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玉案贺铸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例一:秋浦歌[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例二: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例三: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风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例四: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例一首句“白发三千丈”凌空起笔,突兀得简直不可思议,而这样长的白发竟完全是因如此之长的忧愁所生!可以想象诗人的忧愁是多么悠长。抚镜自视产生了奇特的想象使诗人得此神来之笔,直让后人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例二为南唐后主李煜被赵宋王朝掳去后所写。孤寂、悲苦的生活境遇与前期宫廷里的豪华奢靡、听歌看舞相比定有天壤之别,由此他感慨“故国不堪回首”,泪水难禁,愁绪万千。词人巧妙地将这满腔哀愁诉诸汹涌澎湃、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言已尽而意无穷,可谓淋漓尽致。
例三贺铸这首词极尽抒写怀人愁情之能事。你看他的忧愁,在地,犹如满地烟雾笼罩下的春草;在空,宛若满城随风飘扬的柳絮,似迷蒙连绵的黄梅雨。总之,满城满眼满天满地都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愁情。以此景喻愁情,含蓄美妙,叫人玩味不已,怪不得词人因这首词被誉为“贺梅子”。
例四作于李清照丈夫病死、国破家亡、被迫南渡之后,此时她的生活颠沛流离,凄凉困苦,这物是人非的忧愁何其重啊,就是用船也难以装载得下!荒唐无理地以船载愁,也算是词人凝重的愁思难以得到尽情抒发的无可奈何的计量方法吧?而每每读到此处,正是这种情理之外的装载让读者叹为观止。
四例作品都赋无形之愁以有形之态,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寓情于其中的景物的不同,四例作品在表现愁思的角度上又各具匠心:《秋浦歌》重在摹愁情之悠长,《虞美人》重在描愁势之汹涌,《青玉案》重在绘愁意之浓烈,《武陵春》重在状愁思之凝重。
——题记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品读着贺铸的《青玉案》,仿佛让我陷入了诗人与恋人之间依依不舍的感情。我好像成为了诗人最亲密的友人,当我看到如此情景,就不禁为这对痴情儿女感到扼惜,欲消心中一丝忧郁之意,却无从下手,惟有到词院漫步……
赏花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我一边安慰着诗人,一边给他讲了许多有关花的故事。诗人意少舒,抹去了刚才的愁眉苦脸,露出久违的微笑。我也忘却了刚才的伤心事,沉浸于花海中。那灿烂的花朵,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我想摘下一朵仔细地观察,手刚刚碰到花茎,花瓣随之散落,它是那么的软弱;可又想到它是源于遥远的宋代,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吹雨打,却从培养凋谢,它又是那么坚强。确实美丽。
品月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我眼望明月:月光是那么皎洁。诗人给我斟了一杯淡而浓香的普洱茶,陷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我又一次偷望了白纸般的月亮,发现它已被黑色的云敝盖,如同白纸上的笔墨。是不是哪一位醉酒的文人不慎打翻了文房,又是不是哪一个顽皮的小孩拿着先生的毛笔当金箍棒来玩耍呢?确实有趣。
沉睡
郑鹧鸪晚唐诗人郑谷所作七律诗《鹧鸪》脍炙人口,风靡一时。诗曰:“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诗人以鹧鸪喻游子,将游子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与鹧鸪凄婉悱恻的啼鸣融为一体,构思精妙,虚实相生,时人称之为“郑鹧鸪”。
赵倚楼唐朝诗人赵嘏的《长安秋望》,道尽了深秋拂晓时的长安景色和游子思归的心情。其中“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一句,选景典型,有形有声,动静结合,韵味清远。诗人杜牧赞赏不已,称之为“赵倚楼”。
程君山唐朝诗人程贺在咏《君山》诗中,以“云是昆仑山顶石,海风飘落洞庭湖”一句让人耳目一新,写出了湖中君山飘渺之姿,富有传奇色彩,时人称之为“程君山”。
贺梅子北宋著名词人贺铸在《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佳句,“闲愁”似那“一川烟草”,密密层层,满地皆是;又似那“满城风絮”,漫天飞扬,穿帘入户;更似那“梅子黄时雨”,连绵不断,永远无休无止!“闲愁”就是这样的多、乱、无边际、无休止,且不断生长。三个比喻新颖贴切,层层递进,撩人心扉。人们称之为“贺梅子”。
张三影宋代词人张先的词含蓄工巧,字句精炼,三个妙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旧朝欢》)、“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剪牡丹》)中的“影”字,蕴含丰富,摇曳生姿,意境悠远,时人称之为“张三影”。
红杏尚书北宋文学家宋祁任工部尚书时写了《玉楼春》,其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意境新奇,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好似一幅画,更是一首歌,于是宋祁便有了“红杏尚书”的雅号。
张孤雁宋代诗人张炎因《解连环・孤雁》一词而名扬诗坛,其中名句“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家国之痛,漂泊之苦,凄婉动人,为人津津乐道,人称“张孤雁”。
古希腊人用月桂树编成冠冕,赠与英雄或诗人,表示对他们的最高敬意。英国自詹姆士一世起用“桂冠诗人”的称号封赠著名诗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人们崇敬诗人,虽没有桂冠之赠,却也有自己独特的赞誉方式,其中以诗人的佳作名句为“雅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
最早以诗得号的是唐代诗人郑谷和崔珏。郑谷有《鹧鸪》诗著名,崔珏以《咏鸳鸯》三章脍炙人口,于是一个被称作“郑鹧鸪”,一个被唤为“崔鸳鸯”。晚唐还有赵嘏因“长笛一声人倚楼”一句出色。诗人杜牧号之“赵倚楼”;许棠以《洞庭》诗工,得名“许洞庭”。
宋代词最为兴盛。词人张先当时很有盛名。宋祁很欣赏他的词,前往拜访,先让家人传话说:“尚书想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张先在屏风后高声问:“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吗?”于是相见甚欢,他们所咏的都是对方的名句。
张先名句多,称号也多,《古今诗话》载:有人问他,人家都叫你“张三中”,就是“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他说:“为什么不叫我‘张三影’呢?‘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这是我平生得意之句!”其实。世人欣赏他“影”字用得妙的,据《高斋诗话》载,有“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都广为传诵,因此称他“张三影”。
在宋代,文人之间还经常以诗句互相戏谑,以诗为号的佳话便渐渐多了起来。梅尧臣曾在范仲淹宴席上赋《河豚鱼》诗:“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满座交口称赞,以为绝唱,遂称梅尧臣为“梅河豚”。贺铸也是因作《青玉案》词,“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精工,得“贺梅子”一号。
明朝袁凯未仕时谒杨维桢,见几上有咏白燕诗,觉体物不工,杨不以为然。第二天袁凯呈上自作,有“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之句。杨阅后大加赞赏,连书数纸,一时袁凯被人誉称为“袁白燕”。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破阵子》本来是唐代教坊曲名,属武舞之曲,文字用的是七言绝句。用曲名度为长短句,是晏殊独创的。
这首词,上片写景。写景时突出传统的节气与花历,最能表现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
中国传统有二十四个节气,春分之后就是清明,这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春回大地,花开草长,处处鸟啼。春分过后,新燕将至,恰好社日也到来了。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们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是春社。北宋的时候,每年有两个社日,而人们特别重视春社。社是古代祭祀灶社神(即土地神)的日子。这时邻里大聚会,行祭祀之礼,赛会腾欢,极一时一地之盛。这时的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放下了自己的针线活,呼唤同伴,到门外游览。词篇开头一句,精神全在于此。所以,看上去是写景,实际上景中有人。
中华民族还有特定的“花历”,称为二十四番花信风。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从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一个节气有三信,也就是三种花开放。春分节的三信,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梨花落后,就清明在望了,“梨花落后清明”,花信正切节气。对于清明时节的景色,词人描绘得声色俱丽:“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池畔生出鲜翠的绿苔,林间响着黄鹂的清音。上句写色彩,下句写声音,对偶精工,形象鲜明,洵为佳句。词人所用的都是很普通的词语,但经过精心的组织,就营造了一种美妙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暮春景色独具的美感与自在的气象。将近清明,春已近晚,清明时的三种花信是桐花、麦花和柳花,所以词人接着写“日长飞絮轻”。
这时,白昼一日长于一日,春光明媚,飞絮迷蒙,真是撩人情怀。“飞絮”在词人的笔下,情景是丰富多彩的,或表现春晴,曹冠《凤栖梧》:“飞絮撩人花照眼。天阔风微,燕外晴丝卷。”或表现春残,又略带感伤,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或表现春愁,透露复杂的情怀,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或表现春怨,却又甚为惋惜,如辛弃疾《摸鱼儿》:“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而晏殊的“日长飞絮轻”,则把春景写得优美、静谧,颇富诗意。
下片写人。描写特定环境中农村少女浪漫活泼的形象,以及天真无邪的心理。作者仍然先写声音,“巧笑”指美好的笑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带有温馨的生活气息,同时又用了《诗经・卫风・硕人》的典故:“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以增加词句的意蕴。通过巧笑,知道是东邻女伴;再经寻找,相会在采桑径里。“采桑”交代了女伴的身份,“逢迎”写出了两位少女相会的场面,而且表现出他们的神态。接着引出下面两句对话:“疑怪昨宵好,原是今朝斗草赢。”斗草是那时的少女喜欢玩耍的游戏,词人通过这良辰美景之际,两位少女对话的特写镜头,将其天真可爱的特点写足,并与明媚的春光映衬,形成既十分和谐又富有诗意的画面。“笑从双脸生”五字更把少女的情态写得惟妙惟肖,确实明快活泼,天真纯洁。最后一句的“笑”,又绾合下片的“巧笑”语意,收束了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