的需要,所亟待制订的相关中医药基础、技术和管理标准,如国家医疗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项目配套的中医药标准。改变以国家财政专项经费为标准制修订研究主渠道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思路,加强与国家科技部门的协调,大力促进科技成果项目直接转化为标准的工作,以提高中医药标准制修订的效率和水平。

    四、加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管理机构建设

    建议研究和颁布《国家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管理条例》,在各国际组织在我国中医药领域设置分支机构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统一分类,理顺关系和建立统一协调的国际化目标和工作策略,相互支持,资源共享;建立健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如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药中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等,以保证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任务(WHO、ISO等国际组织的标准制修订)的实施水平。实施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人才战略,建立国际标准化高级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完成国际标准化高级技术人才队伍构建目标。为开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人才支撑。

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变电设备;技改项目;标准化管理

引言

金华电业局送变电第一分公司担负着金华全地区共9个县(市、区)变电站的技术改造升级,部分扩建及运行检修重任,是构筑坚强金华电网的中坚力量。

过去我公司的技改项目管理仍然采取传统的生技科专业管理的模式进行各种技改工程管理,即由生技科专职负责某个项目实施,对此技改工程进行全过程管理,全面介入项目的规划设计、车辆安排、人员分配、设备处置,独自进行工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验证。面对庞大的变电改造任务及新型安全管理规定要求,矛盾日显突出,已无法满足电网发展的需要

1.传统的技改生产管理模式的弊端

1.1 生技管理人员无量的不匹配

目前,金华电网将有大量的电网技术改造及建设任务,与我公司生技科人员进行数量匹配,每人每年的工作量颇为巨大,同时,作为现场工程总负责的生技专职,通常较为注意本专业班组的施工作业,在缺乏总工程师、质安员等现行项目部人员的支撑,极易出现现场安全管理的失控。并且由于生技人员长期超时、超负荷工作,导致生技人员健康受损,相关专业技能培训无法正常开展,安全隐患随时间不断增加。

1.2 管理职责模糊

技改现场管理缺少统一的标准,相应的管理职责较为模糊,极易造成不同的不同部门出现了工程信息的不对称,对工程设计、质量、进度、安全环节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形成某些问题无法及时闭环处理。

2.传统管理模式改进的必要性

2.1 金华电业局规范化管理要求

为了有效贯彻国家电网公司构建“大基建”体系的发展思路,金华电业局开始基建管理模式与机构设置的探索,调整相关部门机构设置,将技改、配网工程纳入基建全口径管理,以基建信息一体化为平台,以基建标准化建设为统领,以“科学规划、优质设计、精细管理、安全施工和完美质量”为目标,强化职能、优化流程,实现技改、农网、配网和电网工程项目的横向统一,实现工程在初设、建设、投运等各业务环节纵向贯通的基建管理体制,实现工程项目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2.2 现场安全管理的需要

变电站技改项目的实施,受涉及部门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作业环境及施工进度等诸多因素影响,远比纯新的基建工程项目复杂和危险许多,具体为:

2.2.1 同期整个电网的运行方式处于相对薄弱,较难满足N-1的要求,变电站倒闸操作、工作票执行较为集中,是工作最繁忙的时刻,技改工程施工过程中任何一点细小的不到位或失误都可能给运行设备或整个电网带来重大损失。

2.2.2 技改工程中危险性最高的就是人的管理,而难点正是在于外协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外协人员这个群体普遍存在着文化底子薄、综合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较差、安全操作技能缺乏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缺点,极大地增加现场安全把控的风险。

3.实行技改项目标准化管理主要做法

公司在浙江省电力公司各类管理办法、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基本建设性质,以专业化管理为抓手,结合公司实际现状,主动适应当前新管理模式。通过开展变电站技改项目标准化管理,构建权责清晰、管理顺畅、规范可行的管理模式,实现技改工程“工作流程化、作业标准化、行为规范化、环境优良化”,提高管理工作质量,确保项目安全、质量、效益目标的全面实现,促进公司健康、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具体改进管理措施如下。

3.1 成立项目经理部为主的项目管理网络

2009年,公司在吸收、总结金华电网基建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紧密结合《国家电网公司业主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推广应用编制,实施技改工程的项目管理。

为保证本工程优质、高效、顺利地完成,公司组建优秀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具有施工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生技人员担任该工程的施工项目经理,并按照项目法施工的管理模式及原则,深入贯彻项目经理负责制。

项目经理部下设项目工程师、质安员、造价员、一次总负责、二次总负责、高试总负责人等成员。各管理岗位主要成员均有工区正式任命文件上岗,施工中严格过程控制,层层落实岗位职责,协助项目经理按计划完成本项目的各项施工管理目标。

各人员具体职责如下:1)项目经理部实施信息沟通协调;2)各专业技术专职进行目标管理;3)管理科室服务现场班组。

3.2 构建技改工程评估、预控、交底体系

公司构建技改工程评估、预控、交底体系,实施工程的前期准备。具体包含下列几项工作。

(1)工程项目的审核、摸底及量化

为了使施工的进度、质量、成本能有更好的控制,公司实行了工程项目图纸班组自审和项目部会审的两级审核模式。并通过对工程摸底报告的建立,公司细化了工程摸底的过程,对施工现场的勘察记录,用文字、照片的形式进行了层次性分解,充分评估实施此工程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实际影响,并依据现场实际做出两个以上技改工程可行性方案,可在考虑工程周期、电网架构、天气状况等因素改变的潜在风险下,进行灵活性选择。

在总结以往变电检修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公司根据电网技改中涉及的变电一次、二次、通讯、土建等专业的相关工序、施工环节及施工岗位,制定相应标准,并对技改工程进行了量化,明确了一个技改工程需要多少部门配合,使用什么工种,多少人参加,用什么设备、工器具和材料,多少时间完成项目。通过工程的量化,提高工程项目部对生产经营效益的把控水平。

(2)危险点的采集、分析及预控

各专业班组通过工程的现场实际摸底,以作业环境和设备系统方面存在的静态危险点和作业行为方面的动态危险点两根主线为抓手,进行危险点辨析,并用数码及纸质做记录,上报至项目部危险源库。

工程项目部根据源库,进行危险性分析,明确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划分危险等级,排列出先后重点,再调查危险点存在于哪个工程系统或环节中,根据不同的工程进度,针对不同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的分析的同时,结合专业人员在长期安全施工实践中的丰富经验,比较相同的作业进行静态分析,制定全面的防范措施。

为了使作业人员对各类危险点及安全措施有较为直观的了解,项目部将各类危险点和安全措施以不同的颜色标注在同一张图上,并将现场危险点及安全措施布置图做成版面,摆放在变电(下转第43页)(上接第40页)站显著位置。

(3)工程方案编审、交底及相关技术培训

项目部各专业组有针对性地对重要及危险性大的项目分别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工作需要,反复推敲、模拟,并经层层审核、批准后严格执行。

为确保施工方案在现场能宣贯到每一位施工人员,特制定了施工方案交底签名制度。各专业班组及时组织班组员工及外协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学习宣贯,学习后进行确认签名。以达到人人熟悉工程概况和要求,对具体工作中的危险点及预控措施做到心中有数的目的和效果,为更好地把控施工现场的安全、进度与质量打好基础。

对工程实施中的技术难点,项目各技术专职组织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做好相应人员的技术储备,领会相应技术工作实施的要点,明确技术标准,规范作业行为,提高技术动作的连贯。

3.3 结合国网基建管理办法,落实工程的施工管理

大型技改工程,工作点多面广,且同一现场同时存在多专业交叉作业,运行和改造设备交错重叠,运行方式变化频繁,施工人员众多,安全、建设管理任务艰巨。工程项目部根据技改工程施工的特点,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结合国网基建新型管理办法,从人、机、料、法等几个环节做细化分析,实施施工的过程管理。

大型技改工程,工作点多面广,且同一现场同时存在多专业交叉作业,运行和改造设备交错重叠,运行方式变化频繁,施工人员众多,安全、建设管理任务艰巨。具体措施如下:1)工程项目部根据技改工程施工的特点,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结合国网基建新型管理办法,从人、机、料、法等几个环节做细化分析,实施施工的过程管理。2)设置安全温馨提示语,唤起安全潜意识。3)实施安全轮值员制度,增添安全把控手段。4)拓展数码照片使用范围,进行工程质量监控。5)倡导现场交叉互查,提高通病防治效果。6)无差别管理外协队伍,夯实现场安全基础。

3.4 开展标准化文化体系建设,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技改现场标准化文化是员工对待技改标准体系建设的集体意识,这种意识的特征就表现为一种群体行为习惯。任何单位能不能实现安全标准生产,在于这个企业的员工能不能将标准化理念注入到行为习惯中,把先进的理念自觉转化为行动,努力追求行为与理念的水融。具体措施为:1)实施精细化规程拍摄、录音,规范员工的岗位操作。2)规范员工日常行为。3)进行生产岗位技术比武。4)实行现场可视化管理。5)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综合素质。6)开展公司安全文化建设。

4.实施项目标准化管理成效

开展变电设备技改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取得了下列成效:1)文明生产呈现新面貌,推动公司基础管理。2)生产过程更加规范,安全可控能力增强。3)技改工程标准化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4)解放思想,全面推进班组建设,培育专家型人才。

参考文献:

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标准化 项目管理

施工企业由于工程项目较为分散,遍布全国各地,集中管理难度加大,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管理跨度和生产链条将相应地延伸,公司层面若管控深入不足,很易导致企业步入经营粗放、效益低下的恶境。笔者认为,推行项目标准化管理是增强项目经营能力、提高管控水平、建立项目文明施工常态化的有效方法,是强化精细管理、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举措。通过标准化管理来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向管理要效益”,否则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下面笔者谈一下有关标准化建设的体会。

1 主要工作措施

1.1 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

为保证标准化管理的有序推进和顺利实施,应把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必须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在公司层面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推进,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积极推进标准化管理。在项目层面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项目标准化管理实施工作小组,负责实施公司标准化管理思路、举措的落实。

1.2 梳理管理制度,制定标准化管理手册

推行标准化管理,制度是保障,定期对公司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并制定一套针对项目层面的标准化管理手册和管理制度汇编。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使项目管理各过程有章可循。

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为重点,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企业在技术、管理和作业方面的标准,完善企业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强化跟踪管理、过程控制。 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程序清晰、有章可循、责任明确、奖罚分明。作为企业的派出性机构,项目经理部制订的制度应当结合业主的要求和企业的管理特点,以系统、全面、综合为主,幅射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而直接承担施工任务的作业层则要以简洁、实用、统一为原则,直接面对操作人员。公司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项目地域差别设计符合自身的管理标准,新项目一上马根据业主的要求可制定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手册,项目部按照标准执行,避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3 注重项目前期策划

工程项目中标后,公司组织一批业务主干,各要素管理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理顺项目各项管理,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总体策划,对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组织以及各种资源的配置进行策划,并编制策划方案。公司对项目实行红线责任成本管理,由业务部门对项目成本进行测算,并规定红线责任成本目标,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并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安全、质量、工期目标等形成一定的实施方案,指导项目部施工。

1.4 实施要素集中管理

在已建立的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基础上,从财务资金管理、物资机械设备管理、劳务队伍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等各生产管理要素进行调整、补充、完善,健全公司层面对项目过程控制、考核评价等管理机制,实现项目作为成本中心、企业作为利润中心的集约化管理目标。

1.4.1 资金集中管理。公司对各项目部资金实行全面集中管控,项目各类资金必须统一归集到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实行月度资金计划管理和推行财务预算管理,每月公司根据各项目存款余额和资金使用计划统一拨付,全面推行电子审批,通过规范标准的流程,公司掌握了项目的收支状况,控制了资金的流向与流量,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控,加上公司定期组织资金使用专项检查,可防范项目资金风险,增强资金计划性,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4.2 物资集中管理。物资管理要充分发挥规模采购优势,降低采购成本,以项目管理为中心,进一步加强物资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管理,改变传统分散低效能的物资管理现状,提高公司物资采购能力和物资管理水平。项目所需材料,统一由公司集中采购供应,零星材料可由项目部自行采购。

1.4.3 机械设备集中。实行项目设备集中配置管理模式,对中小型设备,要建立健全管理台账,做到账实相符。对大型设备等安全风险高的大型设备,在管、用、养、修、拆等环节上定人定岗,专人专班,全程跟踪。

1.4.4 劳务分包集中管理。公司制定劳务管理办法、招标管理办法对劳务队伍实行集中管理,严格执行劳务分包准入,定期对劳务队伍履约情况进行评审,落实“黑名单”制度,凡是上过“黑名单”的劳务队伍,不再继续使用;严格分包合同监控、过程评价、费用结算等制度,加强单价定额和验工计价管理,降低企业成本。并且在公司层面有目的性的进行劳务资源储备,重点培育一批有实力、信得过的合作伙伴,公司从任务量上重点扶持。

施工组织设计集中。各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全部由公司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完成或牵头完成,项目部只负责落实施组中的各项管理要求。

1.5 与架子队建设相结合

项目部“瘦身”,打造“架子队”。公司根据项目情况统一制定项目人员配备方案,以精干高效的原则科学设置组织机构和岗位,人员总量控制,以岗选人,以工作定人,岗位设置权限,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满足管理要求,杜绝以人定岗、人浮于事的现象。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进展情况进行人员增减调整。同时为加强现场过程控制,可通过组建“架子队”,选用内部管理、技术人员为架子队管控层,从具备相关资质的劳务企业中遴选符合要求的作业人员,通过适当改造,管理上采用以职工带劳务人员的“架子队”的用工模式。

1.6 内部承包管理,责权利相结合

项目部建立内部承包核算体系,项目部与架子队签订内部管理责任承包书,架子队与作业班组签订内部承包协议,层层落实责任,与绩效挂钩。通过一定形式赋予架子队相应的管理权限,明确现场管理费、劳务费、材料损耗耗数量、机械台班数量、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管理等方面控制责任。

1.7 明确责任,细化工作职责

除明确项目部和架子队主要管理人员的职责外,还对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形成了清晰的岗位责任体系。把管理目标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管理过程中追求精、细、实,执行时讲究标准化、规范化,这样能有效促进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1.8 强化考核手段

采取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和手段,把标准化管理纳入建设项目日常检查、考核和评价的范围,形成闭环管理。公司建立相对公平的考核机制,以红线责任成本管理考核为主线,机关部门深入管控各生产要素,进行定期动态考核。项目部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分析各项管理控制中的问题和漏洞,制定整改措施,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绩效水平拉开档次,建立多劳多得机制,全员管理成本,调动全员生产、经营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项目管理水平上台阶、上层次。

1.9 强化执行力

项目没有执行力,所有的标准化管理和目标都是空谈,提高执行力是重中之重,明晰责任、责任目标、完成期限,强化督办,盯住不执行的人,盯住不执行的事情,盯住重复发生的问题,严格奖惩,发挥杠杆作用,做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打造执行力强的团队精神,形成一种务实、目标明确、高效快速的执行文化。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不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口上,而是真正落实到现场、落实到班组、落实到工序、落实到作业人员。以详细分解的任务为目标,定人、定期、定岗、定责、定点,进行考核评比,严格兑现奖罚,确保施工过程有效受控。

1.10 提高专业素质

提高人员素质是开展项目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把岗位做专、做精、做细。以突出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建立全员的分类培训机制。针对工程特点和管理要求,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要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培训,项目全体作业人员要进行全过程的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和重要岗位必须持证上岗。

2 结语

通过标准化管理,能使项目管理经验得到推广,建立资源平台,合理使用管理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实现项目经营效益。统一的标准和现场管理模式,规范的管理能展示出企业品牌,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和市场的维护。同时,项目标准化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做大做强的基础,企业能否形成项目管理标准化,标准化能否得到执行落实,对企业在今后的竞争中能否保持领先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汪应洛.世界500强企业标准化管理工具.海天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