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积极思考的力量

积极思考的力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积极思考的力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积极思考的力量

积极思考的力量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责;检定;校准;检测;管理

一、设备管理要求

(1)配齐建标项目的主标准器和辅助标准器,标准器的精度和测量范畴要满足检定工作需要。(2)对所有出具检测数据的设备和标准物资要制定周期检定计划或者周期自校计划,保证量值可以溯源到国家基准,要有专人负责计划表的制订和实施,确保按期进行有效溯源,溯源率要达到100%,并保存好相关的记录。(3)每台设备都要有设备管理卡,其内容包括:名称、型号、精度等级,检定情况、管理人等。(4)仪器操作人员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人员素质、操作技术直接决定着检测数据的精准程度,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检测能力,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是关键。因此计量检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持证上岗。(5)对性能不稳定,使用频繁,经常携带到现场检测及恶劣环境下使用的及发现检测数据之间出现分散性较大的仪器设备要进行期间核查,并做好相关记录。(6)标识管理是计量特性的确认和直观证明,因此对经周期检定/校准合格或经比对能满足规定要求的仪器设备,应在仪器前贴绿色的“合格”标志。对检测设备经检定/校准不合格或检测设备性能无法确定(超过检定/校准周期),仪器在使用中出现故障、损坏等现象,应在仪器前贴红色的“停用”标志。多功能检测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但检测项目其它量程经校准合格的,应有使用限制标识,在仪器前贴黄色的“准用”标志。

二、环境条件要求

设施环境是质量控制的保障。技术机构应当具备固定的检测工作场所以及用于开展计量检定活动所需必备设施、数据处理与分析、信息传输设施和设备工作条件。技术机构的基本设施和工作环境应当满足检定方法、仪器设备正常运转、技术档案贮存等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并符合保障操作人员安全和健康的要求。实验室面积要能保证检定工作的需要(电能表检定室不低于两间)。实验室环境条件要满足检定规程规定的条件,有环境条件控制、监测设备和记录,监控的温湿度要与检定方法标准规定的环境要求相一致。对于相邻区域的工作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隔离,并明示需要控制的区域范围。

三、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行为要求

(1)检定实施要严格执行检定规程,不能简化操作程序,每个检定项目和大型设备操作都要有作业指导书。(2)加强被检样品的管理,做好登记和唯一性编码和标识。对被检定合格计量器具按要求加贴合格印证。(3)检定原始记录信息量要满足检定规程的需要,原始记录表格应记录规范,不应有缺项,所记录的数据必须具有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要有据可查。特别是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要与其使用情况记录相一致。原始记录数据的更改、修改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划改,不能随意进行涂改。结果通常是以检定证书(或检定结果通知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的形式出具,证书和报告是法定计量检定检验机构向顾客提供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最终产品,是机构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质量的具体体现。因此,所出具的检定、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的标识具有唯一性,要说明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所必需的和所用方法要求的全部信息。证书和报告的格式要符合计量检定规程等技术法规的要求,格式的内容要齐全、充足。电子传输结果报告的,要做到安全、保密等。并在其上面加盖检定合格印,并符合准确性、清晰性和客观性的要求。计量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以及证书专用印章要有专人保管,并建立使用管理程序。

四、综合管理要求

(1)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计量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形成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并加以实施。(2)要坚持内审和管理评审活动,保证体系文件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3)要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实。(4)要加强计量人员的管理,搞好业务培训和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检定、校准和检测实施是机构履行职责,为计量监督提供技术保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计量技术服务的核心活动。这些活动之间,既有相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特点。各工作区域布局应合理,工作要规范,才能保证量值的准确和统一。技术机构管理的每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各个环节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断其一便溃不成军,只有抓好每一个环节,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使其得到有效控制,才能提高检测质量,才能使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面。

积极思考的力量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量技术监督 管理

计量听起来枯燥,实则非常迷人,它的发展和提高成为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永远追求的魅力所在。计量是研究测量的科学,是所有科学赖以发展的支柱。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商贸、医疗、国际贸易,到最尖端的科学和高新技术领域,计量时时刻刻都得到实际的应用。可以说,没有计量,寸步难行。

一、计量的意义

(1)计量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的最前沿。任何工业产品、商业交易、科技成就、科学实验的背后不可能没有计量的支撑。在航天、航空、航海、导航、采矿、地震、电力、石化、轻纺、运输、气象、通讯等方面都突显出计量的重要保证作用。

(2)在经济社会中,追求经济效益是许多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计量的经济效益除检定、检测的显性效益外,主要体现在维护正常的经济、市场秩序,保证公平的交易,打破技术性国际贸易壁垒,提高产品质量,正确评定科研、科技水平上。据统计,在工业化国家,测量活动对国民生产总值(GNP)的贡献占4~6%,计量的投入/效益比达到1/(5-37)。计量对保证产品质量、可靠、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一些精明的企业家认为,计量是“造钱的机器”,加强计量是企业“降低成本,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手段。”

(3)计量涉及到各经济领域,并与人民的生活安全息息相关。老百姓的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涉及商用衡器准确与否;水电表、燃油气、出租车里程、电讯电话等计程计时计价,关系到诚信、公平、公正;涉及人们身体健康,表征人的生命现象的血压、血球、心律脉搏、心、脑、血管等生理指标监测医疗卫生计量仪器的测量、诊断,关系到老百姓及人类的生命安全。

二、当前我国计量技术监督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强检计量器具的使用单位和个人,计量法制意识偏低,依法申请和接受强检的自觉性不高,有的甚至公开拒检。民用计量器具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质量低劣的产品还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的损失。

(2)部分企业计量意识淡薄,计量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的计量人员没有受过计量知识、计量技术的正规培训,致使这些企业的计量工作变成可有可无,而且计量设备配备不足,计量管理方式落后。

(3)在国家纳入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中,大多数是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的,这些计量仪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不仅是简单的量值问题,更影响到社会生产的经济秩序。而一些纳入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生产企业拒绝强制检定,导致计量监督执法困难重重。

(4)社会对计量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良性的工作环境。当前计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的财政机制,不利于形成全民参与计量局面,过高的检定费用限制了大量计量违规问题的举报与发现。

(5)一些计量部门,特别是基层计量部门的检定能力不高,设备、标准落后,专业人才缺乏。且计量工作缺乏有效的执法保障,检定中发现的问题不能有效处理。

三、加强计量技术监督与管理的措施

(1)加大计量监督执法力度,查漏补缺,扩大强检工作覆盖面,提高强检计量器具的受检率。打破计量强检工作受阻的僵局,对公开拒检的行业垄断部门,要在宣传、协调、执法、监管服务等方面实现联动,以形成声势,从省、市、县三级对这些部门成压力,改变强检工作的被动局面。加强对民用水电煤气表的计量技术监督,质量低劣的计量器具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的损失,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是计量监督工作的一项长期的任务。

(2)加强宣传,引导企业加强计量管理工作。计量监督部门要加大对国家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企业和职工重视计量管理工作,把计量技术的完善与管理作为公司的重要工作来抓。督促企业加大计量投入,完善计量设备。在对企业计量状况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督促企业制定计量器具的配备计划,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配齐一、二级能源计量仪表并按时进行周期检定,进一步完善企业能源计量仪表配备,提高配备率和检定率。

(3)吸纳社会上具备准人条件的计量校准服务技术机构有序地进入计量校准市场,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其所使用的计量标准与国家计量基准保持严格的量值溯源关系,测量结果准确可靠。计量监督执法人员要加强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学会运用各种高科技的检定和监督手段,打击计量违法现象,纠正不法行为,为推进计量监督工作提供保障。

(4)完善我国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改革计量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法制计量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强化监管执法力度。对计量标准进行考核,监控全国量值溯源的统一,以避免量值的混乱。加快计量部门的基础建设进程,全面更新检定设备标准,引进计量技术专业人才,切实提升检定监督的服务保障能力。

(5)根据企业实际,进行计量监督工作。计量监督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依法监督和指导相结合,组织各类技术机构根据企业需要提供服务,引导企业贯彻实施《计量法》,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采取科学的计量管理模式,配备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检测手段,加强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监控和成品质量的检测,从而使企业能够真正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积极思考的力量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作的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水利资金的有效利用和水利工程具有的防洪、排涝等职能的有效发挥; 因此,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特点

水利工程的建设,如防洪、防潮、排涝、灌溉、供水、抗旱等一些中小水利工程都是在固定的位置上完成的,况且水利工程重视的是实用性和耐用的持久性,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基于以上施工中的因素,决定了工程质量具有以下特点:

1、影响因素众多。水利工程因其在特定的环境下完成,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施工中人的因素、选材的质量、机械设备及生产工艺、自然环境等因素。对于这些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在施工过程中要引起重视,尽量采取科学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减少或避免这些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2、质量变异大。在中小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涉及到施工队伍、施工材料、施工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存在,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引起工程质量的变化,所以在工程施工是,质量存在着最大的变异。

3、质量具有隐蔽性。由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取样数量受到各种因素以及条件的限制,有些隐蔽的问题没办法及时发现,等产品完成时就会导致产生错误的判断。

4、终检局限性大。由于水利工程建筑产品位置固定等自身特点,使质量检验时不能解体、拆卸,所以在工程终检验收时难以发现工程内在的、隐蔽的质量缺陷。

二、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因素

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质量始终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质量管理更是水利工程质量的生命。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也是比较复杂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材料

材料是工程的实体构成,是工程建设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水利工程用料主要包含砂、石、砖、水泥、石灰、钢筋等,设计选材、施工进场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水利工程质量,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一个内在因素,材料的严格把关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的首要。

2、设备

设备是水利工程建设控制工程质量的工艺、技术手段,主要是指定位、测量、施工、检测的机械和器具,水利工程的度衡量主要是用于控制质量偏差的,其精度和使用方法对工程的质量影响很大,施工机械如桩工机械、起重、吊装机械、橡胶轮车、模板支撑等,不但要满足施工的需求,也要满足工程质量的需要。

3、工艺

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水利工程建设工艺的基础要求。只有按照规范规程操作,保证操作顺序和施工方法得当,在工程中体现熟练的工艺水平,才能提高水利工程的安全、经济和功效,才能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

4、环境

外部的环境和工程质量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候环境因素可能会变成制约因素。外界的环境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也是比较复杂的,比如气象、水文、地质等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工程质量问题。这就要求采取应对措施,调整工期、劳动力安排、工具设备调度和材料的供应,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进行。

5、人员

决策、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参与人员,他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工作质量要想有保证,必须提高参与人员的素质,要提高他们对项目的质量政治、意识思想以及责任心等。工程需要人去建设,好的水利工程质量更需要人来保证,只有参与人员的高素质才可以建造出高质量的水利工程。

三、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2、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目前,大多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初期都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了质量监督管理小组,通常由项目经理担任质量管理小组组长。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小组成员职责分工、检查监督程序、方法等。但由于大多数人员身兼数职,精力有限,加之专职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因此,这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力度不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此难免了。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仪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4、工程质量问题。施工不规范导致工程质量差,有些工程存在将主体工程变相转包、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的现象。不按规范施工,质量控制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质量体系不健全,质量把关不严,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四、 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1、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工作的自觉性。建立健全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工程施工各部门工作职责,并对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完善,保障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的到位。

2、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3.加强进场材料及设备的质量控制。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场前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建筑材料报验单》,同时附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由施工承包单位按规定要求的检验或试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原材料存放条件的控制,尤其是受自然环境和气候影响比较大的诸如水泥、外加剂、防水材料、土工织物材料等,更应严格控制。

4、严格技术管理。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

(1)技术责任制: 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

(2)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

(3)图纸会审: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

(4)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

(5)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

(6)材料检验: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如钢材、水泥、粗沙、石子等都应抽样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以确保施工质量;

(7)技术档案: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资料的需要,应从工程一开始就建立技术档案,汇集整理有关资料,直到工程结束,所有资料必须保存原始记录,如实反映情况,并有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不可擅自修改、增补;

(8)工程验收: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5、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现场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实施。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加强施工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操作人员操作水平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招聘过程中要注重对操作人员、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素质的考核。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在岗在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工程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培养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促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降低工程事故发生。总之,项目的质量管理是工程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做好项目施工质量,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的方法与管理的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设项目施工的优质与高效, 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峰, 胡忠亚.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讨[J]. 中国城市经济, 2010,(11)

[2] 李鹤, 张卓.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因素及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6)

[3] 黎椿园. 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探讨[J]. 技术与市场, 2011,(06)

积极思考的力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心得

一、注重课堂中的创新能力渗透

创新思维并不是在短时间里就可以实现的,是需要长时间的形成与培养的。且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所以课堂教学成为了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教学活动的引入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并过,同时还要将科学技术活动以及教学结合在一起,实现相辅相成的目标。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活跃学生思维的重要场所,所以创意也可以在课堂中得到发展与形成。

1、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

想要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做好课堂的分析工作,通过在课堂中预设出相应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学习。只有学生不断产生出问题,才能具有全新的发现,这样也就可以主动的进行创新了。如学生在学习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建出情境并向学生适当提问。一些植物在土壤中生长,但是如果放在水中,是否也会健康的生长?在类似问题的影响下,也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索热情。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从而引入无土栽培技术。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积极定得到了激发,这样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1]。

2、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活泼好动的现象。所以教师就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天性,培养好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设计出相应的实验,通过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做实验来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识。且学生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主动的进行思考,从而明确空气的特性,理解好冷空气与热空气中的性质等。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不仅可以培养好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空气认识深度。

3、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想要讓学生感受到创新的乐趣,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对具有创造性的作品进行鼓励与表扬。通过教师的肯定,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好这一知识的信心,同时也可以在一系列的集体活动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比赛中学生也可以获取到满足与喜悦,这样也就无形的鼓励了学生,让学生产生出了学习的动力[2]。

二、注重实践中的创新能力训练

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在课堂中进行常规化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就要做好日常教学中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将其作为科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建设之一,通过循序渐进等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做好基本思维程序的训练工作

想要掌握好学生的思维方法,就要掌握好一定的规范与技能,同时还要运用好科学的思维。

以我辅导学生的作品为例,“公共自行车柔性插口”,一开始我就给学生提供一辆公共自行车,然后让学生观察,尽可能找出这辆自行车的缺点,然后一条一条分析,“这个问题有意义吗?”、“这个缺点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我还找了其他许多物品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的时候能得到一些灵感。这个作品就是将锻炼身体用的臂力器上的拉簧应用到自行车上。好的创新工作,就是要循序渐进,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2、改变思维方式,拓宽学生视野

想要培养好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教师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思维训练方法,以此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借助这样的训练方式等来帮助学生掌握好知识中的要领。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不同的思维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在掌握好思维方法的基础上来认识好事物的过程,明确其作用,并主动的将思维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3]。

最近我一直负责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也带领学生参加了大大小小数个科技创新大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在平时培训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时就非常注重发散性思维,一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经常会追问:“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想,结果是否一样呢?”、“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当然学生不会每次都能找到不同的思维方向,这时我就会充当“指路人”,给出一些小小的提示,把学生的思维拓展开来。

3、重视实践探索工作

只有真正认识到科技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将其融入到课程建设、教学以及教研等环节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作为引路人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我们要就要明确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并不是问题,而是一个早就产生,并且需要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在激烈市场竞争的影响下,就要不断培养好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先掌握好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探知欲,帮助学生主动的学习科技知识。其次,教师就要明确自身的教学任务,顺应时展的潮流,结合好学生的身心特点,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好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敏.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5,(07):95-95. 

[2]郑学宝.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探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94-95. 

[3]何善亮.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生长与培养--基于江苏省昆山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实践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3(43):15-18. 

积极思考的力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日语听力 教学质量 内因 外因

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扩大,国内对多种语言交流的需要明显增加,日本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使用也日益频繁。对于不能亲历该国学习其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听力理解和开口表达成了两大学习障碍,人们常提及的“聋子外语”、“哑巴英语”就是这一现象的具体体现。日语听力理解是日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在校学生学习日语的一个难点[1],[2]。突破这个难关不仅有助于其它单项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能为培养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日语听力课是日语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课。日语听力,即听解日语的能力,是指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对语言、词汇、句型、语法现象的识别与理解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结合该语言的特点,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效地、正确地理解所听内容的能力[3]。如何科学、系统、卓有成效地组织日语听力训练是每个日语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先要对日语听力课程性质、影响听力的要素进行认真、透彻的分析,这样知己知彼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日语听力能力。

1.影响日语听力教与学的困难因素

从整体上来看,可以把影响日语听力教与学的因素分为两类,即内因和外因。内部因素包括日语学习者的学习习惯、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学习态度等。外部因素包括日语语言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学设施、条件、主要教材、辅助教材等[3]。下面将具体地进行论述:

(1)“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学生高中时代的许多外部压力(如学校的紧张气氛、教师的课堂监督等)都已基本消除,学习主要靠自己,此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逐渐明显,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锐减,并逐步丧失可贵的学习毅力,造成日语基础知识不熟悉,导致听力理解困难。其自身的语音素质不高,听不懂日语语态变化等,例如动词「す的使役态「させる;日语语速较快导致的长短音不易区分和尾音不清晰,例如,听不出「茎(くき)和「空(くうき)的长短音区分,以及「靴(くつ)和「苦痛(くつう)尾音不清晰导致的意思差异。另外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的还有关于数词方面的题型。日语里的名词与数词像汉语一样有固定的搭配,中国学生容易受母语的影响而想不通为什么原本“一件”衣服用日语表达就成了「一枚(いちまい)衣服了。以上所列举的这些单词并不是因为没有学过不知道意思,而是因为受学生自身语音素质的影响而造成误解。

(2)先天因素的影响。个体特性对学习的影响很重要,但它一定程度上属于先天因素。许多测验项目的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接触能力、认知能力、反应能力等受到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人类个体的认知因素涉及的范围极广,主要有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其中每一项因素都决定了学生对新事物的接触、掌握能力。尽管先天因素决定了学生的一些基本性质,但学习及教学不能只从先天角度出发,后天的培养也极其重要[3]。

(3)教学方法的影响。传统的日语听力课堂教学往往从播放录音资料开始,继而教师对其中难点和疑点加以解释,学生做作业,最后对答案,教学过程简单、乏味。有学生戏言,上听力课就是“到了睡觉的时间”,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一斑。日语听力教学一直处于“疲软”状态,故收效甚微。

(4)教学内容的影响。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只用一种课本,而且课本内容都是十分规范的、正规的书面语言,学生无法“活学活用”,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对听力课的兴趣。

(5)教学设施、条件的影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以教师讲授、使用粉笔加黑板为主的传授方式,教学设备主要以语音播放机为主,这势必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教学效果不好。

综上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了在日语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的几个因素。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那么教学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可用一个公式简明地表出: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教学条件+学生的素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该公式可以看到,教学质量是内应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几点思考

从上面影响日语听力教与学的因素分析可知,要提高日语听力教学质量不仅要不断改进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环境、条件等外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改进内因的影响。笔者从日语听力教学经验方面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1)教学指导思想方面。从教学质量公式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内因,乃是教学质量的一个“致零因子”。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不用心,不动脑,不思考问题,那么,再好的老师,再好的教学条件,也等于零。由此可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乃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要冲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努力践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特别要重视对问题较多的学生进行原因分析,寻找根源,注意学生在学习情绪、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从学习困难中解脱出来,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

(2)教学内容方面。日语听力教学中,标准的语音语调还需要丰富的听力教学内容去充实。而这些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通过泛听才能获得,所以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择听力教学材料。因此,听力课教材的选用就不能只限于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必须精选具有代表性、形式多样、内容详实的资料作为教材。基础阶段可选择一些包括音素、假名、单词、句子练习的听力材料,并选择一些短而精的有日本味的文章,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中级阶段可以选用听新闻的形式加以练习。新闻的特点是涵盖面广,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但又不是太专业化的报道,学生普遍可以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日本直接购进有关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科技、文化及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有声资料。根据学生水平,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选择,安排学生精听,使学生大量接触实际生活交际中的自然语言,感受特定场合中所使用的交际语言。学生学习后,认为“学到了各式各样、原汁原味的日语”[4]。

(3)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对语言材料所涉及的日本文化现象进行充分的前期教案准备。把这些属于以外的背景知识在听前或听的过程中结合教材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给学生。从而加强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对有关知识的具体掌握,并在逐步增加学生对日本文化了解的基础上增加其在语言之外的积累,使学生对日语的兴趣和听力理解能力同步提高。另外,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日益繁多,为听力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利用投影、幻灯、录像或影碟等工具活跃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4)教学方式方面。在日语听力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和条件,将原有的静止的内容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方式传递给了学生,使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特别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导引、刺激的独特作用。发展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日语听力教学,特别是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极为有利,多媒体教学更有着许多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综合学生多种感官,提高信息的获取量,扩充了课堂知识容量,提高了学生听力、口语能力和运用日语的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过分依赖现代教学手段,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恰当地选用媒体形式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

在日语学习中,“听”因其重要的作用位居“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之首。可以说,“听”是日语学习的关键,是获得语言能力的基础。学生要想提高运用日语的能力,必须从提高日语听力水平上下功夫,学生的听力水平与其所掌握的日语基础知识密切相关。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句法等语法知识,还必须具备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如正确的发音、重音、连续、语调、停顿等。听与说密切相关,没有必要的语音基础知识,要想听懂别人所说的话是不可能的[5]。

因此,提高日语听力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是在日语听力教学环节中不断改进影响日语听力教学的内因和外因的因素,深化日语听力教学改革。

3.结论

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蓬勃发展,听力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日语听力教学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传统的日语听力教学模式有待我们去创新,努力提高日语听力教学质量。听力教学的目的并非仅仅是停留在让学生听懂材料的层面上,而更应注重通过听力实践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听力理解方法和技巧。

参考文献:

[1]汪丽影.日语初级听力[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徐敏民主编.日本语听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于晓欢,唐燕.影响日语听力教与学因素浅析[J].才智,2008,(9):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