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春江花月夜翻译

春江花月夜翻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春江花月夜翻译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音乐创作 实效发展 策略

音乐是社会大众非常欢迎的休闲放松方式,能够帮助大众减轻工作压力、舒缓紧张心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音乐创作是音乐作品的来源,使大众享受高雅艺术成为可能。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音乐创作实效发展的科学策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创作

音乐创作是指创作者利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灵感,通过个人的主观加工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音乐创作的三部曲是感受、创意与塑形,音乐创作是创作者将生活中具有正能量的人或事“翻译”为音乐作品的艺术实践和文艺创作。因此,现实生活是音乐创作的重要基石,是创作者产生创作灵感的源泉。没有生活,就不会有创作,更不会有艺术。

二、音乐创作的重要性

首先,音乐创作能够为大众的文化消费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能够极大地丰富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大众的艺术品位。其次,音乐创作能够以艺术的视角审视社会、审视人性,能够以艺术作品记录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而使音乐作品成为另一类历史课本。最后,音乐创作能够通过音乐作品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是大众休闲娱乐、修身养性的有力抓手,达到精神放松、减轻压力目的。

三、音乐创作实效发展的科学策略

音乐创作是全部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历来是音乐学研究的主要对象[1]。

(一)体验现实生活,感受世事沧桑

创作者是音乐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沟通桥梁,能够将现实生活中沧桑巨变对创作者视觉、心理、思想上的冲击用音乐作品表现出来。音乐作品是创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情绪上大起大落、情感上大喜大悲、思想上大彻大悟后的艺术实践。现实生活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创作者在亲眼目睹世事沧桑、人世浮沉,内心世界受到强烈震撼以后,就会获得较好的创作素材,从而创作出好的音乐作品。以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为例,此曲拥有清新婉约的音乐旋律、相映成趣的配器、行云流水的演奏,淋漓尽致地描绘着美丽绝伦的春江月夜。如果你没有到过南方,你就不能从这首音乐里想象到真正的春江花月夜之美。如果创作者没有去过南方,就不能创造出描绘春江花月夜之美的音乐作品。所以,创作者要扎根于现实生活,锻造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二)把握点滴精彩,萌生音乐创意

来自现实生活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能够给予创作者在情感、思想和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刺激,进而在创作者的内心形成良好的冲动和创作的激情,然后创作者开始抽丝拨茧,展开想象的翅膀,一点点地将自己心中的艺术冲动通过仔细推敲转化为音乐符号,音乐作品逐渐成形。音乐创作离不开灵感的启发,而灵感来源于创作者对生活元素的直接体验,如果现实生活平淡无奇,对创作者没有多少刺激,创作者的大脑就会处于休眠状态,艺术创造力和创作激情就不会产生,灵感自然就不会形成。创作者不但能够从现实生活的点滴精彩中获得艺术灵感,也能够从已有的音乐作品中获得创作灵感,是对原音乐作品的消化和吸收,更是对原音乐作品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创作者从现实生活和艺术作品中获得音乐创作的种子,然后将种子培养成为基本乐思,从而形成音乐作品的大致轮廓。

(三)立足时代前沿,实现音乐塑形

创作者从现实生活和音乐作品中获得创作灵感以后,在具有形式美、独创美的基本乐思的基础上用音乐语言开始进行音乐作品的“丰满工程”,将基本乐思发展成为音乐形象,在此过程中要按照音乐逻辑和艺术规律打造音乐主体工程,在精雕细刻过程中一点点将音乐雏形培育成为具有个性化、时代化、创新化的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是以艺术的角度描绘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独创性和发展性。因此,创作者应该立足时代的最前沿,以前瞻性的角度审视音乐创作,以超前的意识凝造科学合理的音乐结构,从而促进音乐作品塑形工作的完成,将音乐作品走向成熟和完美。塑形是音乐作品的定型阶段,是走向舞台、成为艺术的最后阶段,直接决定着音乐作品的艺术层次。

四、结语

“音乐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修炼和悟道的过程,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逐步体会、感悟、反思和发展”[2]。因此,创作者要仔细研究音乐创作的三部曲:感受、创意和塑形,积极探究音乐作品,高效发展的有效策略,为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满足大众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丰富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构建和谐、快乐、幸福的新时代。

注释:

[1]张前:《音乐创作心理初探》,《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第23-33页。

[2]史付红:《静待春天――漫谈当代音乐创作的挑战与未来》,《艺术评论》,2015年第4期,第55-60页。

参考文献:

[1]袁善琦.论音乐创作教学的意义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01,(02).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第2篇

1 音乐融入诗歌教学的可行性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诗经》的合乐歌唱到《楚辞》中祭祀的男女巫师对唱到《乐府》中配乐的歌辞再到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谱曲传唱,都表明诗歌与音乐的融合性。另外,从学生对音乐的心理来看,高中生都特别喜欢音乐。通过观察我发现很多同学在课余时间用手机或MP4听歌曲,还喜欢在周记本上记歌词。每次我在课堂提起几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歌词,学生能异口同声地说出歌名,而且特别兴奋。所以,我想在课堂教学中,让音乐融入诗歌是可行的。

2 用音乐激活诗歌教学的具体操作办法

2.1以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做任何事情,只有你对他感兴趣,喜欢它,你才愿意全身心地做好它。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让学生乐学,首先应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利用音乐作为新课导入,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很快进入诗歌情境中,来以此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的兴趣。例如我在教授韦庄的《菩萨蛮》时,先播放了宋祖英演唱的《江南美》,在悦耳的歌声中学生仿佛走进了江南的如画般的美景中,也走进了文本之中,很容易的感知出诗歌中的江南之美。在讲授艾青《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时,我选用了阎维文的《母亲》作为导入,还没进入课文,很多学生在听歌曲时就流下了对母亲感激的泪水,这样他们也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大堰河的感激和挚爱之情。

2.2配乐诵读,随乐入情

诗歌在诵读时,节奏性非常强,如果能配上和诗歌内容或情绪一致的音乐,学生就会随音乐读出诗歌的喜怒哀乐。如我在教授岳飞的《满江红》时,诵读过程中,我为他们播放了琵琶曲《临安遗恨》。学生随乐曲节奏读出了岳飞的爱与恨,激动时。很多学生还情不自禁地举起拳头。这样,整个诵读环节自然流畅,效果很好。在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我用多煤体播放了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作为诗歌朗诵教学背景,并要求学生进行配乐朗诵,在梦幻般的旋律中,学生读出了诗歌的节奏,从月之初上时的迷离、美妙(高亢),到月光下诗人的遐思冥想(平缓),到楼上思妇的愁情(低回),再到游子的梦回故乡(哀怨),最后是梦醒后的孤寂(悠长),声情并茂,婉转优美。

2.3以音乐促鉴赏。调动思维

因诗歌体裁本身具有含蓄、凝练、婉曲的特点,这就给学生的鉴赏带来难度。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把文言翻译成白话或把韵文变为散文,根本无法实现激感心灵、陶冶情操的教学目的。《乐记》中说道:“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于人心之感于物也。”因此,语文教师如能创设出和诗歌有关的音乐情境,就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对诗歌意境进行还原和补充想象。比如上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了词人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然后让他们结合注释体会词人感情反复诵读。后来检查时连续找了几个学生诵读都只是读准了字音,就像一杯白开水,没有一点味道,他们没有真正体会词人的感情自然也读不出来。后来,我为他们播放了《山水迢迢》这首歌,正是这首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象出诗人跋山涉水的画面,眺望家乡的画面等,感悟出诗人对故园的相思之苦、相思之深,最后读准了节奏读出了感情。再如教授戴望舒Ⅸ雨巷》这酋诗,为帮助学生体会“丁香姑娘”这个意象,我让一个学生演唱了《丁香花》这首歌,学生在凄美的歌声中,想象出了“丁香姑娘”美丽忧愁的形象。

2.4以音乐作结,余音绕梁

音乐不仅可陶冶情操,还可调节大脑思维与疲劳。在诗歌课堂教学尾声,让学生听听音乐或动口唱一唱,能愉悦学生心情,活跃课堂气氛《我在上曹操Ⅸ短歌行》这首诗时,利用课堂剩下的几分钟让学生欣赏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扮演者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学生从慷慨激昂的歌声中更深刻地体会了曹操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上《孔雀东南飞》中诗歌的结尾部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魂化鸳鸯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二胡独奏《梁祝》,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了这个爱情故事的凄美浪漫,引发他们的联想。再如上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下课前,我播放了邓丽君演唱的歌曲《虞美人》,让学生跟唱,学生兴致很高,下课铃声响起时仍意犹未尽,这样也优化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2.5用音乐激活诗歌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第3篇

定语从句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每次上语法课,都比较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这学期,我尝试将音乐与美术融入课堂,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个语法项目。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熟悉的旋律响起,周杰伦的《青花瓷》回荡在教室上空,不少学生跟着哼唱起来。稍过片刻,我按了暂停键,要求学生翻译这个句子:“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我一边提醒学生思考,一边在黑板上写下这两个句子:The clouds which were gloomy and dark meant the coming rain while the person who was depressed and lonely was waiting for you.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黑板上。我告诉他们,这就叫做由关系代词who引导的定语从句,用一个句子来修饰一个词,被修饰的词就叫做先行词。紧接着,我用PPT展示了周杰伦的照片,让他们填上关系词:He is a popular singer song is popular among young people. He is a famous singer is from Taiwan.这个简单的warming-up后,学生对定语从句产生了兴趣。接下来,我出示一些只能用关系代词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的练习题。这些练习帮助学生复习了初中的语法知识,也让他们对定语从句有了基本的认识。

下一步,讲授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首先讲授的是关系副词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我播放熟悉的儿歌“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小书包。我去上学校,从来不迟到,爱学习, 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我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小学生去学校的图片,并让他们把这两个句子合为一句:The school is near a park. My son studies in this school. The school where my son studies is near a park.紧接着,我展示了两幅熟悉的画面,潮州西湖公园和牌坊街,并让学生给下列句子填上引导词。I still remembered the park where I lost my wallet. This is the park that I visited yesterday. Have you been to the street you can find yummy food? Have you been to the street was rebuilt two years ago?

下一个知识点是关系副词when引导的定语从句。我点击鼠标,播放《七子之歌》,展示中英两国交接仪式的图片,让学生把这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They’ll never forget July 1. Hong Kong returned to its motherland on July 1. They’ll never forget July 1 when Hong Kong returned to its motherland.接下来,我又展示了两幅温暖的画面,一幅是两个玩具木偶背靠背坐在大树下,一幅是年轻的妈妈抱着稚嫩的婴儿,请学生填引导词。The days when we lived together happily are gone forever. Have you remembered the days you were a baby in your mum’s arms? Do you know the baby was in her mum’s arms?

下一张图片是幼儿园小朋友在玩耍,并配上twins的《幼稚园》:“记得那一天,在那一天,初次上学堂,从前渡每分钟,身边也有,父母在旁。”我请前三排的同学给这三个句子填上引导词。Have you remembered the days

you stayed in the kindergarten? Have you forgotten the place you played all day without studying? Have you thought of the place was filled with laughter and tears? 与此同时,我让后三排的同学翻译这句歌词,并挑选了两个同学到黑板板书:Have you remembered the day when you began school? Have you remembered the time when your parents were with you day and night?

接下来要讲的是关系副词why引导的定语从句。我播放了《泰坦尼克号》片段,看到大船撞到冰山上,学生们都惋惜的叫了起来。我在黑板上写下这个句子,让他们填上引导词:Do you know the reason the ship crashed into the iceberg? The reason the accident happened remained a mystery.

通过这些环节的讲述,学生基本明白了关系副词引导定语从句的用法,我帮着学生把这些知识点归纳成表格。(见下页表格)

下一个环节,我让左面三组的学生一边听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一边把刚才听过的感受深刻的歌词翻译为定语从句。同时,我让宣传委员到黑板上随便画一个小动物,请他们组的同学围绕这个小动物写一个定语从句。这位同学画了一只忧伤的狐狸躲在笼子里。同学们读出自己的句子:The cage where the fox stayed was broken./ The reason why the fox felt upset was that he couldn’t live with his families. / The fox missed the days when he played with friends. 接下来让左面三组的同学读自己翻译的歌词:The reason why I go to school is that I want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our motherland. / It’s a wonderful morning when the sun is shining brightly and flowers are smiling happily. / I missed my dear motherland which I have been away for nearly 300 years.有学生写:What they robbed was my body but my devoted heart still belongs to my motherland.我笑着纠正他,这个不是定语从句,而是主语从句。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更加丰富。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第4篇

为何文本解读一直处在语文教学的风口浪尖之上呢?归其原因就是“文本解读无定法”,不像理科教学那样系统、一致。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尽如人意的实质在于“文本解读”的“无度”。许多教师都想在文本解读中标新立异,过度的“拔高”与“掘深”,致使只注重“文本”却忽略了“学生”。实际上,学生才是文本解读的接受对象,抛离了学生的文本解读便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文本解读应该重视学生视角,在阅读过程中以学生的认知为起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真正地为学生理解文本而服务。

一、 学生的认知水平是起点

教学的唯一目的是促使学生成长。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是助力学生学习,所以只有我们了解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后,才能确定文本解读的方式、方法与方向。不然便是盲目追求自我的展现,忽略了学生个体的需要。如若教师能在文本解读前弄清学生的文本解读状况,并以此为起点进行教学设计,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不会出现那种“拔苗助长”的现象。例如,有教师在教《春江花月夜》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阅读诗歌,并结合书下注解翻译诗歌,了解诗歌大意。而不是一上课便是听配乐朗诵,感受诗歌带来的美好情境。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更不能脱离现实过度地“拔高”学生,不然,就会使课堂陷入尴尬的境地,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很烦。之后这位教师才品析诗歌,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情感。最后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闭上眼睛想象,听配乐诗歌朗诵,深入理解诗歌,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位教师循序渐进,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出发,尊重学生阅读的一般规律,降低学习的起点,也达到了较高的终点。因此,文本解读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再去设计解读,这样才能做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二、 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得到认可,这样才能更快地成长。学生在文本解读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所谓“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要以世俗的眼光考量学生的想法。抓住每一个表扬学生的机会,让学生爱上语文,这样才能激发出他们学习语文的潜能。

如有教师在执教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时,有学生质疑“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句诗。他觉得“人似月”可以看出人美,“凝霜雪”则不然,“凝霜雪”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这个人比较白而已。这位教师便责备学生不能理解此诗的内涵,竟胡思乱想。可以说,这就是此课的重点,教师应该在“审美”的角度为学生解疑,而不是责备。对于教师来说非常好理解,但学生的经历与阅历不足,不能理解“凝霜雪”的内涵。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必须认识到“激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文本解读才能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 允许学生“偏颇”,回归个性解读

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充满了很多成人难以理解的情愫。说通俗一点就是一个学生就有一个世界,所以,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式解读。教师不能误认“个性”为“叛逆”,这样也许会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有教师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有的学生说这是一首爱情诗,有的学生说是政治抒情诗,还有学生说是哲理诗等,这些都在传统解读之中,教师也较为认同。但是有位学生认为这是“隐喻”诗歌,表现了文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与彷徨。这位教师当场给予否定,说梳理了各种专家的研究,暂时还没有这样的解读,并说学生思想有些“偏颇”。

其实这位教师才是有些“偏颇”,解读应该有“边”也有“界”,但是这个边界不仅仅就是几个专家的解读。学生的个性发挥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上勇于展现自我,让课堂上有多种不同的声音,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照本宣科”,死气沉沉。我们当下应该倡导“个性”的回归,只有“个性”十足的课堂才是最具生命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是专家学者们苦苦追寻而不得的课堂。成长在这样的课堂中,感受着这样的文本解读,教师与学生都是快乐的、幸福的、愉悦的。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生长出理想。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言 教学 激趣

文言文不管从继承还是从考试的角度,都是重点。可这天经地义的事儿,对我们那乡头的初中生来说,我看他们倒不怕那周树人,毕竟“周树人“的文章多半还是白话的,还能勉强读懂。倒怕了这“文言文”,理由很简单,读不懂,没兴趣!文言文现实教学的僵化现象,就如北师大杨美俊教授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中说的一回事:“老师先介绍作者、背景;然后逐字逐句串讲;最后分析总结”。学生呢,整个流程当了回收音机――边听边使劲的写。讲完了,翻译了,这篇课文结束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关键,是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也算一个不老不嫩的乡村语文老师了,从96年师范毕业从教初中语文算到今天,也有18个年头,在文言文激趣方面,我发挥自身优势和利用农村资源,搞了个所谓的农村特色文言教学激趣“五法”,写出来,供同行参考。

一、 故事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传说诸葛亮算准死后会有人来找他的坟头,就在临死之时,把伙夫叫来,给他8两银子,叫他将自己安葬后把8两银子给抬他的8个脚夫。说完,诸葛亮死了,其他8个人抬诸葛亮出殡安葬回来吃饭,并说好了一人一两银子。伙夫起了歹心,想独吞,就在饭里下毒,那8个脚夫吃饭时,也起了歹心,觉得银子分不均匀,就联合起来把伙夫杀了.他们刚把伙夫杀死,那八人也因吃了毒饭而亡,所以直到今天,还没有人知道诸葛亮确切的埋葬地……”“同学们,你们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写诸葛亮的文章《出师表》……其实这个故事,我是无意中在《故事会》上看到的,不一定真实,但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出师表》这篇又长又要求背诵的初三文言文,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现在回忆起课堂,学生完全被诸葛亮的睿智、忠诚所吸引,后来检查朗读、背诵、人物分析来看,效果不错,我想和故事的吸引不无联系。

二、 模仿惟妙惟肖,让人难忘

还记得是今年上半年初二下期的时候,一天,我走上讲台,双手捂着鼻子,学着:“喔喔喔……”的公鸡打鸣声,然后手里拿着教棍当宝剑不停的舞着。学生先被老师的举动惊得目瞪口呆,不知老师葫芦里买的是什么药,我看学生被我吸引住了,就问:“同学们猜猜,刚才老师表演的是历史上哪个成语?”学生才恍然大悟,连忙在《祖逖北伐》中你一眼,我一语的讨论、终于查找到原句:“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那你知道是啥意思呢?”老师顺势提问,学生连忙看注释,有的还翻阅自己备的资料,“那你还能找出本文其它使用成语的地方吗?”这下教室炸开了锅,有的找,有的翻译,有的反驳,整个课堂下来,学生兴趣高涨,悄无声息的就把这篇自读文言文从翻译、找成语、朗读给搞定了。

三、 绘画栩栩如生,视觉享受

我在读师范的时候,是学美术的,有时在教学文言文时,信手来点配意画,倒使课堂增色不少。如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在朗读、翻译完成后,为帮助学生把握该文的特色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是难得的将月光比作水的比喻句,为透彻的让学生明白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月亮,一滴水珠,并用白色的粉笔将二者的中间涂成白色,强调说:“同学们,你看月亮,水珠都是什么颜色?”“白色”,生异口同声。寥寥几笔,却让学生深刻明白这个比喻的恰当,从而把握了本文最大的特色。

四、 音乐渲染,陶冶心灵

上文言课学生感到枯燥,最易走神。农村资源有限,但手机、录音机还是很普遍的,有时根据所上内容,来点音乐,何尝不可!大家都上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那文中的流水潺潺、风声阵阵、鸟鸣上下、游人欢笑……不激起大家对旅游、玩山、戏水的向往。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用手机下载了《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两首曲子,边朗读边播放音乐,让学生一边“吃”着美文,同时耳朵享受着音乐。这种坐馆子的感觉,必然带来学生主动、深刻的把握课文的朗读、翻译、背诵等等。

五、幻灯制作,立体感受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农村中学基本都有了多媒体教室,这为用幻灯上课准备了客观条件。主观上,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中小学教师,尤其农村老师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我也是受益者,也基本掌握了幻灯的制作。在文言教学中,最近也尝试了用幻灯教学《桃花源记》。我制作了4幅幻灯:介绍人物,出示了网上下载的陶渊明画像,一目了然;朗读课文时,出示了范文,配以标准朗读,再配以音乐;翻译课文,出示重点解释、例句、用法,并用不同颜色文字比较,醒目清楚;内容分析,条款分明,动态显示。整个过程,充分运用音乐、动画、视频立体展示,感觉不是在上课,似乎就是在看电影一样轻松落实知识点、重难点。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文教学如此,文言文教学更应如此。谨此抛石引砖!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周小山,严先元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微生态学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小学生作文辅导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