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兵简政

精兵简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兵简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兵简政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精神病院 竞争理念 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76-01

每个三级综合医院要开展心理门诊、每个县要开展精神科,精神专科医疗市场进入激烈竞争状态,长期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服务的我院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这就给医院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变化,对医院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医院只有努力通过改变管理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了让医院不断发展,近几年我院领导班子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多措并举,在实践中取得了新成果。

1 提高医院的级别效益

“三级甲等医院”是医院管理水平的一个标志,是医院的无形资产,也是病人对医院的认知工具,驱动着病人来院就诊。为了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我院领导班子作出了争创“三级甲等医院”的重大决策,经过全院职工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努力,于2010年9月顺利通过评审。这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2 技术人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病人所得到的全部服务都是由医院职工提供的,所以职工水平的高低就代表医院水平,我院为了提高全院职工的技术水平作了如下措施:①大批量派人到全国各地知名医院进修,包括精神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急诊、心理科、睡眠可、儿科、妇科等;②引进内外科有经验的医、护人员,为精神科得发展提供有力的综合技术保障;③常年与多家知名医院合作,聘请知名专家来我院帮扶,既能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又能提高本院职工的知识水平;④医院提出“大专科、小综合”的理念,改变了单一精神病院的模式,这样既可收治单一精神病患者,又能收治伴发躯体疾病的精神病患者,从实践中提高了医师的业务水平。

3 改变门诊管理思路

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我院一直秉承的服务理念,为了开辟出一条医疗费用低、诊疗质量高、医疗服务细的门诊管理之路,我院实行多项举措探索门诊管理新思路,使那个单纯接诊处理病人的“门诊部”已成为历史。①加强门诊医师力量,让百姓“看得好病”,选派全院技术精湛的医师充实门诊,首先从技术上为门诊作了有力支撑;②改变门诊的排班模式,针对门诊病人求治特点,实行了弹性排班,机动排班,让老百姓“看得上病”;③限制单次门诊费用,让百姓“看得起病”,我院制定出多条限制门诊费用的规定,能不检查的尽量不检查,能用便宜的药不用贵的,能不开的药尽量不开,使2011年门诊人均费用下降4.3%;④成立了病友服务中心,为了方便患者诊疗,我院在门诊部专门成立了病友服务中心,他们就像病人的亲人,为病人或家属解决问题。

4 成立专门的心理治疗室及心理热线

针对现在老百姓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以及综合医院心理门诊的开展,我院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心理治疗的市场,采取了各项措施:①医院为心理治疗、心理热线专设一层楼,为心理治疗的开展奠定基础;②调派多名专业的心理治疗师专职负责;③成立免费的24小时心理热线,为任何被心理问题所困扰的人们及时提供帮助,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

5 加大宣传力度

医院改变公立医院不做宣传广告的传统思想,适应现代化信息时展的特点,专门成立了宣教科,负责电视、报纸、网络的各种宣传,使我院的各种信息能及时的反馈给老百姓。

6 推行绩效分配制度改革

医院在实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重实绩、重贡献”实行“计件量化”,采取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打破过去奖金分配的“大锅饭”,充分发挥了经济杠杆的激励作用。

7 取得的效果

7.1 病人显著增多。2011年门诊人次同比上升23%,住院人次增长6%,但门诊人均费用下降4.3%,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下降7.02%。全院业务工作安全有序,无事故、无重大医患纠纷。

精兵简政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68-01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有1亿多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不仅发病率高,且常引起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形杀手”,但在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很低。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活动过程,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缺陷,对高血压病认知水平低下,导致对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差,如果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病人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产生了循证护理,其核心是运用最新最好的科学依据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获得最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1?

1.1临床资料

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精神科共收治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人共91例,符合WHO指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和分类标准?2?,其中病程最长30年,最短2年(10.03年±8.53年)。

1.2方法

1.2.1应用循证护理对观察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中:步骤是(1)先提出问题: 如何进行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2)分解问题:将“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作为文献检索。(3) 以批判性评价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4)根据专家和试验意见决定是否将最好的证据用于健康教育(5)通过自我反应、同行和患者的评估来评价其效果。

1.2.2运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46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1.2.3根据自己制定的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评定量表来评估两组病员对高血压病的健康知识及技能(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平衡膳食、运动指导、休息及睡眠、情绪调节、用药护理、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自测血压、自我保健及定期复查等)掌握和运用情况?3?,评估表包括20个问题,每个问题按掌握及运用良好、一般、差共三级评分,分别记3分、2分、1分,满分为60分,得分越高,说明对高血压病的健康知识及技能掌握和运用就越好。

1.2.2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表2)

3 讨论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4],其核心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有据可循的现代护理发展。护士慎重、正确、明确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结合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和意愿,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将上述3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现有最佳的研究证据去发现易被忽视、易危及病人生命的潜在的信息、同时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理解及接受能力,制订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诊断和计划,实施最佳护理措施的护理行为。循证护理已渗透至护理学科的各个领域和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在精神科,临床护士通过与病人交流,查阅病历来了解病人主要症状、家族史、既往史、个人史、心里社会情况、体检结果、有关辅助检查情况、病人用药疗效及用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等作为研究依据,根据个体差异展开循证护理。由于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的病员,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缺陷,导致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差,病人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我们应用循证护理方法,通过对病人和家属沟通,来了解患者在疾病,药物、饮食、心理,行为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进行系统文献检索,寻找实证并付诸实践,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如下?5?:

3.1精神病合并高血压健康教育干预内容与方法

3.1.1 干预方法:通过专题讲座、科普宣传手册、电视、录像、图片、专栏等多种方式进行宣教。

3.1.2 健康教育对象: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及家属

3.1.3干预内容[6]:饮食指导、合理的休息及睡眠、运动指导、用药护理、戒烟限酒教育、自我血压监测和记录、松弛与应激处理训练、自我保护的指导等。

3.2松弛与应激处理训练: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和有无引起精神紧张的心理社会因素,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特征给予指导;训练患者面对应激时,通过散步、走跑运动、气功、太极拳、听音乐、练书法、绘画等活动,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提高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应激水平,达到提高对情绪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告知患者的亲属要尽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患者精神紧张的因素,尽可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矛盾冲突。帮助病人认识到不良心理状态会导致精神病复发,也会对血压造成的不良影响,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

3.3 饮食指导[7]:饮食治疗是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的关键的一步,指导病人严格遵照医嘱的要求进食,并保证营养成分适当的比例。(1)每日食盐摄入量

3.4休息、睡眠和运动指导[8] :告知病人保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教会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强度和频率,运动强度应依心率而定(最大心率=170-年龄),用最大心率的70%以下作为 安全运动指标,还要结合患者自己血压变化和自觉症状来调节运动量、运动时间、开始运动量宜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后逐渐增加,并且要长期坚持,选择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

3.5 血压监测技术训练[9]:为病人和家属示教血压监测部位及方法,讲解测血压的相关注意事项,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血压监测技术和记录方法。

3.6药物应用指导:给病人及家属讲解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精神病药和降压药的重要性,了解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及应急处理知识,服用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同时,密切观察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应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得随意停药。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2~3小时,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

3.7 自我保护的指导:告知患者,当出现头痛、头晕、面色潮红、耳鸣、恶心,此时应立即休息及测量血压,按医师指示服药,若未能缓解应立即就医。采淋浴方式,水温为4l~43℃,避免使用过热之洗澡水,以免影响血压。服药时需坐着或躺着,且服药前半小时尽量少运动,以免发生姿势性低血压。

精兵简政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颈肩腰腿痛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正在进行药物治疗;患者患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3.29±10.38)岁。

1.2方法

护理人员在完全掌握中药熏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基础上全面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患者有皮肤过敏、急性炎症、软组织损伤、出血倾向或处于月经期时则不可进行中药熏蒸,高血压或重要脏器官患者则要慎用。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安抚、关心患者,及时消除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保证患者心理稳定。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肩颈腰腿痛疾病的相关知识,向患者介绍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原理、目的,并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的相关事项。患者进行中药熏蒸时,采用毛巾围住脖子,将温度调至46℃至50℃的范围内。在熏蒸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则及时进行调整,如果患者出现心慌、乏力、恶心、头晕等政治,则及时补液,并降低熏蒸温度。护理人员打开窗户,保证室内通风良好。熏蒸结束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时更换洁净衣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教会患者正确进行背部肌肉以及腰部肌肉功能锻炼的方法,禁生冷饮食、吸烟。

1.3评价标准

无效:患者肌力、肢体功能未改善,临床症状未改善;有效:患者肢体功能好转,临床症状减轻;显效:患者肌力、肢体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2 结果

2例患者治疗无效,7例患者治疗有效,36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

精兵简政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镜手术;并发症

The Treatment and Prerention of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Complication

LUO Chang-qing, WANG Feng-xia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unan Longhui,Hunan 422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of comop lications of posterior open-resection of nucleus pulposu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and to apply the correlative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Methods From march2004to march 2009,206cases of posterior EMD were reviewed.Results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had recovered,but 13 patients had appeared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EMD complications can not be ignored.We should actively combat it.

【Key words】 lumbar disc hemiation;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Complication

作者单位:422200湖南省隆回县人民医院外二科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1995年美国研制了第1代中后路纤维间盘镜髓核摘除系统(microendoscopydiscectomy EMD),1999年又推出了第2代[1]。我国是从1999年以后开始引进EMD手术操作系统的。目前国内外已经有数千家医疗机构开展了这一手术,MED成为微创脊柱外科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随着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技术的日益成熟、普及和患者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手术系统(EMD)。本科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行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或)腰椎管狭窄症206例,大部分患者手术顺利,恢复良好,但是有1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对其并发症的防治刻不容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6例:男120例,女86例;年龄32~67岁,平均45.6岁;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下肢放射痛症状,同时有腰痛的183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X线片及CT或MRI检查,26例行了腰椎椎管造影术,椎间盘突出节段为L3/418例、L4/5 80例、L5/S1 86例、双节段L4/S1 22例。

1.2 手术方法[2-3] 采用硬膜外麻醉,俯卧位,用软枕架空腹部,双下肢放低,使腰椎间隙尽可能展开。距患侧脊中线旁0.5 cm处,用一枚20号克氏针定位在病变间隙的上椎板的下缘,用C形臂X光机摄侧位片确认。作一1.5 cm 长切口,切开腰背筋膜,用扩张管由小到大逐个插入,每插入一扩张管,均作椎板间肌肉剥离。套入工作通道管,向下直抵椎板,抽出扩张管,将自由臂连接通道管,并接到手术床的导轨上。在调节自由臂时应注意给通道管一个向下的压力,以免肌肉及软组织进入通道管内,影响手术视野。内镜插入通道管固定。调节焦距、亮度、方向。将头部置于12点钟,使图像直观。用髓核钳清除椎板上的软组织,显露椎板。双极电凝止血。若定位偏处,位于关节突附近,易出血。枪式咬骨钳自上一椎板下缘超咬除小部分椎板至黄韧带的起点,然后咬除黄韧带:剥离和切除黄韧带要仔细小心,以免硬脊膜撕裂,显露碣脊膜和神经根,用拉钩型吸引管牵开神经根,若神经根难以牵开,则可用枪式咬骨钳咬除侧隐窝附近黄韧带及骨质,以充分减压。显露突出的椎间盘,专用手术刀十字或环行切开纤维环,用髓核钳摘除髓核,确认受压神经根已松懈,彻底止血,抽出工作通道管,置引流皮片一条,缝合皮肤。如果是两个椎间盘,则在同一切口中倾斜工作通道管,同法切除另一椎间盘。术后静脉注抗生素3~5 d,术后3 d行直腿抬高和腰背肌锻炼,1周后酌情下床活动,3个月内避免体力活动。

2 结果

本组患者绝大部分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但是有13例患者出现了病发症。术中硬脊膜囊破裂3例;5例因出血止血困难转为开放手术;1例发生定位错误。经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有4例出现椎间隙感染;1例出现腰椎失稳;2例术后复发。全部病例经3个月~2年的随访,疗效判定按Macnab评[4]标准,优52例,良138例,可16例,无症状及体征加重的病例,优良率92.2%。

3 讨论

3.1 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 本组损伤硬脊膜5例。发生原因为:术中在处理与硬脊膜粘连黄韧带时患者不当,方法不确。为避免硬脊膜损伤和脑脊液漏,可采取以下方法:①当黄韧带肥厚与硬脊膜粘连时,手术取臀高头低位,使脑脊液向上回流以便使椎管内张力减小;②先切开黄韧带在椎板上部的附着处,使黄韧带上缘游离,然后使其翻开,直视下分离粘连并逐步切除,避免直接从中部纵形或“十”字开切开;③硬脊膜损伤后用无创伤针线严密缝合,硬膜外引流管应另做切口经脊竖肌穿出;④对术后可能发生脑脊液漏者,术后避免患者咳嗽,取头低臀高的俯卧位;⑤对硬脊膜损伤不能直接缝合者应设法修补。

3.2 术中大出血 本组5例因术中大出血而中转开放手术。发生术中大出血的原因主要是手术者对解剖不太熟悉,技术还不熟练,也有可能患者的解剖位置有变异。我们在发生术中大出血后要及时中转开放手术,避免发生更大的错误。

3.3 定位错误 本组发生定位错误1例。原因有:①解剖变异,棘突偏向手术侧;②术前X线片检查报告节段错误;③患者肥胖,定位针从棘突间隙插入对侧。术前1 d在拟定的椎间隙注射美蓝,并带注射针头拍侧位X线片,效果更佳;有条件者术中采用C臂X光机定位,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定位错误。

3.4 椎间隙感染 本组术后发生以椎间隙感染4例。由于手术创伤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椎间盘本身血运差,髓核摘除手术使微弱的血供进一步破坏,手术后椎间隙血肿、残留组织碎片等形成感染源。也可能与其他感染灶存在有关。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椎间隙感染:①术前控制机体潜在的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②重视无菌技术操作,术毕冲洗椎间隙,清除组织碎片和异物;③严密止血,切口置橡皮片引流条,术后切口充分引流;④术前、术中、术后应用抗生素。

3.5 术后腰椎失稳 本组术后发生腰椎失稳1例。其原因是对中央型突出做了半椎板甚至全椎板切除,同时又未行脊椎融合固定术。术后腰椎失稳分三期:功能紊乱期、不稳定期和再稳定期。在不稳定期和不稳定早期均可保守治疗;不稳定晚期则行脊柱融合术,平卧有神经根症状者行有限减压术;;再稳定期不必行脊柱融合术,如有腰腿痛则行神经减压术[5]。

3.6 术后复发 本组术后发生椎间盘突出复发2例。EMD手术过程中,除了熟悉局部解剖结构外,必须遵循由浅入深、按层次进行解剖的原则。最好能显露上下椎板、黄韧带,要求手术视野清晰无血。进入椎管之后,仔细确认硬膜囊、神经根、髓核、椎间隙及彼此间的关系。术中应用不同角度的髓核钳,对病变椎间隙头侧、尾侧、病变对侧、椎间隙内及后纵韧带前方,仔细耐心掏取,估计单侧入路不能解决问题可以考虑双侧入路。

参 考 文 献

[1] 吕一,傅宏,王龙剑,等.后路椎间盘镜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医正骨,2008,20(2):73-74.

[2] 石仕明,海,胡立弘.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3):360-361.

[3] 包茂德,高保国,王跃平,等.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术后远期疗效分析.中医正骨,2008,20(10):34-35.

精兵简政范文第5篇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对血管的刺激性小等优点。不仅可减少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亦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尤其是在儿科,患儿年龄小,天生好动,自制力差,血管又细,在1天的输液中有时要进行好几次穿刺,易使患儿产生疼痛害怕心理,反复穿刺也易造成血管损伤。加之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孩子生病,家长紧张、焦虑,又心疼孩子,若反复穿刺更易让家长产生心理压力,因此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不仅可减少患儿痛苦,亦可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倍受家长的欢迎。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常因各种原因而发生一些并发症,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在静脉留置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十分重要。

1 并发症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1.1 液体渗漏:表现为局部肿胀、触痛,滴注刺激性药物时疼痛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操作不当,使针尖刺破套管未能及时发现;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使导管脱出血管外;或静脉壁薄弱导致药液渗入皮下组织。

1.2 脱管:表现为导管脱出皮肤外。多为患儿自己将留置针抓脱,或小儿活动过多,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固定不牢胶布松动脱管。

1.3 导管堵塞:表现为冲管有较大阻力,回抽无回血,或重力输液液体不滴或滴速过慢。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封管不当,导致血液返流形成;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返流,形成小血栓而致。

1.4 周围皮肤炎症:此症多发生在1岁以内的较小婴儿。表现为留置针处透明敷贴覆盖处皮肤发红,小水疱形成。主要原因是婴儿皮肤娇嫩,易致皮肤损伤;胶布透气不够,出汗多,易造成皮肤炎症。

1.5 静脉炎:表现为滴注部位出现痛、肿、发红,组织周围发热或可触及静脉索。主要原因与药物刺激、导管的机械刺激,无菌操作不当,反复穿刺的影响,液体的温度等许多因素有关。

2 护理

2.1 做好宣教:置管前护士应将置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告诉家长,以取得合作,让家长合理保护,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避免潮湿,并注意防止患儿不慎拔除留置针。

2.2 注意观察局部反应:置管期间,经常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若发现局部皮肤肿胀明显,或皮肤发红、触痛,有小水疱,均应拔除导管,更换静脉,并给予相应的处理。静脉炎可用50%硫酸镁湿敷,亦可用土豆片沿静脉方向帖敷于皮肤上,每日更换数次。皮肤有小水疱者,可用络合碘涂擦,每日涂擦2~3次,并保持干燥。

2.3 保持正确的正压封管技术:我们的做法是待液体滴完后,用注射器抽取2~5 ml生理盐水,与头皮针连接,先推注1~2 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以使导管保持通畅,然后将头皮针针头轻轻向外拔,只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均匀推注余下生理盐水。此法保证了正压封管,效果很好。

2.4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持穿刺点无菌,保持敷贴干燥清洁,合理选择血管、穿刺部位、针头型号。熟练掌握置管穿刺技术,并固定牢固。对于在关节处的留置针更应妥善固定,避免过松过紧。对于小婴儿,当封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套管针,防止小儿不慎拔管。

2.5 拔针时护理:先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再用干棉签按压,嘱家长按压5分钟,并保持局部干燥,预防感染。

3 小结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不仅减轻了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保护了血管,减轻了家长的心理负担,又能配合合理用药,提高疗效,亦可降低护士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只有正确合理的使用,做好日常观察和护理,才可有效地避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美容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际展望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世界汽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