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立冬和冬至

立冬和冬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立冬和冬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立冬和冬至

立冬和冬至范文第1篇

首先是时间不同且含义不同:立冬是一年冬季的开始,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是冬天的开始;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立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其次是气候特点不同:立冬气温下降快冷空气来临,南北温差较大,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偏迟,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来源:文章屋网 )

立冬和冬至范文第2篇

Abstract: 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receiv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s a transition vehicle type from fuel oil locomotive to electric car. In the entire transmission route of HEV,the Differential Gear Chain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of the other link,but certain parameter relations are followed.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parameter relationship in aspect of rotational speed output characteristic and torque output characteristic,and the results can be helpfu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esign standard and for vehicle control.

关键词: 动力合成装置;参数关系;转速输出特性;转矩输出特性

Key words: the power synthesizer;parameter relations;rotational speed output characteristic;torque output characteristic

中图分类号:U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048-02

0引言

通常来讲,差速行星齿轮机构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是用于合成运动,作为合成装置使用;另一种是分解运动,作差速器使用[1]。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将差动轮系用于合成运动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合成装置。动力合成装置的输出特性影响着整个传动系统的特性,因此,本文从差动轮系的转速、转矩应满足的条件出发得出动力合成装置的参数应满足的范围,并提出在各个区间内,参数的值的选取对转速、转矩的影响。

1由转速输出特性讨论参数关系

3结论

由转速输出特性的讨论可知:在K不等于1的情况下,无论以b还是以c作为恒速转动,分别在三个区间有各自的特点;由转矩输出特性的讨论可知:符合本动力装置的差动轮系,初步满足的条件是0

参考文献:

[1]薛隆泉主编.行星式无级变速传动[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19.

[2]崔亚辉.功率分汇流行星传动的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1998:7-18.

立冬和冬至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劳动定价;制度变迁;人力资本投资;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4-0091-04

一、相关文献及评述

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诺思等人的制度理论传播已经被广为接受。新制度经济学基本从两个层面向前发展:一是宏观层面,此类研究关注宏观制度问题。它涉及历史上出现过的经济制度比较研究(青木昌彦,2001),经济绩效差异的制度性原因解释(诺思,1981),制度变迁以及制度的经济作用考察(柯武刚等,2000),博弈分析的制度演化理论(肖特,1981)等;二是微观企业层面,即围绕企业所展开的制度分析。企业的性质问题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问题(科斯,1937),对科斯经典论文解读和发展的版本也越来越多,主要有:(1)一个企业涉及了与要素投入者之问的一系列长期契约关系;(2)企业用要素市场代替了产品市场;(3)一种契约代替另一种契约,要素投入者为了一定收入放弃要素一定的使用权,此时,要素被一个看得见的手,而不是通过价格机制这种看不见的手来指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的行政管理机制代替市场价格机制;(4)资源所有者的联合。阿尔奇安和德穆塞兹提出不同于科斯的解释,他们着重强调了投入品拥有者联合的优势;对于联合后的团队分析,巴泽尔提出企业家职能和度量成本问题,他说:“设定存在一种叫企业家的职位,由于很难度量这种人在共同协作中的贡献程度,因而我们认为他们的作用在于雇用和监督别人”,巴泽尔产权理论就是强调较少的交易费用来划分产权。而对于联合原因的分析主要体现在:专用投资、可分割的准租金、特有资源以及相互依赖性等。关于企业内部结构如何影响对企业业绩问题也是微观制度分析的重要切入点。砝码和詹森(1983a,1983b,1985)分析与价值剩余索取权、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以及组织形式与投资决策关系等问题,威廉姆森(1983a)解析组织形式、价值剩余索取权与公司控制权之间的关系等,这些研究都从不同侧面对制度进行经济分析。

就宏观层面的理论来说,诺思等以制度的视角考察经济史,发现制度与经济绩效关联性,但在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解释集中于产权结构的效率,至于有效的产权结构如何导致经济增长问题没有详细说明;青木昌彦的比较制度分析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强调制度自我实施性和一项制度效果受制于它与其他制度的互补性和人力资本可支撑性;肖特的制度演化理论致力于解释制度变迁,用博弈分析法构建制度演化理论。而微观层面的理论,致力于分析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以及解析不同权益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然而,无论从哪个层面解析制度,制度经济分析的立足点都在于制度作用对象是人,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必须通过人的行为来实现。显然,人的行为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为选择,包括“做什么?”、“怎样做?”和“行为结果对行为人有何影响?”等问题。因此特定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就是指这种制度对当事人做什么以及怎样做会产生的影响。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一国的富裕程度取决于一定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下的劳动者行为结果,即劳动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因此制度的经济分析应着力解释制度是如何影响人的劳动行为选择。而在分析劳动行为选择中的制度原因时,制度如何界定和划分劳动成果对劳动者的影响就成为关键。

二、制度、劳动定价与人力资本投资

为了说明制度对经济增长和财富创造的影响机制,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即一种经济社会制度框定一个劳动定价机制,一定劳动定价机制意味着一定的劳动定价合理程度,这将决定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积累,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积累程度又影响制度变迁和推动更合理劳动定价机制的产生。这个分析视角的孕育受益于诺斯、青木昌彦和肖特等人的理论。

本文不探讨制度的起源和制度分类问题,而是从制度对劳动者行为选择的影响角度分析制度体系的另一功能――劳动定价,一国的制度体系既包括宪法、法律等正式制度,也涵盖习惯、风俗和文化传统等非正式制度。制度体系既给劳动者划定了劳动的选择自由(劳动地点和劳动行业等),通常也给定了劳动结果评价和劳动成果的分配机制,即劳动定价。因此制度对一国财富影响是通过制度在一国自然资源基础上是如何划定人的劳动选择自由并进行劳动定价来实现的,当在一种制度下,人创造财富的劳动选择更自由且劳动定价机制更合理,那么这种制度就会带来繁荣;而当某种制度使人的劳动选择自由有限并且劳动定价不合理时,则此制度就意味着贫困。更重要的是,劳动选择自由程度与劳动定价的合理性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显然,劳动选择越自由,则劳动定价越合理,反之则相反。因为在劳动选择自由受到限制就意味着创造财富的劳动者被抽去了至少部分“劳动成果”成为其他社会成员的“租金”或者消极怠工,这些都是劳动定价不合理的表现。

劳动定价的合理性为什么重要呢?合理的劳动定价机制存在将意味着劳动者的投入得到合理回报,这里投入包括劳动时间和人力资本。合理劳动报酬不仅使劳动者基本生活得到改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而且会引导劳动者对自己和下一代的人力资本投资。这种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和财富创造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劳动者人力资本的增加将提高社会资本的回报率,提高社会的人均资本,使得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都可从中获利,继而整个社会财富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广大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积累和个人财富增加将会推动制度变迁和催生更合理劳动定价机制,当劳动者的个人财富增加和人力资本积累会使他们自己更有能力去关心和争取更合理的劳动回报。显然,劳动者追求合理劳动报酬并不意味着资本所有者利益受损,而是限制和约束特权阶层掠取劳动者与其他要素所有者共同创造的财富。当劳动者个人财富和人力资本积累能够推动制度变迁和更合理劳动机制的产生来限制这些特权阶层掠取财富时,整个社会成员就朝着积累生产要素的方向努力,经济增长与财富创造水到渠成。

当一个社会劳动定价不合理,劳动者个人财富及人力资本积累很困难,甚至生计都成问题时,特权阶层不会受到限制,在此情况下,其他要素所有者就可能与这些特权阶层“合作”成为既有制度的捍卫者,劳动者处境可想而知,劳动者根本无力推动制度合理变迁或者“发动革命”,这都无助于经济增长和 财富创造,人力资本也不会增长,物质财富还可遭受破坏。这样的社会将可能长期处于混乱和贫困之中,非洲很多国家大概就是这样。

当一个社会劳动者劳动报酬上升和其人力资本积累的增加带来经济增长和财富创造时,而劳动者没有实现推动制度变革和更合理劳动定价机制出现,这很可能是由于市场经济制度没有得到宪法意义上的保护而造成机会主义泛滥和特权阶层发展(杨小凯,2003)。这样社会经济里的特权阶层没有受到限制,甚至还发展壮大,很可能导致社会的人力资本积累向获得特权的“能力”积累转变,生产性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不足。一旦这样,任何其他冲击都可使此类经济体发生经济停滞或倒退,在这过程中,社会传统和其他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拉美一些国家发生的故事可能是这里分析的现实版。

至于是先由合理劳动定价机制导致劳动报酬上升、劳动者个人财富和人力资本积累增加,还是劳动报酬的上升导致劳动者个人财富和人力资本积累增加,继而推动制度变迁和合理劳动定价机制的出现,各不同经济体的情况不一,再加上其他随机因素的作用,因此这样就很难从一般意义上说明谁先谁后。合理的劳动定价机制是怎样形成的?有序的市场交换和自主的企业制度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

三、合理劳动定价机制的制度要件

本文分析框架从已有文献中汲取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也与他们有不同之处。从劳动定价和人力资本积累的角度分析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本文分析框架的主线,这里分析强调劳动定价、人力资本积累与制度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显然,合理的劳动定价机制意味着劳动者有劳动选择的自由和合法劳动所得受法律保护等基本制度安排,它们就涉及产权问题。保护产权是形成合理劳动定价机制的前提,没有产权保护则有序市场交换和自主企业制度就不能很好的建立,离开了有序的市场交换和自主的企业制度,劳动定价就不可能合理,有序的市场交换和自主的企业制度是合理劳动定价机制的核心。企业的特征之一是雇佣与被雇佣、监督与被监督的劳动关系的存在,张五常(1983)将这种关系理解为被雇佣劳动者为了一定的收入放弃一定程度的劳动排他使用权。实际上,企业是实现劳动组合的团队,通过团队劳动来实现这些劳动价值。而因为普通的专业劳动因其劳动成果较容易检验,再加上市场竞争的存在,所以市场价格机制可以配置这种劳动力资源,现在很多企业的清洁工等都是通过承包的形式直接从市场购买就足一个明证。但各种复杂劳动在市场上交易对交易双方来说搜寻对方以及确定价格是极其困难的,也就是很高交易成本阻碍交易发生。通过雇佣和监督的企业组织来克服这些困难,来实现交易的发生,但是在雇用契约达成时,需要确定劳动报酬这种价格,双方可以根据劳动市场的状况、劳动者的教育程度、工作经验以及试用表现等因素来确定劳动报酬。这样一来,似乎随着契约的达成就意味着交易已经结束了,其实,劳动契约的达成只是交易的开始,在契约的履行过程中交易双方不断地进行交易。在履约中,一方面对雇佣方来说,契约规定的劳动报酬是根据其他一些信息来判断劳动者劳动所值价格,而不是依据实际劳动表现,因为在签订契约时,这些还没有发生,因此,他需要在劳动过程中发现劳动者的劳动所值价格,进而根据发现的劳动所值价格去调整劳动者的报酬,比如,如果雇用者发现劳动者劳动表现好于在契约中规定的报酬所需的劳动表现,他就有必要增加劳动报酬,因为不这样可能会影响劳动积极性或者失去优秀员工,反之,则降格使用或解雇;另一方面对劳动者来说,尽管劳动契约中规定了劳动报酬,但是这样也使他的劳动需要接受监督,劳动表现对他能否顺利拿到报酬也有重要影响,更重要的是,他要用劳动表现证明他的劳动值得雇用者给予的报酬,甚至赢得更高的报酬。对雇佣双方来说,他们都需要能够揭示复杂劳动的价格信息机制,而且是一种比市场价格机制成本更低的一种机制,使这种劳动的使用更具效率。

企业具有为这种价格信息提供揭示机制的功能吗?企业一个较为普遍的特点是许多劳动者在固定地点较长时间一起工作,这些劳动者所处的工作环境比较一致、且稳定。然而,这个特点恰恰就使企业具备了揭示复杂劳动价格信息机制的功能。一方面,对于雇主来说,在签订劳动契约时,他所能依据的信息无非是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这些不是全面地反映劳动所值价格的信息,而且许多复杂劳动者的能力和绩效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办法来衡量,将这些劳动者放在一个统一工作环境中,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团体工作的制度安排使得雇主有了一个揭示劳动者能力和其劳动所值价格的信息机制。在这劳动团体中,同类工作的劳动者以及相关联工种的劳动者之间的劳动表现比较会便于雇主发现劳动所值价格的信息,而且企业对劳动者的奖惩机制会使劳动者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争取尽可能好的劳动绩效,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劳动者串谋消极怠工,而且从竞争的劳动者中获取劳动所值价格的信息成本较低。这种机制对于复杂劳动的价格信息揭示来说尤其重要,再加上,对复杂劳动雇用时,雇主出于激励劳动者的需要一般给予较高的报酬,以通过有效工资来提高这种劳动的效率,这样劳动报酬会进一步诱使来自企业内外劳动者之间的竞争,从更方便劳动所值价格信息的获取。

另一方面,对于劳动者而言,劳动在市场交易上困难也使得劳动者需要一个向雇主传递自身劳动所值价格的信息机制,通过在企业内部团体劳动中的竞争中不断激发自己劳动技能,展现自己的劳动能力和绩效,继而向雇主发出自己劳动所值价格的信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契约时,劳动者自身也不能准确地把握其劳动技潜能及其所值价格,因此,企业也使劳动者发掘自身潜能的重要机制。

对于企业中一种特殊劳动需要进行分析的是企业家劳动,这种劳动在所有要素中是最难对其在团体劳动成果中的贡献进行衡量的,这种要素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且至关重要的,它是为实践一些创意而将一些复杂劳动进行创新组合且做出相应制度安排的劳动。如巴泽尔(1987a)所言,度量企业家劳动的成本很高,原因在于企业家进行的复杂活动涉及各种外部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企业家劳动结果部分取决于机遇,而要分离和度量这种随机因素的成本通常很高。因此,前面的团体劳动中竞争形成的价格揭示机制在企业家劳动这种要素的定价方面就不再有效。这样,在团体劳动中企业家行为对团体劳动成果的贡献度量以及相应定价就需要一种低成本的机制,那么企业能够成为这样的定价机制吗?

由于企业家劳动是在团体劳动中最难定价,所以将其他相对容易定价的劳动定价分配后的剩余价值视为企业家劳动所值价格是符合逻辑的办法,这样,节省定价成本。因此,将企业的雇佣和监督权授予企业家,并拥有企业剩余价值的所有权或分享权是对这种特殊要素进行定价的一个可行的机制,这种机制可以节省大量的对这种特殊劳动的贡献衡量成本。因为他的劳动所值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价值剩余,企业的创意、劳动组合以及对这些劳动的定价等是否适当将直接决定企业的价值剩余,也就决定了企业家劳动所值价格,所以企业家展示自己劳动所值价格的信息就是通过适当创意、适当劳动组合以及其合理定价,来发挥团体劳动潜能来争取尽可能大的企业价值剩余。

现在的市场经济中还存在一些合伙制企业可以不存在雇佣关系,企业只是一种特殊劳动所值价格信息的揭示机制,是一种比市场价格机制揭示此类劳动所值价格的信息成本更低的机制。如果一定要说明企业和市场价格机制之间的关系,那么它们都是配置资源的价格信息揭示机制,是互补而不是替代关系,分别以较低成本揭示不同类型资源的价格信息,前者主要揭示复杂劳动的价格信息。

立冬和冬至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动画;FLASH;制作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33-01

一、FLASH动画制作流程

(一)创意构思

明确的说明影片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艺术风格,细节处理,音乐构想等其他设想。

(二)前期设定

在动画制作前,进行大量的前期工作。以方便和规范总个的动画效果和制作便捷,分为动画剧本、角色设定、场景设定:

1.动画剧本

动画剧本是由画面讲述出来的一个故事。这个阶段,人物、故事情节、影片的主题内涵等影片最重要的部分都必须确定下来。动画剧本分为文字剧本和动画脚本。

a)文字剧本:以文字形式记录故事的背景、发展、和结尾。应尽可能避免复杂的对话。在这里最重的是用画面表现视觉动作,而非语言。

b)动画脚本:把每一场景划分若干个镜头。绘制出镜头的主画面、角色动作和台词、场景变换、镜头移动、镜头长度等。动画脚本的好处就是在一个团队来制作时有本可依,指导动画创作集体各方人员统一协调地工作。

2.角色设定

动画片剧本中的主要角色塑造对剧作的影响巨大。动画片形象树立起来,被观众认可了,动画就成功了一大半。角色的设定要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体魄等来设计,并规范出他的姓名、年龄、五官、肤色、衣服、声音和习惯动作等个性特征。在Flas制作中角色设定分了初步手稿、电脑完成稿、和角色库三部分。

a)初步手稿:画出角色的正视图、侧视角、背视角、四分之三侧图。标出人物头部、上身、下身的高度、宽度。

b)绘制电脑图:把角色人物在Flash上绘制出来,把人物分为眼部、嘴部、头部、身体、左右上臂、前臂、大腿、小腿等几个单独的原件,标示号具体的色彩数值,并取好详细的文件名。

c)制作角色库:建立各个角色的三视图、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元件库。以便后期动画制作时调用。

3.场景设定

a)环境设定:画出故事发生的大地区环境,规划出局部场景的位置、方向、道路联系。让总个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下。

b)局部绘制:绘制出故事常发生的局部场景,定制风格、色彩冷暖关系。

c)制作场景库:把局部场景的所有用到的视角图分门别类按名字绘制出来。

(三)动画制作

按照动画脚本中每个镜头的内容把之前的场景、角色合到一起,并按脚本时间把动画制作出来。制作前要把动画的大小、帧数确定下来,制作后要按照剧本所给的镜号把文件命名完整。

(四)镜头合成

按照动画脚本所给的故事发展时间线,把之前所做的动画镜头串连起来,根据需要可以运用影视蒙太奇手法把一些故事的时间、空间顺序打乱而重新组合,已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一般由视频和音频两部分构成:

a)视频部分要把之前的动画按照对白的停顿、长度调试到最佳效果,并把镜头间的转场过渡衔接,根据需求可适当加上特效渲染动画效果,生成最终的动画故事。

b)音频部分把镜头中的对白、音效、背景音乐串连成一个镜头长度的音频文件。

把合成的视频、音频文件合成到一起,及时按照镜头名标好相应的帧名称,方便以后修改。

(五)测试输出

当所有的镜头都合成到一个文件之后,测试观看影片,做好相应的调整修改优化。在对动画文件进行优化之后,最好能把动画文件在不同的计算机,不同的操作系统进行测试,以保证动画在任何环境都能够按照预想的效果正常播放。确定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按规定格式及形式输出,以供提交和观看。

二、结论

本文针对目前动画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一套适合Flash软件的动画制作流程。但内容和思想上还需要推敲和深究,望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随着物质文明的加速发展,人们对精神需求将会不断提升,因此未来动画行业的发展必定蒸蒸日上。在制作流程、指导规范上也会全速更新,而更加完善,更加系统的研讨出最实用的理论方法。

立冬和冬至范文第5篇

首先来看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意境开阔,气象雄伟的诗,暗含着物理学中参照物的知识。青山“出”说明青山在运动,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诗人走来,可是山为什么会运动呢?很显然,这里是因为作者选取了“帆船”作为参照物,才感觉到山是运动的。

再看下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会运动,是以文中的青山作为参照物的。有不少学生往往把帆船的运动参照物选取成太阳,这是错误的,太阳只能显示了帆船开来的方向,判断不出帆船是运动或静止的。

到了初中阶段,不少同学在学习“运动”与“静止”的时候,与生活中理解的“运动”产生混淆。不少学生感到困惑:树木,明明是静立不动的,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又说它是运动的呢?对此,同学们感到难以置信。

如何正确理解,并且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这就需要同学们全面学习和理解、运用参照物。

一、参照物的认知

1.参照物的定义

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也就是说要判断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2.参照物的特点

(1)客观性

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我们说某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另一物体而言的,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无论是否提到参照物,参照物总是存在的,这就是参照物的客观性。

例1:《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解析: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的。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两句中,无论是地心还是月亮,均是客观存在的。

(2)假定性

参照物只是假定不动而不是真的不动,与其他物体一样,它也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这便是参照物的假定性。

例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下列关于这两句话所选择的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摇 ?摇)

A.前句、后句都是青山?摇?摇 B.前句、后句都是竹排

C.前句是青山,后句是竹排?摇?摇 D.前句是竹排,后句是青山

解析:这是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为参照物的情况。在第一句中,观察的对象是“竹排”,竹排在运动,是以青山为参照物。而在第二句中,青山为什么会在动,则是以竹排为参照物。当选择竹排为参照物时,假定竹排是静止的。答案应为C。

(3)多重性

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选择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因此,我们研究的运动是相对运动,这便是参照物的多重性,也就是说,对同一物体的研究,可以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并且,当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时,对物体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往往不同。

例3:唐朝《浣溪沙》中“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山的动与不动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

解析:作者对乘船情景的描述涉及参照物的选取问题。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得到的观察结论往往是不一样的。在词中,作者先是以船为参照物,得出“山来迎”的判断,接着又以滩头作为参照物得出“山不动”、“是船行”的结论。

二、参照物的选择

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对于同一个物体,选用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情况的描述也就不一样。如果参照物选择得当,就将有利于问题的解答,简化解题过程。

1.判断标准:位置变化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例4:下面是我国宋代诗人陈与义所写的《襄邑道中》的绝句: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解析:为什么作者以为满天云不动,事实上却是云与我“俱东”(在同一个方向动)呢?这是以榆堤为参照物,云与作者和榆堤相比较发生了位移,因此“云与我”都在运动。但是对于“我”来说,云却是不运动的,为什么呢?原来云与“我”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云相对于“我”这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2.选择参照物时的注意事项

(1)参照物应使问题简单化

在解题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思考物体是相对于哪个物体在动?在研究地球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例如我们往往选择地面,地面上的树木或者建筑,等等,而且可以不加以说明。当我们说某个运动员在跑步,其实就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而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要作出说明。如前面的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青山很明显是相对于船发生了位移,因而在运动。

如果是研究宇宙中天体的运动情况时,那么为了让问题简单化,我们往往选择太阳作为参照物。此外在选择参照物时,要注意参照物一定是一个具体的物体,不能说地平线、海平面,等等。

(2)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因为自己以自己作为参照物,任何物体的位置是永远不变的,也就是这一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例5:苏轼三十六岁那年去杭州赴通判任,路过安徽,乘船出颖口,初见淮山,曾赋诗一首,写下了从船上观山的感受: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平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出颖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解析:诗人在船上看淮山,烟雾迷漫,远近难辨,觉得青山却像行船一样在高低起伏。其实,青山并未低,而是船在水中起伏,人在船上也随之波动,以人为参照物,看岸上青山似乎也在颠簸起伏。但是如果我们以青山为参照物呢?青山就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如果诗人都以物体本身为参照物,我们就读不到这么多蕴含着运静哲理的诗句了。

世界万物,有动有静,变化不尽。动和静,这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只有选好参照物,才能够真正理解动与静。

参考文献:

[1]陈振祥.参照物的选择及变化例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1:28-29.

相关期刊更多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真空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能源工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