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项目式学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所谓未来学校实验室,就是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探索培养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人才的场所。学校的未来实验室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科学课、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课融合在一起,以项目引领学习,初步探索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5年,学校对项目式学习展开了初步的探索。在实践中,总结了项目式学习的7个步骤――导入、团队建设、文献研究、设计、制作、比赛、反思改进。2016年,学校总结一个学期的经验并确定了下学期创新实施的方案。根据学生关注的问题和兴趣点,结合项目组教师的优势,确定了7个项目,分别是:团队管理、生物模型――足、烘焙经理、黑白版画、木梁承重、3D打印、狂过山车。同时,为适应学校九年一贯制的课程体系,2016年开始探索中小学项目学习的衔接。2017年,学校开发了14个项目,并确定了每个项目要重点培育的核心素养。如“黑白版画”重点培养“国家认同、审美情趣、问题解决”,“3D创客”重点培养“技术运用、勇于探究、理性思维”,“校园传媒”重点培养“技术运用、健全人格、人文积淀”等。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
实践创新。例如,孟雨晴在“烘焙经理”项目的学习中,经历了查阅文献,了解烘焙;成立小组,团队建设;问卷调查,了解市场;参观学习,实践体验;规划产品,设计商标;反复实践,成本核算;经营销售,利润计算;总结提升,经理分享等过程。这些环节的学习都是她以前从未体验过的,在实践创新中,她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会学习。项目式学习的第一个核心环节就是文献的搜集。以“生物模型――足”项目为例,学生需经历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撰写出一份兼具真实性与科学性的小论文。学生通过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及最终评价,初步掌握了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形成报告。
科学精神。例如,王项晶参加了创客实践项目的课程,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她完成了吉普车和坦克车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她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配合网络学习成为新的教学模式,尤其是网络环境下项目式学习成为一种新的模式,在传统的授课模式和现代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项目式学习的内涵,构建项目式学习环境评价体系,采用二级综合评判模型,根据学习指标及其所占权重,对各个数据指标进行分析,得到评判结果的评判体系。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评价体系;指标;权重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现今社会,我们更加注重知识的创造,更加主动地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近年来以“做中学”,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式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理念和方式,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国内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环境下开展项目式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积极探索的实践课题。本文将对网络环境下开展项目式学习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构建二级综合评判模型,得到评判体系,从而能更加准确的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等。
一、项目式学习内涵
一般认为,项目式学习是以学习、研究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学习者以一个具体的项目为中心,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运用到现实社会当中去。网络环境下的项目式学习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在交流协作的基础上,进行项目设计的实际操作,进而在操作体验、探索创新中获得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并以最终成果为导向的一种学习活动。项目式学习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条件的限制,为项目式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基于资源、技术和管理三维立体化的支持,增强了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项目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课程、课堂”三个中心,体现了新的以“学习者、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思想。它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学习活动中的协作与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式学习评价的基本特征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一种提倡学习者从“做中学”的学习模式,是一个旨在提高学习者多种能力的学习模式。因此,对于项目式学习的评价要能完整表现整个学习过程,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评价方式,不仅要采用多主体的评价,还要关注学习者在整个作品完成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过程中能力的增长。即项目式学习进行评价需遵循发展性、主体性、过程性以及多元化的评价原则同时,也应该注意以下特点:①教学目是抽象的,项目式学习的每个阶段学习者都有短期任务,通过学习评价能使学习者对学习的保持,发挥学习评价对项目式学习的导向作用。②评价不仅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在充分尊重学习者个体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肯定学习者的个人价值。③评价是教师自我发展国政。学习评价过程中,教师了解学习者学习进程的同时,教师也能根据反馈信息不断总结、改进教学过,评价过程也是一个教师和学习者相辅相成的过程。④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和全方位,使评价和教与学的过程相辅相成,互相渗透。
三、网络环境下项目式学习环境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项目式学习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项目式学习的丰富的学习资源、逼真的学习环境、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地点、交流的便捷性、教学管理的便捷性大幅度扩大和提高,为个性化、协作性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解决了传统教与学诸多弊端。1.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分析,结合网络环境中项目式学习特点,经过调查分析以及征求专家意见,构建了基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三维目标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使评价更具有导向性、全面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以三维目标为指导,结合网络环境中项目式学习评价的特点与内容,建立网络环境中项目式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项目式学习评价指标体系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知识体系构建,沟通协调能力,技能运用能力,总结反思能力。(2)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计划、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交互情况。(3)情感态度,主要包括学习自制力、情感体验。在项目式学习评价指标体系中,把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作为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含2~4个二级指标,详见表1。2.指标权重设计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因素集。因素集U是由影响评判对象的各个因素所组成的集合。因素集U={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一级指标知识和技能为U1,U1的二级指标为U11,具体详见表1。项目式学习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明确各指标的权重,假设指标对应的权重为V,则V=(v1,v2,v3,v4,),Vi代表第i个指标Ui的权重,而且一定满足归一化条件即niiv1=1,同时二级指标也必须满足归一化条件。(1)矩阵的建立:构建指标矩阵的重要级是根据专业教授、带头人、专家等讨论得出,例如一级评价指标的矩阵如表2。在设计评价指标的权重时,首先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再计算出最终权重。由表2可知,评价指标矩阵为互反矩阵,第i个指标比第j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可以用第i行第j列的值表示。如果两个指标同等重要,则值等于1;比值大于等于1,则前者重要。3.评价算法介绍本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算法采用二级综合评判模型,具体算法由评价指标体系组成的矩阵P与权重矩阵V通过合成,得到评价的定量解值M。(1)一级综合评判:对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U1、U2、U3进行单级综合评判,得出评判结果。例如一级评价指标有4个二级指标组成,评判矩阵P={W1、W2、W3、W4},权重矩阵V=(V1,V2,V3,V4),评判结果,算法设定评判结果不能大于100。②二级综合评判:将上述的一级综合评判中得到的各个单项评判结果组成评判矩阵P={W1、W2、W3、W4},权重矩阵V=(V1,V2,V3,V4),评判结果。为便于得到精确的评价结果,设模糊综合评价等级的定量解值M的范围为{100~90,89~80,79~70,69~60,59~0}。根据M的大小,找出相应的模糊综合评价等级评语{优、良、中、较差、差},这个评语即为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评价结果。
四、结束语
本文研究设计了一套可用于网络环境中项目式学习实践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设计和应用上的灵活性,进一步完善了网络学习和项目学习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实现了对学生的综合、全面的评价。但是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对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度、信用度以及应用检验还有待加强;后续研究还应该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在线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等进行研究和开发,建立更加客观、全面的网络环境下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学习评价,发挥评价在学习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英等.网络教学协同学习能力培养及其评价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4
[2]明洁等.基于Skai平台的项目式学习模式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10
[3]杨林林等.网络环境下项目式学习支持平台的设计[J].扬州大学学报,2007
[4]贺义辉等.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项目研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42-03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界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现有的成果中,研究性学习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实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在学生课程体系中增加“创新学分”或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等途径,促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是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形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在课程教学中。其中项目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受到了教师的热捧。他们多数采用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而以班级为一个大组进行一个项目研究的教学形式和效果则较少。因此,笔者以班级为整体,将项目式研究性学习引进旅游经济学的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性的教学改革,以期获得相关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基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一、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一)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课程教学中项目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确立为研究项目,学生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查阅文献、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观点,形成研究成果的一种探究性学习过程。
(二)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 探究式学习贯穿其中。项目式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科学研究的形式,查找资料,进行实地考察或调查研究,获得结论,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它是一个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也是一个探究式学习的过程。
2 学生成为主体。在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从项目的选择到完成研究报告,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状态;教师只是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等引导作用。
3 重视互动协作。项目形式的研究性学习非常强调团队协作意识,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学生之间密切的互动合作,以便共同完成项目研究,还要求通过热烈的讨论,促使学生获得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二、项目式研究性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的目标
一是以整个班级为单位进行项目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小组形式进行组织和管理,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二是由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筛选研究项目、编制问卷和撰写报告,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总结和归纳能力等。三是通过多次讨论,促使学生对项目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吸收以及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四是在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组织、自主评价。
(二)项目的选择
项目的选择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主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研究兴趣或当前学术热点提出研究项目,由学生选择并确定。二是学生主导。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结合专业特点进行选题,并对选题的价值和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确立研究项目。方案中采用第二种方式,以学生的意见和意愿为主,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经过学生和教师共同商讨后,确定了“广西大学生低碳旅游认知情况研究”的选题。
(三)制定研究方式
本方案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相关信息,撰写调查报告,因此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工作:一是先由学生自行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形成每个小组的调查问卷,再由小组长代表自己所在的小组,参与班级讨论形成全班统一的调查问卷。二是发放调查问卷,每位同学通过同学关系、老乡关系向被调查人群发放至少10份问卷,最后收回有效问卷410份。三是对410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四是根据统计分析资料,各小组分别撰写部分内容,最后形成一个整完的调查研究报告。
(四)划分研究小组
本方案虽然以班级为整体进行一个项目研究,但是为了方便讨论和研究的开展,在学生自愿组合、适当调整的建组原则上,将5—6人划分为小组,再由学生自己推选出一名小组长进行组织管理和意见反馈。
(五)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在班级内形成两个管理层次。一是小组管理。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的讨论以及问卷的发放和收回,还要代表小组参与班级讨论。二是班级管理。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组织各个小组长参与班级的讨论以及问卷的统计、分析撰写,最后代表班级与老师进行沟通。
三、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
在实施项目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后,笔者在课堂上向全班41名同学发放了无记名形式的《(旅游经济学)项目研究形式研究性教学调查问卷》,检查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资料的情况
在资料的收集方面,有40名同学在课外收集了资料,占全班的98%,只有1名同学没有收集资料。在这40名同学中,就资料收集渠道来看,87%、46%、13%同学分别从“互联网上公开的文献”、“图书馆的藏书和期刊”和“图书馆提供的数据库”获取资料(见图1)。就资料收集的数量来看,83%同学收集了6篇以下文献,17%同学收集了6篇以上文献(见图2)。对资料的处理方面,大多数同学对资料都进行了筛选、阅读、理解、整理和归纳总结,但对资料进行“思考或质疑”的同学只占到45%(见图3)。可见,通过项目式的研究性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在课外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能够对资料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资料,较好地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过多依赖互联网,而对图书馆的利用率较低;二是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数量相对偏少;三是对资料进行深入思考或质疑学生的人数相对偏少些。
(二)学生参与问卷设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情况
有38名同学参与了问卷设计工作,约占全班的93%。有40名同学参与了问卷调查工作,占全班的98%。有30名同学参与问卷统计和分析工作,约占全班的73.2%。其中93%的同学参与了“数据的统计”,57%的同学参与了“数据的分析”,20%和23%的同学进行了“数据图表的绘制”和“调查报告的撰写”(见图4)。
参与了问卷设计的同学中,有82%的同学掌握“问卷的基本格式”,63%的同学掌握了“如何确定问卷内容”,71%的同学掌握了“根据内容设置问题”,58%的同学掌握了“问题形式的选择和表达”(见图5)。参与了问卷调查的同学,有70%、67.5%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发放问卷的方法”,约半数同学掌握了“样本数量的确定”、“样本选择的方法”、“交流沟通技巧”等调查方法(见图6)。参与问卷统计和分析工作的同学,有93.3%掌握了“数据的统计”,60%的同学掌握“数据的分析方法”,但是“数据图表的选择和绘制”和“调查报告的撰写”的掌握程度则有所欠缺(见图7)。此次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同学都参与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工作流程,并较好地掌握了问卷的设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整体效果
项目式研究性学习对课程教学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变学生学习理念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4个方面,其次是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水平这3个方面也获得学生较好的赞同(见图8)。
基于以上背景,经过多次专家论证会以及研讨会,学校于2011年开设了项目式学习实验班,旨在通过“做项目”的学习方式培养优秀的科学技术预备人才,并明确提出了该班的培养目标,即“力争经过三年,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成为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科学技术领域预备人才”。
构建课程方案 促进学生发展
项目式学习实验班的课程方案以我校“6+1+1”课程体系为基础,特别设置了项目课程、阅读与写作课程、讲座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具体内容如表所示。(见右表)
由此看出,课程设置既保证了学生全面完成必修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推进课程实施 探索人才培养
1.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是指学生围绕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以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重点学习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习得方法,完成一件项目作品。
项目课程包括项目学习课程和项目研究课程,前者是指在国家课程中的科学和人文与社会领域,以必修内容为基础,整合学科内容,加入“项目学习”的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技术领域完全采用“项目学习”的方式,计算机组网DIY、多媒体作品制作、简单搜索引擎的设计与开发、新浪微博高级应用等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项目研究课程包括项目研究基础课程和项目研究实践课程。
项目研究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项目研究概论、项目研究方法和项目研究实例,以及项目研究所需要的实验技术和基本理论,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项目研究,为进入项目铺设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意志力。
项目研究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执着精神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设有工程与技术方向、物质与材料方向、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方向、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方向、地球科学与技术方向五个方向,分为实践课程(Ι)和实践课程(Π),实践课程(Ι)引导学生根据基础和兴趣体验项目研究过程;实践课程(Π)注重综合性、跨学科、有深度,采用校内外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综合运用,科研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实践课程中的每个方向都设有不同数量的项目,每一学段之后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调换项目方向。目前课程组已开发并实施了4个方向的13个项目,工程与技术方向:“自行车速度表设计”、“设计制作减震和力承重装置”、“飞针穿鸡蛋”;物质与材料方向:“金属保护”、“神奇变色杯”、“空气质量监测”、“保水材料制备”;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方向:“筛选高效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DNA提取分离鉴定扩增”、“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忧与患”;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方向:“综合技能项目”、“仿生蝎子的设计”、“虚拟创意设计”。
在项目筹划阶段,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自主筹备计划,安排时间和内容,甚至每一个实验细节,培养了学生的规划能力;在实施阶段,小组分工合作完成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在评审阶段,学生不仅需要重新审视本组项目的实施过程,同时也要借鉴其他小组在该项目中的表现,一方面使得学生的思考更深入,另一方面使同伴学习由于共同项目不同方案而变得实质有效。
与传统的学科课程不同的是,在项目课程实施中授课教师从个体变为团队,备课内容不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安排,还包括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式。“小组讨论、小组实践、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活动”等教与学方式的有机结合,保障了课程的实效性。
2.其他特色课程
一个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不仅应该具有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也应该具有严谨、执著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在其他特色课程的构建中,学校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内驱力,注重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以致用。
阅读与写作课程采用与项目研究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在项目研究中阅读和使用中英文文献以及书写项目报告的能力。讲座课程采取必选与自选相结合的方式,以期实现学生的自我引导,拓宽视野。如物理老教师聂影梅引发学生们思考“什么是二十一世纪的优秀人才”,与瑞典诺贝尔博物馆负责人的交流中学生体会“创新之光”的魅力,与IBM工程师的互动中学生仿佛看到未来的自己……社会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将项目与实践相结合,感受学以致用、科技创新的魅力,如中科院大气物理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北极等都有学生项目研究的足迹;同时,“带学生走进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也是社会实践课程的主题,走进天安门国旗中队、延庆香营学校、酒泉东风中学……学生通过与不同环境的同龄人亲密接触,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理想和信念。
Abstract: As a type of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 are a variety of options in the train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notation and features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it analyzes the model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focuses on the effect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mod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model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Key words: project learning;applied undergraduate;cultivation of talents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229-02
0 引言
湖南工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三重一高” 应用型本科人才,即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是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是以树立“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观,将学术、技术、职业三者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project-based learning)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学生做一个项目,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吸收相关的知识和技能,W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学中做、做中学。项目式学习模式会有一个真实的学习任务,学生们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然后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最后将探究结果进行表达和交流,可以说项目式教学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可知,该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项目式教学宗旨是吻合的。
1 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其以学科原理为中心内容,使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其中“项目”是管理学科中“项目”在教学领域的延伸、发展和具体运用。从本质上看,最早由“设计教学法”而来,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中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即“做中学”。由于该学习模式对学生协作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该模式在我国也被称为是“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
项目式学习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学习环境具体、真实,从真实世界中的基本问题出发,通过组织学习团队并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面对的是真实而具体并且需要探究的问题,所有的问题实用价值都很高,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融合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第二,项目式学习能够施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此,学习者应充分利用各类信息技术,比如网络和多媒体等,开展自主学习,培养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学习途径多样且具有合作性。项目学习的完成途径有很多,比如创造想象、学习书本知识、实践体验等,项目学习还要求学生学会与不同层次同学的合作。第四,项目式学习要求学习者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并且最后将结果以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项目式学习应用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将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对接,学生能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可初步培养从事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项目式学习的过程模式如图1所示。
2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结合学习项目,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探讨应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
①选定项目,创设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教学情境。任何课程都有相应的社会现象和问题相对应,因此研究与课程相关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很有必要。
②将授课班级学生分为若干项目小组。在这过程中,教学活动设计包括六个环节:分析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目标、检测目标实施、准备教材、实施教学、评估教学活动。
③全班同学合作学习,交流共享。教师先归纳整理各个小组回报的问题,组织全班交流学习,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④解决该问题之后,进一步学习项目方案实施及效果评价,由组长负责,设计相应的实施方案的细则和产生的结果效益评估,并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各小组进行方案的交流、互评。
⑤进行互评的结果进行集体分析、归纳和整理并制作课件完成回报总结。
在该校的应用过程中,大部分学院在考查类和实践类课程中大量应用项目式教学方法,课程开始后将本班学员分成不同的小组并确定一个项目任务,一门课程的结束后就是该项目的结束期,本项目也将作为该课程的最终成绩认定结果。如在该院物流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中,就引用项目式模式,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物流专业、环境工程和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突破传统的讲解加参观的集中式生产实习方式,构建了全新的生产实习模式,即以“提案改善”(企业生产现场物流相关的问题解决)为主轴,以团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的生产实习模式,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新的实习模式的整体结构、内容如图2所示。
3 项目式学习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三重一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以提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目标的“平台+模块”式理论教学体系、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和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素质与能力拓展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同过去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去的应试教育、以“教”为中心、继承性学习逐渐转变为了素质教育、以“学”为中心、创新性学习,面对这种形势,为达到培养学生较高综合能力的目标,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式学习模式是最佳选择。
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就能够及时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得到了激发。项目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者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自学习与团队协作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培养,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将对今后开展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打下良好基础。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情感能力。在项目式学习中合作学习锻炼了学生的集体协作、交流、合作的能力,在目式学习完成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人在学习,也是和同学共同学习的过程,学生们不仅从中能得到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有利于个人交际能力的提升,为将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三重一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其教学宗旨和项目式学习模式宗旨不谋而合,既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也能够满足职业能力发展需求。项目式学习并不排斥其它的学习方式,相反该模式还很容易和其它教学手段和方法相辅相成,适合于不同程度和能力的学生。它作为一种在新的教学理念支撑下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其真正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服务,从而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教学中引入项目式学习值得期待和探究。
参考文献:
[1]刘景福,钟志贤.项目学习法模式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2002(11).
[2]夏慧贤.多元智力理论与项目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02(11).
[3]储春艳.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概述[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3).
[4]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 世纪的中学教学法(第2 版)[M].巴伟,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