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听课评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听课和评课是教研人员的基本功之一。教研人员只有通过听课,才能从源头上了解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地方法;通过评课,能够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或主管领导,能即时解决问题,并将教研人员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即时地传播给教师或学校。这既是教研人员实践的过程,又是理论阐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研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理论与实践的修养,用大教育观来审视当前的教育教学现象,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当前乃至于今后教育学发展的趋势。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学习和提高,才不愧为学科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具体体会如下:
一、教研人员要具有听评课理论
教育为本,质量为魂,教研质量是教研工作的生命线。质量靠什么?要靠我们平时的学习、积累和长期实践的运用。那么,了解和掌握听课和评课在实践和运用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听评课具有管理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经验使我深信,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如果偶然想起来才去听几节课,老是忙于开会和操心其他事务,使他走不进教室,不能接触教师和学生,那么,校长的其他工作都失掉了意义,开会等等的事,都会一钱不值。” 苏霍姆林斯基的阐述表明,听课评课是学校领导最常规的工作,更是我们教研人员最常规的工作,他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检查、指导、督促和评估等作用。搞好了听评课会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研人员要真正把握住严格教学常规的指挥权;指挥教学改革的主动权;开展教学研究的发言权。
2、听评课具有教研科研作用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高层次的听课评课过程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课前和评课中交流者之间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教师可以在执教中运用,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新的理论,如此循环反复,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有很大的提高的同时,教研人员的听课评课经验得到丰富,理论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如果将这些加以总结,就形成了很好和值得推广的教学经验。
3、听评课具有激励发展作用
通过学习理解到,听课评课对于开阔教师的视野,激励他们成长,发展他们的教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引导教师走教学能力螺旋式上升的道路。因为,在听课中,教师具有优势感,教育局领导、教研员、学校领导能够亲自听自己的课,说明在上课这一环节上自己确有与人不同的地方,教师能够将这种优势感化为动力,能够有效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在评课中,教研员一般都采用带有探讨性的和具有理论依据解决课上存在不足的同时,都充分对教师好的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科学使用的教法手段及教师特点等给予肯定,教师不仅在意和能够接受提出的不足,而且更在意的是教研员或学校领导对他的肯定。提出不足本身是教师提高的过程,肯定是对教师勉励的过程,二者的合理就是对教师激励的过程。
4、听评课具有教学诊断作用
我的理解是听课评课就如激励作用一样,不仅要提出教师上课好的地方,更重要的要指出教师教学的不足,以利于今后的改进。这种提出和分析不足原因的过程,我借助医学上的术语称之为“教学诊断”或“临床诊断”的过程。这种诊断包括课堂观察,课后材料分析和交流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是“诊――断――治”的过程,对于教师形成性评价至关重要。为了查找教师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相关人员有针对性去听课,在评课时,对教学课做出综合分析,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问题。要对教师教材处理、了解学生情况、教法手段、教学程序设计诸多方面做一个“透视”,分析产生的原因,指出改进意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5、听评课具有沟通协作作用
听课评课是人与人之间的群体活动,既然是群体活动,就要有相互交流、沟通和融洽感情的过程,对教师而言,可以借此挖掘潜力,提高教学水平;对教研人员来说,可以通过友好的交换意见,和教师的情感相容,达到和谐共进的目的。
6、听评课具有评估考核作用
听课评课作为一种促进教学相长的手段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对教师教学课品头论足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一节课的评估的过程。尤其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在例行检查评估时,看课评课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一些教师上课,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学校教师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听评课对教师来讲评优评先、升迁晋级、聘用考核等,除了看一些材料或通过间接了解外,一般重要的方法就是上课,因此,听课评课有重要的考核评估作用。
二、教研人员要把握听评课技巧
听课评课既然具有前面所述的作用,对于教研人员、领导和教师来说,如何听评课显得十分重要。科学合理的听评课能够起到勉励和激励教师的作用,相反,就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掌握听评课的技巧。
1、要明确听课目的
听课者盲目地去听课和带着一定目的性,有计划地去听课,其效果大不一样。我理解每个听课者听课前都要有明确的目的,选好听课的角度,突触重点的热荩是每次听课有相对的针对性,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一般听课有以下类型:了解检查、指导帮助、总结推广、实验研究、学习吸收和考核评比六种类型。不同的类型又不同地听课目的,不同的听课目的要选好不同地听课类型,这些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方能运用的得心应手。
2、要选好听课的时机
选好听课的时机很重要,俗话说:“打铁看火候,种地看农时”。听课的时机抓准了,不仅会提高听课的效率,而且还能调动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反之,音响听课效果和引起教师的反感。首先从教师心理状态考虑,在教师烦恼、工作烦乱和与领导对立期间,尽量不要听该教师的课;从自身特点上选择听课的时机,一般应从计划、新旧课和协调关系上选择时机。这样才能发挥听课的最大效率,在评课是不能引起教师的不满,反而,教师还能认真和虚心听取评课的意见。
评课是对课堂上好与坏有依据的进行评说的过程。一般要掌握六个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坦率诚恳原则、兼顾整体原则、激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讲究方法原则。再有,还要注重六种形式:个别交流、集中探究、书面评议、师生互评、抽签答辩和自我评议式。如能将上述的原则和平课的形式综合运用,将会使评课发挥最大效率。
三、教研人员要实践中磨练提高
教研人员光评理论说教很难使教师信服,只有将自身的理论积淀紧密与教研工作实际结合,才能将所把握的理论在实践得到验证,使教师信服。教研人员的实践主要形式就是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有多种多样,凡是与教育教学研究有关的活动,都可称其为教研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研活动做到三个结合,才能对自身和教师起到磨练作用。即备、说、上、评、研结合;理论学习与课堂实验相结合;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另外,教研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并善于将多种形式相结合,以发挥教研活动的最大效率。
1、教研员具有强烈的教研意识
教研本身具有传播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作用,作为教研人员首先就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教研的责任感和意识。只有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来主导和指导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才有生机,才能形成一池活水,才嫩起到用先进的历练引领教师的作用。
2、教研员要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关键词:说课;听课;评课
一、领导的公开评课少一点,个别听课指导多一点
领导一听课,老师们总是很紧张。在好多老师参与的评课中,领导的评议结论是乎是对一个教师上课的定论,大家认为很重要,总是很在乎。特别是对一个老师一节课下了否定性的评价,老师的心里压力很大,有时对上课失去了信心,甚至会想象成领导对自已的工作否定了.领导参与老师的评课,要在全面熟悉教材、教法的基础上,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有利于调动老师积极性方面多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最好是听而不在众人面前评,单独同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先肯定老师好的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最后对老师指出希望。这样鼓励了教师,也拉近了领导与教师的距离,溶恰了关系,有效解决了问题。达到了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说课公开一点,评课隐蔽一点
说课是上课教师向大家阐述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活动。不同学科的教师相对都能听清楚,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说的过程是一个更加完善的备课过程,在准备上课阶段,上课的老师总希望大家多提出好的意见,建议,心情是高兴的,这样有利于自己上一堂成功的课。而一节课上后评课就不一样了,作为上课老师总想上的完善无缺,一旦出了失误,自己本身就心情不好,如果再要组织教师面对面评议,且评的不如意,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达不到促进教师进步发展的目的。因此,我提倡在评课时让上课老师回避一下,有利于大家发表意见和看法。
(一)传统的听课、评课常见现象
大多数学校的听课、评课教研模式都是在教研员或学科教研组长的主持下进行,听课者总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既没有与学生发生直接的关系,也没有像授课教师那样紧张不安。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对授课教师作评价的任务,大多数教师不会在课前设定观察目标,最多是把授课教师的板书抄在听课本上,认真的听课者也只是把授课教师的步骤、流程记下来。
有的学校实施校级干部蹲点高三听课制度。这些领导听课,更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多时候都是从自己任教学科的角度去审视教师的上课,去评价教师的课。领导因此被教师戏称为“万金油”,教师们对领导的评课不以为然,很显然,这就失去听课、评课的价值。
有的听课是带着为了完成任务的态度,必然是应付,草草了事;有的听课是带着看出丑的态度,必然看到的都是一些落后的理念与做法;有的听课是带着领导的居高临下,必然难以真正进入听课的角色。为听课而听课,为完成任务而听课,只能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干扰了别人的课堂。
例行公事的评课,就是过分地关注教师的“教”,课后交流的反思的内容也多为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等方面。而学生的“学”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后评价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评课的教师讲得顺畅,上课的教师听得舒服。另外,这种传统的评课只对一堂课的内容进行研讨,只局限于对教学行为的评价,虽能解决教学中一些零碎的问题,却没能追溯到本节课所蕴含的教学理念。
(二)新型听课、评课策略
先看两个经典案例。
2004年浙江省绍兴市举行了初中《科学》(浙教版)优质课比赛,参加比赛的14节课中有6节是“大气压强”,如何让同一课题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在听课前,评委会提出了课堂观察目标的参考问题:如何引入课题;如何提问学生;如何设计实验?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巩固练习等等。观察目标明确后,听课者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一改过去那种“旁观者”的身份。有位优秀的听课教师把课堂观察的重点锁定在课题的引入上,他记下了6位教师引题的每一个事例。听完课后,他把6节课的引题概括为三种方法,即媒体展示法、实验演示法、问题驱动法,并指出6位教师所举事例的共同特点,指出这些做法的可借鉴性。
宋运来老师,江苏南京市一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一位有思想的年轻教师,活跃于教育在线等各大教育网站,文章在《中国教育报》等杂志上发表。他在听完学校数学教研组推出的14节数学公开课后,没有急着去评价教师的课堂,而是别出心裁,以一个语文教师的身份去反串了一堂数学课,以自己身体力行的方式,去诠释新时代听课、品课的境界。他从这14节公开课中看到了当前数学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第一、老师太像“老师”,学生太像“学生”,课堂上没有师生、生生的心灵碰撞。第二、数学只从黑板上、多媒体上学来,学生没有把书读懂,没有读出数学课本背后所表达的意思。于是,宋老师精心准备,选择了一堂公认为难度很大的数学课进行反串教学,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民教育》2005年第20期发表了宋老师的反串教学案例《去种一次别人的田——一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反串数学课》,随后编辑部以“学科间的大门被推倒以后……”为话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接着《中国教育报》、《中小学教学管理》、教育在线等报刊网络媒体也进行了争鸣。
宋运来老师把平常的听课,“玩”到了最高境界,“玩”出了新意,也“玩”出了创意。把一个学校平常的听课活动推向了整个中国教育以及全部教师如何笑傲现代课堂,如何整合各门学科资源的现代教学大讨论。
经典的案例给我们如何听课,如何提高听课的质量以有益的启示。
①转换角色。
听课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学习方式,是新时代的继续教育。任何一位领导或教师都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以学生的心态进入课堂,跟随上课者的思路,完成课堂之旅。
②课前预设目标。
授课教师课前要备课,听课教师课前也不能没有任何准备,要认真研究听课内容,把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生成的教学活动与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然后进行评价。
③梳理课堂细节。
摒弃传统听课只关注教师的“教”,努力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要求听课教师在每听一节课后至少追问一个教学细节,或教师提问,或学生回答问题的类型,或学生活动的次数,或实验方式,或多媒体使用方式。这就迫使教师思考课堂里每一种教学行为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其背后有什么深远的意义。要求教师从课堂的外显行为探究到内隐的教学思想。
④学会“品课”。
要带着欣赏的心态去品课,不仅要品出课堂的优点,或创新之举,或智慧火花,还要品出课堂的不足与失败之处,然后反观自己的教学,反观自己存在的问题,既提升别人,也提升自己。正如著名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所说:“教师听课要以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去听、去品、去悟,坚持经常去品悟不同类型,不同科目,不同阶段和不同教师,课后及时向授课教师讨取授课感悟,认真聆听评课教师的意见,就必然会使自己的授课水平产生大的飞跃。”
科学化的评课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素养,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新一轮课改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什么是科学化的评课?目前尚无定论。我们认为,评课应包含“评”和“课”两大部分。“评”,即评课主体;“课”,即课堂教学。评课就是评课主体对课堂教学所呈现出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价。(对“课”的评价已有很多研究,在此不再赘述。只想强调一下“评课主体”)
“评课主体”的内涵应该包括参与听课的所有成员,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听课者、听课学生和执教者。听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全面观察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体验者;而执教者既是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又是一名特殊的“听”课者。三个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无论哪一个主体缺失,评价都是不全面的。
因此,要客观全面地评价一节课,必须先问问学生的切身感受,看他们收获几何。看对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是否都有帮助。还要问问学生这一节课是不是老师常态下的“真实”的课。教师上课就是平常的上,只求有实际效果。不管谁来听课,心里只装有学生。要看是否解决了学生的问题,看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否有帮助。那种心里只有听课教师,甚至是取悦于听课教师、领导的“作秀”课、“花架子”课应该被打入“另类”,立即叫停,甚至要上升到执教者人格(诚实与否)的高度来认识、评价。
评课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改善课堂教学,使课堂流程最优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效率最高化。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接受最有价值的知识,感受最深刻的体验,建构更多的经验。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途径。
第一个问题:教师该如何听课
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3)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再回忆是否听过这节课。
二、听课时应记录什么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像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识的探究新知识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幼儿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幼儿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幼儿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幼儿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
(二)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幼儿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幼儿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识。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幼儿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幼儿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识。这更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三)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幼儿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幼儿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幼儿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学习能力。
(四)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五)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课堂教学过程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进展。在一节课中,过去的不可能再"回放";有些细节转瞬即逝,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整体认知。因此,听课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维,认真分析。应从三个角色介入:即一要进入"教师"的角色。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该怎样上。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已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即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二要进入"幼儿"的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幼儿的角度去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幼儿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三要进入"学习"的角色。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听课后应做些什么
(1)整理好听课记录。记录听课内容,按先后程序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记录时间分配,即各环节所用时间,教师教用的时间,幼儿学用的时间。记录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记录情境创设、过渡的语言、引导的技巧、激励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式。记录教师挖掘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情况,记录灵活处理偶发事件。记录练习状况、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等。
(2)做好课后分析。听过一节课后就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这节特点和闪光处,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认识。明确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几个方面。并针对这节课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与合理性的修改建议,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切磋,以达到互助互学的目的。
第二个问题:教师该如何评课
一、评课的理念
1、评课内容评课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教师、
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作用的分析和评价,即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教师与教学方法的相互作用、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相互作用等,包括课堂上的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知识与提高能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教学目标与绩效达成、教师专业发展等等方面。不光评价教师如何执教,还要看执教效果如何,其中最主要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效,
看目标达成度的高低,即学生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和感悟教学内容,学生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表达。
2、评课的功能评课的功能可概括为四方面:
一是促进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三是带动幼儿园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四是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好的提高。最终在教育思想与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教学管理、教学基本功方面实现八个优化。
3、评课的原则
(1)实话实说原则:评课对于执教者是学习借鉴的机会。评课人只有怀着强烈的责任心,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
评课才有实在的意义。但也要避免因“话重”而影响效果的情况,所以实话实说也要讲究方法与策略,讲究评课艺术。
(2)“心理零距离”原则:评课者要从帮助促进的角度考虑问题,提出中肯的指导意见,
特别要用诚恳的态度,营造一种“心理零距离”的融洽氛围。让执教者感觉善意,容易接受意见,
这样才有助于执教者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其教学水准。
(3)突出重点原则: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很有特色,能抓住重点并理论联系实际,让执教者进入“豁然感悟”的境界。
(4)激励性原则:评教语言热情诚恳,能激励执教者自我反省、树立自信、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5)因人而异原则:根据不同的执教者、不同的教学形式、不同的评价侧重点,
评课要有相应的区别和特色。如对骨干教师的要求可拔高一些,抓住个性特点,挖掘教学特长,激发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
(6)艺术性原则:评课要讲究艺术,掌握心理学理论,斟酌语言技巧,注意评议尺度,从帮助、促进的角度去考虑,
就课论课,把课评足,少议论人。
4、评课的形式
(1)个别面谈:听课者与执教者面对面单独交流和双向沟通。既可保护执教者自尊心,
探讨问题也容易深入。当然只限于听课人数只有1-2人的情况。
(2)小组评议:听课人数较多时采取,一般程序为:执教者说课听者评议领导或专家总评。
(3)书面材料:受时间、空间、人员、场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便在公共场合交谈的问题可书面表达见解,
还可以填写举办者设计的评课表。
(4)调查问卷:有三种形式,一是学生学习效果调查表,二是听课者对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表,
三是教师自评表。这要根据评课者或组织者的需要来决定。
(5)陈述答辩:执教者先陈述自己的上课设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特色、教学成败等问题,
可有侧重地谈。接着进行答辩,评课者提问,双方各自阐述自己观点,然后总结,最后权威专家点评。
(6)点名评议:评课组织者采取点名的方式邀请评课者现场点评。
(7)专家会诊:邀请专家对执教者的课进行会诊,帮助青年教师扬长避短,
尽快成长。专家看问题比较准确、深入,能有理有据,更有说服力。
(8)自我剖析:在听取评价后,执教者及时反省、修改和优化教案,进行二度设计。特别要探究失误的原因并及时记录,
以防类似问题再现。
评课应成为幼儿园经常开展的活动,
它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共同研讨;有助于学校领导更好地诊断、检查教学质量。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水平,
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在于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和不足,营造教学研究方面的团队精神,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一节课的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幼儿实际。
2、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二)教学程序(体现主体意识)
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幼儿素质
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4、给幼儿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幼儿自悟与发现
(三)教学方法(体现训练意识)
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幼儿和教师实际
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四)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
1、教学民主,师幼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新能力
2、重幼儿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五)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
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3、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调控课堂能力强
(六)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
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2、幼儿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活跃
3、信息量适度,幼儿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七)教学特色(体现特色意识)
1、教学有个性特点
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三、如何评课
1、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一般教学目标的制定包含三个纬度(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本次教学活动特点(即在表述时可操作性明显);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新纲要为指导,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关注本年龄段幼儿兴趣点,且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活动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2、评选材
评析一节课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是否准确、科学,还要看教师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对教材理解是否透彻,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选材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水平、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
2)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准确。(处理是指: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
3)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评教学程序
1)看教学思路、脉络、主线是否清晰。
做事,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教学活动设计,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操作练习等。
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如:环节的设计、提问的设计、操作环节的设计等等。为此,我们评教学过程,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不符合幼儿实际,激发兴趣,满足幼儿学习需要;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能不能给幼儿以新鲜、刺激的感受;三是看教学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2)设计思路与实际教学操作是否符合
有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对活动预设不够,对孩子的了解不够,或者教学思路不清楚,导致在活动中遇到情况无法很好的处理。
3)看教学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指导与练习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看幼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关注个体的时间过少的现象。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它总是因内容,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我们评课,既看老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关注随机的生成。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活动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要看新的教学理念,要看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师的人格魅力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5、评师幼关系
1)看能否充分确立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幼儿的融入。(如:有的师幼关系非常融洽,有的教师则高高在上,特别是小班教学活动,更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这样的亲近感。)
6、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1)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活动中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幼儿,师生情感融洽。
2)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确简炼,生动形象,提问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3)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多媒体操作熟练程度(钢琴弹唱)。
关键词:语文教师 听课 评课
课堂看似平常,却不平常,里面蕴含着众多的教育规律和教育思想。教师只有深入课堂才能获得,才能借鉴,才能提高。作为教师,要重视听课,要学会听课。听课和做其它工作一样,需要注重实效,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要逐渐了解新的教育思想、方法和经验,学会挖掘教师课堂中的优缺点,可以扬长避短,积众家之长于一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听课、评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听课前的课前准备
听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听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听课活动实效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前准备可以提高课堂观察与课后评析的针对性,同时做好了听课之前的准备,听课者就不再是纯粹的学习者或评判者,仅仅以他者的眼光来衡量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得与失,而是兼做一个“操作者”,试着站在授课者的立场去打量课堂中发生的一切。充分的课前准备,能让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事先认真地做好业务上的准备,上课者与听课者在课前与课后的交流、讨论,会把教研的气氛推向,真正实现听课的目的,使听课者有备而来,满载而归。在听课前,听课者要了解教材结构和学科教改信息,还要制定客观合理的听课标准或指标,了解上课教师的有关情况以及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听课者除了熟悉教材与教案,了解师生、班级的情况外,还要做好物质、心理和舆论上的准备。进入课堂之前,听课教师需要做好物质资料方面的准备:要携带听课专用的笔记本和笔,并填好听课需要记录的基本信息,以便在听课时专心听课。心理准备指的是听课者在进入课堂之前做好情绪上和态度上的准备。每次听课,听课者都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做到心平气和、不急不燥。舆论准备指的是向上课教师表明听课的目的与意图,解除上课教师的心理障碍,避免出现怀疑、误解、不满等消极情绪,妨碍听课活动的开展。貌似简单的课前准备,却包含着不少内容。
二、听课中的课中观察
听课时,听者应全身心地投入,在对课堂动态的密切注视中,体验执教者的劳动和创造,品评执教者与学生“打交道”的艺术。认真听讲不光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是对听课人的要求,认真听讲才能对讲课人的讲课过程、讲课思路明确。认真听的过程包括对知识的领会和课堂活动的观察。重要的是听其教学的方法和艺术,听其教学环节。听课者必须自始至终认真地听完一堂课,尽可能不私下活动,以免影响讲课老师的情绪和思路。其次是以学生的心态去领会知识、接受知识,如若听课者听的很舒服,很明白,那么学生必然也听明白了。听课人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上要仔细琢磨讲课人的讲课意图,明确他所处的教学环节和对他知识点突破的实例积累。就是说,你在听课的时候,你的思路要一直在他讲课的进度前面。你的思维只有一直在讲课者的前面,才有可能发现他的引导是否得法,才能评断他的教学方法,才能体会优秀教师的教学艺术。听课者还要做好听课笔记,主要是突出课堂的环节记写。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及组织的方法,复习巩固的内容,新课的引入、铺开、知识点归纳、重点内容的强调以及例题的巩固、练习及小结、作业及要求,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听讲并记写重点内容的强调,难点的梯度突破,三维目标的整合。
三、评课中遵循的标准
(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首先要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点主要是看教师的课堂是否把应传授的都教给了学生,基础知识学生是否掌握了,有些学校的个别教师,基本上是满堂灌,听完课一测试,学生当堂应该掌握的知识都不会。老师累得疲惫不堪,学生却一无所获。其实责任不在学生,而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讲明白。其次要体现义务教育的发展性。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就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收获,尤其是成绩好的学生。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教师在知识点方面的内涵和外延是否讲到位,是否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否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最后,要体现义务教育的个体性。在这一点上,在听课的过程中,要看教师是否做到了我们平时所说的让“尖子生吃饱,让后进生吃好”,就是是否在照顾了全班学生的大多数的基础上,给尖子生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这些尖子生发挥他们的特长,或者向他们推荐一些有利于他们的个性、特长发挥的好书,为他们今后特长的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角色:课堂上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要改变过去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承包了有限的40分钟,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满堂灌,不管学生是否听明白,抄在黑板上或抄在笔记本上就让学生背,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机械记忆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增加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即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其次,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听课的过程中,要看教者设计的问题,是否能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是否能够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让每个学生都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听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是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知。在新一轮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在转变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要体现在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要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要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