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六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重视知识的灵活扩展,真正将英语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实处。在五年级的对话的基础上,增加了阅读的内容和难度。本册中所涉及的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过去时等句型中对人称、是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的运用对小学生都是一个难点,要打好此部分的基础,为六年级的毕业考试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是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加拿大Lingo 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小学英语教材。这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供小学6年级的学生使用。本册教材的特点是:

1.强调语言运用。

2.注重能力培养

3.突出兴趣激发

4.重视双向交流

5.融合学科内容

6.重视灵活扩展

7.实现整体设计

三.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61个单词或短语以及7组句子和4个单句。(包括长度、重量、高度、看病、情感、周末和假期活动、旅行、晚会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完成1个手工制作。

3.能听懂、会唱6首歌曲。

4.能听懂、会吟唱6首歌谣。

5.能完成4个自我评价活动。

6.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7.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四.教材重难点

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

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难点

1.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几个小学阶段所学句型中对人称、是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的运用。

2.对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的灵活运用:对话、写作、阅读。

3.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层次的有机结合。

五.教学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后进生转化措施:

1、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

2、让后进生获得成功;

3、让后进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

还是要狠下工夫监督学生去完成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课后做到个别辅导,尽量减少差生的数量。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与班主任多做交流,大家齐心协力完成六年级的教学任务。

优秀生提高措施:

对尖子生加强培养,发掘其潜力,设计更多的弹性问题,让心有余力的优秀生留有扩展延伸知识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六.教学进度

由于本学年教学时间紧张,学习内容多,因此对本学年的教学作如下安排:

教材共六个单元。每单元6课,其中5节新授课,计两周一个单元。书本知识共32课,不排除因为课文难,学生接受较慢而增加课时。教学中还穿插各种形式的小测验,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还有数次作业、考试的评析,同时由于放假、学生差异、教学容量、教师进修、考试等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将按实际需要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一、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和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要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为轴,有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技能。

突出教学重难点:整个课堂教学中,要突出教学重难点,设法在教学活动中突破教学重难点。突出新授内容的训练,在学生掌握所学新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扩展,才能达到对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教学内容要饱满

小学英语课文内容较少,很多英语老师对教材的分析不到位,导致很多的课上得不够全面,没有挖掘出教材中隐藏的情感价值观,更没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所以英语教学决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点的学习上,而应把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用于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和表达情感上去。而如果学生平常所学的都是在日常交际中根本不可能碰到的甚至不太可能会发生的,那我们就会觉得学了也是毫无用处,又何必去劳心劳力呢,小学生就更加,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对每个单元教材的背景、知识面、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发生在学生生活周边的资源以及课外资料,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三、教学过程应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环环相扣的各种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构建优质有效的英语课堂的关键;新知识点由词到句到篇的输入与输出是优质有效英语课堂的核心与基本目的。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一般分为warm-up(热身)、presentation(新知呈现)、practice(练习)、consolidation(巩固)四个阶段,如何把这几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

Warm-up:在每堂课一开始,有没有进行Warming-up,其内容是不是与当堂新授有关或是有没有真的使学生的学习之心热起来,至关重要。常见的热身活动有唱一唱歌、说一说绕口令或是listen and do 等等。但是,要注意的是warming-up的形式要常常变换,那样才能常常如新。当学生的眼睛、学生的嘴巴、学生的心跟着老师走了,目的就达到了。

Presentation:小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很强,他们容易接受一些表面化的生动有趣的内容。然而,光直观还不够,在呈现新词时能否让这个词汇出现地更“一波三折”呢?能否让呈现地方式更加富有童趣呢?直接地展示新授词汇没有悬念,吊起了学生的兴趣再让他们恍然大悟,可以使他们对该单词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故事化地呈现方式也能让学生在老师的娓娓道来中不知不觉就了解了单词。

Practice:单词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对话教学的基础,如果没有对单词意义的理解,对话的教学就是“空中楼阁”,没有存在的基础,反之,词的理解和运用也要通过对话教学来实现,单词的操练应该融入于句子当中。

Consolidation:英语是一门语言,是用来与人交流的。但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很难找到机会和人用英语交谈。学而不用,肯定会导致知识的大面积遗忘,而且,也体现不了英语的交际性、工具性及实用性。人教版英语每单元的教学都有三个部分,我认为C部分的任务是对整个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师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该部分的任务,结合A 、B部分的词句进行拓展。

四、教师应多注重学生四个能力方面的培养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要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英语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会标明哪些词汇要求四会掌握,哪些句子要求三会掌握的,可真正到了课堂里,总有几个能力被忽视掉,没有出现在课堂之中。这种现象大多存在于农村学校。

三四年级比较注重于听说两个能力,认读和书写方面还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学生再回头看这些词汇和句子时,已经大部分都不认识了;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五六年级,五六年级的教学基本上侧重于听、说、读三个方面,很多老师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做到对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一般都在读写课的时候出现“写”这一环节),五年级的“写”是为六年级离开四线格写单词句子作铺垫的,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合理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

五、教师应针对课堂布置合理的家庭作业

现代教育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英语作业不在多,而贵在精。教师应针对该课所学知识,设计对下次教学有利,能让学生巩固新知,能让学生对英语产生自信心的作业。

以下是我设计三年级上册Unit6 Happy birthday A Let’s learn的家庭作业:

1.10以内的加减法六题。

2.搜集生活中的常用的电话号码。

3.请你读出同学家的电话号码。

4.听音说数:利用身边的物品发出声音,让同桌判断发了几声。

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一、 关于外国母语课程目标的表述及其呈现的共性

母语课程目标是母语课程标准或教育大纲制订中不可或缺的项目。母语教育必须达成怎样的目标,这是任何国家的母语教育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同样也是汉语文教育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为此,各国母语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无一例外都明确指出各自母语教育的课程目标。美国:逐渐培养理性思考能力、清楚地表达思想的能力以及理解性地阅读和听的能力,成为高尚的家庭成员和民主社会的公民。英国:通过学习英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有想象力地表情达意,并能有效地与人交往,奠定世界观和道德观的认识和规范。法国:听懂口语并有效地使用口语,理解并自如地正确地掌握书面语,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成为有觉悟的自主的和负责任的公民。德国: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人格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帮助学习者认识世界、管理世界和改进世界,影响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俄罗斯:使学生获得俄语的基本知识,形成利用口语、书面语的技能以及发展智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日本:培养学生的国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发展个性,塑造顺应国内国际环境的公民。奥地利:培养对别人说话、作报告和演讲的能力,阅读和阐释文章的能力,记叙事物和撰写文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本领。芬兰:在扎扎实实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历练”形成一定应用能力。印度:使学生掌握基本语言技能及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不一而足。

从中可以看出,各国制订的母语课程目标,大都包含工具性目标和思想性目标两个方面。工具性目标是各国母语课程所强调的根本性目标,有的称之为听说读写能力,有的概括为思考能力和表情达意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出于现代社会对于培养未来公民的需要,不少国家非常强调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思想性目标是从培养合格公民的角度提出的,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拥有健全的人格,成为顺应国内国际环境的公民,等等。工具性目标和思想性目标,是当今世界各国母语教育的共同追求,也是我国语文课程建设一贯追求的目标。

二、 关于外国语文教材的编辑思想或编写原则

各国语文教材都有本国特色的编辑思想和编写原则,这些思想或原则,有的体现在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有的在教材的前言或说明中得以表述。英国:知识和能力适当联结,语言和思维训练融合,充分的综合实践活动,注重价值观念与规范教育,精选经典例文等。俄罗斯:教科书在知识范围和结构上是否与教学大纲相符?书里的材料是否符合科学性原则?是否实现学科内和学科间的联系?教材的难度是否与全面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的任务相适应?教科书的内容是否与教学时间的标准相符合?……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形成学生个性的需要,包括每个年龄发展阶段的需要;适应俄罗斯现代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综合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美国:重视文学教育,重视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重视学习策略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多元文化学习,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注意文学和语言的综合教学。法国: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教学大纲的知识学习体系和能力培养要求,教材给予教师发挥独创性和因材施教的自主性,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编排适合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内容和活动供师生选择。德国:教材编写根据新编教学大纲、教学理念的评审标准;贯彻教育目的和教学目的,贯彻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指导思想;结合学习者的心理特征编写教材;教材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主体的思想;专题性教学取代单项训练;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并使语言训练尽可能纳入有意义的情境中;语言和文学兼容,进行综合设计。日本:注重培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重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倡个性化教育,教育内容和手段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目标面向国际化社会。芬兰:注重基础学习,突出训练应用能力,强化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发展,进行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训练。如此等等,丰富多样。

由此看出,世界各国母语教材的编辑思想或编写原则大致包括以下共同点:知识和能力相结合,母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语言学习和思维训练相结合,语文学习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兼顾,重视创造能力培养和个性化教育,语言的学习寓于有意义的情境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教材,注重语文知识尤其是程序性知识的编排与设计,等等,这些,也正是当代汉语文教材编辑和编写所应遵循的思想或原则。

三、 关于外国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

总体来说,西方母语教材多为语言和文学分编,而写作训练分别融于语言教材和文学教材之中。无论是语言教材还是文学教材,都重视语言实践环节方面的设计。具体说来,英国英语教材主要有四种编排体例:一是要素混合编排,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思想训练、言语实践活动、价值观念和规范、文化经典研读等;二是以文体为线索,这种编排也正是汉语文教材用得最多最广的编排方式;三是以技能为线索,包括听说技能和读写技能等;四是以主题为线索,如自我形象主题、礼仪与习惯主题等。英国现行的英语语文教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大致呈现从要素混合编排到要素分别编排的趋势。德国的德语教材分两类,一类是文学教材和语言教材分开编写出版,一个年级有一本德语教材和一本或数本文学阅读教材,实行有分有合的教学方式;另一类是文学和语言综合性教材,一个年级只有一本书,不分上册和下册,实行综合教学。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统一,文学和语言学统一,文学教学和写作教学统一――加强综合性是德国当代教材建设的最新发展趋势。美国母语教材一直流行语言和文学分编:文学教材有按文学作品主题编排、按文学作品体裁编排和按历史时期编排三种结构体系。语言类教材的编排结构大致有三种:一是以作文类型(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为主线编排,二是以语言的功能(个人写作、信息传递、叙述、议论、创造、描写、调查研究、分类、想象、神话)为主线编排,三是将写作和语法分开编排,合成语言教材。法国母语教材,一般有知识主题型、语言功能型、能力培养型和混合型这四种类型。知识主题型按照人类的知识结构,围绕某些主题来组织课文;语言功能型按照阅读方法、语法功能和语言表达来安排组织课文;能力培养型是以循序渐进的方法,坚持阅读、写作与口语表达相结合的方针,让学生进行不同体裁课文的学习和写作练习;混合型按照语言功能和知识结构相结合的方法编写,以语言功能为主线,其中还有作品体裁的分类,但在课文选用上又围绕某种知识框架。俄罗斯的母语教材,无外乎是圆周式和直线式这两种编排方式。前者是指在教学的连续阶段中,以逐渐加深的方式反复地排列教材,后者是指一种课程的编定,其中每一后继部分是对先前诸部分的不间断的继续。前苏联时期的语文教材经历了从圆周式排列―直线式排列―圆周式和直线式相结合排列这样一个变化历程。具体到语言和文学教材,俄语教材是按照俄语的语法系统编写的,每章节的语法知识都配以大量的口语和书面练习。有些重要的部分循环出现,逐渐加大难度。而十本文学教材,起始阶段的三本《祖国语言》都是按照思想教育的题材划分单元的,第4至7本《祖国文学》,前两本是以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为单元编排的,后两册编有俄罗斯文学――苏联文学和附录的外国文学部分,每部分包括几位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第8至10本为《俄罗斯文学》《俄罗斯、苏维埃文学》,这六本书实际上是按时期和年代顺序编写的俄罗斯、苏维埃简明文学史。它们的编写体例,一般是先对某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概况作简要介绍,然后对该时期著名作家的生平、思想详细叙述,同时分析已学过的和未学过的该作家的作品,最后还安排练习和推荐阅读的书目。

应特别关注外国母语教材中的写作教材编排体例。外国母语教材普遍重视写作过程的编排,强调写作行为、写作过程与全程参与,教材总是把每个写作任务分解为若干阶段或步骤。如上世纪90年代末的《现代德语》写作教材的练习设计,第9册在写作园地中练习议论文写作的七个基本步骤:计划(确定写作计划)、要点(收集材料和提炼内容要点)、定题(确定问题核心和表达论点)、拟纲(确定议论思路)、行文(并注意结构安排)、修改、誊清。以上每个基本步骤还有更详细的分步骤,以至多达18个环节。到该书的第10册,进一步训练正反两点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写议论文的基本模式,包括定题、拟纲、议论和作文等步骤,每一步又有更为详细的划分和说明。这样的写作教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受到师生的喜欢是情理中事。德国写作教材还很早尝试“规范性写作”和“塑造性写作”(或曰“创造性写作”)相结合,前者相当于我国的应试写作,后者相当于我国的自由写作。现在的德国母语教材中,“塑造性写作”不断得到加强,它甚至比自由写作还进了一步,它更加自由,更富创造性,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着力表现自我,可以利用一切认为适合的形式如日记、书信、诗歌、幻想故事、短篇小说、广播剧等来表达,后来出现电脑和互联网,创造性写作天地更加广阔。这些都可以为我们的汉语文写作教材编制所借鉴。

又如,美国斯科特・福斯曼公司出版的《语言》教材,六年级全书以作文类型各单元编排结构主线,共分12个部分(相当于大单元),每一部分都专门编排写作课,每课的写作指导都是过程指导,即从选题、思路、草稿、修改等写作过程角度,对学生的写作提供具体、翔实的指导。又如普兰蒂斯・霍尔公司出版的6至12年级语言类教材《写作和语法:交流实践》,第二章专门介绍不同作文类型及作文写作过程各个环节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如写作前阶段挖掘和选择写作主题、收集和组织细节资料;写草稿阶段如何把思路很快写下来;内容修改阶段重新修改草稿,提高作文内容和结构的质量;写词修改阶段修改语法、拼写和标点等方面的犯错误;发表阶段让学生和其他人分享写作成果等,每一步都指导得非常清楚。在这套教材后面分体裁的写作训练各章节中,也有具体的写作过程指导。这样的编排,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模仿,也使教师的教学更易于操作。

总而言之,外国母语教材虽然长期以分编为主,但最近也有加强综合化的趋势,这跟我国长期以综合型为主的编辑传统不谋而合。如此看来,今后的中西方母语课程教材建设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外,就阅读教材而言,按主题或专题编排单元受到越来越多的教材编者的青睐,就写作教材而言,他们普遍注意写作过程和方法的编排与指导,这也正是汉语文教材编制中有所欠缺而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四、 关于各国母语课程教材建设取得的共识

纵观这12个国家的母语课程和教材概况,就母语课程教材建设可以达成以下几点共识。

1. 语文在基础教育的所有课程中居于核心地位。语文的重要性在这里不必费言,单来看看这些国家的情况。在美国,尽管教育在不同时期受到各种政治思潮、教育思想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冲击,但语文教育一直是历次教育改革的中心和重心,历史上课程设置几经变化,英语课程的核心和基础地位却一直没有动摇。“如1983年《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建议高中生必须修习四年英语;乔治・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总统相继教育改革的报告,都强调了英语的重要地位。尽管各学校为高中生毕业所规定修完的学分不同,修完某课程所得学分也不一样,但其共同特点是,英语必修的学分是最高的。”(朱明慧《美国英语课程教材综合评介》,《母语教材研究》第五卷第75页)在德国,语文与数学及第一外语构成德国中学基础教育的三大“核心科目”。在俄罗斯的普通学校教学计划中,约有四分之一时间花在语文课上,他们充分认识到,“俄语已成为俄罗斯人民在其全部生活范围内交往的工具,成为保存和交递信息的工具,以及在不同时代生活的俄罗斯人民相互联系的工具”。捷克人认为,掌握和运用母语的口、笔表达能力,是通向认识大自然和社会现实、丰富精神财富的必由之路,也是人与人之间在各种氛围中进行沟通与理解的基础条件。芬兰认为,母语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重要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课程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印度的普通高中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部分,语言和文学被作为基础课程得以强调,英语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以色列普通中学母语教育的两门课程希伯来语和希伯来文学均属必修核心课程。在澳大利亚,英语在基础教育阶段被看作是最基本核心的课程之一,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掌握八类知识,而其中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则排在首位,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中之重。有些国家虽然没有使用“核心”这个概念,但从其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表中的位置和课时、学分判断,母语课程实际上被归为核心课程。反思我国语文课程,虽然在基础教育各门课程中一直归于基础课程,但语文课时随每次改革而不断减少,以至新世纪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 语文的必修时间不到高中三年的一半,这是很危险的,需要我们进行调整。

2. 加强母语选修课程设置,正确处理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关系。在美国,高中语文学习以选修为主,有的学校开设的选修课门类多达几十种,如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公立中学高中英语课程有写作、新闻、语法、文学、科幻小说、电影、戏剧、演讲等,达28种之多;文学中还分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德国高中的选课制,具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11年级,为选课预备期,采取大班或小组形式上课。第二阶段是12至13年级,为选课期,采取类似于大学研讨班的形式授课。所选的课程又分为“基础课”和“提高课”两种。前者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学习的基本科目,占据大部分学习时间,后者是指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专业志向适当选读几门相关专业课程,属于提高范围。日本2004年版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中,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目标要求不按年级分段,只设定了六门课,划分必修课目和选修课目,其中“国语综合”和“国语表达Ι”为必修课,其余皆为选修课,并且两门必修课中只要选其中一门即可,另一门也可以作为选修课。芬兰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也颇具“弹性”,主要体现在国家规定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公共科目,地方政府和学校对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具有一定的决定权,教师拥有教材选择权,学生也可以选修其他科目。学生家长或其监护人有权决定学生选修哪些科目,地方政府和学校可以决定选修科目的数量、类型、形式。芬兰还实行不分年级制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随时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学习计划,甚至可以选择任课教师。以色列高中阶段的文学课,学生可以选2、3、4、5不同的学分,选2分的学基本教材,选其他的在基本教材之上加一些内容。澳大利亚课程设置灵活,学习内容多种多样,学生总能从那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中找出自己喜爱的课程。由此看来,出于培养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未来人才的需要,语文课程的弹性设置成为全球化的母语教育潮流,但应该如何把握弹性,这要依不同国家的传统和国情而定,而不能一味模仿外国的做法而全盘照搬。总体来说,经济文化教育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语文课程设置的选择性和弹性越大,反之弹性愈小。

3. 密切课程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如美国教材,文学知识和技能、语法知识、口语技能等的学习和训练,其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联。不仅课文选文贴近学生生活,选编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报刊时文,而且设计的课后练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关,比如到实际生活中进行调查,完成项目练习。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前苏联和俄罗斯语文教育学者注意把学习语文课本同学习“生活课本”结合起来,把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引进课堂,并且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参观、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学习各种课外读物,以扩展他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领域。芬兰母语教材亦如此,赫尔辛基维尔勒・松德尔斯股份公司2004出版的高中《母语和文学》第二册,在伊索寓言《龟兔赛跑》后的练习设有“寓言与我、寓言与其他文章、寓言与社会”三个板块,其中有些练习如“我像寓言中的乌龟还是兔子?”“对这个寓言我有什么看法?”“我周围是不是有很多像寓言中兔子或乌龟一样的人?”“孩子们通常同情哪个动物?成人呢?”“对于当前世界这个寓言有哪些有用信息?”等等,“既促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变被动的机械式的训练为主动求知,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教学,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杨延峰《芬兰共和国芬兰语课程教材综合评介》,《母语教材研究》第五卷第395页)澳大利亚也一样,10年级学生使用的《中学英语》第四册在选取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方面匠心独运,不仅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选取他们感兴趣的材料,同时注意把时代背景放到选材中,比如像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保护濒危稀有动物的话题,描写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亲人之间的情感问题,兴趣爱好与学习的关系问题,现代新科技的功用与正确利用问题,以及人类与大自然如何和平共处的问题等等。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观察世界,保护环境,学会与他人、周围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总之,外国母语课程教材建设者都共同意识到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头活水。在这方面,我们的语文课程教材改革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需要进一步发扬。

4. 重视语文学习中的思维训练。我们注意到,在多个国家的母语课程理念中,都有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阐述,要求在训练语言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这就使母语课程实质上成为语言思维课程。在英国英语教科书中,思维元素是其内容要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英国查尔莱斯・莱兹出版公司2001年出版的《第1、2、3学段成功・英语》这套书中,编者多次提到“头脑风暴”这个术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画思想地图”和“进行纸张记录”,这就让思维活动变成了具体操作。又如,想象力是形象性思维的核心,编者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虚构能力,提出“非虚构”和“虚构”这两个概念,并列出各自不同的特征。更主要的是,编者让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实战训练,如结合阅读莎士比亚剧本提出让学生懂得和体验“移情”,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为选场中的一个人物,持续地以角色“我”的身份,写出自己对已纠缠进去的剧情的感受。在美国,各州的课程标准都把思维能力的发展看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认为语文课既是基础和工具性的课程,又是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最重要的课程。所以,美国英语教材确定的编写原则之一,就是重视思维能力,特别是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提出面向21世纪的八个基本改革要点,其中第二点就是“重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日本2004年版中小学国语改进教材之“新”,首先一点就是突出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高中《国语综合》课本第十单元第三课以“组织正反方辩论会”为题,具体介绍了这种活动的组织过程,并以实例引导学生如何参加与组织此类活动。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能力的综合运用,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各自的创造性思维,并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活动,如何互相协同合作等多项社会活动能力。我国现行各套语文教材,不能说它们不重视思维训练的编排,但有不足,突出一点是,应该改变目前这种思维训练的随意和隐伏的现状,要把思维训练设计和安排得更有计划性,更显系统性,更具操作性。

5. 在母语教育中渗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语文课程研究专家韩雪屏说:“引导逐渐成熟的青少年学会严肃地思考人生的意义,日渐深刻地理解和体验人生的苦与乐、生与死、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物质与精神、自我与他人、瞬间与永恒、理性与非理性等重大生活课题:这就是母语课程担负的严肃的人文教育任务,也是母语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英国英语课程教材综合评介》,《母语教材研究》第五卷第31页)诚哉斯言。德国母语教育意识到,语文课不单单是教学语言,而且要担负起教育的使命,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塑造起重要作用。日本虽然近代以来大力向西方学习并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但这个民族的单一性和长期的封建锁国,仍使日本国民意识深处有着浓重的排外与自我封闭倾向,为此,许多日本学者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2004年新版《学习指导纲要》中要求指导学生建立积极地与他人交往的意识,并学会善于正确地与他人交流,这反映了这种呼声和日本社会的迫切需要。具体到教材编写,日本教育出版社2003至2004年出版发行的小学国语教材里就有《在广场交朋友》《化妆采访》等课文,教授学生如何与他人交往;初中国语第一册第六单元里的《发人深思的伤痕》一文,用自我经历的故事,生动而有趣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在与他人相处中,当遇到矛盾和冲突时,不要总是首先责怪对方,需要的是自我批评的勇气。前苏联和现俄罗斯语文课程改革也提出培养学生自信、进取、诚实、正直、认真、踏实、坚强、勇敢、严谨、求实、关心、合作、乐观、奉献、批判、创新等良好的品质。这些都是母语课程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教育,关乎培养富有教养人格健全的未来公民的大事。在这方面,我国语文教育自古就有“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优良传统,面对这全新的时代,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开阔视野,大量吸纳具有世界普适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使“道”的内涵更趋现代性。

6. 外国母语课程教材普遍重视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西方国家母语教材大多语言和文学分编,文学占据半壁天下,足见他们对于文学教育的重视。在俄罗斯,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从小学就开设文学课,苏联解体之后,文学课程的开设时间提前到小学起始年级。即便是语言教材,也是以大量的文学作品作为语料和素材。在美国,初等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低年级以故事或儿歌和童谣等文学体裁为主,中年级以短篇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为主,六年级将语文课开设文学和语言两部分,正式进行大规模的文学教育。在美国,即使是分科后的语言课,其课文也是以文学作品为主。另外,德国、法国、日本、以色列等国无不重视文学教育,因而重视文学教材的编写。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诗教,有着文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但在应试教育和文章教育占主流的当下,我们如何加强文学教育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7. 在言语实践中掌握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材中,以不同的名称为学生设置了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如“研究项目”(Project)、“实践”(Practice)、“特写”(Special)、“应用语言”(Using word)等;德国教材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教材中很少见到孤立的练习、句本位练习、机械模仿的死记硬背式练习等形式,即使语法练习和词语训练也尽可能地被纳入有意义的学习情景之中,从感知到归纳到实践再到提高;澳大利亚英语教材也是如此,比如10年级学生使用的《中学英语》第四册,在每篇选文和作业、任务之后都附有大量的启发性思考题供学生思考,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言语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在真实的情景之下学习,学会如何使用语言。可以说,摒弃枯燥无味的语言规则,代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运用的情境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言,这不仅是西方母语教育的现在普遍通行做法,也应成为汉语文教材编制学习的经验和做法。

8. 加强多元文化学习。尊重多样文化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应共同具备的品质。美国尤其如此。因为它是个移民国家,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社会现实,要求教材出版公司在组织编排教材时,必须将多元文化作为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选择课文材料特别是文学素材时,美国的母语教材不只取材于白人主流文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作家及作品,反映他们的价值观念。有的教材甚至专门编排多元文化单元,介绍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和习俗,接触其他民族的文化,增加对其他民族的理解。普兰蒂斯・霍尔公司出版的6至12年级系列文学教材《文学》中,7年级共有10篇“多元文化学习”,其中如加勒比海――文化万花筒、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家、不同文化中的时间观念、不同文化对季节文化的庆祝活动、不同文化中的图腾动物、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及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等。又如印度的《互动英语》,既让学生了解印度民族的博大,也让他们了解世界各国文化的精深,体现教材的国际性和民族性。即便像在民族文化传统单一而显保守的伊斯兰国家,多元文化学习也成为母语教育的大势所趋。以此观之,在我们这个汉文化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国度里,我们的语文教材如何在立足民族文化基础上逐步渗透多元文化意识,为培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未来公民做准备,这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9. 关注母语教材编写队伍的资质。母语教材编写虽然不算高深学问,却涉及国家民族的子孙后代的大事,所以实际上比什么都重要。为此,各国都很重视母语教材编写队伍的资质。如在美国,中小学教材虽然由民间组织编写,但他们认识到,单单依靠几个教师或专业人员、作家等编写者,已经不能胜任母语教材的编写任务,而只有依靠实力雄厚的出版商,投入大量财力、物力,组织方方面面的专业人员如作家、学科专业人员、学科研究人员、美工、编辑等,才能最终完成某学科教材的编写任务。前苏联教育部长谢尔巴科夫曾经指出:“……教科书将由经验丰富的大学教师、中学教学法教师、著名教育家和某个科学知识领域里的专家组成的集体参加编写。”在苏俄,任何教育领域的专家,例如科学院的大专院校的学科专家、教学法专家和中学教师都可以参加编写,这体现了前苏联教育界对教科书编写问题的高度重视。俄罗斯延续了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法国法语教材的编写者主要是学校资深教师、教育专家、教学研究人员等。在我国,加强母语教材编写队伍资质管理和审核势在必行。

10. 建立母语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通过研究,我们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英、美、德、法等国的教材都不需要学生出钱购买,而是由政府统一采购,教科书成为一种公共财产,由学校提供给学生无偿使用。学生从学校借来之后,要认真保管,谨慎使用,不得损坏,也不得在书上乱涂乱画,否则要照价赔偿。西方的这种做法,不仅是一种资源节约,也是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方式。这种教科书免费和循环使用制度,按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虽然还无法做到,但至少可以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至少可以先在有条件的地方搞一些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