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积极思考的力量

积极思考的力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积极思考的力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积极思考的力量

积极思考的力量范文第1篇

积极思考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过程,也是一种主观的选择,更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标志!

百年哈佛有句大家熟悉的谚语:“一天的思考,胜过一周的蛮干。”积极思考是一种思维模式,它使我们在面临弱势的情形时仍能寻求最好的、最有利的结果。换句话说,在追求某种某种目标时,即使举步维艰,仍有所指望。事实也证明,当你往好的一面想时,你便有可能获得成大事的能力。积极思考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过程,也是一种主观的选择,更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标志!

为什么积极的思考会产生如此大的力量呢?其实,积极的思考并不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可以无中生有,给失业者变出一个工作,而是使人在思考中让一切都有迹可循,最终还得靠我们自己的行动。

一个普通人,由平庸变成伟大一点也不出人意料。他只不过是在别人尚不觉察和思考时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思考角度,改变了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而且实事求是地及时采取了行动而已。

因此,积极思考指的是,在看待事物时,应考虑生活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强调好的方面,就会产生良好的愿望与结果。当你朝好的方面想时,好运便会来到。积极思考是一种对任何人、情况或环境所把持的正确、诚恳而且具有建设性的人生态度,同时也符合积极进取的思想、行为或反应。积极思考允许你扩展你的希望,并克服所有消极思考。它给你实现你欲望的精神力量、感情和信心。

也许会有人反驳说:“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一生中就碰到过许多困难与挫折,每当这些时候,我也读过不少具积极思考的力量的书,可是仍解决不了成大事的具体问题。”也许还有人会说:“是的,我也认为那一套没用。我的事业正陷入低潮,我也试过积极思考这一招,但我的生意依旧毫无起色。积极思考无法改变事实,要不然我怎么还会遇到失败呢?如果你不承认这一点,那你就像鸵鸟一样,只顾把头埋在沙滩里,不肯面对现实罢了。”如果你也如此认为,如果你也对积极思考的力量持一种否定与排斥的想法,那说明一点,你并不完全真正了解积极思考力量的本质。一个积极思考的人并不会否认消极因素的存在,他只是学会不让自己沉溺于自我的弱势中。积极思考要求你在生活的一时一事中学会积极地进取。

对一个成大事的人来说,你的思考真可谓太重要了。如果你保持积极的思考,掌握了自己的思考,并引导它为你明确的成大事的目标服务的话,你就能享受到良好的结果。

一位名叫威廉・丹佛斯的人,他曾是一家名为布瑞纳公司的老总。威廉・丹佛斯小时候很瘦弱,他告诉朋友,他的志向也不远大。他对自己的感觉很差,加上瘦弱的身体,这种不安全感加深了。

但是,后来一切都改变了。他在学校里遇到一位好老师。有一天,这位老师私下把他叫到一旁说:“威廉,你的思想错了!你认为你很软弱,就真会变成这样一个人。但是,事实并非一定会这样,我敢保证你是一个坚强的孩子。”

“你是什么意思?”这个小男孩问,“你能吹牛使自己强壮吗?”

“当然可以!你站到我面前来。”

小丹佛斯站到老师的面前去。“现在,就以你的姿势为例。它说明你正想着自己弱的一面。我希望你做的是考虑自己强的一面,收腹挺胸。现在,照我所说的做,想像自己很强壮,相信自己会做得到。然后,真正去做,敢于去做,靠自己的双腿站在世上,活得像个真正的男子汉。”

小丹佛斯照着他的话去做了。人们最后一次见到他时,他已经85岁,仍然精力充沛、健康、有活力。他对人们讲的最后一句话是:“记住,要站得直挺挺的,像个大丈夫!”

在心中为自己勾画出一幅清晰的蓝图十分重要,因为预定蓝图的好坏、强弱,及你自己预想成大事或失败将会变成现实。

哈佛教授指出:

“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倾向:我们把自己思考成什么样,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子。”

你是一个有丰富的积极思考者吗?你能凭自己丰富的思考去淋漓尽致地拓展和发挥你的由弱而强的能力吗?请你看一看思考对于人类和历史的巨大作用:

使人类的生活更有意义,把很多人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的,都应归功于一些思考者―――我们都得感谢人类的思考者啊!

在人类历史中,如果把思考者的事迹删去,谁还愿意去读那些枯燥无味的历史呢?思考者是人类的先锋,是我们前进的引路人。他们毕生劳碌,不辞艰辛,弓着背,流着汗,替人类开辟出平坦的大道来。现在的一切,不过是过去各个时代想像的总和,不过是过去各个时代想像的现实化。

如果没有思考者到美洲西部去开辟领地,那么美国人至今还徘徊在大西洋的沿岸。

对世界最有贡献、最有价值的人,就是那些目光远大,且有先见之明的思考者。他们能运用智力和知识为人类造福,把那些目光短浅、深受束缚和陷于迷信的人解救出来。有先见之明的思考者,还能把常人看来做不到的事情,一一变为现实。有人说,思考力这东西对于艺术家、音乐家和诗人大有用处,但在实际生活中,它的位置并没有那样的显赫。但事实告诉我们:人类各个行业的领袖都做过想像者。不论工业界的巨头,还是商业的领袖,都是具有伟大的想像并持以坚定的信心、付出努力奋斗的人。下面让我们看一些具体的事例:

成大事者所具有的种种力量中,最神奇的莫过于有思考的能力。如果我们相信明天更美好,就不必计较今天所受的痛苦。有伟大思考的成大事者,即使以铜墙铁壁,也不能挡住他前进的脚步。

一个人如果有能力从烦恼、痛苦、困难的环境,挪移到愉快、舒适、甜蜜的境地,那么,这种能力就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如果我们在生命中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那么,谁还能以坚定的信念、充分的希望、十足的勇敢去继续为成大事奋斗呢?

人生的成功者尤其善于思考,无论他们曾经多么痛苦不幸、穷困潦倒,他们都不屈从命运,始终相信好的日子就在后面。商店里的学徒,可以幻想着自己开店铺;工厂里的女工,可以幻想着建一个美好的家庭;一个立志想成大事的出身卑微的人,幻想着统领千军万马。

实际上,有很多想改变自己弱势的人,除了太多的唉声叹气以外,就没有超人一等的思考力,不能为自己规划一幅思考的图画,并在这幅图中增添新的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色彩,找到自己真正的成大事的力量,因而郁郁不得志。人只有具有了这些幻梦,才可能有远大的希望,才会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增强他的努力,以求得光明的前途。

但是我们必须告诉那些试图成大事的人:仅有思考还是不够的,有了思考,同时还须有实现思考的坚强毅力和决心。如果徒有思考,而不能拿出力量来实现愿望,这也是不足取的。只有那实际的思考―――思考的同时辅之以艰苦的劳作、不断的努力,那思考才有巨大的价值。

像其他能力一样,思考的能力也可以被滥用或误用。如果一个人整天除了思考以外不做别的事情,他们把全部的生命力花费在建造他们那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上,那就会弊害无穷。那些思考不仅劳人心思,而且耗费了那些不切实际思考者固有的天赋与才能。

要把思考变成事实,全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有了思考以后,只有付以不懈的努力,才可使思考实现。

积极思考的力量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 有效提问 提问方法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等,同时在提问时也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一、什么是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利用提问的方法,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教师想要阐述的知识重点,教师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提问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效”是重点。教师的提问要有切入点,在提问中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二、高中学生学习数学时遇到的问题

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内容比较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一些学生对高中数学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不但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还会为日后数学的学习带来困难。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1]。

三、怎样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

在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可以根据数学教材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面的训练,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通过提问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有效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根本上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有效提问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思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道题进行多种方法的解答,从而在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适当添加一些课堂提问,将问题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解决。另外,教师要注意同一班级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的水平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的提问要体现出不同的切入点。教师有效利用提问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进而对在提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

四、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需要注意的方面

我国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高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发展方向,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有效提问,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首先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提问,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针对问题给出正确的答案,并用专业的知识进行阐述,让学生感到豁然开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最后高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要由浅入深,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

五、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

(一)问题难度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到问题的难易程度。为了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积极性,不要设计太深奥、难度太大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回答不出来,最后只能教师自问自答,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性。另外,也不要设计太简单的问题,这是因为简单的问题不能让学生进行思考,达不到提高思考能力的目的。所以,教师只有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提问,才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数学》第四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例题:圆x2+y2=9上到直线x+y=1的距离为1的点有多少个?教师在讲完数形结合的方法以后,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结合这道题的推导过程,同学们是不是还能得到其他结论?”稍等片刻,有学生回答:“点的个数取决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长短的关系,随着直线的移动,点的个数可能是0、1、2、3、4个。”教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问题要精练有趣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以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为出发点,注意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另外要多结合实际设计有趣的提问,让学生能够有兴趣地参与思考和解答,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提问:“为什么我们在上坡的时候会比较费力,在下坡的时候会比较省力?”再进行进一步引导:“在坡度相同的情况下,是坡面长的上坡省力还是坡面短的上坡省力?”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感到问题有趣后提问:“坡度是什么?我们怎样表示坡度?”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后积极进行思考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思考时间

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要考虑到问题的难易程度再预测学生的思考时间,充足的思考时间可以让学生很好地解决问题还能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思考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开发性

教师的每一次提问都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通常的记忆性问题只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放性问题一般没有固定答案,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3]。

(五)完善提问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及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还要通过良好的交流沟通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堂问题,从而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最后教师与教师之间也要多讨论多交流,以便能够设计出更完善的课堂有效提问。

结语

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有效提问。在了解学生情况,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提高高中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敏.基于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J].教育观察(中旬),2014(12):62-63.

积极思考的力量范文第3篇

一、理论背景: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内容与启示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

2000年,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理论的创始人塞里格曼(Seligman)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PositivePsychology:AnIntroduction)一文,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利用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补充和完善,其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积极心理学研究人性中的积极层面,认为心理学研究是为了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加充实有意义。积极心理学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促进个人、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第二,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存在巨大的潜能,都能决定自我的多种基本需要,都重视自我发展,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积极心理学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动机、能力和潜能等。第三,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认为应该致力于培养可以抵御心理问题和疾病的力量,而不是仅仅修正心理缺陷或治疗心理疾病。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积极情绪与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社会环境、积极情绪与健康等多个方面。从个体层面而言,积极的人格特征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塞里格曼和彼得森通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和分类,将人类的性格力量划分为6种核心美德和24种性格力量。6种核心美德是智慧和知识的力量(包括创造性、好奇心、热爱学习、思想开放和洞察力)、性格力量(包括诚实、勇敢、坚持和热情)、人道主义的力量(包括善良、爱和社交智慧)、公正的力量(包括正直、领导力和忠实)、节制的力量(包括原谅、谦虚、审慎和自制)以及卓越的力量(对美和优点的欣赏、感激、希望、幽默和虔诚)。

(二)积极心理学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并非全盘否定传统心理学,关注积极人格也不是完全回避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更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向功能,主张发挥学生优势、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给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诉求。首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青春期心理问题、危机进行干预,它也应对学生的积极人格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强化。其次,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心理缺陷、伤害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学生自身所拥有的力量、能力和潜能的发掘,要相信学生的许多积极心理潜质是可以通过学习、生活实践而得以开发和培养的。再次,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关于学生心理问题或疾病的研究,也是关于学生学习、生活及成长过程中健康、快乐和爱的研究。

二、实践探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中心理课教学内容优化

心理课是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是心理课的主要阵地。从优化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如何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领下,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对心理课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优化,从而提高心理课教学的有效性,让心理课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发挥积极优势和潜能,促进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的“幸福课”,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和探索的过程。笔者从事过三年初中心理课教学和四年高中心理课教学实践,一直立足课堂,思考如何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渗透到高中心理课教学内容和实践中。四年来,笔者边教学、边研究、边总结、边改进,逐步探索如何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质,最终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力量和优秀品质。

(一)建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

高中心理课教学内容框架目前上海高中心理课程没有完全统一的教材,大部分教材的内容结构主要是根据学生存在的心理发展问题进行架构,具体涉及认识自我、学习辅导、情绪辅导、人际交往辅导和职业生涯辅导等单元内容。借鉴积极心理学对积极人格品质的研究,结合高一学生的年龄阶段和身心特点,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现有心理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重组与更新。按照“主题单元学习专题课时”的逻辑层级架构,初步将心理课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主题单元。具体包括积极的个人优势(发现并利用个人特长)、积极的情绪体验(打开快乐之门)、积极的社会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生命成长(激发内在动机,锲而不舍实现目标)。在此基础上,分解主题单元,形成若干学习专题,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1.积极的个人优势本主题单元关注如何发现及利用个人优势。专题1为“培育发挥个人优势”,其主要目标及内容是理解和欣赏24种性格优势,认识每个人都独一无二并具有潜能;积极参与个人优势实践的活动,有意识地尝试积极自我认同的方法。专题2为“开发创造力”,其主要目标及内容是理解创新特质,掌握发散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意识;积极参与创新思维训练活动,在创新思维训练活动中体验到愉悦感和成就感。专题3为“聪明学习”,主要目标及内容是认识自己的学习习惯与风格,尝试时间管理方法;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改善自己的学习效果。2.积极的情绪体验本主题单元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更快乐,满意地体会过去、快乐地感受现在和满怀希望地面对未来,从而帮助自己更加幸福地生活。专题1为“主观幸福感”,主要目标及内容是了解自己的幸福感受,学会适当表达个人情绪;分享积极情绪,提升情绪洞察和调节能力,学习运用多种方法保持愉悦心境。专题2为“学习乐观”,主要目标及内容是了解乐观的含义、主要特征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意义,体验积极归因的方法;使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转向乐观,从而激发成功的动力和行为。专题3为“希望和梦想”,主要目标及内容是理解希望的涵义和意义,体验个体对未来预期的积极情感;学会运用梦想分类和转换期待对象的方法,促进自己行为的积极改变。专题4为“探索人生意义”,主要目标及内容是感受和分享心流体验,珍惜生活中所拥有的美好;善于发掘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意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3.积极的社会关系本主题单元关注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习者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主观幸福感。专题1为“改善亲子关系”,主要目标及内容是感受父母的爱,表达对父母的爱,激发家庭责任感;学习运用积极对话的双赢技巧,与父母协商解决问题。专题2为“发展和谐的伙伴交往”,主要目标及内容是感受、体验和谐的同伴交往氛围;学会沟通与合作。专题3为“感恩与宽容”,主要目标及内容是体验感恩与宽容,学会表达感激之情和宽容之心;学会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对待误解,发展宽容有度的交往能力。专题4为“青春期情感”,主要目标及内容是了解两性差异,认识异往应遵循的原则;感受纯真的“青春情感”,学习适当地表达情感和学会等待,尝试应对情感困扰。4.积极的生命成长本主题单元关注个人内心成长,帮助学习者激发内在动机、掌握目标的抉择和执行以及在逆境中反弹。专题1为“在逆境中反弹”,主要目标及内容是感受面对逆境时,永远不放弃希望的态度。尝试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行为去面对逆境、心向未来。专题2为“提高自决能力”,主要目标及内容是感受心理需要获得满足的积极情绪体验;学会遵从内心,面对人生做出积极的选择和改变,从而提高自决能力。专题3为“促进行动能力”,主要目标及内容是感受目标承诺的积极体验,愿意为目标付诸努力与行动;尝试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制定合适的目标和可行的行动计划。

(二)形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

高中心理课的专题教学案例设计在开展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一心理课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已有实践进行反思。根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一心理课“主题单元学习专题课时”的内容框架,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求,形成教学内容优化后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一心理课专题教学案例》。在主题单元和专题的框架下细化专题,每个专题根据教师和学生需要灵活设计课时,具体课时内容示例见表2。课堂上主要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团体游戏和活动、心理测验、情景剧、影视欣赏、拓展阅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思考和分享,让学生看到自身存在的积极优势和力量,不断发挥这些优势和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进一步的实践方向和思考

积极思考的力量范文第4篇

下面,我就着重讲两方面的问题:

一、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目的和意义

1、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这是党章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规定,是赋予基层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要把吸收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入党,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党组织要通过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深入细致地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外群众对党的认识,不断扩大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队伍;党组织要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教育,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使他们懂得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党的宗旨、任务、组织原则和纪律,懂得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同时,又明确规定:基层党委要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主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文件,及中组部编写的《入党培训教材》作为学习辅导材料。没有经过培训,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不能发展入党。

党组织吸收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入党 ,是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的需要;是保持基层党组织生机和活力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要实现这项任务,关键在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我们党建设好,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经常地吸收新鲜血液,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党在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要实现这一方针,就必须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及时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教育,使他们未进党的门 ,先做党的人,这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要确保发展的新党员标准高、质量好,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以往的经验证明,在发展之前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短期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使入党积极分子懂得党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党的认识,明确党员应具备的条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这种行之有效地教育方法,已成为发展党员工作的必经步骤。

2、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党的队伍后继有人的源泉和保证。同任何事物的新陈代谢一样,我们党在其自身发展中,也需要经常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这样才能保持生机与活力。而积极分子就是党员发展的后备军、蓄水池。切实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为壮大党员队伍,使党的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是我们党历来就十分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我们党执政后更加重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保证了发展党员工作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切实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发展党员才能有充足的来源,党的队伍才能日前发展壮大,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3、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是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前提。建立数量较高、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保证发展新党员质量的前提。如果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很少,发展党员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缺乏挑选的余地,只有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充足,党组织才能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就能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我们的党才能更加坚强有力,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要把基础抓好,建立一支数量多、素质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有计划地发展高质量的党员队伍提供充足的来源。

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直接决定新党员的质量。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高,发展的新党员质量就高;若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差,就会影响新党员的质量。因此,一定要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重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下功夫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和教育,切实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确保新发展党员的质量。

4、通过培训,既是对入党积极分子的一次学习教育培养过程,也是党组织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考察和考核。通过学习培训,也可以了解积极分子对党的认识和对党的知识学习掌握的程度,以及作风纪律方面的情况,为党委考察、审批党员提供依据。

二、向同志们提出几点要求和希望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这次培训,要以积极的态度参加培训,要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首先同志们对这次培训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要克服各种心杂念,既来之,则安之,坐下来,踏踏实实认真学习,要摒弃党的培训,解决不了组织问题而勉强应付的不正确想法。要以积极的态度参加这次培训,认真学习党章和党的有关知识,学习胡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精神,端正入党动机,寻找自身差距,要懂得要从组织上入党必须先从思想上入党。未进党的门,先作党的人。要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虽然培训班学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还不够系统和全面,同志们在培训结束后,还要不断努力学习,不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充实自己,并将应用于工作实际之中,促进自身思想和工作的不断进步。

2、要自觉遵守培训班学习期间的纪律,做任何事情,没有铁的纪律作保证是不行的。因此要求大家要做学习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遵守学习纪律和党校的有关规定,不迟到早退,更不能随便旷课,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要既来之,则安之,放下单位手头上的工作,排除干扰,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学习。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来学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勤记笔记,学习结束后,要进行考试,并将学习成绩向各党委及支部通报,作为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转为重点培养对象及发展的依据。

积极思考的力量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入党积极分子 培养模式

做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是保证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中央十六号文件提出:“对入党积极分子要注重早期培养,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发展程序,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近年来由于受高等教育改革、社会转型、西方文化冲击等影响,在高校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逐年壮大的情况下,大学生入党动机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给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大学生党员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改革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效果势在必行。

1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现状

1.1 理论培训粗放化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粗放化,主要表现在院校两级党课培训上。学院一级党校的培训师资非常紧缺,绝大大多数学院基本没有专职政治理论教师,就目前来讲,考虑到主讲教师的理论水平,为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理论培训的主要是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讲授内容也主要放在了大学生入党基本知识上。其原因有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逐年壮大,党校培训师资力量短缺,受学生课业影响接受培训时间有限等。以重庆大学为例,在重庆大学党校每学期一次的党课培训中,每次参加党课培训的人数都在3000人左右,即便是按200人一个大班授课,一个老师讲授一个专题仍需重复15次之多,持续一周之久。显然,这对于授课教师来讲是不现实的,而且学生也没有太多的课余时间可供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只有采取大礼堂开讲座的授课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由于采取的是这种粗放式的讲座培训,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自然也就只能放宽标准,采取开卷考试或者论文考核,其培训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2 联系培养形式化

在院校两级党校的党课培训之后,对入党积极分子具体的培养考察由二级学院党委和党支部且主要由党支部负责。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一般按年级或专业设置,由一名党员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其余全部为学生党员。学生党员占年级人数的比例从新生入学到大学毕业大致是从0到30%左右,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与学生党员相比则群体非常巨大,通常一名党员至少要联系培养2-3名入党积极分子。因此,这种看似非常有效的党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形式化的趋势。

首先,高校学生党员的党龄普遍不长,自身理论水平并不高,很难给予入党积极分子较高层次的理论指导。其次,虽然学生党员联系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但由于高校实习学分制自主选课,双方学习的时间差异较大,有效的联系培养时间并不多。第三方面则是,多数学生党员在联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时,主观上就认为入党积极分子是经过组织慎重考察确定的,发展为党员是没有问题的,所谓的联系培养就是一种形式,联系培养不外乎就是把《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填好,督促入党积极分子按时向组织上交思想汇报等。

2.3 培养方式程序化

培养方式的程序化主要表现在当前高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缺乏互动性,只注重党课培训、理论学习、思想汇报等环节,没有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进行深入考察,在培养考察期间,只要完成培养考察的程序且没有发生与党员发展标准不符的情况,就能发展成为预备党员。

在当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多元化的今天,这种程序化的培养方式直接导致部分入党动机不端正、入党意愿不强烈的大学生轻松入党,并很容易在大学生中产生入党非常简单,只要不犯错误就可以入党的误解。而在他们真正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时,面对组织的严格要求,时时处处都要吃苦在前、享乐灾后,普通群众能做的事情,自己不能做,普通群众不愿意做的事情,自己必须做,就后悔入党。当自己不能按党组织的要求做到时,就说当初是组织要求他入党的,自己并不是很想入党,甚至要求退党。这种程序化的培养方式,虽然程序本身并没有问题,但由于在培养过程中没能把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真正目的,影响了党员发展的质量。

2.4 培养目标单一化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为党组织提供坚强可靠的后备力量,也就是发展优秀青年大学生入党,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人才,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中心是育人,是为高校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人才服务的,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基于高校党建育人的工作目标,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就不能把目标仅仅定位在党员发展质量上,还要树立依托党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发展,从而树立高校党组织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不仅要发展一批合格的大学生党员,更要让所有的入党积极分子成为政治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2 以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健康发展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龙头,高校入党积极分子是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本身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但要充分发挥高校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动作用,还需要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进行改进革新。

目前高校递交入党申请人数、入党积极分子人数及党员发展,呈金字塔状。在大学期间递交入党申请的人有大约50-60%可以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同样约有50—60%可以被发展为党员。这种金字塔状的队伍结构,对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回过头来仔细看一下这个数据,也是确实存在问题的,那就是在递交入党申请的同学中,40%-50%的同学是没有机会被确定为积极分子接受相关培训的,更谈不上发展成为党员。这种情况的继续发展,就会使递交入党申请的相当部分学生产生悲观情绪,就会因为入党无望而放弃进步追求,更为悲观的情况是,很多同学可能会因为自己某个方面存在小小的不足就不再递交入党申请,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发展就会遇到困难。显然这无论是对党建工作本身还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利的。那么如何以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健康发展呢?

首先要把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的重心前移,在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上扩大覆盖面。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充分肯定每一个有入党意愿的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在他们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后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组织他们开展关入党程序、党的基本知识、入党要求等方面基础培训,避免出现交了入党申请书组织不管不问的情况。从而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接受到党的先进知识理论的熏陶,扩大党组织在学生群体的影响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起到助推剂的作用。

其次,要根据入党积极分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确保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他们的成长需求相结合。根据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大体上分为四种类型,即:综合型,学习型,工作型,困难型[1]。综合型的同学在学习、工作、思想、群众基础等各方面都是佼佼者,只需对他们进行系统政治理论学习即可放心发展入党;而学习型的则只是学习成绩优秀,在工作上和思想上明显不足,因此应重点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实践中提升服务本领,体现入党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工作型的入党积极分子在社会工作、服务同学方面做得很好,群众基础也很好,但成绩一般,应重点引导他们学习工作两不误;困难型的入党积极分子各方面都较差,但有追求先进的理想,党组织应重点帮助他们圆满完成学业,从而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并坚定入党的信念。

第三,要做到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程序化、制度化、公开化。把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贯穿到班团活动中,非经团组织推荐、党支部考核不得确定为积极分子。把入党积极分子的标准和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行为挂钩,凡是被确定为积极分子的必须公示接受监督。对没能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指出其不足和努力的方向,避免对党组织的工作产生误解甚至由此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让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同学感受到压力并保持继续努力的动力。

第四,要适应新的形势,建立入党积极分子网络学习平台。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化党校教育平台,通过精心设计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严格管理等途径来不断深化党校教育,扩大党校教育的覆盖面,解决当前党校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构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立体教育模式,提高党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打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时空限制,拓展党课培训内容,在进行党的理论知识的培训的同时,把有益于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如心理素质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能力等课程纳入党课培训课程体系,提高党课培训对入党积极分子乃至普通学生的吸引力。

3 积极拓展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锻炼途径

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历史及党建理论的学习是提高其对党的认识和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重要培养途径,但在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多元化的今天,社会实践已经成为是入党积极分子锻炼成长的主要措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对于促进高校入党积极分子了解社会、了解国情、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对他们端正入党动机,坚定政治信仰有着重要意义。

拓展入党积极分子实践教育,要有意识地把入党积极分子充实调整到班团干部或者团委学生会的干部岗位上,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班团建设服务,在协助辅导员、班主任以及院(系)党团工作负责人、行政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并接受同学们的监督和组织的考验, 培养他们关心集体、服务他人的精神, 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3]。

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等载体,引导入党积极分子走入社会,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机制,让学生运用自身能力和所学知识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如利用寒暑假等时间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政策宣讲、社会调查、义务劳动、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既了解社会,又受到具体生动的教育,在自觉广泛的社会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从而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4 建立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全过程全方位培养模式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有着非常特殊的群体特征,他们在校时间有限,本科生阶段也就4-5年。在这4-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里,要把一个青年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才能确保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建立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全方位培养模式,首先是时间上的全过程培养,做到“早熏陶、早选苗、早育优”。从大学新生入学,就通过军训这个大学的第一堂课,开展党的知识的宣传,尽早占领他们的思想空间,开展团课培训,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对于提出入党申请的,要尽快组织他们参加业余党校,进一步强化对党的先进理论和思想的学习。对于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更要在实践中让他们锻炼成长,努力为他们创造内外部条件,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共产党员。当然,正如本文前面所述,对未能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或者发展对象的,党组织还是要一如既往的给予指导关心,鼓励他们克服不足,继续进步,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要在高校校园为入党积极分子营造一个全方位的成长空间。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通过党团组织的导向效应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两课教育的枢纽作用和党员教师地示范作用,去影响入党积极分子;在课外活动中,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载体,去感染入党积极分子。要积极抢占虚拟的网络教育阵地,通过建设红色网站进行党建知识宣传,运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网络形式开展网上交流讨论、网上征文等活动,让入党积极分子在凡是有网络的地方都能接受教育,实现入党积极分子的网络互动培养[4]。

第三,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建立多层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目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人数群体大,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入党动机多元化,党员发展数量规模有限等,决定了不可能所有的入党积极分子都能入党。在这种情况,高校党组织就不能仅仅把党员发展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的唯一目标,对暂时不满足的发展条件的积极分子放弃教育培养。而是应该根据入党积极分子的不同层次类别的制定相应的教育培养目标,让所有的入党积极分子都能通过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取得各自的进步,逐步向党组织靠拢,并进一步坚定自己的入党信念。

总之,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决不能方法单一,模式僵化,必须紧密结合大学生学习思想的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合理化,以全方位的培养教育,促进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地健康成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和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