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经解释

心经解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经解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经解释

心经解释范文第1篇

1、《心经》全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諦揭諦,波罗揭諦,波罗僧揭諦,菩提娑婆呵。

2、《心经》解释: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般若,犹汉语所言之智慧。波罗蜜多,犹汉语所言之彼岸,这里指人生的终极目标,即人生的真理。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就是尘世间所有物质与生命现象的总和。其中,色蕴是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所认识的物质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光与温度以及各种味道。受蕴,是指由于和外界各种物质形态的接触,所产生的种种心理感受,如苦乐酸甜等。想蕴,是指由于心理感受所产生的种种性情反应,如善恶憎爱等。行蕴,由于苦乐酸甜等种种心理感受和善恶憎爱等种种性情反应,而采取的行为方式,佛教把这些行为分为善业和恶业。识蕴,人体对物质形态、心理感受、性情反应、行为方式所产生的意念或意识的活动。因此,所谓五蕴,乃是指我们具有精神作用的身体。

(来源:文章屋网 )

心经解释范文第2篇

坚持入门本色――向中端看齐

从目前的入门级单反相机来看,无论奥林巴斯E-620,还是佳能EOS 500D、尼康D5000,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它们不但将像素提升至与中端产品一致,更纷纷增强功能配置,与各自的中端产品十分接近。这一度让我们很困惑:它们将如何与中端产品进行区隔?

在进入评测之前,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下入门级DSLR的存在意义和特性。毫无疑问,入门级DSLR拥有价格平民化的优势,它们的出现给整个数码影像市场注入了巨大活力,让更广泛的摄影爱好者进入专业摄影领域。诚然,这种强调“入门”的代价是在机身材质和性能上进行折中,与中高端DSLR相比有些差距。但是,它们的实际表现却并不差-已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现在更不断向中端产品靠拢。尽管市面上也有不少被称作“专业”的高端DC,但是它们跟入门级DSLR相比,无论成像质量、拍摄性能、操作特性还是功能配置,都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为满足众多入门级用户的需求,入门级DSLR要求机身灵活性和高成像质量两者兼具,决不妥协。因此我们看到这些产品的外形在追求拍摄便利性的同时,也尽可能缩小机身,方便人们出行拍摄,还能满足包括女性、青少年等更多用户的拍摄需求,这也是佳能EOS 500D和尼康D5000部相当小巧的重要原因。

随着人们对单反相机视频功能关注度的提升・尼康、佳能也纷纷将入门级DSLR当作视频功能的“试验田”,把D90和EOS 5D MarkⅡ上应用的视频功能下嫁到D5000和EOS500D上。虽然它们在拍摄性能上还不能与松下GH1相提并论-但是这样的争端无疑仅仅是开始,接下来很可能会有更多新产品将这种应用提升到更为实际的地步,从而更大程度地推进高清视频录像功能在数码单反相机上的普及。

Nikon D5000

尼康:

D5000确实是D60的后续产品,并继承了D90的一部分优良性能。我们希望D5000能够满足“想轻松地拍摄高质量照片”的单反入门级消费者,以及“具备中级摄影水平,想拍摄中级单反相机呈现的高质量照片”的摄影爱好者的需求。应该说D5000是在丰富尼康八门级单反产品线的同时,满足中国消费者更广泛需求的一款产品。也是对入门级产品线的一个再细分,目的就是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所以说D5000和D90是针对不同级别用户的需求来开发的,满足不同级别用户的需求,应该说对D90的销售不会有太大影响。

Canon EOS 500D

佳能:

虽然EOS 500D的目标客户群是刚刚开始使用单反的入门级用户。但它并没有局限于入门级机型的定位,而是聚集了能够实现佳能数码单反相机基本理念――“快速、易用、高画质”的各种技术开发而成的。佳能在EOS 500D上毫无吝惜地使用了全新技术,可以说它是一款代表了未来标准的全规格入门机型。

佳能致力于为用户研发高质量相机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每年,佳能都会推出新的升级产品,都会朝着更高的画质、更高的像素进化。考虑到入门级单反用户的特点,EOS 500D的性价比也是很高的。佳能3位编号EOS数码单反相机系列从至今,一直都是佳能数码单反相机代表性的系列,也是在世界上具有相当大销量的数码单反相机。佳能也希望EOS 500D这款最新的高配置入门机型能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动静开先河

此次EOS 500D携“完美掌握,动静皆美”的旗帜登场,当然也包含着对轻便造型的自信。与前代产品相比,EOS 500D在外形设计上几乎没有变化,它们的外形尺寸、按键布局部是一致的,仅仅在几个地方进行了细微的调整,这一点大家从我们的分解图上就可以看出。当然,EOS 500D仍旧延续了EOS 450D十分出众的握持手感,这跟它配置了纹理较粗的塑胶垫分不开。虽然手柄较小,但很适合手掌较小的女性用户,令小巧的机身在手中显得十分轻便。

不过,EOS 500D的变化更多来自于其内核的升级,包括采用与EOS 50D一样的1510万有效像素和DIGIC 4图像处理器,使相机在保持高像素的同时依然拥有出众的性能表现,拍摄中几乎没有停顿,从而让大众用户也能获得接近中端机的性能。这是一个十分突出的变化,为强化竞争,未来的入门级产品必定会向此靠拢。

除照片拍摄之外,EOS 500D的“动”(短片拍摄功能)表现得相当耀眼,通过*键实现自动对焦的速度、在变换拍摄对象时对光线的感应都相当快,录音效果也还不错,人脸识别性能与佳能DC有得一比:在录像过程中按下*键还可启用自动对焦功能只是对焦声音也会被同时录下:与EOS 5D MarkⅡ一样,光圈、快门、感光度都是相机根据环境光线自动变化,快门最低可达0.3s,而感光度最高为IS01600。其中,1080i高清视频因为帧率只有20fps的原因,在摇动机身变换场景时画面会有些闪动的感觉。而720p拍摄表现不错,在光线较暗环境下对噪点的控制也很到位,配合大光圈镜头会有更大的光线适应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EOS 500D的自定义功能也十分强大,共有13项可调整,其中,自动亮度优化、高光色调优先、反光镜锁定、长时间曝光降噪、感光度扩展可分别适应特定的拍摄场景,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和EOS 500D备受佳能重视一样一D5000也是尼康今年在DSLR市场的重头戏不但将D90上配置的1200万有效像素CMOS和11点对焦系统悉数下嫁,10万次的快门寿命在同级产品算是相当不错的配置,更搭载可翻转的LCD(伴随着视频功能的不断普及,配备翻转屏也将在未来流行起来),准确地阐述了“影像在变,视界在变”的要义。甚至可以说,D5000已经得到了D90上配置的大部分专业功能,这也让D5000在同级产品中显得颇具性价比。

作为D60的后续机型,因为多出一个可翻转的LCD,D5000的个头在整体上都有所扩展,不过外形依旧圆润饱满。尽管手柄的防滑效果没有EOS 500D那么好,但是D5000的手柄较饱满,并巧妙地在手柄内侧设计了一个凹槽,配合首次在入门级产品机背上添加的防滑效果极佳的胶垫,同样能够获得稳定而舒适的握持手感。

D5000的机身设计异常简洁,并没有多少功能快捷键,但事实上它的操作依旧十分轻松快捷,这得益于D5000独特的显示界面,通过我们的分解图大家应该能体会到这种操作所带来的巨大便利。与EOS 500D相比,D5000同样配置了相当丰富的自定义功能,包括动态D―Linghting(在高对比度环境下再现亮部和暗部细节)、自动失真控制(修正成像边缘失真)、设定优化标准(类似于佳能的照片风格)等,非常实用。配合D5000相当人性化的帮助按钮,几乎谁都能够很快上手,让我们在测试过程中赞赏不已。

在实时取景状态下,与EOS 500D分开控制拍照和录像不同的是,D5000只需通过不同的按键进行操作。当然,D5000同样支持脸部优先识别功能,识别速度稍慢,在拍短片时,光圈、快门和感光度同样是自动变化,不过它的电子增益更高,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依然能获得明亮的影像,只是降噪痕迹较重,光线越暗,成像越差。这点跟EOs 500D在光线较暗时,画画也随之变暗但能保证画质的方式不同。相对而言,EOS500D短片拍摄画质要稍好一些。

Canon EOS 500D

工程师点评

DIGIC 4图像处理器的升级换代,太大提升了EOS 500D的数据处理性能,即便像素已达到目前入门级产品中最高的1510万像素,但是它的连拍速度却依然维持在与EOS450D差不多的3.4fps。而且RAW格式也采用14位数据处理,为后期处理带来了极大的调整空间。

从我们的测试来看,在“中性”色彩风格之下,EOS 500D对色彩的还原效果相当不错,也为后期图像调整提供了很大的弹性。不过,对于大众用户而言,我们更推荐“标准”和“鲜艳”模式――前者有着广泛的适应能力,而后者在阴天或者拍摄北京南锣鼓巷、故宫以及草原等风景时,更能带来出众的视觉效果,十分讨人喜欢。

而在噪点控制方面,EOS 500D也维持了EOS 50D的水准,基本EIS0100-IS03200都处于可用的范围,纯净度略逊于D5000,这一点与我们当初对比评测EOS 50D和D90有些相似:不过EOS 500D的成像色彩并未如D5000一样随感光度的提升而下降,这点让我们十分欣赏。为保证画质,我们建议用户将感光度控制在lS01600以内,高感光度降噪选择“标准”或“弱”。

Nikon D5000

工程师点评

让我们兴奋的是,我们此次评测搭载的是尼康新推出不久的尼克尔DX35mm/1.8镜头,它的焦距在D5000上与我们常见的标准镜头相当,成像优秀与便携性能兼具。对于用惯了套机镜头的我们来说,F1.8的大光圈让我们明显感觉到相机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展――即便在傍晚时分也能轻松胜任。

心经解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媒介生态环境;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272-02

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正在或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社会文化的繁荣都在影响媒介。与此同时,媒介自身内部也涌动着一股聚变的态势。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竞争日趋白热化,网络日益兴盛,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风头正劲,电视媒介的主导地位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较于中央电视台等全国性的新闻节目而言,地方电视台的影响范围本来就有限,先天的不足使得他们很难与中央电视台一较高低。目前,我国电视业由于行政、区域、观念、利益等方面的壁垒,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尚未形成,国内电视整体生产力相对较弱,竞争乏力。因此建立中国电视业新秩序,形成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局势,为国内电视业储备能量,增添动力,意义不言自明。

一、变化中的媒介生态环境

(一)媒介生态环境概述

“媒介生态环境”指大众传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主要由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不同社会制度的媒介生态环境不同,是由所处的社会制度中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社会系统所决定的1。媒介环境与个体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媒介生态系统。

媒介生态系统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其自身也较脆弱。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认为,人体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占据着至上的地位。媒介生态环境是媒介赖以生存的土壤,不仅制约着媒介的存在,也影响着媒介的发展。

媒介生态环境不仅指媒介自身所处的行业内的态势,也包括媒介所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前者包括媒介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媒介从业者素质的提高,新兴媒介等。后者则包括传播技术的发展,社会制度的进步等。媒介生态包括社会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媒介在这四个方面合力的作用下存在并发展。媒介生态环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媒介本身不是一种僵死的封闭的物质实体,而媒介生态更是一种具有“生命”特征的开放系统。

(二)我国媒介生态现状简述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兴起,犹如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所言:“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人类的生存方式都变成了数字化”。新媒介将人们置身于信息的包围之中,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可接受的信息资源。

新闻媒体作为媒介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既要避免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对事件解读不到位而造成的受众认知不协调。又要避免对一些问题进行过度诠释,过犹不及会使公众对问题的认知与媒介的解读产生偏差。

综上所述,新媒体虽飞速发展,但各方面仍不甚成熟,抵抗力稳定性还很弱。媒介生态学要求确保媒介生态的总体平衡和良性循环。

二、地方台新闻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失衡,形态单一

目前省级卫视节目整体结构失衡,电视剧垄断荧屏,新闻节目边缘化明显。新闻节目数量少,每天主档新闻也不多,仅穿插在早、中、晚黄金时段。

究其原因,一方面,地方台长期倚重电视剧,轻视新闻。电视剧以多集连播方式占据日间和晚间大部分时段,享有绝对优势。综艺节目与电视剧投入产出快,广告回报也相对容易。

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财力、设备等条件限制,地方台无论是制作力量还是制作水平都无法与央视相提并论。新闻节目的内部构成形式单一。除每晚7点各省级卫视准时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外,日播节目主要模式是地方新闻联播。节目形态种类单调,省级卫视基本上都是消息类新闻节目,自办常态栏目十分有限。限娱令和限广令颁布后,各地方台评论类新闻节目兴起,如湖南经济电视台的《钟山说事》、江西卫视的《深度观察》、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等。但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新闻访谈等几近缺位。

(二)题材狭窄,缺乏深度

电视新闻有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娱乐新闻等丰富的题材选择,然而地方台新闻节目题材狭窄,主要限于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两类。新闻更多的只是政令,告知本土消息的主渠道,整体收视状况不佳。在经历了从“播”到“说”新闻的转变后,电视新闻尚未真正步入“评”新闻时代。

对于新闻来说,时效和深度往往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不可兼得。独家新闻有两种内涵:一是时效性,即首发性,第一个报道了某新闻事件;二是报道角度,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往往只有个别媒体独树一帜的报道赢得受众的眼球,也表现在新闻报道的深度解读上。

(三)娱乐成风,引导缺位

离开公众关注,任何媒介都将黯然失色,但一味追求收视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民生新闻曾以其平民化的风格掀起一股收视热潮,但当前仍居主体地位的地方民生新闻存在着众多问题:同质化恶性竞争普遍,节目内容与风格大同小异;盲目追求猎奇效应,将民生等同于市井,将民生新闻等同于负面报道,各类诈骗、偷盗、抢劫、杀人及有悖常理、有违人伦的负面报道充斥荧屏。追求收视率还容易变相地刺激媒体越过道德、法制的底线,媒体的不合理报道极易造成媒介审判与二次伤害,面临新闻价值沦丧,舆论引导缺位的困境。

当前新闻评论类栏目水平参差不齐,栏目定位不清,内容低俗,泛娱乐化倾向明显。评论员无疑是新闻评论栏目的核心,但专家评点乏力,身份模糊。内容有名无实,不过是将先前的故事、猎奇类节目进行了重新包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节目。

三、地方台新闻节目的发展路径

(一)明确定位,走错位化,差异化的节目之路

地方台首先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与清晰的定位(包括受众定位,角色定位,市场定位)。明确自己的竞争原则和策略,做到“人有我改,人无我有”。

“人有我改”,就是要避开中央台和其它卫视台在栏目设置上的强项和方向。譬如中央台有《焦点访谈》,许多地方台也鼓捣出了几档类似的节目叫做《XX访谈》《XX焦点》等。在节目类似的前提下而资金投入又比不上中央台,节目质量和档次自然逊色很多,节目制作水平和收视效果也会显现出巨大差距。把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消耗在与对手同质化的节目上绝对不是地方台的明智之举。

“人无我有”,就是中央台无法给地方观众提供的内容和栏目恰恰是地方台应该大力发展的。地方新闻在地方台的节目架构中仍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地方台一大特色。地域性包含新闻事件发生地域与观众接受心理上的接近。只有充分了解和尊重受众的需要,才能理解受众的期待目标,从而确定电视新闻整体风格。

(二)转变观念,走亲民化,贴近化的节目之路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是有选择地接触、注意、理解和记忆。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要充分了解受众。新闻节目是基础,民生服务作补充,两方面需要协调发展,缺一不可。以服务增强媒体影响力,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贴近性是中央新闻节目所不具备的,地方电视新闻应立足本土,提供具体贴心的天气,交通,消费等实用资讯,主动回应群众关切。老百姓其实始终对电视台抱有独特的期望和信赖,需要地方台办更多的实事,好事。

(三)提升质量,走直播化,品质化的节目之路

多年来,电视新闻形成了解说+画面的报道模式,如何才能让观众耳目一新,增加观众参与意识呢?采用现场报道无疑是目前的理想方式,提供全方位信息。

新闻的过度娱乐化和浅层次堆砌已严重影响了地方电视台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以深度提升媒体公信力,加强评论节目品牌建设是提升地方台新闻节目深度的可行路径。

首先,主持人既是新闻内容的传达者又是栏目品牌的代言人,对品牌的创设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主持人的仪表、素质、风格应高标准、严要求。

其次,新闻节目中的节目标识、主题色调、背景音乐等都是影响节目品质的重要因素,在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保证节目整体基调和谐统一,形成特色。

再次,在栏目模式上,要大胆启用文学艺术性新闻、故事性新闻、动漫版、新闻脱口秀等多种播报方法,采用经济、教育、生活等分类新闻的模式,满足受众多样化的新闻需求,打造品牌效应。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人”越来越被提升到社会的中心地位。电视新闻努力追求的方向应是真正做到关心个人、关心普通民众的生活。除上述路径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手段,以互动提高传播影响力,加强媒体与政府、企业相关部门的合作,彰显媒体整合力,帮助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改革获得实质性突破。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受众需求愈发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地方电视台必须对新闻节目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提高节目质量、树立新闻品牌。在收视率与电视新闻节目功能实现的博弈背后, 实质是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和电视消费主义理念的较量。任何一档优秀电视节目的诞生都离不开一个团队的精心策划与制作,任何一档电视节目想要受到观众的欢迎,都必须始终坚持优良传统与积极探索创新相结合的运作模式。

作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具而存在的新闻媒介,在营造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介更应该发挥好自身的桥梁作用,努力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积极沟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观众看到一个真实、负责任的政府。

参考文献:

[1]邵培仁.媒介生态学研究的新视野――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1.

[2]吕正标,王嘉.电视新闻节目理念、形态与实务.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

[3]唐卫岗.重新定位错位发展――谈地方电视台生存发展之路.新闻爱好者.2012.11.

心经解释范文第4篇

母亲在旁边坐了一会,问我:“家里还有治腹泻的药吗?”我一听,顿时大光其火。一下子就控制不住。“早怎么不说呢,今下午我去药店拿药,你又不是知不道。”

我气呼呼地穿上背心,将母亲喊我不要去的话关在了门内,不过没用力带门,这我是可以保证的。

路上凉飕飕的,没了行人。几个熟悉的医务室都紧锁了门。就直奔县医院。电量不多的电动车在昏昏暗暗的行道树下慢慢地向前滚动。我心里还是有些生气,气母亲这么不会照顾自己,更气自己竟发现不了母亲不舒服!

县医院又新盖了一座急诊楼。大夫见我没带卡,问我给谁拿药,我说给母亲,并把症状说了一下。他径自从窗台上拿了一个卡开上药。我很顺利的取到药,总共花了四元五角。急匆匆往家赶。

车子越来越没精打采。凉凉地风吹在身上,我头冷静下来,深深地惭愧与自责着。

母亲养育我长大,供我读书,陪我同悲欢共命运,已历三十四个春秋,这期间的点点滴滴,非含辛茹苦四个字能准确概括;母亲的疼爱也更非任劳任怨,无微不至能诠释的到位。为什么不能原谅母亲一时的坚忍?如果不是忍不住了,她又怎么肯告诉我?我是这个世界上她唯一能依靠的亲人,不告诉我还能告诉谁?岁月已经无情地夺走了母亲的青春年华,生活也刻薄地留给她一身的病痛心伤,为什么,我,她唯一的儿子,竟然不能对自己唯一的母亲耐心一点点,宽容一点点?而且,得知了母亲身体的不舒服,首先关心的不是她的疼痛,而是埋怨她?

我越想越惭愧。母亲此时在家里肯定既担心又埋怨自己,我实在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更算不上有孝心。

母亲最需要的可能不是锦衣玉食,而是我能健康平安;母亲最担心的可能不是我工作的点滴(因为她毕竟不太了解),而是我的生活是否快乐幸福。犹记得以前上学离家久了,母亲见到我的眼圈总会通红,哽咽地对我说过“最希望天天看着我,才放心”,那时候她的泪流在心里;每次离家,她又总是将背影高高地站在夕阳里,长长地影子里一定有我未曾睹到的哭泣,我自己每次也都是哽咽着,在自信的青春的脸庞轻轻流下两行短促而又奔放的泪河。而我能给予母亲的是什么呢?我竟都已忘记了吗?

我一天天长大,从母亲的怀里挣脱;我一年年独立,在母亲的牵挂里漂泊;如今,母亲与我聚居一室,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并不能日日相慰,交给妻子照顾,就在乡镇上尽心尽力。母亲就在家里等待,等待着周末,我回家。母亲的白发一天天增多,我却正值青春年华;母亲正一年年恋旧,在节日里思念故去的父亲,老家的点点滴滴,我却越来越粗糙地生活,并且还自以为是地发脾气。

回到家里,母亲早等在门边。我只对她一笑,她就笑了。我再和她说以后要及时告诉我的时候,语气已经委婉了。给母亲取出药,端来一杯水,看着母亲吃上药,我就去看儿子写作业。听见母亲在外面窸窸窣窣地收拾着,一会就去睡觉了。我心里还觉得不放心,害怕她还生气。就推开她的门,开了灯,母亲谁自己正在打蚊子。我就帮她打死了那只蚊子。“娘,还生气吗?”“生什么气。睡觉去吧。”心里揣着那块石头终于放了下来,我却觉出了比累更令人惧怕的东西。

实在是母亲的宽容惯坏了我,实在是母亲的迁就让我不经意间疏忽也疏远了母亲,更是我的肤浅、粗糙和心理习惯性的冷漠让我不再是我。

无论何时何地,孝敬母亲,就要耐心地倾听,不管是唠叨还是牵挂;就要耐心服侍,不管是她的粗心还是笨拙。母亲永远需要子女的呵护,因为她已经把她的坚强和伟大无私地传给了我们,我们能做的,就是耐心地,一点一滴的还给她。不管还多少,只要有继承,就可永恒。也许,这就是母亲的使命。我们只不过是用耐心的方式继承,并借此表现母亲关爱的价值,和自己人生修养已达到的境界。

心经解释范文第5篇

一、新秀型教师的成长困惑

教师专业成长的话题对于笔者这样初出茅庐的教师而言似乎有些虚渺,之前对此思考甚少,却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工作第一、二年,笔者认真备详案,每周听课不少于4课时,经常走进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大量的听课和认真备课使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较短时间内熟悉了高中地理教材,在历次考试中取得的成绩也可圈可点。工作前两年就获得县区级优质课堂评比大赛一等奖、基本功竞赛二等奖、教坛新秀等荣誉。工作满三年时,从南通如东中学竞聘到盐城景山中学。2013年,任教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上课基本能够轻松驾驭,学生考试成绩也不错。现在对备课、听课的要求降低了,很少积极听课,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教学行为,却是一种很平常的教学现象。随着学习劲头锐减,满足于目前的教学状态,教学激情逐渐减淡。

因为懵懂报考师范大学,毕业后按部就班回学校当教师。对自身来讲,“教师”这个角色只是一份“工作”,自以为能力上能够胜任。对教材熟悉一轮后,每天的工作基本就是重复。之前保持着新鲜感,会对每个学生认真研究,拉近彼此距离,会为他们某一次优异成绩欢悦许久,会因某次退步茶饭不思。年复一年,学生送走一批又一批,倦怠感逐渐显现。学校的其它安排,如常规检查、文娱表演等渐渐成为负担。对未来职业规划几乎为零,一度感觉职业旅途上没有了指明灯。

二、新秀型教师的发展方向

培训第一天上午聆听了王仲智教授的讲座“反思性教学实践与专家型教师的成长”,把迷茫中的自己一下拉回现实。王教授给出关于教师成长的八个问题,引发对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产生的思索:为学校、为校长而工作?还是为自己、为兴趣而工作?着眼于当下谋算自我,还是着眼于未来规划人生?在人生旅途上,作一个纯粹的生命消费者,还是不断让生命增值的人?是事事等待领导安排,还是像机敏的猎豹一样,总是主动出击寻找机会?遇到困难,是以抱怨和牢骚来应对,还是以积极的心态去化解?把工作当作课题来研究,还是当作“收租”来对待?对于一个目标,只有短时的热情,还是保持永久的激情?是人云亦云,还是坚持自己的特色或品牌?王教授指出,专家型教师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师。

平时走进优秀教师课堂时,感觉到他们授课过程中更易于找出知识的关系与联系,能将知识点更密切地联系整合起来;对问题的深层结构更敏感,善于抓住重要细节,并将其它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地理教学领域;善于运用观察和类比的方式解决问题。他们利用创造性思维方式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新颖又恰当,往往能产生独创的、有洞察力的解决方法,并在较高水平的认知活动中有所体现;善于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转变成内容性知识、教学法知识、教育学知识。听课过程中,发现他们不仅关注教学目标,同时兼顾学生行为、课堂气氛等,执行教学计划有序而灵活,能随时对教学进行积极的检查、评价、控制和调节。而笔者作为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把精力集中在学科内容上,关注自己能否顺利完成任务,对问题的表层结构关注更多,很少兼顾学生的反馈信息,也很少会对教学过程进行主动、积极的反思,解决问题效率不高,个人教学效能感不强烈。

做同样的工作,会因为心态不同产生两种结果,甚至天壤之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处于倦怠感阶段的教师如能静心探索新的追求、保持信念,同样可以向经验型和专家型教师方向努力。

三、新秀型教师发展的必备要素

教师成长的一般阶段(表1)清晰展示了新教师未来的发展可能。笔者正处于从熟练新手型教师向胜任型教师过渡阶段,特征就是进取心易满足、学习精神减弱、工作上能轻松驾驭、处于个人专业发展危险期。这次培训着实受到 “刺激”,认识到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必备如下要素。

1.坚定教师职业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是指将自己职业活动的多个方面――智力、知识、技能、道德、社会等整合起来,达到对所从事职业及自身角色的整体认识,获得职业身份认同。否则,无法对自己进行正确认知,应对各种职业问题时会感到迷惑不解。作为把专家型教师定为目标的青年教师而言,首先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保持一股动力和一份激情,因为拥有这一份喜爱和热情,让笔者在短短三年里专业技能迅速成长。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既然选择从教职业生涯,就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进行理论学习。专家与新教师间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一般记忆力、观察力等认知能力上,也不是一般策略应用上的差别,恰恰相反,专家所获得的广泛知识影响他们所关注的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也影响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何组织、表征和理解信息,并反过来影响记忆、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家型教师能毫不费力地从自己的知识中灵活地提取重要内容,应付新情境的方法灵活多样,新教师真正成为专家型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

3.建立高效师徒结对机制

师徒结对是我国传统的教师学习形式。工作至今,得到师父不少指点。每周听师父两节课,听完后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依葫芦画瓢”,很少会有自己的新发现。应提供机会让徒弟和师父同台“演戏”,通过对同一知识点的讲授找出师徒差距,让徒弟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偶尔也会给师父带来灵感。

4.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感

职业倦怠感是指由于工作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过大而导致对于工作的厌倦情绪。教师职业倦怠感是其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而产生的情绪衰竭、态度消极、行为消沉的不良心理反应,表现为工作满意感和幸福感下降,充满挫折和疲倦。教师必须克服职业倦怠感,在“刺激”中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如参加培训、听课、开设公开课、评课、撰写论文等。

5.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培训

参与继续教育培训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继续教育是在职教师继职前教育之后相对系统化、理论化的再教育行为。它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明显的目的性、针对性。在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继续教育培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换传统的教育观念,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新的教学技能等,继续教育培训则能使教师很好地实现这些转变。通过这次培训,笔者更清楚地认识自身专业和技能、教学观念等方面的不足,形成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提升自身的课程实践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