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药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a)-162-02
由于中药的综合药理作用能促进机体修复且毒副作用相对较小,远期疗效上更有其独特优点,故采用中药方剂治疗胃病,可以在治疗的同时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易于取得较好效果。
1 调整胃肠功能
许多中药方剂对胃肠功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这在治疗用药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明大柴胡汤有抗乙酰胆碱、抗组胺作用,能明显影响胃酸的调节机制,减少胃黏膜损伤。四君子汤对胃肠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还有对抗乙酰胆碱及肾上腺素的作用,并可改善胃肠微循环,降低胃pH值[1]。补中益气汤有拮抗五肽胃泌素、磷酸组织胺的促泌酸作用[1],并能调节胃蛋白酶的分泌和活性。麦门冬汤能纠正胃酸pH值偏低或缺乏。以甘草、白芨、元胡、三七、白芍、茯苓、海螵蛸组成的胃炎方剂有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酸含量的效果。很多用于胃病的方剂都能促进胃肠蠕动,如逍遥散,经实验研究,此方在一定浓度下有兴奋胃肠和增加胃液的作用。既能改善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又能改善内环境。
2 免疫与抗感染
免疫力的增强有利于机体修复和提高免疫力,中药方剂在此有着独特的优势。以健脾为主要功能的组方如补中益气汤等都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效果。四君子汤可以提高萎缩的胸腺细胞的功能,使制造出更多的免疫细胞,还有研究表明四君子汤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血府逐瘀汤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并参与免疫应答调节作用,此方可对抗渗出性炎症及增殖性炎症。大柴胡汤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抑制变态反应,并有较强的抗感染效果。香砂六君子汤可以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3 抗溃疡及止血
中药的调节功能和营养作用,对溃疡的修复很有好处。药理实验证明,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大柴胡汤等能降低胃pH值,保护胃黏膜,抑制胃溃疡。有人以黄连、沉香、白芨、浙贝、三七等组方治疗胃溃疡,随访1年,症状复发率低于甲氰咪胍对照组。而以黄芪、白芍、五灵脂、甘草、元胡、大黄、蒲公英的组方以及黄芪建中汤对胃溃疡有较好的促进愈合作用[3]。有人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1例均有效果[4]。云南白药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效果与去甲肾上腺素相近。
4 抗肿瘤与抗突变
中药免疫调节作用对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及抗突变效果是得到证实的,甚至有的组方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制、杀伤作用,并且具有选择性,这是很有价值的。资料显示补中益气汤能改善荷瘤机体蛋白质代谢,对荷瘤机体产生有益影响,并能增强环磷酰胺的抗癌活性,同时降低其毒副作用[3]。芍药甘草汤与顺铂合用,可增强顺铂的抗癌效果。云南白药中的皂苷成分也具有明显抗癌活性。四君子汤的药理研究表明,其对体外培养的食管癌和肺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十二指肠未见明显损害,反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扶正中药在抗致畸、抗突变方面有许多报道,中药扶正祛邪的思维在防止慢性胃病癌变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在胃病治疗中使用中药,应详细辨证并同时对症使用,以求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白刚,肖洪彬. 中药方剂研究与应用大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304,306,440,443,446.
[2]上海中医学院. 中医年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100.
1.戒烟药贴:取肉桂、丁香各等份,食用味精少许。将肉桂、丁香研成细末后调入味精备用。戒烟者可每次取此药末0.5克,用医用凡士林或少量黄酒将其调成膏状,贴敷于合谷穴上,并用胶布将其固定。戒烟者在贴敷该药24小时后应换药1次,可连续贴药2~3次。
2.戒烟药茶:取地龙、鱼腥草各12克,远志15克。将上药一起入锅加500毫升的清水煎煮至药液仅剩一半时即成。此方可每日早晨空腹时服用1次,应连续服用5~7天。
3.戒烟药酒:取鱼腥草60克,远志、甘草各20克,地龙、广藿香、薄荷各15克。将上药捣烂后一起浸泡在1000毫升的高粱白酒中,连续浸泡7~15天后即可饮用。戒烟者可根据自己的酒量每日饮用6~8次,每次饮用10~15毫升,直至戒烟为止。此药酒不但有戒烟的功效,而且还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
4.戒烟药糖:取藿香60克,鱼腥草50克,远志、地龙各45克,薄荷、甘草各30克,白人参15克。将上药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中火熬煮40分钟,再用小火熬至浓稠,然后在药液中加入白砂糖200克、口服葡萄糖粉50克,继续熬至药液呈膏状,趁热将其倒入表面涂有食用油的大搪瓷盘中,待此药膏稍冷却后将其分割成若干个小块(状如糖块)即成。戒烟者可经常含服此药糖。此戒烟药糖具有补气扶正、醒脑提神、解毒祛痰的功效,不仅可辅助戒烟,而且可改善人们因吸烟而引起的咳嗽、多痰、口干、咽燥等症状。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优化
中药方剂学包括中药学、方剂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常用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运用、使用注意、方歌等,内容繁多,知识前后联系紧密。比赛项目之一“中药性状鉴别”,要求除了根据中药的外部形态识别出中药,还要写出中药相对应的功效。另一比赛项目“中药调剂”,虽然主要考查选手的称药准确度和熟练程度,但审核处方中中药别名、脚注、配伍禁忌、毒性中药的用量与用法等,与中药方剂学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大赛相关项目的比赛要求,可对中药方剂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大赛中的一些中药,在教材上没有,教师可根据大赛的中药形状鉴别品种目录,对教学内容有所删减,这样也扩大了学生和教师的知识面。将方剂学的教学内容与中药学有效整合,在学习经典方剂时,对方中常用中药的功效、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各个相关方面的知识内容都要再次重复讲授,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训室的建设
各实训室建设是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支撑。中药鉴定实训室在中药方剂学的教学中并不适合,它的重点在于对中药性状的认知,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中药的功能。中药药性实训室则将常用中药饮片按照功效进行分类摆放,更利于学习各中药的功效。在学习中药时,对应药材实物讲解此药的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使用注意等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药物功效的同时,对其形状也有了认识。学习方剂时,要求学生根据方剂,在实训的药台上迅速找出相应的中药组成相应的方剂,这其实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中药功效了解的熟练度。同时,拿药的过程也使学生加深了对中药性状的印象,与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训练项目吻合,使“教、学、做”融为一体。而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必须依靠实训室的建设,药性实训室的建设使中药方剂学这门课程更加体现了连接专业课的桥梁作用,使学生更早、更直观地接触到中药实物,为今后更好地学习中药鉴定学,参加中药传统技能大赛打下基础。
三、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大赛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也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要求医师既懂得看病用药,又对中药的性状和调剂十分熟悉,这就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如在系内举办教师传统技能大赛,相关专业教师通过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同时,高职院校要对教师加强培训,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同时多渠道引进人才,构建专兼结合的优质教学团队。
四、多种背诵方法的应用
背诵是学习中医药类课程所必备的一种学习方法。大赛中的默写中药功效,是对学生背诵能力的要求。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采用多种背诵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提问记忆法。这是课堂上指导学生背诵的一种方法。根据教学内容,课上及时提问,每个问题反复循环多次,达到背诵的目的。教学实践表明,中药相关专业学生感觉最难掌握的就是中药的功效与主治,因为中药种类繁多,每味中药性能功效又各不相同或者同中有异,极易造成知识点的混淆。运用对比记忆法,将名称相似的药物功效放在一起背诵,或是将功效相似的常用药对放在一起记忆均可。
【关键词】中药方剂 乳腺增生 临床疗效
据有关资料报道,乳腺增生的产生与精神和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随着女性体内雌性激素代谢功能的下降,雌性激素与孕激素比例的失调,导致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生。乳腺增生被视为女性多发病与常见病症之一,多发生在25至45岁的妇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并伴有乳房疼痛。乳腺增生通过治疗能够治愈,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也可能恶化成为乳腺癌。目前,较为流行的治疗方法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文通过利用中医药方法治疗乳腺增生140例,配合使用VLH-6100型光电离子治疗仪辅助治疗,临床证明中医药治疗效果显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我院妇科门诊共收录病人140例,性别均为女性,年龄为28岁至48岁,其平均年龄为36岁,发病时间为6个月至10年不等。其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过程,与自身心情和月经周期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彩超能够发现乳腺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产生,一侧或两侧有大小不等的肿块产生,形状成条索状。日常生活中多有劳累、生气或精神紧张。
1.2 治疗方法 遵照医生药方,每日1剂,用水煎服,注意的是早晚服药时需保持空腹,坚持口服1至3个月,每次在月经刚刚过后开始服用,下次月经开始前停止用药。该药成分组成:牡蛎30g,海藻、昆布、鸡血藤、羊藿、菟丝子、王不留行、三棱、莪术、皂刺各15g,柴胡、香附、鹿角各9g,通草、丹参、赤芍各12g;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可适当遵照医生说明加减药物。药中含有海藻、昆布等成分,甲亢患者谨慎服用。在口服中药的同时,在月经中期配合外敷中药,并通过VLH-6100型光电离子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辅助治疗方法:治疗前用温水清洗乳腺增生部,外敷中药。其主要成分为:冰片、乳香、黄柏、金银花、黄连、大黄。期间配合VLH-6100型光电离子治疗仪辅助治疗,最佳治疗时间为30~40分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模式。治疗电极靠近患者需治疗部位,通 过红外线辐射加快药物吸收,红外线强度选择应根据患者需要适当加以调节。每日一次,治疗时间以半小时为宜,7至10天作为一个疗程。
1.3 治疗标准 患者通过治疗临床表现与自我感觉均处于良好状态,B超检查患者增生部位全部消失着被视为痊愈;患者临床表现与自我感觉均处于良好状态,B超检查,患者增生部位减少80%以上被视为显效。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但临床和B超检查结果,增生部位略有减少可视为有效;经治疗后,所有表现均为无明显好转被视为无效。
2 结果
在通过第一个疗程治疗过程完成后,有98例患者,B超检验报告完全正常,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患者治愈率达70%。有28例患者临床检查有部分增生,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患者无疼痛感,被视为显效,有效率达20%。有14例患者在第一疗程中无效,无效率为10%。另有35例患者进行第二个疗程继续治疗,临床表现为无疼痛感,肿块变小、变软。 3 讨论
乳腺增生是乳腺导管上皮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乳腺小叶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其本质是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主要表现为乳腺组织实质成分的细胞在数量上增多,在组织形态上发生变异。疾病可以逐步发展,也可停止在某一阶段或自愈,少部分可发展成乳腺癌。中医认为乳腺增生属于“乳癖”范畴,本病最早记载见于汉代《中藏经》。清代《疡科心得集》记载“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为消长,此名乳癖”。按照乳腺增生的临床表现,将此病分为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冲任失调证三型。本病多因情志抑郁,肝气不疏,或过食肥甘厚味,脾失健运,蕴湿生痰,气滞痰凝,聚结乳络,渐成结节。又因乳络系于厥阴肝经与阳明胃经,肝脉受阻,胃络不畅,冲任不调,以致气结血瘀痰凝而成乳癖。其中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痰凝血瘀为发病之标[2]。从经络学说来讲,属肝经,所用药物多入肝胃两经。柴胡有疏肝解郁功效,香附有理气疏肝功效。柴胡、香附、丹参、鸡血藤、王不留行均有调理经血作用。西医认为,乳腺增生多由内分泌失衡,体内雌激素平升高引起。方中昆布、海藻、丹参均为含碘物质,有降低雌激素作用;羊藿、菟丝子、鹿角均为补肾壮阳药,有男性激素样作用;另外羊藿、丹参含有维生素E(生育酚)有黄体素作用;柴胡含有皂素、植物固醇等,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体虚再配伍补气养血益肝肾之法,以增强疗效。并嘱病人定期复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者,肿块固定不变,行针吸细胞学检查为增生后,手术切除肿块。故提醒女性朋友,如乳腺增生保守治疗2个或3个疗程后,肿块无明显改变,疼痛失去规律者,甚至肿块有增大者,宜手术切除肿块,以免囊性增生恶变,不能及时发现延误病情。此外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嘱保持心情愉快,生活有规律,忌食肥甘厚味及选用合舒适之胸罩,对乳腺增生的治疗均能起重要作用。
4 结论
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治疗方法多样,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最佳治疗方法。西医则多利用增加性激素的治疗方法,有较大的副作用,通过手术进行切除的方法也没有得到患者的认可。中医则针对其病因产生,对肿块进行活血化淤、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消炎止痛等方法,对乳腺增生加以治疗,减少雌性激素产生,降低增生症状,防止增生加重,其临床治疗疗效显着,并有其自身的优势。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治疗手段加以辅助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显着增加,极大地降低了发生癌变的几率,确保了广大妇女的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胡静,赵丽红,王颖.大黄虫丸合逍遥丸治疗乳腺增生症50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29) .
[2] 赵根换.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07,(04) .
[3] 海峰薛.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120例[J]. 河南中医, 2007,(06) .
【关键词】 通痹利湿; 饮食调护; 痛风; 护理
doi:10.14033/ki.cfmr.2017.8.05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8-0088-02
痛风是一种因单钠尿酸盐长期累积所致的关节型疾病,若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情况下,甚至发展成关节残疾与肾功能不全,且原发性痛风尚未发现明确病理机制,无法根治[1]。目前临床在控制其急性发作、预防复发、纠正高尿酸血症上寻找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常规西药使用别嘌醇为主,虽具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多,且易诱发中毒性肝炎[2]。而本病本身属中医“痹症”范畴,对此,笔者从中医角度着手,采取通痹利湿中药方剂加以调整饮食结构,在痛风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具体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患者均属近半年在笔者所在服务中心门诊接受治疗的100例痛风患者,将其按治疗调护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32~78岁,中位年龄55.5岁,病程3 d~15年,单关节疼痛37例,双关节或多关节疼痛13例。试验组患者中男41例,女9例,年龄34~77岁,中位年龄54.5岁,病程5 d~16年,单关节疼痛39例,双关节或多关节疼痛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出现关节疼痛、疲乏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尿酸超过正常值;超声检查发现关节积液、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滑膜增生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质性异常改变;有心肝肾病史患者;对本次研究药物有过敏反应[3]。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别嘌醇片(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1 g/片,批号:国药准字H44021368)口服,为减少急性痛风发作,早期每次给予0.1 g,2~3次/d,后可逐u增加剂量至血清尿酸浓度接近正常。并给予基本的饮食指导,限制嘌呤食物的摄入。
试验组患者在上述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通痹利湿的方剂,包含苍术、怀牛膝、虎杖根各15 g,炒黄柏10 g,薏苡仁30 g,赤芍、知母、川穹、泽兰各12 g,1剂/d,每剂煎2次,每次服用50 ml。两组患者均服药治疗2周。同时配合标准的饮食调护,具体方法为:(1)控制嘌呤摄入,以往无论在痛风急性期或缓解期都采取严格禁止摄入嘌呤类食物,而忽视了限制嘌呤的同时也无法补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造成营养不良等现象,目前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调整饮食结构,每日摄入嘌呤类食物不得超过150 mg,同时可多进食高纤维、低热量的海藻类、菇类食物[4]。富含嘌呤食物主要有蛋乳类、谷薯类、动物内脏、肉类、海产类、个别蔬菜(菠菜、芦笋、花椰菜)等食物。(2)戒高胆固醇食物:控制食物热量与脂肪,使每天摄入的食物既能满足营养需要同时也不会增加体重,具体含量为每日摄入脂肪量在50 g左右,能量在20~25 kcal/kg(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摄入量在1.0 g/kg左右,盐摄入量不可超过5 g。(3)戒酒、多饮水:治疗期间严格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尤其是啤酒,切勿暴饮暴食与空腹喝酒,减少痛风的诱发因素[5];另外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在2000~3000 ml,多食用新鲜水果与蔬菜,以补充所需水分与纤维素,促进尿酸排出。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在治疗期间记录对比治疗前后血尿酸(UA)、血C反应蛋白(CRP)、尿比重,UA参考值为6~7 mg/dl,CRP参考值为800~8000 μg/L,尿比重参考值1.015~1.025;并采用Barthel指数、VAS疼痛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与疼痛程度,观察其症状恢复时间以及对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另外在患者出院期间发放本中心自制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其中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一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情况[5]。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两组所有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相比之下,试验组患者UA、CRP及尿比重等指标恢复情况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症状恢复效果及满意度情况
治疗后常规组患者的在Barthel指数、VAS疼痛评分及症状恢复时间上均不及试验组患者,另外常规组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试验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用药后不良反应
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常规组患者出现5例过敏性皮疹,4例胃肠道反应,4例头晕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6.0%(13/50);而试验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与头晕头痛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有4.0%(2/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使痛风发病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据有关资料统计,其发病率甚至接近并超过风湿性疾病人群[6]。该病以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为特征性表现,常用药物别嘌呤虽在碱化尿液、保持尿量上取得一定疗效,但无法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症状,且用药不良反应较多,对患者身心创伤较大。而痛风在中医属“热痹”“历节病”范畴,本课题组所研究的通痹利湿中药方剂以化湿清热、活血化瘀为主,方中黄柏可清热燥湿,苍术燥湿健脾、利尿排酸,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赤芍川穹活血消肿,全方共奏清热、利湿、活血,加虎杖根与泽兰增强清热化湿、祛瘀泻浊之功效[7]。同时给予健康合理的饮食护理,限制但不绝对禁止嘌呤类食物的摄入,保证基本营养的补给;控制胆固醇的摄入,以促进尿酸的正常排泄,在限制食物热量时不宜限制过快,因突然减少热量可能诱发酮血症,酮体与尿酸竞相排出,使尿酸在体内潴留导致痛风急性发作。严格戒烟酒,一旦血液中酒精浓度过高,血中乳酸随乙醇的氧化过程不断增加,致使尿酸无法正常排泄,增加血尿酸;增加进餐频率,少食多餐,延缓肠道对食物的吸收,缩短机体在空腹状态时对血尿酸的代谢与调节,从而明显降低血尿酸的生成与升高。当痛风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自我控制时,不仅可明显减轻疼痛程度,同时能在遇到应酬、聚餐等社会与心理障碍时自觉遵守饮食原则,避免或减少痛风发作[8]。
本研究得出,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两组患者均有改善的基础上发现试验组UA、CRP及尿比重等指标较常规组恢复效果更佳,并且在对比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疼痛评分、症状恢复时间等指标上,试验组同样优于常组(P
综上所述,通痹利湿配合科学健康的饮食指导可尽快解除疾患,降低血尿酸水平,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淑瑛,周建平,胡瑜,等.模块式护理计划对痛风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7):2077-2079.
[2]王燕.痛风病人的饮食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4):174.
[3]梁云花,郭维文,韩春蕾,等.辨证施膳对老年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3,20(12):62-64.
[4]叶贞,詹丽娜,张志宏,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门诊痛风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20):9-12.
[5]冯艳敏.中医辨证施护对痛风患者自我疾病管理能力和饮食控制依从性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5,35(1):207-209.
[6]邓亚丽,王萍.中医分型特色护理原发性痛风[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2):58-59.
[7]左宜,池建淮.痛风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