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兵简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精神病院 竞争理念 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76-01
每个三级综合医院要开展心理门诊、每个县要开展精神科,精神专科医疗市场进入激烈竞争状态,长期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服务的我院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这就给医院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变化,对医院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医院只有努力通过改变管理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了让医院不断发展,近几年我院领导班子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多措并举,在实践中取得了新成果。
1 提高医院的级别效益
“三级甲等医院”是医院管理水平的一个标志,是医院的无形资产,也是病人对医院的认知工具,驱动着病人来院就诊。为了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我院领导班子作出了争创“三级甲等医院”的重大决策,经过全院职工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努力,于2010年9月顺利通过评审。这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2 技术人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病人所得到的全部服务都是由医院职工提供的,所以职工水平的高低就代表医院水平,我院为了提高全院职工的技术水平作了如下措施:①大批量派人到全国各地知名医院进修,包括精神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急诊、心理科、睡眠可、儿科、妇科等;②引进内外科有经验的医、护人员,为精神科得发展提供有力的综合技术保障;③常年与多家知名医院合作,聘请知名专家来我院帮扶,既能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又能提高本院职工的知识水平;④医院提出“大专科、小综合”的理念,改变了单一精神病院的模式,这样既可收治单一精神病患者,又能收治伴发躯体疾病的精神病患者,从实践中提高了医师的业务水平。
3 改变门诊管理思路
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我院一直秉承的服务理念,为了开辟出一条医疗费用低、诊疗质量高、医疗服务细的门诊管理之路,我院实行多项举措探索门诊管理新思路,使那个单纯接诊处理病人的“门诊部”已成为历史。①加强门诊医师力量,让百姓“看得好病”,选派全院技术精湛的医师充实门诊,首先从技术上为门诊作了有力支撑;②改变门诊的排班模式,针对门诊病人求治特点,实行了弹性排班,机动排班,让老百姓“看得上病”;③限制单次门诊费用,让百姓“看得起病”,我院制定出多条限制门诊费用的规定,能不检查的尽量不检查,能用便宜的药不用贵的,能不开的药尽量不开,使2011年门诊人均费用下降4.3%;④成立了病友服务中心,为了方便患者诊疗,我院在门诊部专门成立了病友服务中心,他们就像病人的亲人,为病人或家属解决问题。
4 成立专门的心理治疗室及心理热线
针对现在老百姓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以及综合医院心理门诊的开展,我院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心理治疗的市场,采取了各项措施:①医院为心理治疗、心理热线专设一层楼,为心理治疗的开展奠定基础;②调派多名专业的心理治疗师专职负责;③成立免费的24小时心理热线,为任何被心理问题所困扰的人们及时提供帮助,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
5 加大宣传力度
医院改变公立医院不做宣传广告的传统思想,适应现代化信息时展的特点,专门成立了宣教科,负责电视、报纸、网络的各种宣传,使我院的各种信息能及时的反馈给老百姓。
6 推行绩效分配制度改革
医院在实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重实绩、重贡献”实行“计件量化”,采取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打破过去奖金分配的“大锅饭”,充分发挥了经济杠杆的激励作用。
7 取得的效果
7.1 病人显著增多。2011年门诊人次同比上升23%,住院人次增长6%,但门诊人均费用下降4.3%,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下降7.02%。全院业务工作安全有序,无事故、无重大医患纠纷。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68-01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有1亿多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不仅发病率高,且常引起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形杀手”,但在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很低。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活动过程,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缺陷,对高血压病认知水平低下,导致对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差,如果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病人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产生了循证护理,其核心是运用最新最好的科学依据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获得最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1?
1.1临床资料
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精神科共收治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人共91例,符合WHO指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和分类标准?2?,其中病程最长30年,最短2年(10.03年±8.53年)。
1.2方法
1.2.1应用循证护理对观察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中:步骤是(1)先提出问题: 如何进行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2)分解问题:将“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作为文献检索。(3) 以批判性评价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4)根据专家和试验意见决定是否将最好的证据用于健康教育(5)通过自我反应、同行和患者的评估来评价其效果。
1.2.2运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46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1.2.3根据自己制定的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评定量表来评估两组病员对高血压病的健康知识及技能(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平衡膳食、运动指导、休息及睡眠、情绪调节、用药护理、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自测血压、自我保健及定期复查等)掌握和运用情况?3?,评估表包括20个问题,每个问题按掌握及运用良好、一般、差共三级评分,分别记3分、2分、1分,满分为60分,得分越高,说明对高血压病的健康知识及技能掌握和运用就越好。
1.2.2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表2)
3 讨论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4],其核心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有据可循的现代护理发展。护士慎重、正确、明确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结合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和意愿,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将上述3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现有最佳的研究证据去发现易被忽视、易危及病人生命的潜在的信息、同时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理解及接受能力,制订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诊断和计划,实施最佳护理措施的护理行为。循证护理已渗透至护理学科的各个领域和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在精神科,临床护士通过与病人交流,查阅病历来了解病人主要症状、家族史、既往史、个人史、心里社会情况、体检结果、有关辅助检查情况、病人用药疗效及用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等作为研究依据,根据个体差异展开循证护理。由于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的病员,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缺陷,导致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差,病人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我们应用循证护理方法,通过对病人和家属沟通,来了解患者在疾病,药物、饮食、心理,行为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进行系统文献检索,寻找实证并付诸实践,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如下?5?:
3.1精神病合并高血压健康教育干预内容与方法
3.1.1 干预方法:通过专题讲座、科普宣传手册、电视、录像、图片、专栏等多种方式进行宣教。
3.1.2 健康教育对象: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及家属
3.1.3干预内容[6]:饮食指导、合理的休息及睡眠、运动指导、用药护理、戒烟限酒教育、自我血压监测和记录、松弛与应激处理训练、自我保护的指导等。
3.2松弛与应激处理训练: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和有无引起精神紧张的心理社会因素,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特征给予指导;训练患者面对应激时,通过散步、走跑运动、气功、太极拳、听音乐、练书法、绘画等活动,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提高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应激水平,达到提高对情绪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告知患者的亲属要尽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患者精神紧张的因素,尽可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矛盾冲突。帮助病人认识到不良心理状态会导致精神病复发,也会对血压造成的不良影响,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
3.3 饮食指导[7]:饮食治疗是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的关键的一步,指导病人严格遵照医嘱的要求进食,并保证营养成分适当的比例。(1)每日食盐摄入量
3.4休息、睡眠和运动指导[8] :告知病人保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教会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强度和频率,运动强度应依心率而定(最大心率=170-年龄),用最大心率的70%以下作为 安全运动指标,还要结合患者自己血压变化和自觉症状来调节运动量、运动时间、开始运动量宜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后逐渐增加,并且要长期坚持,选择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
3.5 血压监测技术训练[9]:为病人和家属示教血压监测部位及方法,讲解测血压的相关注意事项,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血压监测技术和记录方法。
3.6药物应用指导:给病人及家属讲解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精神病药和降压药的重要性,了解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及应急处理知识,服用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同时,密切观察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应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得随意停药。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2~3小时,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
3.7 自我保护的指导:告知患者,当出现头痛、头晕、面色潮红、耳鸣、恶心,此时应立即休息及测量血压,按医师指示服药,若未能缓解应立即就医。采淋浴方式,水温为4l~43℃,避免使用过热之洗澡水,以免影响血压。服药时需坐着或躺着,且服药前半小时尽量少运动,以免发生姿势性低血压。
【关键词】宫颈癌;相关因素;病理特征;健康教育;预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住的7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实验组纳入研究范围,同时将其医院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非宫颈癌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5-50岁,平均(41.3±10.5)岁。所有对象均无子宫相关手术史,并排除妊娠及其他肿瘤患者。
1.2纳入方法①所有患者开展统一的调查问卷工作,由经过专门培训过的医师指导进行。要求患者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包括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月收入情况等等);生活方式;月经史、婚育史;个人或家庭既往病史;性生活习惯、避孕情况等。②所有患者进行标本收集,考察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统一由本院妇科人员操作。行盆腔检查、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和宫颈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行宫腔诊刮术,保证患者无其他妇科恶性肿瘤。
2结果
2.1影响宫颈癌发生的相关因素①与性生活、婚姻的关系。性生活过早、患有梅毒、淋病等性传播性疾病、与多个男子发生性关系、多次分娩且围产期保护及分娩过程不好等,宫颈癌发病率较正常妇女高。②病毒或真菌感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瘤病毒、人巨细胞病毒以及真菌感染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③宫颈糜烂、裂全国各地与外翻。④久坐。
2.2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见表1。
3讨论
宫颈癌预防是防治发生宫颈癌最主要的手段,宫颈癌预防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方面为病因的预防病因的预防,另一方面为临床前预防即“三早”预防,其次女性朋友们应该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也可做到宫颈癌预防效果,及时发现宫颈癌病变的情况,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普及防癌知识、开展性卫生教育、提倡晚婚少育、早诊、早治子宫颈癌前病变是减少子宫癌发生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黄锦成.北流地区宫颈癌发病相关因素[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862-1863.
[2]黄永风,帅茨霞,胡燕,等.宫颈癌年轻化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5,32(3):186-189.
[3]华媛媛.年轻宫颈癌发病高危因素及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6.
太阳为六经之首,统摄荣卫,主一身之表,以固护于外,故为诸经之藩篱。当外邪侵犯人体,太阳首当其冲,以致荣卫不和,卫外失职,正邪交争,故出现太阳病的主要脉证,因人体有强弱,感受邪气的不同,所以太阳病有经证和腑证之分,经证有伤寒(表实)、中风(表虚),腑证有蓄水,蓄血之别,治法因之而异。如《伤寒论》说:“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这就是太阳病中风表虚证治的主文。又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这就是太阳病伤寒表实证治的主文。由于我们对太阳病,恶寒、荣卫、虚实的认识各论不一,至今尚未完全统一,因而仍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外界邪气作用于人体而发生疾病,疾病的产生就是邪正相争以致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一般来说,邪和正都各自有其阴阳之分,阳邪既从阳又伤阴,阴邪既从阴又伤阳。就太阳病“中风”与“伤寒”而言,邪气是风和寒,正气是荣和卫。风虽属阳邪,风为百病之长,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但常兼挟其他邪气而致病,如挟寒则为风寒,其性乃从寒属阴,通过人体内因正气起作用而发生表寒证;如挟热则为风热,其性乃从热属阳,通过人体内因正气起作用而发生表热病症。太阳病“伤寒”固属寒邪的阴邪为病,“中风”亦属风挟寒邪的阴邪为病,都属阴邪犯表,故均见表寒证,而治宜桂枝汤或麻黄汤的辛温解表法。太阳所统摄的荣卫正气,本来是保护体表,防御外邪的。故在外邪侵犯太阳时,首当其冲的就是荣卫正气,荣卫为外邪所干扰,外邪既损害荣卫,荣卫奋起抗拒外邪,因而邪正相争,以致阴阳平衡失调而发生疾病。因此,太阳病阴阳失调,即荣卫失调。从太阳篇“病常自汗出,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因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来看,可见其荣卫阴阳失调主要方面在于卫阳。但决不能因此竟认为风只伤卫而不伤荣,因为如上所述,“中风”是风挟寒邪为病的缘故”。“伤寒”“中风”的区分,不在风或寒的病名上,而在于证候的虚和实上。即:太阳病以发热恶风寒、无汗脉浮紧的,名为“伤寒”,属表寒实证,治宜用麻黄汤,峻汗以专力攻邪:太阳病以发热恶风寒汗出脉浮缓虚弱的名为“中风”,治宜用桂枝汤缓汗以攻中带补。但必须明确的是,疾病的性质是由邪正双方相互作用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在一般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正气,并非外因邪气(尽管在特殊情况下,外因邪气也起决定性作用)。决定太阳病表寒虚实的关键在于卫阳正气的强弱,如卫阳正气较强的,则见表寒实证;而卫阳正气较弱的,则见表寒虚证。也正因为如此,表寒实证由于卫阳正气抗拒风寒邪气的力量较强,体表肌腠比较致密,故在临床上呈现无汗,脉浮紧张有力的特点;表寒虚证由于卫阳正气奋起抗拒风寒邪气的力量较弱,体表肌腠比较疏松,故在临床上呈现汗出脉浮弛缓无力的特点。而这也是表寒实证可以用麻黄汤专力攻邪,表虚证必须用桂枝汤攻中带补的理由所在。有人片面地着眼于风寒邪气,认为风性疏泄涣散,故太阳病“中风”必恶风汗出脉缓;寒性凝滞收引,故太阳“伤寒”必恶寒无汗脉浮紧。从这种偏重外因邪气的观点,是与在内、难两经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伤寒论》注重内因正气的思想是不相符合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外因邪气不重要,而是说外因邪气对内因正气来说只处于从属地位。也就是说,内因正气的作用是主要的,而外因邪气的作用则是次要的。但必须承认,外因邪气是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但疾病是否发生,在于内因而起决定作用。当疾病发生表里寒热虚实等证时,外因邪气的特性必然会反映在这些病证上,而通过辨证,即可求得其因(即所谓“辨证求因”)。举例来说,由于风邪的特性是善动,能生发,善于向上向外,常伤及人体上部头面,故伤风时有头疼昏晕感,如其风挟寒邪的,必同时伴有全身紧束感,如风挟热邪(热性膨胀)的必同时伴有胀大感。由于寒邪的特性是凝敛的,故伤寒头痛必有紧束感,如其寒挟湿邪(湿性重浊)的,必同时伴有沉重感,如其寒邪并末挟有风邪的,则其头疼只有紧束感,而无昏晕感。这就是外因邪气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不同病理表现。但仅从辨证求得病因,还不能确定病性,就必须全面综合邪正双方相互作用尤其是正气方面的具体情况,才能得出正确的辩证结论,如表寒实证,表寒虚证等等。
在太阳病“中风”“伤寒”的表虚,表实的问题上,对表实证问题的认识,虽趋于一致,对表虚证问题的看法则尚有分歧。如有人既说:“中风与伤寒鉴别外,在自汗或无汗,脉浮缓或浮紧,亦即表虚,表实之不同特征。不过这里的表虚,表实是以中风,伤寒相对而言,表实虽确系实证,但表虚却不能认为就是虚证”。又说:“太阳主表,统一身之荣卫,荣卫调和。则卫外功能固密,可以抵御外邪侵袭。一旦外邪侵入人体,荣卫首当其冲,邪正相争,荣卫失其调和,这就是产生太阳病经证的主要病机。太阳之中风之自汗出,脉浮缓,和太阳伤寒之无汗,脉浮紧,都与荣卫功能失调有关。前者病机属于荣阴不足,卫失固外开合之权;后者病机属于卫阳被遏,荣血因而郁滞不通”。从其前后所说的“表虚却不能认为就是虚证”。和太阳中风“病机属于荣阴不足,卫失固外开合之权”来看,显然是自相矛盾的。虚实二字的含义,在《内经》中虽有种种不同,在《伤寒论》中也有不一致处,但从八纲辨证的角度来看,则毫无疑问是指疾病的性质而言,这是必须加以肯定的。本来太阳病篇只有“中风”“伤寒”之名,并无表虚,表实之称,后世引申其义,才提出表虚,表实作为太阳病辨证纲领。如柯韵伯说:“仲景治表,只在麻桂二法,麻黄治表实,桂枝治表虚,方治在虑实上分,不在风寒上分也。盖中风,伤寒各有浅深,或因人之强弱而异,地之高下而异,时之乖和而异”。可见太阳病之所以有表虚,表实之分,是因人体有正气强弱不同。又从柯韵伯所谓桂枝汤能“滋阴和阳,调和荣卫,解肌发汗”来看,可见桂枝汤是汗法中的补剂,故能主治太阳病表虚证。它和主治太阳病表实证的麻黄汤的汗法中的攻剂是大不相同的。由此不难看出,上述“表实虽确系实证,但表虚却不能认为就是虚证”的说明是欲明反晦的。即其所谓中风表虚的“病机属于荣阴不足,卫失固外开合失权”的说明也是既明又晦的。既明,是因它已承认表虚是虚证;又晦,是因表虚主要是卫阳虚,而非荣阴虚。桂枝汤方主要是用桂枝协同炙甘草,生姜,大枣辛甘化阳,扶助卫阳以祛风寒。其所以少佐白芍协同炙甘草,大枣酸甘化阴,则是为了收敛荣阴,护之免受其害,并非直接滋补荣阴。虽然柯伯韵曾指出桂枝汤能“滋阴和阳”,但“滋阴”之说是欠妥的。因为外感风寒病证,即使是虚证,也禁用滋阴法,以免滞邪不能外出的缘故。又从《伤寒论》全篇来看,太阳中风并非都是表虚证,太阳伤寒也不一定都是表实证,绝不可执一而论。如执一而论,那就将难以解释,“太阳中风,脉紧浮,发热恶寒,身疼痛’和“伤寒脉浮缓,身不疼”等条文了。因此,执定太阳中风为表虚和伤寒为表实的看法,也是不够全面的。不如柯韵伯提出的“风寒二证,俱有虚实,俱有浅深,俱有荣卫,大法又在虚实上分浅深,并不能在风寒上分荣卫也”的见解比较符合实际。
这里试从许叔微《伤寒九十论》中略举桂枝汤证治验几例来分析一下它们究竟算不算是真正的太阳表虚证:
例一:“乡人甫得伤寒,身热,自汗恶风,鼻出涕,关以上浮,关以下弱。予曰:此桂枝证也。……使公服之,一啜而微汗解”。
例二;“一人患发热恶寒自汗,脉浮而微弱。予以三服桂枝汤投之,遂愈”。
例三:“里间张太医家一妇病伤寒,发热恶风自汗,脉浮而弱。予曰:当服桂枝(汤)。彼云家有自合者,予令三啜之,而病不除。予询其药中用肉桂尔。予曰肉桂与桂枝不同,予自治以桂枝汤,一啜而解”。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对血管的刺激性小等优点。不仅可减少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亦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尤其是在儿科,患儿年龄小,天生好动,自制力差,血管又细,在1天的输液中有时要进行好几次穿刺,易使患儿产生疼痛害怕心理,反复穿刺也易造成血管损伤。加之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孩子生病,家长紧张、焦虑,又心疼孩子,若反复穿刺更易让家长产生心理压力,因此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不仅可减少患儿痛苦,亦可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倍受家长的欢迎。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常因各种原因而发生一些并发症,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在静脉留置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十分重要。
1 并发症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1.1 液体渗漏:表现为局部肿胀、触痛,滴注刺激性药物时疼痛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操作不当,使针尖刺破套管未能及时发现;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使导管脱出血管外;或静脉壁薄弱导致药液渗入皮下组织。
1.2 脱管:表现为导管脱出皮肤外。多为患儿自己将留置针抓脱,或小儿活动过多,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固定不牢胶布松动脱管。
1.3 导管堵塞:表现为冲管有较大阻力,回抽无回血,或重力输液液体不滴或滴速过慢。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封管不当,导致血液返流形成;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返流,形成小血栓而致。
1.4 周围皮肤炎症:此症多发生在1岁以内的较小婴儿。表现为留置针处透明敷贴覆盖处皮肤发红,小水疱形成。主要原因是婴儿皮肤娇嫩,易致皮肤损伤;胶布透气不够,出汗多,易造成皮肤炎症。
1.5 静脉炎:表现为滴注部位出现痛、肿、发红,组织周围发热或可触及静脉索。主要原因与药物刺激、导管的机械刺激,无菌操作不当,反复穿刺的影响,液体的温度等许多因素有关。
2 护理
2.1 做好宣教:置管前护士应将置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告诉家长,以取得合作,让家长合理保护,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避免潮湿,并注意防止患儿不慎拔除留置针。
2.2 注意观察局部反应:置管期间,经常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若发现局部皮肤肿胀明显,或皮肤发红、触痛,有小水疱,均应拔除导管,更换静脉,并给予相应的处理。静脉炎可用50%硫酸镁湿敷,亦可用土豆片沿静脉方向帖敷于皮肤上,每日更换数次。皮肤有小水疱者,可用络合碘涂擦,每日涂擦2~3次,并保持干燥。
2.3 保持正确的正压封管技术:我们的做法是待液体滴完后,用注射器抽取2~5 ml生理盐水,与头皮针连接,先推注1~2 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以使导管保持通畅,然后将头皮针针头轻轻向外拔,只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均匀推注余下生理盐水。此法保证了正压封管,效果很好。
2.4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持穿刺点无菌,保持敷贴干燥清洁,合理选择血管、穿刺部位、针头型号。熟练掌握置管穿刺技术,并固定牢固。对于在关节处的留置针更应妥善固定,避免过松过紧。对于小婴儿,当封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套管针,防止小儿不慎拔管。
2.5 拔针时护理:先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再用干棉签按压,嘱家长按压5分钟,并保持局部干燥,预防感染。
3 小结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不仅减轻了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保护了血管,减轻了家长的心理负担,又能配合合理用药,提高疗效,亦可降低护士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只有正确合理的使用,做好日常观察和护理,才可有效地避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