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报效祖国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由曲引情
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艺术。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由此,我教古诗时,用歌曲、音响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习《出塞》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我首先播放一首屠洪刚演唱的《精忠报国》。该歌以激扬、荡气回肠的曲调,激越昂扬的节奏,诗一般的音乐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满腔热血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学生一听乐曲,切身感受到英雄对祖国的满腔热忱,爱国、向上的情感便油然而生。这时,再学古诗,学生就能较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笔下开阔明朗的意境,激越昂扬的情调,便能很快唤起学生的共鸣。
二、由读入情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我教古诗《出塞》时,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自由读,仔仔细细读上四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个别读,不但要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味道;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品读感悟,体会意境。如我教学《出塞》一诗时指导学生对“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品读,体会寒风猎猎,漫天飞雪,鼓声阵阵,杀戮声闻,这就是戍边将士生活的真实写照;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师生合作读。如学生读前一部分,老师读后一部分;或老师读题目和作者,学生读诗歌。总之,要让学生读出层次,从最初的读正确流利到读出节奏和韵律到读出深刻感受,步步深入。
三、由境生情
古诗词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材料,而且是传统文化的积淀。教学“秦时明月汉时关”时,我列举了不少含“明月”的思乡诗句。由一句简洁的过渡语引入:明月总能勾起人的思乡之情,许多诗人总爱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上。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带有明月的诗句。这样做,是为了再次强化文化语境,进一步感受立功塞外的英雄壮志,了解征人戍卒的痛苦。
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2) 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3) 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分)
从分析中,我们知道此题平均分仅为4.8分,其中第(1)小题的平均分为2.5分,第(2)小题的平均分为17分,第(3)小题的平均分为06分,是这套语文试卷主观简答题得分率最低的题目。
失分为何如此严重?同学们在鉴赏诗歌时究竟遇到了怎样的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补救?今天,我们就以这首边塞诗为例,揭开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的神秘面纱。
一、 寻找意象。
典型错误第(1)小题是问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和作用,这是一道典型的寻找意象题,难度不大。但从同学们的答题情况来看,失分类型有两种:①把诗歌鉴赏当作文学类文本鉴赏,误答成“为下文铺垫”“伏笔”“引起下文”等;②把首联中“凉风”“夜雨”“寒林”抄在答卷纸上,缺少结合内容的分析,更缺少对其作用的分析解说。
解析我们先来看参考答案: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
对于边塞诗选取的意象,先要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这些景物在诗歌中不难找出,如“凉风”“夜雨”“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但是更要明确这些意象突出了边塞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景?其实回答这种问题有规律可寻:可以根据意象概括边塞的特点:或者凄凉、萧瑟,或者壮丽雄奇;至于意象的作用,可以结合古诗写景的作用来回答,写景常见的作用:渲染了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等。
二、 锁定诗眼。
典型错误第(2)小题问颔联化用了屈原《离骚》什么诗句以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从同学们答题情况来看课内知识掌握不到位:①不理解“迟暮”的意思,找不到屈原《离骚》中的诗句“恐美人之迟暮”;②对《离骚》中“美人”的意象理解不准确,把“美人”自况、抒发英雄暮年仕途坎坷的感慨误解为思念父母、唯恐辜负了父母等。
解析从上面同学们的典型错误可见,除了要找到诗歌中的意象,还需要找出诗歌中一些提示主题的词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眼,然后结合起来判断诗歌的主题,如张说诗中的关键词就是“迟暮心”。诗歌中出现了这些关键词,多为边塞诗的主题,有的词即是该诗的诗眼。所以我们阅读诗歌时应该抓住这些关键词。
参考答案化用“(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产生的愤懑之情。
三、 走进诗人。
典型错误第(3)小题是这套试卷得分最低的题目,得分率只有20%。主要问题有:①没有弄懂问题,不知道题目中评论尾联的“托意深婉”是什么意思。因为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指向不明,只好胡乱答题;②没有真正读懂诗歌,对诗歌的思想感情不理解,只是把平时记得的边塞诗常用的主题如保家卫国、报效朝廷、忧国忧民、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等全都答到;③表述空洞,只是泛泛地说“作者深觉痛苦,感慨万千”,或者答“最后一联,升华了主题,情感复杂”。
解析对于边塞诗异彩纷呈的思想内容要区别对待:有的是建功立业,有的是报效祖国,有的是抒写征人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是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是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叹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而这首诗的最后一联“托意深婉”是“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我们要走进作者,探寻作者创作的情感历程,而这个探寻我们可以根据试题中的注释来作理性分析,推断张说到边塞做都督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这样就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 回归诗句。
为什么同学们对尾联的“托意深婉”照搬照抄死记硬背,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回归诗句,结合原句进行鉴赏。我们可以先从诗句“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的表层意思来解读,解释为“如果我不做这边城的将领,怎么知道皇上对我恩遇之深呢”;再揣摩这两句的深层含义,实际上最后一联完全是由上面逼出来的愤激之语,他将对朝廷的满腹牢骚,隐藏在这看似感激而实含怨情的十字之中,像河水决堤似的喷涌而出,表现了思想上的强烈愤慨和深沉的痛苦。解答诗歌鉴赏题都应回归诗句,结合原诗的语言来阐释,不能架空分析。
寻找意象――锁定诗眼――走进诗人――回归诗句,这既是品答诗歌题的思路,也是解答诗歌题的思路。这样既能抓住诗歌的根,又能适应高考的要求。
分主题鉴赏诗歌的复习方法,抓住了诗歌的本质。运用这一方法去鉴赏其他几类主题的诗歌,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现场练兵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望蓟门①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②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蓟门:即蓟门关,古时北京东面防卫门户之一,在今河北省境内。②笳鼓:笳声、鼓声,借指军乐。
(1) 从全诗看,“客心惊”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全诗紧扣“望”字展开,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①军容严整;②山川险要;③景色壮伟;④防守稳固。
(2) 用典。表达了诗人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一、诵读
古典诗词的教学要注意诵读。读要体现出训练层次,诵要水到渠成。
读如何体现出训练层次呢?一般来说,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 “读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其层次的,这就要求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朗读,在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反过来朗读也能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如分析完杜牧的《赤壁》后,可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叙事部分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另一组读议论部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此再次明确此诗的表达方式及层次结构。又如分析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后,可由一位学生领读总起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然后全班学生读出具体写其“狂”的诗句,以此再次加强对本诗总分结构及诗人感情的理解。又如学习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后,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读出有关语句,“本诗的线索是‘春行’二字,春行之起点是……春行所见之动物是……春行所见之植物是……春行之结点是……”借此对诗歌再作一次梳理。这样梳理之后背诵就显得轻而易举,顺理成章了理之后。
二、理解诗意,诗歌意境的完整性
古典文学作品都非常善于创设意境。而要想理解其中的意境,就必须准确的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的方法有很多:
1.想像风景,再现图景,品意境
所谓想像风景再现图景,即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写景小散文,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清平乐 .茅檐低小》等;情节性强的诗歌可改成一出小短剧,如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观刈麦》,从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抓住诗眼巧引导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是诗歌的提纲挈领,也可以成为诗歌教学的提纲掣领,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关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抓诗眼有很多技巧,如教学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时,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说自己是‘聊发少年狂’呢?”这问题提得好呵,它是学生抛给教师的一把钥匙,抓住它,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聊发少年狂,狂在哪里?为何要聊发少年狂?”从而明确,狂在上阕的出猎和下阕的杀敌报国。出猎之狂,狂在想法,狂在场面,狂在百姓,狂在太守。而杀敌报国之狂,则由猎手之狂过渡到英雄之狂。总之,全诗无一词不狂,“狂”,显示了作者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有些诗歌没有很明显的诗眼,但大多名诗有名句,这名句就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亮点,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 “类诗眼”。人类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具有共性,若问学生最欣赏哪句诗,他们往往能答出名句来,于是师生共品名句,从而牵动对全诗的欣赏。
三、 授之以渔,自己品诗境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字:_________
评价: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锦绣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令华夏儿女心潮万千,祖国灿烂的未来让炎黄子孙豪情满怀。平日里,我们可以搜集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故事,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积极诵读爱国诗文,学唱红歌。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é
chū
kònɡ
zhì
miǎn
lì
xuán
yá
qiào
bì
(
)(
)(
)
(
)
kuánɡ
fēnɡ
nù
háo
rě
rén
jī
xiào
shuǐ
luò
shí
chū
(
)(
)(
)
二.
形近字组词
施(
)
饶(
)
竣(
)
浆(
)
拖(
)
挠(
)
峻(
)
桨(
)
三、请把错别字用横线划出并改正在括号里。
1.思潮起浮
恍然大悟
狂风怒号
司空见贯
水落石出
(
)
2.濒来入梦
百折不回
寝不安席
张冠李戴
可见一班
(
)
3.天崖海角
牙牙学语
滔滔不绝
悬崖俏壁
波涛起伏
(
)
4.惹人叽笑
安居乐业
碧空如洗
顶天立地
同心胁力
(
)
四、选词填空。
1、周密
严密
精密
机密
(
)监视
(
)思考
(
)计算
(
)文件
(
)警戒
(
)测量
严守(
)
(
)调查
2、鼓励
勉励
激励
奖励
(1)有关部门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
)。
(2)每当我学习中遇到困难,老师总是热情地(
)我。
(3)总结会上,辅导员李老师(
)我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五、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背着书包和红领巾去上学。
B.读了《笑林》,让我肚子都笑痛了。
C.火红的枫叶在春风中轻轻摇动。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六.句子巧变身。
1.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改为反问句)
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1)海岛战士自己多吃苦受累。(2)海岛战士要千方百计建设好祖国的海岛。
3.请写出对“铁锤锤碗锤不碎”的两种解释。
①
②
七、阅读短文《中国魂》,回答问题。
①精卫填海,何等的【
】;愚公移山,何等的【
】;后羿射日,何等的【
】;大禹治水,又是何等的【
】!中华民族的这些远古神话比古希腊的神话更充满着创业的悲壮和人间的真情,蕴含着人定胜天的哲理。
②一代又一代,有浪淘不尽的风流人物,有黄河冲不垮的丰功伟绩。不必惊讶屈原那“虽九死犹未悔”的忠贞与坚忍,不必钦佩陆游那“王师北定中原日,1.(
)”的胸怀与悲怆,不必喟叹李白那“飞流直下三千尺,2.(
)”的豪放与洒脱。这处处表现出中国人的灵魂。
③自古以来,中国人有天下为公的理想,有舍生取义的凛然正气,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高风亮节;中国人有“富贵不能,3.(
),4.(
)”的处世哲学;中国人有乘风破浪的豪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中国人更有重整江山再造日月的雄心。
④这一切,在中华民族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记得我们的
民族魂
鲁迅先生就说过
自古以来
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苦干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是的,中国人的脊梁虽然表现得那样的平凡,那样的朴实,但却不乏精神的充实、思想的崇高。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举世瞩目;奥运赛场上嘹亮的国歌一次次响起,又令世人刮目相看……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发展速度之快,说明了奋发图强的激流永不停息。它正折射出所有中国脊梁的光彩!
⑤这就是我们的国魂,这就是我们不屈的国魂,我们千年不衰的国魂!
1、把下列词语分别填在短文第①自然段的【
】里。
执著
勇敢
坚毅
睿智
2、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
丰功伟绩:
刮目相看:
3、在第②③自然段的1.2.3.4四处的诗句补充完整,使语句表达通顺。
A.疑是银河落九天
B.家祭无忘告乃翁
C.威武不能屈
D.贫贱不能移
4、为短文第④节画横线的句子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5、你还知道哪些爱国名人和爱国名诗?(本文内容除外)
(1)爱国名人:
(2)这些诗句都是英雄们留下的:
一、在名著阅读中获得真体验
(1)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课外名著阅读,兴趣因素相当重要。阅读既有认识和教化作用,也有娱乐作用。就一般人的阅读经历来看,多数是从兴趣人门,才逐渐迷上读书的。一上来就对学生大谈作品的社会意义、艺术成就,很容易把学生吓退。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要重视开局的读物推荐。不但要根据大纲或我们向学生推荐的书目,更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帮助他们选择那些思想性艺术性强,更要选趣味性强,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情趣相适应的读物。因此,让学生先读《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作品情节曲折,可读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当他们的阅读积累了一定的量,理解能力欣赏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之后,再指导他们读《红楼梦》、《呐喊》、《复活》、《老人与海》等寓意深刻的作品,就比较容易接受。
(2)可喜的阅读成果。以一个课题实验班为例,到高二上学期末,人均课外阅读文学名著8.27部。学生的视野非常开阔。有10人读过古典四大名著;42人读过《三国演义》,36人读过《水浒传》,36人读过《西游记》,27人读过《红楼梦》,26人读过《简爱》,24人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围城》、《呼啸山庄》、《鲁滨逊漂流记》、《傲慢与偏见》、《呐喊》、《家》、《儒林外史》、《子夜》、《老人与海》、《漂亮朋友》等也都是阅读人数比较多的。最受青睐的作家依次是鲁迅、莫泊桑、雨果、海明威、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狄更斯、巴尔扎克、契诃夫、马克·吐温等。最受欢迎的都是思想内容积极向上,健康高尚,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很多学生不但熟知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熟知书中的典型形象,而且在思想上受到良好的影响熏陶。了解作品,熟悉文学掌故,崇尚正直、善良的性格,追求独立自由的思想境界。表现出良好的文学素养和美好的精神风貌。
二、在古典诗歌阅读中获得真感受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瑰丽的珍宝。缺少有意设计的零星的诗歌学习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有限,而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多层面的诗歌教育,才更有意义。对学生进行诗歌教育,既强调分阶段相对集中,更注意保持连续性,防止随意的散乱的偶然行为。我们设计在高一品读唐诗百首左右,高二品读唐宋词百首左右。品读的诗作都经过精心选择。尽量选择那些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较高水平的经典诗歌作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由点连结成线,由线连结成网络的文学史的观念。注意量与度的把握。适量扩展,学生能够接受消化,防止过多过滥,影响课本的正常学习。所选作品力求能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兼顾的较高标准;同时还考虑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欣赏偏好。对作品中一些不够健康的情调,及时正面引导。
对学生进行诗歌教育,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内容和多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