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少数民族预科

少数民族预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少数民族预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少数民族预科

少数民族预科范文第1篇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作为党的重要的民族政策,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均开设少数民族预科班,课程设置上以语文、数学、外语作为教学重点,兼顾学生综合发展。数学作为其主干课程,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的教学内容、方法、目标、成效是关乎预科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1 现状分析

为了做好预科数学教育的实践和改革,我们针对其现状并结合笔者所处和所在学校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1.1 生源质量

预科生因为招生条件和对象限制,多数来自农牧区,当地教育资源贫乏、师资力量落后、教师水平不高,使得他们未能享受很好的义务教育,从而导致他们数学基础差、底子薄,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态度上不积极、能力培养不足、学习方法欠缺。同时,多数预科学生因在中小学时多为蒙语授课,在授课初期还存在语言关问题,这些都会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障碍。

1.2 课程设置

预科教育的性质决定其教学应注重“预补结合”――补习中学数学、预习高等数学,从而顺利完成预科生到大学生的过渡。在实际中,我们看到数学课程所用教材多为《高等数学》,这固然可以加强学生高数课程的基础,但是,问题也存在:学生中学数学基础不好影响《高等数学》学习;后续进入专业后还要学习导致学习积极性不足。课程学时设置主要为课堂教授为依据,课程辅导特别是课后辅导学时不足甚至缺失。

1.3 教学管理

高校中,预科教育一般处于从属地位,学校都会委托二级学院托管,数学授课教师也是兼职。预科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相对较弱,授课教师精力的分散也会影响预科教育的成效。数学教学中,预科教育的边缘化导致重视程度不够,同时片面强调学生“双基”能力弱,因而延续中学式授课方式,教师在授课中只管讲授、不管成效,投入精力有限,表现在课堂上要么一“板”到底,要么一“读”到底,对于当下新的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持保守态度,致使课堂缺乏活力,使数学学习进入一种不良循环,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现行的考核机制缺乏淘汰,学生学好学坏都能得以进入专业学习,容易养成学生懒性,特别是对学生成绩要求的降低更是形成“负激励”。

2 教改探索

鉴于民族预科数学教育的现状,我们在教学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兼与探讨。

2.1 强调学生主体,培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对于预科学生,数学在其后续学习中更多充当的是工具角色。在数学教学中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就是强调学生掌握数学工具的能力,而这一点的最好体现就数学建模思想的建立和实际应用,这和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情境性教学是一致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授课不能简单的表现为“言传”――即知识的传授,而应是引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

出于对预科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的考虑,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指导思想,初期的课程不追求进度,多用实例,借助学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从而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的平台。

2.2 教学预补结合,育人因材施教

当前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基于《高等数学》教材,强调的是预科教育“预”的职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作为对“补”的职能的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应扩充和加强第一章函数部分内容,将中学数学中相对重要的知识点都在这里予以总结、梳理、强化,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夯实基础。

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自学能力相对欠佳。课程设置上宜充分考虑辅导学时,教学上做到“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加强预科生的自习管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预科生专门配备课业辅导教师,安排在校研究生亦可,从而建立预科生数学教学课上课下的联动平台,促进学风建设,较快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2.3 创新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管理

情境性教学的实现必须创新教学手段,借助数学软件、Flash动画等新工具,我们可以对数学的内容进行有力补充和演示,展现数学工具的强大,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和实用性。

少数民族预科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预科学生 专升本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国家为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而采取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是对当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当降分、择优录取的少数民族学生,实施高等学校本、专科(高职)预备性教育。①少数民族预科生在一年预科学习期满,经预科培养学校考核合格者,转入本、专科(高职)招生学校进行专业学习。专业事关今后的择业、就业、发展等诸多问题,因此专业的选择成为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预科生在整个预科学习阶段都十分关注的焦点。

1 少数民族预科生专业选报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教民[2005]5号)》:“民族预科班招生时,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确定专业。预科生结业时,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状况,由招生学校提供专业计划。本、专科(高职)招生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人的志愿确定专业。②也就是说学生在进入本科学习之前要选报专业志愿。但是因为诸多外在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在选报过程中,甚至是升入本科学习后往往会出现诸多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如何决定专业。不少学生在填写志愿时十分迷茫,不知道选择哪个专业,往往是通过对某些专业的一些片面了解就做出决定,之后又很快改变主意。这种情况在预填志愿中屡见不鲜,在正式填报专业后后悔的现象也时有发生。(2)个别专业会出现学生扎堆填报的现象。许多学生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专业,或是适合学什么专业,在填报专业志愿时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往往将目光放在个别热门专业上,跟风选择。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英语专业和经济金融类专业成为了最热门的专业。(3)一些学生在升入本科就读后对所选专业不适宜,甚至是后悔。学生在升入本科学习后,发现该专业跟自己之前想的有出入,无法适应专业教学,学习跟不上,或是对该专业培养方式不认同。这些都有可能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负担,甚至产生“当初不应该选择该专业”的心理。

2 少数民族预科生选报专业时的影响因素

2.1 外在因素

学生在决定专业意向前往往有了解各专业相关信息的需求,包括该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就业方向、就业率等。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不会刻意收集相关资料,一般是临近填报专业志愿了,才开始准备。并且学生在采集专业信息时,不了解正确的查找相关信息的途径,迷惘之下,一般会选择以家长的意见为主。不少学生是在对专业并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就由家长的几句话做了决定。然而,一些家长在替孩子下决定时,并非从实际出发。有的家长对专业的了解不多,仅以一些片面的信息为依据,或高估就业前景,或低估学习难度;有的家长并非从孩子本身出发,而是优先考虑就业和工作,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以及性格特点这些跟专业选择息息相关的因素。

2.2 内在因素

许多学生对自身的了解不够。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是什么,喜欢什么专业,适合什么专业,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等,如果学生不知道这些,也就不能找准方向,准确地帮助自己进行专业定位。因为学生自己不知道如何判断、如何选择,才会转而寻求他人的帮助。

(下转第24页)(上接第15页)

3 如何引导少数民族预科生学生正确选报专业

3.1 家长应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子女进行正确的专业定位与规划

专业选择事关子女今后的人生道路,家长希望好好地帮孩子出谋划策。但是家长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对专业的了解和对就业形势的分析不可能非常到位。而且热门专业不见得适合每一个人,只有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专业才是好专业。③所以家长必须要了解子女的兴趣爱好、优势优点等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帮助子女进行正确的专业定位与规划。

3.2 高校应开设相应课程,开辟专门的渠道指导学生选择专业

高校为本科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当代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择业就业指导。而预科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强化,也是提前适应大学生活的途径。他们身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加直观地感受着大学的氛围,对学业计划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些需求又都是建立在专业选择的基础之上的,所以面向预科学生开设专业选择相关指导课程或专题讲座是十分必要,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课程或讲座可以从预科政策、专业设置、学业规划、能力发展等方面给予学生系统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理性地看待专业选择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提前培养目标专业所需的拓展能力。

此外,高校还应完善提供学生专业信息的渠道。例如建立本校的预科教育网站,在网站上公布各专业具体的培养法案、教学计划以及能力要求,方便学生随时查阅。

3.3 班主任及辅导员老师对学生应积极引导,及时疏导

预科学生在就读期间,接触最多的除了同学就是班主任及辅导员老师。学生在面对专业选择的困惑时,往往首先询问父母,但是在父母也拿不动主意,或是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时,学生通常会转而向班主任或是辅导员老师寻求帮助。如果班主任与辅导员老师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或指导性的建议,就会加大学生的困惑。因此,班主任及辅导员老师应该自学生入学后就给每个学生建立个性化档案,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力、意向专业等,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学生在确定专业前,可能会因为成绩不理想,父母意见跟本人意愿冲突,不知道选哪个专业等原因,产生焦虑情绪。班主任及辅导员老师还应该适时地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专业选择这一人生大事。

3.4 学生本人应主动进行自我分析,主动了解专业相关信息

自我分析是专业选择前的预备工作。只有充分了解到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特长、性格等个人特点,才能在选专业时扬长避短,才能在进入本科学习后有目标地进行一些针对性的专项学习。

同时学生还应该主动了解专业相关的信息,比如意向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该专业的就业方向、所需的职业技能,该专业主要的就业区域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专业选报实际上是少数民族预科生人生中的一个重要中转站。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高校、家长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才能更好地帮助预科生完成人生中的这一重要抉择。

注释

①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教民[2005]5号[Z],2005,第一章第二条.

少数民族预科范文第3篇

>>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综述 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研究 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思考 对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风分析下的导学实践与思考 发展性评价视域下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模式的变革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预科教育模式的创新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论现代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 “互联网+”时代下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探析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浅论少数民族预科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衔接策略 少数民族预科语文课程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共融性研究 少数民族预科思想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究 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及教育对策 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管窥 翻转课堂在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中的研究 《基础物理》在少数民族预科生双语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少数民族预科各学科教学德育的渗透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少数民族预科教学中的运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衔接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衔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蒙智")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根据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民族特性,因为这种民族特性下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的不同,通过他们在预科教育下的生活与学习表现,分析其思想和学习的薄弱环节,研究出一些可行的办法来帮助他们从高中教育到大学本科的过度,使他们在学业上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性;思想;学习;过度;发展 【分类号】G759.2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为了提高这些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使其能更好的进入大学本科或者专科的教育。我们知道,这些少数民族的预科班学生的文化背景、宗教习俗和成长环境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改变的,也无需改变,不可能改变,我们只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预科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他们的德智体美各方面都符合现代化中国的大学生素质。但这个过程由于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实施工作起来还有些难点,我们通过对他们的整体思想和学习的分析,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研究,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更好的衔接过去的高中教育,为他们下一步进入大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 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生源特点

由于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国家教育为了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好的接受内地的大学教育,而开设的过渡教育班。其中的生源也是来自少数民族,并且他们一般都来自祖国的边疆贫困民族地区,经济困难的同时,家庭负担也颇为繁重,这种负担必然会导致他们在功课学习所花的时间很少;同时,他们都拥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性,最重要的是语言文字的不同,这对他们接受汉字教育具有很大的挑战;还有就是强烈的民族性,因为他们彼此受教育的程度千差万别,而这种不一样的教育和民族性会彼此之间产生一定的摩擦,这对预科班的教育管理也会带来很多的麻烦。 2. 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习特点

这些少数民族的学生由于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各种因素限制,使他们的学习时间和受教育方式都相对落后于内地的汉族学生,同时,再加上国家率取分数线的降低对待,整体来说,他们的知识层面和知识结构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是存在缺陷的。由于文字语言的关系,他们的汉字语文成绩普遍表示很不理想,这对于开展其它科目的教学非常不利,首先预科班重点实行教学的就是汉字语文能力。而对于学习方法来说,由于他们以前受到的教育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多种教学方法的联合辅导,使他们的学习思维缺乏发散性,书本教材就是他们的全部,大大了影响了他们对其它知识的接触,也不利于教材上学习内容的掌握,更多的是考记忆来学习。 3. 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思想特点

我们常说,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思想的高度决定一个人生活的质量。而对于少数民族这些预科生来说,从小在家劳作或者受到某些宗教活动的影响,并没有收到过什么其它思想的教育,如此,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显得不是那么有逻辑与科学,遇事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显得简单粗暴,缺乏足够的理性思考。这对于他们的学习认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障碍,不利于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有思想水平达到一定的认知高度,在学习教育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发挥思维的作用。 4. 强化预科生学习能力的措施 我们通过对少数民族预科生基本生活情况和学习、思想情况的分析后,要想他们在预科班的教育后能接上大学本科的学习进度,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本课题认为需要注意一下几点的强化教育。 4.1 加强汉字汉语能力的培养

不管怎么说,这些少数民族的预科生到底还是有些汉字功底的,虽然参差不齐、或者马马虎虎,既然能进大学教育的预科班学习,说明还是可以教育的。首先我们应该从方法上来使他们的汉字、汉语水平得以提高,一本小型的新华字典是必备的资料,并且每一个人都得对其认真学习,哪怕是一天学习一个字母的开头的拼音,一个月的时间也能掌握大部分汉字的读音和拼音打字,这只需要每天睡觉前学习一点点时间就足以,毕竟其它的生活和学习就是加强复习的过程;其二就是播放影片,歌曲,举办普通话比赛,汉语歌唱比赛……等多元形式的汉字交流活动,使他们印象更加深刻一些。 4.2 加强个人素养方面的培养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的生活背景,家庭条件、、民族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学习必须引导他们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尊重各自的民族文化,尊重各自的,多给他们灌输尊重彼此带来的友谊的故事;学会宽容也是必须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个性差异难免会有些小小的摩擦,这时候宽容就显得很有必要,老师要及时在这种摩擦发生之时施以教育指导,让同学们在事件中学会成长;再就是思考问题方式的能力培养,学会用科学的手段看待事件的发展,教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路;多给他们讲述一下汉文化中的经典趣事,让他们产生兴趣,当这种兴趣产生的时候,汉文化影响的学生对他们的将来的大学教育是非常有帮助的;预科班的少数民族种类很多,我们要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意识,大家在一起学习成长是彼此的荣幸,要让他们更多的去感受这段最青春的时光,彼此关爱互助,多给他们一起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加强民族团结知识的宣传和开设有关民族团结的活动,如办墙报,演讲、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并加以内化,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5. 结论

我们在对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进行书本教育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使他们在认识与觉悟上从过去的单民族性上上升到多民族融合的高度,教育,在尊重他们过去高中所学的基础上,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更好的衔接其他们曾经的高中教育,让他们又以全新的姿态以中国大学生的身份真正进入大学教育,并将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罗婵. 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辅导员工作应注意的 几个问题[J]. 南昌工学院 民族教育学院.

[2] 马丽娟.如何做好民族预科班学生的管理工作[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4

[3] 严玉明. 21世纪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2期

少数民族预科范文第4篇

1.1失落心理高中学生的目标就是考入理想大学,通常这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来,高考成绩不甚理想,大学梦想就此消失,面对着老师、家人失望的面孔,学生的失落感由此产生。在学生进入预科阶段学习之后,高考成绩在学生心目中有了阴影,而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学习之前的基础知识,因而,学生就极易产生失落情绪。

1.2自卑心理民族预科生较为突出的心理方面特征就是自卑感强烈,因为这些学生大部分居住于山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并且是政府扶贫对象。进入大学校园后,在身穿名牌同学面前,民族预科生往往会因为贫富反差产生自卑的心理。

1.3逆反心理少数民族预科生通常都享受了降分政策,并且有一定助学金,这是党给予学生的特殊照顾。然而,一些学生并未珍惜当前优越的条件,在学校学习过程中,针对教师的教育没有端正自身态度,甚至与同学、教师关系处于对立位置,具有逆反心理。

1.4封闭心理青少年在心理发展方面不够成熟,并且自尊心比较强,心理活动状态不愿过多对外披露,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心中所藏的秘密也就愈来愈多,因而,或多或少表现出了一些封闭性。少数民族预科生在民族风俗方面、爱好方面、兴趣方面、语言方面等与其他学生具有一定差异性,在这种背景条件之下,学生在沟通交流时存在较大困难,长此以往也就不愿敞开自己心扉,造成的后果是学生与集体偏离,产生一种孤独感。

1.5矛盾心理少数民族预科生大部分来自山区,学生所接受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且文化生活明显落后。在进入大学校园后,民族预科生看到周围同学的表现非常优秀,渴望吸取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从而使得自身在将来踏入工作岗位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来看,民族预科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一年时间内补上缺失的基础知识十分困难,需要学生付出许多汗水。然而,有小部分同学急于求成,所采用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结果适得其反。这种现象在女生当中尤其明显,一方面学生想通过自身努力取得较好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也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习,正是这种矛盾心理时刻困扰学生学习。

1.6懒惰心理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程当中,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生活中的事情往往是父母包办,这就导致了学生在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不够强,对家长有着较强依赖性。站在学习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生学部分是教师包办,上课时,强调教师处于主体地位;下课后,学生需要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然而,民族预科生已然处于新环境之中,学生的弱点全部显现,在生活方面,无法做到自理;在学习方面,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注重难点以及重点内容,强调学生自学,知识要点需要学生自己去领悟。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巨大转变,由过去被动地位变于主动地位,然而,大部分民族预科生无法适应这种改变,在少了家长帮助之后,学生之前的依赖性成为了惰性,教师若是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很少有学生主动去预习知识点、查阅参考资料。

2.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管理方法

2.1采取爱心教育的方式少数民族预科生大部分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学生每月生活费有时只能够满足生活需要,因而,学生的安全感以及自信心就会有所缺失。在教育管理中,爱心教育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首先是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与学生沟通交流后,充分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并且采取一些补助措施,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这一方式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其次,树立学生自信心,在预科学习过程中,应当将增强学生自信心置于学习整个流程中,让学生明白努力方能成功的道理。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党、人民、教师的爱护关心之情,增强学生安全感,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2.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建立绘画协会、摄影协会、书法协会、体育协会、艺术协会等,使得学生课后时间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度过。根据每个学生所爱好的体育项目,在班级中组织一些足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组织班级进行秋游活动、野外露营活动,提高学生自理方面的能力。同样,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同学与老师或者同学间的沟通交流,进而创设一种较为稳定的氛围,消除少数民族预科生封闭的心理。

2.3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将所教内容同课外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在讲解重点部分以及难点部分时应当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时间,同时,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阶段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当中。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好的榜样,耐心解答学生疑惑,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进行单个辅导,促进学生在学习上迈向更高台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运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行为。

3.结束语

少数民族预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 预科汉语 教育模式

一、背景

新疆的稳定,新疆的发展,新疆少数民族的发展,需要培养出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如果仅仅懂得本民族语言,而不通晓汉语和外语是不可能实现的。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在多种语言的社会环境中,必然要使用多种语言交际。在今天,新疆少数民族要走向世界,必先走向全国,而走向全国,必先学好汉语。在这方面,高校预科汉语教育有着其他教育形式不能替代的作用。他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将影响到少数民族学生的质量。这一点,已经在我们几十年的办学实践中得到证实。因此,应高度重视预科汉语教育,认真总结经验,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出一条搞好预科汉语教育的新途径。

我区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实行的都是为本校培养预科生的一年制教育模式,主要进行汉语教育。根据我区特点,我们认为预科汉语一般学习一年后进入专业课的学习事宜的。实践证明,这不仅符合民族地区预科生培养的实际,也符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对高级人才培养的需要。预科汉语教学具有强化性质,集中一年时间,使学生在中学汉语的水平上迅速提高,以便直接用汉语听专业课,阅读汉文专业书刊,用汉语做课堂笔记、书写实验报告等。这一年汉语基本过关了,就能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等运用语言的能力。否则,就会严重影响日后专业课的学习。这是我区医学院校校设置预科汉语课的目的所在。探索和研究预科汉语教学的这些特殊规律,对我们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把这些特殊规律研究的比较深刻和切合实际,才能提高预科汉语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预科阶段的汉语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必须从实际出发,确定好起点

这个实际主要是民族学生在中小学学过七年汉语,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实际。对于这个实际,我们过去缺乏科学的分析,对其重视不够,实行“零”开始的教学。这种做法虽然基于打好语言基本功的良好愿望,但由于脱离学生实际而适得其反。首先“零”起点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为这样做学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接触不到新知识,某些知识因得不到巩固而不断遗忘。其次,课文内容浅显,课型设计单一,脱离了内容丰富的语言知识教学,使学生感到乏味,提不起精神。至于学生原有的语音、语调错误,由于缺乏大量活动的言语实践,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纠正。总之,“零”起点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潜力的充分发挥,延长了汉语基础的时间,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首要障碍。只有从实际出发,将大学汉语教学同中学教学有机的衔接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预科汉语教学的面貌。

2.以学生为本,正确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1)进行分班、分时课堂教学

新疆医科大学预科生入校后,严格进行HSK考试,按成绩把学生编入低、中、高三个级别的班级学习。分班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样做,是为了发展学生个性三个年级,在课堂设置、教学方法和要求标准上有所区别。

(2)制定最有效分段教学规划

一年教学过程分为基础汉语课阶段、科技汉语课阶段和医用汉语课阶段。基础汉语阶段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科技汉语、医用汉语阶段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生用韩语学习专业课打下语言基础解决用汉语听课、阅读医用书籍的困难。

(3)淡化词汇教学,加强课文教学

词汇教学值得重视,但不能过多的耗费师生时间和精力。词语等语言知识的教学不是目的,必须结合到培养语言能力这一目标中。词语的讲解要侧重关键的内容,尤其是要关注词语的基本义和本课上下课文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突出重点词,点到关键适可而止。

(4)继续注重强化教学

强化教学是预科汉语教学基本入关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在一个时间集中的学习汉语,其效率大大超过分散学习的环境,因为集中可以使所学的及时得以复习和巩固。所以,这是我们预科汉语教学的优势。同时,时间集中又为强化教学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强化教学就是从教学的各方面加大“量”。它集中表现为周时多,材料量大,教学进度快,操练强度大等特点。强化教学在我校推行以来,已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这说明它符合汉语教学的规律。

3.改进测试方法

测试,既是评定学习的手段又是促进学习的手段。测试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活动,通过测试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及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可发现教与学双方成功与不足之处,有利于改进教学。测试可采用周试、期中和期末形式。测验、考试尽量用口、笔种,促使学生时刻注意全面发展。对考核的内容则朝着题量大、检查面宽的方面进行改革,英灵学生在全面加强基本功时,注意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4.合理提高教学起点,编写与准确选用相适应的教材

从改革教材入手。教材要适合学生的实际,即建立在比学生现有水平高一些,但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又能达到的水平上,换句话说,教学要求、内容和进度要建立在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这样一种高度上。2002年,新疆医科大学语言系万世丰教授主编修订、重新出版了《新编医用汉语》,同时编写了《作文实践》、《视听说》、《听力》、《阅读》、《口语》等专项技能课。基础汉语课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科技汉语和医用汉语课起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解决用汉语听专业课、阅读专业书籍等困难,进一步打下语言基础。医用汉语以技能训练为主,以专业知识为辅,合理掌握了“专”的标准。并解决了以往教材在指导思想、教学原则、语言材料的规范性、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形式及练习和设计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新编医用汉语》处于主干、基础地位,是各项专项技能课的核心纽带。专项技能教材配合核心教材承担某一项语言技能的培养,虽然各自突出其专项技能,但是每个课型之间又密切联系互补,同汉语教学的终极目标――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协调一致了。实践证明,编写这些教材的思路是正确的,效果是显著的。

三、结语

少数民族地区预科汉语教育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汉语预科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素质。探索和研究预科汉语教学的特殊规律对我们尤其重要,因为只有把这些规律研究的深刻和切合实际,才能提高预科汉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振本等.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与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