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税法小知识

税法小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税法小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税法小知识

税法小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水电站 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X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121-02

据调查我国的小水电资源的可开发量为160GW,5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资源量可开发量达到1.28亿千瓦。由于小水电站投资小、风险低、效益稳、运营成本比较低,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全国掀起了一股投资建设小水电站的热潮。然而,伴随着小水电的开发,水土流失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国家环保总局近日的《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1%,全国因水土流失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我国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特别是大江大河中上游地区。其中由于水电开发引起的水土流失约占30%,水电开发过程中的水土保持问题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 我国小水电站的现状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力开发小水电资源可以有效的解决我国电力供给矛盾的现状,同时开发小水电还将提高我国广大的偏远地区人口的生活水平,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但是我国已开发的小水电站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小水电资源开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小水电站在开发、运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小水电站地处偏远山区,生态环境薄弱。我国的小水电站大多处于偏远的山区,地质条件差,同时由于这些偏远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修建水电站过程中对人为作用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大,环境破坏后就很难恢复,所以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2)小水电站投入资金有限,水土治理资金严重缺乏。由于我国小水电建设资金以地方自筹为主,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的政策,偏远地区政府资金有限,在开发小水电站时融资困难,所以小水电站在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保护 投入不足,开发过程中破坏的植被由于资金匮乏而难以得到恢复。

(3)小水电站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水平低下。我国小水电站水土监控设备老化,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环境保护意识差,在工作的过程中破坏周围环境的现象十分严重,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素质低,对破坏水电站周围生态环境的行为无法及时有效制止导致小水电站水土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我国小水电站的使用寿命。

2 水电站开发、运营过程中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水土保持的内涵,简而言之主要是指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并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水土的利用率,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小水电开发的过程中,小水电站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是人们在开发小水电活动过程中由于扰动地表和地下土层、随意堆放弃土、开挖人工边坡以及排放生产生活废水而导致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损失和破坏,是一种典型的人为加速水土流失过程,小水电开发过程中引起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在开发小水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修建水电站和大坝,而在修建大坝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土方的开挖,将会对原地形地貌和土地植被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将会改变该地区原有的自然排水系统,在雨水的渗透和冲刷作用下,将会使土体局部失稳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尤其是许多小水电站地处山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边坡在雨水作用下容易造成滑坡,在我国每年由于边坡试问造成的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2)工程运行后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小水电站工程建设完工以后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水电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为保障小水电站的正常运营,必须修建相应的配套设施,这些配套设施在修建的过程中将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引起水土流失。

2)由于小水电站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弃土和垃圾没有及时回填处理,导致大量弃土在雨水冲刷作用下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极大破坏了流域的生态环境。

3)小水电站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在小水电日常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时不可避免的,这些破坏将会破坏周围的植被,引起水土流失。

3 由小水电站开发、运营过程中引起水土流失的特点

小水电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而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相对比较少。小水电建设过程中开挖作业面多并且分散,弃渣量大,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我国小水电在开发的过程中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薄弱,破坏后恢复难度大。我国的小水电站大多处于偏远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劣,水土保持植被脆弱,破坏后难以恢复。同时由于偏远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条件差,小水电开发建设施工过程中对土体的扰动破坏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2)建设周期长,建设过程中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由于水电站施工复杂,施工周期长,再加上小水电站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施工物资无法方便运输到施工现场,在施工开始以前需要修筑进入现场的道路和施工场地,整理平整施工现场,对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扰动和破坏地表层和岩体土层,在建设期间,由于防护措施不足而遭雨水冲刷流失的现象十分普遍。

(3)小水电建设资金有限,水土保持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小水电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地方政府自筹资金,但是这些小水电主要建在偏远、贫困地区,当地政府财力有限,无法投入充足的自己,而政府融资也很困难,所以在开发过程中无法保障投入充足的资金来恢复生态环境,在小水电开发过程中遭到破坏的植被无法及时恢复,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4)工程影响涉及范围大,造成破坏也影响严重。小水电开发建设不仅包括水电站、大坝,还包括水电站淹没区、移民安置区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这些相关的工程建设都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地表土和岩体土层造成破坏,引起地表水土流失。

(5)小水电管理落后,运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严重。我国目前已建的小水电站项目大都由于建设资金缺乏导致水电站设备陈旧,监控设备匮乏,无法有效监测小水电站对周围的环境影响状况,同时小水电站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在小水电站运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无法及时发现和维护,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4 减少水电站开发、运营过程中水土流失的措施

结合我国小水电开发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我国小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减少水电站开发、运营过程中水土流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1)采取工程技术措施与植被恢复措施。小水电站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应采取工程措施与植被恢复措施相结合, 坚持预防、治理和维护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

1)取土场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小水电站建设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投入,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就地材料,从而节约投资。如果只考虑施工便利和节约成本,取土应该沿着施工场地,但是该方法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所以应该集中取土,减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坡壁,搞好排水措施并恢复生态植被。

2)弃土场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峡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产生的弃土,在自然状态下堆积结构松散,在雨水的泡浸和冲刷下,容易流失造成滑坡失稳的现象,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及时整平、压实弃土堆,做好排水措施,并及时恢复植被,防治水土的流失。

3)恢复植被,种植防护林带。由于小水电站建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周围的植被造成破坏,所以应该及时恢复破坏的植被,在工程影响范围地区、容易形成水土流失地区增加树木数量,重点进行坝前防浪林带和坝后防护林带的建设。

(2)采取保障建设资金措施。保障资金充足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得以最终实现的根本保证,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小水电站建设资金不足,导致对水土流失治理不够重视,由于我国小水电建设资金以地方自筹为主,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的政策,所以地方政府要积极筹集建设资金,可以采取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积极参与小水电的开发建设,争取银行贷款和国家相关扶持资金来开发小水电,从而保障资金充裕,从而保证水土治理措施的落实。

(3)将强行政管理和小水电日常管理措施。作为水土管理、水电站建设管理的各级主管部门,应该严格执行我国相关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依法监督小水电开发、建设和运营,严格落实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小水电站日常管理人员要积极落实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保障小水电的正常运转。

5 结论

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不可再生能源的逐渐减少,我国的小水电资源的开发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开发,小水电在建设过程中对地面扰动和破坏,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在所难免。防治水土流失将会成为未来制约我国小水电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难题。文章结合我国小水电开发建设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防治小水电开发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必要性及其采取的措施,将会为我国小水电开发建设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提供指导意见,为我国小水电资源可持续开发建设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邓华略.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探讨[J]. 人江,2001,04:27~28.

[2] 余志琴.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增刊):97~98.

[3]康代林.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1:42.

[4] 曾啸.刍议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料场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J]. 水利水电建设,2009,223:171~172.

[5] 孙建轩,张明. 对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中国水土保持SWCC,2000,03:13~15.

税法小知识范文第2篇

进一步完善水产许可证制度与相关的渔业养殖法律法规体系,在实地调查当地养殖区域的养殖负荷量与环境负载量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与养殖量评估,避免盲目扩大养殖规模而导致环境超载负荷,从而对水域的生态平衡产生影响。进一步明确科学的养殖排水标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严格控制养殖场的废水排放可以有效控制污染,但我国现行的渔业法对排放标准的规定还相对比较模糊,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套严格、标准的排施规范。设立健全的水产养殖业管理系统与模式,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属于农业部门与水产系统,而鲜有环境部门参与其中,国内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水产业综合治理模式,把环境问题纳入水产养殖业的管理要素中。全面培养养殖业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养殖业整体的环保水平,现阶段我国很多养殖从业人员技术水准相对较低,多数学历水平、知识水平不高,且环保意识也相对薄弱,因此在养殖业中不仅养殖技术落后,而且对环境问题也不够重视;相关部门要针对现状采取相应的改善策略,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专业培训,开设各类知识讲座与竞赛活动,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养殖户的环保意识与使命感、责任感。

在养殖过程中,只要解决养殖用水的处理问题,提高其循环利用率,即可实现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要提高养殖用水的循环使用率,要将水中的残饵、生物代谢物等悬浮物质、溶解性营养盐类等净化干净。现在水产上常用的水体净化方法有两类,即物理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其中物理化学处理可以将水中的悬浮物质、无机物等去除,而生物处理则可以有效除去水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氮等物质,其工作原理利用的是微生物的代谢反应。不同的处理方法有各自不同的优势与不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养殖户要根据养殖用水的水质情况、经济条件来选择适用的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属于一种初级处理方法,其根据水体及相关污染物的理化性质,通过机械的方法对水体进行净化,该方法的普及度相对较高。常用的物理处理法包括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逆渗透法、吸附法、曝气法以及磁分离法等,其中针对水中悬浮颗粒物较多的水质,可以采用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等进行处理;水中如果存在诸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可以采用吸附法,利用多孔性的固相物质将有毒物质吸附清除,常用的多孔性固相物质包括活性炭、硅胶、沸石、浮石粉等;水中如果存在有害气体,比如氨气或者氯气等,可以采用换水、曝气等方法向水体增氧,清除有害气体;磁分离法主要是利用电磁分离原理清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污染物,不过该方法的成本投入大,而且技术含量高,所以目前不具推广性。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可以有效除去水体中的有害离子,常用的方法有凝聚法、氧化处理法、离子交换法、络和法以及中和法、消毒杀菌剂法等等,其中又以氧化处理法的应用最为普遍,该方法是利用各种氧化剂氧化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氧化剂有臭氧、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其中臭氧的应用范围最广、处理效果最好。氧化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氧化剂不仅可以消毒、杀菌,而且其本身所具备的氧化性还可以与有机物、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去除有害离子。不过对于化学处理法而言,由于化学试剂本身存在一定的污染性,因此要限制其应用范围。

生物处理法在各种水净化处理方法中,生物处理法安全性高,且效果好,因此正逐渐成为水体净化处理方法中的主流发展趋势。生物处理法的原理如下:微生物与自养植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会对有机物产生相应的生理需求,因此可以在水体中人为培育有益生物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例如水中未被进食的残饵、养殖对象的代谢产物等可以作为一些藻类、高等水生植物等微生物和自养植物的营养来源,从而防止残饵、代谢物累积,对水质产生破坏。不过通常不会单纯地采用生物处理方法进行水体净化处理,而是要根据水质的实际情况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生物处理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稳定塘法等多种形式。比如可以制作生物滤器,将净化生物利用生物膜使其附着在固体表面,比如鱼网、贝壳等,可以有效除去悬浮物、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常用的生物滤器包括滴滤池、浸没式固定床生物滤器、流化床生物滤器、生物转盘以及生物转筒等多种,其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且处理效果好,因此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还可以通过在水体中投入有益生物的方法来净化水质,比如光合细菌、绿藻、水生植物、酵母等,其中绿藻可以摄取二氧化碳以外的低分子有机物质,比如醋酸、葡萄糖类等,不仅可以实现自身的增殖,而且可以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盐类与生物耗氧源;而在水体中投入光合细菌,大量繁殖有益菌形成优势种群,也可以对病原的繁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净化池中适宜生长的生物如下:龙须菜、西施舌、贻贝等适用于卤水种类;而水耕蔬菜、浮萍、布袋莲、蚬等适用于淡水种类。

总之,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巨大,水体污染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特别是食物污染严重的今天,更应当注意对于养殖业水体的保护,特别是缓流和静水体。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从制度面与技术面着手,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环境问题,在保证生态环境的正常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情况下,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稳定繁荣发展。

本文作者:杨明伟工作单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

税法小知识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

《水文地质学基础》是高职院校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矿山地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主要研究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以上4个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参与地下水的观测、进行地下涌水的处理等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搞好这门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云南省有5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专业。笔者所在的学校自2005级开始在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矿山地质专业中招收高职全日制脱产和函授大专学生,到2010年已有三届毕业生、三届在校生。先后有10个教学班开设了《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者一直承担该课程的教学工作。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对《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在高职教育中,资源与测绘大类的专业少,开设《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专业更少,学习本门课程的人数少,课程在专业以外的认知度低。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时,《水文地质学基础》应作为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主干课,曾在相关教师中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根据教育部教育司2005年版的《高职高专专业概览》才尘埃落定。

使用的教材多为高等学校教材,与高职教育的要求不相匹配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够用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工作适应性,强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要“素质高,上手快,技能强”。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是不同的。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但是,在高职实际教学中,《水文地质学基础》主要选用的大多是高等院校的教材,学科理论介绍多,实际应用介绍少。

适合课堂教学的电子课件少,教师多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专业性强,尽管近年来多媒体电子课件在网络上随处可见,但关于《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课件少之又少。要做好一件成熟的实用的电子课件,需要大量的资料和图片,但由于专业性较强,这方面的资料往往有一定的保密要求,一般人很难找到相关资料,再加上水文地质工作目前主要是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施,高职教师参与很少,导致现在的课件以罗列教材中的内容为主,质量不高,适用性和吸引力不强。

教师大多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在实际教学中,《水文地质学基础》的任课教师大多采取单一的讲授形式,教学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室里完成。学生没有机会到实地考察,将理论与生产实际对应,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接受教师传授的现成知识上,学习围绕课本和考试,沿袭着“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传统学习方式。讲授方式单一,课程缺少吸引力,导致本门课程枯燥无味;学习方式单一,学得快,忘得快,导致课程学与不学一个样;再加上有些学生本身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清,更是降低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体会

笔者从2006年开始讲授《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到2010年,已经完成了10个教学班的教学工作。经过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教学目标高职院校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矿山地质专业的学生学习《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水文地质专家或专门从事水文地质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而是让他们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将水文地质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其今后的工作领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业务,又掌握水文地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技能型人才。对这些专业的学生进行水文地质教育,应该面向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水文地质与勘查、金属矿开采、矿山地质等工程领域的应用,以掌握基本理论、突出实践应用为目的。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讲清《水文地质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点抓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增加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学笔者所在学校属于企业办学,隶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学生实习实训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兼职讲课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结合集团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重新编写了高职《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尝试进行课程改革。首先是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在2006、2007级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讲授中,尝试性地引入讨论式教学和现场教学。在讲授“岩石中孔隙”时,先讲清基本理论,然后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或相关书籍查阅砂岩、泥岩、泥质灰岩中孔隙的异同,最后让学生结合《普通地质学》、《岩石学》等课程展开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对2007级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动员时,笔者结合实训基地的情况,向学生介绍了即将实习的工作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并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收集实习矿区的水文地质资料。这一尝试在学生一年后的毕业论文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参与评阅的12份毕业论文中,有多达11份介绍了实习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有的还提出了矿山巷道涌水的处理方案。在给2008级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学生讲授“大气降水入渗机制”时,恰逢降雨,笔者便直接将学生带到一个建筑施工工地,通过地表的一个新鲜垂直剖面给学生介绍此部分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是积极与实训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沟通,建议实训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学生进行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的过程中注意介绍水文地质的内容,包括地下水量的计算、地下涌水的处理、矿山巷道水的处理等,增加课程对实际工作的参与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方式的改变和调整,大大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制作PPT演示文稿,增加课程讲授的直观性和吸引力从2008年开始,笔者将教学讲义的部分章节做成PPT演示文稿,利用多媒体将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出来,大大提高了课程讲授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必须向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转变和发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强调实用性和技能性,这就要求在高职课程建设中充分考虑课程的实践性环节。

应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开设《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学习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根据现在和将来的实际应用及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近年来,各种地质灾害频发,不断地提醒人们必须加强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能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水文地质学基础》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类课程,有责任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进程中对其研究领域的知识进行普及和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其学科性质和内容,因此,在教学目标中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至关重要。

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增加课程的直观性和吸引力《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的心理相违背,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必须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地展示出来,增加课程的直观性和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水文地质的具体教学内容、(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与环境)学习目标及学生特点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流网时,可引入如何判断矿区的潜水含水层和地表水的补给关系的内容,利用动画模拟地下水的流动方向,从而判断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这些直观的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流网的认识,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器官的功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若能结合专业特点以及课程内容设计一些课件,会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应增加《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教学针对《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增加实践性、开放性教学环节是该课程改革的重点。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高职院校自身力量是不够的,高职院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实施校企合作,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聘请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将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多年在生产一线积累的水文地质理论和经验带进课堂,将水文地质学基础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的事例带进课堂,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若能在学生实习实训时,请带实习实训的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具体工作面对水文地质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整个课程的教学就会更上一层楼。

税法小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术;脑积水;儿童;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b)-0057-02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 of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hydrocephalus

FENG Shubin LU Shan QI L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Children's Hospital of Zhengzhou City in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mplications of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hydrocephalu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eighty-five cases of hydrocephalus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VPS). All children were followed up after operation by means of outpatient service and telephon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ituation of complications of children was recorded and the reasons were analyze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done statistics.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fifty-seven cases of children had no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28 cases suffered with complications after operation,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5.14%. Shunt tube obstruction (4.9%) and infection (4.3%) were the main complications. Ventricle adhesion, fibre obstruction, shunt tube sliding out of ventricular cavity, tube mouth cyst and tube parcel were the main reasons of obstruction. Chronic meningitis, subcutaneous effusion, skin ulceration and intestinal retrograde infection were the main reasons of infection. Conclusion Shunt tube obstruction and infection are the ma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VPS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hydrocephalus.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can enhance the postoperative effect of VPS.

[Key words]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Hydrocephalus; Children; Complications

脑积水是小儿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由于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使脑脊液在颅内大量积聚,而导致脑室进行性扩大,脑室周围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变性,引起大脑发育不良和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如何有效治疗脑积水是儿科临床医生十分关注的问题[1]。目前,手术是治疗小儿脑积水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ing,VPS)创伤小、操作简单,可以解除脑脊液循环障碍,使脑脊液的分泌与吸收得到平衡,降低颅内高压,达到治疗脑积水的目的,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降低VP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近年来,已有少数文献对VPS治疗小儿脑积水的并发症进行报道,但仍有争议。本研究对VPS治疗185例脑积水患儿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来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税法小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双闭环控制;课堂教学;PDCA循环

G715.1

随着许多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和教师岗位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逐年增多,他们充满激情,活力四射,是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并将成为实施教学任务的生力军。因此,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所在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当这些有着高学历和技能水准的青年教师,一开始面对复杂的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时,还是会觉得无所适从。那么,作为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尽快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根据所在学院推行的“双闭环控制”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启发下,结合教师岗位上工作的感悟,作为该控制体系的一应用,总结出了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双闭环控制”系统,该系统框图如图1:

一、“内环”运行:重视学生反馈,积极采取措施

“内环”反馈回路由青年教师、班级学生和学生反馈构成,当“内环”回路出现扰动,青年教师要及时的发现问题,找寻原因,听取意见,采取措施,以保持良好的上课状态和课堂教学效果。这个回路,是频繁和高效运转的,其中的三个要素,是紧密联系甚至是融合在一起的。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会在这个回路的不断运转过程中,得到持续的改进和提升。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学生的上课状态以及他们反馈的信息,是最直接也是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说,学生良好的上课状态以及他们积极的信息反馈,就是我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笔者经常在课上或课下搜集学生对于课堂方面的意见,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对于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会认真考虑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再比如,如果课上看到的是学生茫然的表情,或者是他们表示听不懂时,就要思考是不是讲的太难太深,或者是由于有些枯燥。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授课内容要尽量简单实用,让学生听得懂用得着。基于此,在备课时要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合理编排和处理,最好用自己的语言编写教案,这样讲解起来才会自然流畅,而且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就是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运用传统教法,合理运用多媒体的基础上,还要勇于创新,并且做到多样化,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在“内环”回路里,要对学生的状态和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总结,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找到解决的办法,并且作用于下一个循环,如此往复,学生听课效果和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都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二、“外环”运行:珍惜督导机会,注重简报信息

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学院或系部的督导老师来听课时,青年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非常难得的提升自己的机会。平时我们在某些方面也许会“不识庐山真面目”,但他们听课站在“山”顶来看时,会发现很多平时“隐藏”起来的问题。督导老师会通过一次课,把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态仪态、课堂把控能力、板书等等做一次全方位的评价,他们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青年教师需要仔细分析并想方设法去落实的。

还有督导简报的内容,也应引起重视。那里面的内容,是学生发出的心声,也许有和自己教学过程紧密相关的信息。对于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要积极的制定方案和措施,来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另一个入口。对于每次督导老师的听课和督导简报的,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和改善,并且作用于下一个循环,这也正是“外环”回路运行的意义。

三、系统中的PDCA循环

在本文的“双闭环控制”系统中,无论是“内环”还是“外环”,都渗透着PDCA循环。PACA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也同样适用于提升教学水平,其本质是运用“计划(Plan)―实施(Doing)―检查(Check)―改进(Action)”的过程方法不断改进教学质量。计划就是青年教师根据自我认识和剖析,以及学生、督导或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且制定措施;实施就是把措施和解决方案付诸于实践;检查就是把执行的结果与预订目标进行比较;改进就是处理检查的结果,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ACA循环之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PDCA循环图见图2,这个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从而使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本文的“双闭环控制”系统,是青年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思路和线索,要想快速的成长,解决所出现的问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和努力,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比如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多走进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去听课;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博采众长;上课时注意教态仪态;合理的设计板书;多参加讲课比赛活动;深入现场实践操作;提高科研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鲍风雨.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理论与实践[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陈守林. 高职教育引进ISO质量管理体系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