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件配音

课件配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件配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件配音

课件配音范文第1篇

即使摆在最角落的货架也能卖疯的产品毕竟可遇不可求。大部分产品没有那么强大的自然销售力,能否顺利进入市场,走完正常的生命周期,有赖于完整而系统的销售推广。

而眼下的现实是:大部分企业的销售推广既不完整,也没有章法。他们投入重金打的广告,由于没有终端销售的有力支持,往往都成了炮灰。前期投入无法回转,板子不由分说打到销售队伍身上,导致地面部队士气低落,于是又一个新的恶性循环开始了。

产品销售推广有没有一定的运作规律可循呢?如何才能使每件产品“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呢?

尽快“钱变货、货变钱”,是每个企业的发展之本。当钱的周转频率快到一定程度,企业就能“快鱼吃慢鱼”;货的流速快到一定程度,市场份额可以形成“大鱼吃小鱼”的格局。企业的行业地位高低,稳定性强弱,就在顾客付款的一刹那。

但市场上诸多品牌,产品畅销者寥寥,积压者甚众。以服装和地板行业为例,我们常常看到,产品试用、试销、培训、推广等环节排序不妥,导致资源投入内耗,影响销售。

1.重金投入广告,倒是加大了客流量,但终端场景营销、体验销售缺乏物料支持,销售人员能力不足,成交量低。

2.产品陈列后再做一线培训,其间的销售机会被白白浪费。

3.销售一线培训、复训、督导不到位,销售人员介绍产品时“口乱”,顾客到达每个店时接受的服务不一致。

4.导购员“偏食”,根据个人爱好销售产品。看着销售数据,发现大家主推的产品五花八门,一线库存管理难度大。每每会议,“会叫的孩子有奶吃”,要货声不断,公司难以协调。

5.产品力好,终端很快售罄,补货都来不及;产品力弱,要么一线人员在公司的广告和促销品形成的炮火下坐享其成,要么几个月不动,积压严重。

6.导购员卖惯了老产品,对新品熟视无睹。好不容易将一款产品推广造势成功,销售趋势惯性增长,没留神却成了下一款新品的绊脚石。

7.浏览几分钟终端账目,即可判断出当前主推产品的流速情况,现场即可予以指导和支持。可销售和财务数据收集分析不及时,错过许多成长机会。

8.企业没有忠诚的顾客群能招之即来,产品推广、资金投入难免胆战心惊。

多年实践表明,时间与资源匹配错位,多会刻舟求剑,广告打到空气里,推广推到陷阱里,出现1+1<2的内耗事件。

笔者以为,成熟品牌的产品上市,其推广环节应按如下排序:

1.试用;

2.试销;

3.确定推广计划;

4.培训一线销售人员;

5.市场预热;

6.管好门店终端库存;

课件配音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科非智力因素 相关因素 协调发展

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然而长期以来,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主动,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重求同轻求异,重智力因素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等不良现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良好习惯不能养成,创新精神萎缩。

笔者从1989年起先后承担《小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培养》、《小学生“学会心理自助”理论与实践》、《优化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基于非智力的项目学习的实践探索》以及《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等省级、国家级课题的研究。纵观二十多年的实践,笔者重新审视了“活力课堂”打造与“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意义

活力课堂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智力是一个人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外延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等。而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其外延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等。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不可偏废其一,课堂上如果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那其则是一种片面的教育;如果只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智力的开发,那也是一种不完善的教育。因此,在实践中,我们既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也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笔者认为课堂中注重“十字方针”(即“兴趣、习惯、方法、能力、个性”的培养)就是落实让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这“十字方针”,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学成效的核心要素。

兴趣是喜好的情绪,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广泛的兴趣;习惯是个体后天养成的一种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些动作的特殊倾向。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善思质疑、独立作业、课后复习等多种习惯;方法是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教学中让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能力是指能胜任某种任务的主观条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多元智能发展;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教学中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

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相关因素

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相关因素,及时把握契机,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学科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过程、学生、教师等主要因素(见下图)下面逐一做阐述。

教学材料。我们把教学材料分成两类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一是教材中明显有渗透结合点的内容,如语文学科中《全神贯注》、《梦想的力量》、《詹天佑》等课文,可以直接进行意志力、情感的培养。第二是需要教师挖掘或寻找结合点的内容。比如,数学学科中圆的周长部分,教师可以有机地穿插“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故事,从而对学生进行探究兴趣、毅力的熏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把握非智力因素培养契机,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入学科教学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身的兴趣、情感、意志得到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其个性心理品质健康发展。

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比如自我反省、自我认识与评价、自我调节等。当然,在教学中既要让每一个学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还要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因为同龄伙伴有共同的爱好、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彼此之间容易沟通和理解。在一定班级集体目标下,更能形成他们所能接受的共识。

教师。教师也是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因素。我们要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比如,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乐观向上的性格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

当然,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涉及的相关因素不止这四方面,它还包括教学环境,人际交往氛围,学习文化等,而且,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诸多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作用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践方法

增强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意识。教师非智力因素培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非智力因素形成效果的优劣。换言之,如果教师没有强烈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意识,就不会有投身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自觉行为,更谈不上产生良好的成效。

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要求,实施教学时要有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环节,撰写教学反思时要有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体会与感悟。在教学中努力践行“有趣、有法、有效”课堂教学文化,努力使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

比如,数学老师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应自觉地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拳头的周长和脚长的比为1比1,心脏的体积与拳头的体积比为1比1,身高与脚长的比为7比1,身高与胸围的长度比为2比1等,知道了这些有趣的比,自己可以买袜子、衣服等。用这种激发兴趣的方法对学生数学学习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

提高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艺术。可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能力、水平和艺术是难以胜任学生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工作的。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提升教育智慧。

例如,课文《金色的鱼钩》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教学时老师反复让学生朗读并提出问题。不久一个学生发问:“在现实生活中,鱼钩上长满了铁锈是不能闪烁出灿烂光芒的,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老师不慌不忙抓住学生发现的这个“矛盾”(实际上正是这篇课文的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老班长用这个鱼钩救活了三个战士,自己却因饥渴、疲劳过度而光荣牺牲的事迹,使故事的主人公—老班长的高大形象更加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学生疑问迎刃而解,课文的难点也突破了。

通过朗读体会,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在老师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艺术处理方法,比平铺直叙地讲解这句话含义的效果要好得多。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其质疑问难习惯的养成。

营造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氛围。在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中,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师生情感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学习。

课件配音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研实践;科技创新;大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39-0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以创新人才为特征的时代。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技素质,对学生传播科技知识、科技方法,培育科技精神,并提高学生科技实践能力是高校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层面。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搭建科研实践平台,拓宽学生视野,是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国内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现状

国外大学生培养模式大多是密切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始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并将其严格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加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已成为国外大学的普遍做法,并成为大学制度化理念的一部分,代表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美国培养模式主要特点是“产―学”模式,大学与企业合作紧密,创新活动内容广泛,并且高校与政府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条件。大学生不仅能接触到生产领域的各类问题,而且其创新更具针对性和应用性。日本培养模式与美国类似,它强调政府行为,高校、产业界双方承担教育责任,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高校科技创新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德国培养模式是培养理论型、应用型人才双管齐下,在服务社会的同时,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德国创新平台面向产业集群,围绕产业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1]

国内高校大多采用双轨制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所谓“双轨制”,是在本科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之内的一些实践教学活动(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基础上,不断扩展第二课堂(本科导师制、科研训练计划、学科竞赛等)。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2]国内绝大部分重点大学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均采用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然而,国内产学研平台的发展水平与国外优秀大学产学研平台差距甚大,比如国内企业忽视合作平台,不承担任何教育责任,易敷衍了事;高校亦对产学研认识不足,单纯将其看作解决学生实习问题的途径。

近年来,很多高校或学生自发组织形成了一些科技创新团队,这些团队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学习和科研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创新团队能够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培养方式来培养学生,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进行系统培养,这种模式也成为近年来培养模式研究的热点。

二、科研-竞赛-企业实践“三位一体”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借鉴国外的培养模式,结合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2011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FOCUS团队(以下简称“FOCUS团队”)提出“通过科研提升学生科研素质与能力,通过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发散思维,最后走进企业实践检验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的系统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三年来,FOCUS团队在这种科研―竞赛―企业实践“三位一体”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上不断探索,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科研素质与能力

“通过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能力”是FOCUS团队学生培养的特色之一。一提到科研,多数人想到的是教授、研究生,很少人会想到本科生。然而FOCUS团队却是一个以本科生为主的人才培养平台――以本科生为主体,本科生自主选题,自主立项,自主实施,由研究生给予指导,以项目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是团队的核心。

与竞赛不同,科研项目有它的特点,那就是必须要有严谨的科研素质和思维。项目周期长,对细节要求高,任何部分都要求做到精益求精。项目实施的每个过程都有严格的规范,大到项目立项、计划实施,小到零件命名、制图等。以团队中桥梁检测项目为例,队员们会为一个零件是设计成L型还是H型而持续讨论、论证。如此严格是因为团队要求任何一处设计都要求有根据,任何一个部件的选型都要有理由。队员们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就培养了一种严谨的工程习惯和思维,思考问题更加全面。

(二)科技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发散思维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是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开展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科技竞赛对于高等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市场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3]

FOCUS团队提出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并将此作为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团队通过鼓励和指导队员参与竞赛,通过竞赛锻炼队员专业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队员运用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队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并在竞赛实践中练就队员们的协作意识、团队精神、组织能力和竞争实力等综合素质。竞赛是团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街一。

以团队队员曾参加过的挑战杯为例。在参加挑战杯前,队员们调研发现现有的桥梁裂缝检测多采用车载式桥梁裂缝检测车载人进行检查,这种检测方式设备笨重、成本大、时间长、安全性差。队员们提出利用小型机器人替代大型桥梁检测车,利用机器视觉替代肉眼检测实现桥梁裂缝精确定位。然而,这其中有许多问题,如机器人如何吸附在桥面上、机器人吸附之后如何移动、如何跨越桥面上的障碍物、如何实现视觉检测、如何传输数据、如何减轻机器人的重量、如何避免误判等。队员们发散思维,去发现、分析和解决作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最终成功地研发出一台吸附攀爬式桥梁裂缝检测机器人,开发了与之配套的软件系统,并凭借该作品夺得了湖北省挑战杯一等奖、美新杯华中赛区一等奖、东莞工研杯特等奖等奖项。

(三)企业实践:检验学生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

现代高等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服务社会的重点之一就是服务企业。中小企业目前大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但是目前大多中小型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科研技术支持,与经济转型的要求形成强烈矛盾和差距。对于中小企业科研技术不足的问题,高校科研院所拥有最为丰富的科研资源。对于高校方面,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科研技术能力,有实力的高校的科研团队众多,但高校学生和科研团队缺少一个平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普遍存在大学生素质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鉴于上述背景,FOCUS团队在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赴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团队赴中小型企业暑期实践队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3次,服务企业10家,累计共有56人次参与,帮助企业完成近30项课题。

该实践活动具体形式是由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本科生组成的小分队赴中小企业生产一线做研发,吃住在企业,在车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企业实际项目、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活动,有别于传统的“大集体参观大企业”的实习模式。

通过该实践活动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成员通过实践活动能明确自己目标和肩负的责任,对企业运作、产品需求、沟通交流等方面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培养企业追求的高可靠性、低成本性的收敛思维,检验大学所学理论知识,检验通过竞赛和科研项目培养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获得高效的能力提升。真正实现将大学生成长与小企业发展相结合、大学生创新与小企业需求相结合、大学生资源与小企业转型相结合。

(四) 规范化、常态化、多样化管理体制,营造创新环境

科研―竞赛―企业实践“三位一体”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在FOCUS团队中得到发展,并不断完善和延续,其生命力背后是一整套规范化、常态化、多样化的管理体制作为支撑。团队项目严格按照项目立项、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加工制造、项目验收的规范进行,相比较以比赛为导向,队员更能够了解一个项目的具体流程,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团队坚持日报、周报和月报制度,项目组每周进行组内例会,例会中检查工作、交流问题、提出方案、总结经验,例会后进行总结,制成日报,记录项目进行的过程;每周所有项目组集中汇报,并由团队指导委员会现场指导;月末会将团队本月所有项目组工作汇总,制作团队月刊。此外,团队还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招新制度、预备队员、正式队员和骨干队员的三级队员梯度制度、队员培训制度等,这些制度保证了团队人事安排、队员梯队、老队员带新队员等,保证了团队发展的均衡性和持续性。

四、总结与展望

在科研―竞赛―企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中,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大学生培B和形成了严谨的工程习惯和思维,提升了科研能力。通过竞赛,大学生促进了自身专业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运用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并在大赛的实践中练就了协作意识、团队精神、组织能力和竞争实力等综合素质。最后通过企业实践,大学生可以实现自身素质与企业需求的匹配,明确自己目标和肩负的责任,对企业运作、产品需求、沟通交流等方面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培养企业追求的高可靠性、低成本性的收敛思维,从而进一步检验通过竞赛和科研项目培养出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综上所述,这一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晓华,王德润.德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特点与启示[J]. 安徽科技,2014(4):54-56.

[2] 金翠云,汪晓男,李大字.多模式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7):106-107.

课件配音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音乐鉴赏;人文精神;培养

近年来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新课标”中更加明确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从小抓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国现阶段培养的学生群体,一方面能够努力奋斗,勇敢的去追求梦想,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另一方面,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也十分让人担忧:一些学生人文精神修养不足,个性和道德上的都存在一定的偏离。新闻媒体还经常会报道关于中学生的负面新闻,尽管是少数情况,但让人们必须反思这个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知识作为人文精神的认知基础,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经典人文学科的知识。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接受新事物和学习能力强的很强,但是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未建立,所以,通过音乐鉴赏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至关重要,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让学生逐渐培养人文精神修养,所以,在学校开展音乐鉴赏课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素质教育开设音乐鉴赏课的重要性

音乐鉴赏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音乐审美的实践活动,它有许多其他课程所不能比拟的优点,例如培养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以及进一步开发想象力。从而让学生在思想境界上有所改变,使他们能够认识生活、感知生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创造生活,对于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那么,何为音乐鉴赏?说到底,音乐鉴赏其实就是一个倾听或者是聆听的过程,在倾听的同时,不仅可以感受到音乐制作者当时想表达的情感,更可以将自己的感情和理解赋予其中,从而形成自己的感觉和表达。所以,音乐鉴赏过程中学生并不只是浅显的停留在音节或音符的表面,而是会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从而赋予音乐具有不一样特征的体验。音乐鉴赏作为一种学习人文精神的方法不仅是音乐学习的起点,更是一种动力。音乐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音乐鉴赏作为其中一种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我们所一直提倡的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另外,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能通过音乐鉴赏得到培养,而是通过倾听、欣赏、评论等其他手段获得。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音乐鉴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二、学校音乐鉴赏课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意义

众所周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青少年时期又是培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所以,音乐鉴赏作为培养三观的方法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日新月异的当代,人们更加重视对于专业素养的培养,但殊不知人文素养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人文素养与专业素养齐头并进才可使学生日后发展进一步提升,也对我国这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在当代素质教育课程中,音乐教育不可缺失,音乐鉴赏更不能少,作为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青少年时期的高中生们尚停留在朴素的认知阶段,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人生观,青少年时期的音乐鉴赏可以促进青少年的人生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音乐鉴赏的同时,好的音乐千古流芳,广为流传,为人们所熟悉,所传诵,所聆听,所感受,不知不觉间就对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我国当代青少年的音乐鉴赏课程中不仅有我国的经典音乐作品,还有世界其他各国的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便使得青少年能站在一个高度倾听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感受不一样的作品,综合各国先进文化势必会对青少年世界观的完善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在深刻学习本国音乐作品后也会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他们对各种事物的认知和态度。

三、通过开展音乐鉴赏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有效策略

当今世界,人才质量是各国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如何培养高质量人才也是当今教育中所必须重视的问题。高度的人文修养从何而来,音乐便是其中很重要的来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从不同形式让学生鉴赏音乐,如:通过幻灯片、多媒体、学生现场演唱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点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可以深层次的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能力。所以,素质教育中的老师应该以人文音乐等作为主要的鉴赏材料。青少年时期,正值知识增长的大好时光,若是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佐以一点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促进人文主义情怀的增长,更会使我国的素质教育上一个台阶。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这其实对音乐教育的开展是不利的,很多音乐课程得不到学校的重视,为了考试科目的学习随意占用音乐鉴赏课上课时间,他们完全忽略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师甚至学校领导自身都不能足够重视音乐教育,其实对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学校领导和老师必须深刻的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完整的音乐鉴赏课教学体系,明确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目标,不能占用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时间,其次,在老师授课的同,应添加人文知识,注重对于音乐背后的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知识的讲解,分析音乐包含的思想感情,既能够丰富课堂内容,穿插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又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音乐鉴赏、音乐学习也就不再单调乏味。另外,老师在授课时尽量运用现代科技对一些音乐知识进行阐述,互联网的发展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运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作品和音乐电影等,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很多音乐作品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人文精神也将随着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理性与审美分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3.

[2]赵璐光.浅谈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许昌学院学报2012.

课件配音范文第5篇

一、音乐老师要启发学生主动表现美和激发他们的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二、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学科的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老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学生表演,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音乐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图、讲、演结合起来诱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