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农业园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成效有目共睹,但是,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一)园区运行机制与模式创新的问题。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主要形成了三种发展模式:一是政府主导型,此类园区一般由涉农部门或从各政府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园区管委会或发展公司,在园区初建阶段具有强大的推进动力,但是往往受行政领导决策影响较大,形象意识大于效益意识,后续建设积极性消减,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二是企业带动型,此类园区一般由一个上规模的投资企业自主经营,投入较大,设施装备先进,技术含量高,机制灵活,运行效率高,但存在重效益、轻示范带动的问题;三是农民合作型,此类园区一般由农民通过合作社的形式自主经营,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机制灵活,结构简单,但是组织较松散,经营管理能力、市场运作能力、统筹建设能力较弱。在园区建设初始阶段,这些模式都发挥了各自的重要作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由于产业发展、规划调整等因素,一些园区的现有运行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园区发展的需求。近二年来,苏中、苏北东部沿海地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较快,特别是一些企业带动型、农民合作型园区建设水平提高快,发展后劲足,相比而言,苏南、苏中一些政府主导型园区似乎正在进入发展瓶颈期,速度明显放缓。
(二)招引工商资本入园与确保农民利益问题。近年来,受农产品价格上涨和中央支农政策力度加大等诸多因素影响,农业领域逐步成为工商资本投资热点。各地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这个平台开展招商引资,可以带来农业园区发展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稀缺资源,发挥技术示范、市场引导等积极作用,促进园区发展。但工商企业大规模直接租赁农户承包地,会带来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挤占农民利益,尤其是挤占农民就业和发展空间。据有关调查,工商企业直接经营农地,原承包农户的劳动力只有20%左右能够进入园区企业工作,“既收取流转费又赚打工钱”代表不了大多数农民的实际情况,企业与农民利益关系不顺,尚未真正形成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二是有可能加剧土地流转“非农化”和“非粮化”倾向。工商资本为追求最大利润,多数会搞效益高的“非粮化”生产,有的甚至进行部分“非农化”建设,如利用园区良好的基础设施,发展餐饮、旅游甚至房地产等产业。三是盲目投资,一些在其他行业赚了钱的老板以为投资农业生产很简单,脑袋一拍投入资金圈地几百甚至上千亩,结果由于技术、管理、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大面积亏损,形成“空棚”等现象,给园区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三)发展高效农业与确保粮食安全的问题。江苏是个人多地少的省份,有限的耕地资源主要用来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开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米袋子”、“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的产出能力,在此基础上促进农民增收。目前纳入全省重点农业园区监测统计范围的143个农业园区的规划面积已达404万亩,再加上各类市、县级农业园区,全省农业园区的规划面积已超过7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10。由于比较效益的原因,这些园区产业类型大都为蔬菜、瓜果、花木、水产等高效设施农业,鲜有粮食产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对粮食的需求在逐渐加大,粮食保供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对粮食等传统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四)正确处理自身建设与示范带动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园区打造成为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示范样板,带动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江苏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与国内其他省份的现代农业园区不同之处就在于突出了“产业”两字。“产业”意味着既要注重自身建设,提高产出效益,同时又要通过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农民增收,两者是并重的。一些园区偏重于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视了同步提升示范带动能力,主要表现在只注重自身核心区建设,而忽视示范区和辐射区的建设,导致难以取得科技示范、产业辐射作用,这就违背了我们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初衷。
二、进一步推进园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省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当前及以下时期,建议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科学选择园区运行模式,增强园区持续发展动力。有针对性地改进完善不同运行模式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选择适合园区特点的运行模式。政府主导型园区要正确处理行政主导与市场运行“两只手”的关系,让政府官员从经营者的角色转变为服务者的角色,在入园主体的培育上下功夫;企业带动型园区要与有关利益主体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引导产业经营向纵深方向发展;农民合作型园区应注重提高统筹管理水平,促进信息、技术、资金向合作组织倾斜。建议重点发展农民合作型和企业带动型。
(二)大力培育新型主体,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充分发挥各类建设主体在园区建设中的作用。突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园区生产环节中的主体作用。在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针对入园创业的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以土地入股、资金参股、多户共建等形式加入或成立农民合作组织入园从事生产经营,让农民充分享受园区建设带来的成果,确保农民利益。严把入园企业“门槛”,突出农业龙头企业等在产前、产后的带动作用,切实提高园区产业化水平。加快培育相应的专业化服务组织,通过专业化服务,实行育苗、播种、病虫防治、肥水管理、收获或采摘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管理,更好地推进规模经营发展。
(三)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是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纲领,要坚持规划引领理念,规划一旦确立,园区产业特色、建设进度、基础配套等严格按照规划付诸实施,确保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园区建设,不断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在产业内容上,围绕“米袋子”、“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特别是在适宜发展优质粮油的农业大县,要把优质粮食产业纳入园区发展规划,结合粮食高产增效创建、优质稻米基地建设等项目实施,加强水稻标准化育秧基地等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增强园区对粮食生产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我省粮食安全。
关键词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科学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309-01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集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科学管理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区,涉及到农艺、农机、试验、示范及高效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园区的科学管理,就必须做好制度的管理、人员的管理及用工的管理,并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机、农工和日常运作的简单高效化。
1 加强管理,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1.1 制订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要做好管理园区,首先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与执行,不能有任何的偏袒,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人要按规章严格执行处罚,以体现制度的威慑力,同时对于在执行中发现的不足,要不断地加以改进[1]。
1.2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对农民工,主要是以青年妇女为主体的当地农业人员,要进行科学的培训,包括思想认识的改进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梨树县现有的几个农业试验示范园区中,都是以妇女为主体的农业人员,她们是园区的主要劳动者,没有她们,园区的一切工作都难以进行。因此,她们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园区的高速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实现园区科学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从而达到简单高效化[1-2]。
2 挑选合格的管理人才
2.1 选用高标准的现代科学管理人员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要求有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人才,其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更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及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同时要懂技术、懂生产[2]。只有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去要求自己、别人。只有这样,才能统筹谋化好全局,使园区能够有序的进行。
2.2 选用懂技术、懂业务的担任工作小组负责人
由于现代化园区往往试验地面积大,承担试验示范多,因此用人用工都较多,特别是在农忙季节,有时日需工时达100人次以上。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这些人进行工作尤其重要。既要做到保质,又要做到保量。要做到这点,就要挑选合适的人来担当各工作小组的负责人。
3 园区明确分工,责任明确
3.1 各项工作、工种及工序有效分类、分工
以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工作站为例,园区占地逾30 hm2,承担了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吉林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师大及一些相关农资厂家的试验示范,同时园区涉及到农艺、农机及基础设施维护等多项工作,每年需大量的工人,导致用工量大,因此就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实行包保制,而对于各具体实施点,包括每个试验示范点、小区等,做好相应记录,具体包保到每个工作组、每个工人身上,做到目标明确,终身包保,必要时,引进奖惩机制,以增强工人的主观积极性,同时增强了责任感。
3.2 确定工作量,实行包工制
园区的管理者或小组负责人在进行分工时,首先要做到事前对劳动量的充分估算,以确定用工量,从而进行合理分工,以避免人多效率低和延误工时的现象。
4 高目标,高质量追求
4.1 追求高效率的农业生产
在现代农业园区中生产,一定要有与时间赛跑的观念,做到早谋化、抢农时,这样才能搞好园区生产[3]。由于农业生产是环环相扣的,因此只要有一步闪失,就会搞乱全局。同时农业试验示范又要求层次的一致性,战线拉的太长,受温度、湿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试验本身就失去了可比性。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在每年的春秋农忙季节,每天的用工量都在100人以上,这一时期用工量大,而农民自身又有责任田,所以人员特别紧张,因此可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解决该问题。
4.2 追求高标准高质量的科学试验示范园区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展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展台,是农业科技推广和传播的载体,它的良好的试验示范,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高标准、高质量的科学示范园区,就不会有现代农业的全新飞速的发展,也就不会有农业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因此,在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时,一定要立足于高起点,立足于长远,立足于发展,才能满足今后农业发展的需要[3]。
4.3 建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劳动和短缺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的资源优势已不复存在,以老人儿童和妇女为代表的“6931”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也给园区的工作带来了困难。突出表现为对新技术和劳动技能的掌握和农忙时人工的短缺,另外工时费的日益上涨。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提高劳动效率,以减少劳动力的不足。一是需要从技术手段上加以改进,体现科技的作用;二是加强管理,用科学的统筹方法,合理分工,合理运
作,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从而减少用工量;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每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立,不是一时存在的,是一个长期性农业工程,园区需一定量的稳定的、懂技术的工人[4]。因此,园区要招用一定量的长期工人,签订用工合同。从而保证了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用工,不至于发生在农忙季节,因工资上涨,园区雇不到人的现象。总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一个要求科学高效化的园区,在建立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用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管理模式,管理者用发展的眼光去经营和谋化,才能更有效地发展和发挥重大作用。
5 参考文献
[1] 陈栋,甄双七,刘建峰,等.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6(12):116-120.
[2] 王为农.农业科技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J].宏观经济管理,2007(4):23-26.
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本质是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其配置方式从根本上讲,可分为两种:一是市场行为,一是政府行为。一般认为市场行为的效率要高于政府行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只是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失灵的时候才进行干预。然而,在对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埔里大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下面简称“示范园区”)的土地使用权流转状况进行调研时,笔者发现,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不仅可以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甚至是土地流转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一、基本情况介绍
埔里大洋示范园区所涉及的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面积在芗城区是最大的,具有代表性。埔里大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有埔里、洪坑、仙都三个村,这三个村的基本情况如下表(2000年数据)。这三个村属于较典型的农业村,出外打工的人员少,大部分劳力都在家种田,土地经营方式多为分散式家庭承包。
洪坑村
埔里村
仙都村
总人口(人)
2972
2585
2925
劳动力(人)
1400
1480
1625
劳动力/总人口
47.1%
57.3%
55.6%
户数(户)
760
635
805
人均纯收入(元)
2932
2808
2933
耕地面积(亩)
2470
3367
3050
人均耕地面积(亩)
0.83
1.30
1.04
户均耕地面积(亩)
3.25
5.30
3.79
示范园区原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稻—菜—果、蕉—稻—菜—蔗轮间作区,耕地面积2034亩。其中水稻120亩,占5.9%,蔬菜380亩,占18.7%,甘蔗110亩,占5.4%,香蕉714亩,占35.1%,水果710亩,占34.9%(含柑桔、龙眼、蜜柚、荔枝等)。示范园区的田块呈梯田式排列,面积小且规格不一,肥力不足,机械化程度低,配套设施不齐全,土地的市场价值很低。示范园区地处芗城区西北郊,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且寒害轻微,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区内分布有埔里、布坑两座水库,水质良好。
二、政府介入前
政府介入前,在分散式家庭承包经营条件下,具有风险规避意识的单个农户和过于细小的土地结合,一方面维持食物自给,一方面直接面对庞大的市场寻求货币收入,日益感受到农产品销售难、市场通道不畅的压力。这可以从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个方面分析。
关于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单个农户在面对庞大的市场时,只能作为价格的接受者,因此,农民的收入与价格紧密相关。而农产品是特殊的商品,具有地域性、季节性等特点,价格波动较大。以漳州市为例,近几年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很厉害,而且大部分时间处于低价位状态。如香蕉,低的时候0.2元/斤都不一定有人要,高的时候可以达到近1元/斤,平均就是0.5元/斤左右;柑桔的价格波动也很厉害,低的时候只有几分钱一斤。由市场的供需关系所主导的市场价格均衡一旦失衡,农户就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但是农户只能根据自己的供需状况做出有限范围内的调整,并且由于农户掌握的信息往往滞后于市场的变动,在供给方面存在着时滞,造成“蛛网效应”在现实生活中屡试不爽。因此,如果要单靠市场价格机制来调节农产品的供给,农民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关于要素市场。这里的要素指的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从上面的基本情况介绍中可看出,平均一个劳动力要负责耕地2亩左右。按照优劣搭配的原则,一个家庭分配到户的责任田可能会很分散,那么2亩地的劳动量对于一个劳动力来说也许强度很大,但是收益相对来说却较低。埔里村一位农民说:“在流转之前,村里分配到户的责任田,按优劣搭配的原则,我们家的责任田共有9块,分散在村子的四周。如果要施肥、喷农药什么的,就得骑自行车,从早上8点一直干到下午3点多才能弄完,连午饭也顾不上吃。”土地资源表面上看来稀缺(三个村平均人均耕地面积1亩左右),但由于单个农户投入限制,难以形成有效的农业投入机制和积累机制,土地的市场价值很低。总的说就是土地生产效率低。由于单纯的种植业并不能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造成农户的储蓄率较城市要低得多,农户没有有效的积累机制,因此可用于投入再生产的资金十分有限。所以在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大要素中,资本是最稀缺的。
总之,在这种情况下,基础结构(小农经营)的简单和脆弱使得农民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都很大。
三、政府介入后
正是注意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诸多困难,1999年7月,天宝镇政府联合各村组织启动了“埔里大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工程,希望能通过该工程的实施,为解决以上问题探索一条新的途径。该示范园区采用了“土地返租——连片开发——规模经营”形式,主要作法是:由天宝镇政府、各村组织协调,以每年支付一定的租金(货币或产量形式),向农民租回承包地,经过土地连片开发,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后,再向经营大户发包,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名优特新品种示范区和花果生产区。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土地返租。埔里大洋的田块呈梯田式排列,面积小且规格不一,因此要进行大范围平整。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涉及到用地、青苗赔补和土地返租等问题,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①用地方面:开展土地整理,需要修建田间道路、排灌设施等配套设施,要动用土地,该部分面积由土地整理后增加地有效面积来弥补,不足部分由受益田块平摊;有涨出部分,按比例安排给各村掌握使用;镇、村对土地动用实行赔青、租用的办法处理。②青苗赔补:需要赔补的青苗面积约为1000亩,镇、村工作组实地评估,确定等级给予赔偿。水果赔青按照实行最高限价、分成四个等级进行:香蕉每株20元(16元、10元、4元),柑桔、龙眼每棵100元(80元、50元、20元),柚子每棵150元(110元、70元、30元);蔬菜在收获后再整理或按实地评估赔补。动用资金约60万元。③土地返租:按照土地使用权流转原则,为了兼顾集体、农民利益,根据当地实际,由镇、村向农民成片租回,镇、村逐年支付租金,租金每年600元/亩或稻谷2000斤,以时价折合成人民币支付,由农民自由选择。如果标包有盈利,视情况适当分配红利。土地返租时拿出工作底册,按分田到户时的面积赔补,并由镇政府与农户挨户签订《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协议书》。首期共返租500亩,涉及三个村共380户农户,其中埔里58户共75亩,仙都45户共62亩,洪坑287户共380亩。
(2)连片开发。在土地返租后,镇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土地平整、分区土壤改良(ⅰ区无公害蔬菜基地,ⅱ区名优特新品种示范区,ⅲ区花果生产区)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建设(修建3条南北走向,3条东西走向的机耕路)、沟渠建设(石砌灌排两用渠总长14900m)、喷灌管道铺设(总长3510m)、架设电线、田间林建设和大拱棚购置等。这样,土地经过连片开发后,改善了基础设施,基本符合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要求。
(3)招标发包。在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将2000亩的示范园区按功能划分为三个区:ⅰ区无公害蔬菜基地,约1000亩;ⅱ区名优特新品种示范区,约800亩;ⅲ区花果生产区,约200亩。由镇、村向当地群众招标经营,把握三个原则:①每亩租金必须高于与农民的返租租金;②要有一定规模(不能低于10亩,最好在20亩以上);③必须严格按照已划分的功能区域布局来安排种植品种。现在,整理好的300亩土地已经发包出去,共有5个经营大户承包,其中有本地的农户,也有芗城区其他村镇的农户。另外,芗城区的科技局、农林局、菜办等涉农单位也分别承包了一些土地,作为引进新品种的试验基地。
四、政府的作用
从示范园区的操作过程看,有一个步骤很关键,那就是对土地的连片开发,包括土地平整,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分区土壤改良。原来的田块呈梯田式排列,面积小且规格不一,肥力不足,机械化程度低,土地的市场价值很低。这样的土地,发包出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它实现不了经济效益的飞跃。正是由于对土地进行了深层次的开发,使得土地由“贫瘠”转为富有“含金量”,为提高土地的总产出效益提供了可能性,这样“土地返租——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最后一个环节才能顺利实现。同时,对2000亩的土地进行功能区划分,便于统一管理和机械化操作,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可以降低单位成本,实现规模经济,这是一个质的转变。
在示范园区的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充当了一个“中介”的角色,它联系着农户和经营大户两头。政府在连片开发土地中所投入的大量资金,是农户或者一般经营大户所不能做到的。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大要素中,唯有资本是最稀缺的。一般的农户和经营大户无法负担起土地平整、分区土壤改良的费用,而且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全局设计,并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一家一户是做不到的。如果跳过政府这个环节,由农户直接与经营大户签定土地流转协议,由于是双方自愿协商,则矛盾会较小,但是农户所获得的租金也会比较少。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基础设施较不完善,生产效益相对较低,而且还会存在事后监督成本和经营大户短视行为的问题。如果发生纠纷,对于双方来说,诉讼的成本都要高于收益。由政府充当中介,农户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解除后顾之忧,而经营大户与政府交易,也会减少机会主义的行为。因此,由政府充当中介,可以大大降低交易风险。并且政府可以用“返租”与“倒包”之间的价格差来补偿土地连片开发中的一部分费用。
当然,由于埔里大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要求土地连片,涉及到不少农户的承包地,政府如果要返租,就必须分别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如果有哪个农户不愿意转让自己的土地,还必须与之交涉,这样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交易成本很大。但是,如果政府返租的价格较高(如目前的600元/亩),在利益机制的推动下,多数农户还是很主动的与政府达成土地流转协议。
五、一点思考
当前大多数有关土地流转的文章一般都是介绍土地流转的具体形式以及对农业的有利之处,或者分析土地流转的成因与机制,在涉及政府时,一般也是强调政府作为“局外人”的作用。本文则想通过埔里大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案例,分析政府作为土地流转的主体之一,在整个土地流转过程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 东方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概况;动作;管理职能;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293-02
1 园区概况
茅山镇东方紫现代园区创建于2010年6月,规划总面积2 000 hm2,是集高效种植、加工、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茅山镇乡村旅游产业重点打造的精品景区。2011年通过镇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定。2011年园区实现各类销售收入2.4亿元,其中接待游客6.4万人次,乡村旅游销售收入达1 100万元。园区分为4个功能区和1个接待中心,分别为桑葚采摘区、茶文化休闲区、东方紫酒文化体验区、精品葡萄采摘区以及一个综合性游客接待中心。
园区的主导特色产业为桑葚,拥有国内最大的果桑种植基地,现种植面积233.3 hm2,规划面积为666.7 hm2。园区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东方紫酒业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从事桑葚酿酒的企业,在国内紫酒行业处于垄断地位,所产东方紫系列紫酒畅销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系列产品售价为400~1 600元/L。2012年该产品在CCTV等媒体开展品牌营销,影响力日益扩大,并着手建立紫酒文化休闲品尝区,着力弘扬紫酒文化。园区采用“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运作模式,形成多方共赢的产业链,桑葚种植产值可达15万元/hm2,净效益达9.75万元/hm2,龙头企业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 847万元,实现利税1 700万元以上。
茶文化休闲区依托江苏园林学院的技术优势与园林学院开展产学研究合作,融入校园文化,双方共建茶文化休闲区。休闲区依托地理标志产品“茅山常青”的品牌优势和近133.3 hm2的茶园建设了茶博园,并建成了茶艺馆、茶叶采摘加工体验等休闲旅游项目及小型高尔夫练习场。
葡萄采摘区汇聚了巨峰、夏黑、金手指、美人指等近20个品种的鲜食葡萄精品,在2012年全国葡萄评比中荣获2个金奖、2个银奖,采摘游在南京市等周边城市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2 园区的运作
茅山镇于2011年5月成立了东方紫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由镇党委书记金伟任管委会主任,并配备了涵盖农业、技术、规划、财务及旅游等各方面的11位专业技术人员,统筹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强化园区各功能区的功能完善,全方位推介园区,树立园区的市场形象。
2.1 融资渠道
本着规划先行、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建设理念,吸收多方资金,特别是工商资本加入园区的建设,打破融资瓶颈,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
2.1.1 政府投入。政府投入的重点在园区公共产品的建设,主要为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园区先后建成黑色路面8 km、水泥路24 km、道路绿化18 km,使园区道路基本网络成形。修建硬化渠道6 km,田间小构间120个,基本缓解园区地处丘陵山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满足园区生产用水需求。在园区架设了8 km电力线路,配备变压器8个,满足了园区快速发展的电力需求。近3年,政府投入总额达250万元[1-2]。
2.1.2 工商资本投入。工商资本的投入在东方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中占主导地位,占园区总投入的80%以上。其中投入超亿元的企业有2家,一是投资1.5亿元、占地43.3 hm2的怡景湾度假村,达4星级标准,山清水秀,为国家AA级景区,拥有垂钓、水上高尔夫等娱乐休闲项目。二是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方紫酒业有限公司,占地23.9 hm2,总投资1.4亿元,拥有全自动酿造生产线2条,容积达2 500 m3的地下酒窖及1座酒文化休闲场所——皇帝庄园。此外,园区分布大小农家乐餐饮近20家,占地多在3.33~6.67 hm2,投资在100万元左右。
2.1.3 合作组织投入。由农户联合起来的合作社主要投入在高效种植业及小型机农家乐餐饮业。园区近1 600 hm2的桑葚、茶叶和葡萄等高效设施农业,许多田块运用灌溉技术、钢架大棚等先进设施投资近15万元/hm2,总投资超过1.8亿元。此外,合作组织争取财政涉农项目的扶持,投入部分资金参与了园区的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对园区的基础设施的完善起到一定作用。
2.1.4 涉农项目投入。园区积极申报财政涉农项目,先后实施村庄绿化、生态村创建、丘陵山区土地治理、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等大小10多个项目。园区整合各类项目的资金,在符合整体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实施单位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各类财政资金投入总额达300万元以上,加上配套资金,项目对园区的投入达1 200万元以上。
3 园区管理职能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并把它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园区管理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保障规划的权威性
园区管理严格执行园区的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越规划,建设与规划不相符的建筑。引导农民种植与园区主导产业相符的高效种植业,对不愿种植的农民鼓励其将土地流转。
3.2 协调各方关系
收获农产品的价格形成以园区种植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协商确定机制。2011年,园区组织了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协商,双方经过多轮谈判,最后签订收购合同。同时园区还明确各方在乡村旅游中的经营范围,并使各企业有序公平竞争。
3.3 招商引资
许多企业进入园区均以土地流转为前提,园区对分散在农民手中的土地实行租用,然后,再采用招投标形式,统一对外招商信息,吸引企业进入园区。皇帝庄园等餐饮企业均采用此方式达成投资协议。
3.4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园区管委会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在加大对外推介、招商的同时,为进园区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服务内容涵盖招工、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目前,农产品展示大厅正在建设中,电子商务平台也在加紧构建,还向游客免费发放包涵各类企业的产品及服务简介的园区游览手册。
4 制约园区发展的因素
4.1 公共产品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
园区公共建设如道路、水利等基础建设的投资主要为财政投资,投入资金较少。其他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如溧阳的白马、高淳的亚溪等园区,道路及景区的停车场等建设档次明显比东方紫产业园区要好。东方紫园区这类的公共设施主要依靠园区企业建设,存在位置不合理、容量不足等缺陷。
4.2 与旅游社的合作程度不够紧密
旅行社作为旅游的重要媒介,是整个旅游产业的龙头。东方紫园区主要以散客和自驾游客为主,如何与旅行社合作,开发南京都市圈的旅客资源,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是园区以后开发旅游资源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3 环境整治有待进一步加强
东方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虽然形成主导产业的连片种植,但插花过多,园区内还种植苗木、水稻、杂粮等与主导产业不相符的作物,影响整体观光效果。道路景观绿化残缺不全,有待完善。
东方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速度快、建设标准高,预计在2013年全面完成各项建设目标。并着手制定下一步建设方案,强化硬件,做强软体,对照省级农业产业园区的各项指标,全面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将东方紫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成句容市乃至江苏省内最具有影响力的旅游观光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现高效农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把乡村旅游打造成茅山镇经济的支柱产业,富民强镇,实现茅山镇经济的绿色崛起[3-4]。
5 参考文献
[1] 颜晓萍,乔丛.果业园区:现代果业新模式[J].西北园艺:果树,2012(3):4-5.
[2] 张长海.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模式探索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224-226.
自2012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在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中安排不低于1 亿元的发展资金用于“一区六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除本报报道过的农高区外,各县(市)区对六大园区也进行了高标准规划。“政府搭台,企业经营”,如今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章丘 打造对外展示窗口
章丘农业产品精彩纷呈、名特林立,但分布广阔、外显度低,因此,章丘现代农业示范园致力于打造综合对外展示窗口,充分彰显和提升章丘农业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章丘总体规划示范园面积200 公顷,着力打造“一园、两片、十个功能区”。
截至目前,章丘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完成园区地上附属物清理和围墙圈建,完成示范园建设指挥部建设,配备必要办公设备,工作人员入场办公。完成中心水景区、名特林果展示区、特色田园风光区的工程规划设计,园中湖和林果区土方工程完工。同时,园区已与北京恩源科技公司签订示范园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和总部基地项目框架协议。
历城 发挥农产品加工物流优势
位于历城区的济南临港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物流优势。以蔬菜、花卉等农产品保鲜加工和冷链物流为特色,以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目标,充分发挥示范区空港、交通枢纽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形成蔬菜、花卉农产品保鲜、贮藏、加工、物流产业集群,创造临港经济新优势。
目前,唐王蔬菜科技文化博览园已完成韩西蔬菜批发市场提升改造仪器设备购置工作和核心区道路绿化工作,悦心园高标准智能温室正在建设中;唐王蔬菜片区百利客项目和正庄现代农业园项目已完成规划编制和农业园区申报工作,大棚建设将于近期启动,正庄珍稀果品正在嫁接栽植中;唐王湿地公园片区已完成30 公顷大型高档稀有苗木的定植。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正在进行施工设计。
长清 突出种业育繁推一体化
长清现代种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突出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和农业公园主题,综合考虑布局种子研发、繁育、加工、销售等生产经营设施、生活设施和休闲观光设施的景观元素协调一致,并突出园区特色。
从目前直到2013年年底,该园区正在建设8000 m2的种子加工车间和储藏仓库以及路林电水系统。
平阴 发展设施蔬菜生产
平阴依据基地的自然环境、规划定位等因素,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划分为设施蔬菜生产区、综合服务中心区、林果生产区和中药材种植及科普区4 个功能区。园区总投资18671.11 万元,占地71.5 公顷。
现在园区内5 个冬暖式大棚的续建工程正在进行中。道路、水系、桥涵等也相继进入招标开工阶段。
济阳 规划实现循环农业
济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开发,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持循环农业示范园内小区域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济阳着重打造农业科技教育与培训功能,逐步把园区建成济南市农业高新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信息集散中心、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以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记者获悉,园区内育苗区一期已基本建设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二期正在建设中。示范展示区外部主体已完工,内部展示已开工。有机蔬菜生产区、休闲观光采摘区、管理培训中心已经投入使用。智能育苗区的科研楼外部主体基本完工。
商河 打造花木交易市场
商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区位于济南市北大门---商河县城南部,自2008年开始规划建设一期工程,目前已引进台湾独资企业济南展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济南绿泉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天建公司等企业,建设了科技培训中心、温泉农庄、现代化兰花种植基地一期工程以及现代化育苗温室、休闲观光温室等。为进一步扩大园区影响力,拓展园区功能以适应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今年规划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建和提升。
规划整合园区一二三期工程,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园区占地面积667 万m2,以打造花木市场为中心,共划分为六个功能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