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职毕业总结

高职毕业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职毕业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职毕业总结

高职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一、强化自身思想作风建设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变自己的主观世界,工作以来,一直保持读书、看报,关注科技发展动态的习惯,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把学习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联系群众,为民办实事,时刻把群众疾苦挂在心上,牢记服务宗旨加深群众感情,端正对群众的态度,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一切为农民着想,为农民造福。

二、切实增强为民服务本领

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群众开展扶贫工作。实现科技致富,人的素质是关键,当前人民群众盼的是致富,要的是服务,求的是技术,希望我们能指出致富门路,人的素质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努力把学习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深入村、组指导生产,增加社会实践,确保生产技术及时准确传递到群众手中,同时积极向基层老同志和各领导学习农村工作经验,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操作水平,与村支部、村委会一起抓好生产培训,推广新信息、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从而推进农村生产、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爱岗敬业,开展本职工作

高职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毕业设计 针对性 灵活性 科学性

高职学院的毕业设计,既是毕业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总结与提升的重要环节,又是毕业生在就业前一次职业锻炼的机会,但当前高职学院毕业设计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毕业生迫于就业压力而忙于找工作,对毕业设计缺少热情;另一方面是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的实际相结合,设计题目单一,时间安排缺乏灵活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高职学院毕业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该院数控专业的毕业设计为例,阐述了对毕业设计中的选题、时间安排及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希望能在这方面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具有针对性

高职学院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材,与大学本科生比较,学历较低,理论知识较薄,但对其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要很好地做到将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的实际相结合,毕业设计的选题就应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要充分体现这一点,我们认为应做好下列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就业实际。高职生的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向社会输送工作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包括毕业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不能脱离这个原则。学生的就业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业地区的不同,对某专业人材的需求量、具体工作和要求都是动态变化的。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就业实际,就要对近一、两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例如,近年来,数控技术专业被公认为是个热门专业,但各个地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和具体要求还是有差别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较多的数控加工人员和一部分数控设备维修人员;经济欠发达的内地,数控加工起步较晚,数控设备较少,用人单位希望能招到综合能力较强、能担任职工初、中级培训的实训(实习)指导人员,以帮助单位发展数控技术。掌握了这些具体情况,我们的题目设计就做到了有的放矢。同时,我们将这些具体情况告诉学生,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就业设想进行选题,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2、题目范围要宽。难易程度要适宜。高职学院过去的毕业设计,强调的是毕业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题目类型比 较单一,闭门造车,很多学生属于被动接受,虽然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也能完成设计任务,但学生受益不多。从学生的就业实际来设计题目,能使毕业生在就业前经历一次职业锻炼,这当然比总结知识更有意义。例如,我院的数控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就是结合学生的就业实际,分别设计了数控加工方向、数控设备维修方向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的题目,让学生自行选择,事实证明这样的作法是受学生欢迎的。

题目难易程度要适宜,是指要根据高职生的特点来确定具体要求。例如,数控加工的设计,我们除了要求学生对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制定加工工艺流程并写好工艺卡片外,还要求学生操作机床,按技术要求把零件制造出来。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又考查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符合高职生的特点,使他们感到真正有所收获。

3、要允许学生自行拟定设计题目。在当前情况下,高职毕业生在课程结束后会立即进行生产岗位实习,一些学生在生产岗位上通过实践,对一些技术问题有新的体会和兴趣,希望能自行拟定设计(论文)题目。我们通过讨论,认为这种要求是合理的。高职毕业生是具有独立思维的成年人,他们的基础理论虽然薄弱一些,但在思维方式和能力方面,和本科生一样,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目前,一些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采用了开放式选题的方式,我们认为这样的方式同样适合于高职毕业生。当然,高职毕业生自行拟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对所针对的技术问题会更具体化、更偏重于实际应用和满足生产需要的。作为专业指导教师,应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帮助他们在理论上进行总结与拓展。

二、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应具有灵活性

如前所述,高职毕业生在全部课程结束后就忙于找工作,而过去的毕业设计也往往安排在这个时期进行,所以就造成了一种“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使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我们认为主要还是要纠正过去的认识和做法,毕业设计主要是培养能力,因此没有必要一定要在全部课程结束后再进行安排。在学习专业技术上,“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应该没有错。另外,高职毕业生是成年人,学习上比较自觉,因此,毕业设计的过程安排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我们采取了如下的措施:

1、适时安排设计任务。总结以往的经验,我们在数控技术专业进行了试点,我们在该专业三年制高职的第五个学期开学二个月后,即该专业学生已学完大部分专业课,剩余少量的专业课正在进行的同时,及时地安排了设计任务。根据学生的就业实际,题目分为数控加工、数控设备维修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学生自行选择题目,教师根据实际进行综合平衡,二周内就可以落实到位。事实证明,这个时候安排毕业设计任务是有利的,除了上述“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时期大多数学生一方面学习情绪尚属稳定,对渐行渐远的学校生活抱有留念,但另一方面是对自己今后的生活道路感到迷茫,对所学的知识是否有用和自己的能力抱有怀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下降。此时结合学生就业实际的毕业设计的出现,无疑对他们摆脱空虚,唤醒其学习积极性和对生活的热情,是大有帮助的。

2、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过去的毕业设计,往往是在全部课程结束后,固定在一个时段全日进行,指导教师全程指导。而改革后的毕业设计,是在部分课程尚未结束,正在实施教学的同时进行的,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而作为学校方面,重要的是要提供充分的条件。我院对于毕业生,学校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中心一直是全日开放的,以便于学生查阅参考资料。对于数控专业毕业生,我们还全日开放了数控编程室和数控加工实训中心,以便于学生设计和加工零件。当然,学生使用数控加工设备,要征得值班的实训指导老师的同意,以确保安全。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得到了学生的欢迎。

3、教师跟踪指导。与传统的毕业设计相比,改革后的毕业设计要求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按题目类型选派指导老师,先由指导老师召集全体学生,讲述统一要求和注意事项。之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设计进程和碰到的具体问题,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QQ通讯等各种方式,向各自的指导老师进行请教与汇报。这种做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能力。

三、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应具有科学性

传统的毕业设计,由于设计题目类型单一,教师跟班全程指导,对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容易确定。改革后的毕业设计由于题目范围比较宽,毕业设计的质量、提交时间的早晚都有一定的差别,如何客观正确地评定成绩,是对指导教师的考验。我们认为要科学地的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成绩,应该做到如下三点:

1、坚持以质量为标准。改革后的毕业设计各类题目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坚持以质量为标准来评定成绩,就必须对各类题目制定各自的优质标准。例如,对数控加工方向的设计,我们规定学生必须分析零件的加工工艺,制定工艺卡片并将它加工出来,而且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要符合图纸上的技术要求。对多媒体课件制造则要求使用较为先进的软件类型,并要求一定数量的动画设计等等。

2、适当考虑题目的难易度。为了避免雷同,各类毕业设计题型下,又分别包含了若干个具体的题目,这里面难免会有难度的差别,为了客观公正地评定毕业设计的成绩,我们采用了在坚持以质量为标准的前题下,适当考虑题目难易度的评分原则,这样做在于鼓励那些知难而进,对毕业设计持有积极态度的学生。

3、鼓励创新意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有时会出现属于自己的、新的想法,同时那些自行拟定的设计题目,有时也使指导教师感到意外。对此,我们采用了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认清在专业的范畴内,哪些是积极可行的,哪些是幼稚和暂不可行的。对于那些积极可行的新的想法与做法,一旦在设计(或论文)出现,我们在成绩评定时都给予鼓励而不是求全责备。创新意识是民族进步之魂,是永远值得倡导的。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学院毕业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道路是艰难的,希望有更多的同行参与探讨,为提高高职学院毕业设计的质量,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晓燕,陈宁.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观——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与管理[J].太原科技,2004;(5):88-89

2.廖志凌,刘贤兴,杨泽斌,孙宇新.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110-113

高职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调研;思考

作者简介:张紫军(1967-),男,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成果之一(编号:GJA10401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0-0088-02

针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现状,为准确把握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了解毕业生就业后的实际工作状况,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和就业优势,笔者就职业素养分别对全国部分企业、高职院校和高职毕业生进行了调研,以期为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知网(CNKI)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专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本研究认为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是指高职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能够完成和发展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意识、能力、品质和行为习惯,它包括专业技能、新岗位的适应能力、心理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一生成就看职商》的作者吴甘霖先生在总结自身和著名人物的成功历程后提出:一个人在职场中能否成功取决于“职商”,即“职业素养”。很多企业也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之所以招不到满意人选是由于找不到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人才筛选的重要指标。如成都大翰咨询公司在招聘新人时,要综合考察毕业生的5个方面: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最基本的,好身体是工作的物质基础;职业素养、协作能力和心理素质是最重要和必需的,而专业素质则是锦上添花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来表现,而这些行为以个体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意志等为基础。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现状评价

(一)高职毕业生对自身职业素养的评价

调查中,我们向重庆、四川为主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25份,得出以下结论:

表一 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自评(n=1425)

将表一中的指标按“好”赋值5分、“较好”赋值4分、“一般”赋值3分、“较差”赋值2分、“差”赋值l分(表二、表三赋值相同,不再做相关说明),计算1425名高职毕业生每项评价指标的统计量,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自评中,平均分排在前二位的依次是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具体指标中,44.91%的学生认为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一般,43.16%的学生认为高职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较好,42.25%的学生认为高职毕业生心理素质较好,43.65%的学生认为高职毕业生敬业精神较好,40.42%的学生认为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较强。

在问及“自己应聘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时,19.14%认为是专业知识和技能?,23.42%认为是学生自身的发展潜力,25.87%认为是工作态度,22.51%认为是综合素质,4.91%认为是工作经验。

(二)高职院校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评价

我们向全国500所高职院校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71份:从表二可看出,高职院校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评价中,“专业技能”平均值最高,其次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岗位适应能力”和“敬业精神”相对最低,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在具体指标中,在“好”的评价栏中,“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分值最高,分别占34.19%和25.48%;在“较好”的评价栏中,排在前三的依次是:岗位适应能力、心理素质和敬业精神。

在问及“高职毕业生应聘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时,12.31%认为是专业知识和技能?,35.88%的学校认为是学生自身的发展潜力,30.15%认为是工作态度,15.07%认为是综合素质,4.03%认为是工作经验。

(三)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评价

我们向全国500家企业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96份。从表三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评价中“敬业精神”平均值最高,“专业技能”平均值最低,整体上看都处于中间水平。

表三 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评价(n=496)

在“具体指标”中,52.42%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程度一般;54.03%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好;48.39%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较好;33.48%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好;53.83%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好。

三、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要求

通过我们对全国50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心是适应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必备条件。企业需要实干的技能型人才,在有重大生产任务时,常常需要员工加班加点,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强的抗压抗挫能力是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的。

(二)迅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社会,不能够迅速去适应环境已经成了个人素质中的一块短板,这也是无法顺利工作的一种表现。相反,善于适应环境却是一种能力的象征,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手中也握有了一个可以纵横职场的筹码。

高职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一、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诉求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因素

对高职学生就业诉求产生影响的社会因素最关键的是政府因素。因为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以及决定招生规模的时候都受到政府相关规划控制。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如果某专业的招生规模如果过大就会因为就业社会环境的压力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率。而且如果政府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在宏观方面的调控有可能也会让学校错误设置不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并由此产生并不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

(二)校方因素

根据对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就业诉求差异分析总结,校方因素也是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诉求差异产生的缘由之一。统计分析该校近几年的就业率和就业分布状况以及就业指导方面的师资状况表明,建院时间61年的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学生的就业率相对稳定并一直处于持续上升趋势之中。这主要归结于院校科学的专业设置和贯穿高职学生3年受教育过程中的就业指导,尤其是院校2+1模式的培养方式让高职学生在3年的学习生活中除了2年在校学习时间以外有了足足1年的实习时间充分提高就业实践能力。可见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以及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学生就业诉求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之一。

(三)学生自身因素

面向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以后已经就业的学生进行调查访谈的结果表明,其实学生自身因素才是高职学生就业诉求差异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因为学生对于学习方面不同的思想意识和个体天赋差异决定了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而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力产生不同影响,而就业观念影响下产生的不同就业行为也是直接关系着高职学生是否顺利就业的影响要素之一。

二、产生高职学生就业诉求差异的现状问题分析

(一)社会认可度偏低

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用人企事业单位对于高职毕业学生的偏见,偏激的认定高职学生的文化水平和个人能力低于普通高校毕业的本科应届生。因此该校立足于信息技术行业优势,紧密结合和联系信息技术行业市场,根据江苏当前阶段信息技术行业劳动力市场实际发展状况培养人才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本院毕业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认可度。

(二)单一的培养模式中就业指导薄弱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却因为专业设置不能科学随社会人力需求变化进行及时调整,而且大多数院校并非像案例中一样采取2+1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实习),仍然采取传统的课程为主培养模式,导致高职学生就业的实践能力不够因此降低了就业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都因为师资力量限制缺乏专业性,并且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仅在学生毕业前一年才开展进而不但缺乏系统性和实效性也会对学生的就业诉求产生差异影响。

(三)就业地区结构失衡造成学生就业诉求的地区性差异

受各方面原因影响,我国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地区之间发展失衡的情况。例如江苏省就一直存在着苏南和苏北以及苏中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别,这样的发展差别也是导致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在就业诉求方面因为地区结构失衡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下图表一所示可以看出江苏省高职学生就业诉求的地区性差异:

表一 2003-2006年江苏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地区统计表

从表一的分析结果不难看出,苏南地区对于高职毕业人才的需求总量超过了当地的生源数,造成苏南地区高职毕业学生扎堆现象,而苏北地区对高职毕业人才仍然存在着需求却难以招到合格人才。据调查,江苏省地区结构失衡让高职学生产生就业诉求差异主要是因为相同专业和学历的高职学生在不同地区和工种以及行业的就业所产生的经济收入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这就造成了大多数高职学生都倾向于选择经济发展成效更好的城市地区工作的现状。

(四)学生“眼高手低”因此自我认知和实践能力不高

通过对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在校学生的调查访问不难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就业诉求方面都存在着“眼高手低”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些高职学生受限于各种原因缺乏实习机会或者实习经历较少,还有的学生闭门造车仅以找关系在作弊产出的实习报告上盖章了事,因此缺乏就业实践能力在就职的过程中缺乏就业竞争力。

三、解决高职学生就业诉求问题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并树立理性职业价值观

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适应现实就业形势和环境,调整学生过高的就业期望值或者过于理想化的就业期望。高职学生应该理想的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就业诉求不能仅仅关注工作收入和环境条件而是应该更多的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发展空间的存在。

(二)重视对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的引导

既然社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轻视和偏见难以避免,那么高职学生就应该在毕业前对此以积极的心理准备充分面对而不是一味怨天尤人丧失就业信心。只要高职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能力能够充分认识和客观评价,在未来的就业道路上主义扬长避短才能有更多就业机会。

高职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能力;PDCA法

[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194-02

1高职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的原因分析

1.1高校扩招

为提高国民素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规模急剧扩大,毕业人数从1998年的82.98万人猛增到2013年的699万人,毕业生规模扩大了8.42倍(注:数据来源: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过程的转化,同时也使得就业难的问题从高等教育前的人群后移至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特别是处于高等教育末端的高职教育毕业生更是如此。

1.2就业结构不适应产业结构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介绍,2012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是21世纪初的6倍多。2012年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非常大,另外,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不仅技术工人短缺,普通工人也短缺,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就业难201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

当大学毕业生在为“找不到工作”发愁的同时,用人单位也在为“找不到人才”而头疼,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导致了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低下,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更加突出。

1.3就业观念

高校的扩招使得大学生的生源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受影响最大的当属高职院校,高职生的录取批次在全国各地都是高校录取的最后一批,招生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如江苏省2009年高职录取分数线为248分,到2012年录取分数降为文科170分、理科180分,整整下降了近80分,而高考总分才480分。可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改变,总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应该有一份轻松、高薪的工作,对于脏苦累的工作则不予考虑。正如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就曾在一个专访中颇具争议性地提出“大众化的考试入学,按照精英化的观念就业,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情”[1]。

1.4缺乏核心竞争力,后继乏力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但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脱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只是根据学校已有的办学条件或者是从经济效益考虑,课程内容也几乎是本科专业的翻版或稍加删减而已。这样的高职培养既不符合高职生源的特点,也不能适应现代劳动力市场对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出的毕业生缺乏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高职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的实质是就业能力的缺乏。

2PDCA法在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就业能力(Employ ability)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Beveridge)于1909年首先提出,他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2005年,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明确了就业能力的概念,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就业能力不仅包括狭义上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我国也有学者将其归纳为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五个维度。从上面这些机构和学者对就业能力的定义可以看出,尽管各自的界定不同,但有其基本的共识,即就业能力是成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个性品质等因素的集合。所以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3PDCA法原理

PDCA循环叫质量环,又称“戴明环”,主要用于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具体做法是:P(Plan)计划,计划的制订;D(Do)执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肯定,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以免重现,上一轮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每一轮循环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职生应用PDCA循环法,找出不足加以克服,朝着目标修正方向继续努力,就业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4PDCA法在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4.1P(Plan)职业生涯规划的制订

上大学前学生学习目的很明确,也较单一,就是要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基本上没有自己的规划。因此确立职业生涯规划对大部分高职学生而言是迷茫的,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有32%的学生从大二开始考虑就业问题,45%的学生大三才考虑就业问题,甚至有2%的学生没考虑就业问题,有8%的毕业生不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没有认真考虑自己就业方向和目标,同时也没有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制订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

第一,制订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自我定位。高职生对自身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要考虑“我想干什么”,更要考虑“我能干什么”和“社会需要什么”,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第二,明确职业目标。在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进行充分分析,选择条件更合适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确定符合实际的职业目标期望值,不要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盲目攀高,切忌追求超出自身能力的热门岗位,否则最终有可能落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第三,详细制订执行规划。充分考虑职业目标、自我定位以及主客观条件,根据所选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而制定详细的可执行的方案。职业生涯规划制订应注意:要从长远考虑,着眼于大方向;要考虑制定目标或措施是否具有挑战性;目标选择能否对自己起到内在激励作用,能否产生成就感;审时度势,目标是否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做调整;主目标与分目标是否统一,具体规划与人生总规划是否一致。

4.2D(Do)规划的认真执行

获取知识和实践是培养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关键,高职生制订好职业生涯规划后必须要有行动,把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措施落到实处。规划到每年、每个学期,甚至可细化到每月、每天。有规划没有行动,职业规划不过是一种梦想,实干才能带来改变。

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高职生培养就业能力的基础条件,专业知识是指从事某种专门职业或进行的某种特殊活动所必备的知识,高职生应广泛猎取与自己的职业走向相关的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同时高职生要强加自学能力的培养,如使用工具书、利用文献信息资料等不断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职业素质的培养。是指高职生应具有的与从事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内在品质和能力,其本质属性是职业性。职业素质包括与职业岗位直接关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团队协作、沟通、学习和创新能力,还有与职业岗位素质有关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是教师与学生在长期的教学培养中逐渐形成的,要使学生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起参考和引导的作用,为学生搭建有利于其职业素质发展、提升的平台。高职生平时要注意养成规范的职业行为习惯,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将要从事的职业。

生产管理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技能型人才,即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绝大部分高职毕业生是企业一线生产的指挥者与组织者,有着“兵头将尾”之称,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贯彻上级意图,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作用。因此学生要有自主意识,结合职业特点组建或参加各种社团和兴趣活动小组,参与企业和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来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4.3C(Check)对每一执行过程进行检查

在规划的执行期间,要不断地对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把职业规划执行情况与预定目标对比,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检查中,可以发现哪些是对的,哪些错了,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失败的教训是什么,原因何在,这是一个反复且长期的过程。同时规划还要根据社会需求、环境变化作适时调整,时刻把握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4A(Action)对发现问题进行处理,纠偏和提高阶段

A阶段是整个循环过程的结束阶段,也是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循环的开始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阶段要达到三个目的:把获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对未能按规划达到的目标进行分析,研究,继续应用于下一次的PDCA循环;需要提高的规划目标纳入新的循环。

通过PDCA的不断循环,从一个圆环走向了一个更高的圆环,而且圆环中的每一阶段都可形成一个个小的PDCA循环,通过对每一小环的完成和完善,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高职生的就业能力就从这不断地循环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把自己培养成既有理论和实践知识,又有管理能力的受用人单位欢迎的生产一线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达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纪宝成的设问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就教育领域热点问题发表看法[N].新京报,2009-03-02(A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