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父亲阅读答案

父亲阅读答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父亲阅读答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父亲阅读答案

父亲阅读答案范文第1篇

父亲的泥脚

碎石路上,荆棘满地,父亲光着脚,健步如飞,我提着一双蓝色的鞋,拼命地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一丛树枝绊住,我跌倒了,父亲更远了,我声嘶力竭地喊:

“爸爸,您的鞋.......”

然后是梦醒。每一次,母亲都告诉我,父亲是从不穿鞋的。

是的,父亲是不穿鞋的,像许多农民那样,厚厚的脚板,粗糙的脚趾,踩着田埂地春种秋收;沿着山径去伐薪砍柴;从早到晚,从春到秋——那沾满泥水的脚永远是那么灵巧自如。

小时候,看着父亲不穿鞋的样子,觉得满洒脱自然。上街购物,父亲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步伐是那样稳健;带我上学,父亲那滴着泥水的双脚在光洁的石板路上留下湿湿的脚印,我跟着父亲那粗大的脚印走路,觉得又平稳又安全。

也许在学术看多了穿鞋的人,也许是虚荣心作崇,渐渐地,我觉得赤脚又土又难看,甚至有些粗野,于是对父亲就有些不满,就拒绝他带我去学校。高中住校后,每隔一段时间,父亲总会来看我,每一次就因为看到父亲的那带着泥土的脚,喜悦和想念都变为不快和烦恼。

一个初春的黄昏,父亲又到学校来,我一眼看见他那双沾满污泥的脚,又气又急,来不及呼唤,就对走来的父亲 大声嚷道:“以后您不要光着脚到学校来好吗?”

父亲静默了一会儿,笑笑,从帆布袋里拿出一包花生,又从口袋里掏出四十元钱塞在我手里。

“拿去,好好照顾自己,天晚了,我还得赶回家。”

说完,转过身,挑起担走了。父亲的背已微驼,步履有些迟缓蹒跚,再不似以前那样健壮有力。

再一次来看我时,父亲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蓝布鞋。

“你看,这双鞋好不好看!”

父亲喜悦的神情,掩不住的兴奋,竟不能使我惊喜反倒有凡事分茫然,恍若失去了什么。 后来,母亲告诉我,穿着鞋回家 的父亲,脚跟与脚趾打起了泡,几天不能走路。我的心在滴血。去年,我上了大学。启程北上那天,父亲光着脚担着母亲陪嫁时的那只旧皮箱送我上县城搭车,依然如从前一样健步如飞——那一幕,我终身难忘。

去年冬天,小弟来信说,父亲病了。闻讯后,我心急如焚,好不容易熬到考完最后一门,我急不可耐地踏上归程。当我到家的时候,正赶上父亲出院回家。出院后的父亲,更加憔悴了。走路得柱拐杖,还须搀扶。我不禁想起了一句犹太谚语:“父亲帮助儿子时,两人都笑了;儿子帮助父亲时,两人都哭了。”可我俩都没有哭,我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我的父亲。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大学毕业典礼上,我走上台去领奖,向大家致谢,如雷的掌声四起,我泪眼模糊地望着台前的家长席,在冠盖云集、西装革履的人群中有一双敦厚黝黑的泥脚,踏着鲜红的地毯。

阅读题目】

1、阅读全文,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2、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等进行分析点评。试给文中两处划线句加批注。

父亲的泥脚阅读3、《父亲的泥脚》和《背影》有很多相似之处,请选择其中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4、文章末尾写道:“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大学毕业典礼上,我走上台去领奖,向大家致谢,如雷的掌声四起,我泪眼模糊地望着台前的家长席,在冠盖云集、西装革履的人群中有一双敦厚黝黑的泥脚,踏着鲜红的地毯”如果父亲真的出现在“我”的大学毕业典礼上,此刻站在领奖台上的“我”会对台下的父亲说些什么?请以第一人称写一写,不少于50字。

【参考答案

1 、勤劳质朴、宽容大度、关爱孩子

2、第一句:细节描写。从不穿鞋的父亲为了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竟然穿上了一双鞋,突出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无限的关爱。第二句:因为“我”的虚荣,父亲的“脚跟与脚趾打起了泡”。“滴血”一词充分体现了我的无比愧疚与自责。

父亲阅读答案范文第2篇

每天进步一点,就是要付诸行动。光有进步一点的想法,而不付诸行动,那么这种想法只是空想,是永远也不会有进步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父亲的年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亲的年许冬林

①我记忆中的年,它是雕着俗艳图案的小船,撑篙的是父亲。

②父亲的年里,对联是重头戏。

③进到腊月,头一桩神圣的事情是请老姑爹爹来家里写对联。其实,父亲也能写,但他嫌自己的字不好,只敢写些鸡笼与猪圈的对联,人丁出入的门,总要贴上老姑爹爹的字才体面。之前,父亲早已经将红纸裁好,将墨汁倒进一只小碗或小碟子里,还将陈年的毛笔尖在温水里泡开。老姑爹爹摆开架势写时,父亲端详着看,还间以牵一牵纸角,怕未干的墨汁会在纸上流,私自篡改了字形。写好了的一张,父亲双手捧着,轻放在地上,几乎要行跪拜礼的样子。那个时候的父亲,多半在一个下着雨或者落着雪的午后,忽然间仿佛是书房里的童子,谦逊地侍奉着老姑爹爹写字。他敬重老姑爹爹的字,他更敬重这一副副红灿灿的对联,大概他心里想要的如意与吉祥,都在这红纸黑字里寄托了吧。

④写完对联,晚上照例是有一桌薄酒招待老姑爹爹的,而老姑爹爹的一桌酒话总逃不了前朝旧事,什么曹操在江北吃了败仗于是有了“无为”这个地名啦,什么朱元璋少年穷困给人放牛啦……父亲爱听,我也爱听。老姑爹爹的桌子前,酒杯深则故事长,酒杯浅则故事短,于是父亲频频起身给老姑爹爹斟。写对联的日子之于父亲,近似节日,而这个节日,最后总要在老姑爹爹醉醺醺的故事中结束才算圆满。

⑤最后是贴对联,放鞭炮,写了三百六十多天的长文,到了腊月三十才算是明明白白地点了题。三十这天,奶奶和妈妈,一个锅下一个锅上地忙,父亲上午擦洗门板上的旧对联与面糊,下午贴。双扇门贴好不容易,父亲叫我和弟弟站在他身后一丈开外的地方看,“齐不齐啊?啊……右边高了?”父亲一连串地问。到底不放心,又从锅边叫来油汪汪的母亲,要她也来目测。仿佛对联贴得不象样,一年的日子怕也要不象样,所以父亲极其慎重。

⑥除了对联这重头戏,父亲的年,还会插入其它一些小情节。

⑦裁对联剩下的红纸条,父亲一片也没扔,年夜饭前,全搬出来,门前的梨树,柿子树,桃树,门后的柳树,榆树,楮树,一一都拦腰斜贴一块红纸条,迎宾似的,远看,一片的喜气,父亲喜欢日子笼罩在这样一片茫茫的喜气里。有时,墙角堆放的农具,锄,锹,木锨……也会贴一块方方的红纸片。存米的坛,储稻子的仓,堆柴的披厦,也会在一方旧红纸片上再摁上一方新的。那些农具物什,仿佛一一被加盖红章,父亲眼里,它们伴同自己一起度过辛劳的日子,都是有功的,该要敬一敬。大年初一,牛屋里牵出的生产队的牛,两支黑镰刀似的牛角上,也各贴了一张小小的红纸片,那也是父亲贴的,弄得憨厚的老水牛像个蹩脚的媒婆,两弯羞涩的喜气。

⑧三十的黄昏,父亲端一大盆温热的水,背大半筐上好的棉籽,去给生产队的牛置一桌除夕宴。回家后,再舀几大瓢汤,门前门后,开花结果的树和开花不结果的树,贫贱遭不屑的,尊贵受宠的,个个根边灌一点。他觉得,与我们贴近的这些植物们,也该过年喝一点汤,且是荤的汤。他与它们,饱暖两不弃。

⑨伺候好了牲畜和草木,父亲终于点燃一挂长长的鞭炮,在烟雾与磷硝香里响亮地关上门。菜已上桌,我们,围着父亲,开始过一个人间的年。彼时,头顶上的灯泡,也被蒙了一层红纸,我们刚穿的新衣服,和桌上五颜六色的菜,还有暗的墙壁和地下,都罩在一片红得毛茸茸的光里……

⑩多少年后,我坐在除夕的灯影里,回想少年时候跟随父亲过的那些年,蓦然懂得,父亲,作为一个中国老式农民,他对日子,是从骨子里怀着敬重之心的,以至与日子贴近的那些草木、农具、牲畜,也同样敬重。年是他表达敬重的一个神圣的仪式。这让我感动。

(摘自许冬林博客)

1.文中“父亲的年”有哪些令我至今难忘的特殊的“戏”

2.请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 写好了的一张,父亲双手捧着,轻放在地上,几乎要行跪拜礼的样子。

(2) 三十的黄昏,父亲端一大盆温热的水,背大半筐上好的棉籽,去给生产队的牛置一桌除夕宴。

3.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4.有人说这篇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因此题目可以换成《怀念父亲》。

你赞同吗,为什么?

5.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意义。

文中的父亲认为年是他表达敬重的一个神圣的仪式,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和你的家人过年的特殊仪式及其寓意。

仪式:寓意:

1、1、写对联和贴对联;

2、为屋前屋后的树木、家里的用品、牲畜等贴上红纸条;3、为牛置除夕宴给树喝汤;4、放鞭炮;5、吃年夜饭。

2、(1)“轻放”这一动作表明父亲害怕弄坏了对联,动作轻柔。

体现了他对过年对联的敬重2)“一大盆温热”、“大半筐上好”表明了水和的棉籽的多及水温的舒适、棉籽的好,父亲要在除息让牛吃好喝好,体现了父亲对牛的敬重。(要有对词语的意思作具体分析,在指出起作用。各两分)

3、内容上,表明了父亲的年是对日子的敬重与虔诚,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理解和怀念,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结构上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4、不赞同,因为本文的题目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父亲在过年时特殊的仪式,以此表现父亲对生活的敬重和热爱,同时也设置了一个悬念,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

而《怀念父亲》则没有这些作用。

父亲阅读答案范文第3篇

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看护父亲的孩子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护父亲的孩子[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 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竞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摘自《精品小说》,有删改)

1.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分)

2.小说首尾都有一段精短的最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4分)

3.小说的内容十分感人,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不超过30字)(3分)

4.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

”②“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试作探究。(4分)

5.这篇小说描述了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的故事,情节安排十分精巧,试作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3分)答:文章从西西洛急着赶去看护父亲写起,行文处处紧扣西西洛对父亲的细心照顾和看护,(1分)特别是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1分)这些情节都充分表现了西西洛的善良、充满爱心的美好品质,进而表现出小说的主题。

(1分)

2.(4分)答:开头“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烘托了主人公焦急、忧虑的心情。

(2分)结尾“外面天亮了”象征着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觉,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2分)

3.(3分)参考答案:超越亲情的爱,是更美好、更高尚、更可贵的人间之情。

(符合小说的主题,言之成理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1到2分。)

4.(4分)答:①你真是我的儿子吗?我怎么觉得你好像既熟悉却又十分陌生?到底是我病糊涂了,还是你认错人了呢?真是你吗,我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2分)

②谢谢你了,善良的孩子!谢谢你这些天的照顾!谢谢你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了我亲人般的温暖!我就要走了,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回去吧,孩子,愿神保佑你,愿你幸福!(2分)(探究要符合小说的情理,如①处应表现病人狐疑的心理,②处应表现病人感激的心理。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5.(6分)答:小说的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十分精巧。

父亲阅读答案范文第4篇

在一个夜晚,因为一本书,内心的激情突然如潮水一样蔓延出来。在那一个瞬间,你可以成为任何人,成就任何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父亲和他的稻阅读题原文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亲和他的稻

余长江

(1)我的老家在一片广阔而深远的田野的边缘上,离家50米的地方,有父亲栽种的一块稻田。我就在这块稻田里跟着我的父母学习稼穑,怎样种谷、收谷。

(2)种谷也就是把秧苗田里。插秧当然不是那么简单。在明媚的春光里,母亲成了我学习的老师。母亲插起秧来,就像蜻蜓点水,只见水动,不见水响,一板秧几下子就插到头了。母亲告诉我,插秧如同写字,脚要立稳,腰要端直,手要灵活;插秧第一步是把腿去,然后把手去,再然后把秧去。我似懂非懂,跟着母亲学起了插秧,反复练习插腿插手,整天把自己田里。

(3)秧苗刚插上去的时候,长得较慢。两道追肥洒过后,秧苗一个劲地赶着上长,拔节、分蘖,很快就再也看不见田水,密实得连风也难穿透。秧苗长至齐腰深,开始抽穗。那些谷穗,不知是什么时候窜出来的,隐在宽大的稻叶间,并不惹眼,偶尔才露风韵,恰似怀胎,羞赧地把肚子遮遮掩掩,不好意思呢。但它们哪里躲得过父亲的眼睛呢,谷穗一露脸,父亲就瞅见了,会心的笑意在脸上荡漾开来。

(4)水稻扬花了,谷穗上花粉霜白。这期间,父母严禁孩子们下稻田捉鱼、摸泥鳅,碰落了花粉,谷子就成了秕壳,降低收成。

(5)入夜,村口的大槐树树下,常聚着乘凉的庄稼人,谈天说地,也说在望的收成。萤火虫提着小灯笼,一闪一闪在田野游逛,逗引着孩子们。天边不时划过一道闪电,似金蛇在眼前窜过。父亲说,那是在扯谷花闪呢。

(6)扯过谷花闪,扬过花的谷粒,就开始灌浆,日渐饱满,日益沉甸,把谷穗压弯了腰;颜色也逐渐泛黄,直到粒粒都变得金黄。这时候,父亲最忙,一天几次往田边跑。晨曦里,看几回;夕阳下,又看几回。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束稻穗,摊开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数着饱满黄澄澄的谷粒:一、二、三……一抹阳光洒在他脸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将呱呱落地一样陶醉。

(7)稻香氤氲的夜晚,月亮似乎格外圆润。父亲把挂在墙上的一把把镰刀取了下来,有的镰刀,已经锈迹斑斑,沉淀着往昔的日子。冷寂的月光射在磨石上,父亲一下一下地磨着,嚓嚓的声响传出很远,穿透在这静寂的夜空里。磨一会儿,父亲就会拿手指在镰刀的刃上弹试一下,镰刀的刃面反射着清冷的月光,像是长剑的一道清吟。

(8)第二天,我跟着父亲学割稻。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扔给我一把镰刀。父亲站在田里,开始割了起来,我知道,父亲是要我模仿他的样子,他怎么割,我就怎么割。父亲也像稻子一样弯着腰,一手拽着稻子,一手拿着镰刀,稻子在他利索的动作中一片片倒下了。我看见,大颗大颗的汗珠在他的头上、黝黑的脊背上滚动闪烁。

(9)打下的新谷,第一担总是父亲弯腰挑起,试试,觉得很沉,朗朗地笑了。一担担带着泥土香味的谷子,伴随父亲吱吱呀呀晃动的扁担,渐渐堆满了老屋前面的晒谷坪。

(10)在父母的教诲下,我终于学会了插秧、割稻。更为重要的是,我从他们插秧、割稻的姿势中获得了一种宝贵的哲学启示:即如何做人,怎样生活。虽然,我在一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况味中离开了乡村。始终没有成为真正的种田人。

(11)每年的收割时节,父亲总要打电话给我,希望我回去。当我手拿如月的镰刀,看见所有的水稻站在温暖的水里,低着头,保持成熟保持质朴,期待我下镰。父亲挥舞着镰刀,连贯流畅,轻松自如,仿佛一位老艺人自由的杂耍。那一刻,我惊奇地发现,父亲一生的精彩竟在这块稻田里。

选自《散文选刊》2014年01期,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稻子的生长过程拔节分蘖①扬花②成熟父亲的心情表现③ 陶 醉④

小题2:请你对第6段文字中画线语句作点赏析。(4分)

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束稻穗,摊开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数着饱满黄澄澄的谷粒:一、二、三……

小题3:第五、第七小节都描写了乡村的夜晚,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4:如何理解第11小节“父亲一生的精彩竟在这块稻田里”这句话?(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抽穗②灌浆③会心的笑意在脸上荡漾④朗朗地笑了(一空1分,计4分)

小题2:抓住父亲的动作进行细节刻画,(2分)表现出父亲种稻过程的辛劳和父亲对稻谷成熟的渴盼期待(2分)。

小题3:(1)第五节写乡村富有生趣的夜晚农人们对丰收的渴望,第七节写父亲在静谧的夜晚霍霍地磨刀,不同的人和景,暗合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为下文即将来临的丰收做铺垫;(2)夜晚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渴望丰收的愉悦心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3)这两小节描写生动,语句优美,增加了文学韵味。(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任意两点可得4分)

小题4:父亲以其一生的心血在农田里默默地耕作,劳作时的动作娴熟,姿势像艺术家精彩的表演(2分);与稻田相伴了一辈子,收获了沉甸甸的稻谷,度过了质朴而纯粹的人生(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做这类题型,我们要根据全文内容,找出我们所要的段落,然后进行分析与归纳,最后得出结论。在这里稻子的生长过程,有拔节、分蘖、抽穗、扬花、成熟。父亲的心情表现是会心的笑意在脸上荡漾、陶醉、朗朗地笑了。这分别可以从第三段、第六段、第九段中可以找出来。

小题2: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描写、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所以第6段文字中画线语句,可以这样来赏析:该句抓住父亲的动作进行细节刻画,)表现出父亲种稻过程的辛劳和父亲对稻谷成熟的渴盼期待。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五、第七小节都描写了乡村的夜晚,其实就是景物描写,问作用其实就是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所以可以这样来回答:第五节写乡村富有生趣的夜晚农人们对丰收的渴望,第七节写父亲在静谧的夜晚霍霍地磨刀,不同的人和景,暗合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为下文即将来临的丰收做铺垫;夜晚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渴望丰收的愉悦心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这两小节描写生动,语句优美,增加了文学韵味。

父亲阅读答案范文第5篇

一、 概括类题型答题技巧

能概括故事情节、文意、层意、段意;能概括文章结构特点、文章思路与线索、文章中心和人物性格特点;能筛选、概括文章重要信息。

【答题技巧】概括故事情节类题应按照“主人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答题步骤,组织简明连贯的语言进行答题。

【典型试题】阅读《滚下楼的高才生》(刘墉:《视野》,2011年6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30字以内)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时先思考,故事是围绕哪位主人公展开情节的。虽然故事中出现两个人物马克和老太婆,但不难发现是马克的执著打动了主持面试的学术权威老太婆,他最终被破格录取,因此主人公应确定为马克。时间应为第一次口试,地点应在常春藤名校。

【参考答案】马克第一次到常春藤名校参加口试迟到了,但他没有放弃,结果被录取了。

二、 理解类题型答题技巧

能准确理解词语、句子、段落在文中的含义与表达作用;能理解题目的含义、作者情感、人物性格,再现人物心理活动;能理解文章结构安排目的、手法运用目的。

1.答题技巧解析之一

【答题技巧】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与表达作用,先写出词语的本义,然后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结合词语所在具体语境分析所采用的描段、修辞手法及特定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词语已经不再具有词典中的本义,而只具有其新语境中的特定含义。

【典型试题】阅读《光明行》(杨轻抒)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

【解题思路】先思考“甩不掉”的本义是挣脱不开、摆脱不掉,然后迅速返回原文,找到词语所在的位置。

联系上下文可知“甩不掉”写出了“我”双目失明后一时无法接受现实的烦躁与苦闷,也写出了女孩热心帮助“我”的执著与坚定,表现女孩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参考答案】这是动作描写,意思是摆脱不开,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孩帮助“我”的坚定执着,同时也写出“我”的内心烦躁。

2.答题技巧解析之二

【答题技巧】理解题目的含义,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联系原文答出其字面义,再联系文章主旨答出其深层含义即可。

【典型试题】阅读《母亲的》,思考题目的含义。

【解题思路】题目关键词是“”,它在文中不仅指父亲生前在院中所种,在母亲心目中它也俨然成为父亲的象征。再联系文章的主旨可以知道母亲对的那份深情,其实正表达了母亲对父亲的挚爱深情。

【参考答案】文章以“母亲的”为题一语双关,既指园中篱下的,也是父亲的象征,文章借此表达了母亲在生命中一直所坚守的那份对父亲的挚爱深情。

三、 赏析类题型答题技巧

品味文段在遣词造句上的特色,品析文段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能针对文段语言的表达和写作方法,自选角度,自由品析。

【答题技巧】首先从文章整体考虑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之后按照“内容+手法+手法作用+主旨”的答题步骤进行解答。常见写作手法包括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烘托渲染、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典型试题】阅读《母亲的》,就文章的写作技巧发表自己的看法。

【解题思路】文中的是父亲的象征;母亲一直不肯照相的情节为下文设置了悬念;回忆父亲养花的经历属于插叙。

【参考答案】1.文中的是父亲的象征,借来表达母亲对父亲的挚爱深情,形象具体,意蕴含蓄深远。 2.二、三、四段写母亲从春到秋一等再等不肯照相,为文章设置了悬念,引出下文对父亲爱的叙述,使文章跌宕起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插叙父亲爱菊、养菊的经历,交代了母亲等开时再拍照的原因,揭示了前文设置的悬念,使文章内容更充实,结构曲折有致。

四、表达类题型答题技巧

根据文意,能进行补写、续写、仿写;根据理解,能对人和事做出个性化评价,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提出建议;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能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准确表达自己的结论或观点。

【答题技巧】补写、续写、仿写要注意人称与当事人一致,情节符合语境即可;对作品进行评价只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联系实际要求围绕文章观点谈出自己的生活体验即可。

【典型试题】阅读《水边的文字屋》,思考虽然现在的你还没有建好自己的文字屋,但在亲近文字的过程中一定也有独特的感悟,请将你的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