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团章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亲爱的朋友,您好!
欢迎您光顾鑫昊汇元集团网站。我谨代表集团公司全体员工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鑫昊汇元集团始终奉行“以人为本,诚信经营,团结创新,回报社会”的理念,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营范围涉及餐饮服务、房地产开发、农业科技、物业管理、房产测量、广告传媒、小额贷款等多种领域;公司员工已经达到900多人。我们为员工提供着无限的学习和锻炼空间,在为自己和家庭、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的同时,也享受着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幸福与快乐!
网站是一扇窗户,是一座桥梁,是一个平台。希望透过这扇窗,向您展示汇元的形象和每一份努力;凭借这座桥梁,向您传递汇元人对社会的关爱和奉献;依托这个平台,集聚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行业的智慧和汇元人的全情投入,共享成果、共谋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知识共享障碍
高校科研团队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在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与协调发展方面特点突出,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一支重要力量,承载着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重要科研项目,从其自身性质来说具有进行知识共享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管理还刚刚起步,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受到多方因素阻碍,知识共享带来的天然优势不能在团队中有效发挥。针对这种现象,通过对大连某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现状的调研,实证分析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现存的障碍。
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检测
本文以对“知识共享”相关文献研究为基础,借鉴Hoof和Ridder(2004)开发的知识共享量表以及李克特五点法,针对大连某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障碍设置27个假设题项,每个题项分为5个等级,依次给予1、2、3、4、5的分值。得分值越大,表示被调查者对该题项所述的情况越赞同。调查问卷在大连某高校10个学院的29个科研团队分别进行了局部小样本测试和正式大样本全面调查。其中小样本发放15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大样本发放508份.回收有效问卷321份。针对调查问卷的小样本,借鉴高海霞(2004)、皮永华(2006)等人的问卷测量验证方法,对小样本获取的数据进行了纠正各个题项的总相关系数(corrected-Item Total Cor-relation,CITC)分析,并运用Cronbach’s a系数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通过小样本检测,初始问卷的第6、8、15、26、27项的CICT值小于0.3,并且在分别删除这5个题项之后仅系数均有所上升,予以删除。至此问卷保留22个题项。经过优化和顺序调整,删除后量表的a系数大于0.7,表明量表信度符合研究要求(Peterson 1994)。
2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2.1 团队知识共享现存障碍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从平均分值和标准差2项统计数据来看,表1中所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均对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造成障碍。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4个方面。
2.1.1 团队成员自身因素造成的知识共享障碍
(1)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心理安全是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心理不安全会影响人们的创造活动。在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传授者一方,由于担心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可能不被其他成员认同,甚至会受到嘲弄,往往在知识共享前却步:而在知识接受者一方,或是出于对自己已有知识的偏爱,或是由于惧怕被认为无知等原因,往往在心理上有一种自然的“排他情绪”,由此极大地阻碍了对外来知识的接受,妨碍了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的顺利进行(见表1的1~3项)。
(2)知识私有的价值观
对于知识,很多团队成员持有一种“知识私有”的观念,把知识作为个人的资源和财富,作为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保护自己利益的工具。基于这样的观念,团队成员自然不愿意把知识拿出来与他人共享(见表1的4、5项)。
2.1.2 团队内部知识结构造成的知识共享障碍
(1)团队内部隐性知识的非共享性
任何创新的思想、知识最初都是以隐性知识的形式存在于大脑中的,隐性知识是新知识的初始形式,是人才的一种标志。但是,隐性知识很难用正式语言传达并且专属个人,所以隐性知识虽然具有极大的价值但是却具有非共享性。每个团队都可能有一些“知识利己主义者”,为了维护他们在团队中的特殊地位,不愿与他人分享知识,这与团队没有对隐性知识进行有效保护有很大关系(见表1的6、7项)。
(2)团队知识梯度不合理
在科研团队中,所有成员不可能具有同样的素质、技术和能力。人员多样化和知识的差异性适度.会使团队知识结构变得全面;如果差异过大,则会带来成员沟通和对知识理解上的欠缺。这就要求团队在成员选择上寻求适当的平衡,保持合理的团队知识梯度(见表1的8、9项)。
2.1.3 团队共享手段缺乏造成的知识共享障碍
(1)团队技术手段欠缺
相关技术手段是知识共享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支持,如果团队这方面力量薄弱,知识交流将很难进行,即使有些团队建立起了一些数据库,也会因为缺乏对于数据库的进一步开发整理而抑制它们巨大力量的发挥,这些最终将造成团队内部的知识分割(见表1的10、11项)。
(2)知识交流平台缺乏
知识共享活动,除了技术手段之外还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交流平台,例如经验交流会、讨论会、团队学习以及非正式团体和兴趣团体等,离开了这些交流平台,知识共享活动自然会受到影响。在传统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结构中,信息和知识流向单一.而且每个人的工作都被定格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彼此之间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很少,自然会妨碍知识共享活动的正常进行(见表1的12-15项)。
2.1.4 团队管理环境不佳造成的知识共享障碍
(1)激励措施针对性不够
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的研究表明: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前4项因素分别是个人成长(约占总量34%)、工作自主(约占31%)、业务成长(约占28%)、金钱财富(约占7%)。根据这项调查结果,高校科研团队对成员的知识共享激励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目前在促进知识共享方面有针对性的各种激励措施还十分缺乏,并且对激励机制还缺少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不够人性化(见表1的16、17项)。
(2)科研评估导向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评估大多只停留在对团队所承担项目的评估上,对科研团队成员的考评没有真正考察他们向同事转移了多少有用的知识和他们在团队中起到的作用。对于成员在知识创新中的贡献也没有设置相应的评估指标,损伤了科研团队成员知识共享的积极性。这与表第17~19项的调查结果不谋而合。
(3)互信、共享和高关怀文化氛围缺失
表1的20~22项反映了团队文化氛围对团队知识共享的重要影响。团队成员个人的知识传播主要依赖组织归属感和成员之间的高度信任,而知识吸收程度的高低除了对归属感和成员互信有相应要求外,还需要团队组织内部具有对科研错误的宽容态度和高关怀的团队氛围。这种团队氛围可以使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的程度更高,组织归属感更强,更愿意将个人知识与其他成员共享。
2.2 教师、研究生群体的知识共享障碍差异分析
在高校科研团队中大体分为教师和研究生两个群体。从表1可以看到,虽然所列的各个要素都对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造成了障碍,但是对教师和研究生两个群体的影响程度却有所不同。这些因素的影响差异从表2可以更直观地看出。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提出的“加强法律援助工作”部署要求,提升法律援助服务办案尤其是残疾人维权案件的质量与服务水平,为聋哑残疾人群提供人性化特色服务,经研究决定,成立区聋哑人法律援助服务团。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根本宗旨,以“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为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残疾人权益”的主题,发挥法律援助的职能作用,整合和优化律师整体资源,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维权案件办案质量,逐步实现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切实维护残疾人群的合法权益。
二、设立与职责
从全区律师事务所中挑选公益性事业心强、业务能力过硬的执业律师组成区听障人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团。
区听障人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团主要职责:
(1)开展涉及残疾人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
(2)接受残疾人来信来访,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
(3)为残疾人提供劳动争议仲裁、民事、刑事等诉讼;
(4)为残疾人提供代书、调解等非诉讼服务;
(5)依法引导化解涉法矛盾纠纷;
(6)指导残疾人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协助受援人办理法律援助手续。
三、工作原则: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等相关规定;
(二)区听障人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团在区司法局具体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区法律援助中心统一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三)未经受援助当事人的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发表有关案件及的具体情况,保护受援人个人隐私;
(四)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过程中,涉嫌利益冲突的,听障人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团成员应主动退出该项法律援助服务;
(五)除区司法局书面同意外,不得以听障人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团的名义组织活动。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自身学习,规范服务行为。“听障人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团”成员要加强学习,尤其是对服务内容、服务重点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依法依规办理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事项。
下面,我再简单讲三句话:
第一句话:希望大家能够树信心、保增长。2010年将是一个比较艰难的年份,我们面临极其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不得不面临更为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但从实际情况分析来看,今年也是“政策最宽松、机遇最难得”的一年,如何在既面临严峻挑战又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中实现科学发展,关键要看我们的认识水平和应对能力。作为政府部门单位,我们首先必须要有信心,如果我们都没有信心了,还怎么要求企业有发展的信心,更谈不上为企业摆脱发展困境提供帮助和服务。因此,大家必须要坚定信心,主动应对,要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全力保持全镇经济发展平稳持续增长。所谓“冬天已经到来,春天不会太远”,我坚信,只要全镇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任何困难都动摇不了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
第二句话:希望大家能够谋好局、开好头。应该说,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从中央到地方都是很有信心的,各级政府纷纷制定了“保稳促调”的举措,**市委已经在十二届党代会三次会议上提出实施“竞争力提升”战略,并且明确把东部区块作为推动**经济从“灵江时代”向“陆海并举”时代跨越的关键所在。而从我们的自身发展来看,我们发展的潜力依然巨大,首先是我们的产业基础没有动摇,虽然部分企业遇到了发展困难,但眼镜、机械、医化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已有很强的基础,只要我们的企业主动应对,积极调整,提升产品竞争力,做好市场开拓,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其次是我们的交通区位优势和空间资源将会进一步显现,**桥及连接线工程已经在不久前(2009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74省道改建、甬台温高速复线已在规划实施中,再加上南北洋涂围垦工程的加快推进,相信再过3至5年,我们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对此,镇党委政府在今年的镇党代会上提出了“实现争先发展,努力建设工贸发达的现代化小城市”的目标,并强调了“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解放思想、激发活力,真抓实干、克难攻坚,争先发展、赶超进位”这四个工作要求,根据这个目标和工作要求,希望各部门单位迅速行动起来,要结合实际积极谋划好全年的工作计划,要正视困难和问题,创新思维,转变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是要认真抓好第一季度的工作,力求能够取得“开门红”,为全年的工作开好头,在新的一年里再创佳绩。
第三句话:希望大家能够保平安、过好年。主要是两层意思:一是希望大家要高度重视春节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全镇综治、、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刚刚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也对春节期间的维稳工作进行了安排,大家一定抓好工作的落实。各办事处要充分利用放假前的最后几天时间,切实抓好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的大排查、大调解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千万不能走过场,要为全镇市民能够过个祥和的春节负起应有的责任;同时,各办事处、各部门要认真安排好节日期间的值班工作,确保上下联系畅通。二是希望大家过一个祥和、欢乐的春节。既要利用这难得的时间好好与家人、与朋友聚一聚,放松一下自己的身体和心情,也不要忘记保护好自己,要注意出行时的安全,另外不要忘记做好廉洁自律,千万不要参与恶性的聚众赌博等违法活动。
“牛去虎来欣大治、龙腾虎跃奋新程”,同志们,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希望,蕴藏着新的辉煌。我相信,只要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解放思想、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关键词】家长群体;家长团队;组织行为学;教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5-0051-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当幼儿进入幼儿园,走进一个班级,遇见了两三位教师,不仅代表这个孩子和教师发生了联系,而且由孩子身后的家长组成的家长群体同时将成为与教师合作的紧密伙伴。作为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然而,家长群体并不就是家长团队,家长群体中的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独立的存在,他们是单线与幼儿园与教师发生联系的。如何把家长群体变为家长团队,通过团队成员间的协同作用来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这需要教师运用组织行为学的方法,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的帮助下建设家长团队,促使家长团队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让班级的工作更加生动而卓有成效。
一、建立明确的班级家长团队发展目标
戴淑芬编写的《管理学教程》一书中认为,组织应具有四个必备要素,即目标、资源、结构和互动。在幼儿园,一个班级从小班成立开始,一般而言,教师会伴随幼儿成长三年。在这三年中,教师应对班级发展的状态了然于胸,其中也包括家长团队的建设。班级价值团队发展的目标,在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班级成立之初宣传、渗透
一个班级的优秀往往体现在班组教师之间的团结和睦、家长对教师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家长之间的互助合作等方面。在班级成立之初,教师应抓好时机,在家访、家长会、论坛、亲子活动等场合与家长进行群体沟通、个别沟通时,尽早让家长知道教师想要建设一流家长团队的意愿,并且这个团队的建设不仅需要教师的投入努力,还需要家长的帮助和支持。
如,在小一班新生人园的第一次家访时,教师把开学注意事项、班级工作流程以及发生意外的处理方法等汇集在一起,写成《致小一班家长的第一封信》,将其发放给家长,并逐条解释其中的内容和规则制定的缘由与目的。在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时,邀请他们成为携手共进的好朋友,共同把小一班建设好。只有当家长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后,才会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工作。
(二)在班级成长之中提炼、总结
当班级组成一段时间后,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家长们对于教师的工作风格、家长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行为有所了解后,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教师要善于及时总结和提炼家长的见解,汲取其中积极有益的部分,使之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
如,经过了开学后两个月的适应和磨合,一位小班孩子的家长在《小一班班风初步印象之随笔》的文章中写道:七十多天,孩子们人生的第一个学期已过半,在这期间,孩子们对班级的态度逐渐由抵抗、接受转变为喜爱和眷恋,对“小一”这个称谓愈来愈认同、维护和自豪;在家长的眼中,
“小一”也有着独特的含义,意味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由此可见,家长们对“小一”的班级团队意识在逐渐形成。
(三)在班级阶段性工作完成后回顾、激励
吴雪丽在《谈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激励机制》一书中谈到,激励是最有效的提高人力资源的途径。幼儿在园的三年由六个学期组成,作为教师,在学期开始之初,应通过论坛、家长会、家长园地等渠道与家长沟通每学期的工作安排,号召家长们齐心协力完成工作;在学期结束时,还需要回顾本学期的大事件,并对家长的配合给予感谢与表扬,以更好地激励家长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运动会结束后,教师在班级的论坛中发帖,感谢家长在这次活动中的支持和努力,表示非常感谢家长们配合老师的工作,并与老师们成为齐心合力的一家人;另外,还表扬家长们在运动会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体现了为别人着想、善于在活动中配合的精神。与此同时,家长们在教师的帖子后面积极回帖,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夸赞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爱心,为自己的孩子能在这样一个和谐的集体中度过三年时光感到庆幸。
二、积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斯蒂芬・P・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精要》一书中说道:所谓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个体与群体寻找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它是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交往或协同活动时而产生的。它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任何社会群体内部人际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群体内部成员的感情行为,最终影响群体目标的实现。
(一)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教师和家长是平等和密切配合的关系,双方应本着互相尊重的原则,就幼儿发展的情况进行商量、计划、切磋和调整。这种关系的良性循环体现为:教师主动工作,家长积极配合,双方成为互相帮助的朋友,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努力。而恶性循环则表现为:教师和家长相互推诿、感到不满、时有矛盾。其实,从家长的角度来说,都希望能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对于教师而言,良好的家园关系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迎合家长,流于表面的夸奖和赞美,而是要扎扎实实地工作,坦坦荡荡地与家长沟通。
(二)家长与家长的关系
相对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接触的机会较少,相互之间不够熟悉,也不够了解。鉴于此,为了营造家长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需要家长们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作为家长之间的纽带,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如通过分析与宣传家长的积极典型行为、组织班级活动和亲子活动等,增进家长之间的互助和交流,促进家长之间的关系融洽,形成共同支撑班级工作的合力。
(三)家长与孩子的关系
家长与自己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在遇到涉及自己孩子的事务时都会竭尽全力给予支持和帮助。此外,教师需要引导家长将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分享到全班孩子的身上,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成班级层面上的家长与孩子的和谐关系。
三、有效进行团队的分工合作
从管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团队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建立在合力分工基础上的。因此,教师需要组织家长团队的成员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发挥整体效能。
1.建立家长委员会
教师可以在家长团队中选择合适的人(有时间、有热情、有能力),请其承担家长委员的工作。家长委员会成员的职责在于配合教师完成班级工作,与其他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并将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反馈给教师。
2.建立班级义工机制
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可发放印有义工自愿选择的表格,并向家长介绍表格的内容和目的意义。大力号召有能力和有时间的家长,自觉自愿地参与班级的事务。
3.安排组织成员之间的分工
仅依靠教师的微薄力量,一些大型的活动和复杂的创意是很难付诸实践的。在团队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每位家长都可以成为优秀的老师,他们有的善于摄影,有的喜欢研究昆虫,有的爱好戏曲,有的酷爱书法。教师应了解每位家长的个性特点和能力爱好,合理安排家长参与班级活动与建设,这样能够让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对于班级的价值。
四、教师以身作则并善于沟通
在家长团队建设的过程中,教师是具有向心力的核心。教师的权威来自个人的知识、才能,尤其是吸引人的个性品质,这些是获得家长尊敬与信赖之本。
1.教师的率先垂范
教师应以“比家长做得更好”的标准要求自己,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应建立在自己做得更多、更好的基础上,为家长起到示范表率的作用。这样家长才会发自内心地敬佩教师,并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工作。教师在活动中身先士卒,在环节和细节上不断追求,力求达到更高的水平,这样的精神和态度会感染和影响家长,促使家长在参与活动时也会考虑得更加周到、细致。
2.善于决策与协调
无论是日常的小活动还是班级的大活动,都需要教师用智慧去思考、倾听和选择。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统筹与协调,这是对教师综合素养和管理能力的考验。优秀的协调者善于倾听意见,并能够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有时,家长会因为孩子之间的矛盾而发生冲突,也会在日常的接触中由于意见不同而产生矛盾。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去化解家长之间的矛盾,不仅要当“裁判”,而且要当具有艺术协调能力的“裁判”。
3.懂得沟通与肯定
班级的团队感和凝聚力是建立在教师与家长间交流畅通基础之上的。教师应多向家长宣传和汇报幼儿园的活动,在亲子活动中与家长多交流,引导家长科学教养孩子,鼓励和肯定家长的参与,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感受到教师工作的努力。遇到有家长参与的活动,教师更要全方位地给予说明和报道。因为,当家长在活动中感受到尊重与重视,就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内驱力展示自我,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合作者,当家长积极参与活动时,教师应当给予真诚的感谢和适当的激励,使得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处于良性循环之中,这有助于班级工作的蒸蒸日上。
一个班级的风气、氛围是在活动中不断积累和树立的。亲子活动是家园沟通交流、熟悉团结的平台,也是建设积极的班风与团队的助推器。教师都渴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和理解,家长也都渴望获得教师的关注与赞扬。总而言之,建设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家长团队,需要教师的率先垂范,并在班级成长的过程中持之以恒地进行引导、管理、梳理与矫正。
【参考文献】
[1][美]周京,[美]莎莉.组织创造力研究全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
[2][美]J・史蒂文・奥特,[美]桑德拉・J・帕克斯,[美]理查德・B・辛普森.组织行为学经典文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第7版)(MBA教材精品译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钱民辉.教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朱启臻.组织行为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6]戴淑芬.管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