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华佗的故事

华佗的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华佗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华佗的故事

华佗的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韩国;戴望舒;郑芝溶;现代诗;故乡;乌托邦

一、故乡和乌托邦

“乌托邦(Utopia)”一词来源于英国空想主义者托马斯・莫尔1516年的著作《乌托邦》,他把乌托邦勾勒成自由平等,没有罪恶和不公的理想社会。乌托邦在希腊语中的读音在“不存在的地方”和“美好的地方”之间含糊不清,也许它在暗示着,“不存在的地方”才是真正“美好的地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宇宙万物时刻都在运动和变化,故乡也不例外。我们离开故乡那一刻起,我们收获了精神意义上的故乡,却永远失去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故乡。于是,故乡变成了“不存在的地方”。其实,“故乡”一词中的“故”字已然暗示了“对家乡的失去”。“失乡”的现代诗人们只好依靠书写回忆的方式来实现精神和情感上的还乡。作为生命形式,回忆构成了诗人的体验方式;作为艺术形式,回忆成为构成了乡愁书写的主要表达形式,在文本中承载着基本的结构和美学功能。[1]有趣的是,回忆中的故乡大都不再是它真实的样子,而是被美化成“美好的地方”,也就成为了前面我们所说的“乌托邦”。

故乡的乌托邦化现象在1920,30年的中韩现代诗中不乏出现,这一文学现象不仅反映着动荡时期两国现代诗人的故乡意识,还暗示着时代背景和都市生存环境对诗人故乡意识造成的深刻影响。本文拟通过对戴望舒<村姑>和郑芝溶<乡愁>的故乡乌托邦化现象的分析来考察两国现代诗人的故乡意识,并对这种故乡意识产生的原因进行一番探讨。

二、<村姑>和<乡愁>的故乡乌托邦化

戴望舒(1905.3.5.-1950.2.28.)和郑芝溶(1902.5.15.-1950.9)分别是中韩两国1930年代现代主义诗派的代表,虽然两位诗人都很注重西方文学理论的接受,但是作为从小接受传统儒家教育长大的东方人,在诗歌创作中,他们始终没能完全摆脱文学传统的影响。以“故乡”或者“乡愁”为主题的诗歌创作就说明了这一点。

村里的姑娘静静地走着,

提着她的蚀着青苔的水桶;

溅出来的冷水滴在她的跣足上,

而她的心是在泉边的柳树下。

这姑娘会静静地走到她的旧屋下,

那在一棵百年的冬青树荫下的旧屋,

而当她想到在泉边吻她的少年,

她会微笑着,抿着她的嘴唇。

她将走到那古旧的木屋边,

她将在那里惊散一群正在啄食的瓦雀;

她将静静地走到厨房里,

又静静地将木桶放在干刍边。

她将帮她的母亲造饭;

而从田间回来的父亲将坐在门槛上抽烟,

她将给猪圈里的猪喂食,

又将可爱的鸡赶进它们的窠里去。

在暮色中吃晚饭的时候,

她的父亲谈着今年的收成,

或许他会说到她的女儿的婚嫁,

而她便将羞怯地低下头去。

她的母亲或许会说她的懒惰,

(她打水的迟延就是一个好例子,)

但是她会不听到这些话,

因为她在想着那有点鲁莽的少年。

戴望舒于190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村姑>是他于1931年创作的诗,艾青形容它是“一幅生动的江南风俗画”。全诗更像是一部清新朴实的乡村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个温婉的乡村少女在柳树下的泉边打水,遇上了她爱慕的少年,还被少年亲吻了一下,这可让情窦初开的少女春心荡漾,害羞不已。从回家的路上,到回家帮母亲做饭,喂猪,赶鸡,再到吃晚饭,她无时无刻不在回想着那个鲁莽的少年,也不断回味着他给的那个吻。诗人在描绘水乡的人和景时,将自己的构思和语言技巧运用得出神入化。他叠用了多个“静静地”,先给诠释笼罩上一层静谧柔和的气氛,让“百年的冬青树荫下的旧屋”,“啄食的瓦雀”很好地融入到这气氛中,又很巧妙地运用“将”和“会”这两个时态动词贯穿全诗,仿佛诗中的一切只是不是真实发生,而是诗人在想象,在策划。诗人让全诗的情节循序渐进,自然展开,同时又在读者和画面之间撒下一道轻纱,让人扑朔迷离,犹如隔雾观花。[2]尽管如此,透过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纯洁的爱恋,读者依旧可以真切感受到诗人真正想要传达的情感,那便是诗人对故乡风土民情的热爱和留恋。

考虑到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人的故乡不该是这般乌托邦的景象。所以,这首诗在学术界备受争议,甚至在1980年代初期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凡尼评价该诗如“镀上安闲静谧色彩的农村景象,根本不像生活在一个存在压迫与剥削的社会”,康咏秋则认为“社会生活有很多面,不能要求所有的文学作品只能反映阶级斗争这一面”。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诗人将记忆中的故乡过分美化,即故乡的乌托邦化现象是不可争议的事实。1930年代的中国一方面是军阀统治下的农村及农村式的城镇,延续着数千年传统农业文明;另一方面是西方列强占据下的租界──上海作为一个病态的现代都市,引进了西方的资本模式和生活方式。于是,都市风景和田园乡愁成了19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两大诗学主题,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抗与逃避,是农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恐惧和反击,书写乡愁为诗人逃避都市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

向着广阔田野东端的尽头

诉说着古老故事的小溪缓缓流淌着,

长着花斑的黄牛

在落日余晖的金光里懒洋洋地叫唤着,

──叫我怎么忍心将这地方遗忘在梦里。

火炉里的灰烬已凉

空荡荡的田地里夜风驱赶着马儿

抵挡不住浅浅困意的老父亲

将草枕头撑在脑后打起了盹儿,

──叫我怎么忍心将这地方遗忘在梦里。

从土里生长出来的我的心

眷恋着蓝天放射的光芒

为了找寻曾经随意射出去的箭靶

全身被从草中的露水打湿,

──叫我怎么忍心将这地方遗忘在梦里。

犹如传说中大海上夜晚起舞的波纹

黑色辫发飞扬的小妹和

我那朴实无华,也不怎么漂亮的

光着脚走过四季的妻子

她们顶着炎热的大太阳弯腰拾着落穗,

──叫我怎么忍心将这地方遗忘在梦里。

天空中寥落的星

向着神秘的城移动,

寒鸦凄叫着飞过的屋顶,

围坐在昏暗火光下轻声细语的地方,

──叫我怎么忍心将这地方遗忘在梦里。

1918年,16岁的郑芝溶离开故乡来到京城求学,目睹了大城市的繁华,也感受到了来自城市的疏离感,这不由地让他思念起故乡。他于1923年写下了<乡愁>,这首诗就是根据他儿时对故乡的回忆而创作的。

不算“叫我怎么忍心将这地方遗忘在梦里”这一句,全诗一共由五联组成。诗的第一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无比恬静和谐的田园牧歌图:一个被小溪环绕着的村庄,农田一望无际,劳作了一天的黄牛在落日余晖下懒洋洋地休息着。这可以算是当时朝鲜典型的农村景象。诗的第二联是诗人对老父亲的回忆,也许是劳作了一天太累了,父亲在火炉旁打起了盹儿。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炉火已烧尽,我们丝毫觉不到冷意,这是因为有外面凛冽的寒风做对比。接着,诗人在第三联回想到自己童年时候在草丛中奔跑玩耍的情景,天空的光芒,照耀着草上的露珠,一如诗人的童心在闪耀。第四联是诗人对自己的妻子和妹妹的描写,她们光着脚,顶着烈日,在田间辛勤劳作。笔者认为,诗人对这两位农村女性的描写很有深意,他让女性和大地亲密接触,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农村女性的辛勤和朴实,还想借助女性的母性和大地的孕育性来展现故乡的包容与温暖。最后一联描写了寒夜的星空及乌鸦飞过的屋顶,这本该会清冷,然而最后一句中的“昏暗火光”和“轻声细语”却又让人感到来自于家的无限温情。诗人把对比手法运用地恰到好处,用室外的寒冷来衬托室内的温暖,从而营造出农家其乐融融的氛围。诗中的故乡里,自然和人之间,人和人之间都是那么的和谐。

1920年代的朝鲜在日本的残酷掠夺和剥削下,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在这一背景下,诗人的故乡也不该是这般乌托邦的景象。诗人是在离开故乡之后,在饱尝都市的人情冷暖之后,在和城市进行一番对比之后,记忆中的故乡不自觉地被美化成了乌托邦。

三、都市和故乡的乌托邦化

1920,30年代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韩国早已完全沦落成日本的殖民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期的上海和京城在外来势力的影响下逐步成长为近代都市。现代人为了接受进步的高等教育,离开故乡,来到都市,渴望接受近代文明的洗礼。然而与预想的不同,他们发现虽然都市给了他们从未见过的新世界,但是其弊端也日益显现,他们感受到强烈的疏离感和孤独。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回故乡,通过回忆故乡和童年来求得安慰。

这一时期的中韩现代诗人更像是边缘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遭受着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双重挤压。他们也正因为乡土和都市的双重体验,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两种文明的激烈对峙,这也使得他们的内心更加矛盾和复杂。[3]其实,从这一时期中韩现代诗歌来看,真正歌颂都市文明的作品并不多,大多数诗人都是通过回首故乡来表现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和对现代文明的排斥。对于患有“都市怀乡病”的诗人来说,他们的故乡意识绝不是乡愁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源于现实挫折和都市压力的不安和漂泊意识。他们像是本雅明笔下的都市漫游者,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在现代都市中彷徨,并以此作为武器表达自己对现代文明的抵抗。

参考文献:

[1]吴晓东・倪文尖・罗岗.现代小说的诗学领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1).

华佗的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椎间融合器;环形植骨融合;植骨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b)-0007-03

目前,后路腰椎融合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常用而有效的方式,但对植骨方式和植骨的材料的选择及疗效却争议不断[1-2],该研究通过分析2011年1月― 2013年2月在该院行后路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或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分别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46例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植骨方式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两组病例均由同一组熟知手术方式的医生完成,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患者麻醉满意后俯卧于脊柱手术外固定架上,以手术节段为中心做后路正中切口,逐层切开,暴露不稳椎体及其下位椎体两侧的椎板、小关节及横突根部,分别置入椎弓根螺钉,依术中具体情况,行半椎板切除或全椎板切除以及椎管和侧隐窝扩大减压术,切除增生肥厚的黄韧带及部分增生内聚的关节突,减压椎管和神经根管, 减压必须充分,牵开硬膜囊及神经根,加以保护,显露退变的椎间盘,先以尖刀切开纤维环,然后用椎间盘绞刀伸入椎间隙内反复绞动,用髓核钳取出椎间盘组织和纤维环,用终板刮匙刮除终板软骨,直至点状渗血的骨性终板,将1枚填满自身椎板颗粒骨且大小适宜的椎间融合器(cage)置入椎间隙内,调整好位置后,安放两侧预弯好的连接棒和横连,拧紧内固定棒上的各螺钉。B组的、手术入路、暴露、减压均同A组,不同之处在于去除退变的椎间盘及纤维环后将切除的棘突或椎板骨质修剪后紧密嵌入椎间隙,压紧、夯实,植骨尽量充分,然后显露小关节外侧骨面及横突,去除表面的骨皮质,植骨面处理为槽状,将椎管减压切下的椎板、关节突、棘突剪成小骨块,植于处理好的骨床上,骨质表面用明胶海绵覆盖。两组安装好内固定后,C臂X线机再次检查内固定位置良好后冲洗切口,彻底止血,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

两组术后行预防感染、脱水消肿、营养神经等治疗,24~48 h内拔引流管。术后第3天、3个月、6个月及1年时复查腰椎X片。A组术后1~2周在硬腰围保护下负重行走,B组卧床休息2~3 个月,X 线摄片显示植骨融合良好后开始下床活动。

1.4 评估方法

临床疗效采用Nakai评分标准[3]:优: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原工作;良: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又可出现,可恢复原工作;可: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遗留轻度腰痛或下肢不适,需减轻工作或活动;差: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植骨融合的判断采用Suk[4]所制定的标准判断。椎间隙高度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滑脱椎体中部到下位椎体的距离,测量值精确到0.1 mm。滑脱复位率:术前与术后滑脱率的差值与术前滑脱率的比值即为滑脱复位率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植骨融合情况

46例患者随访6个~30个月,平均20个月。末次随访时,A组有24例(92.3%)达到骨性融合,B组有l8例骨性融合(90%),两组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采用Nakai评分标准,末次随访时,A组优16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达88.5%;B组优14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90%;两组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滑脱复位率

A组中21例(80.7%)达到完全复位,B组中有15例(75%)完全复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椎间隙高度

A组术前椎间隙高度(7.7±0.35) mm,B组术前椎间隙高度(7.5±0.21) mm,两者术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2.5±0.67) mm和(11.2±0.25) mm,两者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1.2±0.41) mm和(8.2±0.22) mm,组间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植骨融合方式

退变性腰椎滑脱手术是为了达到缓解受压的神经组织,复位滑脱的椎体及滑脱椎体与邻近椎体融合的目的。充分的减压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的基础,而牢固的植骨融合则是远期疗效的保证。在所有的腰椎融合方式中以后路腰椎融合方式最为常用,常用的融合术有后外侧融合术(PL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及后外侧融合与后路椎间融合相结合的环形融合术(PCF)。长期以来,PLF在腰椎融合术中占主导地位,以往被认为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经典术式,然而单纯后外侧植骨并非腰椎承重轴上的植骨,且植骨床不理想,因而不融合率和假关节的发生率比较高,易导致内固定松动断裂[5-7]。PLIF因能提供前、中柱支撑,恢复椎体前中部结构的负载传导功能,且椎体间血供丰富,植骨融合面积较大,因而较PLF融合率高,并可恢复椎间隙及椎间孔面积,对硬膜囊及神经根减压,逐渐取代PLF成为最常用的后路融合方式。PLIF根据其植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 ,Cage植骨相对于自体骨,因其具有良好的即刻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保持椎间隙高度等优点而备受推崇,但其也存在弹性模量较高,产生应力遮挡效应影响植骨融合及价格昂贵等不足。目前有学者开始使用PCF,因其实现了对脊柱前、中、后三柱融合固定和植骨融合,提高稳定性和融合率而备受关注,有学者报道其植骨融合率甚至达100%[8]。在该研中,末次随访时,CAGE组和PCF组两者的植骨融合率分别达到93%和95%,两者相比无明显的差异 。

3.2 滑脱椎体复位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隙狭窄,黄韧带皱曲,形成微观不稳定,进而椎体向前或向后发生滑脱,在滑脱的同时,椎体临近结构也会发生各种继发性改变,如骨赘形成,小关节肥大等,使脊柱获得重新的稳定性,因此,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程度很少超过30%,这也可以解释本研究中所有病例滑脱程度均未超过MeyerdingⅢ型 。目前,对于轻度滑脱(MeyerdingⅠⅡ)患者是否需要复位,是否要把滑脱椎体纠正到原位的仍有争论。Butt等[9]认为解除腰椎滑脱症状的关键在于彻底减压和牢固融合,复位反而容易牵拉神经根导致并发症,倪伟峰等[10]通过对其建立的退变性滑脱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研究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行原位椎间融合内固定和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后,复位与否对该节段生物力学没有显著影响。然而,大多数学者认为,脊柱滑移不稳是此症的主要病理解剖基础,对有进行性滑脱倾向及神经功能障碍者给予复位是必要的,否则无法解除因矢状径减小所致的椎管狭窄,但并不强调完全纠正至原位。该研究中,两组滑脱的椎体都采取尽量复位,同时还发现,有时完全复位也是困难的,因长期滑脱,滑椎周围的骨性结构和软组织均退变明显,结构的改变可能影像滑椎恢复到原位。A组完全复位率为84.6%(22/26),B组完全复位率为75%(15/20),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 椎间隙高度与临床疗效

该研究中末次随访时,两组的椎间隙高度均不同程度的丢失,海勇等[11]认为自体骨块植骨的椎间隙高度丢失与早期植骨块和椎体终板的接触部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骨吸收和后期脊柱前柱承受载荷后椎间隙压缩有关,而椎间融合器植骨时椎体终板的破坏使部分骨质发生一定程度的骨吸收,因而同样导致椎间隙高度的丢失。然而,虽B组的椎间隙高度丢失明显多于A组,但两者的临床优良率并无明显差异,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有随着椎间隙高度的丢失而加重。因而,笔者认为手术的临床疗效可能与手术技术的熟练程度,术中减压是否彻底、术中对神经的保护是否充分及术前神经受损的程度等因素有关,而并非由植骨方式和植骨材料所决定。

综述所述,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和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分别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短期内都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两者的植骨融合率,滑脱复位率及临床疗效满意率并无明显差异,椎间Cage植骨融合虽在保持术后椎间隙高度方面有优势,但并不影响疗效,且费用高,因而笔者认为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迅,秦彦超,霍建忠,等. 三种植骨融合方式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2):1718-1721.

[2] 宁,刘强,郭团茂,等. 360°植骨融合钉棒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2):109-111.

[3] Nakai 0,Ookawa A,Yamanra I.Long―term rentgenographie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Il wide fenestration for central lumbar stenosis[J].J Bone Joint Surg AM,1991,739(8):1184-1191.

[4] Suk S, Lee CK, Kim WJ, et al. Adding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o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nd posterolateral fusion after decompression in spondylolytic spondylolisthesis[J].Spine,1997, 22(2):210- 220.

[5] 韩世杰,仉建国,邱责兴,等. 单纯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2):119-124.

[6] Ha KY,Na KH,Shin JH,et parison of posterolateral fusion with and without additional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for 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J].J Spinal Disord Tech,2008,21:229-234.

[7] Oda I,Abumi K,Yu Bs,et a1.Types of spinal instability that require interbody support in posterior lumbar reconstruction:an in vitro biomechanical investigation[J].Spine(Phih Pa 1976),2003,28:1573-1580.

[8] 董福龙,申才良,张建,等.Basis椎弓根螺钉固定加环形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J]. 临床骨科杂志,2011,14(6):627-629.

[9] Butt MF.Dhar SA,Hakeem I,et a1.In situ instrumented posterolateral fusion without decompression in symptomatic low.grade isthmie spondylolisthesis in adults[J].Int Orthop,2008,32:663-669.

[10] 倪伟峰,徐建广,薛锋. 原位及复位融合腰椎滑脱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9):1563-1570.

华佗的故事范文第3篇

传说中的神人

关于华佗,最著名的传说恐怕就是三国时给红脸关公“刮骨疗伤”了。当年,关羽征战曹操,右臂被毒箭射中。华佗为他刮骨治疗,很快使他的右臂痛感渐轻,关羽连连感叹:“妙哉,先生真神医也!”

这是《三国演义》和湖北《襄阳府志》上的记载,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而事实上,关羽虽然可能曾被刮骨疗伤,但华佗早已在几年前死去。人们杜撰这个故事,是为了颂扬关羽有毅力,同时也说明了华佗医术高明,博得人们的称赞和敬佩。

淡泊名利 品格高远

华佗所生活的时代,战火连年,瘟疫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的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中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这就是对那种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朝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华佗的品行、学识很欣赏,举荐他当官,但他婉言谢绝,毅然选择了以医济世的道路。他刻苦钻研,学识渊博,精通内、外、妇科与儿科等多种医术,尤其擅长麻醉,在医疗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华佗本是士人,一身书生风骨。他手捏金箍铃,在疾苦的民间奔走。行医客旅中,起死回生无数。

据《三国志》记载,当时魏国丞相曹操患有“头风眩”病,发病时头部剧烈疼痛,每次都是华佗用针灸治好的,往往是针到病除。曹操想把华佗留在身边当侍医,华佗不愿成为他个人的御医,从而放弃为人民防病治病的机会,便借口“呆在许昌时间长了,思念故乡”,告假回家了。后来,曹操派人“累书呼之”,华佗借口“妻子有病”,拒绝回许昌为操治病,当操探知其妻并未病时,非常生气,一怒之下,下令将其押回许昌处决。

据传,华佗临死前,把记录他一生行医经验的几部书交给看守他的狱卒,狱卒畏法不受,华佗并不勉强,于是含泪把书烧掉。华佗的丰富医学经验,就这样湮没。

依照五行 创“五禽戏”

关于“五禽戏”,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华佗年轻时去公宜山采药,爬到半山腰时发现了一个洞穴,他很好奇,正想进去,忽然听到里面有人在谈论医道,他就站在洞外听。渐渐听得入了神,不曾想那两人竟然叫起了华佗的名字,这可把他吓坏了,正要转身跑去,忽然听见一个人叫道:“华生既已来了,何不入内一叙?”他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去,原来是两位白发长须的仙人。他们向华佗传授了许多奇妙的医术,还传给他一套健身功法:模仿虎、鹿、熊、猿、鹤的姿态去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五禽戏”。华佗下山之后,依教奉行,不但救治了众多的病人,也增进了自己的健康。

当然,传说总是虚构的。从中医的角度看,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分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对应于心、肝、脾、肺、肾五脏。这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活动的方式也各有特点,或雄劲豪迈,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幻无端,或独立高飞。模仿它们的各种姿态,可以使全身的各个关节和肌肉都得到锻炼,并通过肢体的运动以流通气血,祛病长生。

华佗的故事范文第4篇

大家都知道关羽吧!他是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因为他忠义两全,人们尊称他为“关公”。他面如红枣,须长两尺,身高八尺.他和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单骑千里救嫂”“刮骨疗伤”等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他非常敬佩,他对朋友的真诚,做事的认真守信,遇事的镇定,还有他的勇敢,坚强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就从华佗刮骨疗伤说起,在一次战斗中关羽右臂中毒箭,请来华佗为他疗伤,那时侯医学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没有麻醉药。华佗说:“关将军请您用铁环套住您的右臂,用布蒙住您的双眼”。关羽立刻说道:“不用这么麻烦,我挺得住,华先生请吧。”然后命人摆上棋盘,和人一边下棋,一边让华佗进行手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华佗拿刀的手却有点紧张,旁边观看手术的人看地都浑身发颤,可关羽虽然痛得全身冒汗,但身体却一动不动的,镇定自如的和别人下棋。这需要多大的忍耐力,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

这样的人能不让我尊敬和佩服吗?

华佗的故事范文第5篇

中国人,大凡念过一些书的,估计都知道“扁鹊见蔡桓公”,而且多半还从故事里学到了一个成语――“讳疾忌医”。

从“讳疾忌医”出发,蔡桓公确实死有余辜。“忠言逆耳利于行”,一个好端端的神医放在他面前,他没有珍惜,直到失去以后,病入膏肓了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不过话说回来,痛苦归痛苦,蔡桓公又能如何!我们事后来评论这件事,就好比斗地主你看了两家牌再去指点第三家该怎么打。这不叫高手,这叫无赖。所以,站在当时蔡桓公的立场,扁鹊完全可能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自己身上没痛没痒的,就凭他扁鹊一句话,我就得跟他一条路走到黑?难不成扁鹊那双肉眼就是传说中的X光机?问题是即使他的肉眼就是X光机,我蔡桓公又凭什么相信他呢?

故事里,蔡桓公一直处于信息的相对弱势方。他被扁鹊那句“君有疾”吓得大气都不敢出。除了数次对扁鹊的半恐吓言语“不悦”之外,只跟扁鹊有过一次正面接触。在那唯一的一次对话中,他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应该说,蔡桓公的担心不无道理。在自己尚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冒出个所谓的神医告诉你,你有病!这话谁听了都会觉得不太靠谱。

扁鹊作为一个医生,不给病人具体描述病情病因,说服病人配合治疗,而是用些玄而又玄的东西来标榜自己的神医招牌,不仅没有对病人负到起码的责任,相反作秀的成分倒是不少。

古代的“神医”常常为了突出自己的神,喜欢跟游方郎中一样,拿言语吓人。不是说你已病入膏肓,非他不能治;就是说你这病举世罕见,必须得用些闻所未闻的手段治疗。

扁鹊如此,华佗也如此。

华佗的开颅术

华佗当年给曹操看风疾,开口就说,你这病得开颅。开颅术就算到了21世纪的今天,都还是一个精确度相当高的手术,不是医疗设施完善的大医院和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主任医师,一般的医院,一般的医生还不敢胡乱造次。况且,开颅不是说开就能开的。你得有相应的辅助措施,譬如消毒、麻醉、输血等等。人非牲畜,岂能让你随便折腾。

让我们来听听华佗的开颅构想:先饮用麻沸汤麻醉,然后用利斧劈开脑袋,取出风涎,麻沸汤的效果暂且存疑,就那把利斧估计就能把你吓得够呛。“利斧劈头”,劈的哪里是头,木头倒还差不多。难怪曹操听了大怒,说:“汝要杀孤耶!”

别怪曹操多疑,这样的事估计摊谁身上,谁都不信。见曹操不信,华佗给曹操做了一个简短的论证。他说,以前关羽被箭伤了手臂,我用刮骨法给他治疗过一次,立马见效。你这个病小case,不值得大惊小怪。

老实说,华佗这个论证倒还不如不论证。刮骨和开颅风马牛不相及,你骨刮得不错不代表你就能开颅。况且这里你不说你过去是怎么开颅的,而尽说些不相干的往事,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你天才构想的试验品。曹操不是小白鼠,万一你试验失败,谁来负这个责任!再说,如果华佗真如曹操所料,是关羽派来的,后果又该由谁承担?误国之罪,一死犹轻,只是可惜了曹操辛苦大半生开创的基业。

话说到这份上,假如你还觉得蔡桓公和曹操是咎由自取,就真的有点求全责备了。二人之死不敢说责任全在神医,至少和神医脱不了干系。

神医如何不害人

蔡桓公死了,曹了,就这么白白地死了。你说死了也就死了,还要被人写成故事当作反面教材附录在神医档案的末尾,确实有点冤!况且这死也不完全是自己的责任啊!假如当时神医不耍大牌,能够心平气和地做一番解释工作,事情很可能就是另一种结果。

可惜神医没这么高的觉悟,为了保持自己的“神”,他们选择了那些常人无法理解的说法和思维方式。这就越发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越发云里雾里了。

扁鹊、华佗是专家,也许眼睛真的就是X光,能一眼看出病症所在。但是,蔡桓公和曹操不是。他们只有在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可能得病了。而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专家说患者病了,就应该说明,为什么要说患者生病了,症状表现在哪里,为什么必须要劈开脑袋来治病。也许,说了后,患者相信了,就会及时地治疗,不至于病入膏肓致死。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医生能轻而易举地判断出患者得的是什么病,他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但是,患者并不一定知道得病的信息或者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医生不告诉病人更多的信息,问题肯定解决不了。即使是神医也没用。

而且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先贤早就教育过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个世界忽悠人的事到处都是,凡事都留个心眼也并非就是多疑。一个创可贴可以搞定的事硬是被逼着打了一针破伤风,是谁心里都会不爽!更何况是无缘无故地说你有病,告诉你必须拿斧头劈开你的脑袋才能治病。

相关期刊更多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文史月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政协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