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文学常识

高中文学常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文学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文学常识

高中文学常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新课程;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8-0124-02

文言文中结晶着前人的思想精华,选入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目更是典范之作。因此,教好这些文言文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由于过去语文教学大纲存在的局限和弊端,以及今天一部分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理解上存在偏颇之处,致使文言文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进入新的误区。

一、教学内容上独树人文性,忽视工具性

新课程背景下,《课标》除了要求“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外,对文言文教学的价值有了新的定位,即“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很明显,《课标》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注意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于是,一部分教师从过去单纯追求文白对译的教学误区中走出来,在人文上大做文章,结果矫枉过正,又进入了另一个误区。教师弃工具性不顾,而过分注重人文性的宣讲。如教《烛之武退秦师》就谈“胆识”、“口才”、“说话艺术”,教《阿房宫赋》竟大讲“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文言文教学变成了培养学生传统美德的品德课。

其实,只要细读《课标》就能看到,它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作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看来,面对今天出现的这样的失误,我们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既要讲字、词、句知识和修辞、语法现象以及写作技巧等,又要讲人文性,但不应把二者割裂开来,做到在字、词、句中体会人文精神,在人文精神指导下分析字、词、句的精妙。这样,文言文教学才会向《课标》期待的方向发展。

二、教学方法上只重演说,摒弃讲练

《纲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于是,很多教师对讲授有了敌视态度,更不敢公开谈及“练习”,似乎只有这样,才觉得真正理解了《课标》。更有甚者,甚至简单认为一节课“讲授”、“练习”的多少成了评判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并由此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追求浮华与喧嚣,而失去了文言文教学之本。例如在教《廉颇蔺相如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触龙说赵太后》等课文时,让学生自学后分角色表演课本剧,花了很长时间才把课本剧演完。教师适当地这样做固然可以提高学生上文言文课的兴趣,打破传统文言文教学中“一言堂”的弊端。这本无可厚非,但由于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历史常识的了解相对较少和相对薄弱的文言文功底,加之一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体现不够。因此,情境的体验往往成了随意的“戏说”,“课本剧”演成了“活宝剧”,而教师对此一味的夸奖(本意是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又助长了浮躁的学风,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一些教师对《课标》的理解有失偏颇。首先,教师只看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而忘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引导、指导、辅导,使学生学有所成。其次,教师只注意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而对自主学习的要旨不甚理解。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核心品质是独立性,即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过程。文言文学习初期,如果有教师的引领,学生可以少走许多弯路,这个“扶”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再次,教师只留意到《课标》自始至终没有提及训练,而未领会到不提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弱化对学生带有强制性的训练,消除以往语文教学中充斥机械训练的现象,以及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的失落,以及创造精神和个性的消磨等。但淡化训练不等于不要训练,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盲目地一概排斥、摒弃训练,如果不从这一误区中走出,就会给文言文教学再次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而在这方面钱梦龙先生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的情境中去感知文意、加深理解,同时还应该给学生必要的练习以复习巩固,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一个“言”。“文”共生、“知”“境”结合的课堂。只有这样,文言文教学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在教学手段上独尊多媒体,轻视传统手段

新课程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手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而,能否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日益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简单理解和过分依赖,致使文言文教学进入了另一个误区。认为不用课件的课堂就是不完美的课堂,在课前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教什么上,而是将大量时间用在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绞尽脑汁,想用声、光、色、图来刺激学生。结果教室成了录像厅,学生看不到教师的生动表情,听不到教师的精彩点拨,自始至终被眼花缭乱的画面和惊心动魄的声音所吸引,一节课下来学生对知识掌握了多少却心中没底。

不能否认,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直观人物肖像有所帮助,而对学生掌握、积累文言文的字、词、句方面的基础知识作用则十分有限。其实,讲读、板书都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基本功,讲读的示范性、板书的灵活性等都不是多媒体所能替代的,学生文言文的诵读能力、翻译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探究能力等更不是靠多媒体就能培养的。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一味地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现成的预设则恰恰与“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而不是简单地用多媒体提供的信息和指令来左右学生的思想。

因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文言文教学应遵循和坚持辅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正确处理多媒体与粉笔、黑板、讲读等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功能,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四、结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古老的文言文教学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又带来了些许不可忽视的困惑。在组织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标》,并以此为纲正确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情境创设与基本知识训练以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文言文教学才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收到《课标》所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高中文学常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具体做法

深化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是当今中学语文教育的中心课题。作为既具创新意识,又能展示中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造学习欲望,大受中学生欢迎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目前正在各地中学普遍采用,某些学校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此,我结合近年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展开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谈谈感想。

一、要建立科学的语文合作小组

由于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建立起科学的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可以这样说,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建得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好与坏。基于此,我按照全班学生语文水平总体平衡(还考虑到性别、气质、性格、能力倾向等因素)的原则,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按1∶2∶1的比例分成若干小组,前后四桌(单人单桌)四人为一小组,并进行编号或起个组名,如:“飞鹰组”、“起航组”等。四人同桌共凳,面对面,无距离,这样在学习中就可以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竞争,互相监督。每个小组选一名能力较强的当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并及时跟语文老师汇报与联系。小组成员之间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合作学习:

1.共同讨论。

共同讨论和研究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各抒己见,后达成共识,并作出相应记录。

2.互相促进。

小组内互相督促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语文作业,尤其是背诵。同时对完成的语文练习和作文自觉进行批改评价。

3.合作课题。

小组四人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群策群力,完成语文老师布置的研究性课题。

二、要选择和确定开放性的语文研究性课题

有了科学而和谐的合作学习形式,还必须设计明确的研究性课题,而且这个课题对学生来说具有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即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易流于形式。同时,研究性课题的确定必须考虑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同步,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及操作的可行性,比如高中语文新课标有专门的一些研究课题,可以以此为基点,让学生探索研究。自然,这样的课堂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可以有很多形式。

1.组成小组集体备课。

教师先以讲读课示范,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课文的学习重点,如何突破难点,探索学习方法,然后将教材中比较浅显通俗的课文分配给小组。教师略作要点提示,要求学生自己备课,查阅参考书、工具书,甚至参考网络资源,小组内合作,展开讨论,并扮演教师角色写出教案,准备教具(教师可做适当辅导),最后推荐学生上台讲课。课毕由老师指出其优劣及注意事项,还可让学生作出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明白教师备课的辛苦,又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更摸索出有效的学习方法,开拓思维,提高语文能力,老师也了解学情,真是一举两得。

2.创设情境,或角色朗读,或讲演,或辩论。

在上散文单元时,可让学生扮演作者,在深刻理解课文背景及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朗读,如对《荷塘月色》朗读,可以配乐。另外对演讲和辩论,师生共同合作,创设教学情境,共同参与,使之更贴近作品实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创造和排练课本剧。

在上小说和戏剧单元时,为了让学生形象地、创造性地理解作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进行小组合作表演剧本。集体创作排练中,可以分工,分成导演、道具、服饰、场景、舞美、灯火、音响等部分,既各司其职,又统一协调,最后可以在全班,甚至全年级表演。比如对戏剧《雷雨》最精彩部分的表演。这是培养个性才华、展示个性才华的最佳舞台,既能涵养性情,又能增长见识,丰富经历,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撰写小论文。

读写结合是语文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文学鉴赏活动当然要阅读,但还要借助“写”,写批注点评笔记,写评感批评文章,写鉴赏短文,写文学作品读后感和文学作品短评等,以至于引导学生撰写文学小论文,最后由教师全班评读。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沟通,更好地把文学鉴赏和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学作品读后感和文学短评。

5.办语文手抄报或板报。

高中文学常识范文第3篇

提要近年来,随着课改步伐的加快,教育教学质量呈上升趋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但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尤其对作文望而生畏。针对这种现象,本人在作文教学方面积极尝试探索,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温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主动搭乘写作快车。在作文课堂中,坚持“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原则,采用“改中评、评中赏”的方式,“好花共赏”,资源共享,品尝写作乐趣,学会写作,学会交流合作,学会做人。

关键词上网搜索 下载资源 超级链接 制作网页 演绎人生 精彩回放学会写作学会做人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近年来,随着课改步伐的加快,教育教学质量呈上升趋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但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尤其对作文望而生畏。针对这种现象,本人在作文教学方面积极尝试探索,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温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其主动搭乘写作快车。

作文教学包括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和写后指导三个阶段。在前两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上网”搜索资源,从现实生活、中外名著、电影电视、歌曲、网络等“网页”下载资源,超级链接,整合利用,制作精美“网页”(即写出个性化文章),使学生体验写作文如同上网,演绎精彩的人生故事。这两阶段固然重要,但写后指导更不容忽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重视作文修改评价,运用多种方式评价,自评与互评结合、教师评与学生评结合。写后指导包括修改和讲评,在具体教学中,可将两个环节简化,坚持“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原则,采用“改中评、评中赏”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形成学生、教师间交流信息网络,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作文,学会交流合作,学会做人,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具体做法如下:

一、照镜式:

指左邻右舍、读者与作者互换角色,互为“镜子”,交换习作,互相评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赏花式:

针对习作中的美文,采用走马观花(浏览习作)――园中采花(组内欣赏)――锦上添花(班内赏析)――塞外赏花(班级交流)的模式进行,可谓是好花共赏 ,这种方式使不同学生均有收获。高中作文习作,或语言清新流畅,或蕴含哲理,或构思精巧,或选材脱俗,或悬念迭出,或情真意切,都是个性化的美文,曾获得了师生的好评。

三、选美式:

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美点寻踪。如标题新、结尾巧、语言美、人性美、自然美、意境美,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猎奇式:

指个性化习作,文体创新、选材新颖脱俗、构思别出心裁、结构与众不同。例如,有的运用题记、正文、后记三部分,设计小标题组材;有的写寓言、童话、实验报告、说明书、采访记录。引导学生在赏析中学会创新,张扬个性。

五、美容式:

针对“问题”作文,小组内修改字、词、句、标点,班内师生共同评改,注重标题、选材、构思立意的修改,通过多重评改,为其做整容手术,“搽脂抹粉”,使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六、采访式:

指读者采访美文作者,可从创作意图、选材立意、构思谋篇、标题设计、语言表达、自我评价等方面,设计采访内容,作者答“记者”问。在对话交流中,学会写作,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七、品茶式:

美文犹如一杯香茶,要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反复咀嚼。只有通过揣摩品味欣赏,才能品尝到其中淡淡的清香。

八、冒险式:

指学生敢于向美文挑战,寻找美中不足,提出个人独特见解。在“吹毛求疵”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逆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九、毛遂自荐式:

指学生自愿宣读个人习作,师生共同欣赏评改,为其指点写作迷津。此法可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写作航线中轻松愉快自信地上路,并增强生活的勇气。

十、辩论式:

针对同题作文,设计不同辩论题目,学生走上讲台,发表各自观点。在辩论中,学生懂得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会有不同见解,学会写个性化的作文。

高中文学常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中数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12.30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8-0076-01

一、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中常见的问题

1、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学生不能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学生不能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一些自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成绩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二、掌握学科特点,研究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措施

1、教师要和学生共同研究数学学科特点,帮助学生探索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

2、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在学习时感到有序而轻松。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3、根据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学习。学习数学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高中文学常识范文第5篇

这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归纳出常见的几种问题,并诊断分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

帮助.

一、原理不清,思维混乱

电学实验中,实验原理和目的是做好实验题的第一步,在实验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

没有真正弄清楚实验原理和目的之前,我们无法做出下一步实验,也就是说首先要审好

题,明确实验目的.

例1 (2008年全国Ⅰ卷理综)一直流电压表,量程为1 V,内阻为1000 Ω

.现将一阻值在5000 Ω~7000 Ω之间的固定电阻R1与此电压表串联,以扩大电压表的

量程.为求得扩大后量程的准确值,再给定一直流电源(电动势E为6 V~7 V,内阻可忽

略不计),一阻值R2=2000 Ω的固定电阻,两个单刀开关S1、S2及若干导线

.

(1)为达到上述目的,将图1(c)对应的图连成一个完整的实验电路图.

(2)连线完成以后,当S1与S2均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90 V;当S1闭合,S2

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70 V,由此可以计算出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为[CD#3]V,电源电

动势为[CD#3]V.

解析 显然本题的实验目的有两个,一是电压表的改装和改装后电压表的

校对.电压表的改装是扩大量程.因此,实验电路图为待测电压表与标准电阻串联后与电源

连接.在教材中电压表的校对需要滑动变阻器,但题中没有滑动变阻器,只能通过短路和通

路进行讨论.很多同学因为这一点出现思维混乱,导致无法解答,设电源电动势为E,依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当两开关都闭合时,R2被短路,有

[SX(]E[]R1+r[SX)]RV=U1.

当S1闭合S2断开时,

[SX(]E[]R1+R2+r[SX)]RV=U2.

解两式得R1=6000 Ω,E=6.3 V;

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得电压表量程为7 V.

答案 (1)如图2所示 7 6.3

点评 题目或探究问题中要求测定什么物理量,或要求验证、探索什么规律

,这是实验

整理得10x2―10dx+d2≥0.

解得x1≤[SX(]5―[KF(]15[KF)][]10[SX)]d或x2≥[SX(]5+[KF(]15[KF)][]10[SX)]d.

考虑到绳子的总长度为d,所以本题中手与球之间的绳长x应该满足

或 d>x2≥[SX(]5+[KF(]15[KF)][]10[SX)]d.

所以要使题目更规范,手与球之间的绳可以长一点或者短一点,即应满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