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宛转巴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要探求这一生动清新的文化支脉的最初源起,不能不说到三峡。
可以说,“竹枝词”的发现、记录和传播乃至仿作,都自三峡始。
三峡“竹枝”在文化史上留下鲜明的印迹,是唐代特殊的历史人文背景和历史地理条件所决定的。
如果从历史地理考察的视角分析这种文学现象,或许可以得到有意义的发现。而交通地理对于文化的意义,或许也可以由此得到说明。
唐代文人的三峡行旅与“巴歌”体验
在政治昌盛和经济繁荣的形势下,随着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地位的上升,循长江航道上下,成为唐人行旅的热线。三峡,于是在唐代文人行旅生活体验中保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三峡纪行诗成为唐诗中颇为多见的篇什。除了长安、洛阳等大都市外,很少有哪些地域如三峡这样受到唐代诗人如此的关意。
李白“远忆巫山阳”,“泪向南云满”(《寄远十二首》其五),白居易“两岸滟滪口”,“巴峡声心里”(《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等诗句,都说明行经三峡的经历,可以成为永久的人生记忆。
与一般描画山水记叙行旅的诗作不同,唐代三峡诗更多地表现出苍郁悲凉的意韵。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说到“逼迫走巴蛮,恩爱座上离” 。李商隐《初起》诗亦有“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句。不过,我们所看到的以三峡为主题的唐诗,似乎多有超越一般离情乡思的意境。
唐诗中记录的三峡印象,首先是其地貌特征和水文特征的惊人险恶。
李白曾经作《上三峡》诗:“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戴叔伦《巫山高》诗写道:“巫山峨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烟。瞿塘嘈嘈急如弦,洄流势逆将覆船。云梯岂可进,百丈那能牵。陆行巉岩水不前。”又如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来。”李贺《入蜀》:“望空问真宰,此路为谁开。峡色侵天去,江声滚地来。”白居易《初入峡有感》:“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瞿唐呀直泻,滟滪屹中峙。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苒蒻竹篾,欹危楫师趾。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
诗人“恐”的心态,又与“愁”的情绪相交织。如王维《送贺遂员外外甥》:“南国有归舟,荆门泝上游。”“樯带城乌去,江连暮云愁。”李端《送郑宥入蜀迎亲》:“剑门千转尽,巴水一支长。请语愁猿道,无烦促泪行。”若仍以白居易诗为例,说到“愁”行三峡的,有《送友人上峡赴东川赴命》:“见说瞿塘峡,斜衔滟滪根。难于寻鸟路,险过上龙门。羊角风头急,桃花水色浑。山回若鳌转,舟入似鲸吞。岸合愁天断,波跳恐地翻。”又《夜入瞿唐峡》:“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帛开。逆风惊浪起,拔暗船来。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
使未能忘却都市繁华的旅人们心情受到极强烈的震动的,还有三峡地区的荒凉和冷寂。
白居易《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诗:“山束邑居窄,峡牵气候偏。林峦少平地,雾雨多阴天。隐隐煮盐火,漠漠烧畬烟。”又《自江州至忠州》诗:“今来转深僻,穷峡巅山下。五月断行舟,滟堆正如马。巴人类猿狖,矍铄满山野。”都描写了这一情形。
三峡所独具的神秘文化景观,特别是巫山神女传说,也往往使过往的诗人文士于江风峡雾之中,体味到特殊的文化感应。
皇甫冉《巫山峡》诗写道:“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刘方平《巫山神女》诗也写道:“神女藏难识,巫山秀莫群。今宵为大雨,昨日作孤云。散漫愁巴峡,徘徊恋楚君。先王为立庙,春树几氛氲。”又如蒋洌《巫山之阳香谿阴明妃神女旧迹存焉》诗:“神女归巫峡,明妃入汉宫。捣衣余石在,荐枕旧台空。行雨有时度,谿流何日穷。至今词赋里,凄怆写遗风。”刘禹锡《巫山神女庙》诗所谓“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也记录了类似的心灵访古与意识旅游的轨迹。孟郊《巫山曲》写道:“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又《巫山高》诗:“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但飞萧萧雨,中郁亭亭魂。千载楚王恨,遗文宋玉言。至今青冥冥,云结深闺门。”李贺的《巫山高》诗,文句与情感同样飘逸飞荡:“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李白形容三峡风景,有“历览幽意多”,“佳趣尚未歇”的诗句(《自巴东舟行经瞿唐登巫山最高峰晚望还题壁》)。《宿巫山下》诗又写道:“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霑裳。”三峡的这种文化气象,往往可以点燃文人的“风情”与诗兴。白居易《题峡中石上》即写道:“巫女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似眉。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
白居易《送萧处士游黔南》诗可见“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句,其中“断肠”二字,或许即大体表明了人们旅经三峡时的特殊心境。
唐代文人对于三峡的文化体验,恰与当地民歌“裴回”、“苦怨”、“含思婉转”的风格相映合。其共鸣之和叶,千百年后仍然使人们不能不惊叹这种文化奇缘的神妙。
三峡地区民歌,唐人诗作中往往称之为“巴歌”。例如:
孟浩然《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秋入诗人意,巴歌和者稀。”刘希夷《巫山怀古》:“巫山幽阴地,神女艳阳年。襄王伺容色,落日望悠然。”“猿啼秋风夜,雁飞明月天。巴歌不可听,听此益潺湲。”白居易《登城东古台》:“迢迢东郊上,有土青崔嵬。不知何代物,疑是巴王台。巴歌久无声,巴宫没黄埃。”又如寒山《诗三百三首》:“巴歌和者多,白雪无人和。”
对于所谓“巴歌”,又曾经有其他不同的说法:
巴童歌 岑参《赴犍为经龙阁道》:“骤雨暗谿口,归云网松萝。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江路险复水,梦魂愁更多。”
巴曲 杜甫《社日两篇》:“南翁巴曲醉,北雁塞声微。”“欢娱看绝塞,涕泪落秋风。鸳鸯回金阙,谁怜病峡中。”白居易《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州》:“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路穿天地险,人续古今愁。”“畏途常迫促,静境暂淹留。巴曲春全尽,巫阳雨半收。”
巴渝曲 杜甫《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久嗟三峡客,再与暮春期。”“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闻。”
巴弦 白居易《留北客》:“峡外相逢远,樽前一会难。即须分手别,且强展眉欢。楚袖萧条舞,巴弦趣数弹。笙歌随分有,莫作帝乡看。”
白居易《寄微之》曾写道:“秦女笑歌春不见,巴猿啼哭夜常闻。”“巴歌”、“巴曲”、“巴弦”的风格,确实表现出与诗人们以往所熟悉的歌曲显然不同的文化韵味。
王维《晓行巴峡》说:“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这里的文化氛围,使诗人体味到野趣和古风。而当地“语”“声”的魅力,也是形成三峡地区文化条件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峡民歌所谓“竹枝”,也是典型的“巴歈”,即“巴渝”、“巴渝歌”、“巴渝曲”。其风格的神奇魅力,使诸多唐代文人倾倒迷醉。三峡“竹枝”使唐文化得到新鲜的营养。受到三峡“竹枝”影响的唐诗的创作者们又通过自己的文学宣传,使这种民歌形式连同其朴实清新的文化精神流布四方。
“竹枝”:三峡文化的重要发现
李白曾经作《巴女词》,应当也可以看作对三峡地区民歌的录作或者仿制: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清人王琦注:“唐之渝州、涪州、忠州、万州等处,皆古时巴郡地。其水流经三峡下至夷陵。当盛涨时,箭飞之速,不是过矣。”
使三峡地区民歌在文化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其作用当以“竹枝”著于唐人诗作为最。
《旧唐书·刘禹锡传》记载:“(刘禹锡)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谿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新唐书·刘禹锡传》又有这样的记述:“宪宗立,(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州连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裴回,其声伧儜。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朗州,即今湖南常德。“竹枝”出于郎州之说不确。《乐府诗集》卷八一《近代曲辞三》如此题解“竹枝”:
“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
《九歌》作《竹枝》新辞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禹
锡曰:“‘竹枝‘,巴歈也。巴儿联歌,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
其音协黄钟羽。末如吴声,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焉。”
与刘禹锡《竹枝》自序多有不和,然而“‘竹枝’本出于巴渝”的说法是准确的。《刘梦得文集》卷九载刘禹锡原作:
竹枝词九首并引
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
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贵。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婉转,有《淇澳》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箇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据卞孝萱《刘禹锡年谱》,“岁正月”,在穆宗长庆四年甲辰,公元824年。建平,南朝郡名,治所称巫县,隋唐时已改称巫山。
刘禹锡又有《竹枝词二首》:
杨柳青青将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刘梦得文集》卷九“道是无晴还有晴”,《全唐诗》卷三六五作“道是无情还有情”。
所谓“巴人能唱本乡歌”,正说明了“竹枝”原本出自三峡地区的事实。
《全唐诗》卷二八及卷二六七载有顾况《竹枝曲》: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一句,也说“竹枝”为“巴人”所习唱。
据任半塘先生《竹枝考》,顾况为肃宗至德(公元756年)进士,所作较刘禹锡之九篇约早70年。
顾况《竹枝曲》,是我们现在所能够看到的最早的“竹枝”。
《乐府诗集》卷八一《近代曲辞》收录的唐代“竹枝”,又有白居易《竹枝》四首:
瞿唐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簇簇,江蓠湿叶碧萋萋。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其中“瞿唐峡口”、“白帝城头”、“蛮儿巴女”、“巴东”“巴西”诸句,也说明了这种民歌形式的源起,使得“竹枝”已经成为代表三峡地区风土人情的一种文化符号。
杜甫《奉寄李十五秘书二首》:“避暑云安县,秋风早下来。暂留鱼复浦,同过楚王台。猿鸟千崖窄,江湖万里开。竹枝歌未好,画舸莫迟回。”杜诗中仅此一处提到“竹枝歌”。宋人黄庭坚《跋刘梦得竹枝歌》写道:“刘梦得《竹枝歌》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 清人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五也说,“‘竹枝’本近鄙俚。杜公虽无‘竹枝’,而《夔州歌》之类,即其开端。”任半塘先生《竹枝考》指出:杜甫《夔州歌》与刘氏《竹枝》相近者二首:
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冬春花。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其格调确实近于“竹枝”。“瀼东瀼西”所谓“瀼”,正是三峡地区所称入江山溪水。 明人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又有这样的评论:“杜子美《漫兴》诸绝句有古‘竹枝’意,跌宕奇古,超出诗人径蹊。”夏承焘先生《论杜甫入蜀以后的绝句》也有相接近的论点:“蜀中是《竹枝词》的发源地。唐人刘禹锡、白居易以及《花间集》里各家的《竹枝曲》,都用四川民歌声调。”“杜甫这些不调字声的绝句 ,是否即用四川《竹枝》那种‘激讦’‘伧儜’的声调,他自己没有说明,我们不能臆测。但我们看宋人注杜诗,举出他用‘蜀中语’相当多,如‘上番’、‘禁当’、‘长年’等等,都是(见郭知达《九家注杜诗》引赵注)。他四十八岁入蜀,五十七岁离蜀,在四川前后住了十年。他所说:‘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闻。’(《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之二)还是前半期的话。他诗中既用了许多四川方言,则以蜀中民歌声调作绝句,自然不是不可能的事(《竹枝》、绝句,体式相同,皆七言四句)。”
在《乐府诗集》卷八一《近代曲辞》中,又有李涉《竹枝》四首: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下牢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濛江上子规啼。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所谓“荆门”、“西陵”、“巫峡”、“昭君溪”、“十二峰”等,也说明作者是借三峡民歌的文体,来抒发三峡行旅的感受。
一并为《乐府诗集》编纂者所采录的,还有晚唐诗人孙光宪的《竹枝》二首:
门前春水白蘋花,岸上无人小艇斜。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
乱绳千结绊人深,越罗万丈表长寻。杨柳在身垂意绪,藕花落尽见莲心。
“乱绳千结”,《五代诗话》作“乱绳寸结”。又孙光宪此作,《全唐诗》卷七六三及卷八九七收录。据说“唐人乐府,元用律绝等诗杂和声歌之,其并和声作实字,长短其句以就曲拍者,为填词。”《全唐诗》卷八九七即将孙光宪《竹枝》归入词类,作:
门前春水竹枝白蘋花女儿,岸上无人竹枝小艇斜女儿。商女经过竹枝江欲暮女儿, 散抛残食竹枝饲神鸦女儿。
乱绳千结竹枝绊人深女儿,越罗万丈竹枝表长寻女儿。杨柳在身竹枝垂意绪女儿, 藕花落尽竹枝见莲心女儿。
《全唐诗》卷八九一又有皇甫松《竹枝》:
竹枝一名巴渝辞
槟榔花发竹枝鹧鸪啼女儿,雄飞烟瘴竹枝雌亦飞女儿。
木棉花尽竹枝荔支垂女儿,千花万花竹枝待郎归女儿。
芙蓉并蒂竹枝一心连女儿,花侵槅子竹枝眼应穿女儿。
筵中蜡烛竹枝泪珠红女儿,合欢桃核竹枝两人同女儿。
斜江风起竹枝动横波女儿,劈开莲子竹枝苦心多女儿。
山头桃花竹枝谷底杏女儿,两花窈窕竹枝遥相映女儿。
刘毓盘《词史》以为“无名氏《女儿子》二首,即唐人《竹枝词》所本。”“皇甫松仿此体于句中叠用‘竹枝’‘女儿’,为歌时群相随和之声。”所说《女儿子》,见《乐府诗集》卷四九《清商曲辞六》:
巴东三峡猿鸣悲,夜鸣三声泪沾衣。
我欲上蜀蜀水难,蹋蹀珂头腰环环。
王运熙《六朝乐府与民歌》也写道:“《女儿子》现存二首,首篇云:‘巴东三峡猿鸣悲,夜鸣三声泪沾衣!’盖原为巴东的歌谣,其后被演为乐曲的。唐皇甫松有《竹枝词》六首,均以‘竹枝’‘女儿’为和声。”“《竹枝词》一名《巴渝词》,与《巴东谣》产地相同。皇甫松《竹枝词》的和声,必定渊源于《女儿子》无疑。”任半塘《竹枝考》以为“必定”“无疑”一说“太过”。然而,作为推想,二者有“渊源”关系的意见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还应当指出的是,从“巴东三峡猿鸣悲,夜鸣三声泪沾衣”的内容风格分析,似乎也可以看作三峡“竹枝”的先声。
唐人尉迟偓《中朝故事》说,刘瞻僖宗朝为相,因罪出守荆南,舍人李庾行诰词,驳责太甚,几遇害。懿宗朝,刘瞻复用,行至湖南,李庾方典郡,出迎于江次竹牌亭,置酒。刘瞻唱《竹枝词》赠李庾:“蹑履过沟竹枝恨渠深女儿。”也记录了“竹枝”的和声。
“竹枝”的发现,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马穉青《〈竹枝词〉研究》写道:“《竹枝》先本巴渝俚音,夷歌番舞,绝少人注意及之。殆刘、白出,具正法眼,始见其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乃从而传写之,拟制之,于是新词几曲,光芒大白,于文学史上另辟境界,其功绩诚不可没焉。”任半塘《竹枝考》也写道:“刘氏诗序备述建平《竹枝》声乐,确为创举。自来民间俚艺,受文人重视如此者,史无二例。”“论民间声诗乐艺之蕴藏,仅从百五十四调求之,已极丰富。使一一皆如建平《竹枝》遇于刘氏者各得其遇,则我民族乐舞在历史上所激发之光彩,将燎烛益高,启迪益远!且无论声诗以外者矣。”这样说来,唐代三峡“竹枝”经刘、白等有识者的“传写”“拟制”终于面世,实在可以称作伟大的文化发现。而所谓“建平《竹枝》遇于刘氏”一事,并不是偶然的。其所以发生,自有三峡地域文化的特殊风格和特殊魅力在起作用。而我们对于唐代交通地理的文化意义,也可以因此得到新的认识。
三峡的交通地位与三峡“竹枝”的流布
“竹枝”在中唐以后,逐渐于诗人作品中所屡见。这表明,源起于三峡的民间野唱,已经得到当时的主要文化阶层的重视,已经对于当时的主体文化形式发生了影响。例如:
李益《送人南归》:“人言下江疾,君道下江迟。五月江路恶,南风惊浪时。应知近家喜,还有异乡悲。无奈孤舟夕,山歌闻竹枝。”
刘商《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巴人远从荆山客,回首荆山楚云隔。思归夜唱竹枝歌,庭槐叶落秋风多。曲中历历叙乡土,乡思绵绵楚词古。身骑吴牛不畏虎,手提蓑笠欺风雨。猿啼日暮江岸边,绿芜连山水连天。来时十三今十五,一成新衣已再补。鸿雁南飞报邻伍,在家欢乐辞家苦。天晴露白钟漏迟,泪痕满面看竹枝。曲终寒竹风袅袅,西方落日东方晓。”
武元衡《送李正字之蜀》:“已献甘泉赋,仍登片玉科。汉官新组绶,蜀国旧烟萝。剑壁秋云断,巴江夜月多。无穷别离思,遥寄竹枝歌。”
张籍《送枝江刘明府》:“老著青衫为楚宰,平生志业有谁知。家僮从去愁行远,县吏迎来怪到迟。定访玉泉幽院宿,应过碧涧早茶时。向南渐渐云山好,一路唯闻唱竹枝。”
于鵠《巴女谣》:“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刘禹锡和白居易都有曾经在三峡地区生活的经历,于是其诗作中屡屡说到“竹枝”。例如,刘禹锡的诗作中有:
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 (《洞庭秋月行》)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堤上行三首》之二)
白居易的诗作中也可见: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临觞一搔首, 座客亦裴回。(《九日登巴台》)
亥市鱼盐聚,神林鼓笛鸣。壶浆椒叶气,歌曲竹枝声。(《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巴童巫女竹枝歌,懊恼何人怨咽多。暂听遣君犹怅望,长闻教我复如何。 (《听竹枝赠李侍御》)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杯。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九日题涂溪》)
北客劳相访,东楼为一开。褰帘待月出,把火看潮来。艳唱竹枝曲,香传莲子杯。寒天殊未晓,归骑且迟回。(《郡楼夜宴留客》)
其他说到“竹枝”的诗作,还有:
温庭筠《西江贻钓叟骞生》:“晴江如镜月如钩,泛滟苍茫送客愁。夜泪潜生竹枝曲,春潮遥木兰舟。”
方干《赠赵崇侍御》:“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闲话篇章停烛久,醉迷歌舞出花迟。”
方干《蜀中》:“游子去游多不归,春风酒味胜余时。闲来却伴巴儿醉,荳蔻
花边唱竹枝。”
郑谷《渠江旅思》:“故楚春田废,穷巴瘴雨多。引人乡泪尽,夜夜竹枝歌。”
王周《再经秭归二首》之二:“秭归城邑昔曾过,旧识无人奈老何。独有凄清难改处,月明闻唱竹枝歌。”
蒋吉《闻歌竹枝》:“巡堤听唱竹枝词,正是月高风静时。独向东南人不会,弟兄俱在楚江湄。”
白居易《曲江感秋二首》之一于51岁时感叹“昔壮今衰”,“人生多故”,有“夜听竹枝愁,秋看滟堆没”句,说明他在三峡地区与“竹枝”相共的岁月,在人生记忆中的深刻痕迹。
他的《江楼偶宴赠同座》诗中所谓“望湖凭槛久,待月放杯迟;江果尝卢橘,山歌听竹枝”,所描写的已经不是三峡风物,反映“竹枝”已经传布到其他地区。又如《听芦管》:
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似临猿峡唱,疑在雁门吹。调为高多切,声缘小乍迟。粗豪嫌觱篥,细妙胜参差。云水巴南客,风沙陇上儿。屈原收泪夜,苏武断肠时。仰秣胡驹听,惊栖越鸟知。何言胡越异,闻此一同悲。
说到“竹枝”的普及,使得无论南北之别,胡越之异,都同样受到这种艺术形式的感染。
“竹枝”从三峡地区首先传布到楚地。
顾况《早春思归有唱竹枝歌者坐中下泪》:“渺渺春生楚水波,楚人齐唱竹枝歌。与君皆是思归客,拭泪看花奈老何。”
李商隐《河阳诗》:“绿绣笙囊不见人,一口红霞夜深嚼。幽兰泣露新香死,画图浅缥松溪水。楚丝微觉竹枝高,半曲新辞写緜纸。巴西夜市红守宫,后房点唇斑斑红。堤南渴雁自飞久,芦花一夜吹西风。”
刘禹锡《阳山庙观赛神》:“汉家都尉旧征蛮,血食如今配此山。曲盖幽深苍桧下,洞箫愁绝翠屏间。荆巫脉脉传神语,野老娑娑起醉颜。日落风生庙门外,几人连蹋竹歌还。”《全唐诗》卷三五九题注:“在朗州。”“竹歌”,也就是“竹枝歌”。
又刘禹锡《插田歌并引》说到连州田间民歌有类似“竹枝”的风格:
插田歌并引
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紵裙,农夫绿蓑衣。齐唱田中歌,嘤儜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连州,治所在今广东连县。
殷尧藩《送沈亚之尉南康》:“行迈南康路,客心离怨多。暮烟葵叶屋,秋月竹枝歌。”南康,即今江西南康。
“竹枝”流入吴地的反映,有张籍《江南行》:“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苎。土地卑湿饶虫蛇,连木为牌入江住。”“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楼两岸临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又杜牧《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远风南浦万重波,未似生离别恨多。楚管能吹柳花怨,吴姬争唱竹枝歌。”
关键词: 《源氏物语》 桐壶更衣 《长恨歌》 杨贵妃 差异
前言
《源氏物语》是创作于十一世纪的日本最著名的物语作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全书共54回,一百余万字。通常认为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前三十三回为第一部分,叙述主人公光源氏达到“荣华之巅”的过程;第三十四回到第四十一回,是第二部分,叙述光源氏的命运急转直下,由“荣华及顶”跌入“悲惨深谷”的过程;第四十二回至最后为第三部分,叙述光源氏后代薰君为主角,叙述薰君、皇子与三个女子的故事。
《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汉学教育,她深厚的汉学教养也充分地体现在她的文学作品之中。《源氏物语》中大量引用了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特别是其代表作《长恨歌》的身影多次出现在各卷。在首卷〈桐壶〉中写道,“妃のためし①”,把桐壶天皇对桐壶更衣的宠幸比作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关系,整卷是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作为基本的构思来展开的。
桐壶更衣的形象和杨贵妃多有重合。如,有关桐壶更衣容貌之美的叙述“太液芙蓉、未央柳も、げにかようひたりし容貌を(后略)”,引用的是《长恨歌》“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②”之句;桐壶天皇思念早逝的桐壶更衣的叙述“(朝夕の言ぐさに、)翼をならべ、枝をかはさむと契らせたまひしに、かなはざりける命のほどぞ尽きせずうらめしき”,引用的是《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之句。《源氏物语》的作者借用脍炙人口的《长恨歌》的丽词佳句,使桐壶更衣的形象跃然纸上。
但是这种借用,大都局限在词汇、语句上,并不涉及故事的主题。本文着眼于桐壶更衣和杨贵妃在宫中的地位、
死亡原因的差异,并简单分析带来此种差异的文化根源。
一、桐壶更衣与杨贵妃的宫中地位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一句,咏的是自杨玉环被封为杨贵妃,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的情景。据史记载,杨贵妃已死的父亲被追封为大尉齐国公,叔父被拜为光禄卿,兄弟杨为鸿胪卿,杨为侍御史,杨钊为司空,长姐玉佩封为韩国夫人,三姐玉筝封为虢国夫人,八姐王钗封为秦国夫人。应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遂令天下父母,不重生男重生女”。
此外无论是昂贵的饰品,“金步摇”(云鬓花颜金步摇)、“金雀玉”(翠翘金雀玉搔头),还是来自唐玄宗的溺宠,“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无不说明杨贵妃在宫中的尊贵地位。一个地方官吏的女儿,只因为得宠于皇帝,在宫廷上占据了至高地位,享受了无限荣华富贵,而且这种地位持续了十年以上。
相比之下,同样受恩宠的桐壶更衣的宫中地位却远不及杨贵妃。桐壶更衣的父亲大纳言也早逝,却没有半点封拜;其兄弟姐妹也没有一个人因桐壶更衣的受宠而被册封和高升的。杨贵妃一家的飞黄腾达,在《源氏物语》〈桐壶〉卷中,丝毫没有被继承。而且,桐壶更衣住的地方在后宫的东北一角,离桐壶天皇居住的清凉殿甚远,这也充分表示桐壶更衣在宫中的地位之低。不但如此,因为受宠,招来其他后宫佳人的妒嫌,最终卧病不起,抑郁而死。
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都受宠于君王,但是《源氏物语》〈桐壶〉卷中的桐壶更衣与《长恨歌》里的杨贵妃在宫中地位截然不同。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所仰仗的帝皇的实权不同。公元712年,睿宗把皇位让给了李隆基,但是太平公主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公元713年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利,彻底巩固了皇权,成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杨贵妃名义上是贵妃,但是当时没有皇后,所以实际上就是唐玄宗的皇后了。玄宗对她恩宠备至,大臣、贵族、宗室争先恐后结巴杨贵妃。其他妃子有不满,也无济于事。
而在日本,摄关文化是平安时代特有的政治文化,也是《源氏物语》的政治主线。在摄关政治制度下,天皇完全成了藤原氏的傀儡,没有政治实权。再加上,桐壶更衣没有有力的后援者,因此桐壶更衣即便深受天皇的宠爱,也没能提升为女御;当桐壶更衣受到其他妃子的忌恨、诽谤,桐壶天皇也只能陪着默默落泪,而爱莫能助。
二、桐壶更衣与杨贵妃的死亡原因之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桐壶更衣与杨贵妃都“死于非命”,这一点是一致的。但是桐壶更衣因其他妃子的嫉妒与嫌弃,最终抑郁而死;而杨贵妃因招致满朝怨恨,将士不满,被迫自缢而死,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长恨歌》里描写杨贵妃之死的诗句如下:
渔阳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为什么“六军不发”呢?那是因为当时把持朝纲的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极为奢侈腐化,又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弄得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加之唐玄宗过度沉迷杨贵妃的美色,不理朝政,最终招致“安史之乱”。这里的“六军”是指护驾士兵龙武军和羽林军,既代表官员将士,更代表广大民众。因此,杨贵妃死于民愤。
相比之下,桐壶更衣之死又如何呢?
「上部、上人なども、あいなく目をめつつ、[いとまばゆき人の御おぼえなり。唐土にも、かかる事の起こりにこそ、世も乱れ、しかりけれ]と、やうやう天の下にもあぢきなう、人のもてなやみぐさになりて、妃の例も引き出でつべくなりゆくに、いとはしたなきこと多かれど、かたじけなき御心ばへのたぐひなきをみにてまじらひたまふ。
“上部、上人なども、あいなく目をめつつ”一句,是借用了《长恨歌》“京师长吏为之侧目”之句。说什么唐朝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事,才发生了安史之乱,于是,普天下人心慌慌,俨然把更衣当作了祸国殃民的杨贵妃,弄得更衣在宫中如坐针毡,度日如年。但是,相对“京师长吏”的“侧目”表达的是广大民众的不满和愤恨而言,“上达部(指三位以上的达官),上人(指被允许上殿的四五位官员)”的“侧目”主要是因为桐壶更衣独揽了桐壶天皇的溺宠,使自己辛苦送入宫中的女儿无法得到宠爱,继而失去摄官政治的地位。
特别是桐壶更衣生了光源氏后,来自其他后宫佳丽的嫉妒、欺辱越发严重,终于在光源氏三岁那年,卧病不起,抑郁而死。
如此所述,桐壶更衣与杨贵妃的死亡原因天壤之别,主要是因为日本处于摄关制度下。那些达官贵人把持朝政的唯一途径便是将子女送入宫中生下皇子,再千方百计地让这个皇子成为太子,在这位太子登基之后,自己作为天皇的外祖父充任摄政关白。然而桐壶更衣的受宠,使他们企图成为下一任天皇外祖父的梦想破灭。特别是桐壶更衣之子光源氏无与伦比的体态品貌,足以争夺皇位,给摄关政治“上达部,大人”造成极大的威胁,来自其他妃子的嫉妒和诽谤自不用说。最终抑郁而死。
结语
本文以“论《源氏物语》中桐壶更衣与《长恨歌》中杨贵妃的差异”为题,着眼于桐壶更衣与杨贵妃在宫中地位、死亡原因的差异,并简单分析了带来此种演变的原因。
注释:
①原文引自『新日本古典文学全集(小学、1998)。以下同。
②原文引自刘逸生主编《白居易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以下同。
参考文献:
[1]紫式部.现编日本古典文学全集・24,源氏物语.小学馆,1998.
[2]中西进.源氏物语与白乐天.岩波书店,1997.
[3]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于白氏文集.国际文化出版会社,1985.
[4]刘逸生主编.白居易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
[5]周相录.长恨歌研究.巴蜀书社,2003.
关键词:契丹;音乐舞蹈;诗词歌赋;赏析;贡献
中图分类号:K2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201-02
与宋朝形成南北对峙的辽王朝存续二百多年,在这二百多年里契丹人雄踞在北方,不但建立了疆域广阔的国家,还大力发展了军事、政治及经济。此外契丹人利用和汉、女真、高丽和回鹘等民族的杂居,对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辽王朝建立之前,契丹人活动的核心区域是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他们沿着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游牧、狩猎,“车马为家”、“居无常所”。而音乐和舞蹈舞却是契丹人的“平生之好”。上自契丹贵族,下至贫民奴隶,从隆重的祭祀场面到出场放牧的转徙途中,几乎都离不开音乐舞蹈。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和契丹人萧总管创作诗《契丹风土歌》中的一段则详细地说明了这一盛况。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
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见红。
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
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①
《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②因此,辽代乐舞的兴盛直接影响到一大批的诗人学者,他们借辽代乐舞以抒情,发泄内心的,反之也进一步推动了辽代乐舞走向辉煌。与此同时也为因史料匮乏而难以为人们所了解的辽代乐舞提供了大量的珍贵的资料。
在后世流传下来的诗歌辞赋中留下的辽代乐舞气息,笔者就音乐和舞蹈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一、辽代音乐的记录
辽代的音乐以广泛吸收各民族的先进成果为特征。处于北方草原,疆域广阔,不但造就了契丹人英勇善战,还具备了草原民族宽阔和博大的胸怀,善于学结其他民族的乐章礼法。
在这一方面体现在诗词歌赋中的具体有如明末著名学者赵士哲在《辽宫词》第五首中所描述的内容。
全晋舆图属大辽,太宗新莅紫宸朝。
汉家礼乐真堪羡,从此坤仪改姓萧。
诗文译为:全后晋的疆域已归属大辽,太宗初次临视汴京紫宸朝。汉家礼乐法度实让人羡慕,从此契丹后族一律改姓萧。
此外公元947年3月,辽太宗耶律德光攻占后晋都城开封,晋主石重贵投降。辽太宗下令将晋都诸司官吏、嫔御、宦寺、方技、百工、图籍、历象、石经、铜人、明堂刻漏、太常乐谱、诸宫县卤薄、法物及铠仗等统统送往首都辽上京。此在《辽史・乐志》中有记载:“汉乐,辽太宗耶律德光灭后晋,将……太常乐谱,诸宫悬……悉送上京”。“大同元年(947年)太宗自汴将还,得晋太常乐谱、宫悬、乐架、委所司先赴中京”。“辽雅乐歌辞,文阙不具,八音器数,大抵因唐之旧”。
从史料记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辽史》中所说的汉乐,其实就是中原的雅乐。宫悬,也称编钟、编磬,是雅乐的主要乐器。包括雅乐八音、歌辞、乐谱都被太宗耶律德光亲自带回了大辽国。
《辽史・乐志》中有记载:“辽有国乐、有雅乐、有大乐、有散乐、有饶歌、横吹乐。”契丹的国乐,中原人称之为“番乐”是契丹祖先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乐舞风格。所以说是犹“先王之风”。国乐和雅乐的规格要高于其他诸乐。多用于宫廷册礼、宋史来朝、祀神仪等等。如《辽史拾遗补》卷4《皇后生产仪》条记载:“若生男时……戎主着红衣服,于前帐内动番乐,与近上契丹臣僚饮酒……若生女时,戎主着皂衣,动汉乐,与近上汉儿臣僚饮酒。”再如,清人史梦兰所著《中元节诗》:
行宫宴饮过中元,番乐声残汉乐喧。
佳节迎来还送去,一天月色正黄昏。
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契丹语为“赛离舍”,意为月好。是契丹人非常重视的重大节日。今人庖丁有《辽代风俗歌》流传于上京故地:
七月十五过中元,前后四日不消闲。
十三夜行三十里,扎下毡帐睡梦酣。
十四迎节设酒宴,番乐声声五更天。
十五张筵奏汉曲,美酒笙歌尽欢颜。
十六早起众西行,齐喝三声送节完。
《辽史》卷53《礼志六》岁时杂仪一节记曰:“七月十三日,夜,天子于宫西三十里卓帐宿焉。前期,备酒馔”。翌日,诸军部落从者皆动番乐,饮宴至暮乃归行宫,谓之“迎节”。十五日中元,动汉乐,大宴。十六日昧爽,复往西方,随行诸军部落大噪三,谓之“送节”。
在辽代历史上也出现不少契丹的教坊乐人和音乐家。史上留名者大多是契丹贵族。例如辽景宗耶律贤(公元948~982年)雅好音律①;辽圣宗耶律隆绪(公元972~1031)“晓音律”②;辽兴宗耶律宗真(公元1016~1055年)“通音律”③;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公元1075~1128年)能“亲御琵琶”④;耶律倍,其人“知音律”,征渤海胜利后“作歌以献”⑤。在契丹贵族中最著名的当属辽道宗皇后萧观音,王鼎《焚椒录》说她“幼能诵诗,旁及经子,而弹筝琵琶,尤为当时第一”。萧观音的传世之作是著名的《回心院》。
唐玄宗时,杨贵妃与梅妃江采苹争宠,梅妃失宠,遂命宫院为“回心院”,希望玄宗回心转意。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特定诗体的名称。萧观音所创“回心院”,用以谏阻帝之游畋无度,被疏远失宠。这是一首凄丽哀婉的宫怨词,例如词中写道:
张鸣筝,
恰恰语娇莺。
一从弹作《房中曲》,
常和窗前风雨声。
待君听。
诗文译作:弹响心爱的古筝,象黄莺娇羞的叫声。每当奏起《房中曲》的音调,常和窗前风雨声和鸣。弹响心爱的古筝,等待君王来聆听。
二、辽代舞蹈的描述
音乐和舞蹈就像是孪生姊妹,音乐在舞蹈中的位置尤为重要,舞蹈离不开音乐,好的音乐震撼心灵的同时,也让人翩翩起舞。
辽之乐舞包括音乐之中,契丹有乐舞不分之说,即乐人亦为舞者,这实际上是一种边演奏边舞蹈的形式。如臻蓬蓬舞,这是契丹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有《臻蓬蓬歌》⑥为证:
臻蓬蓬、臻蓬蓬,
外头花花里头空。
但看明年正二月,
满城不见主人翁。
“臻蓬蓬、臻蓬蓬”是象声词,是双手击打腰鼓发出的节奏声。“臻蓬蓬歌”又名“蓬蓬花”。臻,手击打鼓边发出来的声音。蓬蓬,手击打鼓芯发出的声音。“外头花花里头空”明指腰鼓外部华丽的装饰,暗喻辽朝末年统治外强中干。“满城不见主人翁”,指辽天祚帝弃城出逃。
此歌的演出形式是用腰鼓伴奏,击鼓舞蹈,以鼓点助舞兴。以后广泛流传于辽东京、南京、西京等地。
同时该舞蹈也在据《宣政杂录》记载:“宋徽宗”宣和初(公元1119~1120年)收复燕山,以归朝辽民来京师,其俗有《臻蓬蓬歌》,每扣鼓和臻蓬蓬之音节而舞,人无不喜闻其而效之者。
古人云:“宴饮无乐,不无欢乐。”两国交往使臣来朝之时,好客热情的契丹人都要举行隆重的宴饮歌舞场面来显示对汉使的尊重。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多次出使契丹,留下了很多生动表现契丹人车马为营、宴饮歌舞的诗作。如《出塞诗》云:
涿州沙上饮盘桓,
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语巧催燕泪落,
蒙蒙吹湿汉衣冠。
再如宋代诗人、诗评家朱竹坨所作《席上观倒刺诗》云:
雪后风灯焰之寒,
云韶旧部走伶官,
一双手技从客入,
胜舞银貂小契丹。
“倒刺”为契丹语“歌舞”的意思。清《历代旧闻》记载:“元有‘倒刺’之戏,谓歌也。琵琶、胡琴、筝,皆一人弹之,又顶瓷灯起舞。”辽宋时期的手技类舞蹈疑似蒙古族的灯舞,盅碗舞。是表现手之技巧的歌舞,属散乐。手技用于契丹皇帝生辰乐次:“酒二行,歌,手技入”;曲宴宋国使乐次;“酒三行,歌,手技入。”⑦
另一位北宋使臣王曾记载:“渤海俗,每岁时紧会作乐,先命善舞者数辈前行,女士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宛转,号“踏锤”。渤海归辽后,渤海的乐舞在契丹流传很久,并在金、元还经常出现。
此外现存的大榆树堡竹马舞,这是濒危的契丹人狩猎舞蹈。目前在锦州市义县东部山区还有最后一批竹马舞的艺人。
基于上述辽代音乐和舞蹈描述和记录,辽代乐舞的传承与发展,与辽代的君主开明,经济,政治发达紧密相连。辽代乐舞不仅继承了旧唐音乐,而且受到鲜卑音乐的影响,并传播到后来的女真,蒙古。为中华多元一体化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脱脱,等.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赵永春.奉使辽金行程录[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3]巴景侃.辽代乐舞[M].沈阳:辽宁万卷出版公司,2012.
[4]蒋祖怡,张涤云.全辽诗话[M].长沙:岳麓书社,1992.
“还趴在网上呢?你都快成网虫了,”头像一闪一闪的,黎轩发给梦琪一个惊讶的表情,
“我在玩游戏泡泡龙呢。”梦琪给黎轩回过去一个流汗的表情。这个游戏她玩的并不好,已经是无穷的负分了。
自从发现相恋五年的潘岩劈腿后,梦琪的天空象倒塌了一样,心情极度槽糕和颓废,没有兴趣作任何事情,辞退了在银行的工作,在家等待着出国签证的批文,准备去新加坡,到叔叔开办的工厂谋一份工作,离开这片伤心的土地,换一种新环境,改变一下心情,重新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梦琪,有空出来走走,感受一下外面清新的空气,别老憋在家里。”黎轩发过来一个微笑的表情。
“单位这回儿不忙了?还有空聊天了?”梦琪回过去一个晕的表情。
“不忙,对了,烨森最近在咱们东城开展业务呢,他昨天打电话给我,说是想和咱同学聚聚。”
“烨森?就那个一上课就睡觉,哈喇子满桌子淌的那个?”梦琪不禁嗤嗤笑起来,讪讪地发过去一个疑问的表情,黎轩在屏幕那头哈哈大笑。
黎轩和烨森同是高高大大的男子汉,可他俩的性格秉性简直有天壤之别,黎轩是那种身材健美相貌英俊,平时总是把微笑挂在嘴角,外表刚毅内心却无比细腻柔情的人,上高中时,不知有多少相貌娇好又情窦初开的女孩子拜倒在他的脚下。而烨森虽也健硕隽永却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少年不更事的那种,只知道和那些淘气的小子们疯呀闹呀,在教室里跳桌子踩椅子,那双贼溜溜的大眼睛总是那么清灵剔透,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愿意和他作哥们的那种。
梦琪所在的学校是市里的重点校,也奇怪了,班级里有个性的这几个同学,都来自同一个区,说帮派也好,说团伙也好,这7个男生女生成了最能玩到一块最要好的朋友了。自从高中毕业以后,都各忙各的,也很少联系了,特别是烨森,当时没考上大学,消失的无踪无迹了,想来也有8年没有见面了,他会不会还是那种少年不知愁滋味,鲁莽冷峻的野小子,是不是现在只能填饱肚子,头发蓬乱着,胡子一大把呢?
梦琪正胡乱猜测,喇叭又响了,“烨森可不是当年那样了,臭小子他时来运转了,开了一家木材厂,成了桦南地区有名的企业家。”一个酷的表情发过来后,
黎轩又接着说“等我召集好咱们那几个人,我给你打电话,你可不能不去呀。”黎轩知道我的情况,特意嘱咐了一句。
“我真懒的动,你就说我出门了吧。”梦琪回了个懒羊羊的图片。
“你别闹了,其实就想让你出来散散心,变得开开心心的,不可推托的。”说完,黎轩的头像变成了灰色。
(二)
我依旧泡在网上,懒于梳妆打扮,一天到晚无所事事。
没过几天,韩瑶打来电话,“喂,梦琪,下午4点到我单位来,咱们一块去“梦幻山庄”聚聚。”
“哦,好吧。”我没有理由拒绝,“还是咱们7个,嘿嘿,好久没在一块聚了。”韩瑶补充道。韩瑶可是班级的话匣子,大大咧咧的,男孩性格,哪个女寝灯泡坏了,哪个椅子腿活动了,都是她来弄,并且还乐此不疲。
下午,梦琪换上了一个素格裙子,画了个淡妆,披肩的长发在脑后简单打了个结,瞧了瞧镜子,还凑合。
明媚的阳光洒在脸上,小鸟在郁郁葱葱的柳树梢上,快活地飞来飞去,清爽的小风吹来,梦琪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还是外面的空气好。
刚走进韩瑶单位的大院门,远远地看见一个玉树临风卓尔不凡的人站在台阶上,梦琪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近些,再近些,梦琪终于看清了那人的面貌,那人穿着粉色T恤,墨兰的休闲裤,那不是烨森吗?那笑容还留存了当时的稚气,眼睛还是那么明亮,看上去更帅气了,全身上下透出一种成熟和稳健,并且还增加了一种莫名的蛊惑力,天哪,变化太大了,一双含笑的大眼睛望着梦琪,像有一股暖暖的甘泉涌入梦琪心房,她的心里怦怦跳了起来,镇定,镇定,镇定,梦琪有点手足无措了。
他热情地迎了上来,轻轻地握了一下梦琪的手:“梦琪,你好,你好,要不是韩瑶在旁边说是你,我简直不敢认了,你比在学校时苗条多了,也漂亮多了,嘿嘿。”烨森的眼里映出一点滟红,像遥远的天边浮动的一缕霞光。
“你也英俊多了,站在那好像是一棵挺拔的梧桐树。”梦琪仰脸微笑着望着他。站在一旁的几个同学都哈哈地笑了起来。
“你们看看他俩,感觉怎么像一见钟情呢。”顽皮的夏薇原地转了个圈咯咯地笑着跑到一边去了。
“是呀是呀,怎么感觉酸酸的,又像吃了糖果。”戴眼镜的疏桐瓮声瓮气地说。一个大男生,声音那么浑厚,长得却白白净净的。
“好了,好了,都别闹了,黎轩在“梦幻山庄”等着呢,咱们快点去吧。”站在一旁只顾着乐,半天没说一句话的肖建在半空中挥着手,示意我们该出发了。
(三)
梦幻山庄像一座宫殿伫立在黎明湖畔,它的装修具有白族民居风格,是由雕刻华丽的连廊衔接的一簇簇二层小阁楼,楼体是白色的,楼体上方的四角镶嵌了诸如青山绿水百鸟朝凤金龙戏珠等的图案。我们沿着长廊的青石板路,聆听着黎明湖淙淙的水声,来到了黎轩预订好的包房,透过宽敞明亮的落地窗,清澈略有涟漪的黎明湖就展现在眼前,清新微带潮湿的空气徐徐弥漫过来,不知从屋子的哪个角落飘来了宛转悠扬的琵琶乐曲,还别说,真的恍若梦幻。
几杯酒下肚,一个个小脸都像轻轻图上了一点点胭脂,气氛也活跃起来。
“疏桐,你怎么越长越白呢,越来越像害羞的小姑娘了。”韩瑶扯开了大嗓门哈哈笑着。
“你是寒碜我呢还是恭维我呢?哪像你呀,还保持上学时悍妇的形象,哦,不不不,是嘹亮的大嗓门。”韩瑶拿着筷子就去敲疏桐的脑袋,吓得他连连喊求饶。
“还有你,黎轩,那酒窝还是那么深,怪不得当初咱班那几个毛丫头天天围着你转呢,估计到现在那魂还没附体呢。”黎轩晃着修长的脖子嘿嘿地笑。大伙一起哄堂大笑起来。
肖剑在那举了半天的酒杯还是没人搭理他,他干脆站了起来,撇了撇嘴:“真能阿谀奉承,还是喝酒吧,都倒满自己的酒杯,为我们的相逢,再干一个,”他率先一饮而进,其余的人也一点不含糊,说干就干了。
“来来来,再干一个,为咱们都改头换面,脱胎换骨,变得英俊漂亮了干杯。”夏薇翘着小脚尖,伸长了脖子嚷道。大家又一饮而尽。
“真的喝多了,说都不会话了,我看你们都变了,原先是一双眼睛,现在是两双,飘飘悠悠,都重叠在一块了。”疏桐缕直了舌头声音低沉下来。
“要说变化最大的还是梦琪,早知这样,当初怎么就没追你呢。”烨森用迷蒙的眼神瞥了梦琪一眼。
“现在追也来得及呀,都是孤男寡女的。”不知谁跟了一句,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怎么转移话题了呢?你喝多了吧。”其实梦琪的心里已经小鹿乱撞了,微红的面颊更加娇艳了。烨森只嘿嘿笑而不答。
在这么热闹的场景下,梦琪的心情也渐渐好了许多。逐渐融入到这个热闹的氛围中。
“喝的怎么样了?咱们还是去唱歌解解酒吧。”黎轩看着一地的空酒瓶子,笑着露出了两个深深地酒窝。
(四)
我们沿着长廊延伸的方向迷迷瞪瞪地飘了过去,这时已经月满楼台,黎明湖上彩灯耀眼,游船不断。
刚一进了歌厅的门,这些人又都兴奋起来,也不管是谁点的歌了,抢了麦就唱,就像敌机盲目扫荡一样,一阵狂轰乱炸。
“梦琪,你的歌唱的不错呀,原先怎么没有发现呢。”烨森走到梦琪的面前寒暄着,
“过奖了,我记得你唱歌总跑掉了,怎么现在也唱的那么好呢?”
“酒壮英雄胆嘛,咱俩合唱一首,怎么样?”烨森摸了摸脑袋“咱就唱那首:相思风雨中吧”烨森用他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凝视着梦琪。望得她心里一阵发慌,像是晕船的舵手,在微波里荡漾。
“行呀,这首歌我最拿手了,”梦琪佯装镇定,说完不好意思嗤嗤地笑了。
想当初和潘岩在一起时,这首歌是必唱曲目。
(男)人海里飘浮展转却是梦
(女)情深永相传飘于万世空
(男)当霜雪飘时(合)但愿花亦艳红
(合)未惧路上烟雨蒙
(男)啊。。。寄相思风雨中
(女)啊。。。寄痴心风雨中
唱着唱着,梦琪的眼眶湿润了,声音哽咽了,烨森赶紧拿了面巾纸给梦琪擦掉眼泪,关切地说:“怎么了?是怀旧了?还是被我的歌声感动了?”
梦琪的心情很复杂,突然间一沽沽的眼泪奔涌而出,是感慨于曾经和潘岩在一起时的风风雨雨还是被眼前的场景感动了,连自己也说不清楚。
这7个人都变成了麦霸,轮番唱着嚎着,全然不顾及自己唱的是否走板转音。也许嚎歌是释放情绪的最好的手段,也许这些歌中唱的都是人们心中曾经的过往,好在这里有足够好的隔音措施,有坚固的棚顶结构,不然那噪音真能把房顶穿出几个洞。
都快拂晓了,这几个人才尽兴而归。
(五)
“听黎轩说你正在家休假呢,”梦琪点了点头。“我手头还有点活,等那点工作干完了,咱们去桃山露营去。”
“好呀,我一直很想去那里呢。”在烨森开车送梦琪回家的途中,谁也没有说更多的语言,两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喜悦,那种喜悦里又带着一种恬淡,还伴着淡巴菰的清香。
梦琪回到家里,辗转不能入睡,眼前都是烨森的影子,人都说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才是你的福气,而在不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无奈中的无奈。烨森这样的男人正是梦琪想要等待的人,可是偏偏在即将出国的时候遇见,会不会成为一种遗憾。哎,别瞎想了,人家又没有向你表白。还是做回朋友的好。
空气很闷热,就连布谷鸟都不想歌唱了,躲在了宽大的树叶下面乘凉。梦琪又恢复了泡网的日子,游戏玩腻了,可是出国签证还是没有下来,还要在等上一个月。无聊中电话响了,竟然是潘岩打来的,梦琪无心理他,没有接电话,才发现手机上面还有十多条未读短信,全是攀岩的,说了一大推废话,
“梦琪,我知道我错了,我已经离开她了,你能原谅我吗?”
“梦琪,我不该在你生病的时候,偷着和她约会,我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梦琪,想当初,我给你买的泰迪熊宝宝,还在我的家中陪伴我,可是主人不见了。”
“梦琪,我是爱你的,我再也不离开你了,你回来吧。”
梦琪不想看下去了,她的心已经被他伤透了,死灰不可能复燃,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不再想它。她删掉了攀岩发过来的所有信息。
“攀岩,我们已经回不去了,忘掉所有的过去吧,我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以后不要再打扰我,保重。”梦琪给攀岩回了一个信息后,关掉了手机。
一阵小雨过后,窗外晴空万里,微风拂面,梦琪走出了家门,漫步在大街上,脚步轻松了许多,心情也变得爽朗了。忽然听见有人在喊她的名字。
“喂喂喂,你怎么没开机呢?害的我到处找你,”夏薇气喘吁吁地跑到梦琪面前,“咱们几个明天上午八点出发,去桃山露营。”
“好呀,我正想出外转转呢,”梦琪愉快地应着,“去喝杯咖啡?”
“不去了,单位还有点事,那我就先走了,咱们明天见。”
(六)
第二天,这七个人经过2个小时的行程,来到了距东城150公里的桃山脚下,下了车都变得安静了,欷歔着眼前的美景,一片碧绿崭新的世界映入眼底,连绵起伏的山峰上,轻纱般的薄雾在悠悠的涌动着,静静流淌的呼兰河水在明媚的阳光下波光粼粼,在一望无边的绿色大草原的尽头,是一排排农家小院,那里炊烟袅袅,一群群肥沃的牛羊在悠闲地行走着,不时啃一下幼嫩的青草。真是太美了,这不就是人们一直想要的田园生活吗?
“咱们爬过那座山,欣赏沿途的风景,然后到对面的农家院去吃当地的小笨鸡,还有烤全羊。不走回头路,再返回这里,安营扎寨。”肖建像是一个指挥。
“噢,太好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很不错的午餐”我们几个女生乐的都蹦了起来。
桃山海拔442米,有人工开凿的石板登山道,很适合攀爬。在桃山这个自然风景区里,近年又开辟了冬季滑雪、呼兰河漂流、原始林观光等新的旅游项目。自然景观各具特色,桃山古洞、悬羊峰石塔青松、膺嘴岩等都很值得一看。
傍晚时分,我们回到了原地,搭起了自带的帐篷,我还在收拾东西,就听到隔壁帐篷里,稀里哗啦的打麻将声。
“天哪,爬了一天的山,你们也不知道累,玩上了?三男一女,韩瑶,你赢定了”
韩瑶乐的直拍梦琪的胳膊并且连连点头,“说的好,说得好。”梦琪虽然不会玩,可是喜欢看。
夏薇在一旁急的直蹦,“我也想玩呀,再不咱们轮班玩吧,谁输了,谁下去。”
“那你先给我们端茶倒水吧,把局子伺候好了,有你上的时候。”肖建头不抬眼不睁,只管看自己手里的麻将。
“那么,好吧,谁让我没先抢上槽呢。”夏薇委屈的去倒水了,梦琪在一旁看着忍俊不禁。
梦琪看了一会,想起东西还没收拾完,正往外走,遇上了在外面刚打完电话往回来的烨森。
“怎么没玩呀?”“我不会,嘿嘿。”“那咱俩去呼兰河边吃鱼去吧。”“好呀。”梦琪愉快地答应着。
呼兰河就在桃山的脚下,象一条蜿蜒曲折的彩绸丝缎滋养润育着桃山,白天它敞开怀抱迎接着漂流的船只,夜晚这里有成排的渔船,你可以任意选一个渔船,在浏览呼兰河夜景的同时,可以吃到鲜美可口的罗非鱼偏口鲶鱼鲫鱼等美味佳肴。
通向河边的小道有点崎岖,坑坑洼洼,还有很多青芜绿草漫过路面,烨森回过头来,牵住了梦琪的小手,梦琪撰着的手伸开了,任凭烨森握着,好像紧束的心终于舒展开了,找到了安全的避风港。
烨森和梦琪面对面坐在小渔船上,任小渔船在水面上慢慢游荡,对视的瞬间,两个人都笑了,笑的那样单纯,笑的那样羞涩,笑的那样柔情蜜意。
弯弯的月亮挂在了桃山山尖上,湿润清新的花草味弥漫在夜空中。水面静悄悄的,只能听见两个人的呼吸声。
“这鱼是刚打捞上来的,很新鲜,多吃点吧。”烨森夹了一块鱼放在梦琪的盘子中。
“想想在山里的时候,连个干鱼都没得吃。”烨森好像想起了过去的很多事,
“刚高中毕业那会儿,你们都上大学了,你知道,我一上课就好睡觉,干脆也不考了,跟着伯伯上山伐木去了,一开始跟着工人们锯树伐木,从高高的山上往下搬运,经常脚磨起了泡,腿磕出了血,我这腰间盘突出,就是当时累下的病,”烨森好像终于找到了可以倾诉的人,一肚子的苦水一股脑儿地往外倒。
梦琪听着听着,眼底有了泪花,没有打断他,只是静静地为他斟满了啤酒。
“后来我学会了开车,起早贪黑的从山里往山外的加工厂运送木头,再后来,伯伯把联系业务销售结账等一些事项都交给我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掌握了这里的门道,这时,伯伯也老了,我自己开了一家木材加工厂,把伯伯接了过来。这么些年一个人摸爬滚打,有些累了,真的有些累了。”烨森停顿了片刻,若有所思。
这时,水面上有一对白鸟,划过水面腾空而起。清风摇曳着树梢,水面上浮动着一层层的潋滟银光。
“看见同学们都成双成对的,也想建立一个安稳的窝,两个人一起来经营。”烨森隔着桌子伸过手来,握住了梦琪,
“人都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你愿意和我一起慢慢变老吗?”烨森深邃的眼睛久久地注视着梦琪。
看得出她明净的眸子里熠出莹莹的月光。梦琪心里在想:我愿意,我当然愿意。眼前这个人,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总是这样,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是曲曲折折,有很多人每天都会在你面前晃来晃去,不会留下什么印象,而有些人,一旦在你眼前掠过,就会在你的生命里留下深深地印记,让你难以忘却。
梦琪抽回了由于过分激动有点颤抖的手,夜空一片沉寂,她幽幽地说道:“快吃鱼吧,一会儿该凉了。”
“小鬼,你打岔,没关系,我不急着听你的回答,我可以等。”烨森微笑着说。
(七)
时光慢慢地从手指缝间悄悄滑过,烨森成了梦琪挥之不去的思念,还有两天就要离开这里去新加坡了,梦琪的心里像打翻的五味杂潭,百感交集。曾经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在她的心里最割舍不下的是烨森,难道这一别,就像黑夜与白昼一样不可以再交汇了吗?她真的还想再见到他,寻寻觅觅了这么久,终于遇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却不是在对的时间里。
正当她还在胡思乱想中,听见了手机的来电声“梦琪,我在你楼下,我在等你。”
梦琪惊呆了,半天才回过神来,马上来到窗前,茫茫的黑夜中,烨森的手机在闪亮,就像天空中明亮的星星一样,梦琪飞速地跑下楼去。在灯火阑珊处,烨森伫立在丝丝的细雨中,雨水打湿了他的脸颊,一双深情而又期待的目光在黑夜中就象闪烁的明灯,梦琪飞一样奔向了烨森张开的双臂,扑到了烨森的怀里,这里是她梦的天堂。烨森抚摸着梦琪的头发,深深地吻印在梦琪灼热而又柔软的唇上,他们好久好久就这样拥在一起。
“我好想你,我爱你,以后我们永远在一起。”烨森深情地呢喃着,一滴滴激动的泪水顺着梦琪柔美的面颊流了下来,她多想就这样温暖着,一生一世。
烨森抬起梦琪的下巴,深邃的眼神凝视着梦琪温柔而又美丽的双眸:“梦琪,你知道吗?自从在韩瑶单位的台阶上看见你的那一刻起,我就喜欢上你了,说也奇怪,咱们在一起上了三年高中,竟然就像两条双曲线,你当初一天天只知道看书学习,我一天天只知道淘气,都还很幼稚,不经意间,白白浪费了三年的大好时光,也许正是那三年的同学关系,让我对你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许从那时侯开始,在潜意思里就已经默默喜欢你了。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是快乐的。”烨森滔滔不决地述说着,又是一阵深情的热吻。
梦琪紧紧依偎在烨森的怀中,听到了自己咚咚的心跳声,她无可否认的是自己同样也喜欢眼前的他。俩个人的心中都像绽放的紫蔷薇一样,向彼此吐露着芬芳,倾诉着甜蜜。
“我也一样,我也是如此爱上了你,不管富贵和贫穷和你在一起,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那无数次浮现在梦里的深深想念的天堂,徐徐展开。
“可是,可是我后天就要去新加坡了,各种手续都办妥了,签证已经下来了。”梦琪喃喃地说。
“这是真的吗?怎么会是这样?”烨森很不解的样子。
“是的,在没遇见你时已经开始办着了。”
“真的非走不可吗?”
“那边叔叔已经为我联系好了。”
“什么时候回来?我等你。”
树叶在微风中唦唦作响,相拥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倍感温暖。
“明天你可以来找我吗?走之前,我们只剩下一天的时间。”她望着他深邃似海的眼睛,她已经无可救药地沉醉于那片清澈如水,温润深情地眼眸里。
“当然可以,我当然愿意。”他含情脉脉地凝视着她。
星光璀璨,夜色是那样迷人。苍茫的大地上是那样的宁静,烨森紧紧地拥抱着梦琪,好像是在和时间赛跑。
(八)
这一天,她们仿佛看见了黎明的曙光,又仿佛看见了世界的尽头,这一天成为他们有生以来最快乐的一天,也是最难忘的一天。他们来到共同生活过的高中校园,回忆曾经青涩的学生时代;他们手牵手漫步在温暖细腻的海滩上憧憬未来;他们去公园玩最喜欢也最刺激的项目:过山车,冲浪,他们欢乐的笑声荡漾在整个蔚蓝的天空中;他们去吃梦琪最爱吃的爆炒蚬子,小龙虾;他们相互倾诉爱的呓语,他们互相深深地凝视,想把对方馨香一般的情思种植于心菲的深处。
他拍了拍依偎在自己怀里的她,指了指天空,“你看见那颗启明星了吗?它日夜都在那里熠熠闪烁,就像我会在这里日日夜夜为你守候。”梦琪只是笑。
“当你想我的时候,你就看看它,它会笑嘻嘻地跟你眨眼睛,虽然我们将远隔千山万水,你都会感觉我就在你的目光里。”梦琪也眺望着那颗启明星,它将成为他们爱的见证。
“每当天空吐白,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时候,那就意味着我们还有光明的前程还有美好的希望。”梦琪只是笑。
“每当你看见浪潮起伏的海面烟波浩渺,你就会想到在辽阔的海的彼岸,有我对你无尽的思念和等待。”梦琪还只是痴痴地笑。
空阔高远的天空,湛蓝的像一望无尽的大海,偶尔飘过几朵白云,显得那样悠闲,偶尔又掠过几缕浓黑的烟雾,像是淘气的孩子随意在自己的画布上用彩墨乱涂了几笔,又显得有点凝重。登机这一天,梦琪依依惜别了亲人和烨森,一步三回头地走进了机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