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河南方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H1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8-0125-03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2条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进行了阐释,首先强调指出方言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作为语言的地域变体,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地方戏曲是一个地域的文化标志。两者紧密联系,互为载体,共同构成地域文化体系。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和核心发展区域之一,中原河洛、三商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豫剧是河南的文化品牌,以河南方言为载体,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河南方言的俗词俚语,声韵特征增强了豫剧的艺术表现力。这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中原地区不可再生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彰显出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试从文化视角探析河南方言与豫剧的关系。
一、河南方言和豫剧概念的界定
(一)河南方言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河南方言的核心成分是中原官话,属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历史上曾是中国古代民族共同语,共有381个县市,河南境内有107个。据贺巍的分区,中原官话八个次方言片中,河南境内有七个方言片,其中“郑开片,洛嵩片,南鲁片,漯项片”四个方言片内的方言是纯粹的河南方言[1]。河南方言语音节奏稳重清晰,五音俱全,四呼规正,调值低,入声多,尖音重,五度的高音与低音间距离小。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调值分别为24、42、55、312,韵母共86个,词汇和语法与北京官话的共同性多,方言语汇丰富,句式简短明快[2]。
(二)豫剧
戏曲作为一门表演艺术,综合了音乐、舞蹈、美术、方言等多种形式。任何一种戏曲的起源都具有地域性,其发展的最初阶段都是地方戏。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是河南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诞生在河南开封及其周县,明清鼎盛,迄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1956年与京、评、越剧合称全国四大剧种。豫剧的唱腔语言是在开封、郑州“中州语”的基础上,融入当地方言形成的,腔调高亢爽朗,内容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河南乡土气息。
二、方言和地方戏的关系
方言、地方戏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都是历史积淀形成的浓厚地域文明的象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地方戏在产生之初,其显著特征是方言而非声腔,以方言为基础的声腔特性是地方戏艺术风格之本。无论是板腔体还是曲牌体,都是基于方言“腔词关系”不断磨合的产物。它的“语言表征、文化内源、表演形式、声腔特征等无不沾染着某个剧种原生地的乡土特色”[3]方言作为载体,体现了地方戏所蕴含的丰富的地区民俗文化、生产方式、思维习惯。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的相近性和同地域人们的风俗习惯、地理环境、文化心理等因素的趋同性密不可分。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认为:“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4]。
三、河南方言和豫剧
地方戏语言自古口耳相传较之方言口语具有稳固性,豫剧具有浓厚的河南方言色彩,记录保留了大量的河南方言土语,这些语言资源折射出河南人民的思想感情、性格气质、生活情趣。罗常培先生在《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中说:“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5]因此豫剧中的方言保留着当地居民的原始记忆,在语言学、民俗文化方面都具有特殊的价值。
(一)豫剧中的方言具有语言学价值
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河南方言词汇、语法、语音独具特色,作为一种语言的历史资料有助于语言学研究。
1.豫剧中的方言词汇
豫剧保存有大量的河南方言词汇,这些带着地域特色的词汇是民俗与方言结合的产物,具有典型性与凝固性。
(1)表示动作行为和心理情感的动词
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都是他们裢那。(《花木兰》)“裢”阴平,24调,意为缝补、编织。
我长点蒜,再抓一把胡椒面,老婆子喝了好出汗。(《喝面叶》)“长”阳平,表示放,多用于烹饪,如:长油、长盐、长菜叶等。
老头子啊,他死活也不叫闺女出嫁。怄到过年,七月七。(《王婆扎针》)“怄”表示怄气,不愉快,如:“小两口正怄哩,晌午都没开火。”
我好抡棒槌拉铁弓。(《花打朝》)“抡”,用力挥动之意。如:抡枪、抡刀、抡拳头。
小菊儿你睡得又甜又香,发呓怔你还在喊爹叫娘。(《李双双》)“发呓怔”指睡觉说梦话,如:“小妮儿老发呓怔,黑里睡不牢稳。”
在家生来好喝水。(《朝阳沟》)“好”去声,意为喜欢,如“这货整天好吃好喝不出活”、好生闷气。“好”上声表示跟坏对立,上声变去声,词性由形容词变为动词,意义也随着发生了变化。这种词类活用现象在汉语中非常普遍,古已有之。如“王”名词用如动词、“饮”及物动词使动用法等。
2.表示性质状态的形容词
中中中,俺们菊谭就是产芝麻出香油。(《三院禁约碑》)
“中”是最具河南特色的典型方言词语,言语交际中具有褒义特征,表示“肯定、认可、好、行”。河南人对“中”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们眼里,“中”不仅仅是方位词,而且是打着历史烙印的厚重文化。“中”作为地理方位,表示中心。河南自古位居中原,是狭义的“中国”,有“中州、豫州、中原”之称,作为中国古代九州的中心,也是中华民族先祖活动的重要地区和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古流传“逐鹿中原”、“问鼎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人的伦理观念里,崇尚“中”,以“不偏不倚”、“中和”、“中庸”为美。“中”有着河南人的地域认同和历史自豪感。“你说‘中’,我说‘中’,中原是我们的老祖宗!”;“中!中!咱们河南就是中!”更是通过影视媒体响彻大江南北,“中”早已成为地域文化符号与河南人的身份标记。
实在作难哪!(《洛阳桥》)“作难”指遇到困难犯愁,如:“咋弄哩,老作难呐!”
刘发他没有钱哪也算白搭。(《王婆扎针》“白搭”指没有用处,不起作用。如:“夜个学得全忘啦,算白搭!”
我说金她妈,你别迷啦!(《王婆扎针》)“迷”,发迷,糊涂之意。如:“俺咋年龄不大,恁迷哩!”
推出来面来白生生的生啊,蒸出来小蒸馍暄腾腾。(《推磨》)“白生生”形容白,“暄腾腾”指物体内部空隙多而松软有弹性。
清凌凌一股水。(《朝阳沟》)“清凌凌”指清澈。
你妹妹从小她就勤谨。(《朝阳沟》)“勤谨”是勤恳的意思。如:“这孩儿勤谨,打晌午学到将才。”
3.表示亲属称谓的名词
叫你个大,叫我声妈。(《马古伦》)“大”和“妈”互文对举,“大”指代父亲。
都想起俺那个死妮子。(《王婆扎针》)“妮子”指小女孩。
除此,还有副词,如:“回马三刀,砍得也怪准”(《穆桂英挂帅》)。量词,如:“一杆笔胜过百杆枪”(《卖苗郎》)等。
“咦”、“咋”、“啥”等方言词语在豫剧中使用频率较高,如:“不愁当一个哪啥?啥?啥――当一个农业科学家。”(《朝阳沟》)“你拿个刀子把俺的猪肚子剥开,看看到底有没有红薯苗,要是没有,那咋说?”(《李双双》)
豫剧中有大量的谚语、俗语、成语、詈语,这些语言艺术结晶以精炼的形式充溢着浓郁的中原乡土风情。如“文过饰非”、“头悬梁,锥刺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三娘教子》)、“当面教训子,背地里无有人”(《打金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回家卖红薯。”(《七品芝麻官》)、“太太的衣服还没穿好,小小儿啦,您娘那脚!催、催、催、催得太太头发蒙!”(《花打朝》)
4.豫剧体现河南方言的语法特点
豫剧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河南方言语法特点的重要线索。
(1)河南方言代词的特色
在河南方言中,“俺”表示第一人称代词,可指单数,如“你看俺可怜不可怜?”(《三娘教子》),也可指复数“五百年造就的俺是一家。”(《月老仙在空中姻缘造下》)。普通话中“您”是敬称,河南方言中“您”可以广泛用于第二人称,相当于“你”,如“俺念在孙刘两家结秦晋,才准您借荆州啊!”(《黄鹤楼》)。除表单数外,还可表复数,如“黄鹤楼上摆酒令,逼您君臣还吾城”(《黄鹤楼》)、“您老的老、小的小,老少二人无人管,王春娥我挑起了千斤担!”(《三娘教子》)
(2)河南方言中的“将”和“把”
河南方言中“将”相当于介词“把”。如:“风雨将他伴”(《曹公外传》)。河南方言中表“处置”义的“把”和普通话相近,但也有差异,普通话“把”字句中的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是单音节动词,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词重叠式、动态助词。河南方言中,“把”字句中有大量单音节动词可以直接作谓语,如:“我去把兵瞧”(《南阳关》)、“用目儿细把他观。”(《洛阳桥》)、“俺知道就是俺的那个他来把那亲迎哪!”(《香囊记》)、“一时间亲朋好友都把来往断”(《三娘教子》)、“到夜晚我独自偷把泪落”(《秦雪梅教子》)、“何必回来要把村官当”(《门里门外》)。
5.豫剧体现河南方言的语音特点
豫剧常用归韵的十三道辙,声调差异较大,豫剧大多有四个调类,怀邦和怀调有五个调类,扬高戏无入声。豫剧的地理分布和河南方言地理有密切的关系,河南省面积十分之九是非入声区。根据李荣与贺巍的分区,豫北安阳、林州、新乡、获嘉、济源、辉县等十八个县市保留入声,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5个调类,怀邦和怀调处在从沁阳到安阳之间的入声区,扬高戏所在的灵宝与陕县无入声,但四声调值却又与入声区的沁阳相近。除此,还有尖团分立的现象,河南省东北部商丘、濮阳至安阳以及中西部郑州、许昌、洛阳、南阳之间的地域内区分尖团,而周口、驻马店、信阳等地区尖团合流。
(二)豫剧中方言的民俗文化价值
河南方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使之作为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大大提升了其价值。豫剧中的方言词语是民俗和方言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地域文化。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豫剧反映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中原文化,记录着河南人的饮食起居、风俗习惯,是宝贵的民俗文化矿藏。
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黄淮海平原的西南部,界于北纬31°23′与36°22′,东经110°21′与116°39′之间。全省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耕地1.1亿亩,是农业大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信阳等地种植水稻。
河南人喜食面食,面食在日常饮食中占据主导地位。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把馒头、面条、面汤作为主食。这种饮食习俗在豫剧中多有体现,如“推出来面来白生生的生啊,蒸出来小蒸馍暄腾腾。”(《推磨》)“俺给你擀面条,烙油馍,绿豆面叶儿随便喝。”(《劈殿》)“油馍”在河南方言中指加油烙的饼或者油炸的一种块状食品。“面叶儿”指薄而宽的面条儿,分甜咸两种,甜面叶指不放盐、糖等作料的淡面条。“烩面”更是河南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除此,还有卤面、浆面条、捞面、汤面、炒面、蒜面条等。河南人喜欢吃馍,饮食中有烙馍、■子馍、菜馍、枣馍、菜蟒等,同时孕育了河南绚丽多姿的面塑文化。面塑,河南称之为“捏面花”,具有“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的艺术特点。豫西的洛阳、灵宝;豫北的安阳、内黄、浚县、鹤壁;豫东的尉氏、沈丘;还有许昌、登封、新郑等地,都有风格迥异的面食艺术。其中灵宝面花和沈丘的顾家馍最有名。
豫剧中有“只摆上七个碟子八个碗,一壶热酒搁在正中间。”(《罗焕跪妻》)在河南人的日常饮食中,碗是不可或缺的餐具,碗可盛饭、菜、酒、茶。河南人用的碗多是海碗,体现着粗犷和豪爽。菜品中还有扣碗,种类繁多,常有小酥肉、芥菜肉、腐乳肉、丸子、莲菜、豆腐等,味道妙不可言,是节庆招待客人的佳肴。
任何一种戏曲和方言都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发展、演变的。地方戏影响力的大小、传播面的广狭,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作为载体的方言生命力。方言作为地方戏的标志体现了地方戏曲的特性。两者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紧密相连,充分体现了地域特征。地方戏中的方言真实地反映了民间纯正、鲜活的生活状态,为语言学、民俗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
四、结语
豫剧和河南方言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厚重的中原文化。它们深深地印在河南人的基因中和厚重的河南文化交织在一起,成为河南人的精神家园、奋斗动力。深入研究豫剧中的河南方言,挖掘其表现的地域文化内涵,可以使我们更深入的探究蕴藏在语言中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目前随着现代化、全球化运动的不断深入,人口的流动、交通的便利、大众传媒的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促使河南方言逐渐弱化,以方言为载体的戏曲等文化形式呈现萎缩趋势。因此豫剧和河南方言的研究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供精神支持,对增强区域文化认同意识,提升河南形象、中原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贺巍.中原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5,(2).
[2]张启焕,陈天福,程仪.河南方言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45.
[3]游汝杰.地方戏曲音韵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42.
[4]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39.
[5]陈定安.翻译精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5.
摘要:河南方言词语非常丰富,与邻近地区有着通用的方言词语。但是,河南方言中又有着自己所特有的大量词语,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以长垣方言中常见的词汇为例,来说明方言词汇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河南省;长垣县;方言近年来,用方言制作的影视剧在荧幕上大行其道,广受好评。另外,还有用方言编制的短信等等,在各种方言流行的形势下,河南方言自然不甘落后,首先有方言版的《宰相刘罗锅》等影视剧,让人忍俊不禁,而用河南方言编排的笑话、短信更是一箩筐。我对方言研究没有什么基础,没有理论方面的知识,不知道具体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只能凭借自己作为一个河南人的语感略作陈述。
先来看一下两个故事。
故事一:
树克叉上估堆着俩巧,母巧说:“各依人,恁往那边估堆估堆呗,把俺勒毛都弄枯刍了。”
公巧说:“看你那不主贵样,枯刍了部洛部洛不都光捻了,鞋祸啥鞋祸。”
故事二:
日头啊!俺哩娘啊!你从东边爬揣,从西边咕抡下去,你实不实肋晃啊!
很多人一定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用河南方言的语音写成的,很多词汇是普通话中根本没有的。虽然带有恶搞的成分,但也让人意识到了方言的独特之处。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的普通话比较差,有一次她用普通话说了一句“你往那边估堆估堆”,搞了半天才明白她是说“你往那边挪一挪”,像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以前我觉得河南话除了音调跟普通话不同之外,没什么大区别,但我看这几句话的时候,才意识到河南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一、词汇差异
(一)形同义别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词形相同,词义有别的现象。一些词语,词形相同,在长垣方言和普通话中词义往往不同,这反映出词形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常见的词义变化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
有些词语在普通话中涵义较窄,但是,在长垣方言中则可以用于兼表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或行为状态,涵义较广。例如:
①乱:普通话中是形容词,指事物杂乱等意义,在长垣方言中还有“过、等”的意思。如:俺乱一天再去。②排场:普通话中指场面比较气派,在长垣方言中还指年轻人长得英俊、漂亮,大多用于男性。如:他儿子长得可排场了。③中:这也是河南方言最具代表性的词汇,有“可以,行,答应办某件事”的意思。如:中,今个俺都替你去瞅瞅。
2.词义的转移
有些词语本来是共同的,但在方言中词义发生了转化,和在普通话中的词义已经完全不容。例如:
“伯”(音泊)在普通话中指的是“伯父”,而在长垣方言中则可以用作对父亲的称呼,但语音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读为“百”。在长垣方言中则用“大爷”称呼伯父,用“大娘”来称呼伯父的妻子。
还有些普通话词语不儿化,但长垣方言中儿化,表示的意义却与原意大不相同。
如:①老师儿:指有手艺的人。②好儿:结婚的日子。
(二)义同形别
词义相同而词形有别,即同一概念或事物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是方言和普通话的词汇差异的最主要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相同,而词形完全不同
词汇是语言发展中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适应社会发展和交际的需要,不同方言区的人们会不断地创造和使用一些新的词语,从而形成一系列为民族共同语和其他方言所没有的特殊词语。长垣方言也是如此。使用独特的语素和构词方式,形成了一批与普通话词义相同而词形完全不同的同义异形词。
例如:(前为方言词,后为普通话词汇)
①日头地儿:太阳②月明地儿:月光
③油馍:油条④黄叶:白菜
⑤盖底:被子⑥铺底:褥子
2.自然地理等客观环境的不同,需要创造出一些带有浓厚地方色彩、反映当地特殊生活条件和风土习俗的词语。
例如:
①焦圪渣儿:馒头切成长条用油炸。②糊涂:杂面做的汤。
③甜汤:小麦面做的汤,汤里有面疙瘩。④枣山:春节蒸的送给长辈的很大的枣馒头。
3.出于心理上的忌讳或图吉利,创造出一些独特的避讳词语。
例如:
①“办事儿”(特指结婚);②“身子不利索”(怀孕);③“找主儿”(给姑娘找婆家)
二、语音差异
在语音方面,长垣方言最大的特点是分不清元音韵尾与辅音韵尾,这也是长垣人说普通话的最大难点,很多人一开口,大家就知道他是长垣人。曾经有人测试,让长垣人说“蛋白质”这三个字时,错误率是最高的,因为如果一个元音韵尾的字与一个辅音韵尾的字组合在一起时,常常会把辅音韵尾念成元音韵尾,把元音韵尾念成辅音韵尾,错上加错。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前为普通话读音,后为方言读音)
①蛋白质(dan bai zhi):dai bai zhi
②安全(an quan):ai quai
③甜汤(tian tang):tiai tang
④鸡蛋(ji dan):ji dai
⑤粉条(fen tiao):fei tiao
换句话说,一般情况下,长垣人会把辅音韵尾结尾的字念成以元音韵尾结尾,但是不会把元音韵尾的字念成辅音韵尾,好像在长垣音系中缺乏辅音韵尾,但是人们却能很轻易地区分出前鼻音韵尾和后鼻音韵尾。这导致长垣人在学英语的时候,鼻音总是发不到位,所以听起来总是怪怪的,这也是受自身方言的影响。
三、语法差异
在语法方面,长垣方言不怎么使用“很、十分”等程度副词,常常使用“可、怪、死了、恁、恁们、镇、镇们”等,在河南人的印象里,这些程度副词比普通话中的“很、十分”等词程度要重。例如:
①我可热。(我很热)②那人孬死了。(那个人很坏)③你咋恁傻咧!(你太傻了)
辛永芬在《河南浚县方言形容词短语的小称儿化》一文中指出在浚县方言存在形容词短语的小称儿化现象,这种现象在河南的大部分地区普遍都有,其中也包括长垣。她指出“指量+A”是基式或非小称式,“[程度指示代词+A]儿”是小称式的一种,浚县方言中的程度指示代词有“恁、恁们、镇、镇们”四个。举例如下:
① a、他长镇高。b、他长镇高儿;②a、她嘞腰恁们粗。b、她嘞腰恁们粗儿。
例①a组使用的是基式,“程度指示代词+A”表示对A本身程度的指示或夸张;b组使用的是小称式,“[程度指示代词+A]儿”意思与a组完全相反。a组是说他长的很高,带有往大里夸张的意味;b是把高度往小里说,意思是他长得矮。
在长垣方言中,如果要用小称式,必须要加一个“就”字,如果只是儿化则无法表达小称的含义。例如:
①a、他长镇高。b、他(咋)就长镇高儿;② a、她嘞腰恁们粗。b、她嘞腰(咋)就恁们粗儿;③a、剩镇多菜。b、就剩镇多儿菜。
关键词: 新乡方言 声调 语音实验
新乡地处河南省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紧邻省会郑州。城区位于境域中西部,南距省会郑州8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600公里,为豫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在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乡市现辖四区(新华区、红旗区、北站区、郊区)、六县(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两市(辉县市、卫辉市)。新乡县位于太行山南麓,卫河上游。东与东北邻延津、卫辉,西毗获嘉,南接原阳,北与新乡市、辉县相连。据2005年新乡县统计年鉴,全县辖大召营、合河、翟坡、小冀、七里营、郎公庙、古固寨七个乡镇和一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362.9平方公里。
按传统的七大方言区划分,新乡县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1985年,李荣从北方方言中分出“x语”区,指的是“山西省及其毗邻地区有入声的方言”,并依据此标准,明确指出河南省黄河以北的新乡、延津、获嘉等17个县市也都属于晋语区。具体说来,新乡县方言属于晋语区邯新片的获济小片。晋语的一大特点是有入声,新乡方言中,就有大量入声存在。总体来看,新乡县方言有入声,具有晋语的特性,但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距中原官话近,受官话影响也比较大。
一、实验目的和原理
我们进行单字调语音实验有以下几个目的:拟测新乡古固寨方言单音节字的调值;利用软件制作新乡古固寨方言单字调分布图;了解新乡古固寨方言的单音节字的声调特点。
声调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基频的变化,从声调的最低音到最高音的变化范围就是基频的变化范围,单字调语音实验会通过测量基频的变化来确定声调的调值,然后转化为五度标记法来记录调值。需要注意的是,音节的基频变化跟声调不能完全等同,每个人说话时的音高变化范围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声调研究中采用的是相对音高。
二、实验工具和材料
1.实验工具:Adobe Audition录音软件;Praat标注软件;“提取音节或声韵母的音高数据”数据提取脚本;Excel数据处理软件。
2.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主要是录音字表中的单字。录音字表中的单字选择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是新乡古固寨方言口语常用字;一方面因为声调主要与主要元音相关,为了实验准确性,尽量避免选择有浊声母、鼻音韵尾和介音的单字。另外,因为新乡古固寨方言中有入声的留存,并且有入声舒化的现象,为了梳理入声留存情况及舒化的程度,我们把中古入声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开。
表1:录音字表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
(一)录音
1.发音人:张庞然,女性,年龄47岁,籍贯河南省新乡县古固寨镇,发音人长期生活在籍贯所在地区,且未接受普通话系统学习,受普通话影响较小。
2.录音工具:Adobe Audition
3.录音时间:2015年2月6号
4.采样率:44100Hz
录音样本以wav格式存档。
(二)利用praat软件处理音档
1.利用Praat软件对录音样本进行剪辑分组整理,并生成相应的Pitch文件。生成Pitch文件时需要设置基频,因为我们的发音人为女性,采用默认基频值设置即可,最小值为75Hz,最大值为600Hz。对Pitch文件出现的野点进行调整,之后生成相应的pitchtier文件,对pitchtier文件中的不规则点进行调整后进行保存,以待后边利用。
2.标注。标注部分分为两层,第一层标注音节,以对应汉字命名。第二层标注声调,标注声调的承载段的时候我们在这里选择韵母段,去掉弯头和降尾。声调的命名我们采用数字,分别用1、2、3、4、5、6代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清次浊入和浊入。这样我们便得到相应的Textgrid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浊入字的情况比较奇怪,清入和次浊入的字声调变化相同且有规律,但浊入的变化比较难以确定,有的在听觉上有明显的区别,如:“局”“剧”同属浊入,但听起来完全不同。有的听觉上不明显,但经过prrat软件处理,还是可以发现全浊入的字声调明显分为两类。所以我们把录音材料内浊入部分明显不同类的字拿出来分别提取数据,看浊入字是否向两个方向变化。这样浊入(本来统一标注为6)组的单字根据发音不同分为两类分别标注为7、8。这样通过第一步和第二步我们便得到与阴平(1)、阳平(2)、上声(3)、去声(4)、清次浊入(5)、浊入(7)、浊入(8)相对应的六个pitchtier文件和六个Textgrid文件。
3.运行脚本。在praat软件中打开脚本“提取音节或声韵母的音高数据”,提取每个样本十个控制点处的基频值,得到相应的pitch.txt文件。
(三)运用Excel表处理数据
1.在Excel表中打开脚本提取的数据,并算出每个声调的平均时长以及每个控制点的基频值平均数,对数据进行整理,结果如表2、表3:
表2:平均时长表(保留两位小数,单位为s)
表3:基频点平均值(保留两位小数,单位为Hz)
2.运用T值的计算公式:(控制点的平均基频对数值―最小对数值)/(最大对数值―最对数小值)*5可以得到每个调类语音样品的平均T值。在Excel表格中计算出每个控制点的平均基频对数值并找出最大对数值和最小对数值,代入平均T值计算公式,可以得到我们分的六组语音样品的T值(表4)。根据刘俐李教授T值转换五度值的原则:T值0-1.1为五度值的1;T值0.9-2.1为五度值的2;T值1.9-3.1为五度值的3;T值2.9-4.1为五度值的4;T值3.9-5为五度值的5,我们可以得出所分六组语音样本的五度值(表5)。
表4:T值(保留两位小数)
表5:五度值
3.根T值制作“河南新乡古固寨单字声调曲线图”。由上一步的图表数据可知,河南新乡古固寨方言里全浊入一部分变为阳平,一部分仍然保持入声调与清、次浊入相同。所以虽然原来我们因为浊入归属不定的原因分了六组,但是实际上仍然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调类,在Excel表格里制作声调曲线图如下:
图1:河南新乡古固寨单字声调曲线图
四、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这次单字调语音实验,我们可以清楚认识到新乡古固寨方言里有五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他们的调值分别为34、52、43、41、3。新乡古固寨方言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演变情况大概与普通话相同:平分阴阳,浊上归去。与普通话中入派四声情况不同,新乡古固寨入声的演变比较特别,其中古清入、次浊入和部分古全浊入字依然保持入声,部分古全浊入字变为阳平。从各个分类的时长可以看出:调值变为52(即阳平)的部分全浊入字(类别7)的时长要比与本身就在阳平类的字(类别2)的时长短促许多,两者分别是0.2s和0.47s。这大概是由于入声字在舒化过程中所遗留的痕迹,说明新乡古固寨地区的入声正处于舒声化的过程之中。
目前对新乡声调有过论述的著作有:张启焕《河南方言研究》、袁蕾《豫北方言区语音规律探析》以及董洁茹《新乡方言语音词汇研究》。大家对于新乡声调调类的划分大概是没有争议的,看法不同的是调值,三位在文章中对调值的看法分别是34、42、45、213、3;33、31、54、213、3;24、41、44、21、3。通过本文得出的结论与三位的结论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具体调值差异较大,但大致调型大致是相同的,阴平大致都是中平调,阳平大致都是高降调,上声大致都是高平调,入声大家的结果相同都是3。差异较大的是去声,张启焕和袁蕾都拟作转折调213,但是本文通过语音实验得到的结果为降调41。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声调调查的具体方言点和时间的不同,新乡方言内部的差异和时间跨度上的声调演变造成的;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传统记音方式与实验语音各自不同特点造成的。
以上是本文对新乡古固寨单字调方言调查的全部内容,这次实验得到了新乡古固寨方言的单字声调调值、制作了声调曲线图、梳理了入声舒化的方向,为进一步认识、研究新乡方言问题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新乡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新乡县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05.
[2]林焘,王理嘉,著.王理嘉增订.语音学教程(增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8.
[3]张启焕,等著.河南方言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01.
[4]刘俐李,等著.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和折度分析[M].成都:巴蜀书社,2007.12.
[5]袁蕾.豫北方言辨正与研究[M].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09.
参加学习的演员,多带来有自己表演艺术特色的剧目。湖南的演员,如常德汉剧邱吉彩的《祭头巾》,衡阳湘剧谭保成的《醉打山门》,祁剧谢美仙、何少连的《昭君出塞》,湘剧彭俐侬、廖建华的《抢伞》,常德汉剧李福祥的《思凡》,长沙花鼓戏谢莲英、胡华松、何冬保、萧重的《山伯访友》,邵阳花鼓戏王佑生和张建军、唐镜明的《打鸟》等。学习以观摩、讨论、专题发言的方式展开,探讨各剧种的特色,总结戏曲艺术规律。讲习会没有安排专门的政治学习。除罗合如讲《演员的道德》外,专题发言如阿甲谈戏曲程式、程砚秋讲水袖十种技法、周企何讲川剧丑行技艺、周慕莲讲川剧旦行艺术等,影响甚大。据《中国戏曲志・湖南卷》的“近代大事年表”记述:“湖南有谭保成等四十六人参加学习”。从这张照片看,除六十四位演员和乐师,还有几位戏曲干部随会学习。
这张照片,是结业时湖南和江西两省的学员邀梅兰芳等拍的,由参加学习的湖南省湘剧团团长、后来曾担任省文化厅副厅长的金汉川保存,最近交给湘剧名演员、省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廖建华保管。廖和当年参加讲习会的许多湘籍学员一样,曾经有过这张照片,被毁于文化革命。参加拍照的人多数已经作古,但仍有不少健在者。事隔半个多世纪,照片中的人已难辨认。我拜访了当年参加学习的金汉川、廖建华、董武炎、银汉光、宾兰芳、唐镜明,也请熟悉当年戏曲界人士的钟宜淳、曾金贵、伍岳云、彭兆安等帮助辨认。除衡阳湘剧的何寿生、谭贵昌二人外,其余基本认出。现按照片中的位置列出名单:
前排左起:1宾兰芳(湘剧)、2谢美仙(祁剧)、4王兰芳(辰河戏)、5谢莲英(长沙花鼓戏)、9唐镜明(花鼓戏)、11唐美容(邵阳花鼓戏)、12陈依白(辰河戏)、13王福梅(湘剧)、16萧重(长沙花鼓戏);
二排左起:5张庚、6罗合如、7梅兰芳、8王佑生(邵阳花鼓戏)、9邱吉彩(常德汉剧)、10李福祥(常德汉剧)、11谭保成(衡阳湘剧)、12许姬传(梅兰芳的秘书)、13彭俐侬(湘剧)、14何冬保(长沙花鼓戏)、15余福星(湘剧)、16陈剑霞(湘剧);
三排左起:2银汉光(省花鼓戏剧院编导)、9万金红(常德汉剧)、10何少连(祁剧)、14廖建华(湘剧)、15李筱凤(巴陵戏)、17董武炎(湘剧)、19彭福娥(湘剧);
四排左起:1陈长茂(常德汉剧)、2尹垂福(衡阳湘剧)、6田运隆(长沙花鼓戏)、7陈盛昌(辰河戏)、9周铁生(祁剧)、12王求喜(祁剧);
关键词:项城方言 无标记被动句 语法构成
项城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居黄河冲积平原南部,淮河主要支流沙颍河中游。项城西邻上蔡县、商水县,东连沈丘县,北与淮阳县隔河相望,南与平舆县接壤,东南与安徽临泉县毗临。项城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漯项片。
无标记被动句是汉语里的一种常用句式,正如王还先生指出的“主语是受事的句子,‘被’字句很少。如果学汉语而不能用‘被’字句以外的各种被动句,也是寸步难行。”在现代汉语中,无标记被动句所占比例远远大于有标记被动句。无标记被动句在项城方言中,使用频率也较高,如“衣服刮掉唻衣服被风刮掉地上了”“鞋擦干净了”。在形式上,项城方言中的无标记被动句跟主动句结构相似,没有明确的语法标记,但它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都受到一定限制。本文主要从结构形式入手,对项城方言中的无标记被动句的构成成分进行分析。
项城方言中无标记被动句具有与主动句一致的句法结构,基本结构为NP+V+了/着/过。可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构成,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NP+V+唻①/唠唻
她哩头发剪唻。她的头发剪了。
衣服洗唠唻。衣服洗过了。
2.NP+V+宾+(唻)
工作理出头绪唻。
她叫“黑妞”。她被大家叫作“黑妞”。
3.NP+V+补+(唻)
汽车开走唻。
白菜卖唠完唻。
衣服洗哩可干净。
4.NP+状+V+(唻/唠唻/着[t?u?]哩)
任务快完成唻。
桌子都擦唠唻。桌子已经擦过了。
墙正刷着哩。
5.NP+状+V+(补)+宾+唻
消息已经传到军营唻。
玻璃还没安到窗户上哩,就下雪唻。
车都撞个窟窿唻。
6.NP+(状)+V+哩得+补+(唻)
村里柏油路修哩可结实。
信都撕哩稀巴烂唻。
从上述句法结构来看,项城方言中无标志被动句有“主语、谓语(谓语中心)、宾语、状语和补语”五种基本的句法成分。其中谓语的构成比较简单,主要为单双节的动词。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其他四种句法成分的构成情况。
一、主语的构成
NP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例如:
(1)车很快修好唻。
(2)盖楼哩钱已经还完唻。
(3)他说过哩都忘唻。他说过的话都被他忘了。
(4)钱唻,车唻,银行卡唻,全扔唻。
例(1)~(4)中的主语分别是名词;偏正短语、“的”字短语和名词性联合短语。
二、宾语的构成
在项城方言的无标记被动句中,因为受事NP在句首作了主语,谓语动词后面一般不再带宾语,但也有一些句式动词后带宾语,宾语主要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例如:
(5)裤子撕唻个大口子。
(6)胳膊打断唻一只。
(7)苹果送给他唻两斤。
(8)她哩衣服借给隔壁哩王红唻。
(9)大门上粘唻几张“喜”字。
(10)正些金子要打成成对哩。这些金子要被加工成成对的。
例(5)中的宾语是名词;例(6)中的宾语是数量短语;例(7)中的间接宾语是代词“他”,直接宾语是数量短语“两斤”;例(8)中的宾语是偏正短语;例(9)中的宾语是数量短语作定语的偏正短语;例(10)中的宾语是“的”字短语作宾语。
少数宾语还可以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充当。例如:
(11)煮哩鸡蛋忘记吃唻。
(12)小孩儿严禁吸烟。
(13)晚饭安排去莲花酒店。
(14)会议推迟至下午两点。
例(11)中的宾语是动词;例(12)中的宾语是动宾结构的词语;例(13)中的宾语是“动词+处所词”所构成的动词性短语;例(14)中的宾语是“动词+时间词”所构成的动词性短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名词性宾语成分出现在及物动词之后,且其是对谓语起解释说明作用的。动词性宾语成分一般出现在致使性动词之后,这种致使可以是主观意愿的致使,如“做、买、卖、调度、协调、安排”等;也可以是非主观意愿的致使,如“忘记,严禁”等。
三、补语的构成
根据补语和谓语中心V的搭配情况,我们把补语分为带“哩”字的补语和不带“哩”字的补语两类。
(一)不带“哩”字补语的构成
这类补语与谓语中心V直接组合,我们又可以根据补语的构成情况,再分为两类:
1.由词充当的补语
这类补语主要是由一般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或者名词充当。例如:
(15)车开走唻。
(16)电脑搬出去唻。
(17)衣服洗干净唻。
(18)信都撕成碎片唻。
例(15)~例(18)中的补语分别是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名词。在这一类补语句式中,否定式是动词前面加“没”,句尾的“唻”省略。例如:
(19)车没开走。
(20)电脑没搬出来。
(21)衣服没洗干净。
(22)信没撕成碎片。
2.由短语充当的补语
这类补语主要由介词短语、数量短语充当。例如:
(23)席子铺在堂屋唻。
(24)信寄到上海唻。
(25)苹果咬唻两口唻。
(26)这一招用唻几百次唻。
例(23)、(24)的补语是介词短语;例(25)、(26)的补语是数量短语。
(二)带“哩”字补语的构成
谓语中心V与补语之间有“哩”,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得”,根据充当补语的词或者短语的性质,可以进一步将这类补语分为两类:
1.由词充当的补语
这类补语主要是由一般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充当。程度副词充当的补语仅限于“很”等少数词。例如:
(27)事情办哩成。
(28)这道题做哩出来。
(29)左手用哩少。
(30)衣服洗哩干干净净。
(31)车上塞哩满满哩。
(32)这小孩讨厌哩很。
例(27)~(29)中,“哩”后的补语分别是动词、趋向动词、表数量的形容词;例(30)、(31)中,“哩”后的补语都是状态形容词;例(32)中,“哩”后的补语是程度副词。
2.由短语充当的补语
这类补语主要是由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充当,谓语中心V与补语之间必有“哩”。充当补语的动词性短语主要有主谓短语、状中短语及中补短语。例如:
(33)他晒哩眼睛疼。
(34)她冻哩跟小猫样缩着。
(35)那个小孩吓哩哭了起来。
例(33)~(35)中的补语分别是主谓结构、状中结构和中补结构。
充当补语的形容词性短语主要有三种结构:主谓、状中和联合。例如:
(36)剩饭吃哩我恶心。
(37)这次考试表现哩很好。
(38)风筝放哩可很高可高。
例(36)~(38)中的补语分别是形容词性主谓短语、形容词性的状中短语和形容词性的联合短语。
四、状语的构成
在无标记被动句中,状语有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两种。简单形式是指由单个的副词、助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和介词短语等充当状语,如例(39)中的状语。复杂形式是指两个以上不同状语的组合,如例(40)中的状语。
(39)他哩好应该肯定。
(40)我哩论文已经很多次认真哩修改过唻。
鉴于状语的复杂形式情况较多,本文暂不分析。根据状语的构成情况,首先我们可以将状语从结构形式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词充当的,一类是由短语充当的。
(一)由词充当的状语
根据充当状语的词的性质,可以进一步将状语分为以下四类:
1.副词充当状语
副词充当状语最为常见,内部情况较复杂。根据副词的性质,又可以再分为:限制性副词、评注性副词和描摹性的副词。例如:
(41)作业已经写完唻。
(42)任务最终圆满哩地完成唻。
(43)森林大片大片哩地砍掉唻。
例(41)中的副词“已经”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制;例(42)中的副词“最终”和“圆满哩”渗透着说话人对整个事件的一种态度;例(43)中的副词“大片大片哩”是对“森林被砍掉”的描写。
2.在无标记被动句中充当状语的主要有表示必要的和表示可能的两类助动词,有“应该、可以、能、要”等,例如:
(44)旧哩习惯早该改唻。
(45)这些字应该记住。
(46)这些瓜果可以吃唻。
例(44)中充当状语的是表示主观上必要的助动词;例(45)中的是表示客观上必要的;例(46)中的是表示可能的。在我们所搜集的语料中,没有发现表示意愿的助动词,这可能是被动句语义排斥的结果,因为表意愿的助动词一般表示的是人的主观愿望。
3.名词充当状语
名词充当状语,可以是处所、时间、材料等名词。例如:
(47)这种衣服巴黎买哩着[t?u?]。
(48)那家店明儿开张。
(49)这种剑铁做哩。
例(47)中充当状语的是处所名词“巴黎”;例(48)中充当状语的是时间名词“明儿”;例(49)中充当状语的是材料“铁”。动词充当状语的比较少见,如:“任务提前完成唻”中充当状语的是动词“提前”。
4.形容词充当状语
充当状语的形容词主要是“难”“好”“易”等性质形容词和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例如:
(50)这个道理难想通。
(51)这个问题好解决。
(52)这道题易算错。
(53)三姐弟活活熏死唻。
(54)红薯慢慢儿烤熟唻。
例(50)、(51)、(52)中充当状语的是性质形容词;例(53)、(54)中的是形容词的重叠式。
(二)由短语充当的状语
充当状语的短语主要有状中短语和介词短语,少数动宾短语和名词性短语也可充当状语。
1.介词短语充当状语
充当状语的介词短语主要是表示处所、时间、工具和方式的短语。例如:
(55)他哩论文在杂志上登出来唻。
(56)那栋房子在2007年就卖唻。
(57)作业用红笔批改过唻。
(58)消息用鸽子传出去唻。
例(55)中的介词短语表示处所;例(56)中的介词短语表示时间;例(57)中的介词短语表示所用的工具;例(58)中的介词短语表示方式。
2.状中短语充当状语
充当状语的状中短语主要是由“不”加助动词以及“很”“不”等加形容词组成。此外,副词加代词组成的状中短语也可以充当状语。例如:
(59)这件事不应该提起。
(60)那家店很好找着。那家店很容易被找到。
(61)风筝就这样刮走唻。
例(59)充当状语的是助动词加“不”组成的短语;例(60)充当状语的状中短语是由“很”加形容词组成的短语;例(61)中的状语是由副词“就”加代词“这样”构成的,“这样”指代的是风筝被风刮走的方式。
3.动宾短语和名词性短语充当状语
动宾短语一般是由动词“有”或者“没有”加名词组成的,名词性短语比较少见,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例。例如:
(62)他脸上哩疤没办法瞧好治好。
(63)门“当啷”一声打开唻。
例(62)充当状语的是“没有”加“办法”组成的动宾短语;例(63)的是名词性的同位短语。
五、结语
综上所述,项城方言中的无标记被动句从表层结构来看,由受事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在其五种基本构成成分中,谓语最为简单,由单双音节的动词充当;其次是主语和宾语,主要是由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充当;补语和状语的构成最复杂。
(本文系浙江财经学院校级课题“河南项城方言中兼表被动和处置的‘叫’字句——兼论类型学视域中杭州话与中原官话的对比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注 释:
①相当于语气助词“了”,统一译为“了”。
参考文献:
[1]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赵永清.对被动句的再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1993,(6).
[4]屈哨兵.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
文,2004.
[5]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
[6]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J].中国语文,1981,(2).
[7]马建中.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8]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9]王还.“把”字句和“被”字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10]王红旗.动结式述补结构配价研究[A].沈阳、郑定欧.现代汉语
配价语法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1]郭锐.述结式的配价结构与成分整合[A].沈阳,郑定欧.现代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