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冬至节气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春风催新绿,书韵伴花香,四月的六小行走在花海,春色满园;沐浴着馨香,书声琅琅。在第二十五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由教务处主办的2020“书韵飘香·悦享人生”读书节正式拉开帷幕。我谨代表学校对本届读书届活动表示热烈祝贺!
首先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犹太学校历史上有一个传统,刚入学的小学新生头一次听课,须穿上新衣服,由教士或有学问的人领到教室。在那里放着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有几行用蜂蜜写下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句。然后让孩子们一边诵读字母,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接着,还有蜜糕、苹果和核桃可吃——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他们在学习发蒙伊始就尝到香甜的滋味,书甜如蜜。
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平均每人的读书量高居世界各国之首。正是因为犹太人有热爱读书的优良传统,使该民族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能够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一流的经营者。也是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国家。可见,多读书与人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阅读一本好书,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点燃我们实现理想的希望之火,手捧书籍,就是手捧希望;开卷读书就是打开窗户。
北大教授陈平原在他的一封信中曾写道:如果过了若干年你半夜醒来,发现你很久没有读书了,而且你还没有什么负罪感的话,那就说明你已经堕落了。当我读到这句话时心头一惊,我又有多长时间没有认真得去读一本书了呢?
当然,有老师说,我们案头堆积如山的教案、教参,那不是书吗?我想说这仅仅是老师们谋生的工具;也有老师说我天天看QQ、微信朋友圈,这也仅是碎片化的浏览信息;有学生说,我每天都要背课文、背词语,还不算读书吗!这些都还谈不上是真正的阅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主编温儒敏教授曾说过: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当“读书的种子”。特别是青年教师,经过三年、五年或者十年的读书充电,在某一方面形成自己的专业爱好,持之以恒,必将“成正果”。在这种状态中,老师自己也会体会到成就感,同时让自己保持思想活力,抵制职业倦怠。
老师们,同学们,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师生的不断成长,我们要把打造书香校园和学校文化的积淀结合起来,成为学校发展的内涵动力;要把打造书香校园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要把打造书香校园和日常行为习惯教育结合起来,营造校园浓郁的读书氛围。老师们,同学们,我们要经常读书,养成学习的好习惯;要多读好书,获取成长真谛;要学以致用,立志成才。
最是书香能致远。我相信,在学校读书届的引领下,全校师生将不负韶华,多读书、会读书、常读书、读好书。愿读书的习惯从老师走向学生、从学生走向家庭与社会,让全民爱上阅读,做一个善于读书的人,在阅读中沐浴经典的恩泽,接受文明的洗礼。愿每一个人都在好书的陪伴下向更精彩的人生旅途迈进,让阅读滋养生命,让阅读成就人生!读书是最好的修行。
【关键词】 企业边界 企业边界的性质 分析框架
一、企业边界理论的早期研究
1、新古典经济学。在企业边界理论的早期研究中,新古典经济学家把企业假定为一个生产函数,研究企业边界问题主要关注企业的规模,当市场存在不只一家企业时,企业会自觉来选择最优的产品组合和数量,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的规模由企业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决定,当企业的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达到了最佳规模,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交点处企业的产量就是企业的边界(规模),如图1所示。MR表示企业的边际收益,MC表示企业边际成本,Q表示企业产量,即企业边界。
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为什么相交?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土地、劳动、资本等有形资源,因此往往把这些有形资源作为生产函数的自变量。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的生产函数可以简单的表示为: Q=A?蕊(K,L,O)。其中,A为生产技术;K、L和O分别代表资本、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由于土地、资本、劳动等有形生产要素都是稀缺的,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耗损,因此满足于边际成本递增;而传统企业的产品本身大都用于满足人的较低层次的需要,需求是有限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因此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收益递减必然造成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相交。
2、交易费用经济学。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与市场是相互替代的治理机制,一项经济活动究竟应该交由市场还是企业去完成,取决于两者的效率比较。市场会产生交易成本,而企业则会带来协调成本。通过比较,企业的最优边界得到了确定,即在利用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利用企业协调的边际成本的那一点上,如图2所示。MC?蕊表示企业协调的边际成本,MCm表示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如果企业在内部完成这些活动,则会发生生产成本和协调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和购买机器、厂房等的投入,协调成本则包括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的成本。如果企业交由市场来完成这些活动,则会发生外部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外部生产成本是市场中完成这些活动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包括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等。
威廉姆森从资产专用性和机会主义来研究交易成本。他认为,决定实行垂直一体化的关键因素是资产的专用性条件。为了节约交易成本,专用性资产发生转移由专业化生产的企业转移到垂直一体化的企业内部,这样企业的边界发生了变动。
二、企业边界的性质及分类
企业的性质决定着企业边界的性质。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作为一种生产函数,于是企业边界指的就是企业的规模边界,即投入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产出的最佳规模。
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组成的,则企业边界问题就是契约的不同组合问题。这些契约分为商品契约和要素契约,企业的边界就是那些契约保留在企业内部,应采用市场交易;适用于要素契约的环节保留在企业内部,将适合于商品契约的环节采用市场交易。作为实体组织的企业是一组要素契约的结合,从不同于市场契约的要素契约的意义上说,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之所以发生要素契约对市场契约或商品契约的替代,是因为有些交易活动效率低下。企业是将交易效率低的活动卷入分工,却不要对这些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直接定价。国内学者刘东认为企业是一组要素契约的集合,是通过要素契约集合形成的知识经验集合和承载知识信息的信息系统。这组具有技术经营知识的要素集合本身可以进行创造性的交易,影响交易效率,并且通过对要素契约效率与商品契约效率的比较和选择,确定不同的契约组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被认为是一种能力型组织。因此企业边界主要指企业的能力边界,即企业对各种资源的控制能力和支配范围。企业的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决定着企业的边界。企业的核心能力被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持有这种观点的国内学者有李海舰、原磊,曾楚宏、林丹明。李海舰等认为,企业边界是由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决定的,企业边界主要体现为一种能力边界,是指企业对整个市场支配和控制的能力。曾楚宏等认为,企业边界具有两重属性,即规模边界和能力边界,其中能力边界是其核心形式,是由无形资源如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所确定的。企业能力边界是企业边界的本质属性,它的变化决定了规模边界的相应变化。
钱德勒的效率边界论,钱德勒从企业史的角度研究发现,无论是垄断力量还是追求垄断形式,企业规模均有效率因素决定。如果企业规模扩大不能提高效率,应停止扩张活动,从而规模边界被确定。
三、企业边界在信息经济时代的变动
分析企业的边界主要有三种分析框架: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分析法;交易费用经济分析法;核心竞争力分析法。
1、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以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规模的论述为理论基础,认为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交点处企业的产量就是企业的边界(规模),因此主要分析企业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变动规律。在信息经济时代以前,企业主要是由资本、劳动力、土地等有形资源组成,这些有形资源由于稀缺性而满足边际成本递增和由于需求的有限性满足边际收益递减。这样由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的组合就演变出若干企业边界变动的范式。边际成本曲线不变,边际收益曲线下降,企业规模边界变小;边际成本曲线不变,边际收益曲线上升,企业规模边界变大;边际收益曲线不变,边际成本曲线下降,企业规模边界变大;边际收益曲线不变,边际成本曲线上升,企业规模边界变小;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同时变动,如果不能确定两者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则不能确定企业的边界。
在信息时代,企业不仅由上述有形资源组成,还由知识、网络、客户等无形资源构成。无形资源由于其共享性使用、无限次使用和“厚利多销”满足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这样由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的组合就演变出若干企业无边界变动的范式: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边际成本几乎为0,边际收益不变;边际成本不变,但是边际收益增加;边际成本不变,边际收益不变。所以企业边界变动出现了无边界趋势。
2、 交易费用经济学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以交易费用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认为企业的边界在利用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利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边际成本的那一点,因此分析企业边界的变动只须分析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和企业协调的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这样由边际交易成本曲线和边际协调成本曲线的组合就演变出若干企业边界变动的范式:边际交易成本曲线不变,边际组织成本曲线下降,企业规模边界变大;边际交易成本曲线不变,边际组织成本曲线上升,企业规模边界变小;边际组织成本曲线不变,边际交易成本曲线下降,企业规模边界变小;边际组织成本曲线不变,边际交易成本曲线上升,企业规模边界变大;边际交易成本曲线和边际组织成本曲线同时变动,如果不能确定两者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则不能确定企业的边界。
(1)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了企业组织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的变动,从而引起了企业边界的变动。但是引起企业边界向哪个方向变动,国内外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国外的一些学者研究认为,相对于市场交易成本而言,信息技术应用对企业内部协调成本的节约尤其明显,从而促使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边界进一步扩大。但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信息技术应用对交易成本的节约更大一些,从而促使企业将更多的活动交由市场去完成,导致边界缩小。还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将推动经济活动向中间组织形式(战略联盟、长期合约)移动,即所谓的“向中间移动”假说。这样,企业的边界将趋于模糊。
国内的学者曾楚宏、林丹明认为: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后通过发挥信息效率效应和协同效应有效的节约了内部生产成本和市场协调成本。当企业所节约的内部生产成本多于市场协调成本,其边界最终将向扩大的方向变动;当企业所节约的内部生产成本少于市场协调成本,其边界最终将向缩小的方向变动。他们进一步分析得出,在应用信息技术后,资本密集型企业节约内部生产成本显著,其边界发生扩大;知识密集型企业节约市场协调成本显著,其边界发生缩小。他们进一步通过对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实证研究,得出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结论:信息技术应用可能促使企业纵向边界扩大的趋势。
(2)企业组织结构变动引起交易费用的变化,从而引起企业边界的变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了企业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大型企业由过去的垂直一体化转向将其业务分离,出现企业模块化,实施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和对价值链进行分解的非垂直一体化。这些组织结构的变化会增加企业的交易环节,从而增加企业的交易费用。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全面的节约了交易费用,引起了企业边界变动的趋势:虚拟企业变大,实体企业变小。
3、核心竞争力分析法。在这种分析框架下,认为企业的边界主要指企业的能力边界,企业的能力边界由企业的核心能力决定。在研究中又形成了两种主要的观点:(1)企业核心能力无限大,企业边界无穷大。核心能力可以在不同领域进行延伸乃至在不同价值网中无限次重复使用,因此,企业边界无穷大;(2)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是有限的,企业的能力边界也是有限的。企业的核心能力来自于对知识的整合,整合是有成本的。企业的知识整合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企业自己进行整合;另一种是通过市场。因此,当一项能力的内部知识整合成本小于市场知识整合成本时,这项能力就可以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在内部培养;当一项能力的内部知识整合成本大于市场知识整合成本时,企业将放弃内部培养的努力,转而从外部获取。而企业的能力边界就是所有被企业保留下来在内部培养的能力集合。
本文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只包括对知识的整合,还包括拥有某种核心技术、高效的制度等因此不能仅从知识整合成本角度来考虑。同时核心能力能否在不同领域无限延伸有待进一步商榷,对核心能力是否决定企业边界的变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A].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案例:
职工王某与我厂签订了10年期劳动合同,半年前,该职工突然失踪,其家属也不知其去向。四处访查,仍然杳无音讯,对此企业该如何处理?我厂能否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专家评析: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内突然失踪超过60天仍然杳无音讯,用人单位可及时通过省级新闻媒介(报纸、广播、电视)刊发声明启事,要求当事人限期返归用人单位,否则按自行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并通知其家属。逾期还无下落,用人单位可解除与该当事人的劳动合同,并向其家属送达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同时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
《劳动法》第二十六条三款规定:双方“订立劳动合同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已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由于客观条件,用人单位无法和当事人协商,而且用人单位已为此作出了努力,所以解除原劳动合同是合法的。如果事后该当事人有确凿的证据,证实其无法履行劳动合同的原因,是因非主观意志所致(例如遭他人非法威逼、胁迫、绑架、监禁,遇意外事故伤害,突发精神病等),用人单位可视情况与当事人协商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一、仪器制作
1.操作面板的准备
如图1所示,制作好1块60 cm×45 cm的面板架。
2.各部件的制作与安装
如图1所示,A为平抛运动控制电磁铁,B为水平运动控制电磁铁,C为自由落体控制电磁铁,用漆包线绕在软铁上制作而成。1为平抛运动轨道,2为水平运动轨道,用厚工形或C形槽铝合金弯制而成,两铝槽高度差相同。3为光电门,其中D1为发光二极管,D2为光敏二极管,用黑色小管封套。7为电源开关,8为A,B电磁铁控制开关,4,5,6为钢珠,9为底板。
如图2所示,10为电池盒,11为连接导线,12为DC 3 V电磁继电器,13为三极管电流放大器(1 W音频功放管)。
将上述元件安装在操作面板上后,将其中的电路元件根据图3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至此,实验仪器制作完毕。
二、工作原理
如果此时将A,B钢珠的控制开关8断开,电磁铁A,B断电,则钢珠4,5自由下滚。当钢珠4下行至即将做平抛运动的瞬间,挡住光电门的光,光敏二极管D2不导通,导致三极管也不导通,电磁继电器12断开,电磁铁C断电,钢珠6与钢珠4同时下落(钢珠6与钢珠4高度相同)。这时,钢珠4做平抛运动,钢珠5做水平匀速运动(摩擦力可忽略),钢珠6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实验探究
1.观察平抛运动
首先将电源开关和A,B钢珠控制开关闭合,使电磁铁A吸住钢珠4。然后将控制开关8断开,钢珠4将做平抛运动,并将钢珠4落点处标记为M。将此过程用数码摄影机录下并用计算机慢速播放,描绘出平抛运动轨迹。最后,引导学生完成平抛运动的速度定性分解。因为学生已有力学矢量分解的基础,所以很容易就能指出可分解为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的2个分量。
2.实验猜想与探究
提出猜想:物体在做平抛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的2个分量的速度如何做定量分析呢?
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提出下列猜想:
(1)在水平方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2)在水平方向上做匀减速运动。
(3)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
(4)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做匀速运动。
(5)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量做匀速运动。
(6)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量做匀加速运动,与自由落体相同。
3.验证猜想
(1)观察平抛运动与水平方向速度分量。提出疑问:哪个钢珠先到达M点?
将电源开关和A,B钢珠控制开关闭合,使电磁铁A,B分别吸住钢珠4,5,然后将控制开关8断开,可以观察到两钢珠同时到达M点并相撞。将此过程用数码摄影机录下并用计算机慢速播放。
结论:两钢珠在水平方向上速度相等,并做匀速运动。
(2)观察平抛运动与竖直方向速度分量。提出疑问:哪个钢珠先到达底板?
将电源开关和A,B钢珠控制开关闭合,使电磁铁A,C分别吸住钢珠4,6。然后将控制开关8断开,当钢珠4下行至即将做平抛运动时,挡住光电门的光,光敏二极管不导通,导致三极管也不导通,电磁继电器12断开,电磁铁C断电,钢珠6与钢珠4同时下落。由于钢珠6与钢珠4高度相同,可以观察到钢珠6与钢珠4同时下落的速度和高度相同,并同时到达底板,整齐地发出“咣”的一声响。将此过程用数码摄影机录下并用计算机慢速播放。
结论:钢珠4下落速度与自由落体相同。
(3)同时观察平抛运动与竖直方向、水平方向的速度分量。
将电源开关和A,B钢珠控制开关8闭合,使电磁铁A,B,C分别吸住钢珠4,5,6。然后将控制开关8断开,钢珠4,5同时向下滚。当钢珠4下行至即将做平抛运动时,挡住光电门的光,电磁继电器1断开,电磁铁C断电,钢珠6与钢珠4同时下落,钢珠5做水平匀速运动,可以观察到钢珠4与钢珠5,6分别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和位移相同,并同时在落点处相遇。将此过程用数码摄影机录下并用计算机慢速播放。
结论:物体在做平抛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是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量是自由落体运动。
单站冻害指数的气象因子选取旱冻是由于低温前期到低温出现时,降水偏少甚至无降水,受干旱与低温双重影响所致;而湿冻是由于气温较低,且伴有持续降水过程,受雨雪冰冻与低温双重影响所致。参考关于气温要素的柑橘冻害指标研究,z们,气温对旱冻与湿冻的影响相似。因此,旱冻指数与湿冻指数中均选取越冬期的极端最低气温(Td)、日最低气温低于一1.5℃的最长持续日数(D。)两个因子来反映低温对冻害的影响。而降水条件的气象因子,参考文献[9一19]的研究,旱冻指数、湿冻指数分别选取前一年12月一当年1月的降水距平(A:)、越冬期内最长持续降水日数(D。)进行度量。气象因子的量化为了消除旱冻或湿冻冻害指数所选取的气象因子之间的量纲差异,并便于反映不同程度的气象因子对冻害的影响,本文依据柑橘对越冬期间各个气象因子的敏感性,确定不同程度气象因子的级别(表2)。分析某年某站柑橘冻害时,以气象因子所处级别对应的级数作为该气象因子的量化值。其中,Td,D。的分级主要依据文献[1一8]的研究成果,与传统的单一气温要素柑橘冻害指标基本一致;A,,D。的分级则主要依据文献「9一24]对典型旱冻或湿冻年份的调查研究结果,尤其是分析、统计江西省柑橘冻害情况及冻害当年降水因子的气候特征而得。模型构建据柑橘冻害发生机理、受灾情况,以及防灾减灾措施的不同,本文将柑橘冻害分为旱冻、湿冻两种情况来设置不同的指数,以此确定单站的冻害指数和等级。在单站冻害等级的基础上,分析某区域(站点数为2个或以上)的柑橘冻害,影响系数是根据气象因子对柑橘冻害的影响程度确定的。气温、降水等气象因子对柑橘冻害影响程度之和记为1,为了方便计算,本文将影响程度之和扩大10倍,记为10。据典型旱冻、湿冻年份的调查研究厂:!一纵,气温是旱冻、湿冻的主导因子,且工.,D。两个因子分别对旱冻、湿冻的影响程度相似,故旱冻指数中的D。,Td与湿冻指数中的口.,工,影响系数分别取相同值。由于兀影响最明显,D次之,Ar(或R。)最小,在满足T,,D。,A,(或Dr)影响系数之和为10的条件下,Td,D。,A:(或Dr)影响系数的初始值分别设为5,3,2。影响系数初始值设定后,以步长为士。计算江西省82个站1959一2009年的单站柑橘冻害指数与等级,以及全省范围的区域冻害等级,计算结果与1959一2。。9年柑橘冻害实况进行比对,当结果与典型冻害年份的冻害程度、空间分布较一致时.则系数确定。经过程序遍历计算与比对,并考虑计算简便,本文将Td,且.,Ar(或Dr)的影响系数分别取值为6,3,1。分析某县站某年的柑橘冻害时,若旱冻指数大于湿冻指数,表示该年旱冻比较明显;若湿冻指数大于旱冻指数,则表示湿冻比较明显。而对于某年的单站冻害,一般是旱冻、湿冻两种类型之一较少出现两类冻害并存的情况,故本文在旱冻指数与湿冻指数中取大值者,作为该站当年的冻害指数(式(2)),并以此划分单站冻害等级。区域冻害指数与等级划分只反映某区域的整体冻害程度,对于区域内部的空间分布差异,可通过计算区域内部的单站冻害指数与等级进行分析。
柑橘冻害指标检验
单站冻害指数检验典型年份检验1992年、200。年是近几十年来江西柑橘生产史上罕见的特重冻害年,但这两年冻害的空间分布有明显不同之处。据灾情实况调查〔”绷,1992年柑橘重冻区出现在赣北地区、抚州市、吉安市北部,赣南以及吉安南部冻害相对较轻;而2000年柑橘冻害是由北向南逐步加重,赣南普遍遭冻,而赣北灾情较轻,不少柑橘园基本无冻伤。由图2可见,按照多气象要素的单站冻害指数计算可得,1992年冻害相对较重的地区集中在赣北、抚州和吉安北部,而赣南相对较轻。这与冻害实况调查结果一致。而200。年柑橘冻害分布图表明,该年景德镇、鹰潭、抚州、九江西部、宜春西部、吉安东部以及崇义、大余、宁都、会昌等县为冻害相对较重的地区;赣北大部地区的冻害程度相对1992年较轻,而赣南的冻害程度则相对1992年更重。单一气象要素的柑橘冻害指标计算结果表明,1992年赣北大部以及抚州地区达到严重以上冻害等级,赣南以及吉安南部为轻至中度等级,其余为偏重等级;与多气象要素的柑橘冻害指标的结果相比,单一气象要素指标与冻害实况的吻合程度偏低。而2000年单一气象要素柑橘冻害分布图表明,江西省普遍为轻至中度冻害等级;该计算结果一方面无法显示当年是江西柑橘生产史上罕见的特重冻害年,另一方面没有体现赣南普遍遭受冻害、而赣北灾情相对较轻的空间分布特征。由此可见,多气象要素的单站冻害指数,相对于单一气象要素的柑橘冻害指标而言,计算所得的1992年和200。年的单站冻害等级空间分布更加符合当年的冻害实况,能够更好地反映当年的冻害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典型县站检验江西省南丰和信丰两县是我国柑橘产地之一,其中信丰以种植脐橙着称,而南丰适宜种植耐冻性1960年等共22年,而单一气象要素的柑橘冻害指标计算的只有1967年和1992年;多气象要素的柑橘冻害指标计算的信丰偏重等级以上的年份有1976年、1977年和2000年,而单一气象要素的柑橘冻害指标计算结果则显示,51年来信丰没有出现达到偏重等级以上的柑橘冻害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