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物牙膏

药物牙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物牙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药物牙膏

药物牙膏范文第1篇

幼儿不宜使用含氟牙膏

含氟牙膏是在普通牙膏中添加了氟化物成分的牙膏。

氟是人体每天必需的微量元素,早在几十年前科学家就已发现,氟可以增强牙齿的抗酸性,抑制细菌发酵产生酸性物质,坚固人体骨骼和牙齿,预防龋齿(蛀牙),所以在牙膏内加入氟化物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做法。

氟是一把双刃剑,适量使用可以预防龋齿,如果人体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元素,会导致氟中毒。轻度中毒会产生氟牙症,俗称氟斑牙、黄斑牙;重度中毒则会导致氟骨病,使人体骨骼严重畸形。3岁以内的婴幼儿对于自己的吞咽冲动无法控制,很容易把牙膏吞入腹中。而且牙膏在生产时一般都加入香料,呈水果味、香甜味等,这就更使不明事理的孩子有吞咽的冲动。据统计,3岁以内幼儿牙膏的吞咽率高达80%以上。如果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尽管每次吞入腹中的氟仅是微量的,但是天长日久,也会造成氟在身体内的过量聚积,有氟中毒的隐患。

一般建议,孩子满3周岁以后再使用牙膏,3岁以下的孩子用清水清洁牙齿就可以了。给3~6岁的儿童购买牙膏时,最好挑选含氟量很低的儿童专用牙膏,而不是氟含量较高的成人含氟牙膏。小于6岁的儿童在刷牙时最好有家长监护,并且牙膏使用量不要超过豌豆粒大小,防止儿童过量吞咽牙膏。

儿童不宜使用药物牙膏

药物牙膏对口腔疾病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能包治所有的口腔疾病,如不对症选用药物牙膏,不仅不能达到治疗口腔疾患的目的,反而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长期使用抗菌消炎类牙膏,会导致口腔中的致病菌产生抗药性,并且在杀灭一些致病菌的同时,也杀灭了口腔中的正常细菌,易造成口腔菌群失调,诱发新的感染和疾患。此外,孩子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抵抗力低,免疫功能尚不健全,口腔黏膜特别娇嫩,许多药物牙膏中含有刺激性强的物质,长期使用,会损害孩子口腔黏膜,还会因长期不断的较强烈刺激造成口唇、舌头、牙龈、咽喉等处的炎症。

我们的建议

1. 孩子3岁之前,只用清水刷牙就行。孩子学会刷牙往外吐水,才可以给他使用 牙膏;

2. 挑选质量有保证的,并且是专为儿童设计的牙膏;

3. 每次牙膏只用豌豆粒大小就足够,不必挤满孩子的牙刷;

药物牙膏范文第2篇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前期约占整个人群的1/5~1/4,最常见的是在应激或运动时血压显著升高,如白大衣高血压,情绪激动时(生气、高兴、遭遇紧急情况)血压升高;基线血压偏高,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以及饮酒过量、高甘油三酯血症、年龄偏大、出生时低体重等。其中基线血压偏高和体重增加是最强预测因子。

现已公认,早期干预是预防高血压前期病情发展的最重要手段。其中生活方式的改善包括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高钾饮食,减轻体重,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平衡心态,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问题是,面对这样庞大的人群,究竟要不要进行药物干预?

近期的许多试验证实,对高血压前期进行适当的药物干预是有益的。如德国对1 008例50~85岁无症状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降压药物实验,结果表明,药物治疗组高血压发生率比对照组减少34.4%;2009年5月,《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一项迄今最大规模的有关降压实验的荟萃分析,纳入1966~2007年147项随机临床试验, 958 000例60~69岁的高血压前期患者。结果表明,无论使用何种降压药,只要血压下降10/5毫米汞柱,即可减少1/4冠心病风险,1/3脑卒中风险,1/4心衰风险。进一步分析显示,无论是高血压还是高血压前期人群,同等幅度的血压降低,其获益没有大的差别。因此,该主持者认为,所有人到了一定年龄,都应该服用降压药;降压治疗后,若血压在110/70毫米汞柱以上,则无论降压治疗前血压水平如何,对降低冠心病和脑卒中事件的危险是相似的。

这一全新观点必将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实际上大多数医界人士已经认识到,高血压前期已成为当今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领域。

药物牙膏范文第3篇

误区一: 降压过快,急于求成。

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就把血压降下来,就随意加大用药剂量,或多药并用。这样极容易发生意外,尤其是血压水平较高的中老年重度高血压患者,极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严重病变。

误区二:“年纪大了,血压高点没关系,可以不治疗”。

只要血压超过正常标准,就要用药控制,否则老年性高血压也易引起多个脏器的损害,出现多种并发症,死亡率高。

误区三:“从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

这非常危险,因高血压是悄悄的杀手,许多人是无症状的,等有了明显症状(大多为中风前兆)时,才用药治疗,这时已来不及了!其实自我“感觉”与病情轻重并不一致,随意改变用药剂量也很危险,容易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误区四:迷信保健品,认为“不用药亦可降压”。

多年来,社会上多种保健品及降压器具的广告中常常鼓吹“不用药亦可降压”,事实上这是大大的误区。保健品降压作用是不可靠的!就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来说,降压药治疗是最有效的选择!

误区五: 盲目用药、跟人用药。

“个体化”用药是药理学上的重要原则。因每个病人的病因、病情各不相同,且降压药的品种繁多,其作用和降压机理也不完全一样。故各人的用药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某人用ACEI“蒙诺”效果很好,而另一人照用就可能因严重干咳得不能“耐受”,而不得不停药。故千万不要盲目跟人用药!

误区六:时服时停,认为“血压控制好了,就能停药”。

有的病人血压升高(或感觉头昏)时就吃几片降压药。血压一降,就立即停药。而突然停药,极易使血压“反弹”。这对老人来说,特别危险,很易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服药后血压虽下降,但导致血压异常的身体因素(病因)依旧存在,故高血压一旦确诊,基本上需要长期乃至终身服药。

误区七:血压下降缓慢,就频繁换药。

高血压是慢性病,治疗时应缓慢降压。切忌治疗心切,总想在几天内就把血压降下来,理论上1~3个月内血压控制满意即可。如果血压偶尔有波动,建议临时再加用其他降压药,但不应反复换药。

误区八:使用时间长了,换换别的药。

药理学认为:降压药如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血压又能控制满意,是可以长期使用的,没必要经常换,否则机体容易产生“耐药性”。

误区九:盲目崇拜新降压药,认为“新药必定是好药”!

药品的价格跟降压效果不成正比关系,且每个患者的发病机制、个体差异并不相同,故降压药并非越贵越好,“新药对你未必是好药” !只有适合自己的药,才是最好的药!

误区十:迷信“新药、贵药”,认为广告宣传的就是“好药”。

目前新型降压药发展很快,品种很多,如何选药、如何用药是大有讲究的!患者应按自己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并发症及靶器官损害情况,等等,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误区十一:睡前服药 。

大多数患者都是白天血压高,睡前不必服药 。因人入睡后,新陈代谢降低,血液循环减慢,血压也约有10%的下降。如睡前服药,一两个时后药效达到高峰期,血压下降,血流变缓慢,器官供血不足,血液黏稠度升高,极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引发脑梗死或心肌梗死!

药物牙膏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血压药 临床研究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613-01

1 引言

随着医药科技飞的飞速发展,药物品种和数量迅猛增长。以患者为对象,利用现论、现在技术研究药物的体内处理过程与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探讨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制定个体化剂量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已成为一门医学与药学、药理学与治疗学紧密结合的现代新兴科学,即临床药理学。

2 高血压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意义

2.1 从宏观上讲:

(一)负责进行新高血压药物的临床药理研究。

在临床研究结束后写出有科学性的总结报告送研制单位并抄报卫生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 做到快速、有效。

(二)对已生产的高血压药物进行临床再评价。

各指定临床药理医院应积极开展所承担某类药物的已上市药品的再评价工作,对疗效不确、不良反应或其它原因危害人民健康的高血压药品按卫生部规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结合实验研究,分析调整,做出科学结论。向卫生部及卫生厅、局提出评价意见。

(三)负责起草各类药物的临床试验指标和评价原则各临床药理基地负责起草各类药品的临床试验及临床验证的要求、内容及观察指标,临床评价原则,使各类药品的临床研究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四)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各临床医院在开展临床药理研究工作时,应积累新、老药物使用安全有效方面的经验,随时进行科学总结,开展药物不良反应流行病学及药物滥用的情况调查等任务,并有责任指导医生合理用药。

(五)对进行新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的医生进行临床药理专业知识培训。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指定有条件进行新药临床试验医院的医生,至少每年举办一期培训班,还可分专业举办小型的培训班。其它临床药理基地也可以逐步创造条件,开办培训班当地临床药理骨干。各基地之间可进行横向联系,相互交流,逐步写出全国统一的临床药理讲义,使培训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建设一支临床药理队伍而努力。

(六)开展高血压临床药理专业咨询和信息情报交流。

各指定临床药理医院应积极开展临床药理咨询,有条件的单位应对社会开放。对治疗范围较窄的药物应在本单位开展血浓度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尽一切努务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基地间应开展信息交流,是促进临床药理工作发展极为重要的手段。

(七)承担卫生部及卫生厅交办的临时任务和临时性的临床药理任务。

3 从微观上讲(从本院的高血压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意义)

(一)根据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及是否有并发症等)确定每一个患者适合的治疗药物和用药剂量.做到治疗个体化.

(二)通过对住院患者的用药后血压、血药浓度、副反应的监测得到的信息,调整患者的用药剂量和类别,必要时联合用药.是患者用药合理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 资料来源与方法

对我院2009年205例高血压住院患者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的临床表现,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5 结果

5.1 病人基本情况及ADR发生率 205例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高血压住院患者:40-50岁的患者有13人,50-60岁的患者有55人,60岁以上的患者有137人.其中男性患者120人,女性患者85人.有缬沙坦的ADR有3例,占1.46%;卡托普利的ADR有3例,占1.46%.贝那普利的ADR有5例,占2.43%.

5.2 临床变化涉及药品种类及例数 205例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高血压住院患者中,服用缬沙坦出现ADR有4例病人,服用卡托普利出现ADR有3例病人,服用贝那普利出现ADR有5例病人.12例不良反应中,单一用药8例(66.67%),联合用药4例(33.33%),联合用药可降低高血压患者ADR的发生率。

5.3 预后 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后,一般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并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可痊愈。对12例ADR报告进行因果关系评价,肯定8例,很可能1例,可能2例,无法评价1例。ADR的转归,治愈10例,好转2例,所有病例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ADR症状均得到控制,无后遗症及死亡发生。

6 讨论

6.1 高血压药物的药动学与药效学之间的联系

一、盐酸贝那普利1.药效学本药是一个前体药,在肝内水解成有活性的代谢产物贝那普利拉。后者为不含巯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结果使血管阻力降低,醛固酮分泌减少,血浆肾素活性增高。

2.药动学 口服后至少吸收37%以上。吸收后在肝内水解生成贝那普利拉,后者抑制ACE的作用比原药强,但口服贝那普普利的吸收差。本药的达峰时间为0.5-1小时,主要经肾清除。

二、缬沙坦

1.药效学 本药为强效和特异性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选择性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相关的AT1受体亚型,从而降低血压。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不影响心率。本药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也没有抑制作用,不影响缓激肽的降解,不促进P物质生成,因而较少引起干咳。

2.药动学 口服后迅速吸收。服药后2小时内出现降压作用,4~6小时内达到降压高峰,本药不经生物转化,主要以原形排泄。长期给药无蓄积作用。血液透析不能清除药物。

三、卡托普利1.药效学 本药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能竞争性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本药能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并减少醛固酮的分泌。

2.药动学 口服后吸收迅速,吸收率在75%以上,但胃肠道内有食物存在可使本药的吸收减少,故宜在餐前1小时服药。口服后15分钟开始起效,降压作用为进行性,约数周达最大治疗作用。半衰期小于3小时,肾衰竭时半衰期延长。在肝内代谢。经肾排泄。

6.2高血压药物的途径和用法用量

一、缬沙坦:成人常规剂量,口服给药,推荐剂量为每次80mg,每日1次,与性别、年龄及种族无关。抗高血压作用通常在服药2周内出现,4周时达到最大疗效。

二、卡托普利:高血压:每次12.5mg,每日2~3次,按需要在l~2周时间内增至每次50mg,每日2-3次。疗效仍不满意时可加用其它降压药。急性心肌梗死:宜用于收缩压超过12.00kPa(90mmHg)的患者。先给予试验剂量6.25mg,2小时后收缩压仍超过12.00kPa,则再试给12.5mg,再隔2小时后仍如此,方可用每次12.5mg,每日3次的剂量。

三、盐酸贝那普利:高血压:(1)未用利尿药者,开始治疗时推荐剂量为每次10mg,每日1次,若疗效不佳,可增至每日20mg。对某些日服1次的患者。(2)若单独服用本药血压下降幅度不满意,可加用另一种降压药,如噻嗪类利尿药、钙拮抗药或β受体阻滞药,应先从小剂量开始。充血性心力衰竭:本药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辅助治疗。推荐初始剂量为每次2.5mg,每日1次。由于有首剂后血压急剧下降的危险,故患者第一次服用本药时需严密监视。

6.3 可增强降压作用。2.与保钾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补钾药或含钾盐代用品合用时,可使血钾升高。

二、卡托普利:1.与利尿药合用可致严重低血压,故原利尿药宜停用或减量,本药开始用量宜小。2.与其它扩血管药合用可能致低血压,如合用,应从小剂量开始。3.本药可能增高血钾,慎与保钾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或补钾药合用。4.与其它降压药合用,降压作用加强,与引起肾素释放或影响交感活性的药物合用呈两者相加的作用,而与β阻滞药合用呈小于两者相加的作用5.氯丙嗪和本药有协同作用,可导致低血压。两种药物同时使用应慎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两药合用。

三、盐酸贝那普利:1.与其它降压药合用时降压作用加强,其中与引起肾素释放或影响交感活性的药物同用呈较大的两者相加的作用,与β受体阻滞药同用呈小于两者相加的作用。2.与利尿药合用降压作用增强,可引起严重低血压。在开始本药治疗前原利尿药应停用或减量,本药开始剂量宜小,以后再根据血压情况逐渐调整。3.与其它扩血管药合用可能致低血压,如合用,应从小剂量开始。4.与钾盐、保钾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合用可能引起血钾过高。

7 对策

7.1 加强人才培养,当务之急要不断加强培训,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责任心强、反应快捷的高素质的专业临床药理医生和药师。

7.2 建立和完善本院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做到集中监测和自觉呈报相结合,自觉呈报系统监测范围广、时间长,但存在资料偏差和漏报的缺点,而集中监测系统能做到资料记录可靠、全面,可以进行流行病学研究,但其缺点是费用高,监测范围有限。我院临床药理监测工作刚刚起步,报告的主体是医师,报告总数偏少,医务人员报告ADR的主动性还需要提高,部分报告还存在填写内容不完整、ADR症状及处理情况描述过于简单等问题。今后还应不断完善ADR监测上报制度,同时加强ADR监测工作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提高从事ADR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以保证ADR报告和监测工作的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7.3 充分发挥药师在临床用药监测中的作用 临床药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帮助广大医务人员、患者正确认识药物,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或避免ADR再次发生。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对治疗指数窄的药物开展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根据测定结果,运用药动学理论,有根据地协助医生给患者调整用药剂量或给药间隔,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从而做到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提高ADR报告率。

药物牙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降压药物;老年;高血压;药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4(c)-0114-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harmaceutic characteristic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12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he application types, adverse reactions and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situations of the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120 cases of patients, the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rates of 42 cases taking valsartan, 29 cases taking captopril, 7 cases taking metoprolol, 25 cases taking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12 cases taking benazepril, 3 cases taking indapamide and 2 cases taking furosemide were respectively 78.57%, 72.42%, 71.43%, 68.00%, 66.67%, 66.67% and 50.00%, the standard rate of diastolic pressure of the 120 cases of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ystolic pressure, (85.00% vs 70.83%) and in this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benazepril was the highest, which was 3.33%. Conclus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the hypotensive effect of hypotensive drugs for the diastolic pressur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hypotensive drugs for the systolic pressure, and we should timely adjust the drug dose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level thus ensuring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medication.

[Key words] Hypotensive drugs; Elderly; Hypertension; Pharmaceutic characteristics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生率也呈递增的趋势。研究显示,高血压是诱发老年人主动脉瘤、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衰及冠心病的高危原因,给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高血压一旦确诊,患者需要遵医嘱持续应用降压药物,以此控制血压的稳定性,降低并发症概率。然而,多项研究指出,不同降压药物的药学特点也有所不同[2]。为了进一步完善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用药方案,该研究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情况给予调查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73.5±5.5)岁;病程3~38年,平均病程(18.5±5.6)年。血压水平:收缩压(145.5±8.5)mmHg,舒张压在(95.5±7.5)mmHg。职业:农民40例,工人40例,干部20例,职员20例。该组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内容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根据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3],临床表现为疲劳、夜尿增多、早搏及心悸,若有高血压遗传史,非同日连续监测血压3次,若其中2次收缩压在140 mmHg及以上或舒张压在140 mmHg及以上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1.3 观察方法与指标

调查并分析该组120例患者降压药物的应用类型、不良反应与血压达标情况。血压达标标准:收缩压90~139 mmHg,舒张压在60~89 mmHg。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2.1 降压药物类型与血压达标率

该组120例患者中服用缬沙坦42例,血压达标33例(78.57%);卡托普利29例,血压达标21例(72.42%);美托洛尔7例,血压达标5例(71.43%);络活喜25例,血压达标17例(68.00%);贝那普利12例,血压达标8例(66.67%);吲达帕胺3例,血压达标2例(66.67%);呋塞米2例,血压达标1例(50.00%)。

2.2 血压控制效果

该组120例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26.2±7.3)mmHg,平均舒张压为(80.3±8.2)mmHg。其中102例(85.00%)患者舒张压达标;85例(70.83%)收缩压达标。本组120例患者舒张压达标率高于收缩压(P

2.3 降压药不良反应

老年高血压用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疼头晕、水肿、干咳、心动过缓、低血压,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中以贝那普利(33.33%)最高。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是诱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患者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生服药”,以此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概率[4]。近年来,我国降压药物的种类可见明显增加,许多新型降压药压在临床已得到了广泛使用,例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转化酶抑制剂等[5]。

多项研究提出,不同降压药用的作用机制不同,其疗效与安全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临床应将患者病情状况与药物耐药性作为合理用药的出发点,以此保证药物的敏感度与安全[6-7]。然而,无法哪种类型的降压药,临床用药时均应遵循降压药合理应用原则:症状轻微者,用药量也应用相对减少,以此保证药物的耐受性与安全;当小剂量降压药收效不够理想时,可逐渐增加药物应用量或调整用药类型;当一种降压药物无法达到理想降压标准时,临床可视情况给予联合用药;若一种降压药无法控制血压,且提高用药量则影响患者的耐受力或有不良反应出现,临床可分析药物协同降压的机制与作用,制定出合理的联合方案,在降低不良反应的同时,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本文研究结果发现,该组120例患者主要使用的降压药物为缬沙坦、络活喜与卡托普利。从血压控制效果来看,有学者对8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压药物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组患者舒张压的达标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8]。该研究结果与此结果基本一致,该组120例患者中舒张压达标率为85.00%,高于收缩压的70.83%。结果提示,相较于收缩压,降压药物对于舒张压的控制效果更佳。此外,降压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头疼头晕、水肿、干咳、心动过缓、低血压,其中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中以贝那普利(33.33%)最高。这可能与体内缓激肽聚集相关。针对此,临床应积极给予积极的干预对策,定期监测血压情况,保证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用药效果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李静,吕迁洲.临床药师对高血压患者的药学服务及其效果[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5,10(2):200-203.

[2] 吴培钿.老年高血压病应用降压药治疗的药学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20(19):125-126.

[3] 张生潭,张敏,兰新宇,等.降压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5,5(16):1888-1890.

[4] 张卫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应用特点及药学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4(33):4707-4708.

[5] 胡硕.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12(2):221-222.

[6] 刘红.降压药物在老年高血压病病人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1,5(16):115.

[7] 杨飞,焦海胜,齐晓涟.脑栓塞患者使用降压药物的药学监护一例[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4,14(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