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纯爱之渡

纯爱之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纯爱之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纯爱之渡范文第1篇

书中有两个主人公,分别是男孩青铜和女孩葵花。青铜因为小时候在经历了一场大火之后,便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变成了哑巴;葵花从小就没有妈妈,可老天爷还觉得他不够苦,在她7岁那年,因为一场事故,她失去了与她相依为命的父亲。

他们一个在农村,一个在城市,一个是哑巴,一个没有父母,他们的经历虽然不一样,但命运同样的坎坷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也许正是这一点,使他们走在了一起,变成了兄妹。尽管他们不是亲兄妹,但感情却胜过了亲兄妹。

曹文轩曾在书中说过两句话,一句是:“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另一句是:“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快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我认为这两句话是有联系的,其中都着重告诉了我们,曹文轩叔叔对痛苦的理解与看法,让我体会到了它过去经历了多少痛苦的磨难事。从这两句话中让我感受到了旧时代的人们面对痛苦与困难越挫越勇的性格,而我们新时代的人遇到挫折只会自爆自弃,放弃生命。最近新闻里抱出一位初一的女孩,因为与同学关系不和、与父母亲发生争执之后,便放弃了生命,跳楼自杀。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事实,人们替她与她的父母难过与惋惜。

纯爱之渡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无水乙醇瘤内注射对兔VX2移植性肝癌消融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内植入瘤块,随机分为25 ℃、50 ℃、60 ℃、70 ℃ 4组,各8只,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向瘤内注入不同温度的无水乙醇各1 mL, CT扫描测定碘油范围,一周后取肿瘤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相同剂量不同温度无水乙醇对肿瘤组织所致凝固坏死的范围。【结果】 肿瘤坏死面积随温度增加而扩大,50 ℃组与常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 ℃和70 ℃组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 ℃组和70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结论】 加热至60 ℃以上的无水乙醇对兔VX2移植性肝癌的消融效果较常温好,是一种不增加无水乙醇用量又能达到扩大消融范围的肝癌局部消融方法。

【关键词】 肿瘤模型; VX2肿瘤; 乙醇; 实验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herapeutic efficacies of percutaneous injection using absolute ethanol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 rabbits bearing hepatic vx2 tumors. 【Methods】 Thirty-two rabbits with hepatic VX2 tumor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4 groups (group of 25 ℃, 50 ℃, 60 ℃, and 70 ℃) and there were 8 rabbits in each group. The tumors of each animal were percutaneously injected into 1 mL absolute ethanol of planned temperature guided by CT scan and the size of ablation zone was measured. Tumors were examined by the pathological methods 1 week later to observe the coagulation necrosis size using the same dose bu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Results】 The coagulation necrosis size was increased followed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e of absolute ethanol in the same dos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50 ℃ group and normal temperature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normal temperature group and groups of 60 ℃ and 70 ℃,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60 ℃ group and 70 ℃ group. 【Conclusion】 Percutaneous injection using absolute ethanol of over 60 ℃ has more effect than normal temperature and it′s a good local ablation method to treat implantation solid VX2 tumor of rabbits in the liver,which can obviously enlarge the ablation ranges and need not add the absolute ethanol dosage.

Key words: neoplasm model; VX2 neoplasm; ethanol; experimental study

自1983年日本学者Sugiura等[1]首先采用无水乙醇化学消融(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方法治疗肝癌以来, PEI已成为肝癌局部重要治疗手段并在全身多处实体肿瘤治疗中得到应用。本研究以兔VX2移植性肝癌为实验对象,采用注射剂量相同但温度不同的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旨在观察不同温度时无水乙醇的消融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实验设备

新西兰大白兔32只(每只体重约2.5~3 kg,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CT扫描机;超级恒温水槽;手术器材一套;麻醉药速眠新(长春军需大学兽医研究所出品,1.5 mL/支),无水乙醇(广州化学试剂厂出品,乙醇浓度≥99.7%),21G千叶针等。

1.2 方法

1.2.1 兔VX2肝肿瘤模型的制作 开腹直视下移植肿瘤:用速眠新(0.2~0.3 mL/kg,im )麻醉携瘤种兔,瘤区消毒铺巾后切开皮肤,分离并取出肿瘤,取肿瘤边缘区颜色鲜嫩血供丰富的组织,将其剪成1 mm3大小组织块。采用同样的方法麻醉新西兰大白兔,仰卧固定四肢,上腹部备皮,消毒铺巾,沿剑突下正中作一切口,暴露肝左叶。将一VX2组织块塞入脑血管造影针鞘管内,然后将鞘管插入肝组织中约1.5 cm,轻轻推动内芯,把组织块植入肝脏内后拔出针,用无菌棉签轻压伤口止血,将肝叶送回腹腔,缝合腹部切口。

1.2.2 实验动物分组 瘤块接种21 d后,根据CT扫描结果,选取肝肿瘤直径1.5~2.0 cm的荷瘤兔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组:常温25 ℃;B组:50 ℃组;C组: 60 ℃组;D组: 70 ℃组,每组荷瘤兔8只。

1.2.3 实验方法 麻醉荷瘤兔后腹部CT平扫,确定肿瘤所在的位置,上腹部备皮,消毒铺巾;选取肿瘤最大层面, CT导向下用21G穿刺针穿刺至肿瘤组织内(图1)。无水乙醇与碘化油按照10 ∶ 1的比例充分混合后倒入三角烧瓶内,放入恒温水槽加温,用2 mL注射器快速抽取加热到预定温度的无水乙醇1 mL行瘤内注射,再次CT扫描显示肿瘤消融后混合剂弥散范围。术后将动物放在温暖的饲养笼内待其苏醒,连续3 d青霉素40万单位肌肉注射。

1.2.4 观察内容 影像学改变:兔 VX2移植瘤CT平扫,选取碘化油弥散最大层面,测定碘化油区域最大径和最小径,按公式计算最大层面碘化油弥散面积:碘化油弥散面积=最大径±最小径。比较不同温度无水乙醇的弥散面积与肿瘤消融坏死的关系。

病理学变化:无水乙醇消融7 d后处死实验兔,切取荷瘤叶肝脏,送病理检查,沿标本连续切片选取最大层面测量坏死灶最大径与最小径,按照公式:消融坏死面积=最大径±最小径;选标本最大层面制成病理大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消融灶内部及周边肿瘤坏死情况。

1.2.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法,取P

2 结 果

2.1 影像学结果

消融治疗前32只荷瘤兔肝内均为1个病灶,各组间肿瘤大小无统计学意义。兔肝肿瘤病灶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与正常肝分界清楚。消融结束后即刻行CT扫描,显示消融区致密碘油沉积(图2)。统计结果显示:随着无水乙醇温度的升高,病灶内乙醇弥散范围增大(表1)。与常温组(A组)相比,B组无统计学意义(P=0.187),C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01);C组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1);D组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2)。

2.2 病理检查结果

肉眼可见肿瘤消融区类圆形灰白凝固灶,与周围的肿瘤组织分界清楚,肿瘤组织鱼肉样,无包膜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图3)。CT测量的碘油弥散范围与病理标本测量的凝固范围在相同温度组内无统计学意义(表1)。HE染色:光镜下消融区内可见大片凝固性坏死,肿瘤细胞形态消失,并见细胞核碎片固缩表现,但未见残存肿瘤细胞,坏死灶周边少许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非消融区肿瘤呈浸润生长,肿瘤细胞圆形、梭形或不规则,排列紊乱,核大深染,核分裂像多见(图4)。

3 讨 论

3.1 无水乙醇化学消融机理

经穿刺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是肝癌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2]。PEI消融肿瘤的机制是无水乙醇使肿瘤细胞迅速脱水,胞浆内原生质凝固变性坏死;其二无水乙醇进入局部小血管内,使血管内皮细胞破坏,形成血栓,血供中断,促使肿瘤组织坏死 [3]。CT导向下PEI依据解剖结构对肿瘤进行靶向治疗,具有定位准确、适形性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等优点[4]。但PEI消融肿瘤时的不足之处是一次注射大量无水乙醇易引起酒精中毒和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临床应用时无水乙醇每次用量受到很大限制,较大肝癌常需反复多次治疗,从而导致疗程长,与穿刺注射相关并发症相应增多[5]。因此采用一种不增加乙醇用量而又能增大肿瘤凝固坏死范围的方法对PEI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工作中多在B超或CT引导下进行肿瘤PEI治疗。B超通过肿瘤组织灰度变化来反应肿瘤消融范围[6]。CT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肿瘤组织,图像表现为组织密度轻度减低,但要判断消融确切范围还是有一定难度[4]。因此,临床多采用无水乙醇与高密度的示踪剂碘化油按大约10:1的比例混合进行消融注射,以碘化油弥散范围来反应肿瘤消融范围。本实验中各组别观察到的CT扫描所显示的碘化油弥散范围和病理检测的肿瘤凝固坏死基本一致,可以认为混悬液中的碘化油可以作为肿瘤凝固坏死区域的一种示踪剂。

3.2 加热无水乙醇增大肿瘤坏死范围的机理

本研究表明,加热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治疗(percutaneous hot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PHEI )产生的消融范围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当温度达60 ℃以上时,消融范围与常温下的消融范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温度达到70 ℃时消融范围可进一步增大。由于无水乙醇的沸点为78.5 ℃,因此,临床实际应用时选择的温度以70~75 ℃为佳。加热无水乙醇增加凝固灶范围的可能机理是:①乙醇属于有机溶剂,挥发能力较强,加热后更为明显。组织内注射后因其挥发性,局部气压较高,迫使乙醇沿组织、细胞间隙向远处弥散。②加热乙醇注入组织后,与细胞、组织间液发生对流散热,流向外周。③高热溶液的热损伤效应和乙醇的凝固效应具有协同作用。细胞受热损伤后细胞通透性增加,药物进入细胞增多,细胞结构更容易被乙醇破坏。反之,细胞受乙醇破坏后,其对热损伤的耐受性降低[7]。

【参考文献】

SUGIURA N, TAKAYOSHI K, OHTO M, et al. Percutaneous intratumoral injection of ethanol under ultrasound imaging for treatment of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Acta Hepatol Jpn, 1983, 24: 920-925.

郑 云,张亚奇,邹如海,等.人工胸水协助超声引导肝穹隆部肿瘤治疗 [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26(6):696-699.

BURGENER F A, BOLONDI L, LAZZARONI S, et al.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irrhosis: A study on 207 patients [J]. Cancer, 1992, 69: 925-929.

HO C S, KACHURA J R, GALLINGER S, et al.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of unresectable medium-to-large-sized hepatomas using a multipronged needle: efficacy and safety [J].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07, 30(2): 241-247.

LIVRAGHI T, GIORGIO A, MARIN G, et 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irrhosis in 746 patients :longterm results of percutanous ethanol injection [J]. Radiology, 1995, 197 (1) :101-108.

纯爱之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甲钴胺;乳腺癌;多西紫杉醇;外周神经毒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7.136

紫杉类药物(如多西紫杉醇)在化疗过程中可使患者产生外周神经毒性症状, 影响到应用此类化疗药物患者的生存质量, 同时还影响到化疗疗程和疗程中是否能够足量用药[1]。维生素B12在糖尿病等疾病的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显示较好临床效果。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乳腺癌采用多西紫杉醇化疗患者, 观察甲钴胺对此类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症状的防治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入选的60例采用多西紫杉醇化疗的乳腺癌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两组患者功能状态(KPS)评分均>80分,

上述两组患者均无糖尿病病史、其他疾病所致外周神经病变、无长期吸烟及酗酒史, 同时排除肝肾系统疾病患者、在本实验前12个月内接受过化疗患者。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49.2±6.2)岁;病理组织学类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7例, 浸润性小叶癌患者3例;21例患者为术后辅助化疗, 9例为复发转移化疗。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8.8±5.3)岁;病理组织学类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8例, 浸润性小叶癌患者2例;20例患者为术后辅助化疗, 10例为复发转移化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化疗方案, 有4种化疗方案供选择, 每种化疗方案中均有含多西紫杉醇:①阿霉素(50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多西紫杉醇(75 mg/m2)方案, 第1天给药, 每3周给药1次, 连续应用6个化疗周期。②多西紫杉醇(第1天给药, 75 mg/m2)、卡倍他滨方案(第1~14天给药, 950 mg/m2), 每3周1个周期, 连续应用6个周期。③多西紫杉醇(第1天给药, 75 mg/m2)、阿霉素(第1天给药, 50 mg/m2)方案, 每3周1个周期, 连续应用6个周期。④多西紫杉醇(第1天给药, 75 mg/m2)、环磷酰胺(第1天给药, 500 mg/m2)方案, 每3周1个周期, 连续应用6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含有多西紫杉醇化疗方案实施化疗过程中, 同时给药甲钴胺, 第1天开始应用甲钴胺500 μ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应用7 d。对照组在应用含有多西紫杉醇化疗方案实施化疗过程中未应用甲钴胺。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外周神经毒性症状, 记录两组患者出现外周神经毒性症状的时间以及发生外周神经毒性症状时多西紫杉醇的用药量。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外周神经毒性症状的患者例数, 计算发生率。根据外周神经毒性症状程度进行分级。

1. 4 外周神经毒性症状分级标准 多西紫杉醇外周神经毒性症状分为5个级别:0级:无任何症状和感觉异常;1级:无临床症状, 但有麻木感、腱反射丧失, 不影响功能;2级:有麻木感感觉异常、影响到功能, 但没有影响到日常活动;3级:感觉异常并发生改变, 影响患者日常活动;4级:出现残疾。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外周神经毒性症状发生率及分级比较 观察组中7例患者出现外周神经毒性症状, 23例未发生, 发生率为23.3%;对照组中16例患者出现外周神经毒性症状, 14例未发生, 发生率为53.3%;观察组外周神经毒性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出现外周神经毒性症状的时间和发生时所用多西紫杉醇的药量比较 对照组发生外周神经毒性症状时间为(9.3±1.9)周;发生外周神经毒性症状时多西紫杉醇的用量为(215±26)mg。观察组发生外周神经毒性症状时间为(16.2±2.3)周;发生外周神经毒性症状时多西紫杉醇的用量为(320±33)mg。观察组出现外周神经毒性症状的时间晚于对照组, 发生外周神经毒性症状时多西紫杉醇用量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多西紫杉醇在肿瘤化疗过程中可导致患者出现外周神经毒性症状, 如手足感觉异常、麻木等, 并且此种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多西紫杉醇所用剂量大小有关。多西紫杉醇所致的外周神经毒性症状虽然为可逆性损伤, 但在化疗过程中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2]。多西紫杉醇能够使肿瘤患者的外周神经纤维传导发生阻滞, 可导致有髓鞘纤维发生脱髓鞘改变;多西紫杉醇能够对外周神经递质释放发生障碍, 影响递质作用[3, 4]。针对多西紫杉醇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相关预防和治疗尚且没有统一标准和统一药物。一般来说, 轻度的神经毒性一般不做特殊处理, 重度的神经毒性主要是减少多西紫杉醇的化疗剂量或延缓化疗疗程等方式来处理[5]。

甲钴胺是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 甲钴胺能够促进卵磷脂形成, 对神经元的髓腔形成也起到促进作用, 所以甲钴胺对神经生长产生促进作用, 对轴突的再生产生刺激作用[6]。甲钴胺可进入神经元内的细胞器中, 能够提高乙酰胆碱神经递质的代谢, 增加乙酰胆碱等递质的水平, 所以甲钴胺有助于改善神经组织的传递功能, 同时能够改善神经组织的代谢障碍[7, 8]。应用甲钴胺后, 采用多西紫杉醇化疗后出现的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降低, 同时增加了患者对多西紫杉醇的耐受剂量, 甲钴胺能够对乳腺癌多西紫杉醇化疗所致外周神经毒性产生较高防治效果, 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任维维, 米登海, 李征, 等. 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类联合顺铂同步或序贯放化疗对比的Meta分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3, 20(5):377-382.

[2] 杨武, 喻永龙, 王新帅, 等. 钙镁合剂和甲钴胺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疗效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8(1):37-40.

[3] 黄丽. 多西紫杉醇和表阿霉素及环磷酰胺联合化疗与序贯化疗治疗乳腺癌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中外医疗, 2016, 35(8):103-104.

[4] 罗自娟, 曹晨, 孙娟娟, 等. 多西紫杉醇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比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10):1934-1936.

[5] 张海生, 张明生, 张莹, 等. 多西紫杉醇或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中国处方药, 2016, 14(5):43-44.

[6] 阮希成, 蔡奕琪, 林坚, 等. 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当代医学, 2013(10):

113-114.

[7] 宋子琰, 郑义同, 卞宝祥. 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2, 17(2):150-152.

相关期刊更多

新知客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