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课堂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效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要求

一、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含义。《新语词大词典》对高效的解释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真正的高效课堂就是师生利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高效课堂,又叫展示性课堂,又叫开放性课堂。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高效课堂的理念是追求学会、会学、乐学,立足学会,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形成智慧。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发挥45分钟的时间效能,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尽可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实现课堂真正意义上“质”的提升。

敢于把学习还给学生,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舞台我表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参与,我快乐,我收获。

(二)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怎样才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课?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看一遍的收获是10%;听一遍是20%;说一遍是70%;动手做一遍是90%。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增加学生说、学生做、学生互动的时间,人人参与,个个发言,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主要是三讲三不讲。“三讲”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这些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三不讲”是: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三讲三不讲”,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让教学内容更有“弹性”,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高效课堂的教学原则。高效课堂的最重要教学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所谓“先学后教”,就是学生提前自学课本,并完成导学案,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思考或操作,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激情讨论、规范展示、精彩点评、大胆质疑,聚精会神听讲,开动脑筋思考。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定义。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教师在不同课堂以及对待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美国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实际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因此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一方面,教学模式来源于实践,是对一定的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加工的结果。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表现方式,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程序性的实施程序,便于人们对某一教学理论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论得以发挥其实践功能的中间环节,是教学理论得以具体指导教学,并在实践中运用的中介。

(三)我国近几年出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124”模式、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山东平邑一中的“学案导学”,我校的“六步骤”教学模式等等,层出不穷,五花八门,让人难以借鉴和学习。

高效课堂模式范文第2篇

高中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维目标的统一,体现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全面性; 重视学生有差异发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权,分设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实行模块式、“走班制”教学和学分制管理;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和综合性。

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一、目前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没有学习目标,学习手段和学习方法落后,没有系统总结知识的能力,总体缺乏自主性,普遍表现出“不要学习”“不懂学习”“不会学习”的倾向,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习积极性不高

很多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到位,看不到学习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因此,也无法找到支撑自己学习的原动力。整个学习过程是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强行推动下被动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任何教学安排都持排斥的态度,不愿意主动配合并参与教学过程。

(二)学习习惯养成较差

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学习的整体安排和打算,没有建立完整的学习体系。很多学生甚至到了高年级时还不清楚最基本的学习环节,每天只是以完成老师的作业为主要任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找不到重点、难点,也不知道哪里是知识点,即使自己发现了问题,也不会及时的去问。作业虽然做了,但不知对错,等到老师批改以后发下来,早已事过境迁。碰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逐渐形成知识缺漏,埋下知识“地雷”,严重影响学习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只跟着老师走的习惯,成了老师的一颗棋子,很难真正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

(三)学习方法不懂

古人说过: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学习也是这样,每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都需要讲究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计划,无方法,死记硬背,长期进行题海战术、疲劳战术,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充满反感。所以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去反思和总结学习方法,这反过来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沉重而无趣,这是中学生较普遍存在的恶性循环。

(四)自我反思和总结能力差

只有明确自己的实际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学习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促进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但很多学生却缺乏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对自己的状况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甚至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很少进行反思和小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很多时候无法把握自己学习的方向,也就自然而然地失去主动性。

(五)沟通和合作能力差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其中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是贯穿始终的要求。但事实上,很多学生最缺乏的就是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在家与家长没有沟通,在学校里与老师没有沟通,学习上与同学没有沟通,这样就使得学习过程变得孤立无援,从而阻碍进步。

(六) 学习偏科。对于某一学科没有掌握其学习规律,由不会学,进而有畏惧心理不想学,从而导致恶心循环。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教育的促进者。他的角色行为更多是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热情。实践新课程的真正主体应该是学生,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作为一名学生应该主动实践,用行动来促使自身角色转变,成为一个真正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自主学习者。换句话来说,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务必要实现高效,着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模式

首先,确定课型。依据高中教材内容、学习目标和高考实际,我们可将高中的所有课程归结为三种类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每一类课有固定的教学过程和环节。

新授课分为学、研、展、教、达五个环节。“学”指的是学生自己预习和学习基础知识;“研”指的是学习小组讨论和师生讨论;“展”指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展示,主要采用学生讲的模式;“教”指的是学生点评和教师点评,其中学生点评旨在纠错,教师点评旨在拓展和拔高;“达”指的是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充当提示和引领的角色,学生充当学的主体角色。教师发言时间要少,点评要精,组织要灵活多样,关注中下学生。

整个环节的开展以讲学稿为依托,以优质的讲学稿充分体现五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五个环节的具体内容,以便学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从。

复习课分为知识再现、反馈整合、巩固拓展三个环节。“知识再现”是把单元的学习重点、难点、亮点再次呈现给学生;“反馈整合”是将单元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个性化;“巩固拓展”是教师对基础知识通过生活化、能力化进行提升训练。前提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存在的共同问题有一个正确的把握。

讲评课分为纠错、求助、整合、点拨、变式五个环节。此类课主要指的是对学生单元测试、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与试卷有关而设置的课型。“纠错”指的是教师指出学生试卷中错误率较高之处;“求助”指的是各学习小组整理本组组员试卷中的错误之处;“整合”指的是各小组合作解决前面指出的问题,并当堂展示;“点拨”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的指引;“变式”指的是教师对已解决问题的变样发问,以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种课型教学过程和环节的开展,依托讲学稿来进行,“讲学稿”是保证课堂有序进行的载体。所以学习目标要做到面向中下学生、考虑中下学生、关注中下学生,又不失知识的基本要求,整个课堂要鼓励有意让中下学生积极参与。

特殊情况,如语文的作文课、英语的写作课,仍然采用讲学稿。有写作的基本知识要求、写作范文欣赏、写作指导注意事项、写作练习,教师要批阅,学生要反思。把写作练习当成真正的练习,让学生实践。

三、科学合理的讲学稿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讲学稿”由各年级各学科的备课组长负责,由组员编写,再经集体讨论,最后形成定稿,必须实现周前完成定稿,否则影响课堂教学的开展。由学校文印室负责学生和教师讲学稿的打印,保证每生每节课有讲学稿。课堂结束后学生上交讲学稿,教师要做到全批全阅,并分析学生讲学稿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在导学案中要写好自己的教学反思。

讲学稿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学习研讨、巩固延伸六个环节,知识点和检测试题要并举,且符合学生实际。强调学生注重讲学稿的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讲学稿分组检测预习情况。讲学稿的要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设置,尽可能的让学生组内完成,然后通过学生展示检测学习情况,对普遍的问题和难度大的问题教师要做好点评。与此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做好学习笔记(每科一本),记录学习过程中有价值、有创新的知识和题型,并用深色笔标注典型知识,当然学习笔记也可以记录课外阅读和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东西,这样的话讲学稿和学习笔记就成了学生的宝贵资料。

高效课堂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优化课堂;打造高效;教学内容

一、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备课求“实” -----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也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有效的预设应促进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有位老师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做了这样一个预设:他出示课件,向学生饶有兴趣地介绍长城的结构。后来评课时有人问他为什么做这样的预设,他支吾地答道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构造。像这样的预设就属于无效预设或低效预设,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我们让学生在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的长城的各部分,如:城墙外沿、垛子、t望口、射口、城台等,并在图上注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长城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情感思维的形成,这样才是有效预设。

(二)课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只有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字上做文章。即:

(1)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时间标准选择教学方法。

(2)活跃的教学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一)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

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学”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议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答能力,“演中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

三、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一)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

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二)准确地教材把握能力

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

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取决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四)机智的课堂环节把控能力

环节的设计能力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这取决于教师的随堂机智。

四、存在不足及困惑

(一)课堂活动 要求容易养成难

高效课堂让老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老师先不讲,只是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学生要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学生要动起来,还要在同学面前讲出来。学生要从过去的观众变成演员、当事人,要重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要克服人类最大的弱点“惰性”。学生的规范变成习惯,需要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做,需要老师坚持点评,采用合适的评价。让学生发生质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长期的培训。

(二)课堂展示 参与容易精彩难

高效课堂模式范文第4篇

一、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1.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应有层次性、梯度性。问题设计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4)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

这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2)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3.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

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

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5.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

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侧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学案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教师要批阅一部分“学案”,根据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

3.教师在教学中对“学案”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4.要求学生要根据“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学后记”的填写;课后注意“学案”的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三、“学案”使用的误区

“学案”作为课改的新产物,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认识和操作层面上的误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1.以教案定学案

教师在处理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学案。

2.学案就是练习题

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是,就在他们预设学案时或拿到学案后,都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3.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

高效课堂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有效备课;有效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现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对“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有效备课是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的确,有效备课、优化备课环节对我们教师、对我们的学生和课堂显得尤为

重要。

1.立足“三维”备教学目标

立足于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一经确定,我便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指针与精髓,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内容的增删、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衔接都始终如一地为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服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得到增长,情

感得到体验,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2.善抓“题眼”备教学思路

如,在备《永生的眼睛》这一课时,我并不急于搜集课外资料和教学参考书,而是认真“啃”教材,钻进去,最终抓住“骄傲”一词为“题眼”,进行课堂构建——温迪为谁感到骄傲?

3.精雕细琢备教学过程

备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教学结构化,精雕细琢地对教学时间、情境创设、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科学化的总体设计和规划,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习收获最大化,深刻感受学习经历,体验紧凑而快乐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4.修正完善写教后反思

上完课是课堂教学的结束,但对备课来说,并没有结束。苏霍姆林斯基课课都有录音资料,以便教后听听自己的课,来一番自我琢磨,自我反思。

二、有效教学是重点

1.从教师自身的教艺特长和风格特点出发

课堂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要通过有魅力的预设,让学生紧跟“节拍”,有“节奏”地进行探究活动。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出发

有效教学的真谛,不仅在于学生的“学会”,更在于实现学生的“会学”。

3.从课堂学情的生成出发

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是具有不确定性、难预测性。教师面对课堂上发生的变化,必须调整课前的预设,临场作出有效的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