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端午节手工制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传统节日;节物;劳技课
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那么如何在小学劳技课堂中发掘和利用传统节日里的教育因素呢?节物的制作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一、在小学劳技课中进行节物制作的意义
1.以传统节日节物的制作,塑造节日形象
民众过节的行为载体是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而其物质载体则是各种具有鲜明节日特色的节物。节物即节日纪念物,是指在特定节日习俗活动中反复出现、寄寓着某种文化内涵、能代表节日传统和特色的物品。中国几乎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一些特定的节物,如元宵节的灯彩、清明的风筝、端午节的布老虎、中秋节的兔儿爷等,而且这些节物大都是和孩子们有关的玩具,孩子们在节物的制作中逐渐在心中勾勒出我们的节日形象,更有利于节日文化的传播,让我们对节日感情的寄托能寄之以物。
2.以传统节日节物的制作,架起现代桥梁
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农耕生活,脱离了农耕生活,节日所蕴涵的意义缺失,使得我们的孩子离传统节日越来越远。在劳技课上将传统节日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以手工活动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其中,能让我们的节日更有生命力。
例如端午节有戴香包的习俗,在劳技课上指导学生缝香包,并将艾草等中草药装入其中,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起到了驱蚊虫的作用,还增加了孩子们对中草药的认识以及对端午节佩戴香包习俗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端午节以这样一个具有很强的节日感的小制作为桥梁,拉近了它与孩子们的距离,让孩子们更容易的融入到节日的气氛当中。
3.以传统节日节物的制作,承载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是一种综合的中华文化现象。无形的文化需要有形的媒介来展现,作为节日文化内涵的延伸形式和物化形态,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节物无疑是最好的媒介。例如,在端午节编织长命缕时可以借助五色线绳学习中国五行的知识,在重阳茱萸囊的缝制中了解辟邪驱虫的知识等……每一个节物都在长期的习俗传承过程中凝聚了深厚的习俗意义和历史印迹,每一堂制作节物的劳技课,都会成为一堂全方位的中国传统文化大课。
二、在小学劳技课中进行节物制作的可行性
1.节物制作与劳技课程性质及特点的契合
根据《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实践活动是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主要方式,项目是组织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项目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必须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由于节物本身的文化内涵具备了很强的综合性特点,以蕴含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节物制作为项目,承载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正是符合了以上要求。
2.节物制作与劳技课程目标及内容的契合
小学劳技课的开设是在3~6年级,内容包括技术基础、家政和职业引导等方面。节物以其材料及形式的多样性,涉及到小学劳技课程中技术和家政等多方面的内容,如端午的香囊和重阳节的茱萸囊的缝制让学生学习了手缝的技术;端午节网袋和长命缕的制作让学生学习了编织的技术;春节的剪纸、元宵节灯彩的扎制与清明节风筝的制作、七夕的摩罗与中秋节兔儿爷的泥塑,分别要求学生对纸质材料、金属材料、木质材料、泥质材料等不同材料进行手工制作。从这些方面来说,节物的制作是符合小学劳技课程目标及内容的。
三、在小学劳技课上进行节物制作的实施要点
1.以节物的内涵为线索,进行多方位研究
节物是特定节日习俗整体的组成部分,是节日文化内涵的延伸形式和物化形态。例如端午节的长命缕,是用五种颜色的丝线合成一条绳索系于臂。用哪五种颜色?为什么用这五色就可以辟邪?这就要让学生先要了解到中国的五行观念了。因此,要在节物的制作之初,对节物所涉及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解,发挥节物本身特征,寓教于乐,从而更深刻的认识这个节日。
2.以节物的特征为导向,赏析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的美更多的是具有功利性这一特征。而节物这一应节而生的产物更是具有非常典型的特征。例如春节的窗花,直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因此作品主题多为寓意吉祥的图样。节物的制作走进小学劳技课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审美能力。
3.以节物的作品为核心,分享节日快乐
从节日活动来说,元宵的花灯、清明节的风筝等等,这些节物均是节日习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件,节日习俗活动往往围绕着这些节物展开。劳技课完成的节物作品后,可以布置学生一些实践活动的作业,将自己的作品在节日来临时展示、利用起来,参与到节日的活动中去。
将节物的制作纳入到劳技课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与民族情怀,更是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影响周围的人,更好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三十把剪刀剪出一个五彩的人生
1937年,王淑珍老人出生在山西大同倍加皂镇一个名叫尉洲疃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给予了王淑珍老人丰富的艺术灵感。抛开一切外物的缠绕与干扰,寻找到一种“有难度的乐趣”。因为外祖母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手工艺行家,因此王淑珍老人自幼耳濡目染,继承了外祖母的手艺,没有师傅领进门的繁琐,只有学艺靠个人的勤奋。老人说,打小儿就在外祖母身边,一边看一边记,时间久了,那些剪纸、窗花、布艺的图案和技法便烂熟于心了,这都是源于骨子里的热爱。世外天地、朴实人情、开阔心胸都投射在了一幅幅活灵活现的手工艺作品里,用什么动物、什么景致都是十分讲究的。老人说,喜鹊代表吉祥如意,龙风象征祥和之气,鸳鸯代指恩爱夫妻,石榴喻意多子多福,五毒讲究驱灾辟邪,鲤鱼代表年年有佘,梅花暗示高洁坚强,荷花意为百年好合……老百姓心目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求与向往都轻盈灵动地蕴藏在其中。如今老人的30把剪刀大多光荣下岗,躲在桌橱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诉说着那辛劳、辛酸的尘封记忆。
手里攥着五彩的节庆
对于这些手工艺品的执着,王淑珍老人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王淑珍老人一家进了城,生活比较清苦。王淑珍老人不仅剪纸、画窗花,还在端午节前编福字、马、端午绳和香袋,手编的饰物近20种。为了维持一家九口的生计,老人带着这些“作品”走遍了大同城的“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老人还隐隐记得那些把自己看作游商小贩的白眼,那些要么不理不睬要么横眉冷对的表情。“那会儿谁拿这些东西当成手工制作的工艺啊。”王淑珍老人说,“其实,在旧时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的高低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民俗手工艺延续至王淑珍老人已经传了三代人了。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图案、花纹都是祖辈自雕自创积累下来的。王淑珍老人在没有图样的情境下,还自创了十几种图样作为剪纸、手工的素材。举凡红白喜事、岁时节令、寿筵、迁居,老人都能剪出红火喜庆的窗花、编出象征祥和的手工艺品来。春节讲究贴福字、喜鹊,五月五端午节讲究贴马贴公鸡、缝福马、挂艾草、戴香包。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棉花、香料的香囊,都是老人在端午节前就开始准备的民间手工艺品,成百上千的手工编制工艺品集结在老人的木箱子里,等待端午节的到来。
往事若能下酒 回忆便是一场宿醉
节庆过后的闲暇,王淑珍老人偶尔小酌几杯,然后在热炕头上盘膝而坐,有时回忆过去流逝的时光,信手描画几幅色彩斑斓的窗花,有时拣起大小不等的剪子和刻刀抠几幅剪纸。老人提及过去十分感慨,上世纪80年代就一起上街卖剪纸的老姐妹至今大多故去,在世的几位也大多风烛残年,体弱多病,残存的手艺无人托付。眼睁睁看着这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就要付之东流,老人表示很无奈,“现在的年轻人哪有耐心和时间关注这些磨性子的东西。”
老人还告诉记者一个小秘密,别看大家都曾在街头售卖过自己的手工艺品,其实同行之间也有暗暗的竞争。各家的手艺不同,因此她卖出去的这些手工艺品有一些是独一无二、特别珍贵的。其中之一便是端午节前水桶和窗户上贴的蟾蜍。2007年,一起结伴编织手工艺品并且相处甚好的老姐妹把蟾蜍的编法告诉了王淑珍老人,没过多久,她的这位老姐妹便去世了。老人遗憾地说,她的儿女中没有人对她的手艺有继承。
谈到祭祀丧葬习俗,老人说以前的老大同人还是很讲究的。在老人的手工艺作品里,记者注意到红蓝相间的桃形饰物,王淑珍老人说这是长辈作古时,孙子、孙女披麻戴孝时帽子上的装饰。由于土地资源紧缺,提倡火葬,如今这样的风俗已经十分少见了。
一种痴迷 一种人生
在课文中被提到的中国元素有:传统民间故事、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术和传统饮食等。笔者试图将这些中国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将以课文为例,探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讲述中国民间故事,深入思考“四大名著”的现实意义
以八年级(下)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Section A为例,课文讲述的是《愚公移山》的故事,首先用三个问题辅助故事的叙述:How does the story begin? What happened next? Where would they put all the earth and stone from the mountain? 接下来通过讨论得出对愚公移山的看法:
(1)The story is trying to show us that anything is possible if we work hard.
(2)People should try to find other ways to solve a problem.
教师拓展提问:There is a brave person who never gives up. Do you know who he is?
学生:Yes,there are many great people like Yu Gong. But the Monkey King is the most popular star in your heart.He is the main character of Journey to the West.
这时教师呈现“四大名著”的翻译:
《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
sions 。
《三国演义》: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水浒传》: Heroes of the Marshes。
《西游记》:Journey to the West。
学生接下来分组进行讨论,话题是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four novels? 每组学生可以选取最感兴趣的名著进行讨论,最后每组进行展示,实现思维的碰撞,学生也能更深入思考“四大名著”的现实意义,下面是一组学生对《西游记》的讨论展示成果:
(1)I want to make my dream come true like the Monkey King,though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I'll face,I'll try my best to achieve my dream.
(2)I think teamwork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this novel. We should believe that everyone is able to do something useful for the team if possible.
(3)In my opinion,we can learn a lot from Tang Sen. He is a good leader though he is not as active as the Monkey King. He is good at managing the team and encouraging people to make great progress.
(4)I want to say everyone is special like the four characters. All we can do is to appreciate and improve ourselve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5)I believe it's a good idea to face the life in a positive way.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So keep fighting and we'll be successful in the future.
二、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深入领会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涵
如在进行九年级(上)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A第三课时的教学时,请学生首先翻译这篇短文的题目Full Moon,Full Feelings。 学生很积极,给出了几种各具特色的翻译:圆圆的月亮,满满的情思;月圆情更圆;圆月满深情。此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这篇课文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背后的传说:嫦娥和后羿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学完课文后教师提问: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Mid-Autumn Festival? Yes ,we often miss our family and our friends.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on this special day?
马上有学生就抢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师就引导学生试着翻译这句古典诗词,同时呈现PPT:
So let us wish that man will live as long as he can!Though miles apart, we'll share the beauty she displays.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生在提高翻译技巧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以及不同的翻译。教师又拓展出与元宵节和端午节相关的诗词,并展示如下:
The Lantern Festival.(元宵节)
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 times I searched for her in the crowd.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Suddenly I turned,and there she stood,in the dim ligh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
Long did I sigh and wipe away my tears,To see my people bowed by Grieves and Fears。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But for the ideal held dear to my heart,I'm not regret a thousand deaths to die.
“亦余心之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三、欣赏中国传统艺术,深入传承民间工艺的伟大精妙
在教学九年级Unit 5 Section B 2b Beauty In Common Things 时,首先请学生欣赏三种传统的民间艺术:Sky lanterns,paper cutting and Chinese clay art,让学生体会手工制作之美。然后教师就中国传统民间工艺进行词汇的头脑风暴活动:What other traditional art forms can you think up?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了下面这个思维导图。
教师顺势提出下面的问题:What do these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forms try to show?
学生得出结论:These traditional art forms usually try to show the important things in life ,such as love, beauty and family.
教师接着提问:What can you do to protect these traditional art forms?
最后进行小组讨论:如何传承中国民间工艺?如何使中国特色手工艺品走出国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所接受和珍爱?
学生达成共识:It's our duty to make the Chinese folk works step out of the country and increase popularity among world people.
绒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主要被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室成员。因其花开不败,象征着皇宫里女人对青春永驻的不懈追求而在宫廷内迅速风靡。同时,它又和汉语中的“荣华”谐音。
旧时繁华
逢年过节,卖绒花的商贩手摇着镗锣鼓,身背二十屉绒花沿街叫卖,那装绒花的竹屉一层层地叠起来,足有丈把高,然而卖花人背着它们行走自如,绝不会倒下来。到了闹市口,卖花人将一屉屉放在地上,一朵朵绒花争奇斗艳,喷红吐绿,顿成一道百花盛开的景观,展露出春阳气息,引来许多少女的围观。
南京绒花以天然桑蚕丝制作,民间艺人们利用蚕丝的下脚料,进行分类,捻丝、脱脂、染色、钩条、传粘,敷于细细铜丝之上,搓成粗细不等的绒条,然后对各色绒条进行连接、围卷、造型、打尖、传粘、装配、修剪等一系列繁杂的加工,遂制成五彩缤纷的绒花。小至姑娘鬓发上的簪花、头饰,大至贵妃娘娘头上凤冠。一时间应市场需要,涌现出鬓头花、胸花、帽花、罩花、戏剧花等诸多品种,色彩以大红、粉红为主,中绿为辅,以黄点缀,明快而富丽。在没有铜丝的年代,绒花骨架用白银打成细丝制作而成,选料的贵重加纯手工的制作,注定了绒花的珍贵。
据考证,《红楼梦》里提及的“宫里作的新鲜样法堆纱花儿”指的就是南京绒花。旧时的南京女子头戴绒花出嫁,象征一生荣华富贵。而每年的“一事三节(婚嫁喜事、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普遍有用绒花作装饰的习俗,婚嫁喜庆则多用“龙凤呈祥”“麒麟送子”“榴开见子”祈盼白首偕老、多子多福;春节用“连年有余”“金玉满堂”招财纳福 ;端午节妇女儿童佩“五毒花”以求避邪。
绒花工艺的发展过程共经历了3个阶段:早先的绒花是在做成花形的纸面上绕上花绒,称为“绕绒花”;以后则发展为纸面上裱好花绒,刮光后,再做成各种花形,称为“刮绒花”。清末时,又发展为“滚绒花”。滚绒花,是用两根细铜丝夹住绒坯,用剪刀将绒坯剪成条状,用力搓紧,滚成圆柱形绒条,然后将大小粗细、色彩各异的绒条根据不同题材内容,组合成千姿百态的绒花、绒鸟、绒兽及人物等绒制品。
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老南京人依旧很喜爱绒花,当时,南京人的生活处处点缀着绒花的身影,绒花手艺还是颇具人气的。后来,手工制作的绒花被工业流水线出来的其他材质头花、胸花所取代,从此就没落了。
难舍初心
绒花艺术传承人赵树宪从事绒花制作已有41年。几乎每天,老赵都会戴着老花镜,细细地整理着彩色的绒条。在他那不到20平方米,隐藏在江苏省南京市一栋百年老宅深处的“花园”中,无论寒冬酷暑,梅花与荷花、百合与牡丹四季绽放,争奇斗艳。
因为这些五颜六色的花都是由丝绒做成,所以长盛不衰,甚至永不凋谢。
“绒条由煮熟的蚕丝制成,称为‘熟绒’,是绒花的基本组成部分。要保证绒花制作得好,就必须先把绒条制作好,这步工序叫‘勾绒’。”刚见面,老赵就介绍起绒花的制作工序来。之后,他小心地把熟绒的一头固定在钩子上,然后用刷子仔细将熟绒理刷整齐……“刷与不刷差异很大,刷过的绒毛就显得比较有光泽。”赵树宪解释道。
看得出,他手上的功夫相当利落。绒条做好后,下一步就是“打尖”。老赵拿过剪刀,一面旋转着绒条,一面小心翼翼地把绒条的两端剪得尖细,对于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绒条,修剪程度也不尽相同。“打尖的时候,绒花的成品形状就应当在脑子里浮现。根据构思中的艺术造型决定将绒条剪成什么样子,这可是个基本功。”老赵边忙活边介绍。
打尖完工后,就开始了绒花的最后造型阶段。赵树宪会将修剪好的绒条进行造型组合,配合料珠、亮片等辅助材料制作出期待的造型。在老赵的巧手下,一枝火红的“梅花”全然绽放。
老赵从20多岁起便到当地的绒花厂做学徒。不过,当时他所在的工厂和当地数百家厂一样,主要以生产出口的丝绒小动物为主,比如出口到欧美供复活节装饰的黄色丝绒小鸡和兔子。
绒花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至少有10个步骤,包括煮蚕丝、染色等。即使是一件最简单的作品,比如百合花,也需要两天完成。
由于当时的工厂大多是流水作业,很少有人能掌握绒花的整个制作流程。而掌握一项技艺后就希望能挑战新的步骤的赵树宪常常会努力在一项技艺上精益求精,然后申请到其他部门“偷师”,长此以往,便学会了整个过程。
“我的职业不是我选的,我也没坚持什么,我只是尽量做到熟练并完善我的手艺。”他这样形容自己的职业生涯。
中国雪绒花
直到2012年的冬天,老赵的“花园”,或者更确切地说,一间狭小拥挤的工作室,迎来了著名服装设计师许建树。这位为范冰冰设计了著名的龙袍而在国际时尚圈一炮而红的设计师,因为一次偶然的造访给绒花带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为了给电影《十二生肖》的女主角扮演者姚星彤制作晚礼服,许建树曾专程来宁,辗转来到南京非遗博物馆,找到南京绒花传承人赵树宪。在博物馆的一间僻静厢房里,他看到了赵树宪制作的一只绒花“凤凰”。“就是这个!”许建树激动非常,“凤凰”身上的羽毛质感、“凤凰”的整体形态都与劳伦斯构想的晚礼服样式非常贴切。而且绒花雍容华贵,老赵手艺精湛,很有创意,这正是高档时尚所需要的。许建树毫不犹豫地向赵树宪买下了那只绒花凤凰,带回北京去研究。
没过多久,许建树再度来宁,直奔赵树宪的工作室,这回还带来了完成好的设计图让赵树宪过目。图中的礼服分为上衣和裙子两部分,在上衣的前胸和裙子的后摆部分,都有着类似于孔雀羽毛般的设计,其灵感正是来自赵树宪的“凤凰”。
第65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上,成龙带着他的电影《十二生肖》剧组在红地毯上亮相。在其一行人中,数女主角姚星彤最为亮眼,她身着名为“绒花若雪”的独特晚礼服,如同一只白色的孔雀,优雅高贵,出尽风头。这套礼服,就是许建树特别设计的,星星点点布满在裙子上羽毛般轻盈的绒花瓣都由老赵花了数周手工完成,在国内的年轻时尚爱好者中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而在过去,这样的装饰常常被年轻人等同于“奶奶的饰品”。“时尚界里有个说法叫少就是多,在这里大概可以说成新就是旧。”老赵开心地开着这样的玩笑。
老赵手下诞生的绒花是美好的,但绒花工艺的前程却是暗淡的,与其他手工艺一样,绒花面临着后继无人。因为熟悉一个绒花的制作工序就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而要能够全程熟练操作,则需要8到10年。
“这个工艺由于掌握技术的时间周期很长,要很多年,所以它也成为传承受到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年龄大了,眼睛渐渐老花,已经看不清楚绒条,常年从事这一工作,颈椎也变了形。所以,我现在最担心的是这门手艺无人传下去。”看着传承千年的绒花即将消逝,老赵既痛心又无奈。
关键词: 乡土资源 幼儿教育 开发利用
一、自主开发乡土材料,乐此不疲
材料对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为孩子与知识之间搭建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材料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收集:
(一)通过幼儿收集
活动材料主要通过采集、参观等活动收集的。幼儿收集的材料中主要是自然材料。自然材料,顾名思义是自然的,是没有经过任何复杂物理化学处理过的,向幼儿展示的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美。
(二)通过家长收集
通过家长收集的活动材料主要是在活动区中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或提供的。家长制作出许多席草玩具,有草垫、席草鞋、席草贴画等。
(三)通过教师收集
通过教师收集活动材料主要是通过教师自身及教师潜在的引导作用实现的,如教师利用空余时间采集、制作活动区材料。
(四)通过社会收集
如在清明节时我们请会做青团子的奶奶、阿姨教幼儿做青团,端午节到来时我们请他们教幼儿包粽子等,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收集的丰富的生活游戏素材为促进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作贡献。
二、巧用丰富乡土资源,乐趣无穷
(一)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与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投放材料应有目的性。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非常注重材料投放的目的性。通过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使用体现本土材料带给自己的乐趣并实现教学目标。
(二)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投放材料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前,预先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实现的目标之间,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投放。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小肌肉的逐步完善,接着提供小勺,让幼儿通过小勺乘给小动物吃。最后提供筷子,让幼儿尝试用筷子夹物。
(三)材料投放的丰富性
材料提供的丰富性可以体现在两方面: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可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材料数量比较充足,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如在各年龄段编织区都投放棕榈叶这种材料:小班利用棕榈叶打结、编手镯;中班同样利用棕榈叶编制糖果、小鱼等;大班则利用棕榈叶编制长颈鹿、麻雀、带鱼等较复杂的工艺。
三、共度快乐美好童年,乐在其中
我园有农村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户外场地比较大,为幼儿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乡土资源在户外区域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1.玩泥巴,种植各种盆栽植物。
泥土是农家之宝,除了探究土壤以外,玩泥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到大自然中挖泥,让幼儿通过捏、团、搓等“工艺”制作一些动物、水果、物品等,还可以利用泥巴做各种游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开发种植区,种植各种植物,观察植物成长。
很多农村孩子虽然长在农村,但是对于各种植物的认识并不比城市孩子多。春天,天气已经很暖和,是种植的最佳季节,我们可以带领孩子开垦土地、种植植物,通过种植,培养幼儿对种植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粗浅的知识,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
(二)乡土资源在室内区域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1.利用各种粗布或者边角废旧布料,进行手工制作。
农村的土布虽然粗糙,不像丝绸、化纤等色彩艳丽、图案丰富,但质地柔软、温和,可塑性强,又不用花费钱财,农村大部分家庭都能收集到。我们将它投放在区域活动中,成为一个很有特色的区域,也让幼儿体验到变废为宝的喜悦。
2.利用麦秆、稻草、蒲草等植物进行手工制作。
夏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田地里的麦子都已经成熟,家家户户忙着收麦子。这时候可以组织幼儿到田地里捡漏下的麦穗,然后带回幼儿园放到美工区,可以利用麦粒进行种子粘贴,麦秆还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做各种手工作品,还可以玩游戏。
3.养殖区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农村的田野里青蛙到处可见。青蛙产卵的季节,我们收集青蛙卵放在透明鱼缸中,让幼儿观察,并且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实物观察,比起死记书本上的内容,更容易让幼儿接受。
4.收集各种种子、果壳进行手工操作
各类植物的种子、各种果壳投放在区域活动中,一方面可以用来做装饰品,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种子粘贴。通过活动,孩子们会对各种形状、颜色、大小不一的种子、果壳产生极大的兴趣,我们就此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不同的种子、果壳。通过让幼儿收集种子等活动,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5.认识各种蔬菜瓜果,并进行改变,制成各种有趣的造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苹果、梨、葡萄等水果已经成熟,蔬菜种类也非常多,很多幼儿家都有种植,这时候可以让幼儿带来自家种植的蔬菜水果,让幼儿认识各种蔬菜、水果,还可以让幼儿观察各种蔬菜水果像什么。在孩子想象的基础上,为孩子提供一些辅助材料,让他们与材料互动。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景观,这是《幼儿园教育纲要》蕴含的新理念。乡土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教育教学中,给传统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教育教学注入新“血液”和“活力”。家乡自然、人文中蕴含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宝贵的,它为我们开展主题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事实证明,乡土教育资源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局组织编写[S].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