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武陵春李清照

武陵春李清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武陵春李清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武陵春李清照范文第1篇

词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比较陌生。课堂上,如何解析和赏读这首词,除了有效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外,把李清照本人放进词中,再联系她的有代表性的几首词,充分展示她一唱三叹的人生经历,感悟她婉转多姿的人生境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李清照跌宕起伏、百转千回的传奇人生

少女时代的她天真活泼、自由快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就像《如梦令》中所展示的那样清新、自然、率性而真诚,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中年李清照的个性特点是从这堂课的开端――李清照的一首爱国名诗《夏日绝句》为序幕拉开的。那时的李清照身处山河破碎的历史转折点,她的沉郁悲壮,慷慨激烈,那巾帼不让须眉的爱国豪情让人敬佩万分。晚境凄凉的李清照是以《武陵春》这首词落幕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载不动,许多愁”的淡淡哀伤忧伤穿越了时空,穿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扉!

二、如何通过《如梦令》这首词展现古典文学艺术独特的美―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

1.初读诗词,感受词富有节奏的音乐美感

长短句更迭的交换,韵脚齐整的文字的协调,以及文字本身所传递的一种奥妙无穷的感觉,让学生每读一遍都有一种别样的。

2.联想和想象这首词中意境美的三个画面是这节课的另一条线索,同时也是教学的片段

(1)“溪亭日暮”的唯美境界让学生如梦如幻、亦真亦幻。虽然学生不能把画面描绘得那么清晰动人,但那种美得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迷惑以及“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迷醉足以达到“未成言语先有境”的效果。

(2)“误入”“藕塘深处”所带来的是惊还是喜?不言而喻,是惊喜!这种惊喜让作者魂牵梦萦,终生难忘!那误入荷塘的初始的慌乱,那于荷塘深处呼朋引伴的焦急,及至最后留恋荷塘的嬉戏与享受,让学生对荷塘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渴望。于是孩子们一句句赞美荷塘的诗喷薄而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些美丽的女孩们,到底是想出去还是早已沉醉荷塘中了呢?孩子们各抒己见,犹如荷花竞放,千姿百态!

(3)蔚为奇观的“一滩鸥鹭”更给孩子们留下了绝美的人间奇迹。作者写到此处戛然而止,但那被惊起的一滩鸥鹭翩然纷飞的画面,那惊起的一滩鸥鹭所引起的少女们惊讶与陶醉的神态,那揣测鸥鹭内心世界的各种奇思妙想都永远定格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里了。

3.咀嚼文字之美,感受用字精妙

有人说,李清照的词无一首不精,无一字不妙。一个“误”字让全词异境突起、蹊径独辟,揭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觉盛宴――藕塘深处。那一个“醉”字,几乎让学生热血沸腾。“醉”在美酒,葡萄美酒醇香味,丝丝缕缕沁心脾,如痴如醉;“醉”在美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如诗如画;“醉”在美好的友情中,“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不醉人人自醉”!一个醉字,真是醉到了深处,醉到了极处,醉到了妙处。恰恰又来一“惊”字,犹如平地起风云,沙漠幻影“海市蜃楼”,于意外之中又撩起一个意外的“惊喜”。最不能小看一个“滩”字,说不定学生也会产生万千遐想,那随意而栖的优雅、闲适的鸥鹭的形态,他们会浮想联翩的……

三、一首《武陵春》,李清照跌宕多姿的人生落幕

在一个“常”字设置的悬疑中,李清照的另一首词《武陵春》在缓慢的音乐声中走进学生的学习:“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睹物思人,见物伤情,她流泪了;“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说双溪的春天很美,她也曾打算去荡舟游玩。但是仅仅是设想一下而已,最终没有再去看看“溪亭日暮”的美景,再去沉醉一回不知归路的顽皮,再去找寻一滩鸥鹭的踪迹……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有多少忧?她有多少愁?国破家亡,挚爱的丈夫壮年辞世,毕生心血的收藏毁于颠沛流离中。但是灾难真的并没有打倒她,她在深深的悲哀里把丈夫未尽的遗作《金石录》考证、修订、作后序;她把她毕生的才华都凝结在一首首凄怆、悲凉的词作中,她的《漱玉词》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价值连城的文化珍品!

武陵春李清照范文第2篇

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高中语文开设选修课,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不同学生有侧重地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唐诗宋词选读》(山东人民出版社版)教材按年代编排,便于学生掌握唐诗宋词发展的脉络,我们还期望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提升文化品位。我们将文本资源进行整合,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学习。共整合成七个专题,供学生自由选择。

两个唐诗流派:“清新的田园风”“壮美的关山月”

两位著名诗人:“‘飞扬跋扈’叹李白”“悲天悯人话杜甫”

三位著名词人:“在烟雨中放歌――苏轼”“黄花零落人憔悴――李清照”“把阑干拍遍――辛弃疾”。

学情分析:

课程面对的是高二的学生,他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在必修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词的基本常识,初步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而且部分学生对古典诗词有浓厚的兴趣,为这个模块的开设奠定了基础。

下面以“李清照专题”为例,详细说明。

教学目标:

1. 感受李清照诗词的魅力。

2. 通过感受李清照词作的意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 形成问题意识,初步学会围绕专题展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路径。

教学原则:

1. 选择性原则:学生可以根据各自发展层次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重点阅读鉴赏对象;

2. 形成性原则:一是学生通过整个学习过程,由碎片化的感受形成对词作的整体把握,以及对词人的总体认识;二是通过整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成果,实现对专题内容的整体教学。

3. 发展性原则:一是循序渐进,遵照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使学生对本专题的学习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二是在学生已有学习基础上,使学生的学习经验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4. 探究性原则:一是突出教学设问的探究性,二是突出教学内容的拓展性。

教学时间:

两周,其中上课4课时,辅以一定的课外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感受理解

1. 请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的李清照诗词,以及预习时查询到的李清照资料,谈一谈对李清照及其词作的初步认识。

教师设问:在你的印象中,李清照是一位怎样的女子?

2. 引导学生熟读教材中所选李清照词《声声慢》《永遇乐》《渔家傲》《一剪梅》《醉花阴》《武陵春》《如梦令》。

教师设问:这七首词虽然创作于不同时期,但是在字里行间萦绕着的情愫有无相通之处?这是一份怎样的情愫?

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相机引导。(教师预设:愁)

3.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进一步品味涵咏每首词中“愁绪”的具体内涵。

教师设问:结合第二环节阅读的感受,选取你最喜欢或体会最深的一首词,进一步涵泳品味,然后说一说这首词中的“愁”是一份怎样的愁?

学生根据各自选择,对词作进行深入体会。

学生课堂交流对词作中愁绪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整合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使班级学生之间的学习成果沟通互补,从而达成对七首词的完整学习。对于感受不对的地方适时纠正,对于感受肤浅处,相机引导。

教师预设:《声声慢》《永遇乐》《渔家傲》《武陵春》:亡国、孀居、流离的悲苦愁恨;《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闺怨离愁。

4. 布置作业:背诵《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

第二、三课时:鉴赏品味

整合文本资源:把《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作为第二课时赏析对象,把《声声慢》《永遇乐》《渔家傲》《武陵春》作为第三课时赏析对象,利用两课时进行深入研读。

1. 感受意象:

教师设问:在这三首词中,你是从哪些意象中感受到了作者那份挥之不去的愁绪的?

学生研读文本,圈画主要意象。

教师相机引导提炼。

2. 整合意象,感受意境

教师设问:选择一首词作,深入体会主要意象的丰富内涵,并发挥想象,把这些意象整合在一起,写一段描写性的文段。

学生研读品味。

学生根据词作意象,发挥想象,写作描写性文段。

3. 交流鉴赏写作成果

学生展示交流鉴赏和写作的成果。

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的方式,巩固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激发学习热情,深化审美体验。

4. 布置作业:背诵《声声慢》《永遇乐》《渔家傲》《武陵春》。

第四课时:拓展探究

1. 问题聚焦:

教师设问:通过前三个课时的学习,你对李清照的词最感兴趣的关注点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相机引导提炼,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更趋明晰,阅读和进一步探究的聚焦点更加集中。

预设:学生的关注点可能是多角度、多层面的:

①有的学生可能关注李清照的内心世界的变迁;

②有的学生可能关注李清照词中的典型意象。如雁、西风等;

③有的学生可能关注李清照前期和后期词风的变化与词人人生经历的内在联系;

④有的学生可能关注李清照词中口语化的语言风格;

⑤有的学生可能关注李清照词中的白描手法的运用;

……

2.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拟写500字左右的研究设想,教师提供写作支架如下:

①我的关注点是×××。

②从文本(教材中的李清照词)中我读到了什么。

③我的关注点的语文价值是什么。

④我需要哪些方面的材料。

3. 教师适当提供一些参考材料,所提供的材料尽量能够涵盖学生的关注点,其作用有二,一是在学生的思维受阻的情况下,为学生打开思路;二是为学生的深入研讨提供范例;三是为学生的深入研讨提供资料。这些教学资源的引进,目的在于将学生的学习借助这些拓展性材料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向前推进。

如:

①关于词人:

梁衡著《乱世中的美神》,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康震著《康震评说李清照》,中华书局2007年版

霍洪声主编《尘烟如梦花事了――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年版

徐培均著《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许瑞容著《走进李清照》,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

②关于意象和意境:

徐定辉著《李清照词意境美三题》,《名作欣赏(学术专刊)》2007年第7期

廖咏絮著《论李清照词中的“雨”意象》,《文学教育》2007年第7期

夏彩玲著《自是花中第一流――“花”意象与女词人李清照的写意人生》,《延河文学月刊》2007年第9期

③关于李清照的生平与其词风变化的关系:

赵梦桃著《李清照词中的淑女情怀》,《新科教》2008年第6期

陆占武著《柔肠一寸愁千缕――论李清照词的写愁艺术》,《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8期

④……

4. 布置作业: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展开阅读,并把探究成果写成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

学习过程延伸

1. 借助墙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展示拓展探究学习成果。

2. 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3篇同伴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

3. 学生结合同伴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

4. 选择优秀作品汇集成册。

【修改说明】

这是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2010)――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北京大学语文班”语文三组的作业之一。语文三组成员还有:辽宁省辽宁师范大学韩向东老师、浙江省金华市教研室朱昌元老师、广东省东莞市教研室马新民老师、江苏省南京市教研室徐志伟老师、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张小屹老师、山东省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朱成广老师、浙江省宁波市象山中学周良华老师、江苏省江都中学孟华老师、天津市第四中学杜朝凤老师、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黄金鹏老师。

根据南京市教研室徐志伟老师的意见,明确了教学过程中教师设问的层次,第一课时主要呈现为理解性问题,第二、三课时主要呈现为鉴赏性问题,第四课时则主要呈现为研究性问题。并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根据北京大学温儒敏老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翟小宁老师和高中四组老师的意见,对原教学设计进行了颠覆性修改,把原来的研究性学习方案改为选修课学习设计,加强了文本浸润涵泳的力度,突出诗词教学的审美价值。

根据高中四组山东省齐鲁师范学院李雁老师的意见,调整了“教材分析”中杜甫和李白、辛弃疾和李清照的顺序,并为教师所提供的阅读资料补充了作者和出处。

接受高中四组老师的建议,对课时进行明确分配。

武陵春李清照范文第3篇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意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但身为一个女人,她不能像岳飞一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一样上朝议事,更不能和政界朋友痛痛快快地喝酒骂座,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经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认为奇,不以为功,“女子无才便是德”,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字。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有文化的女人,她并不被那个时代所承认,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给了她很高的评价“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今天,我们在她的诗词中能看到她的痛苦和哀愁。我们在欣赏她的诗词时,仿佛又看到了一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纤瘦的女子。

李清照,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婉约派词人,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年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少女时代即名操一时,暂露峥嵘。婚后和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然而好景不长,新旧党争激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饱尝相思之苦。后金人铁蹄南下,南宋腐败无能,其夫满怀热血,但出师未捷身先死。李清照度过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竞之功。

因此可以说李清照的作品和愁是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河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为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情思。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活泼秀丽,语意清新。《一剪梅》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抒发了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婉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可看出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的表露了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李清照后期的词充满了浓重伤感情调,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亡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的怀念。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月”的京洛旧事;《满芳庭》“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景”,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在词中她充分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这些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凉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

因此,通过对李清照人生遭遇的考察,我们就可以明白“凄凄惨惨戚戚”的感叹,绝不是她的无病,而是其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的深刻总结与反思。正是由于她具有着极为敏锐、善于观察的多愁善感的心理气质,这就使得她特别深切地感知着人生所固有的悲剧成分。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醉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伤春既是如此,那么悲秋又该如何呢?读《鹧鸪天》词:“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多愁善感的心理气质,就像酵母菌能使葡萄发酵变酒一样,具有着使人外界刺激中专门酿生悲剧性感受和悲剧性体验的特种“魔力”,词人张炎有词曰:“只有一枝梧桐,不知多少秋声。”在多愁善感者的耳朵中,哪怕是一树梧桐所引发的秋声,都能产生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心理效果。李清照词,正同此理。

可是,人生并不全部由苦难所组成,而是有悲有喜,然后千百年来无数的读者,却几乎都对李清照那饱蘸泪水的词篇表现出了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主要有如下三点:

首先,人又七情,尽管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途有长有短,有顺有逆,但终究难逃生老病死,也无法免除悲欢离合对人的内心折磨,更会产生理想和外界环境的碰撞,也就有了触景生情的伤感。李清照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当她面对人生的大悲大喜时,一定有自己深刻的体验和领悟,周围的环境与他的心情正好发生碰撞时,她那无尽的愁和恨就涌上心头,正所谓触景生情,她就用词把她当时的心境反映出来。“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读者读到这,难免会生出怜悯之情和同情之心。所以,身遭厄运的人更懂得李清照的心,一帆风顺的人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武陵春李清照范文第4篇

好一个女子,词述闺中常态却流传千古,无论是婉约的柔美,还是盛名远扬的“易安体”,都是她的娇美“花衣”。

她是李清照,活在一个不完美的时代,却挥笔谱写了不朽的传奇。不论是她与赵明诚的爱情,还是作为才女的唯美佳作,都是隔离于俗世之外的淡雅清风。巾帼不让须眉,愤世而词比城坚一她为了一个美好的结局付出了心底最坚定的热血心肠,流落南方,夫君病逝,清照孤苦而颠沛流离,动乱不堪的年代,不是清照该居住的年代,倘若在今朝,她的词藻华美,定然独领,她如同一个词作女神,在精巧的纸笔下,带来一阵古风,一枝独秀。

句句可传诵,声声入人心,李清照给予后世最纯净的娴熟情调,一方传奇,万世共赏。

李清照的愁,愁水可泣,流淌了千年不减,不灭,安静地品味,如同知己一般地心疼,她好似一个邻家姐姐,在浮华繁闹的年代里,舞动扣人心弦的绸缎。漱玉泉的水,武陵春,醉花阴。

不是因为《声声慢》的慢巧情调而痴迷于这个女子的凄美,我们对她表示敬仰,可未曾推开她的心门。

何人有勇气刨开千古的阻饶,细翻她的愁情,陪她看落花赏秋叶,细雨下共嚼往事?待她落泪,再为她擦拭。

也许,在世人眼里,她是“愁”的代名词,而愁,也是她一生不变的主旋律,少女时,她也曾花枝招展天真淘气,而家国的灾难泯灭了她的快乐,在我心中,登峰造极于宋代词坛的女子,唯有李清照。

早年看过《李清照传》,对于她,多了太多怜悯。窥望她的气节与忠贞,骨子里少不了浩然正气,美于底蕴,修身静心。

昔日故人慢慢消隐,何似细水长流?有些故事在水中点点划开,李清照带不走的浓愁,则如同一波巨浪击中我们的内心,进发共鸣,碰撞出了火花,仿佛此刻的你我,已经与她相连、相牵、相恋,如果可以,那还是一种相依为命。

不论乱世如何浮沉岁月、抹去风尘,后人只等清照的一声召唤,倾城几世,演绎着炽热霜雪。

我几度翻滚浪潮中,想要觅寻她遗落的足迹,隐约间,依稀看见了古时印记,昂首的瞬间,我被斜射而来的空寂勾起了失望。李清照在我心底久居,徘徊在今世与古时的两极。

李清照的词,似乎是千年以前的“秋千曲”。她在千里之外,与我万里之遥,久不衰,经久不寒。

武陵春李清照范文第5篇

关键词:愁绪;国破之凄;丧夫之痛;错嫁之苦;暮年孤寂

透过千年的烟雨,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徐徐走来。东篱之下,你把酒黄昏叹惋人比黄花瘦;花自飘零的时节,你惆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舴蜢舟中,你伤怀“载不动许多愁”。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漫天的愁绪包围着你,闺愁、家愁、情愁、国愁,李清照,你的一生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一首天真烂漫的《如梦令》可以说是她童年的美好回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时的李清照不知愁为何物。

18岁时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两人婚后情投意合,共同研究金石,品茗作诗,琴瑟相和。她的愁不外是对出门在外的赵明诚思念的闺愁,“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痴痴的思念,彻骨的爱恋,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这只不过是儿女情长的离别之愁,是一种幸福的烦恼罢了。

一、国破之凄,丧夫之痛

婚姻生活的幸福是短暂的,等待李清照的是漫长的愁与无尽的痛。短暂的幸福过后接踵而至的却是国破之凄、丧夫之痛、南渡之苦这一连串的不幸!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大宋王朝,李清照不断遭遇人生的变故,北宋灭亡了,赵明诚远去了,国破了,家亡了,她的人生该何去何从呢?李清照不断找寻着属于自己的方向,寻寻觅觅,觅觅寻寻,得到的只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夜雨,满地黄花,散落成一地忧伤。愁苦中,她找不到出路,丈夫已去,她只能把忧伤写在诗行中。

一首《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令人肝肠寸断,尤其下阕,“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风雨催下千行泪,不是“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梧桐雨,不是“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的芭蕉夜雨,仅仅是微微的风、疏落的雨。也许真正的痛断肝肠,不是惊天动地捶胸顿足的痛苦,而是安静地默默承受着内心的苦痛。“一支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宛如一声叹息,丈夫远去,更兼国仇家恨,朝廷偏安,她欲诉无人,欲哭无处,她的愁,无人分担,她的愤她的恨,无人可倾吐。“肠断与谁同倚?”飘零中只能独自品尝着孤独的凄苦。

二、错嫁之苦,流亡之痛

赵明诚走了,张汝舟的出现让李清照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没想到的等来的却是中山狼。错嫁张汝舟,甚至让她身陷囹圄,她身心俱惫了。随着南宋小朝廷的四处逃亡,让李清照陷入更深沉的忧伤之中。国已破,家已亡,她却“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土”,一怀愁绪,几多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啊!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高宗又一次飞速逃亡,年逾五旬的李清照又一次流亡异地他乡。国运维艰,让她愁绪万千,长叹一声,李清照含泪吟出这首《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亲历靖康之变,目睹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饱尝漂泊动荡之苦,而此时孤身一人无依无靠。“物是人非事事休”寥寥七字,道尽了无限沧桑,无尽凄苦。此时此刻的愁已不再是“正人间天上愁浓”的夫妻别离之“愁”,而是国家破碎,人生何处的亡国之痛了。

三、暮年孤寂,苍凉之悲痛

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身边没有亲人,似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唯有守着孤清的小院,守着满地黄花,伫立在深秋梧桐树下看庭院深深深几许。她用滴血的心咏出那首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呀,痛失亲人,山河破碎,民族危亡,在词人凄苦的心中刻下的伤痕,又怎一个愁字了得。这该是怎样一种痛彻心扉的苦,怎样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呀!

千年的烟雨洗不掉历史的记忆,那个纤瘦而美丽的忧愁女神仍然活在读者的心中:在藕花深处戏水争渡,在东篱畔把酒赏菊,在西窗下聆听梧桐细雨,在凄风苦雨中踽踽独行……

参考文献:

[1]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03).

[2]陈祖美.李清照新传.北京出版社,2001.

相关期刊更多

武陵学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

创作与评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