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铅笔的英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考前动员 规避作弊 心理影响
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这一问题困扰着不少学校教育工作者。学生素质太差是人们常听到的对作弊行为的总结性定记。难道能完全简单地把作弊的责任完全推给学生吗?难道能简单地把作弊归结为学生的品质问题吗?学生作弊行为的背后有着更深刻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问题,对于作弊不仅是当事学生应负责任,老师、管理者都应反思自身承担的相应责任。在以反作弊为主题的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考前动员作为防作弊的手段之一却为人们所忽视,考前动员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产生的心理影响有助于规避作弊行为。考前动员包括教师思想工作班会、教务主管部门校会、院长讲话。
1 教师思想工作班会产生的心理影响
通过辅导员或教师思想工作班会进行考前动员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包括对教育者起到改变态度并对受教育者产生皮革马利翁效应。
1.1 考前动员对规避作弊产生的心理影响――改变态度
从教育者看,教育者的松懈、放任是造成学生作弊泛滥的主要客观原因之一。人们在探究学生作弊的原因时,常常把目光投向学生自身、家庭、社会、教育体制等方面,而教育者的影响却被忽视,通常成了“灯下黑”。其实教育者对学生考试作弊缺乏深刻认识,对学生作弊管理松散甚至纵容都会导致作弊现象很大程度的扩散。
教育者对作弊者的放松表现有:
一是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考风考纪不重视,监考松散。他们之所以这样,或是错误地认为这是随和、平易近人,或以此拉拢学生,换取学生对其的好感,或担心学生有报复心理、或错误地认为处理作弊是辅导员的工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些科任老师认为处理作弊学生是班主任、学工处的事,只是埋怨学生考风不好,却不教育,使对学生的考试教育时紧时松,因此有学生就视监考老师是谁来确定是否作弊。
二是学校或教师的双重标准助长了作弊行为。学校或教师对重大考试的考风考纪抓得较严,但对平时测验的作弊现象没有或很少作出处理;对夹带、传抄等作弊行为给予处罚,但对扭头偷看、打暗号等违反考场纪律行为却没有有效的制止和合理的处罚,这种管理中出现的双重标准没有将考试作弊掐死在萌芽状态,导致多人采用后种方式作弊,积少成多,积小成大,养成作弊恶习。
三是少数学校和教师出于自身的经济私益或其他利益的驱使,对学生作弊睁一眼闭一眼,放任不管甚至纵容,以期取得教学“好成绩”。对考试中的作弊者采取包庇或内部处理。这些行为使投机取巧的学生更为放肆,严重败坏考风考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并且影响更多的学生。
对于这种种现象,教师在考前举行别开生面的考前动员会,如制定好作息时间计划及复习安排讨论会,减轻心理压力的练习活动、试前对作弊问题作个全面的分析以加强意志训练活动等多种动员形式,可起到不同凡响的作用。其一,教育者对学生开会,纠正学生错误观念,明确学习目的和考试意义的,主观上树立考前应认真复习所学内容的目标,诚实得考出自己的水平,降低侥幸心理,以一种良好的健康考试心理应付每场考试。其二,伴随着是教师监考责任感意识的提高,避免考场组织工作不认真,客观上为学生作弊造成了条件。其三,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如果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如何能对学生提出要求?因此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每位师生充分了解学校关于考试纪律的各项规定。这样,教师有意识地起到表率作用。其四,作为教育者,会很好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内容、考试以及教师的教育观念进行反思。比如,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现在一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与热情。能否采取更为灵活的考试方式,要解决学生的作弊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要处理前端的哪些问题,如:如何改革考试模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通过教育者自身的反思、总结,逐步促进教学水平提高,从而吸引住学生认真学习,降低学生作弊的可能性。
1.2 考前动员对受教育者产生的心理影响――教育者期待的作用
考前动员能给受教育者带来“皮革马利翁效应”。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钟致榕在他中学时代有一段经历:当时社会风气很坏,很多学生受到影响,不求上进,考试作弊。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就从三百个学生中挑选六十人组成“荣誉班”。钟致榕是这个班成员。“荣誉班”学生被告知说,他们被挑选是因为有发展前途。因此,他们都很高兴,对自己前途充满了希望,在学习中严于律己,踏实求真。结果,奇迹出现了,这个班大多数学生后来都成了有成就的人才。后来,钟教授遇到那位中学老师,一问才知道,这六十人是他随意抽签决定的,并未专门挑选。这个例子生动地告诉我们,由于老师对这六十个学生寄予一种良好的期待,这些学生在这种期待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激起了他们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积极效应,所以最终成了有成就的人才。这就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荣誉班的与众不同,从而最后取得成功,“皮氏效应”发挥了关键作用的结果。
2 教务主管部门校会对规避作弊产生的心理影响
通过教务主管部门校会,除了有助于加强校风校纪建设外,它还有助于树立群体目标,形成群体规范,为规避作弊施加心理影响。考前召开监考教师动员会,提高监考教师对监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强化广大教师、学生对考试违纪作弊危害性的认识。对违纪作弊行为制定严格惩罚标准并重申学校必定执行,明确监考教师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增强监考教师在监考工作中的责任心。这些措施都能对考试作弊者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教务主管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公开、反复宣读《关于学生考试违纪、作弊的处分规定》,并公布上学年无作弊班级和专业,将会潜移默化地形成群体规范,对群体产生一定的压力。因为群体规范会能群体成员产生一种压力,迫使群体成员按照群体目标和准则调节自己的行为。如果个体一旦偏离群体规范,就会受到群体的惩罚,这种惩罚不仅有明文规定的措施,更令人心理上难以忍受的是群体大多数成员对个人的心理疏远和孤立。因此,群体规范形成的压力,对改变个体行为的作用,有时比权威命令还要大。这种压力令学生个体在心理上感到难以违抗。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一致性,在遇到群体舆论压力时,容易产生从众行为和服从行为。因此教务主管部门的校会营造了拒绝考试作弊,反对考试作弊的群体舆论。在学校中形成一种讲诚信光荣,弄虚作假可耻的文化氛围,弘扬正气,打击歪风,并使每个学生在此过程中正如感受到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精神和道德境界。美国杜克大学校长N・基奥恩说:“这是一种心理效应,倘若人人都希望你成为―个受人尊敬的人,你更有可能变得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我们必须要建立一种文化氛围,让人们从心底厌恶这种作弊丑行。”
3 校领导讲话对规避作弊产生的心理影响
领导讲话能因一种权威作用而形成一种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规避作弊的效果。在考前全院召开考风考纪动员大会,校领导召开学生考前“诚信考试”动员会,对全体学生提出“诚信考试光荣,抄袭作弊可耻”的要求。要求每人写出诚信考试保证书,保证在考试期间不作弊,诚实守信,树立学校良好的考试风气;宣布院长领导要亲自到考场巡查;全体学生干部集体表态,保证带领各班同学诚信考试,考出各自的真实成绩,向学校领导及家长做一个满意的年终汇报等措施都是领导发挥权威作用以规避作弊的很好做法。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令师生们耳目一新,网络为我们浏览大量的教学资料,学习各种教学方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但是,目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还不能全面普及到每一个课堂。因此,我认为我们不能一味盲目地追求"现代化",而将某些优秀的传统方法遗忘。它们之中不乏有效、实用、又简单方便的教学手段。简笔画就是其中一种,它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简笔画能够形象直观地教授字母、词汇
1.1 学英语首先接触的就是二十六个字母
在进行字母教学时,借助简笔画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初学字母时,有些字母容易混淆,如b和d、p和q,课堂教育中可以在黑板上画半把蒲扇,利用变换方向来区分它们。再如画两座连在一起的山就是W,双峰倒影就是M,画个鱼钩就是J,画个独脚台就是T。通过这样,就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了,从而使他们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
1.2 小学英语中,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词汇
大多数教材要求学生在小学毕业前能掌握大约500个词汇 。记忆单词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大难关,许多学生就是因为记不住单词,听、说、读、写都跟不上,最终只好放弃了英语学习。教师与其直接告诉学生单词的中文意思,还不如随手勾出它们的简单形象。从而达到"精、妙、新、活"的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然地去学习语言。如,牛津小学英语3B,Unit3 Family members 一课,就可以用简笔画进行father,mother,aunt, uncle, son,daughter,brother和sister的词汇教学。Step1,将A Picture of My Family画在黑板上,右边是Hele's Family Tree;Step2 ,让学生看图,使他们产生感性认识;Step3,老师讲述照片上人物,请学生看图猜出father,mother,aunt, uncle, son,daughter,brother和sister的意思。由于有了图,很容易猜出意思;Step4,根据Family Tree教生词和发音;Step5,用已学过的句型Who's he/she?What's his /her name?Can you spell it? 配合词汇进行反复操练直至掌握。这样做,使呆板无聊的文字一下子"活"了起来,给学生一种近在眼前的"立体感"。学生摆脱了死记硬背的"苦海",只需看着简笔画,就能把当堂学到的单词记忆下来。简笔画可以明显改善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减少用中国语言文字解释英文词汇的繁琐,学生也可以脱离对母语的依赖,而对所学单词的词义一目了然。从而使英语课上得生动活泼,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
2.简笔画能够有效地再现情景,教授句型与课文
英语是一种语言,具有很强的交际性。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 。语言作为工具是为社会上各项交际活动服务的。要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我们的教学活动就要以学生为中心,为他们提供真实的情景和外语环境,使学生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 。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简笔画开展如造句、问答等练习。例如教学完This is…这个句型后,教师可随手勾些简笔画来配合巩固练习。如画一个苹果,边画边教学生说Apple,apple,an apple.This is an apple.This is a red apple.这样就操练了该句型。再如教完There is/are…句型后,教师同样也可以利用简笔画配合巩固练习。如先画一个空荡荡的房间,表示某人的卧室或学校的教室。然后逐渐在里面添置物品,让学生利用刚学的句型There is/are…来叙述,同时也复习了behind、beside、on等介词的运用,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幅幅简单的画可以将生活中各种场景栩栩如生地再现入课堂。加上一点想象力,学生就犹如置身于生活之中,将他们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简笔画能够有效地设计课堂活动
关键词:CBI(内容教学法)商务英语;教学;应用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这就对21世纪的商务英语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宽厚的人文素养,掌握较宽广的国贸商务基础知识和理论,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适应各类国家政府和机关、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商务活动需要的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的学习者既不是商科专业的学生,也不是有商务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说“语言知识”和“专业内容”双重缺失。使用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只能是“复合型”的,即:需要同时兼顾“语言知识”和“专业内容”,这就使CBI(Contend—Based Instruction)引入商务英语教育成为了必然。
二、 CBI理念简介
1.1 CBI理念的理论基础
依据依托课程内容进行外语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以下简称“内容教学”或“CBI”)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二语/外语教学模式。Brinton(1989)认为内容型教学法是特定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的融合,是理论学科内容与二语技能共存的教学。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交际语言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交际教学路径。
CBI的理论主要来自两方面:1、认知学习理论;2、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Sticht认为,内容知识是将人们的认知能力提升到较高水平基础。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习得依靠“有意义、可理解的输入”,不靠大量有意识地使用语法规则或枯燥的练习。Krashen主张,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是在较宽舒的环境(10w anxiety situation)中获得一种X 1的输入,x是学习者一直的语言成分,X 1表示语言输入应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具备了这些条件,习得就能发生。
1.2 CBI的主要教学模式
根据CBI的基本主张,CBI有四种常用的教学模式:(1)主题模式;(2)保护模式;(3)辅助模式;(4)专门用途模式
(1) 主题模式(the Theme—Based Instruction):由语言教师授课。教材选自目标语,所选主题符合学习者的需求,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授课过程围绕主题,结合听、说、读、写及语法在内的各项语言技能,展开综合训练。教学评估及语言知识测试加过程评价等手段来进行。该模式操作简单易行,对学习者语言水平要求极低,因而常用于基础阶段的教学。
(2)保护模式(the Sheltered Content Instruction):也称课程模式,主要有专业教师授课。教材选自目标语的各类专业课程,难度符合学习者语言水平及专业水平。该模式视语言为学习专业的工具,要求学习者掌握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知识,学习者语言能力要求在中等或中等以上。教学评估以测试知识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来考察学习者语言水平,并加过程评价来进行教学评估,不进行专门的语言测试。该模式对教师要求极高,教师既要熟悉某一学科知识,又要能熟练运用目标语进行可理解性讲授。
(3)辅助模式(the Adjunct Language Instruction):辅助模式是指同时开设专业课和语言课的一种模式,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模式,要是特别设计的语言课程与正常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语言与专业在同一门课中相辅相成。授课内容有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共同承担。这种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有较高要求,它主要适用于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时采用。
(4) 专题模式(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s):专题模式的授课内容与某一行业或专业有密切关系,教学材料来自实际工作岗位或有关学科领域;常用于各种职业或团体的培训,为特殊岗位训练特殊人才,教学对象可以是在岗的工作人员、职业学校学生、高等院校学生、有学术研究任务的研究人员等,专题模式的教学可以有专业教师主持教学,也可以由语言教师负责,可根据不同教学对象选派不同教师,教学评估通过专业测试和过程评价来进行。
三、CBI与高职商务英语教学
【关键词】称谓语;礼貌原则;对比
1. 中英礼貌原则对比
礼貌原则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关于礼貌语言问题,国内外学者分别从社会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等角度提出了不少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
1.1 Leech的礼貌原则
Grice于1967年提出了会话的合作原则,指出言语交际双方为了使交际能顺利进行,在交际中会遵循合作原则。如果说话人故意违反了合作原则,听话人应该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的隐含含义,即会话含意。
合作原则虽然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它的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和理解的,但它却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以含蓄地间接地表达自己。为此,英国着名学者Leech补充,丰富和发展了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了系统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他认为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弥补其不足。礼貌原则主要包括6个方面:
1.1.1 策略原则(Tact Maxim)即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1.1.2 慷慨原则(Generosity Maxim)即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1.1.3 赞扬原则(Aprrobation Maxim)即尽量减少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大对他人的赞扬。
1.1.4 谦虚原则(Modesty Maxim)即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1.1.5 赞同原则(Agreement Maxim)即尽量缩小与他人的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相同之处。
1.1.6 同情原则(Sympathy Maxim)即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1.2 汉语言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国历史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学者顾曰国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中国人日常交际的特点,提出了汉语言文化交流中四个方面的礼貌特征,即尊重(respectfulness),谦逊(modesty),态度热情(attitudinalwarmth)和文雅( refinement)同时借鉴Leech 的礼貌六原则,总结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礼貌原则,共包括五个方面:
1.2.1 称呼准则即用适当的称呼问候对方。它体现了汉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等”在现代文化中的积淀和反应。使用恰当的称呼语被认为是最起码的礼貌准则。
1.2.2 自谦尊人准则 即贬低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以及尊称他人或相关的事物。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夫礼者,自卑而尊人”,也体现了汉文化中的谦虚品德。
1.2.3 雅言准则即使用高雅的语言,禁用“粗语”。这一准则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修养和自身的文化素质。
1.2.4 求同准则即交际双方尽量减少不同之处,尽量和谐一致,满足对方的要求,赞同对方。它体现了汉文化的“尚同”或“恭敬不如从命”的礼仪。
1.2.5 德言行准则 即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这个准则反映了汉文化中“有德者必有其行”以及“君子耻有其词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的传统思想。
对比中英文化的礼貌原则,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大体上都遵循了两种基本模式:其一尽量缩小不礼貌的表达;其二尽量扩大礼貌的表达。但在交际过程礼貌原则的应用又各有特点,本文着重讨论礼貌原则表现在称呼语方面的异同,并试图分析其原因。
2. 中英称谓语对比
2.1汉英亲属称谓异同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严加规范,一一区分。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傍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
相比之下,英语亲属称谓则相对贫乏,而且指称宽泛、语义模糊,除区分辈分外,亲疏、内外、长幼都可忽略不计。如sister姐,妹同为一词,年龄大小不分;grandmother既指奶奶也指外婆,父系、母系不分;uncle可指叔、伯、舅、姑父,年龄、父系、母系不分。英语中的cousin一词更是无所不能,它不但年龄、父系、母系不分,连性别也不分,囊括了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等一系列汉语称谓。
2.2汉英社交称谓对比
2.2.1 汉语社交称谓
汉语中的社会称谓,1)姓名2)通用称呼如“同志”,“先生”,“师傅”3)零称呼语“喂”,“劳驾”4)
只要有头衔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如石班长、张助理、吴科长、陈会计等。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高工、教授、讲师、编审等;学位: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从礼貌原则的角度考虑,第4)种称呼最为普遍。
2.2.2英语社交称谓
在英语中,1)称谓词+姓,几乎都用Mr.+姓称呼男性,Miss+姓或Mrs.+配偶的姓来称呼女性。2)关系比较亲密的或者是熟人之间可以直呼其名,如Mary。3)而职称+姓氏或名这种称谓形式一般常用于对皇室成员、政府上层、宗教界、法律界和军界人士的称谓。如President Clinton(克林顿总统),Prince Charles(查尔斯亲王),Pope John(约翰教皇),Judge Jackson(杰克逊法官)。一般常见的职称或职业+姓氏的称谓是Doctor和professor。如Dr. White(怀特博士), Dr. Smith(史密斯大夫)。
3. 礼貌原则对称谓语的影响
3.1 礼貌原则对亲属称谓语的影响
3.1.1不同的礼教传统。汉语亲属称谓中“内外有别,长幼有序”,这既遵循了礼貌原则也反映了汉民族传统的家庭宗法文化,根据父系血缘,围绕家长,确定他们在家族或宗族中的身份。封建礼教深入人心,礼节严格繁琐,也必然有详繁的称谓。
迄今为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课程标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简称《基本要求》)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简称《教学要求》),都没有将英语语文的教育功能作为一个明确的命题,这就使得以普及教育为目标的基础教育和以专业教育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在教育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上缺少衔接,出现错位,也使得英语课程的教育功能难以得到进一步发挥。因此,本文试对建设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一、语文概念及其教育功能
我国各种典籍对“语”、“言”、“文”等语词皆有释义,例如《说文》:“语,论也。”段注认为,“一人辩论是非谓之语”,“与人相答问辩难谓之语”。《辞源》将“语”与“言”界定为:“自言为言,与人谈论为语。”据此可知,语与言的内涵皆指口头的语言,即言语。“言”常指自言;“语”,常谓之与他人的口头交流。《说文》曰:“文,错画也。”据段注,“错”,当作“(辶昔)”。(辶昔)画者,交(辶昔)之画也。《辞源》将“文”界定为:①彩色交错。引伸为文雅。②纹理、花纹。③文字、文辞……,又作动词用,指撰述。由此推知,“文”的初始意义乃指色彩,通“纹”,是纹的通假,并以此引申为文雅,即cultured。可见,此义中、西相通,故“文”的意义在汉语中与“语”和“言”一样十分丰富。语,指口语;文,指书面语。
我国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将“语”与“文”界定为:“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1]叶老的这番话是基于我国历代的学校教育“言"、“文"不分家,且倚重“文"的传统,做出的系统总结。
我国外语类核心期刊除北外主办的《外语教学与研究》称其为“外国语文月刊”外,其它如《外国语》、《外语界》、《现代外语》、《外语研究》等,并没有将其划分为研究外国语文的范畴。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概念都无界定,只是对课程性质进行了描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
再以语文的英语对应词philology为例。语文与philology意义相近,但philology没有汉语中丰富的语义。如Webster's New American Dictionary将其定义为:①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relevant fields; ②linguistics(p390)。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对其定义为:①the study of language from the written texts by which it is known;②the study of texts and their transmission(p842)。
综上所述,语文之概念可概括为:①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基础应用性较强、交际性较强的学科或课程;②语文的语篇选材既有古代的、文言的,也有现代的、白话的;③语文的语篇内容既有口语的,也有书面的;④语文的语体既有文学的,也有应用或实用的;⑤任何国家的语文课程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并具备一定的教化、教养作用,即人文性。
根据前文所知,我国对语文的界定是非常模糊的,国外亦如此,philology往往与linguistics混为一谈。笔者认为,在教育与教学领域,不能只是推介、研究语言学而语言学,必须扩大其辖域,改英语为英语语文。其根据和理由如下:
第一,我国各级英语课程的设置,无论是教学大纲对教学的性质和目标、学习者所具备的英语能力的规划和要求、教材内容的编排,还是从各级考试的侧重点来看,强调并突出的还是其听、说等交际功能。然而,英语在我国毕竟只是外语,而且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也极为不平衡,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都有差距,而且,如果只强调学习的一个方面,势必会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二,正由于语文概念的模糊性,才会对英语语文教育的复杂性、系统性、连贯性等认识不够,误以为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就是英语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单一性,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出现语用失误。
日常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理解语文的外显与内隐意义,还要真正理解“交际”的语域。正如《教学要求》所言,“交际”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3]其实质也就是“语”和“文”的统一与同构。 束定芳也认为,“除了口头的方式以外,如今更重要、更常见的方式是书面的,即阅读与写作”[4]。董亚芬则强调,“在培养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过程中,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作不仅有助于巩固经由读和听输入的语言材料,促使语言知识的内在化,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而且还能为实质性的口语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5]。 并且,随着人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本身也体现出多元化特质。对此,Kachru提出了著名的同心圆说(concentric circle)——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处于内圈(inner circle);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处于外圈(outer circle);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处于扩展圈(expanding circle)。处于同心圆不同位置的英语形式,其形态仍以同一个共核(common core)为基准,但它们会有各自的变体,这些变体还会拥有各自独立的特点。显然,英语要在中国保持鲜活的生命特征,也必须适应中国文学发展的特点,在教材中适当补充涉及到英、美等国文学、文化的篇章,满足学生对异质文化的好奇心,并通过对两种文化形态的比照,达到成功交际之目的。
众所周知,语文教育蕴含有德育和教化功能。德实际上也属于文化的精神范畴。关于文化,《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语文教育所负载的文化功能还具有社会化与社会制度化的一面,它是以“人文"来进行人格教养与教化。文化即“人化"、“化人"。关键词“化"曰之内化、融合、升华与超越。从语词的起源来看:文化是“人化"、人的主体性的对象化;从功能上来看:文化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6]。因此,笔者所力陈的语文学科教育,旨在说明:①语言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原型与母本。②作为人文学科的次范畴与下义项,语文这一定义不仅是对受教育者习得语言、文学等外显知识的观照,还通过语言文化的世界图景性,整合、超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哲学观念等,使受教育者学习如何做人、化人,因此英语语文教育比英语教育的概念域要大,它即属于教育这一个大范畴,同时也包含有语言、文化、文学、哲学、宗教、伦理学、美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成分,甚至也包括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成分。
二、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理论与实践意义
与汉语中“学科”相对应的英语语词为discipline,《牛津英语大词典》定义为:A branch of learning or scholarly instruction。《辞海》定义为:①学术的分类。②“教学科目"的简称,亦即“科目"。秦秀白认为:“学科是按门类划分的,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下位概念……学科的分类过程就是对科学系统的逐渐认识并形成一个个具有独自研究对象的知识系统的过程。"[7]显然,学科领域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教养在其中居主导地位,通过教学活动过程,展开人格教育。
“课程”在汉语中始见于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所作的注疏,“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其语义可理解为分担工作的程度,学习的范围、时限、进程或教学与研究的专门领域。在英语中的对应词curriculum,源于拉丁语currer,译为跑马道;在现代英语辞典中转义为教育类的术语a course of study或a set of courses。由此可知,课程体现学科知识的教育形态,为学科的下义项。
由上可知,课程的辖域比学科要窄。因此,在《教学要求》中所提到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混淆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大脑发育状况,言语学能的培养阶段最好是在青春期前期,而在青春期的中、后期,大学生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得到了加强,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滞留在字、词、句的浅表性教学上,导致其思维在具象性和直观性上的固化,缺乏对英语的整体把握。我国的英语教学之所以“费时、低效”,其主要原因就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