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变更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refers to the classification, engineering change causes, form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specific method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gineering change management.
Key words: engineering change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长期以来,建设工程投资超标是困扰建设单位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随着招投标行为的不断规范和建设单位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投资超标现象大为减少但仍屡有发生。
1工程变更的分类
工程变更一般包含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两大类。设计变更,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纠正设计错误以及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工作;一般包括由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由施工单位征得由原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洽商单两种。工程签证,是指承包商就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所确定的工程内容以外,由于施工现场的各种原因,出现了与合同规定的情况、条件和事实不符,需要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签署的,用于证实施工活动中某些特殊情况的一种书面手续;如由于施工条件变化或无法预见的情况所引起的工程量变化。
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工作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它内容广泛,构成原因复杂,规律性较差,发生时间较长,难以确定其造价。因此,施工管理人员应将其摆在重要位置上,重视和搞好这项工作是建设单位顺利推进工程建设、正确确定工程造价、严格控制投资的依据。
2工程变更的原因和形式
导致工程变更的原因很复杂,既有政府行政法规的调整、事先未预料到的地质条件改变等客观因素,又有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的改变、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的调整等主观因素,还有设计图纸漏项、工程量估计不准等难以完全避免的人为失误等。
实践中,我们通常所说的设计变更、工程量变更、工期变更、现场签证、工程联系单、工程洽商单等等,都属于工程变更形式的范畴,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工程变更,并且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设计变更是指设计单位主动或应建设单位等的要求对原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中所表达的设计标准状态的改变和修改,设计变更的实施很有可能带来工程量变更和工期变更,同时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可以就设计变更的实施带来的费用增减、工期延长或缩短等签订设计变更签证;现场签证、工程洽商单是对工程量的变更、工期的变更、额外费用支出的补偿、材料和设备的更换等某一项工程变更具体内容的确认性文件。
3工程实施全过程中的变更管理
一般来说,工程变更是在工程施工阶段发生和结束的。但是,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都与工程变更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设计阶段完善的设计是减少设计变更的重要因素,招投标阶段编制全面、完整、清晰的招标文件可以有效减少工程变更,竣工结算阶段应对工程变更的经济结果进行最终的认定等等。因此,建设单位应在工程实施全过程中而不仅是施工过程中加强工程变更管理。
3.1 优选勘察设计单位
推行限额设计和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减小变更事项的发生。改变目前工程设计实报实销、设计不顾造价的做法,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法。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方案,促进精心设计,使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建设单位将勘察设计任务委托同一家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签订勘察设计合同,明确建设标准,合理确定工程投资总额。并对节约投资限额与超过投资限额给予奖惩,激发设计者的创作灵感,鼓励设计单位提供节能、省地型等工程。凡因设计单位错误、漏项等原因造成扩大建设规模或提高标准而导致工程静态投资超支,应相应扣减设计费用。
3.2 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聘用有相应资质的造价单位,根据市场和国家标准准确计算工程造价。将标底计算书和图纸向所有投标单位公开,在开标前设投标答疑会,由设计单位和造价单位回复投标单位提出的关于技术和造价方面的疑问,尽量将工程技术和计算等方面的问题处理在施工前。
3.3 签好施工合同
防止施工单位“钻”工程变更空子。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应明确各自应承担的风险范围及处理办法。签订施工合同不能违背招标文件的实质性条款,并明确约定工程变更计算方法,尽量做到事前约定,事中控制,防止施工单位“钻”空子,套变更。
3.4 选好现场代表,严把工程变更关口。
选择具有施工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经验的现场代表,严把工程变更关。工程具有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高、时间长的特性,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有可能与实际现场情况不同,不可避免的县发生一些变更。施工单位往往利用这些机会向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要求,这时现场代表要正确区分哪些是必要的变更、哪些是不必要的变更,必要的变更影响造价是多少、能不能有更好的替代方案等等,这时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管理和工程造价的控制经验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3.5 控制工程变更管理,节约工程成本。
一是工程变更要严格按管理程序执行分级审批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做到层层把关,以杜绝利用工程变更“钻”空子的现象。二是变更工程的单价确定要合理。变更项目如合同有约定的就执行约定单价;合同中有相似的就可根据相似单价进行调整;合同中没有的可根据市场行情和相关定额合理事前确定单价。三是工程计量要准确。
3.6 施工阶段。
工程施工阶段是工程变更实际发生的期间,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工程变更管理工作。首先,建设单位应牢牢把住工程变更审批关,应坚决拒绝不必要、可有可无、甚至是故意编造的工程变更。在这个环节,建设单位应充分依靠但是绝不能依赖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必要时建设单位应邀请、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工程变更的必要性。其次,建设单位内部应建立有效的工程变更审批机制,应尽量避免一人就能审批工程变更的情形。一般而言,工程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都应该参与工程变更审批。再次,对于必需的工程变更,建设单位应尽快审批。一般而言,建设单位批准工程变更,也就意味着建设单位认可了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变更预算。但是,实践中工程变更预算往往超过施工单位实际费用,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对工程变更预算进行认真的审核,如果建设单位缺乏审核能力,建设单位应委托专业造价审计单位进行审核。最后,对于批准的工程变更,建设单位应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施工单位按照批准的方案和内容实施变更。此外,对于更换材料设备的工程变更或者原属于暂定价材料设备的确定,施工单位应提供多种品牌型号的材料设备供建设单位选择,建设单位还应对施工单位的报价进行审核,必要时建设单位甚至可以自行组织材料设备采购,通过招标等方式降低材料设备价格。
3.7 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阶段,建设单位应认真核定、必要时委托造价审计单位审核工程变更的工程量,根据合同确定的工程变更计价标准确定工程变更结算金额。同时,建设单位还应认真评估工程变更效果,总结工程变更管理中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促进工程变更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4结语
工程变更往往带来投资的增加,进而影响工程投资控制目标,甚至引起争议或索赔。因此,能否有效地对工程变更进行管理是建设单位能否实现投资控制目标的关键。工程变更常常发生在工程承包合同的执行过程中,通常是不可预见的,因为是无法事前预定,需要监理工程师随着工程的进展现场决定,若久拖不决,即使合理合情的变更也会阻碍工程进展;况且大部分的工程变更会涉及到费用的变化,如处理不当不仅造成资金的浪费,影响工程质量,埋下索赔的隐患,甚至是业主对工程投资失去控制或承包商的利益受到损害。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项目变更管理、意义、种类、内容、流程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由于项目一般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发生各种变化,项目所需的各种资源价格、种类也可能会发生各种变化,项目在启动以后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项目的实施将面对各种风险。因此,总是难免发生各种变化或是进行这样那样的修改,这些变化或修改称为变更。变更极可能导致项目范围的变化,也可能涉及进度、质量、费用、风险、人力资源、沟通以及合同的各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业主、项目管理团队或设计方都应采取措施对项目变更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项目变更管理的意义
在实际中多数项目的集成计划和专项管理计划以及项目的产出物和可交付成果都是通过不断的变更和积极的变更管理而得以实现的。项目变更总体控制是针对项目变更单一控制而言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目标、范围、计划、进度、成本和质量的某个方面会发生变更,因为任何项目要素的变更都会对其他项目要素产生影响,所以任何项目要素的变更都需要对其影响的各方面进行变更的总体控制。项目变更总体控制的主要作用是:在进行项目变更时努力保持原有项目绩效度量基线的完整性(因项目变更多是一种应变性的临时措施,而项目绩效度量基准是成体系和经过验证并且需要在项目的后续实施中继续使用的,所以项目变更不能破坏项目绩效度量基准的完整性),保证项目产出物的变更与项目计划变更的一致性(项目需要变更时人们必须同时变更项目产出物和项目工作及其计划),统一和协调好项目各相关利益主体提出的变更请求(因为任何人提出的项目变更请求都会直接影响到项目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所以他们提出的变更请求要进行全面的协调和统一控制)等。
3、项目变更的种类分析
3.1、根据项目变更引起的原因划分
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项目变更可能由顾客引起,也可能由项目团队引起,还可能是由不可预见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
(1)项目利益相关者引起的变更。主要利益相关者关系人的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或决策改变引起的变更。
(2)计划不完善引起的变更。在项目计划过程中,忽略了某些环节而引起的变更。例如,在建造房屋时,客户或承约商未将安装下水道列入工程范围,则应进行范围变更。
(3)不可预见事件引起的变更。由于经济的、社会的、竞争者行为等业务环境的变更和地质条件、自然条件发生变化,使得原来的设计方案、施工计划无法实施,需要进行设计、进度变更。
3.2、根据项目变更的内容划分
(1)技术性变更。目前,设计方面产生变更的原因主要是设计深度不够,包括设计图之间的匹配、设计计算精度、综合布置优化、各专业相互集成和材料设备选型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设计深度不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逐一发现并变更改进完成。该类变更我们统一归类为“技术性变更”。
(2)工艺性变更。由于项目实施技术的发展,投标时采用的工艺、技术、材料等可采用新型节约对应工艺代替,于是就产生变吏。该类变更我们统一归类为“工艺性变更”。
(3)功能性变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业主对部分使用功能做出调整,致使设计中对项目等做出调整,产生变更并影响造价、工期等,该类变更我们统一归类为“功能性变更”。
(4)综合性变更。在实际控制管理过程中,往往因某一方面原因引起变更,同时附带其他类型的变更产生。在区分变更类型时,需确认引起变更的主要原因,界定各种类型的权重,确定变更类型,其中无明显区分的,则应归纳为“综合性变更”。
4、项目变更管理的内容及流程
4.1、项目变更管理的内容
项目的变化主要来源于业主的要求和项目团队对项目或服务的改进。随着项目的进展,顾客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一些在项目初期未能认识到的问题,因此会不断提出更改的要求。项目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有可能不断改进技术或发现一些新的方法、工艺或材料。项目变更管理是指项目组织为适应项目运行过程中与项目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变化,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而对项目计划进行相应的部分变更或全部变更,并按变更后的要求组织项目实施的过程。项目变更管理的目的是以一种对于项目影响最小的方式改变现状。项目变更管理的主要内容:
(1)了解变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织要经常关注与项目相关的主客观因素,及时发现和把握变化,认真分析变化的性质,确定变化的影响,适时进行变化描述。
(2)进行变更处理。当变化了的各种因素影响到了项目的顺利实施时,项目组织必须及时进行计划变更.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项目计划的变更应征得项目主体的同意,项目组织还应及时向其反馈变更及变更执行情况。
(3)监控变更合理性。变更处理总是根据项目实施的客观需要进行的,但并不是每次变更都是合理的。或许现在的变更处理并不经济,还有更好的变更办法,或许我们的变更还有违背客观规律的情况,变更计划根本就行不通。
4.2、项目变更管理的流程
1)明确项目变更的目标;
2)对提出的所有变更要求进行审查;
3)分析项目变更对项目绩效所造成的影响;
4)明确产出物相同的各替代方案的变化;
5)接受或否定变更要求;对项目变更的原因进行说明,对所选择的变更方案给予解释;
6)与所有相关团体就变更进行交流;
7)确保变更合理实施。
另外,项目变更管理与控制的结果有两个:一是促进了项目工作绩效的提高,二是生成了一系列项目变更控制文件。这些文件包括:更新调整后的项目的工期、项目成本、项目质量、项目资源和项目范围文件,以及各种项目变更行动方案和计划文件。
1)项目变更控制文件。项目变更控制文件是在项目的全面修订和更新中所生成的各种文件总称。项目通常是由项目业主/客户与项目组织双方认可的,所以项目的变更同样需要双方认可,并要有正式文件予以记录。项目变更通常还要求对项目成本、工期,质量以及其他一些项目目标进行全面的调整和更新。项目变更还需要在项目计划中得到及时反映,而且相关的项目技术文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更新。另外,应该将项目变更的信息及时告知项目的相关利益者。所有这些更新后的文件都属于项目变更控制文件的范畴。
2)项目变更控制中的行动。项目变更控制中的行动包括:根据批准后的项目变更要求而采取的行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的变化所采取的纠偏行动。这两种行动都属于项目变更控制的范畴,因为它们的结果都是使实际的项目与计划规定的项目保持一致,或者是与更新后的项目相一致。
3)从项目变更中学到的经验与教训。不管是何种原因,项目的变更都属于项目计划管理中的问题。所以在项目变更控制中,人们可以发现问题,学到经验与教训。这些经验与教训均应该并需要形成文件,以使这部分信息成为项目历史数据的一部分。这既可用作本项目后续工作的指导,也可用于项目组织今后开展的其他项目。这相当于项目的一种跟踪评估和后评估的工作,一般在项目或项目阶段结束以后都需要召开经验终结或项目后评估会议。这种项目经验总结或评估会议应在项目团队内部以及与项目业主/客户之间分别召开,其目的都是评估项目绩效,确认项目收益是否已经达到,以及总结本项目的经验和教训。
5、结论
成功的项目变更管理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它在考虑时间、成本和绩效平衡的条件下,还试图控制公司的资源。项目总是处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许多项目是独一无二的活动,事前的计划编制并没有一个合理的标准。因而在工程实践中积极的运用变更管理,不要害怕变更,只要我院善用变更,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工程的整体造价,而且对于工期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最终使相关利益方达到共同满意。
参考文献:
[1] 杨志永.工程变更与合同变更[J].北京:建筑管理现代化,1994.4:24-25.
【关键词】 高管变更; 会计准则;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总经理变更
一、引言
自1973年Moore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新上任的CEO在上任当年有进行负向盈余管理,并且把公司糟糕的业绩表现归咎于前任CEO这种现象后,学术界就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大多数的实证研究侧重于考察高管变更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而随着会计准则的日益完善和监管制度的日益严格,上市公司采用应计盈余管理进行财务操纵的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采用真实活动盈余操控来进行盈余管理。因此,有必要对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限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那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是否会因为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而发生改变呢?本文拟比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前后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系,以获得会计准则的完善是否促使上市公司转向利用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
二、相关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最早发现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存在相关关系的是Moore。Moore(1973)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新上任的CEO倾向于在上任当年进行负向盈余管理。此后,西方学者从各个角度研究了公司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实证研究发现,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显著。如DeAngelo(1988)研究发现,当公司高管存在权竞争时,高管为了保全其职位,会进行调高会计盈余的盈余管理行为。Pourciau(1993)研究发现,新任CEO在上任当年会降低当年的会计盈余,而在下一年度增加会计盈余,但他没有找到即将离任的CEO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Murphy & Zimmerman(1993)研究发现,效益不好公司的新任CEO会注销一笔巨大的资产。DeAngelo,DeAngeo & Skinner(1994)也发现,新上任CEO存在注销巨大资产以提高未来盈利的动机。DeFond & Park(1997)研究发现,当高管存在变更的威胁时,为了保全职位,会通过“利润平滑”方式进行盈余管理。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学者也关注到上市公司高管变更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如朱(2002)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变更后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盈余管理问题。王馨(2006)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高管变更的前一年,会调高会计盈余;在变更当年,会调低会计盈余;而在变更后一年,又会调高会计盈余。杜兴强等(2010)研究发现,来自外部的高管继任者比来自公司内部的继任者更倾向于进行显著的负向盈余管理。朱星文等(2010)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高管变更的当年存在较严重的调减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
然而,上述的研究均只考察了高管变更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而随着会计准则的日益完善和外部监管制度的日益严格,越来越多的有关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发现,由于上市公司利用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越来越小,公司高管转向通过构建真实活动进行盈余操纵。这种盈余管理模式主要通过安排真实交易来完成,比如为了提高当期利润在期末进行降价促销、削减研发支出、削减广告费用、进行过度生产以降低单位销售成本从而变相达到提高当期利润、固定资产的出售等方法。这种操控方式与真实的经营活动难以区分,尽管提高了当期的利润,但会伤害到公司的长期价值。如Graham & Harvey(2005)研究发现,为了平滑利润,上市公司高管会不惜伤害企业的长期价值而进行削减广告费和研究开发支出等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Zang(2012)研究发现,公司高管会通过改变盈余管理方式以应对日益严格的外部监督环境。Cohen(2008)研究也发现,美国萨班斯法案颁布后,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程度明显增加。Cohen & Zarowin(2010)研究发现,进行股权再融资的公司会同时进行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李增福等(2011)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得到与Cohen和Zarowin基本一致的结论。林永坚等(2013)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总经理变更当年,存在利用应计项目调减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在上任后第一、二个完整会计年度,存在利用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调增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
那么,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上市公司高管盈余管理的手段是否会发生改变呢?是否会更多地采用真实活动进行盈余操纵呢?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后,上市公司新总经理上任后采用真实活动操控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将比新会计准则颁布前更强。
三、研究设计
(一)真实盈余管理的衡量
首先,借鉴Roychowdhury(2006)的研究方法,本文利用酌量性费用操控、销售操控以及生产操控三种方式来衡量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按照Roychowdhury的解释,费用操控是指通过减少研发、广告和日常费用开支来增加会计盈余,该行为会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呈现更低的酌量性费用。销售操控是指通过适时性地加大价格折扣或放宽信用条件扩大销售来促进会计盈余提高,该行为会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呈现更低的经营现金净流量。生产操控是指利用规模效应、通过大量生产产品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来提高会计收益,该行为会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呈现更高的生产总成本。这三种操控的度量可分别通过构建经营现金净流量(CFO)估计模型、生产操控(PROD)和费用操控(DISEXP)估计模型来估计,具体如下:
其中:CFO表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PROD表示生产成本,是销售成本与存货变化之和;DISEXP表示可操控费用,是营业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A表示总资产;S表示销售额;ΔS表示销售变动额;?着表示误差项;?茁表示回归系数;下标i表示行业,j表示公司,t表示年份。
同样,按照Roychowdhury(2006)的方法,构建出三种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预期模型后,分行业运用OLS法分别估计出模型中的回归系数?茁,然后求出各年度样本公司的估计值,再以各年度的实际值减去求出的估计值,便分别可得出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ACFO)、异常酌量性费用(ADISEXP)和异常生产成本(APROD)。
其次,考虑到上市公司可能同时存在这三种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借鉴Cohen(2008)的做法,将这三种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导致的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异常酌量性费用和异常生产成本相加,求出真实盈余管理总量(ZL)。即:
ZL=ACFO+ADISEXP+APROD (4)
(二)回归模型设计
参考Roychowdhury(2006)、Cohen(2008)以及李彬(2009)的做法,本文构建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衡量高管变更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ZL=?茁0+?茁1GG2004+?茁2GG2007+?茁3LnA+?茁4ROA+?茁5DTA
+?茁6Growth+?着i (5)
式中,ZL表示真实盈余管理总量,GG2004和GG2007表示高管变更,这是个二元变量,取值为1和0;此外,选取了公司规模(LnA)、资产回报率(ROA)、资产负债率(DTA)、公司成长性(Growth)等可能影响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
研究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样本选择
本文的相关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为了便于比较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的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程度,本文选取了2004年和2007年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作为对比的样本公司。为什么不选取2005年的数据呢?因为根据林永坚等(2013)的研究,上市公司的新任总经理在上任当年没有动机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而在变更后的下一年度存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因此,除高管变更为2004和2007年的样本外,其余变量的数据均来自样本公司2005年和2008年的数据。由于金融保险行业利润的特殊性,在选择样本时,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的上市公司。此外,有些上市公司可能连续发生高管变更,为消除高管个人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剔除了在2004年前一年或后一年以及2007年前一年或后一年连续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最终,本文得到2004年的137个发生总经理变更的公司观测值和632个未发生总经理变更的观测值,2007年的165个发生总经理变更的公司观测值和827个未发生总经理变更的观测值,合计发生变更的公司样本为302个,未发生总经理变更的为1 459个。
(二)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表2列示了高管变更公司的行业分布。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在各个行业均有高管变更发生,行业分布较分散。同时也说明本文选取的样本代表性较强。
表3列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3可以看出,真实盈余管理中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ACFO)的均值为-0.0001,异常酌量性费用均值(ADISEXP)为-0.0002,异常生产成本(APROD)的均值为0.0002,表明上市公司高管变更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呈现出显著更低的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ACFO)、显著更低的异常酌量性费用(ADISEXP)、显著更高的异常生产成本(APROD),而真实盈余管理总量(ZL)均值为0.00039,表明上市公司新任总经理在上任后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存在利用真实活动调增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
(三)回归结果分析
表4是多元回归模型的结果,报告总经理变更后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从表4可以看出,GG2004和GG2007的系数均显著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在新任总经理在上任后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存在利用真实活动进行调增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比较GG2004和GG2007的系数可以发现,GG2007的系数明显比GG2004的系数大,说明新会计准则颁布后,新任总经理在上任后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大于新会计准则颁布前的新任总经理在上任后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这验证了本文的假设。
此外,表4显示,公司规模(LnA)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公司规模越大,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资产负债率(DTA)的系数都显著为正,表明负债比率越高,上市公司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行为。成长性(Growth)的系数为正,说明成长性越高的上市公司,越不可能进行盈余管理,这与McNichols(2000)的发现不一致。McNichols(2000)认为高增长的企业更有可能具有操控的行为。资产回报率(ROA)的系数为正,表明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越高,越不可能进行盈余管理。
五、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在2004年、2007年发生高管变更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总经理变更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发生总经理变更的上市公司均存在利用真实活动调增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但相比较而言,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程度要高于新会计准则颁布前。研究结论表明,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上市公司新任总经理的盈余管理行为逐步发生了改变,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逐渐成为他们进行机会主义盈余管理的一种选择。本文的发现拓展了现有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对深入理解上市公司高管变更后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较强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Moore,M.. Management Turnovers and Discretionary Accounting Decis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73, 11(2):100-109.
[2] DeAngelo H.. Managerial Competition,Information Cos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Use of Accounting Performance Measures in Proxy Contes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8,10(1): 3-36.
[3] Pourciau S..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Nonroutine Manager Turnover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3,16(1-3):317-336.
[4] Murphy K.J,J.L.Zimmerman.Financial performance surrounding CEO Tumover[J].Joumal of Aeeounting and Eeonomics ,1993(1,4,7):273-316.
[5] DeAngelo,DeAngeo,Skinner.Accounting Choice in Troubled Compani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es ,1994(1):113-143.
[6] DeFond M. L., Chul W. Park. Smoothing Income in Anticipation of Future Earn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23(2):115-139.
[7] 朱.大股东变更与高级管理人员更换:经营业绩的作用[J].会计研究,2002 (9):31-40.
[8] 王馨.我国上市公司高层变动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49.
[9] 杜兴强,周泽将.高管变更、继任来源与盈余管理[J].当代经济科学,2010(1):23-33.
[10] 朱星文,廖义刚,谢盛纹. 高级管理人员变更、股权特征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0(2): 23-29.
[11] Graham, J. R., C. R. Harvey, S. Rajgopal.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 40(1-3):3-73.
[12] Zang, A.. Evidence on the Tradeoff between Real Manipulation and Accrual Manipulation[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2,87(2):675-703.
[13] Daniel A. Cohen,Aiyesha Dey,Thomas Z. Lys. 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and Post-Sarbanes-Oxley Period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3):757-787.
[14] Daniel A. Cohen,Paul Zarowin. Accrual-based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Around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50(5):2-19.
[15] 李增福,郑友环,连玉君.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方式下的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2):49-56.
[16] 林永坚,王志强,李茂良.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1):4-14.
关键词:地铁车辆;变更管理;互联网;自动化
1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的组成
1.1JSP语言。该管理系统所采用的主要程序语言为JSP(Java服务器页面),该程序语言在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中的应有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该语言支持跨平台操作和管理。地铁车辆信息管理往往需要多个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协调运转,例如常见的DOS,Windows以及Linux等系统。JSP语言可在多个操作平台上进行灵活运用,而不会出现不兼容等问题。随着地铁车辆管理系统的多功能化发展,其系统管理要求也逐渐复杂化,这就对JSP语言的功能性和适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JSP的这一特点,是其能够高效率处理系统管理操作的基础。其次,JSP可以实现系统界面的编辑、设计和格式化,而且不影响最终管理操作的正常开展。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技术开发期间,除了能够用HTML进行系统界面的设计与优化外,还可以用XML对最终页面进行编辑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JSP语言可以通过程序修改,使地铁车辆管理的脚本在服务终端上运行,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管理的灵活性。1.2MVC架构。MVC中的“M”是指业务模型,即英文Model的缩写;“V”是指用户界面,即英文View的缩写;“C”是指程序控制,即英文Control的缩写。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以MVC为主要主要架构,主要是考虑到该编程模式的以下特点:第一,MVC架构的耦合性较低。MVC编程模式可以实现视图层和业务层的分离,在这种情况下,程序人员在进行模型编制和代码输入时,就不需要重新更改图层代码,从而极大的减轻了工作量。除此之外,考虑到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需要执行多任务操作,因此MVC架构也必须采取多途径指令控制的编译模式,由于MVC架构的采用的是数据库函数直接调用模式,因此可以同时进行多串口指令调用,满足了多任务操作需求。第二,MVC架构可以实现多个应用程序的同时访问。基于MVC架构的地铁车辆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多个图层同时访问一个服务器终端,例如管理人员既可以从PC机上对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进行指令控制操作,也可以在移动终端上接收和处理系统控制指令。正是由于MVC的这种重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统指令的传输效率,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地铁车辆工艺变更信息进行操作和管理。1.3ORACLE数据库。ORACLE数据库是现阶段最为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除了能够实现大容量的互联网数据信息和程序指令保存功能外,它还可以对内部数据进行分布式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内部管理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实际的工作中,地铁车辆信息的变动性极为频繁,由此在信息系统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缓存(Cache),这些缓存在信息处理完成后就会失去利用价值,但是仍然占据一定的系统容量。由于地铁车辆信息流庞大,因此数据库中残留有大量Cache,影响整个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反应速度。而O-RACLE数据库则添加了缓存定期清理功能,并且能够自动识别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中无用的垃圾缓存,定期释放系统容量空间,保证数据库中的信息调用速率。
2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在互联网上的具体功能
2.1新建及维护功能。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中每项功能和操作的实现,其背后都有单独的程序控制单元,无论是原有管理功能的发挥还是新增加的系统控制模式,都必须要新建一个单独的程序存储单元,用来储存地铁车辆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车辆适用情况、材料清单,也可以是参考技术文件或工装工具信息,还可以是具体的地铁车辆操作说明等。总之,必须要在信息分类的基础上,为某一类信息单独新建一个存储单元,以此来避免后期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信息混乱的问题。另外,日常的系统维护也是保证该管理系统得以高效运转的条件之一,根据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的具体情况,可以人为制定维护周期。2.2审批流程。按照审批指令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为:系统改编通知、通知的审核以及工艺确定、填写质量检测信息、以及最终的部门领导审批。通过严格执行该审批流程,该管理系统在完成上一级工作任务后,能够自动的进行下一步流程,从而极大的降低了该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对人力的依赖性。借助于互联网,相关的系统管理人员还可以进行远程控制,或是对地铁车辆信息变更管理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将该建议提交给系统运维人员,以便于实现审批流程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审批功能包括三个视图,分别是待办、已办和主办。待办件是当前用户需要完成的审批业务,看到的是个人所有的待办事项,在创建RWI时,RWI的编制人须选择指定审批人。当RWI进行到需要某个指定的审批人审批时,该审批人就会在待办件中看到需要审批的RWI更改通知;已办件是当前用户已经处理完的业务,对于不存在疑问或是不需要进行后续加工和更改的已办件,可以将其压缩保存,以减少对系统空间的占用量;主办件是处于有限办理的业务,通常情况下由审批人进行修改和维护。2.3车辆执行状态。PCC部门可在该模块下设置车辆执行状态。该模块列表内只显示released状态的RWI通知下的车辆信息。工程师可使用搜索功能查询到自己关心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修改成对应的状态,也可选择多个信息进行批量修改。2.4关闭车辆状态。系统控制只有PCC设置过车辆执行状态之后,质量部才可以在此关闭车辆状态。同样可使用搜索功能查询到自己关心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修改成关闭的状态,也可选择多个信息进行批量修改。
结束语
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极大地降低了系统运维过程中对人力的依赖程度,在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管理工作中错误的发生概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特性,使地铁车辆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信息可能存在泄露隐患,因此相关系统维护人员必须要加强系统安全防范能力。总体来看,该管理系统节省了内部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田小雨,陈志华.MVC模式在J2EE架构下的研究与应用[J].西华大学学报,2013(12):116-117.
[2]史红霞,金雪颖.基于B/S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5(S1):109-111.
【关键词】工程变更;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特征;措施
前言
工程变更是发生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的,它是随着合同状态的改变而进行的对合同文件的修改与补充,以及对合同的价格和工期的调整。因为工程变更的发生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而且工程变更所涉及的单位部门不是单一,所以工程变更是复杂的。设计、使用功能、承包商等的变更以及地质条件的变化等都是引起工程变更的原因,而工程变更引致各个参与建设的单位部门相互影响。工程变更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工作,它涵盖着质量和投资管理以及组织协调等内容。工程变更管理可以督促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单位部门恪守本工程各个合同的规定,有效地控制合同范围内的工作内容,同时,它可以使各方的经济责任清晰明了,可以很好地使各方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
1建筑工程变更的分类和特征
工程变更可以分为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设计变更是在施工中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设计和施工的质量,改正设计中的错处,适应实际条件变化,从而使设计更加完美。设计变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原设计单位发放的设计变更通知来产生,另一种是由施工方得到原设计单位认可的设计变更协商单来产生。工程签证是指在承包商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所规定的工程项目之外的一种书面手续。它是在施工现场出现了与合同规定的情况、条件和事实不一致的情况下,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责任人一起签字认可的,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施工过程中一些异常情况,例如因为施工条件改变或没办法预测的情况所导致的工程量变化。
工程变更管理就是风险管理。因此,工程变更有以下特征:首先,工程变更风险是客观而又普遍存在的;其次,工程变更风险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再者,工程变更风险是多样化的和层次丰富的。
2建筑工程变更管理的现状分析
2.1建筑工程变更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我国建筑工程变更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基本是通过手工作业来完成的,管理中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业主、承包商、设计方和监理方之间的相关工程变更的文档操持方式主要以纸介质为主,这种放方式不但运行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发生工程变更信息的丢失,引起管理的产生错乱。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用于建筑工程变更管理的软件的支持,项目各级管理部门和决策者很难及时了解到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工程变更信息,从而使得建筑项目的目标管理失控。
2.2建设项目工程变更整个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力度不够
工程变更是贯穿于建设工程的每个阶段的。如今,工程实施阶段是大部分业主和监理单位进行工程变更管理的重心所在,而在工程项目的决策、勘察设计和项目竣工这几个阶段的工程变更管理却基本是空白的。一般来说,项目施工阶段发生的绝大多数工程变更的根源就是项目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的工作存在漏洞。因此,尽可能地优化项目前期的决策和勘察设计是降低工程变更发生的频率和额度的最好办法。同时,项目竣工后的工程变更后评价,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掌握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为以后的工程项目积累工程变更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2.3工程变更缺失有效的评审环节
很多工程项目的工程变更并没有有效地评审其技术、经济、工程周期、质量等内容,在选择工程变更方案时没有有效地剖析其价值和对比方案的优劣,这就导致了一些无意义的工程变更的发生,或者因工程变更方案不是最好的方案而导致经济和工期损失。工程变更有效的评审环节的缺失还可能导致错误变更的出现。
2.4工程变更的问责制度和激励制度不健全
很多建筑项目并没有对工程变更管理的绩效进行严格而科学的考评。由于工程变更的问责制度和激励制度不健全,项目管理工作者缺乏管理工程变更的压力和动力,从而使得工程变更管理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让职业操守缺失的项目管理人员和信誉度不高的承包商有机可乘。
2.5工程变更合同条款有待完善
在我国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施工合同相关文件中,工程变更的内容主要有设计变更、其他变更和确定变更价款。但是这些文件并没有规范和约定工程变更管理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例如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变更管理中的义务、权力和地位,工程变更的评审程序,计日工单价使用范围等。此外,这些文件中并没有承发包两者工程变更管理责任和义务的有关内容,这无疑对业主方管理监理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的工程变更行为是不利的。
3提高建筑工程变更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要建立完善的工程变更管理制度,使参与建设的单位及各相关工作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都清晰明了。只有这样,工程管理工作者在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管理行为才能得以规范,他们才能各司其职,积极地履行职责。
3.2强化变更评审
使变更数量、工程造价和工期得以控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对工程变更进行严格评审。变更评始于监理向发包人汇报变更意向,也就是说,监理对接到的变更意向做核实和初步测算时就应向发包人汇报是否实施的个人意见,发包人也需对变更意向核实并计划评审深度。
在工程量增减幅度过大或新增变更超出原施工合同合理范围的情况下,很可能发生使工程性质发生变化的重大变更。此时,变更意向方应该准备两套以上的施工方案,在发包人组织的组织下,监理、承包商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等聚在一起通过变更评审会议的方式对变更评审进行。评审会议中专家需对变更评价的要素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定义并赋予权重值。例如设计变更的评价指标有技术指标、工期指标、成本指标、安全指标、功能指标等。此外,要通过价值工程原理给多个施工方案打分,将得分高的方案作为可实施方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专家还应该优化实施方案,以降低方案的成本,提高其价值。
3.3实行变更控制绩效评价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变更管理效果,发包人应该及时对其进行评价并予以奖惩。发包人可在工程竣工时,统计变更总数量,评价各变更的工程价值,以被拒绝变更数所占比例和已实施变更增加工程效益程度为指标,综合评定管理人员的变更管理水平,并给予奖励。这样可以促使管理者认真审核变更、监督变更执行,使变更管理效率得以提升。
3.4确保监理的变更管理权力
由于绝大多数建设项目的业主是政府机关,他们需要监理的专业管理,却又管理着监理公司,这极大限制了监理在我国建设项目中的管理权限。基于这样的大背景,监理在变更管理中不拥有对工程变更审批权,所以要保障变更的控制效果是很难的。因此,要保证变更管理效率、推进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改革,必须利用法制方式来保证监理拥有独立权。
总结
总而言之,强化设计变更和签证工作是建筑企业控制工程造价必经之路。作为施工管理工作者,必须熟悉工程变更特性、内涵、审批标准及注意要点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工程变更的管理水平,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为建设单位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更好地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梅.工程变更管理探讨.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