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字吉祥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寿与天齐,蒸蒸日上。
3、松柏同春,华堂偕老,桃开连理,一帆风顺。
4、身体健康,恭喜发财、万事如意,步步高升。
5、招财有道、一本万利、长揾长有。
6、大展鸿图,自强不息、生财有道、一本万利。
7、丰财聚宝,必定如意、招财进宝,金玉满堂。
[关键词]云技术高校教育资源资源共享机制
[作者简介]卢静(1978-),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江苏盐城22405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50-02
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整体实力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的环境下,如何合理建设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调整教育管理者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管理思路,满足高校自身发展与校际合作发展需要,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资源共享条件不足、信息搜索效率低下、信息孤岛依然存在、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等问题,对数字化资源建设缺乏有效论证与合理规划,资源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多数学校自行研发开发课件等教学资源库,资源建设随意性较强,缺乏宏观层面上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如校本位的狭隘观念、缺乏市场理念等观念弊端,无法对优质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和师资进行非营利性共享,大大限制高校间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因此,建立一个高性能的硬件平台和完备的软件系统,可整合各高校异构的、动态变化的教育资源,建立合适的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二、云计算技术为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提供指导思想
由于互联网上多台计算机比一台计算机掌握的信息更多,因而可以采用分布式贝叶斯学习算法,在成百上千的客户端机器上实现协同学习过程,收集、分析并共享最新的信息。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资源的共享和管理模式,正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资源共享、管理和服务的领域中。云技术思想的本质就是要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其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资源池并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其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等特点,对于当前分布不均衡、建设经费紧张的高校教育资源来说,无疑提供了最恰当的资源共享、共用、共管的思想依据。
三、基于云思想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设
1.教育资源标准化共享机制建设。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教育资源的显著特点是来源广泛、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形态各异,如果不遵循特定的资源建设标准规范,这些教育资源将成为一盘散沙,其价值很可能会大打折扣。高校教育资源建设标准可以参照国际ISO15836-2003标准,或国内科技部制定的“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的“平台与媒体标准引用规范”与“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标准来制定教育资源标准。为了整合各高校教育资源,使其统一构成资源云的组成部分,首先必须对所有资源进行标准化管理,如建立资源的元数据标识标准和资源数据接口标准。
第一,建立资源的元数据标识标准。所谓元数据是指关于数据的数据,也就是指信息资源的编目信息,它通过描述资源的属性,使得使用者能够不需要直接浏览教育资源就获得教育资源的主要特征信息。建立对教育资源的元数据标识标准,可以为教育资源建立极其可读的框架,为检索技术的实现提供数据基础,从而对教育资源进行描述、分类与管理,为使用者在云环境下对教育资源的检索、获取和运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对于高校的师资、软硬件资源,可根据我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制定管理规范,使资源建设具有可扩充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第二,建立资源的数据接口标准。构建高校教育资源云,首先必须建立资源的数据接口标准,统一资源数据接口,才能够顺利地构建资源体系,消除信息孤岛。对于资源的数据接口标准的建立,可以参照教育资源库管理系统互操作框架(Interopera? bility Framework of Educational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IFRM)来制定。IFRM框架是针对不同教育资源库管理系统之间的互操作问题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制定规范的形式,详细阐释和定义了不同资源库管理系统之间进行互操作的体系结构规范、接口规范和数据规范。IFRM的制定和实施,构建了不同教育资源库管理系统进行互操作的框架标准,为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共享提供了保证。
2.教育资源应用共享机制建设。云技术是一个三层结构的多项服务集合,包括底层结构的基础设施服务、中层应用平台服务和顶层软件程序服务。高校教育资源的应用共享,可糅合以上三层服务体系构建如下共享机制:
第一,教育基础设施共享。教育资源中的基础设施如服务器群、存储器等,可向用户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为师生提供现有资源、计算力或空间等。云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即最小化终端设备的配置要求,可以做到网络设施和服务设备零投入、客户终端低投入和多样化,不仅提供了更优的服务质量,更能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
第二,教育平台应用共享。教育平台应用共享主要是指教育资源实际应用的运行环境,相当于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操作系统、定制软件栈和应用程序集。如高校多媒体教室、机房的教学平台资源的获取,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共享。如对各教室计算机安装云端软件并连接到校园中心的云服务器系统;通过云技术的高层控制系统对教育资源教学应用共享;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教学系统并向师生提供服务。此外,信息化校园管理平台作为管理类的教育资源也可整合到资源应用层平台上,如可向学校提供教务管理、办公自动化、机房管理、数字图书馆、一卡通等信息化校园的管理系统应用。
第三,服务共享机制建设。教育资源服务共享机制主要由基本数据服务、师资共享服务和数据安全服务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基本数据服务: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可以为用户提供基本的数据服务,如统一认证服务,高校图书联合体服务等。二是师资共享服务:建设高校的教育师资共享机制,可以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推动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同时还可以使高校教师在资源共享的交流中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建设,也为高等教育的优秀课程开发提供了广泛的资源环境。另外,高校之间还可实现管理人员的师资共享,立足区域教育环境,以教育资源的整体平衡来考虑师资配置。三是数据安全服务:资源共享过程中,不免会受到病毒对“云”的攻击,云安全技术则能够截获、记录并反击这些病毒。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必须创新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安全防卫技术和产品,并从系统层面建立完善的密钥管理、权限管理、安全认证监测服务等多维安全机制,落实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计划,确保资源共享平台的安全平稳运行。
四、教育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建设
1.健全资源管理机构。目前,各高校已建立起自身的教育资源库,但由于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相关激励措施,使得资源库建设流于形式,局限于校内服务,不能在高校资源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议由区域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建设高校教育资源库的资源管理机构,由主管部门领导建设,下设各高校分机构,整合高校管理人才,加大管理人才的交流与流动,加强教育资源管理的合作力度,不断拓展教育资源总量,协调资源的应用与服务共享。
2.完善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是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根本保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应就高等教育资源云的建设、资源共享应用等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加强对教育资源开发、共享的一系列流程的监督和共管,确保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同时还应制定相关的激励和考核管理机制,对各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质量、共享成效进行考评,将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责、权、利统一起来,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积极提供者加以奖励,并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教育和学习,推动教学改革。
3.提供有利的共享环境。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建设应具备有利的支撑环境,包括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环境、技术支撑环境以及资源共享的资金保障环境,从而利于教育资源共享的安全、顺利发展和运行。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环境建设应从各高校的教学实际出发,加强对资源建设的规划与论证,对各种教学设备、资源云的基础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同时建立多方案的应急维护和管理机制,对资源的共享环境进行主动、超前、快捷、可靠的维护管理。资源共享技术支撑环境建设应根据各校实情,探索资源共享方案,指导资源共享的建设;为作为优质教育资源提供者的教师提供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培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流通。资金保障环境建设即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相应机构应预设专项资金,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应用,这是资源共享的根本保证。
4.加强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只有有效地保护教育资源提供者的知识产权,才能够激发教育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因此,首先应加强资源提供者与获取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纳入高校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发、应用、服务的管理工作中,并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另外,还应在高校教育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对教育资源运用数字资源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加以技术保护。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现了法律对知识成果的认可和对知识成果所有者的权益保护,它必然鼓舞和激励知识资源创造者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又约束和规范着利用他人智力成果的方式和方法,促进对知识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
五、结语
云计算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是方法论,而不是技术,这就是云计算思想的本质。通过云技术思想建设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必须在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数据共享、应用共享和服务共享,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师资资源,对资源教学进行标准化处理、协调调度和统一管理,从而促进高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高校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蒋鸣和.独家报道:《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前瞻[DB/OL].,2012-04-20.
[2]何克抗.教育资源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DB/OL]./ 20031126/3094951.shtml,2012-04-06.
[3]庄秀丽,傅骞,孙波,等.教育资源库管理系统互操作框架的设计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03(4).
[4]严继昌.探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3(10).
[5]范小华,谢德体,龙立霞.数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10).
孔子所处的春秋末年,正是中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整个社会"礼乐崩坏",孔子作为一名知识分子,面对这种令人不安的社会形势,没有像有些看破红尘的知识分子如长沮、楚狂接舆、荷丈人等一样,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而是积极地四处奔走,为使天下重回太平穷尽毕生精力。他有一种兼济天下的使命感,曾对子路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假若天下太平,我就不会来改变它了。)他向统治者游说要对人民施仁政,主张重视人民,反对各种无德无道不仁不信不义的行为,并主张克己复礼,以至办学授徒等,无不围绕着使天下重现太平盛世的根本意向。这种坚定的、积极的、较系统的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思想,成为孔子编辑活动中始终如一的指导思想。
孔子具体的编辑工作一般认为开始于公元前484年,即孔子68岁的时候。是年,齐师伐鲁,孔子的弟子冉求带鲁军力战退敌。季康子问他是怎样学会作战的,冉求说是从老师孔子那里学来的,遂荐孔子于季氏。季康子派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归鲁。可以说是荣归故里。但鲁国仍不能接受孔子"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的政治思想,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再求仕,自此,孔子结束了访问列国诸侯十四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开始专心从事教育和文献编辑整理工作。
《庄子・天运》篇载孔子的话说:"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的编辑活动,主要是对"六经"的整理编订。下面分别记述。
《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大类,共305篇。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中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认为《诗经》305篇是孔子从古诗3000多篇中删选出来的,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季札在鲁国观周礼,各章内容已与今天流行的《诗》相似,那时孔子尚在幼年;而《论语・为政》曾记孔子之语,说"《诗三百》",可见《诗经》在孔子之前已具现在的规模,故此说不可信。从论语上看,孔子常对《诗经》加以评论和解释,重视《诗经》在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交际上的重大作用。除了评论和解释,据考证分析,孔子对《诗经》的编辑工作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删掉了重复的篇章,这就是司马迁说的"去其重"。孔子搜集整理到《诗经》流传到各国的抄本(版本),又参照各个抄本,进行校勘核对,删去重复,成了现在的样子。其二,按乐曲的正确音调,进行篇章上的调整,《雅》归之于《雅》,《颂》归之于《颂》,"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使不紊乱而各得其所。
《书》。《尚书》是我国上古誓、诰、命、谟等记言的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汇编。它又分为《今文尚书》(35篇)和《古文尚书》两部分。《今文尚书》又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其原始篇章在孔子之前已经成书。孔子编辑之前四处搜访,搜求到3000多篇,"孔子求书,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也有不少重复,有一些神怪故事,孔子加以编辑整理。《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也指出孔子对《尚书》通篇做过编辑工作。
《礼》。指"三礼"(《仪礼》、《礼记》、《周礼》),是记载礼节仪式和后儒汇集而成的孔子及其后学传述礼制、论说礼义的著作。孔子对《礼》也的确下过工夫,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对夏、殷、商三代的礼做过一番比较研究,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他认为周礼吸取了夏、殷二代的经验和长处,是比较完备的。所以说:"吾从周。"可见,至少有一部分礼是经孔子整理、著录的。所以司马迁说:"《礼》、《记》自孔氏。"
《乐》。《乐》是与礼相配为用的,诗、礼、乐三者关系密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爱好音乐,闻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在《论语》中评乐的地方很多,而且相当内行,他亲自编辑整理乐曲应该是可信的。可惜今已无传,有学者甚至认为"乐本无经"。但司马迁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孔子对乐典的编辑活动是的确有过的。
《易》。《周易》是一部占卜书,今传《周易》包括本经和易传两部分,本经即六十四卦卦象及卦辞,易传指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成书时间大约在西周晚期。故非孔子所做。孔子晚年学过《易》,《史记・孔子世家》称其"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据《论语》中记载,孔子也多次给弟子讲过《周易》,在教学过程中有过一些编辑加工。
《春秋》。《孟子》说"孔子作《春秋》"。其《春秋》本是鲁国的编年体史书,后经孔子整理、修订,成为取其义以行褒贬的著作。纪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于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历242年,简要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等活动以及一些自然现象。同时也体现了孔子对历史的看法。如据《公羊传》讲,鲁《春秋》原文有"雨星,不及地尽而复"。由于事涉怪诞,孔子编《春秋》时不予记载,只将"雨星"改为"星陨如雨"以结尾。可见孔子将旧史原文加以修订,将自己的看法加了进去。
总的说,孔子的编辑活动主要是对古代文献进行过一番搜访、修订、整理、校勘等编辑工作,编辑整理成"六经",以后儒家世代相传,奉为经典,保存了我国春秋以前的重要文化遗产。
从孔子的编辑活动可以看到,孔子对中国文化的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对"六经"的编辑而非著述,正如他自己所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通过"六经"的编辑将自己的观点充分地表达了出来,并成为后世理解、认识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点,所以司马迁说:"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可以说其编辑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已超过著述了。孔子在编辑活动中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编辑思想。
孔子编书是在明确的编辑宗旨指导下进行的,他希望通过教材的编选,文字的加工,传播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留给后世明君效法,同时,作为教材传授给弟子,希望培养出一批合乎自己理想的从政人才,继续完成自己的未竟事业。
面对春秋末年动荡的社会局面,孔子打算通过恢复周礼、加强周天子统治的这种"施仁政"方法加以解决,而他的这一思想贯穿于他的整个编辑活动中。
如孔子评选《诗经》有一重要原则,即"取其可施于礼义者"。有些诗句,虽然字面上或事实上与孔子的这一宗旨看似无关,在孔子的理解里却也是"仁"的内容。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本是描述美人的诗句,意思是说,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微微地笑着,眼角留神地看着,像白绸上画的花卉一样美啊",孔子在和子夏的对话中,却把白绸(素)比作"仁",把花卉(绚)比作"礼",结论是"礼"在"仁"后,等等。也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孔子这样牵强附会地解释,如果不是他重视诗教,也许我们今天不一定能看到两千余年前的生动活泼的社会面貌、风俗人情以至青年男女爱怨的内心感受,享受到文学的美感呢!
而在编写《春秋》时,孔子主张"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按自己的主观意向"笔则笔,削则削",在客观叙事的形式下隐寓褒贬,从而达到"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的效果。
孔子编书的另一个较为主要的目的是教学。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儒家政治理想的合格的从政人才,他不但要向学生灌输儒家的道德标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他在教授《诗经》的过程中多次提到,希望学生们能从中学到一些具体的政治本领,博物多识,善于辞令。如《论语・子路》中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些思想其实也贯穿于他的编辑活动中。
这里还有必要提一下的是,孔子作为编辑目的之一的教学是成功的,他的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文才技艺,而且遵从他的"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的观点,他的学生边学习边从政,的确出了冉有、子路等几个较成功的参政人物。可以说是他的编辑生涯中的一项很大的成功。
孔子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较为科学的编辑方法。
其一,广泛搜集材料。科学是从详细地占有材料开始的。孔子一开始就把编辑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严肃对待,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说由于留存到今天的文献不足,如果要是足的话,孔子都会设法征集它们的。孔子和他的弟子到处搜集资料,搜集的成果是辉煌的,如搜集到《诗》3000余首,最后编定为305篇的《诗经》;得三皇五帝书3000余篇,对其"芟夷烦乱剪裁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最后编定为100篇的《尚书》;得"百二十国宝书",最后编成了流传至今的《春秋》。
其二,"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他平时"不语怪力乱神",这种思想是很可贵的。如《易》,本来是一部占卜之书,但孔子尽量摆脱宗教巫术的束缚,使之成为培养人、完善人、修己达人的义理之书。如孔子曾引《易・恒卦》上的两句话"不恒其德,或承其羞",接着又说:"不占而已矣",意思是《恒卦》上的这两句话,不是占卜的话,而是鼓励人做什么事都应持之以恒。再如《左传・哀公六年》:"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周大史说" 这应在楚昭王身上",需要昭王祭天才可以转移灾祸,昭王不祭。孔子得知后,赞赏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借此告诉人们,要想把国家治理好,不能靠天命鬼神,要按规律("大道")办事。从上面可知,我们今天看到的"五经"等典籍中,少有神怪荒诞的内容,恐怕是孔子删削的结果。
其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表明孔子自认是一个传道者,而无自己的创作,这从他很大程度上保留原有文献的内容以及风格上来看,是对的。但是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孔子大大发展了古代帝王们的观点,提出了"仁"的核心,"礼"的形式,"中庸"的方法论,人本哲学学说。表面上看来是"述而不作",其实是寓作于述,或以述为作,借用古人的语言而体现自己的思想。
以《春秋》为例,虽然都是史实的记录,但其中充满了"微言大义",只言片语体现着孔子的政治观点。如"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天王狩于河阳",好像周天子去狩猎,其实就是晋国非常不礼貌地把周天子招去,如果照实写,就会损害周天子的尊严,孔子只好改笔,替他掩饰过去。当时周天子早已成了空架子,而变为一尊偶像,但孔子仍然在《春秋》中以周纪年,大书什么"春王正月"。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孔子维护周天子权威的政治态度。孔子的这一"春秋笔法",使《春秋》这部史书同时成为宣扬他观点的政治教科书。而就整个"六经"而言,在编、订中也充分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他自己的著作,因此不能说他只"述"不"作"。
结语
柳诒征云:"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孔子对于中国文化,起了重要的保存、传播、发展的作用,这一作用是通过他的编辑活动,从而达到宣传政治文化思想、教书授徒的目的而实现的。所以学者李光宇称"孔子是我国第一位大编辑家"。
孔子在实践中所形成的编辑思想与科学的编辑方法,对后世的编辑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尽管他通过编辑体现的政治思想观点还需要历史地评价,但他对我国文化传播事业,特别是编辑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是当之无愧的"我国编辑事业的开业祖师"。
主要参考资料:
关键词:孔子;苏霍姆林;教育观
1 有教无类,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的权利
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没有很大的差异,从之所以成为各种不同的人,人的道德和知识水平之所以会有那么大的距离,都是后天的影响造成的,是后天学习、教育的结果。从这一理论出发,孔子认为人人都可以通过教育革新自我,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改造与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教育信念:热爱孩子、关心尊重孩子,相信一切孩子在教育中能够向好的方面转变。在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巴甫雷什中学里,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就是相信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这里没有"差生"的概念,只存在"困难学生"或"难教育学生"的说法。苏霍姆林斯基一生中就教育过178名"难教育的学生",这178名学生都有一个艰难的教育过程。每周苏霍姆林斯基都要走访困难孩子的家庭,以便深入了解形成他们道德的最初环境,他跟家长们、家长的邻居们、教过这些孩子的老师们进行交谈。这和孔子的"听其言,观其行"来了解学生,再进行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是相通的。当然,在教育实践中,对这类学生一般不单纯由某个教师去进行教育,对他们进行教育往往是整个集体的义务。
2 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自己的成功
从教学思想方面看,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为中国古代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确立了总的原则,给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在全民教育的层面上,开拓出一片新天地,从而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中等水平偏上的人,可以讲高深的道理;中等水平偏下的人,不可以讲高深的道理。这种区分"中人"上限、下限接受能力高低,安排不同教育内容的做法,符合教育对象的实际。在孔子身体力行"因材施教"下,其弟子各有专长,在不同的领域中成为了一代英才。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 ,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1道。这个学生做的是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而另一个学生做的则是比较简单的。 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另一些人慢一些。儿童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
3 循循善诱,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孔子在教育中注重循循善诱,不断进行启发式教育。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就是不把学生的情绪激活就不可能启发思维,这样以后才能把知识学活,由已知类推未知,由此及彼,进而"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对小学生的教育,方法上灵活多样。他把运用民间童话故事作为自己在学校教育的方法之一,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一个关于苏霍姆林斯基对一个叫做安德烈卡的学生的教育就是运用了这个方法。(故事较长,不在此展开)苏霍姆林斯基采用这种讲童话故事的方法,使小学生易于接受,并从类比中受到了应有的教育。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其实,我们发现,无论是孔子还是苏霍姆林斯基,他们能够耐下性子循循善诱甚至讲童话故事,都充分尊重的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这无疑更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4 合作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孔子在教育中十分注重生活实践,他重视"六艺"教育,旨在培养一代通才。在其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以学以致用为目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这样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的弟子中富者有冉有、子贡,贫者有颜渊、原思,孟懿子为鲁之贵族,子路为卞之野人,曾参鲁讷、高柴愚直等等。面对这些性格迥异,才艺各长的学生,孔子运用综合的、实践的教学培养了一批复合型人才,以德行著称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言语的有宰我、子贡;长于政事的有冉有、季路;文学造诣深者有子游、子夏等等,可见孔子实践课教育的丰硕成果。孔子注重综合实践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现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同样有着深刻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中提到:让学生参加劳动,在劳动中开发智力,培养合作精神,当然,这里所从事的劳动,并不是因为物质需要而进行的一般意义的劳动,而是苏霍姆林斯基精心挑选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能获得丰富知识的、甚至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情感动力、能推动一个人在其它领域中获得理想的成就的积极的劳动,简言之,这些劳动必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其实苏霍姆林斯基当时所提到的劳动,就是我们现在所要大力提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关键词:过度投资;公司成长机会综合函数;最佳投资需求函数;公司绩效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160-02
1 问题的提出
Jensen (1986) 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指出,在信息不对称且拥有自由现金流量的情况下,经理人不是基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自由现金流量支付给股东,而于将其投资于能增加经理人私利但损害股东财富的项目上,造成过度投资。
李增福、唐春阳(2004)对沪深838家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1998-2002年的五年间,沪深全部上市公司资本性投资的年平均增幅为18.743%,而同期上市公司的EVA则表明,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五年来不仅没有为股东创造任何价值,反而在毁灭价值。
那么,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如何呢?是不是存在过度行为呢?过度投资行为与公司财务指标有什么关联性呢?本文拟就此展开研究。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委托关系,管理层掌握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并拥有着内部信息的优势,成为过度投资发生的潜在条件。当管理者控制投资决策时,有可能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在公司投资决策时,选择有利于自己而并非有益于股东的扩大投资项目等过度投资决策。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两个假设。
假设H1:中国上市公司中相当一部分存在着过度投资行为。
假设H2: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的上市公司业绩指标弱于没有过度投资行为的上市公司。
具体可分解为:
假设H2―1:过度投资的公司其未来长期业绩会差于未过度投资的公司。所以我们预计用来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ROE,EPS)的系数为负。
假设H2―2:规模越大的公司发生,过度投资的可能行越大,即:公司规模与是投资支出为正相关,其系数为正。
假设H2―3:过度投资与流动比率(LR)负相关、与资产负债率(DR)正相关,即LR的系数为负、 DR的系数为正。
3 有关变量的选择与度量
3.1 公司过度投资支出指标的计量
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任何处于有效市场环境下的经济主体都存在一个适度的投资水平。公司的实际投资支出(用I表示)可以分为两部分:(1)适度投资支出,可以用I*表示;(2)过度投资支出,可以用Iε表示。只要我们能够找到适当途径衡量公司的实际投资支出以及在净现值为正的新项目上进行的适度投资支出,就可以根据Iε=I-I*衡量公司的过度投资支出。
3.2 公司实际投资支出指标的计量
本文所指的投资是指公司以获得投资收益为目的所进行的支出,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内容。为了反映公司的实际投资水平,因此,本文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原值的变化量来表示投资,用公式表示为ΔIt=It-It-1。
3.3 公司最佳投资支出指标的计量
西方学者在研究公司投资问题时,一般采用托宾Q值来表示公司的成长性。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使得托宾Q值的衡量和应用受到限制。国内学者一般采用市净率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衡量公司的成长性。
本文在实证过程中采用上市公司前两年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作为衡量公司成长机会的指标。借鉴“Hov-akimian”和“Richardson”对公司最佳投资水平的衡量方法,本文将上市公司最佳投资水平视为该公司成长机会的增函数,即I*=a+bVgo+ε。在对公司的实际投资水平和最佳投资水平进行衡量以后,可以根据公司实际投资水平与公司最佳投资水平之差来度量公司的过度投资程度。
3.4 公司业绩财务指标的计量
本文所考虑的公司绩效的关系可以分为一下几类:(1)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来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2)用资产负债率(DR)、流动比率(LR)来衡量公司的偿债能力或财务风险;(3)用公司总资产(TA)来衡量公司经济规模。变量的具体定义如下:
①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股东权益期末余额+股东权益期初余额)/2],用以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
②资产负债率(DR):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用以衡量公司整体偿债能力;
③流动比率(LR):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用以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④每股收益(EPS):净利润/总股数,用以衡量股东获利能力;
⑤总资产(LnTA):各年年末的总资产额的自然对数,用以衡量公司经济实力。
4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样本选择
本文以沪市上市公司2004-2006年的数据开展研究。有关数据来自色诺芬CCER数据库。为保证准确性、客观性,剔除ST、PT和金融类公司以及数据不全的公司,采选350个有效样本,选用Excel2003与Spss14.0软件。
4.2 公司成长机会的确定
分别计量样本个体的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税后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以及托宾Q值和市净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上市公司综合成长机会函数,主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
4.3 适度投资水平的确定
对上市公司投资支出与市净率以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进行相关分析,市净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均与投资支出显著相关,由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投资支出的相关性更强,因此选用收入增长率作为成长性指标。通过上市公司投资规模与收入增长率的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到2006年上市公司的最佳投资需求函数为:
根据上述方程和公司前两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可以得到每个样本公司当期的适度投资水平。
4.4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上市公司正常的投资需求函数,我们可以测算出上市公司最佳的投资水平,与其实际的投资额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判定该公司是否存在过度投资。通过对样本的对比分析,我们测试出有131个样本数据存在过度投资。这也就支持了假设H1。据此,本文就过度投资与公司投资绩效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4.4.1 Logistic回归模型设计
4.4.2 Logistic回归检验
针对样本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得到的模型统计量表。
(1)过度投资与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ROE,EPS)之间负相关,与我们的假设H2―1相一致,说明过度投资将会导致公司绩效下降。
(2)过度投资与上市公司规模(InTA)之间正相关,表明规模越大的上市公司,其过度投资的可能性越大,与研究假设H2―2相一致。
(3)过度投资与资产负债率(DR)之间正相关,与流动比率(LR)之间负相关。这表明过度投资的上市公司其长期偿债能力及其短期偿债能力均低于未过度投资的上市公司,与研究假设H2―3相一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过度投资严重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而且会对公司短期及长期的偿债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规模大的上市公司尤为明显,与我们的假设H2相符。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迅速。但从微观层面来看,公司投资还存在盲目性、短期性,过于注重投资速度和规模。
本文借鉴西方最新投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个实证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程度进行计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而且近年来有不断加剧的倾向。
通过对我国沪市上市公司连续3年数据的研究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会严重影响到公司业绩,并使公司的偿债能力存在隐患,需慎重对待。
另外,最佳投资模型的有效建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明确地分析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从而进行有效地监督,维护公司及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保证经济的有序、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