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胚胎工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教学片段再现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其中主要运用了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技术,请问同学们,这些技术能应用到其他哺乳动物上吗?
生:能。
教师展示小资料:1994~2008年,上海从加拿大、美国、德国先后引进了一批堪称全球一流的荷斯坦北美品系与德国品系奶牛,包括公牛18头、母牛75头。其中,某奶牛养殖基地分配得到了1头公牛和1头母牛。
师:该养殖基地现有资源为荷斯坦奶牛公牛、母牛各一头,本地奶牛若干头,请利用现有资源,设计能够快速、大量繁殖良种奶牛的方案。
生:分组讨论,并画出流程图……
师:好,下面请X组的一个同学来黑板上展示你们组的讨论结果。
生:在黑板上画流程图(图1)。
师:试管婴儿技术与试管牛的培育过程有区别吗?
生:有,受孕体不同。试管婴儿技术是将早期胚胎植入原来那个母亲体内,但试管牛技术可以将早期胚胎植入本地母牛体内。
师:移植入一头本地母牛,还是许多本地母牛的子宫中?
生:许多本地母牛的子宫中,这样就可以一下子生出许多荷斯坦小牛来。
师:哦,本地母牛是代孕的。试管婴儿技术可能会引发什么社会问题?
生:代孕妈妈…………
2 案例解读
该活动设计放在试管婴儿之后,绝大多数的学生首先想到用与试管婴儿相同的技术来大量繁殖荷斯坦奶牛。如果一道选择题:
胚胎工程的相关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用于( )
A. 良种畜的快速繁殖
B. 培育试管婴儿
C. 濒危动物的保护
D. 基因工程
学生往往会选择B选项。学生画的流程图表明事实也是如此!可荷斯坦牛的繁殖除了受孕母体不同,其他过程真的和培育试管婴儿一样吗?据了解,从超数排卵取卵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整个过程的成功率很低,操作难度大,通过体外受精来获得早期胚胎的成本极高。高成本、低成功率就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度。而试管婴儿之所以采用体外受精是因为母亲无法完成体内受精过程,必须而为之。但荷斯坦母牛却不存在输卵管梗阻等问题,所以,在大量繁殖良种畜中根本不用体外受精技术,而是直接对供体母畜超数排卵处理并经良种公畜配种后,再从其生殖器官中取出早期胚胎,然后将它们分别移植到多头与供体同时排卵、但未经配种的受体母畜的相应部位(即受、孕分离,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供体母畜的繁殖潜力)。如果教师在学生画完流程图后,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际问题,并将错误的流程加以改正,或许这样的教学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有意义。同时,学生也才能理解――目前胚胎工程的相关技术主要还是用于优良种家畜的工厂化生产来加速畜牧业的发展,而不是辅助人类生殖。
3 分析与思考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现代生物技术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与发展的必然性。如果现代生物技术的教学再囿于“技术本身”还合适吗?
3.1 现代生物技术的教学固然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本身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本章的具体内容标准为:① 简述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② 简述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③ 举例说出胚胎干细胞的移植;④ 举例说出胚胎工程的应用。由此可知,现代生物技术的科学原理与具体技术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炫技”,将现代生物技术“吹”得神乎其神就对学生特别不好,教会学生全面而理性的分析判断远比教会他们各种“理论上的技术”要重要得多。
3.2 为了让学生体会科技的力量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表明“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的价值是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如此,现代生物技术的教学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专业知识,而重在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如:胚胎发育的原理是“科学”;体外授精技术、胚胎体外培养技术及胚胎移植技术等是“技术”;“IVF即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解决了一些生育困难问题,可以让一些无法生孩子的家庭能拥有自己的孩子,增进了家庭的幸福感与稳定性,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这是“社会”。“科学―技术―社会”,即STS是相辅相成、层层递进的。通过这节课,能让学生真实有效地体验到科技如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3 更为了让学生体悟科技是把“双刃剑”
关键词:工程机械轮胎;胎面胶;抗撕裂性能
中图分类号:U463.34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171(2016)03-0166-03
露天矿是工程机械轮胎使用最集中、要求条件最苛刻的地方。矿山路面多为碎石路面,尤其是在雨季和尖石外露的情况下,易刺伤轮胎。矿山用轮胎承受的负荷大、运输距离短、转弯多,且轮胎花纹块变形大,易被外露的尖石划伤掉块。轮胎胎面的划伤掉块表现为胎面胶抗撕裂性能较差,轮胎使用寿命缩短。本工作主要对矿用工程机械轮胎胎面胶的配方进行优化设计,以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1实验
1.1主要原材料
天然橡胶(NR),SCR5,海南省农垦集团总公司产品;顺丁橡胶(BR),牌号9000,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炭黑N220,新疆塔里木炭黑有限责任公司产品;氧化锌,兰州黄河锌品有限公司产品;促进剂NOBS,兰州化学工业公司有机合成厂产品。
1.2配方
试验配方和生产配方。
1.3主要设备和仪器
XK-160型开炼机,江都市新真威试验机械有限公司产品;3L密炼机,英国法雷尔公司产品;GK270型密炼机,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产品;XM-140型密炼机,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产品;50t电热平板硫化机,湖州宏侨橡胶机械有限公司产品;WGJ-2500B型电子拉力机,广西师范大学秀峰电器厂产品;C2000E型无转子硫化仪,北京友深电子仪器有限公司产品;MH-74型阿克隆磨耗试验机,长沙仪表机床厂产品。
1.4试样制备
1.4.1小配合试验
胶料采用两段混炼工艺。一段混炼在3L密炼机中进行,转子转速为80r·min-1,混炼工艺为:生胶、小料压砣(30s)炭黑(90s)芳烃油(90s)排胶(155℃);二段混炼在开炼机上进行,混炼工艺为:一段混炼胶、硫黄、促进剂薄通混炼均匀后下片。
1.4.2大配合试验
胶料采用密炼机分两段工艺混炼。一段混炼在GK270型密炼机中进行,转子转速为40r·min-1,混炼工艺为:生胶、小料压砣(40s)炭黑(140℃)芳烃油(155℃)提压砣排胶(165℃);二段混炼在XM-140型密炼机中进行,转子转速为20r·min-1,混炼工艺为:一段混炼胶、硫黄、促进剂压砣(90s)提压砣排胶(110℃)。
1.5性能测试各项性能均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测试。
2结果与讨论
2.1小配合试验
试验配方胶料的硫化特性和硫化胶的物理性能均优于或与生产配方胶料相当;其中3#试验配方胶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抗撕裂性能最优,因此选择3#试验配方进行大配合试验。
2.2大配合试验
大配合试验结果与小配合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重现性较好。试验配方胶料的硬度、300%定伸应力和撕裂强度均高于生产配方胶料,拉伸强度则基本相当。
2.3成品试验
采用3#试验配方胶料生产9.00-2016PR矿用轮胎,并按GB/T4501—2008进行机床耐久性试验。试验条件为:额定负荷2900kg,充气压力880kPa,试验速度65km·h-1,当行驶时间超过47h后,每行驶10h增加单胎最大负荷的10%,直至轮胎损坏。试验轮胎的耐久性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且优于正常生产轮胎。
3结论
(1)在全NR胎面胶配方中加入白炭黑、偶联剂Si69和分散剂FS-40,可提高硫化胶的300%定伸应力和抗撕裂性能,有利于延长轮胎在恶劣条件下的使用寿命。
(2)使用全NR胎面胶配方的矿用系列轮胎能够满足和更加适应工地、矿山等恶劣施工环境,可有效防止轮胎崩花掉块现象。
关键词:动态过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根据我国创新战略的提出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出具有知识、能力、素养、创新等全面发展的人材成为主要目标。这有效的解决了我国目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是解决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就业率低、缺乏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对先进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综合化以及内涵化”的具体实践。
二、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我国大学的体制一直都是国家计划体制,培养过程都是根据年级、系别、班级进行组织,而且在教育方面施行的是的“三段式”教育,教学计划、人才培养都是统一的。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工商管理人才教育主要面向的是政府,为政府服务,这样就导致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薄弱。由于我国教育严格实行“严进宽出”的政策,这就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难的问题,并且培养的学生整体素质低、趋同化严重,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
三、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根据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来看,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比较重视理论,缺乏实践、比较重视传承,缺乏创新精神。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第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导致所学专业与岗位缺乏统一性。“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是我国各大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有的学校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也在尝试着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有的工商管理学校借鉴了外国的教学模式,即“三段式”教学,所谓“三段式”教学就是“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这一难题,但是,这一模式有一个明显的弊端,那就是过于重视基础理论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过于陈旧,现行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近进来没有丝毫改变,一直沿袭传统的培养目标,这就导致我国工商管理培养的人才不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各类毕业生趋同化严重,没有特色优势,培养的人才比较单一,综合素质不高。第二,我国工商管理学院培养的途径非常单一。我国的人才培养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学校教育,我国各大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学年制,近几年来,部分高校又采取了学分制。但是,学分在各大高等学校互相认可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并且,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采用的仍然是以传统方式为主,这就使得网络教学与远程教学适用范围狭窄,不能有效的发挥它们的作用。第三,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型。世界是变化着的,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用新的眼光看待问题,目前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在专业课程教材方面、内容方面都是陈旧的,不能与我国发展现状相适应,而且缺乏创新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程序化教学,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效率差。
四、建立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使我国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借鉴国外先进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符合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和实际情况的培养模式。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比如,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人文与科学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要把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者协调发展,并且还要根据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实际情况,建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的教学内容体系。第二,建立培养有特色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可以借鉴“模块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即把工商管理专业进行细化,可以细化为生产与运作管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模块。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了基础公共课程以外,还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兴趣进行模块选择进行深入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就业率,有利于解决“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这一根深蒂固的难题。第三,改变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策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尤其是大学生,不管是在自律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教师要大胆的把课堂教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要只是过分的重视理论教学。对学生多鼓励,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单纯的把学习当作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五、建立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建立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是对我国目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局限性的突破,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这些弊端导致我国工商管理培养的人才趋同化严重,缺乏特色优势,培养的人才与岗位缺乏统一性,培养的人才比较单一,不能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所以,改变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六、结语
建立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对我国目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局限性的重大突破,也是对当前专业发展、社会经济以及所在高校专业发展的必然性要求,有利于解决我国各大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的“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这一难题,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足膺,佟金萍,朱陈松,张宏如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
[2]王鑫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外交流2016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动态评价;工程人才
一、动态评价的特征及理念
学习评价是必要的,它一方面是作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的反馈信息的来源,另一方面给学习者以反馈和回溯的机会,推动学习者的反思。当然,学习评价也是重要的,具体表现为评价所形成的学习文化氛围会影响学习者的动机,进而影响学习质量。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学习评价绝大多数仍采用的是静态评价(Static Assessment)。静态评价只着重测量学习者学到了什么,而不知学习者是如何获得知识;只看到学习者学习结果的优劣高低,而不知学习者获得如此学习结果的内在原因。静态评价方式既不符合工程学习规律(学习者工程专长发展呈螺旋式),也与“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工程人才培养理念相违背。
因此,高等工程教育的学习评价应该更关注动态评价(Dynamic Assessment)。动态评价最初是由卢里亚提出,由于其关注学习者的发展,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静态评价比较而言,动态评价具有以下不同:一是评价对象方面,动态评价是以学习者学习前后的状态进行比较,而静态评价是拿学习者与他人比较。二是评价焦点方面,动态评价的焦点是:学习者如何学习,学习质量提高途径和需-要克服的障碍有哪些,提高幅度有多大;而静态评价的焦点在于学习者能做什么以及不能做什么,在所有学习者中处于什么位置。三是评价过程方面,动态评价关心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会对其学习表现予以反馈;而静态评价关心学习者最终学习结果,对其学习过程不做任何反馈。四是评价者角色方面,动态评价的评价者在学习者遇到困难时会教给他们元认知策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发生改变;而静态评价的评价者保持中立状态,不进行任何干预。
实质上,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评价文化。前者注重评价的标准化、定量化,强调对学生的管理;而后者注重评价的个性化、定性化,强调对学生的授权。
二、动态评价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探索
工程人才成长有其一般的规律,但不同的专业领域对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规格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华南理工大学鼓励不同的专业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适合本专业的评价模型,探索开展动态评价。
1.构建“工程专长成熟度模型”,探索软件工程人才的动态评价
“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简称CMM)最早是美国卡内基一梅隆大学软件工程学院于1987年开发成功,用于评价企业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我们综合亚历山大的“领域学习模型”和安德森的“技能获得三阶段论”,借鉴“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基本思想,构建了“工程专长成熟度模型(Engineering Expertis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简称为EE-CMM)”。
在EE-CMM模型中,工程专长成熟度等级划分为四级:新手、熟练者、胜任者和专家。各等级特征描述如下:(1)新手阶段。学习者记住了一系列与问题解决能力相关的认知性知识(包括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但这些知识既有限又缺乏彼此联系。面临设计任务时频繁使用表层策略。此时,个人兴趣很难有机会生根发芽,因而需要依赖情境兴趣以保持初学者的关注度和激发他们的潜力。(2)熟练者阶段。学习者通过不断尝试,掌握了一些程序性知识和反省性知识,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性知识并不能完全代替认知性知识,三类知识处于并存状态。“该阶段主要发生两个事件:第一件是最初的错误理解会被逐渐发现和改正,第二件事是成功操作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被强化。”在这个阶段,个人兴趣得到有效培养,但仍离不开情境兴趣。(3)胜任者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者的知识发生了量变和质变,此时学习者不仅掌握了大量的认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性知识和人际关系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在结构上实现了综合。面对设计任务,学习者混合运用表层策略和深加工策略进行深入学习或探究。学习者解决相同或相似问题时变得越来越自动化和迅速。此外,这些知识和策略的变化提高了学习者在工程领域的个人兴趣,而降低了对情境兴趣的依赖。(4)专家阶段。学习者不仅掌握了宽厚的知识,而且能够创造生产某些新的知识。学习者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已经相当精通,并能快速、高质量地解决。此时学习者使用的策略水平比较高,几乎完全属于深加工策略。此外,学习者的个人兴趣非常高,不再依赖情境兴趣也能在该领域进行长时间的高水平投入。
运用上述模型,我们对工程专长成熟度建立了量化公式,并在软件工程专业进行了探索实践。
例如,某门课程权重系数为1.5,课程要求中的某项素质为II级关联,某学生在此项素质评价中获得5分,那么该生在该课程的素质得分为:5×0.7×1.5=5.25分。然后,该生在该课程所有知识、能力、素质指标上的得分之和,就是该生学业成绩。最后,通过计算该学生在某一阶段所有课程学业成绩之和,就可以计算出该学生的工程专长成熟度。
如果某级别学习者在工程学习中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并通过了实施效果评估,达到目标值,则表明达到该级别水平,可以通过学习争取进入更高一级。
2.构建“基于角色驱动的人才成长模型”,探索信息工程人\才的动态评价
在信息工程专业,为能帮助学生个体看清自身角色定位,我们把学生进入外部系统(社会)将扮演的特定角色进行细化,分解为四个层次:跟随者、执行者、组织管理者和领导者,从而构建了“基于角色驱动的人才成长模型”。
在“基于角色驱动的人才成长模型”中,四种角色的知识系统、经验系统以及自我意识系统均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从跟随者、执行者、组织管理者到领导者,这四种角色的知识系统、经验系统、自我意识系统都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利用递进的层次关系,我们便可以将培养目标量化,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清晰地见证自己的成长――自我角色定位的提升。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信息工程专业设立若干个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及兴趣参加某个项目。每个项目吸纳3~5名学生,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其次,根据学生在创新项目中的综合表现,对其知识系统、经验系统及意识系统的成长程度给予具体评价。(1)知识系统:指导教师列出项目研究内容的相关知识点,并制定每周每位成员需要完成的内容;指导教师每周根据项目组每位成员的完成情况对其作出等级评价,如A、B、C三级。(2)经验系统:根据项目研究进展,每两周组织一次阶段成果汇报,由指导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汇报内容的总结与提炼、成果的表现形式及现场的语言表达及表现等。(3)自我意识系统:一方面,指导教师综合每个阶段研究内容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情况,对每位成员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其意识系统评价等级;另一方面,项目组成员之间的互评也作为自我意识系统总评之一。两者以一定权重相加后即为所评结果。最后,所有评价结果通过二维坐标(纵轴为评价等级,横轴为学习时间)以曲线形式展示给学生。
3.构建“基于学习绩效的综合评价模型”,探索工业设计人才的动态评价
为满足智能化与信息化时代对交互设计人才的需求,工业设计专业以校内外优质工程教育资源为依托,以“1+3”模式为基本框架,设立工业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班(下简称“实验班”),在本科阶段培养一批具有扎实交互设计知识和综合创新设计能力,良好的人文、艺术与技术素养,卓越的领导者素质,前瞻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实验班实施“基于学习绩效的综合评价模型”,既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又关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程度。该模型具体内涵如下:设学生综合学习绩效为s,理论学习绩效为c,实践创新绩效为K,则s的计算公式为:
理论学习绩效C的计算有以下说明:①计算的课程为专业主干课程;②所有课程均按学生首次考核取得的课程成绩计算;不及格、不通过、重修通过、重考通过的课程百分制成绩为0;③经批准缓考通过的课程百分制成绩可以计算在理论学习绩效内。
实践创新绩效K的计算公式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综合学习绩效排名后15%的学生,必须在下一个学期初参加工业设计专业组织的“退出答辩”,根据答辩成绩决定其是否退出实验班。
三、几点思考
首先,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学生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同样需要经历螺旋式发展、逐步提升的过程。由此可见,实施动态评价,不仅符合工程学习的认知规律,而且符合工程人才的成长规律,将有助于推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其次,就动态评价的受益面而言,学生当然是最大的受益者,而教师、管理层面也可以从中受益: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途径或障碍,可以及时反思教学行为,不断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方法或手段;管理层也可以及时反思学校在学习支持环境方面有哪些不足,从而加大建设投入力度。
关键词:索赔, 合同状态, 数学模型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ontract status, analyzes the contract status change pro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which causes claim, a chance to claim the fuzzy evalu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on this discussion contractor claim opportunity, and through the claim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introducing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theory method, establishe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claim decision. :
Keywords: claim, contract stat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中图分类号: TU7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前,我国理论界对工程索赔的研究还落后于工程实践的步伐,索赔管理的理论研究还不能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索赔管理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对于工程实践缺乏有效的指导作用。现阶段,工程承包企业普遍存在不敢索赔,不会索赔等情况。不敢索赔,是因为企业片面地认为索赔不利于与业主合作,怕得罪了业主单位,影响今后的工程承揽;不会索赔,是由于不熟悉索赔理论、程序和方法、管理落后、基础工作不健全,缺乏索赔必要的资料和记录。另外,客观上也存在着业主不让索赔的现象,应该通过施工索赔获得的补偿,常常是通过其它各种暗方式,不正当方式来得到。因此,工程承包商研究如何应用施工索赔这个正当手段,正确地辨识索赔机会,合理地进行索赔决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对于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合同状态的角度探讨索赔产生的机制,建立了索赔机会的模糊评判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承包商索赔机会,并通过索赔机会的识别,引入满意度理论方法,建立索赔决策数学模型,逐步决定索赔决策结果进一步研究了如何从众多索赔方案中优选一种作为索赔报告的方法。
1.合同状态描述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一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合同给出了工程实施中的条件、目标等,是该系统工程在执行中要遵守的规则集合。合同要体现的是经济交往中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它规定了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所谓合同状态是指从合同签订开始到合同结束为止的整个合同实施过程中,任一时刻所对应的全部计划合同目标、按照合同应该具有的合同基本条件(包括合同外部的与内部的条件、自然的与人文的条件、物质的与技术条件等)等方面所包含的全部要素的综合。
1.1合同状态分类
由于与合同有关的合同目标和合同条件是随时间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合同状态是时间的函数。合同状态主要包括合同初始状态、合同理想状态、合同现实状态和合同目标状态四种。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从本质上讲,就是从合同的初始状态出发,到达新的合同状态—现实合同状态;比较从合同初始状态推演的理想状态,矫正现实状态,得到新的初始状态;再从新的初始状态出发继续实施工程,这样不断循环的过程如图1所示,合同现实状态偏离合同的理想状态是索赔发生的必要条件。寻找和发现索赔机会是承包商进行索赔工作的第一步,承包商将合同理想状态分析结果与合同现实状态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合同现实状态”偏离了“合同理想状态”,承包商对这种偏离不满意,承包商就可以向业主进行索赔。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非承包商责任的,而且承包商不能影响的干扰事件,这些干扰事件使得“合同现实状态”偏离了“合同理想状态”,如图1所示,造成施工工期的拖延和费用的增加,即承包商的索赔机会常常表现为干扰事件。
干扰
图1
1.2合同状态的数学描述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就是对该系统进行控制、实现目标的过程,而合同状态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因此,可以通过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工程项目合同的研究来了解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
根据所引入的合同状态的定义,合同状态可以用合同目标、合同基本条件等各方面包含的要素总和来描述,假设t时刻合同的条件空间用x(t)表示,则:
合同条件空间为:
X(t)=(x1,x2,...,xn)
其中,xi表示合同文件、合同环境等等合同所处的现实条件的参数,其中
i=1,2,...,n。
假设r时刻合同的目标空间用G(t)表示,则
合同目标空间为:
G(t)-=(g1,g2,...,gm)
其中,gj表示t时刻的工程成本、工期、资源、工程质量等的项目目标状态
参数,j=1,2,...,m。
2.工程合同的索赔机会模糊评判识别模型
合同条件是合同规定的最基本的工作活动,从整个合同来看,完成合同就是要完成集合规定的全部事项,合同签订后,就确定了基本合同事件集。如在签订了某铁路工程合同时,就确定了土方开挖工程、土方回填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等基本合同事件。为了及时地识别索赔机会,在工程进行一定进度,就应该对基本合同事件的合同状态进行评判,判定其与合理想状态的符合程度,识别t时刻或时段基本合同事件是否存在索赔机会。
索赔机会模糊综合与辨识模型是根据人们习惯于用模糊语言描述索赔机会的特点,运用模糊理论建立的模糊推理分析模型,将引起索赔的机会因素进行量化计算,从而更科学地对索赔机会进行辨识。
2.1对引起索赔的因素进行多层次的分析(见图2)
图2
2.2构建索赔机会识别评判空间
综合评判有三要素:因素集U、判断集V和单因素判断。设对于基本合同事件有n个因素,对于每个因素有m个评语,因素集U=为被评判对象基本合同事件各因素组成的集合,判断集V =为评语所组成的集合;单因素判断,是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ƒ,即对单个因素,(i=1,2,…,n)的评判,得到V上模糊集(),模糊映射ƒ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 R是由所有单因素评判的F集组成的,可用评判矩阵R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