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路难白居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陆游《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绿树暗长亭,几把离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清泪泡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在这首词中,阳关指的是“阳关曲”,又名“阳关三叠”或“渭城曲”,该曲取材自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篇绝句后来成为一首七弦琴歌,因取诗中“阳关”一词,再加之歌曲的三次叠唱,故名《阳关三叠》。因为《阳关曲》渲染的是离愁别绪,该词中作者“身是行人”,将别故人远去,又闻阳关曲,词人此刻的离愁更是愁上加愁。可以说,识得“阳关曲”就读懂了诗歌之离愁,所以“阳关”在古诗词中出现时往往是表离别的悲愁意象。
而在中国古诗词中还有另外一些古曲调,如“折柳曲”“何满子”“花”“行路难”“关山月”“梅花落”等,诗人将这些曲调也直接根植于诗词当中,构成情感表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折柳曲”也叫“折杨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折柳送别”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杨柳”即曲子《折杨柳》,曲中所表达的就是送别时浓浓的惜别感情。
“何满子”――曲牌名,据传何满子是唐玄宗时的宫人,因得罪皇帝而被推出就刑。就刑前她张口高歌,曲调悲愤,苍天白日黯然失色,然而皇帝却终不免其刑。因为何满子出色的技艺,大诗人元稹、白居易、杜牧等都相继为之赋诗。唐代张祜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就是在说宫人本已幽闭深宫二十年,故乡亲人远在千里之外,乍然听得《何满子》,君恩寡淡与否自然在心中,焉能无恨无悲呢?了解《何满子》的曲辞来源,就能明白为何听得《何满子》就会“双泪落君前”。
“花”,源自于南朝陈后主《玉树花》:“玉树花,花开不复久。”所以花代表了亡国之音,杜牧《泊秦淮》中即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所以曲辞多悲哀之音。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从军北征》李益)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梅花落”,汉乐府横吹曲名。诗人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一诗中“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中“梅花”系乐曲“梅花落”。同《折杨柳》一样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曲辞往往以傲雪凌霜的梅花为描写对象。诗歌中表现出听古曲“梅花落”的诗意,因笛子音调之特点,所以这样的诗句往往表现哀伤之意。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出自于汉乐府,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比如《塞下曲・饮马渡秋水》(王昌龄)、《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李益)、《塞下曲六首》(卢纶)等。“玉阶怨”亦属乐府古题,其内容则以宫怨为主,如李白、谢眺等都写过这一曲调的古诗。而这些诗歌都可以从诗题中一窥诗歌内容。
豪放的李白,以《蜀道》、《行路难》、《早发白帝城》、《将进酒》和《梦游天姥吟留别》著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震惊了全唐朝,震动了唐玄宗。李白漫游四海,放浪不羁,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以豪迈著称。
沉重凄凉的杜甫,以《三吏》、《三别》、《春望》、《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著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衷伤情感。杜甫一生漂流四海,死于舟上。
放荡的白居易,其诗歌通俗易懂,以《新乐府》为主。《长恨歌》、《琵琶行》和《钱塘湖春行》皆是他的得意之作。“回眸一笑百媚生”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表现了他诗歌的美,表现了他放浪的性格。他一生高低起伏,从被贬为荆州司马后,一直闷闷不乐,用佛家的色、空思想来看待一切事物。
(2)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3)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4)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 ___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7)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8)东风不与周郎便, 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10)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
(11)_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14)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15)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高雅庄重,应像《爱莲说》中的“莲”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17)子曰:“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8) ________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19)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0) _____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3)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2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5)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26)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27)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8)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0)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1)古诗文中,许多写花的佳句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怀,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33)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酒文化”出现的场合唐人嗜酒,诗人们尤其如此,酒已经成为他们进行创作的基本条件,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王翰的《凉州词》、李贺的《致酒行》等。然而,“酒文化”除了在文人骚客们进行创作的时候出现,还会在哪些场合出现。带着这个问题,我对于《唐诗三百首》中出现“酒”字的诗又进行了语料库检索,得出了以下结果:1.感怀在“感怀”场合出现的共有12次,占了总数的40%,分别是:1杜牧《遣怀》2杜牧《泊秦淮》3李商隐《无题》4李商隐《无题》5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一》6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7李商隐《风雨》8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9白居易《琵琶行并》序10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11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12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由上可见,“酒文化”在人感怀的时候出现频次最高,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听闻歌女的悲惨身世,诗人和朋友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仕途坎坷,竟也泪如雨下,湿透青衫。这首诗,既反映了平民百姓的疾苦,也反映了仕途不如意的官员的无奈。2.聚会在聚会场合出现的有8次,占总数的27%,分别是:1王翰《凉州词》2白居易《问刘十九》3杜甫《客至》4孟浩然《过故人庄》5李白《将进酒》6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7李颀《琴歌》8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除了人们在感怀的时候爱喝酒,聚会上,酒也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它出现的频率是27%,如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三两好友,在这恬静的小村庄中就着这一片场圃,一片桑麻,把酒言欢,同时寄托了诗人一种安和的心态和美好的愿望,待到重阳花开日,再饮美酒看。3.送别在送别的场合,出现了7次,占了总数的23%,分别是:1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李白《金陵酒肆留别》4李颀《送陈章甫》5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6王维《送别》7温庭筠《送人东游》。在送别的情景中,“酒文化”更是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主帅的营中摆上了酒席,为即将归京的使臣送别。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4.登高在登高场合出现的共有4次,占总数的10%,分别是:1杜甫《登高》2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3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4王维《渭城曲》。除了以上三种场合之外,诗人历来爱游历名山大川,登高望远时也会以酒助兴,如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孤老无助的悲哀,最终诗人将这化作一杯浊酒,咽进肚里。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人们无论是在高兴,郁闷,难过,还是忧愁的时候,都会喝酒,酒在某种程度上来寄托了人们无法言喻的情感,通过对这些语料的整理,我们可以看到唐朝“酒文化”博大精深,盛唐多繁荣,晚唐多战事,社会疾苦,人生百态,皆在酒中。
(二)“酒文化”的组成部分也许有人认为,饮酒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饮酒实际上是一种境界颇高的艺术享受,特别是在古代,人们对于饮酒的地方,时间,酒类,方法都是很有讲究的。“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是源于此,我们通过语料库检索的办法,以“酒”字在词或是短语中出现的位置为依据,重新归类分析:1“.酒+名词”分别是:酒舫酒杯酒徒酒家酒肆可以看出来,“酒”字出现的位置与这个词的语义关系是有迹可循的。首先,“酒+名词”的组合,一般表示的是饮酒之地,如“酒舫,酒家,酒肆”,或是饮酒之人如“酒徒”,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本诗是李白即将离开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酒肆”指酒馆或是酒店,古人饮酒的地方。2“.动词+酒”分别是:置酒载酒有酒压酒酿酒取酒祭酒举酒添酒翻酒使酒进酒把酒纵酒沽酒醅酒然后,我们再来看“动词+酒”,呈现了这样一个流线图“酿酒,醅酒酤酒,沽酒置酒,载酒压酒,取酒把酒,进酒翻酒,添酒使酒,纵酒”从酒的生产流程到饮酒,无不包含其中,也是这类词语在《唐诗三百首》中出现的最多,占了53%。由此可见,唐朝的酿酒业十分发达,平民百姓家也有自酿的酒,如,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酒是新酿的酒。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3“.名词+酒”分别为:脯酒清酒新丰酒春酒。饮酒之人众多,酿酒业发达,酒的种类自是很多,从我们统计的语料中,我们看到了四种酒“脯酒,春酒,新丰酒,清酒”。汉代的新丰酒是古代的四大名酒之一。4“.数量词+酒”分别为:一杯酒一瓢酒(酒一瓢)斗酒樽酒。表示的是装酒的容器或是酒的多少。古人用酒杯,或是樽来装酒;“一瓢酒,斗酒”指的是酒的多少。从以上的总结来看,唐朝酒文化的博大精深,“酒+名词”一般表示的是饮人,饮地,其他四种类型表示的则是饮酒的过程和酒的种类。
二.结语
论文摘要:贯休诗唐末五代著名的诗僧,其诗歌风格独特,不仅具有当时诗僧普片的诗歌特色,还有自己独到的方面,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一作德远,出生于愁州(今浙江金华)兰溪县登高里一个“家传儒素,代继替据”的仕宦人家,号禅月大师,又称得得来和尚。七岁时,进兰溪和安寺出家为童侍,拜圆贞禅师为师,法名贯休。从小便聪明异常,能日诵《法华经》一千字而不忘,在诵经之余,兼习诗文,曾常与邻院童侍处默隔篱论诗,十五岁时诗名已著,二十岁受具足戒,且诗名“耸动于时”,“将表士庶,无不钦风”。有关贯休的传记资料,正史中没有其记载,目前记录较为详细并可供查证的主要见于其弟子昙域为其诗集《禅月集》所作的《禅月集序》中,另外,释赞宁《宋高僧传》本传、计有功《唐诗记事》本传、辛文房《唐才子传》本传、《宣和书谱》卷十五、《十国春秋》本传等对贯休也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对贯休诗歌的评价,历代有不少评述,褒贬不一。对贯休诗歌评价比较详尽的当是昊融《西岳集序》和辛文房《唐才子传》中的评论。贯休的朋友吴融在对贯休的诗集作序时,对其诗歌创作风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云:
夫诗之作,善善则颂美之,恶恶则风刺之。苟不能本此二道,虽甚美犹土木偶不主于气血,何所尚哉?自风雅之道息,为五七字诗者,皆率拘以句度、属对焉。既有所拘,则演情叙事不尽矣,且歌与诗其道一也。然诗之所拘,悉无之足得放意,取非常语非常意,又尽则为善矣。国朝能为歌为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称首,盖气骨高举,不失颂美风刺之道焉。厥后白乐天讽谏五十篇,亦有一时之奇逸极言,昔张为作诗图五层,以白氏为广德大教化主,不错矣。至后李长吉以降,皆以刻削峭拔、飞动文采为第一流,有下笔不在洞房峨眉神仙诡怪之间,则掷之不顾。迩来相教学者,靡曼浸,困不知变。呜呼!亦风俗使然也。然君子萌一意,出一言,亦当有益于事。捌极思属词,得不动关于教化?沙门贯休,本江南人,幼得苦空理,落发于东阳金华山,机神颖秀,雅善歌诗。晚岁止于荆门龙兴寺,余滴官南行,因造其室,每谭论未尝不了于理性。自旦而往,日入忘归,邀然浩然,使我不知放逐之戚。此外商榷二雅,酬唱循环,越三日不相往来,恨疏矣。如此者,凡期有半,上人之作,多以理胜,复能创新意。其语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际,然其旨归,必合于道。太白乐天既段,可嗣其美者,非上人而谁?
吴融对贯休评价颇高,认为贯休的诗歌不仅对善良美好的事物给予颂扬和赞美,也对丑恶的社会现象给予了无尽的刺和鞭答。吴融认为在贯休之前的唐代,只有李白和白居易的诗歌创作符合这样的方式,而李白和白居易死后,能够相提并论的诗人只有贯休了,这把贯休放在了一个很高的地位。
贯休的诗歌特色是比较鲜明的。贯休的诗歌最显著的特色即奇崛幽峭,甚至有些怪诞。如贯休喜欢选择一些怪异的题材写人诗歌,如《古意九首》其九的“东峰有老人,眼碧头骨奇”、《送僧人马头山》的“苦竹大于杉,白熊卧如马”等。另外,诗人的想象极为奇特,如《读离骚经》竟然想到鱼儿在吃了屈原的肉后变化成人也能成为忠臣,这种想象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再如《拟君子有所思二首》其二的“安得猛龙君,点石为黄金。散向酷吏家,使无贪残心”也是想象自己能有点金之术来满足酷吏的贪婪,让他不再剥削百姓。另外,贯休诗歌的一些比喻也是别有新意,如《古塞下曲四首》之一的“胡兵聚如蝇”,把“胡兵”比作“蝇聚”以显示其多,比喻非常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