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通用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育;学习;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162-01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完善创新,通用技术在人们的心里早就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但是通用技术不少人觉得很陌生,高中阶段那么紧张的学习,还花时间精力去学那玩意有没有必要,其实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到处都看见有新的技术在应用,可是有很多人只能叹而观止。他们根本都不了解,更不懂得怎么去应用。其实通用技术(简称GT)在高中课程当中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这门课程的设置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的。

在目前的中小学里,都有良好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都是硬件条件很好的学习环境,但是为什么学生中学毕了业到了社会都变得不知所措,对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家用技术例如摩托车驾驶及维修,小轿车驾驶及维修等更是一无所知,家用电脑出了一点点问题就束手无策呢?有的人无法去使用或驾驭具有现代化办公的技术呢?我们也许会回想我们在学校里做过些什么,学到些什么?结果当初他们学习了很多内容,比如语文外语数学等等学科,然而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应用却没有印象,对其他一些知识更是一无所知。回想的结果是这样,面对这样的结果,刚踏入社会不久的学生也很无奈。没有技能防身那是不行的。面对这个问题,随着学校,社会的不断反馈,最后,得出了一个解决这样问题的办法,就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同时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

当然,在这里应该好好的说说关于这个通用技术,它在中学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样的模式是嫁接了大学学习的模式。目前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一些最基础的实用技术。这样是方便学生在他们自身的基础之上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课程,这些课程有社会方面的,也有家庭方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广泛。当然,另外的一个方面,高中学生也有沉重的学习压力,他们不但要学习新的技术,也要学习其他很重要的教育部规定的基础文化课程课程,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在这两者的比较下,一个是在生活中的应用;一个是为了考更好的大学为以后学习更多的知识打下基础。两者之中,后者肯定比前者更重要。面对这样的选择,很多人选择的后者,但是也有很多人选择前者,他们觉得这是他们以后生活应该用到的,当然,当时的学生是没有几个可以想到这些事情。也许以后等他们长大了,才会意识到这样的结果。

面对社会发展的情况,老师应该知道怎么去做,面对学生,作为通用技术课老师应该给学生指明方向,让学生在正确处理基础文化学习与通用技术学习之间的关系,在极其有限的课时内,更多去了解现代技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作为通用技术老师虽然自己不是这方面专家,还有不少问题靠自己去学习研究,我们也应该知难而进,主动向有教学内容有专长的人士请教,力求把技术知识讲授准确清楚。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学生学习掌握现代技术提供了机会,老师们通过学习,也通过和专家的探讨,获得了新的理念以及解决教学难题的办法。当然每个学校或者地区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过程中,首先是老师的视野和业务水平都在学习中锻炼,使得老师们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认识新事物和新问题的时候,可以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通用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三视图;通用技术;教学

人类在长期的技术活动中创造了多种技术语言以满足各类信息传递的需要,三视图就是一种能够正确反映物体长、宽、高尺寸的约定俗成的技术语言。在通用技术程课标准中要求学生“能识读和绘制简单的三视图”,突出了对学生在技术设计实践活动中应用三视图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将结合一线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教活通用技术三视图?”,权作抛砖引玉。

一、解读课标,明确要求

课程标准是我们开展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评价的唯一依据、准绳及标尺。认真解读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我们清晰地知道通用技术课程是通识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它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

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通识教育强调如何取得知识,即获得知识的途径,而非获得什么知识,以及获得多少知识。因此,通用技术三视图教学不能停留在“能识读和绘制简单的三视图”的技能水平,更要挖掘蓄含在其间的思想和文化;它不等同于数学课三视图教学侧重学生空间能力培养的纯粹性,也不等同于中职课三视图教学的专业性。教材在内容结构的编排上直接反映了这一要求:

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必修1)教材把“三视图”安排在“正等轴测图的绘制”之后,在“制作模型”之前,教材讲述了正投影的原理,三视图的形成,通过案例分析用形体基本块叠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简单组合形体三视图的画法;通过机械加工图模型房案例分析,简要介绍三视图形体尺寸的识读;设置为1-2课时。

从上述分析可知“三视图”是通用技术课程进行通识教育的一个载体,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突出“学中做、做中学” 的基本理念。不同学科对三视图的教学目标要求各不一样,教学也应有所不同,那么通用技术教师应如何设计与实施三视图教学呢?

二、整合教材,渗透教学

教材是课程实施中师生对话的平台和主要资源,如何选择教材、如何使用教材、如何把握教材内容是教师从事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考虑的内容。我认为通用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树立“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理念,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即教师课堂教学时应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提供的弹性空间,围绕正等轴测图、三视图、制作模型的教材内容,我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首先,学生在数学课上已经初步学习了三视图的知识,对三视图的原理、三视图的形成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三视图的画法;但对作图的操作规范没有要求,许多学生所绘图时,常出现三个视图的位置随便摆放,几种线型画法和含义混淆不清,尺寸重复、遗漏、数字位置、方向混乱等不规范现象。其次,学生的空间观念仍然较弱,识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基于学生现有的情况,结合本校拥有通用技术实践多媒体教室、配备有制作模型的工具和材料等教学资源,我对三部分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改造教材案例(如图1:由已知三视图画正等轴测图,并制作模型。),使三视图教学与正等轴测图的绘制、制作模型进行相互渗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通用技术“做中学,学中做”的课程特色;通过4课时的教学活动最终达成课标要求。

三、开发资源,创新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实现课程目标的客观基础。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这一人力资源,没有一支精良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队伍,就无法保证这门课程的正常、持续开设。在2006年12月,我曾开了一节《三视图》通用技术研讨课,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精辟指导,教育部课改专家崔允教授评课时提出了“通用技术课堂要富有‘技术味’”的命题。我深受启发,就这一命题开展了丰富的教学实践。

我上网搜集了大量有关三视图方面的资料,经过整理汲纳,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信息技术水平,开发了通用技术版的《正投影三视图》、《正等轴测图》flash课件,两个课件在福建省“三优联评”活动中分获一、二等奖。《正等轴测图》flash课件用同一个改造的教材案例动画呈现绘制正等轴测图的三种不同方法,即“坐标法”、“切割法”、“叠加法”。教学中借助这一课件,引导学生边学边画,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和聚合性,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等轴测图的绘制方法,为学好三视图奠定基础。

《正投影三视图》flash课件以动画直观的方式展现三视图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巩固数学课所学三视图知识,正确掌握三视图的安置方式、方位关系及投影规律的制图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借助具体的三视图案例,先向学生介绍清楚三视图的线型规范(图2),再动画逐步呈现三视图的画法(图3),要求学生边学边画,注重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态度,促进学生的绘制规范和能力形成。通过案例分析活动(图4),纠正学生绘图时常出现的错误,进一步规范三视图的绘制要求。通过课后练习巩固,从而实现对学生绘制能力的培养目标。

在学生掌握尺寸标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经历图样的识读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三视图作为技术语言的一种形式,在技术交流中能更方便、正确的表达物体的形状结构和大小的优势。在教学时:首先,借助flash课件逐个展现图5的基本体三视图,组织学生竞猜活动,复习巩固三视图的绘制方法,为后继简单组合形体三视图的识读作铺垫;其次,借助flash课件和模型直观,引导学生掌握传统识读三视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图6),再循序渐进地动画演示讲解自创的旋转归位识读法(图7)――“移图位,抓主视,对投影,归原位”,并引导学生边学边画,从多维角度促进学生掌握三视图的识读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后,给出三棒孔明锁的三视图(共三幅,即1号棒、2号棒、3号棒的三视图),组织学生分组、分工制作模型活动,培养学生识读三视图的实践能力。

四、寓乐于教,感悟文化

技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文化渗透、融合在技术及其产品之中。如孔明锁,它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一般易拆难装,是一种很好的益智玩具。这一案例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可亲、可感性,是制作模型识读三视图不可多得的载体。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根据三棒孔明锁三视图图样,读懂关键技术信息,绘制出正等轴测图,并同心协力分工制作模型,让课堂教学在学生拆装孔明锁的游戏竞赛中愉快结束。在这里学生学会的不仅是对图样的理解,更是心田的滋润、技术思想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教师在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是最活跃的因子,所有的课程资源只有通过教师的整合,才可能成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技术素养提升的有效载体。因此,通用技术教师要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真正让教学“活”起来,才可能使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成为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通用技术范文第3篇

计算机通用技术在工业、国防、金融、电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建立了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和全面的数字数据网,产生了新的业务,同时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这都是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传输量大,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1实现了实时和远程的信息通信

通过网络的连接,将各个电脑或主机联系起来进行实时远程通信。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促使了人们生活的多样化。而且现代通信技术的功能更加完善、通信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例如,人们可以上网获取信息也可以在家中办公,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外界信息。还可以通过QQ、MSN等聊天工具进行于语音通话和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是人们之间的交流范围更加广阔。我们还可以网上购物,去银行办一张网银,你就可以不用去银行就可以办理转账等银行业务。

2实现了通信技术的多媒体化

在计算机的掌控下,结合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存储。多媒体技术突破了计算机、电视等传统工业发展空间的局限,实现了语音、数据、视频“一体化”的功能。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远程教育,网络电视、视频会话等技术都迅速发展起来。例如,远程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的局限,采取开放的教学模式,扩大了知识面和教育面,提高了教学质量,降低了教学成本,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3实现了无线计算机通信

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最初想法是实现信息的随时随地接受和使用,而且这一想法目前已经实现。现在拥有便捷式笔记本电脑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信息获取和通信。

计算机通用技术的作用

1计算机通用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计算机通用技术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有时候,我们的家和工作地点距离很远,而且交通不便,把时间都花费在了路上,现在有了信息通用技术,人们就可以在家里办公,通过视频和语音对话完成工作要求和任务,而且这项技术很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和国际上的交流。

2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了教育领域的信息化

进行远程教育的前提条件就是计算机通信技术。远程教育克服了学校教育的局限,通过卫星进行教育教学。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教学方法,扩大了教育面,积累了很多的人力资源,节省了人力和物力,降低了教育成本,最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计算机通用技术促进了与国际文化的接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通用技术把本民族文化传播到国外,同时积极学习和吸收外国的先进的文化思想,这就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借鉴学习的机会。依赖于电视广播、卫星通信等技术,再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从而达到了信息存储的最大化,促进了与国际文化的结合,有利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3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来提高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将卫星通信接收到的信息快速而准确的传达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会利用这些信息做出判断,起到防御自然灾害的作用。在环境保护和医疗卫生等领域,计算机通信技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用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通用技术 案例 小试验 讨论

通用技术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景,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它由许多模块组成,包括案例分析、马上行动、小试验、小词典等。跟其他科目相比看似内容丰富,但真正需要讲解的知识点却少,而且较多的知识不需要教师的解释学生就可以完全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我觉得活跃课堂是首要条件,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势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这个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很多尝试,有困惑,有反思,也有成效。活跃课堂可以有多种途径,例如小试验、寻找贴近生活得案例、课堂讨论等,下面我在这里作简单介绍。

途径一、试验引入讲解知识

高中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他们相对初中、小学生有更强的自制能力,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很多知识可以自己消化吸收,因为他们的这个特点就不再扩充知识只是一味的读过讲过,学生很快就会对通用技术失去兴趣。

用小试验引入新课是一种不错的方法。高二时我的课一直被排在下午,一到上课时间学生昏昏欲睡完全没心思听课,为了使他们打起精神我是绞尽脑汁。一次上《结构的强度》这节课,一上课我就亮了亮手中的粗细不同的两根皮筋,让两位男生上来拉皮筋直到把它们拉断。刚刚还静得出奇的教室立刻活跃起来,很多男生争着上来玩,玩的时候其他同学还时不时的在旁边喊加油。当皮筋断掉之后我便提问“在把两根皮筋拉断的过程中把谁拉断容易些,为什么?”,这时很多学生会回答细的容易理由是因为细,对于他们的回答我再总结提问。为了得到一个合理的答案大家很快把注意力放在了教科书上。在课的中间我还利用鸡蛋做了一个试验,因此整节课下来,没有一个学生睡觉,大家脸上都是笑容,我想我的效果达到了。

更多的时候我会用小试验讲解知识点。例如我在讲解流程时有这样一个知识点“有的流程的时许可以颠倒,有的不可以”。在前面的班级上的时候我是先得出知识点再来举例,但学生显得很没兴趣,马上行动里的例子几乎都是由我一个人完成,偶尔有人回答也是不够完善的答案,什么“起床的时候先睁开眼睛在下床”。上第二天的课时我就改变了教学模式,讲完什么是时序后,我做了一个小试验----稀释浓硫酸。因为是先放浓硫酸后加水,试验中冒出大量热气还液体四溅,这时我顺势提问“为什么我的试验失败了?”,于是知识点很顺利的得出。因为注意力的集中后面的“马上行动”就做的非常好。

途径二、生活案例贴近教学

仔细看教科书我们会发现每节课的内容里都有“案例分析”,尽管它精选了大量具有典型意义和富有感召力的案例进行分析,但有些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不强,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拓展,学生也只是纯粹的机械性接受,而难以达到主动应用到实践中来的程度。案例的选择都要体现课标理念,精选的案例把握教材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书本案例分析找出我们要得到的结论,对于很多时候需要更加贴近生活的案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载体,组织适合本校特点的案例,在教学设计中要多找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技术实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从书本的学习走向生活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经典结构的赏析》时,引用崇仁古镇这个案例,请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讨论它的结构、使用的材料、连接方式、文化底蕴等等,并配以图片使学生发现自己不曾注意的美。有时用学校旁边工厂的环境污染来解释技术的两面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些有本地特色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生活情景为接口,让学生感觉技术就在身边。

途径三、小组讨论活跃课堂

要落实教学目标必须要真正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而讨论就是一种不错的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几乎所有的科目都会要求学生在45分钟的时间里认真听讲,如果通用技术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学生势必会把感到厌烦。例如,在《技术与设计1》“方案的构思的方法”教学中,开始我没有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填“台灯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时,全班几乎报以不知道或是即使知道了也懒得回答的态度,他们的想法是教师会核对答案何必伤脑筋自己去思考。为了使课堂轻松起来,下个班级我就改变策略改为小组讨论,全班四人为一组分配角色台灯的使用者和设计者,经过讨论学生得出很多我不曾想到的答案。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用心思考,全心投入,课堂气氛非常好。

讨论也可放在新课引入部分,一开始吸引学生注意就如做小试验一样。记得讲授《设计的一般原则》课堂一开始我就给了学生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如果你去买球鞋会买什么样的?接着我对学生给出的答案分类引出了该节课的内容。这个班几乎是从来不听课的,但那节课却兴趣十足。

课堂讨论环节不只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尤其对于这门课,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动脑,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了学生所学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实物、多媒体、创设情景等手段来搞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通用技术教学强调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注意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活跃于课堂之上,向课堂要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技术与设计1[M].江苏教育出版社

[2]顾建军.技术与设计2[M].江苏教育出版社

通用技术范文第5篇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的共享得以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需学习、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当然应该加快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课程整合主要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到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课程整合涉及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从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现阶段的中国教育体系中想要实现并非易事。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带动了教育教学模式极大的改革,促进了教育模式的转化。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教育教学模式有了极大的改革,把传统的通用技术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是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1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将如何有机整合呢?

1.1 教学内容的整合

把信息技术作为通用技术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行整合实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1.2 教学方法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之后,在教学方法上具有极大的改善。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多媒体图形图像和视频的应用可以更加完美的表现出课本中包含的语义,使得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突破,讲课方法声情并茂,吸引学生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也在学习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创新。

1.3 教学实践的整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理论方面进行,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整合之后,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模拟技术,培养学生通用技术课程的实践能力。随着计算机大规模迅速的发展,各种信息应用系统软件都已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学生在通用技术课堂上可以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计算机中的应用软件上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通用技术课程中学到的原理和特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4 教学资源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的丰富了教学资源,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前沿性、多元化和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进行教学整合之后,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在网上搜索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不仅可以使教师掌握的相关知识得到充实,使用多媒体信息充实教学内容还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贴近现实。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根据需要去查找学习内容和辅导资料,对这些内容资料加以分析和整合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整合,不仅仅把知识的获取仅仅限制于书本,而是规模空前的网络海洋,使得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

2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的作用

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通用技术是近两年才开设的,很不成熟,第一堂课就有同学提出疑问,“加上通用技术就10门课程了,我们任务好繁重啊!不重要的课程就不用开设了,学这门课有什么用啊?”我放了一段视频,内容是:“一个高材生早上起床用微波炉煮鸡蛋,结果鸡蛋爆炸,脸部严重损伤。”同学们看后很吃惊,虽然学历很高,但是由于没有正确、高效地使用技术,才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后果。不用我过多的解释,不到两分钟的视频就让同学们明白提高自身技术素养的必要和紧迫,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实验表明,课程整合后,学生在通用技术的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及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然而,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整合的作用有哪些呢?

2.1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使得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进行多媒体视频教学,生动不乏味,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2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查阅学科前沿知识,补充自己的知识同时又能够使课堂的讲解更加具体,充实了课堂内容。

2.3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掌握自己学习的进度,发挥自己的优势。

2.4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

3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基于信息技术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与实践、探索和研究。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工作者的必须具备的技能。

把信息技术引人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这既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先进的思想和方法,也是学生要学习到的先进的思想和方法。采用这一学习方法,马上就可以降低技能学习的难度,提高了技术学习的效率。从根本上改变了通用技术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从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来看,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在两者的整合教学过程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通用技术较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总之,通过教学整合我们发现,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教师授课的水平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从而实现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为我国的人才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了更多的人才。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无疑将成为新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所以,我将会继续探索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法,将正确的整合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

[2]王伟胜.浅议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