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先定个小目标

先定个小目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先定个小目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先定个小目标

先定个小目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导学案高效课堂自主学习优化发展

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构建充满教育智慧的创造性课堂。如何实施生本理念下课堂教学,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这种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导学案为依托,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这种教学一改过去老师上课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接受新知识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提前完成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困惑或体会等。

馈渔不如授鱼,导学案教学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它改变了教师的角色,使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学生按导学案预习,课上老师按导学案教,学生按导学案学,“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教学相长”他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内容设计问题进行有序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导学案,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导学案的导学功能一般以问题为载体,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目的。导学案科学、恰当的编制,显得极为重要,在使用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合理运用,灵活对待。导学案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为此,我就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前置作业”“课堂小检测”几方面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教学目标包含三维目标,是否需要把三维目标都写进学习目标?我个人倾向于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主要写双基目标,理由是:导学案是写给学生看的,把三维目标都写进去恐怕学生读不懂。读不懂的东西何必要写给学生看呢?导学案中有自我测评环节,只有双基目标学生可以方便的通过自我测评做出判断,虽然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主要呈现双基目标,不等于不落实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把握在老师心中,三维目标蕴含在导学案的字里行间。只要学生经历了,目标也就实现了。这就叫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是: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5.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会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导学案中前置作业的内容,是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的基础。

数学学科的导学案作业的设置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其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可以布置在书本上完成,也可以写在练习本上,还可以由教师准备前置性知识小研究让学生完成。我是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1.直接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用在书上作批注、作记号、提问题的方式,布置前置性作业在书本上完成。

2.同时我还给我班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个小研究本,有时我让学生在小研究本上完成前置性作业,内容如下:①自学内容;②我学会了;③我要举例;④我想提问等。

3.还可采用让学生完成前置性知识小研究表的方式,格式如下:

×××知识小研究

4.还可以增补一些尝试练习让学生利用自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和解决。

三、导学案中课堂小检测能使学生轻松、愉快、高效、主动地去学习。

小检测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进行自我检测。如何精选练习也是导学案中值得推敲的一项内容。我在实践中也发现,由于使用了导学案,很多学生已将课堂所学提前消化,基本练习对他们已没有了挑战性。为此,我采用了分档练习的方式。在练习或自我检测中分A、B、C档,C档为基础训练题,B档为综合练习题,A档为拓展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证,优生能提高。小检测的设置及使用要做到: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8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促进优生成长。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先定个小目标范文第2篇

嘿,朋友你听没听过一句话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想拥有这样的生活吗?我说的不是旅游而是决定。嘿,你喜欢给自己立小目标吗?小目标这个词火起来是因为王健林的一句话吧。定个小目标先赚他一个亿。

朋友记住你的人生永远都在路上。你要学会给自己定小目标。这些小目标就像是你人生路上的里程碑这样的生活才有动力才有希望。我想你们一定听过这个故事就是一群人分为三组。让他们走到十公里外的村子。第一组人不知道村子的路段和名字只是跟着导游走。他们很多人走了两三公里就不行了。情绪低落是甚至是愤怒。越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毫无疑问这一组人是最后到达目标而且他们觉得很疲惫。第二组人是知道村子的路线和名字。但是路上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行走时间来判断自己距离目标的距离。他们之中的人走到半路的时候也想过放弃但是这时候有人说已经一半了大家加油马上就能到了。大家就再次振作精神继续前行。快要走到的时候大家又失去了斗志,想要放弃最时候有人说马上就要到了。大家再次振作精神继续前行。这组人到达了终点同样是觉得很累。第三组人不仅知道目标地点路线名字而且路上有路标。他们每走一段就会看到一个里程碑。每看到一个就知道自己距离目标更近了一步。他们走的很快而且没有那么疲惫。这就能看出了有小目标的重要性。

你的人生是一段很长很长的路。如果你毫无头绪的走那么你会很累的但是吧你要是给自己立下了小目标每天去贯彻落实。那是不是就不迷茫了而且每天都有成就感、那么人生路的里程碑该怎么立呢?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巴黎一家现代杂志曾经刊登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竞答题目“如果有一天卢浮宫起火了而当时的条件只允许你从众多的艺术品中抢救一个你会选择哪个呢?”在数以万计的答案中以为年轻的画家的答案被认为是最好的。他说选择离门最近那个。这是一个绝妙的答案。因为卢浮宫中的每个藏品都是举世无双的瑰宝所以选择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抢救一件是一件。这是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在人生路;路上的小目标一定要符合实际。选择离你最近的最容易做到的。如果好高骛远把小目标定的太高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你做不到会失望。从此放弃这种方法。

朋友记住人生的路很长。你要给自己的人生路立上里程碑这样你才会能一直在路上不断的前进。加油吧朋友。记住不要停下来你的人生一直在路上。你只有不停的在路上奔跑你才能变得更加的优秀。

先定个小目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的设计就成了教学的关键,如何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具体“任务”设计的各种要求及原则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重视“任务”设计、明确“任务”目标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是把大目标细化为小目标,教师要将所教的每件事都有明确的目标,每一步都在为大目标作准备,也向总目标更靠近了一步。即把总体目标的每一步细细分化,分化为一个个的小目标,并且把每个小目标作为一个教学模块,使学生容易掌握,再通过这些小小的任务来体现总体目标。这种教学既符合人的认知心理规律,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设计时,把认知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了解主要指那些学生能够记住或重复出现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是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来进行表述;掌握则是反映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进而举一反三。信息技术课的每一节课都有其教学目标与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备好每节课,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把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预先设计的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与同伴的合作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将教学目标与要求作为一项“任务”提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练习都围绕这项任务逐步展开。

2.设计的“任务”可操作性要好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可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例如,在学习存储容量的单位时,如果只讲理论知识,学生可能就会一知半解,因为存储容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看得见,摸得着,比较难理解。所以,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我是让学生操作计算机,先布置一个“查看文件大小、磁盘容量大小”的任务,学生在完成该任务后,就会对容量单位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现在的教学环境下,人手一机已经变为可能,所以在学习时边听讲边操作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知识接受能力会有所不同,因此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也就是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3.1 在设计“任务”时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因为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能力不一样,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接受知识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因此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等特点,由浅入深,化繁为简,循序渐进地来教学,对新的知识点或有难度的任务,教师要先进行示范、讲解,并给出详尽的操作步骤,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就能实现自主学习、操作。

3.2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创设真实情境。学生在完成一些与自己实际生活中有关的一些任务时,往往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例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时,由于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讲解这部分教学内容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用WORD软件制作的精美贺卡、优秀的电子报刊,向全班学生演示,引起他们的兴趣,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利用WORD制作贺卡与电子报刊?,然后问学生想不想亲手体验一下?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并积极地随着老师的讲解进入学习情境,这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3.3 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把握重点、分散难点。因为掌握信息技术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一般来说,每个“任务”的知识点不宜过多,否则会因为“任务”过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规模要小,因为规模小则容易完成,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自豪感,学生才会有兴趣继续向下做下一个“任务”,此时哪怕遇上点小“拦路虎”也会兴致勃勃地干下去,想法把它“解决掉”。要把任务作为一种手段,目的是便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方法。在设计时也要注意由点及面,逐步推进,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从了解、熟悉、深入理解、掌握、运用等有一种渐进的过程。

3.4 教学时要先布置“任务”,再引入概念、展开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引入概念的过程是这样的: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例证说明。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先布置“任务”,再引入概念,可以让学生有个“先入为主”的意识,再通过任务去认识那些概念,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也就是说要按照“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学生完成----归纳结论”这一个顺序来做。在这个过程中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则观察到了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来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然后加以总结、概括,学生就能从中找到规律性的知识,从而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先定个小目标范文第4篇

年前是每个企业做总结、定计划的時候,也是上上下下最忙的時候。作为几家企业的常年顾问,我多次参加了这些企业的年终总结会。总结会上,我发现管理层在庆贺取得成绩的同時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一年又过去了,为什么我们定的很多计划又没有完成?为什么很多决定了的事情执行不下去?为什么感觉很多事像泥鳅——滑得抓不住?

我是顾问,必须当场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回答非常简单:我说第一个原因在于我们没有真正和彻底地结果导向。大家都在忙过程,而不太关心结果;第二个原因可能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而又不愿去尝试新的方法;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定了太多的目标,而过多的目标让人无所适从。

管理其实就是排序。什么是排序?就是定出来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目标,不重要的是目标干扰。一个目标是容易实现的,三个目标还有实现的可能,但同時实现五个目标则是奇迹。作为普通的管理者,我们还是不要相信奇迹为好,因为奇迹出现的概率太小了。

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就是给别人排序的能力。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领导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看他能否做取舍,能否抓重点,能否带领大家只做重要的事情。对!只做重要的事情。这其实不是我的发明。

杜拉克早就出过这样的选择题:

管理者:做最重要的事情,做第二重要的事情。

A 管理者答案:首先做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做第二重要的事情。

B 管理者答案: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不做第二重要的事情。

他给出的正确答案是B

管理就是排序。为什么要排序?因为排序决定效率,效率决定输赢。如果您不明白,请回想一下我们小時候就学过的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为何能打败齐王?不是因为他的马好,而是因为他会排序。管理其实就是每天都在进行的排序比赛:把什么人放在什么位置上;什么目标比别的目标更重要;先增加收入还是先增加利润;做两个新产品还是做五个新产品,等等。您的竞争对手可能像齐王一样强大,但如果您的排序能力强过他,您还是可以像田忌一样赢得市场上的胜利。

先定个小目标范文第5篇

我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后探索出学习指导卡使用的一般规律,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实践,从而凸显学习指导卡应有的价值,为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学习指导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84-02

长期以来,科学课堂教学一向采用教师讲,学生练,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评讲等方式进行。上个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在全校范围推广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洋思教学模式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学习,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不少问题:①学生受束缚,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②教师重在传授知识,脱离了实践对科学学科的本质要求没有达到;③导致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课堂上教师“满堂讲”作业压到课外。

通过一学期来对“洋思”教学模式的探索,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就是在课堂上先向学生提示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取得较好效果。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中需要关注许多问题,看起来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明显减少,好象减轻了老师的压力,但实际上更需要老师的精心备课。在这个教学模式的摸索和实施中我就学习指导卡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方法谈一些我个人的肤浅的看法。

所谓学习指导卡是指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使用的指导卡片,也可叫它“预习指南”。它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预习程序和作业及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它将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程序去预习下一节课要学的内容,它真实地记录着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指导卡就是学生的第二位老师,它能帮助学生明确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如何切实利用好学习指导卡是当前我校教学改革中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开学以来,有不少老师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中先学这个环节把握不好,认为每次上课都要准备预习提纲很麻烦,对学习指导卡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甚至坚决否定学习指导卡,根本就不用。有些老师主观上想用好学习指导卡,但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这样就造成了学习指导卡所具有的价值无法充分体现。我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后探索出学习指导卡使用的一般规律,根据自身的特

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实践,从而凸显学习指导卡应有的价值,为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打下扎实的基础。

1 学习指导卡的应用途径

1.1 课前:课前是学习指导卡应用的主阵地,知识点的构建和形成都是在学习指导卡的指导下进行的。通过预习目标可以让学生了解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去看书本的哪一页,从而使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同时,有一部分实验需要学生自备器材,那么学生在学习指导卡的引导下可以在课前预习中准备好。也有的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前作为家庭小实验去体验、去观察和动手,探究并记录相关的实验现象和数据,阅读、思考和讨论,最后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及时利用预习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预习作业)。比如在七年级科学(下)第2章第5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教学中,我在学习指导卡上明确地提示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知道重力的概念;二是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三是会用重力的方向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又比如在在学习《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节教学内容时,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与讨论。并以这些问题为主导围绕整个教学过程。

①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你可以提出哪些因素可能与浮力大小有关的猜想?

③你可以通过哪些研究的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

④你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⑤你能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计算出有关浮力大小的问题吗?

问题设置的好坏是这节课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关键,因此,在学习指导卡上设置问题时要注意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要注意问题的梯度和深度,这样才能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2 课堂:课堂同样是学习指导卡的应用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要有目标的去教和学,同时还要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我校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不教对的只教不会的),此时学习指导卡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例如:我在《眼和视觉》学习指导卡中要求学生①知道透镜的概念和种类(凸透镜和凹透镜),②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的像(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凹透镜能成缩小的虚像),③会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一摸二看三照),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⑤用简单的方法估测远视眼镜的焦距。学生通过预习觉得其中①②③都很简单,学生自学后基本能掌握并自行解决问题,④⑤稍有困难,学生自学后不能掌握和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会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的听讲并积极参与到老师组织的课堂探究活动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有意识的侧重与④⑤两个知识点的讲解,而①②③就可以适当少花一些时间,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给老师和学生留下很多的时间去处理随堂练习,这就给学生从课后繁重的题海当中解脱出来,一举多得的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1.3 课后:学习指导卡在课后同样有用武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耗时比较长的实际问题。例如,要求学生动手动脑的小制作(密度计、沉浮子、简单电路的设计等),作为

课后拓展内容比较合适。它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比如一位老师在科学总复习课堂上应用了下列一张学习指导卡:电灯中的科学。

1.3.1 电灯的构造(灯丝)

1、材料设问:①为什么要利用钨丝作灯丝?

2、形状设问:②为什么灯丝要制做成螺旋状?

3、粗细设问:③为什么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其灯丝粗细不同?(或如何由灯丝粗细来判断两额定电压相等的灯泡额定功率的大小?)

1.3.2电灯的工作原理

13.2.1 电灯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1.3.2.2 电灯的亮度由什么来决定的?

1.3.2.3 电灯发光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怎样的?

1.4 应用题组

1.4.1 用久的灯泡内壁为什么会变黑?

引伸:灯丝断了灯泡重新接上,灯泡会更亮,为什么?

1.4.2 晚上用电高峰时,教室内灯泡较暗,夜深人静时,灯泡都变得较亮,为什么?

引伸: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采用“高电压、低电流”输电?

1.4.3 计算,两只“6V,3W”的电灯,

①要把1只接入9V电源中正常发光,应串联一个多大阻值的电阻。②两只同时并联在电路中正常发光,总功率为多少?③两只串联在6V电源上,每只的实际功率多少?

2 学习指导卡的应用初步效果

2.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教学实践中,我个人通过对学习指导卡的应用研究,逐渐地摸索出学习指导卡应用的一般规律,提高了学习指导卡的有效使用效率。事实证明:学习指导卡的得当应用能更好地

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2 提高了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

学习指导卡所提供的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对每节的学习活动的真切体验、深刻感悟,从中分析、推理、归纳出科

学的概念与规律。真正体现了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的目标,提高了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

2.3 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3 学习指导卡的应用困惑

在学习指导卡使用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问题,作为老师要积极地去面对。

3.1 因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我校的一些班级的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奋斗目标不明确,所以自主学习能力很差,更别说提前预习的习惯,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老师事先设计一些简单的预习作业(不要太多,难度不要大,可以是书本上的一些概念填空题,或者选择题,让学生能得出正确答案的),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一次、两次,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来了,兴趣有了,习惯养成了,我们的学习指导卡也就能正常使用了。

3.2 学习指导卡中设计的作业指导,有些老师不能理解,认为那是给学生答案,让学生有了偷懒的好机会。事实上作业指导和答案不是一回事,作业指导从解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法上面给了学生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从什么角度出发,从什么点切入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一个榜样和示范作用。

4 小结与建议

用好学习指导卡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短期的实践中我个人获得的应用学习指导卡的初步经验,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构建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使用学习指导卡时,首先,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学习指导卡所具有的价值;其次,老师必须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使学习指导卡能得以正常有序的应用下去,也为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最后,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接受新课程带来的新挑

战。以上是我对学习指导卡的使用一些肤浅的研究和看法,不是很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去修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广西植物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广西科学院

广东林业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林业局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