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不真实的荒谬

不真实的荒谬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不真实的荒谬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不真实的荒谬范文第1篇

可惜这是个夜晚,仰头让冰凉浇灌脸上,美丽的忧伤,不曾在白天放眼远方,那么滑落脸庞的是泪水还是绝望?

俯身捡起早已破碎的些许记忆,曾感觉那么平淡而渴望流浪的日子,现在却成了充满诗意的回忆,到底是每个人都喜欢怀旧,还是对自己眼前的生活生腻了?这是个夜晚,没有明亮的答案,谁会在如此窒息的寂静里寻找这样平凡的问题!

一颗流星在不经意的时候,跳着轻盈的步子走向死亡。忽然感到一阵眩晕,原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辉煌和理想!究竟是我有足够的懦弱还是赞美死亡者的荒谬?为什么要把如此凄凉的事说的那么崇高呢?既然高喊生命的可贵,又为何如此大大的赞扬死亡的美丽呢?这不是战争。

不知道什么时候,雨已停了。我才发现自己很离谱,为了虚构一点心情,竟然在自然的常识上犯错,既然是下雨,怎么可能有流星?可我真的走在雨中,也真切地看到了流星划过了天空。这是真实还是在梦中?为什么现实如此清晰?

事实上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当我带着愤怒发出声音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坐在电脑前,或许这只是一点回忆,很近也很遥远的故事,我也恍惚了。

面对这样的生活,我莫名其妙的笑了,笑到身边的人感觉恐怖,泪水沿着笑的痕迹滴落,我才想起,无论是虚构还是真实,我都忘记了一样东西——樱花。

关于樱花,我已找不到记忆。想起樱花,我就感到疼痛,就莫名的落下眼泪。

是一切都没有发生还是因为发生了才会是现在的我?我早已没有想起了,只知道,我要写的既没有樱花也没有雨,只有一些模糊不清的画面。

那么我的眼泪呢,我没有看见,事实上我很久都没有流过眼泪了。

于自己,关于生活,我都感觉那么虚空,我不是个虚构的人,我也不是个虚无主义者,而且我习惯于安于现状,我很少去想关于生活的真实和虚构。只有面对死亡,我才会把自己置身于不真实的状态。

不真实的荒谬范文第2篇

视觉幻象又称视错觉,是特定条件下人们对某些客观事物产生的不真实知觉,这有别于我们常说的幻觉。幻觉是一种虚幻表象,是个体在异常心理和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异常知觉,而视觉幻象是受众群体对某个对象均会产生某种特殊知觉的现象。

从本质上讲视觉幻象是人类视觉系统正常加工外界图形信息的结果,其中视觉系统中的光学成分、网膜成分、皮层成分、认知成分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

视觉幻象的产生,究其原因,首先是眼动产生的刺激取样误差,其次是神经的抑制作用,再者从认知的常识性误用和深度加工理论也可以解释,此外日常文化生活经验也是产生视觉幻象的原因之一。

视觉传达设计中,具有新意的视觉语言不可或缺。视觉幻象就是一种绝佳的创意思维表现方式。其生动、非常理的表现,能够让深受惯性思维和思维定式折磨的设计师冲破常规思维牢笼,开辟新的创意空间。同时视觉幻象更关注受众者的感官问题,能更准确到位地传达信息,这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视觉幻象在视觉传达设计的有机运用,不仅能够满足受众追求艺术性和新奇性的需要,也能扩展视觉传达创作的艺术空间和思维空间。

现代艺术与视觉幻象

现代主义艺术中的各种运动主张和表达思想不同,有意思的是他们在创作中却对视觉幻象一致热衷,他们都喜欢使用视觉幻象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他们相信视觉幻象会给受众带来惊诧的感官刺激,而“诧异是最伟大的新动力”

立体画派就很擅长使用视觉幻象手法进行创作,他们的作品被现代诗人阿波利奈尔形容为“完全新的艺术”,其新异之处在于展现的“第四维”空间,一种超越欧几里德经典三维空间的空间思维。这种令人诧异的方法,据说是“更本质”地表现一个物体的方法。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更是强调,受理性控制和受逻辑支配的现实是不真实的,只有梦幻与现实合一才绝对地真实。他们的绘画中,展现的是一个玄妙而又奇异的世界:玛格里特的玄静、达利的梦魇、恩斯特的狰狞、米罗的稚气……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大量运用图底反转关系,这对后来的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视觉幻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欧普艺术(OpArt)大放异彩。该派艺术家重视对色彩、光学、物理学、数学等科学原理的探讨,常用的手法有黑白对比或补色对比的几何纹样按照数列关系进行错位、重复,造成错觉的空间感和变化感,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感受和变幻莫测的视幻效果,对设计领域影响至今。无论是欧美或日本的建筑装饰、都市规划、家具设计、娱乐玩具、橱窗布置、广告宣传、纺织品印染,甚至芭蕾舞、电视观赏等多种设计领域都可以看到欧普艺术的影子。

然而欧普艺术盛行时间并不长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走向衰落。究其原因,作为一种纯艺术而过于理性化的表现方式也许是主要根由。

但它为什么在设计领域中还会得以延续?

我们知道,设计思维综合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而欧普艺术在理性方面的体现能很好地满足设计需求。如企业形象设计中欧普艺术的新视角和理性化正好符合企业形象设计严谨性和理性需求,同时又能带来新奇感。

历届奥运会海报对欧普艺术似乎也情有独钟,多届奥运会海报部运用了欧普艺术的创作手法。它们对欧普艺术形式感的钟爱正是因为欧普艺术所达到的效果很符合奥运会精神中所要体现的速度感、运动感、活力感。

强烈的眩晕效果和无限的空间感觉是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海报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来自纽约的设计师莱曼运用欧普艺术手法,借助一根根带有律动感的平行线条营造出流动的画面效果。奥运五环标志在黑白衬托下非常醒目,并精妙地成为数字“68”的一部分,这届奥运会海报的独特设计,加上强烈的印地安文化特征,让它成为历届奥运会中最具特色的奥运海报之一。

1988年汉城奥运会海报更是把欧普艺术的光环效果发挥到极致,五环和发射形的线条组成了光芒四射的效果,寓意奥林匹克照亮全世界,手持奥运火炬的运动员象征着人类在五环的照耀下奔向幸福和繁荣。

概念图形设计与视觉幻象

视觉幻象的视觉语言形式有利于准确到位地传达信息,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也常常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可能是设计者预期的。也可能是难以预料的,而这种偶然性也正是视觉幻象的魅力所在。

概念图形设计中也经常采用视幻现象的表现手法,不仅能把毫不相关的元素组合成新元素并赋予新意义,在视觉上也会带来奇特感观。这种灵活性和独特性体现出设计师独有的思维特性和模式,更直观地表达他们的想法。

漫画家出身的设计大师福田繁雄就很善于运用视幻觉效果进行创作,他的作品紧扣主题、赋予幻想、形式简洁,常常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表现出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感。除了福田繁雄,冈特・兰堡,霍格尔马蒂斯、金特-凯泽等国际著名设计大师,也都钟爱视幻觉的艺术表现方式。

平面广告与视觉幻象

随着时展不断出现新的视觉刺激和精神因素,他们带来的冲击同样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

当今的设计师喜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添加以达达主义为主要形式的随意性、偶然性、自发性元素,与多种艺术形式混搭,作为一种视觉符号传播给大众。他们认为,这样更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更富有人情味,也蕴含对过去的缅怀。

LEGO的广告作品中,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埃舍尔的创作手法为广告作品注入了新活力和新想象空间,使得埃舍尔的表现手法更加贴近大众,把原本过于理性化、复杂的创作方式转化成简单、随意的方式,让大众不仅感到新奇而且更容易接受。

文丘里(Robert Venturi)曾说“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以非传统的方法运用传统,以不熟悉的方法组合熟悉的东西,这样就可以改变环境,甚至搞老一套的东西也能取得新的效果。”

耐克运动品牌的海报,重新演绎了欧普艺术的形式感,“新艺术”元素与欧普艺术手法的融合混搭,正是时下最流行的。欧普艺术原有的几何图形的周期性构成,在这里被替换成具象的形象,然而光幻的效果依然不减。这种西方的创作手法与中国元素的有机结合,更加加深了视觉震撼效果。

新时期视幻现象表现手法的运用给我们一个新的启示,视觉幻象的运用虽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旧家伙,只要加入新元素并赋予新特点,就会进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明《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知觉和错觉》科学出版社2004.3

[2]河清现代与后现代――西方艺术文化小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11引述于现代诗人阿波利奈尔(Apollimaire)

[3]河清现代与后现代――西方艺术文化小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11

不真实的荒谬范文第3篇

中学生学习写作文,常常苦于文体死板、内容僵硬、表达空洞,无他原因,只是作文中缺少感情而已。写作过程中,情感对文章犹如灵魂对肉体一般,如若失去了灵魂,则只剩僵尸一具,行尸走肉而已;作文失去情感,则也是干涩隐晦,无法读下去。

如何在写作过程中加入感情呢?

其一即如首段中诗人杜甫所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无需喷薄而出,也无需隐忍不发,顺其自然地将感情流露出来即可。譬如看到太阳东升,则联想到朝气蓬勃;看到日落西山,则联想到暮年壮心。黄庭坚的《东坡先生真赞》曰“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人有各种情感,喜怒哀乐,种种不一,写出文章来,总要一抒胸臆;则嬉笑怒骂也好,喜怒哀乐也罢,顺着笔尖一一流露,自然顺理成章,成就有感染力的文章。鲁迅先生的杂文,无一不是如此,或是嘲讽,或是大声呼喊,每篇都可引发强烈的共鸣。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先由因家事而到父子相见,而后又到车站送别,父亲嘱托查房照顾路上小心,又不顾行走不便去购买桔子,待作者看到父亲艰难的将桔子买回来,外加父亲临别时所关心的话语,很自然的作者会流露出感动之情,“这时我看到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留下来了”。作者因父子临别的情景而感动生情,这正是触景生情——父子情怀油然而发,让人非但不觉矫揉造作,反而很易被父子情深所感动,这即是顺其自然的流露感情。触景生情即是一种自然流露感情的好方式,它通过对情景的描写来抒发感情,或是情景交融,或是因物抒情,都可自然引发感情的抒发。

再者表达情感要恰当,如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所述“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份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同样道理,在作文时抒发感情也不能过多或者过少,即抒发感情要适度。感情太少则文章显得干涩空洞,感情泛滥则显得矫情,过犹不及。孔子有中庸之道“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子程有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简言之就是要平衡,和谐,恰当,妥帖,得体和适度。这正是作文时抒发感情的尺度和要领。

有些学生作文时表达感情过少,则好似记流水账,一件件事情记录过来,让人无法看清作者的意图,主要内容尚不知所云,更不用谈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了;而表达感情泛滥虚假,则有生搬硬套、强加于人之嫌,反而会让读者产生不真实的感觉。这些都是没有真情实感的表现。比如同学之间互借纸笔就抒发两肋插刀、以死相报的豪情,不仅不会让人觉得真实,反而会有些荒谬可笑的意味。

一次,笔者带领学生游马陵山,到山顶休息时,我让学生写篇抒情散文。但学生环顾四周之后,认为山上只有一些花花草草,没什么可写的。笔者动情地告诉学生,马陵山确实没有泰山雄奇壮丽,也没有黄山险峻奇美,它很平常,但从平常中悟出不平常,这是作文的关键,而这取决于大家在爬山的时候是有情还是无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把这种真实的感情表达出来,怎会不打动人心?这时,学生若有所悟,一度忽略的体验就这样被唤起。

是这样阐述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即群众路线,意思就是党的工作不能脱离群众,不能脱离实际,要紧密联系群众生活。作文时抒发感情同样也要遵守这样的准则,抒发感情不能脱离实际,抒发感情要紧密联系生活,这样,才能说真话,抒真情,以情动人。

记得以前听说过一件事情,批评中学生脱离实际,某中学一学生在金水河畔吟诵“金水河水浪滔天”的诗句,而实际上金水河只是一条流经市区的“龙须沟”,水量很小的一条小溪而已,却被形容为“浪滔天”,使人觉得很是滑稽,更谈不上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了。这正如鲁迅先生曾说过“不可能抓着头发离开地球”,意思就是批评那些脱离了实际而生活的人,同样也是说抒发感情不可脱离实际和生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作文时候抒发感情还有一点需要遵循,即抒发感情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太过急躁,缺少渲染和铺垫会让人觉得感情来得突兀与生硬,犹如演戏时开场就是部分,观众难以理解和共鸣;也不可过于迟钝,犹如演戏时喜事之后要喜上眉头或悲事之后会伤心流涕,演员却呆立不动面无表情,这让观众不知所措,弄不清想表达的情感。抒发感情也如学习音乐,先由单个音符到一段旋律然后再到整篇乐章;又如男女朋友谈恋爱,先是认识,而后深入了解,再产生感情,最后再感情加深以至结婚。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先看到明月,“明月几时有?”,后想去到月亮上,“我欲乘风归去”,再一转写到月亮怎及人间好,“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接着月光照到了人间的楼阁与雕花窗户,也照到了无眠人的身上,不禁要问为何总是离别时月长圆,“何事长向别时圆?”;再由此而想到相对应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所以才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的感情随着景物的变化(典型的触景生情)而逐步表达出来,读者也跟随着作者循序渐进地产生了感情的共鸣,以至结尾时美好的祝愿,十分自然与流畅。

不真实的荒谬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数字化虚拟空间;符号化虚拟空间;镜像空间;赛博空间

“虚拟空间”是数字时代视听艺术空间构成的重要体现,这里的“虚拟空间”不同于以往所说的文学的超现实空间、音乐的想象空间,也不同于二维屏幕的空间幻象,虚拟空间在数字时代有着它独特的意义。要认识“虚拟空间”的内涵,我们先从词义本身说起。

“虚拟空间”由“虚拟”和“空间”两个词语构成。在汉语中,虚拟由“虚”和“拟”两个字组成,“虚”通常意为假的、空的、不真实的。一般常用词语有虚假、虚空、虚幻、虚名。“拟”的常用词组有模拟、比拟、拟真、拟制,一般意为模仿、揣度、效法,或者设计、制作、起草、编写等。“虚”和“拟”组在一起,常和“真实”“现实”等词语相对,通常认为是“真实”“现实”的对立面。

《现代汉语辞海》中对“虚拟”的解释有两个:“(1)作形容词,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假设的;(2)作动词,虚构;编造;捏造。”[1]《新华字典》对“虚拟”的解释也是设想和虚构。中文词典对于“虚拟”的解释误导了很多人对于“虚拟”的认识,这和长期以来人们对“虚”的理解有关。

我们来探究一下“虚拟”的词源就会知道,把“虚拟”认为是不真实的、虚假的观点是比较草率的。在英文中,“虚拟”一词用的是“virtual”,而不是unreal(不真实的)、visional(虚幻的)。在1984年版的《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中,“Virtual”的意思是“事实上、实际上”,如“the virtual head of the business”译为“商店实际上的老板”,“a virtual defeat”译为“实际上的失败”。

“virtual”最终指向“实”,the virtual head of the business,这个老板或许名义上不是老板,但其实这个店所有的事情都是他说了算,是店里真正的老板,有实无名。但“virtual”的“实”和“real”的“实”不一样,“real”是在形式与效果上都是真的,而“virtual”形式上不是真的,但效果和真的一样。

所以虚拟真正的指向不是“虚”,而是“实”。早在人类文明的开始,虚拟就已经出现,并在艺术的发展和表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艺术与虚拟的关系可被分为两种形式:广义的虚拟是艺术的符号化虚拟,狭义的虚拟是艺术的数字化虚拟。符号化虚拟和数字化虚拟是一般和特殊的P系,数字化虚拟有其明显的特殊性。陈志良认为“虚拟”是“用0~1数字方式去表达和构成事物以及其关系,是一种数字化方式的存在,它构成了人类中介系统的革命”[2]。这是对数字化虚拟地位的一种肯定。所谓艺术的数字化虚拟,就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参与到艺术创造的过程、艺术品的最终呈现,乃至艺术创作的材料、工具等方方面面。

艺术空间是创作者通过一定的媒介物,运用相关的艺术手段,加工物理空间、表现知觉空间,使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呈现出一种空间感。艺术的虚拟空间是指艺术空间的虚拟感,这种空间或存在或不存在,呈现与真实物理空间有着明显区别的空间感。艺术中的虚拟空间也可以从广义和狭义来理解,从广义来理解,是指任何符号化的虚拟空间。狭义的虚拟空间是指数字化的虚拟空间。符号化的虚拟空间和数字化的虚拟空间也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数字化虚拟空间有其特殊性。

瑞安(Ryan)将“虚拟”分成三种截然不同的含义:与视力有关的(作为幻觉的虚拟)、学者的(作为潜能的虚拟)、信息技术的(作为计算机中介的虚拟)。[3]传统时代艺术的虚拟空间是指任何形式被符号化的虚拟空间,以舞台虚拟空间和镜像反射空间为代表。

舞台虚拟空间是指在舞台艺术的表演中,演员通过特殊的表演和高度符号化的道具,将各种没有在舞台上直接出现的事物暗示出来,借助这些提示在观众心目中形成一个想象的空间环境,并由此获得虚实统一的完整舞台形象。这也是舞台艺术常表现出的“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的效果。

舞台上的虚拟空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舞台上物理空间的虚拟,指在一个固定的舞台空间里,可以表现出空间的高低起伏和任意变化,所谓“跑一个圆场,就周游了各地”。二是道具的虚拟,所谓“一桌二椅”就是高度符号化的道具。三是动作的虚拟,是指演员通过动作的表演可以表现出任意的行为和意识,也通过表演虚拟出其所处的空间和时间来。在中国戏曲中应用最多的如以扬鞭虚拟骑马或以划桨虚拟行船等,“虚拟表演是形成中国戏曲相异于西方戏剧的独特舞台风格和美学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组成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4]

镜像空间也是艺术中的常见空间。镜子有着它独特的工作原理,根据成像原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可以在镜面背后形成一个等大的、或者变形的虚像,这个反射的虚像就是镜像。这个镜像是虚幻的、不存在的,但是虚像可以表现得跟原物完全一样,所以在光线的反射中,又形成了一个和现实空间相对的镜像空间。这个镜像空间同样能带给观者空间感,但它看得见,却摸不着,只能远观而不能触得。柏拉图著名的“洞穴隐喻”就是利用镜像反射的原理,洞穴中的洞壁是介质,而洞穴中的人因为背对着真实的火光,他就把洞壁上反射的虚拟空间认为是真实的空间。

镜像空间有着它的独特性。第一,附着性。镜像空间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必然附着于现实空间。镜像空间的成效还取决于反射的中介,其平整程度、大小等。中介的形式有很多,水面、镜面、冰面、金属面、洞壁等。第二,在场性。只有当中介、现实空间同时到场时,才可能反射出镜像空间。第三,暂时性。镜像空间是暂时存在的,不能永存,不能被固定。巴赞认为电影的银幕与镜子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它是带延时映像的一面镜子,仿佛有一层水银涂面会保留它的影像”[5]。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就是一场由真实空间和镜像空间组成的异托邦盛会,组委会将水搬进了开幕式的主场馆,在中央场地灌装了2000多吨水,这片“人造爱琴海”呈现出了一个巨大的镜像空间,整个开幕的背景在这陆地和“海水”间变幻着,而文艺表演就在这真实空间与镜像空间中展示着,加上高科技的光影效果和绚丽多姿的烟花交相辉映,观众好像进入了梦幻之境。

数字时代,艺术的虚拟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完全区别于传统符号化的虚拟空间。米尔佐夫对“虚拟空间”的变迁是这样理解的:“从18世纪的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艺术的经验到今天互联网再到未来的虚拟现实,都可以纳入这段历史。然而,以前对虚拟的陈旧体验都是对不是很逼真之物的被动的注视。而电脑生成的环境所能提供的确是一种互动性的虚拟景观,这还是前所未有的。”[6]

数字化的虚拟空间,又被称为赛博空间、网络空间或者电脑空间,是以因特网技术、数字技术为基础形成的一个多维的电子信息空间,这个空间完全区别于真实物理空间,但和物理空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电子信息空间中,用户不能在场,却能产生与物理空间类似甚至是更真实的空间感。胡敏中认为“从当代的信息技术角度说,‘虚拟’就是网络技术所促成和展现的数字化空间”[7]。狭义的虚拟空间译为Virtual Space,它是存在但有实无名的,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的。

早在20世纪中期,海德格尔就说过,我们正在进入世界图景时代,世界已经变成了一系列的图景。数字化虚拟空间的出现证实了他的预言。继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大张之沧随之提出了“第四世界”的理论,在国内也引起一阵热议。张之沧提出的“第四世界”的概念,“意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借助电脑网络、电子通信、虚拟技术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将光、电、色、能、数字与信息集于一体,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日常生活模拟缩合,构建起的一个与‘自我’紧密结合的新天地”[8]。在这个新天地中,是集合了网络世界、虚拟现实、信息集合体等的综合体,第四世界存在的形式就是数字时代的虚拟空间。

本文将数字化虚拟空间分成四种类型:赛博空间、数字图像空间、虚拟现实空间和互联网内部空间,从这四种空间来阐述数字时代艺术的虚拟空间的呈现。

一、赛博空间

赛博空间(Cyberspace)是控制论(cybernetics)和空间(space)两个词的组合,是指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中的空间,这种空间必然和真实空间有着区别。赛博空间在社会层面上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的朋克活动,在媒体层面上可以追溯到西方由来已久的记忆宫殿,在精神层面上可以追溯到吉布森所阐明的交感幻觉。[9]

赛博空间在加拿大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1982年发表于omni杂志的短篇小说《融化的铬合金》中被正式使用,1984年在小说《神经浪游者》中被普及并流行。[10]而吉布森在小说中提出的赛博空间有如今互联网赛博空间的影子,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小说中科幻赛博空间的特征主要是:赛博空间可以穿越时空,突破现实空间的限制;赛博空间的掌权者是能够掌控信息的人;在赛博空间中可以人机合一,以纯粹的精神形态而永生。

吉布森在《神经浪游者》中对电脑意空间有这样一段描述文字:世界上每天都有千百万合法操作者和学习数学概念的孩子可以感受到一种交感幻觉(consensual hallucination)……从每一部电脑储存库里抽象出来的数据的图像表达。它复杂得不可思议。光线在智能、数据簇和数据丛的非空间中游弋,宛如城市之光渐渐远去……复杂的几何图形开始在箱柜上点击一个地方,与附近的三维栅格连接起来。[11]这里“电脑创意空间”意指赛博空间,“交感幻觉”就是由身体某一部分的刺激引起其他部分的反应所产生的幻觉。

而在数字时代的赛博空间,是“全球联网,由计算机支持、计算机存取、计算机生成,多维度的、人工的或‘虚拟的’现实”。[12]构成赛博空间的,“不是被充满个人欲望的身体所占据的未被测绘的物理空间,而是无法测量的可以无限延展的智能空间”[13]。赛博空间是由电子数据流组成的虚拟空间,和人的心理空间不同,“暗示着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维度,在这里我们把信息移来移去,我们围绕数据寻找出路。网络空间表示一种再现的或人工的世界,一个由我们的系统所产生的信息和我们反馈到系统中的信息所构成的世界”[14]。

赛博空间拥有三维虚拟空间的外观形式,没有重量和质量,只存在于0和1的编码中,只是一个在效果上发生而实际上没有任何事件的虚拟领域。“赛博空间不是由一种同质的空间组成,而是指无数个迅速膨胀的空间。每一种空间都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数字相互作用和数字通信的形式。”[15]

也有学者认为赛博空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甚至可以说是“反空间”的。美国学者米切尔对其做过这样的解释:“它确实是反空间的。你不能说它在哪儿,或描述它可以记忆的形状和比例,或者告诉一个陌生人怎样到达那里。但是在不知道事物在哪里的时候,你却能够在其中发现它们。网络是一种特别的、无处不在的环境,然而立刻也能变得到处都在。你不能走向它,但是你能够从身体上发生的任何地方在网上进行联机。网络的交互作用的完全空间化打断了地球编码的钥匙。”[16]

二、数字图像空间

数字图像是由模拟图像数字化后得到的图像,它以像素为基本元素,是可用计算机或者数字电路存储和处理的图像。传统的摄影、影视作品在图像制作上是利用感光胶片类似的工具,借助光线来完成的,而数字图像也是“在图像制作的发展史上人们第一次不是借助于光线来制作图像(比如录像机、照相机、摄影机都是靠真实的光线与感光底片的相互作用来工作)而是用数字化工具来制作图像”[17]。

数字图像中的一切元素都是通过计算机创造的,所以在数字图像空间中世界都是虚拟的,包括场景、动物、人物,等等。斯皮尔伯格在《侏罗纪公园》中创作的数字空间,包括恐龙世界和恐龙的形象为什么如此吸引观众,让大家为之倾倒,美国学者华伦・巴克兰德说过:“一种可能的回答是影片中所描绘的景象,不是一种简单的虚构,而是存在于哲学家按照逻辑思维所划分的‘想象中的世界’当中的一种景象。一个想象的世界是我们生存的‘现实的世界’在形态上的拓展与延伸。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是相同的。但是,虚构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纯粹自由的、想象中的世界。”[18]恐龙世界和恐龙本身的形象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们是现实世界的延伸,但又是一个符合逻辑的纯粹想象的、数字的空间,“人们所生产和消费的数字结构不仅互相指涉,实际上它们还互相生成,这样它们就构成了互图性的镜像迷宫,通过瞬间的图像捕获而(在相对少量的点上)与外部的物质世界链接起来”[19]。

米切尔・W在谈到本雅明时说过:“如果像本雅明所说的那样,机械图像的复制以展示价值取代了膜拜价值,那么,数字成像则以一种新的价值――输出价值,即电脑的可操控能力――进一步取代了展示价值。”[20]数字图像的出现改变了原本和摹本的关系,使原来一切的不可能都成为可能,而同时也消耗了原本手绘图像的膜拜价值和机械图像的展示价值。

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图像摄影专业学生许兴昆的一组毕业作品《穿越金陵》引起人们的关注,他通过图像后期技术,制成一M无缝衔接的“穿越照”,将老南京和新南京的景象并置在一张画面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数字图像空间。这组作品使得观者将今天的南京与历史的南京进行了对比,引发了对于南京这座城市的怀旧情绪。

数字图像创作、合成技术与20世纪美国流行的波普艺术有很大关联,数字版画、数字油画、数字水墨画比比皆是。“波普艺术在创作上采用了挪用现成物象、拼贴、放大、复制、仿造、改法等,这恰恰是数字图像合成艺术中最擅长的表现特征之一。”[21]

“后现代性在现代性的原创性重复中发生――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持续工作’(Durcharbeitung)。现代性给这个世界举起了一面镜子,把世界变成图像。后现代性把这面镜子变成了万花筒,从而生成无穷数量的世界图式。”[22]

三、虚拟现实空间

雅龙・拉尼尔在1989年创造了“虚拟现实”这一术语,这也是将人机界面的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研究和乌托邦梦想合二为一的一次尝试,[23]这个想法在当时虽然有些荒谬,但能激发公众的想象力。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立克立德首先提出人―机共生的概念,1970年伊凡・萨瑟兰成功研制出功能较为齐全的头盔显示器,可以看到虚拟物体。

“虚拟现实”其英文为“Virtual Reality”,也被翻译成虚拟实在,在《韦氏词典》(Webster’s)中“Virtual”意为“在本质上或实际上尽管没有被正式认可或承认的”。“Reality”意为“一个真实的事件、实体或状态”。虚拟实在合起来意为“实际上而不是事实上为真实的事件或实体”。[24]虚拟现实空间从空间属性上说有实无名,与之前的虚拟空间类型相比,其他虚拟空间指强调有着空间感,但至于空间感具体到什么性质什么状态,并没有分析,而虚拟现实空间强调它的现实性,虽然是虚拟的,但尽可能做成和现实相近。

“Virtual Reality”在我国台湾地区和一些其他地区也被翻译成“灵境”。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成为研究灵境技术较早,对于灵境技术有着颇为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灵境(VR―virtual reality),有时也称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虚拟世界是全体虚拟环境或给定仿真对象的全体。虚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通过视、听、触觉等作用于用户,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的交互式视景仿真。”[25]而要设计这样的一个灵境系统,需要如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接口技术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支持。

迈克尔・海姆在《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一书中,结合前人的观点,总结了虚拟现实的7大特征[26]:“模拟性”――虚拟现实空间对于真实物理空间的模拟性,使其更加逼真;“交互作用”――在虚拟现实空间中人与人、人与机器的交互能力;“人工性”――虚拟现实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沉浸性”――意味着通过头盔显示器、手套、立体眼镜等装置在虚拟现实空间达到感官的沉浸;“遥在”――机器人式的遥在不在场替代了在场体验;“全身沉浸”――计算器把人体运动合成到虚拟空间中,你就是你的虚拟实在;“网络通信”――计算机成就了网络,网络通信成就了虚拟现实。

比亚迪和夸费特在《虚拟现实技术》一书中,用“3I”概括虚拟现实,即Immersion(沉浸性)、Interactio-n(交互性)、Imagination(想象性)。[27]美国学者海姆也认同了这种概括。

艺术家查洛特・戴维斯1995年的作品《Osmose》和1998年的作品《Ephemere》都是虚拟现实的经典作品。在《Osmose》中,体验者看到的世界首次以三维坐标的形式出现,输入设备由一个视觉头盔和一件可以检测体验者的呼吸和平衡的上衣组成,在虚拟世界中人处于无重力的状态,类似在创世纪的原始状态漫游。在《Ephemere》浸入式虚拟空间,通过头盔式的显示器可感知一个全身浸入、实时交互的虚拟空间。1995年,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历史与考古遗址电子重建中心”制作的“虚拟现实中的拉斯科洞窟”(Lascaux in Virtual Reality法国南部,内有旧石器时代的壁画),在韩国的光州双年展上展出。观看者戴着特制虚拟现实的头盔,就可以进入洞窟的三维虚拟空间中,看到旧石器时代光怪陆离的壁画,可以点击画面获得背景信息,甚至可以和史前艺术家虚实会面。

虚拟现实空间对现实空间的虚拟和模仿,而绝不仅仅满足于虚拟和模仿。虚拟的最高境界就是比真实还要真实,即超真实空间,虚拟现实空间希望最终指向的超真实的美学范式,这种美学范式“唤醒了哲学美学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重新审视,它所蕴含的时间与空间概念从本体上解构了以往对存在的理解和解释,打破了关于主体客体的原有认识,重新组合存在、真实、虚拟”[28]。

四、互联网内部的网络社会空间

互联网的发展自然派生出一个互联网的内部空间,这是一个可以供人与人交往的空间。这个空间是互联网时代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空间,其空间是虚拟的,但交往却有着实际的效果。互联网技术将人、物、机器全部串联在一起,“几乎所有触及互联网络的人,都发现自己触及的不仅仅是技术,而是一种以信息为标识的崭新生存方式”[29]。斯通也认可网络空间内部的人际交往空间,认为网络空间“毫无疑问是一个社会空间,在这里人们仍然是面对面地相遇,不过对‘相遇’和‘面对面’要重新定义”[30],网络形成了一种人际互动的模式,类似集会和炉边谈话。

互联网生存成为当下人们的生活模式。“从计算机网络上的虚拟邮件到虚拟工作组,再到虚拟图书馆甚至虚拟大学、虚拟社区,等等。当我们把网络空间称为虚拟空间时,我们的意思是说这不是一种十分真实的空间,而是某种与真实的硬件空间相比而存在的东西,但其运作则好像是真实空间似的”。[31]在互联网社会中,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重新选择身份的塑造和认同。

日本艺术家藤幡正树的作品《全球内部计划》,创造了一个多用户联网的虚拟环境,人与人可以在这个环境中交流,真实的自我和虚拟的自我共存,虚拟世界会影响真实世界。

“在网络虚拟世界那的o止境之处,你们两个人,两个人类,真正的相遇与沟通……。虽然它不是确实的‘真实’,但是‘赛博空间’是一个真实的地方,发生在那里的事情有非常真实的结果。”[32]虚拟的网络空间会对真实空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和改变。

综上所述,符号化虚拟空间与数字化虚拟空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数字化虚拟空间属于符号化虚拟空间的范畴,符号化虚拟空间却未必都是数字化虚拟空间,且数字化虚拟空间有着其特殊性。也正是因为数字化虚拟空间的存在,使得原本停留在想象中的空间可以真实化并与之互动,这改变了原有艺术的创作模式,改变了受众与艺术的关系,也改变了艺术的生态。

[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互联网 背景下视听艺术空间的重构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76001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范庆华.现代汉语辞海[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1228.

[2]陈志良.虚拟:人类中介系统的革命[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4):57.

[3]Ryan,Marie-Laure.Narrative as Virtual Reality:Immersion and Interactivity in Literature and Electronic Media[M].Baltimore and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1:13.

[4]蓝凡.中西戏剧比较论稿[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122.

[5]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143.

[6]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倪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91.

[7]胡敏中.论“虚拟”的哲学涵义[J].求索,2002(2).

[8]张之沧.第四世界论[J].学术学刊,2006(2):5.

[9]黄鸣奋.新媒体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344.

[10]黄鸣奋.新媒体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343.

[11]Gibson,W.,Neuromancer[M].New York,1986:52.

[12]Benedikt,M.Cyberspace:First Steps[M].Cambridge,Massuchuse

ttes,1992:122.

[13]转引自[加]文森特・莫斯可.数字化崇拜――迷思、权利与赛博空间[M].黄典林,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0.

[14]MartinLister,Jon Dovey,Seth Giddings,Iain Grant,Kieran Kelly.New Media:A Critical Introduction.[M].London:Routledge,Taylor& Francis Group.2003:79.

[15]Martin Dodge,Rob Kitchin. Mapping Cyberspace[M].London,2001:1.

[16]Mitchell,William J.City of Bits:Space,Place,and the Infobahn[M].Cambridge Massachusetts:The MLT Press,1995:62.

[17]R.舍普,等.技术帝国[M].刘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98.

[18]华伦・巴克兰德.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斯皮尔伯格的数字恐龙、想象的世界和新审美现实主义[J].宋雁蓉,李含,译.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3).

[19]穆尔.赛博空间的奥德赛:走向虚拟本体论与人类学[M].麦永雄,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4.

[20]穆尔.赛博空间的奥德赛:走向虚拟本体论与人类学[M].麦永雄,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5.

[2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8.

[22]穆尔.赛博空间的奥德赛:走向虚拟本体论与人类学[M].麦永雄,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6.

[23]奥利弗・格劳.虚拟艺术[M].陈玲,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5.

[24]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金吾仑,刘刚,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11.

[25]汪成为,高文,王行仁.灵境技术的理论、实现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

[26]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金吾仑,刘刚,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13.

[27]Burdea,G,Coiffet,P.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ies[M].New York,

NY:John Wiley&Sons,Inc,1994:4-5.

[28]刘自力.新媒体艺术带来的美学思考[J].文史哲,2004(5).

[29]郭良.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编者的话.

[30]A.R.Stone:Will the real body please stand up?Boundary Stories about virtual culture,In M. Benedikt(1991):Cyberspace:First steps,Cambridge,MA,Addison-Wesley:85.

[31]穆尔.赛博空间的奥德赛:走向虚拟本体论与人类学[M].麦永雄,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6-137.

[32]Tim Jordon网际权力[M],江静之,译.台北:韦伯文化,2001:83.

不真实的荒谬范文第5篇

一、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财务报告反映出的情况与原始凭证不符。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已经不仅仅是会计工作者的失误造成的。其中更多的是会计工作者违背职业道德故意做出的偏差。

1.会计工作者素质低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工作者素质低下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业务素质低下。这样的会计人员对国家的会计法规,会计政策并不是十分了解,甚至对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都不达标。所以在日常的会计工作当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对事实的疏忽或者误解,甚至误用会计政策的情况。

第二种是职业道德素质低下,这样的会计工作者对会计准则,专业知识都有十分了解。但有些会计人员在面临诱惑的时候不能做到“洁身自好”,做出了伪造编造交易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交易,蓄意使用不正当的会计政策等恶劣行为。最终走上知法犯法的道路。还有些会计人员为了省时省力,对待会计工作不能做到认真负责,出现了对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的情况,最后仅仅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使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2.管理者的非法干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有些企业的管理者为了企业的利益,要求会计工作者“帮忙”编造虚假会计信息,使企业减少税务方面的支出,或者多骗取出资人的投资资产等。还有些领导仅仅为了多获得一些用来个人挥霍的资产,就让会计人员填制虚假信息。有些会计人员因为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会拒绝管理者的要求,但这样的会计人员的结局可想而知。所以,更多的会计人员只能做到在刚开始的时候以《会计法》来拒绝领导,但最后往往会因为领导的打压而违背自己的本心,走上了知法犯法的道路。

3.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虽然我国现在已经有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但在那些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的人面前,无论多么健全的法律体系,他们都能做到熟视无睹。完善的法律制度只能作为一个标杆,警醒人们不要触犯法律,但却不能做到杜绝违法行为。想要真正的杜绝违法行为,只能靠执法。可现在很多执法人员并不能做到严格按照法律制度来执法。面对一点点利益的诱惑或者“关系”的打压,就对一些违法行为视而不见。这样相当于默认了违法行为,违法企业更加猖狂的知法犯法,其他企业竞相效仿,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更加严重。

4.监督机制不全导致会计失真

根据要求,企业需要设立企业内部控制来保护信息质量,但现在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都只是一个摆设。企业的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管理者的素质低下,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企业制度不健全,对企业的文化建设也不重视。使得内部控制系统并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而外部主要由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由于近年来出现一些私营企业,部分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或者道德素质都不能达标。所以在审计企业时,很可能出现审核不到位或者因为一点点利益诱惑而对企业的放宽政策的情况。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其实质是反映各种利益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和国际化,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都越来越突出其重要性。而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会导致企业相关人员资产受到损害,还会导致国家资产和税收大量流失。

1.会计信息失真误导企业决策,使企业利益受到侵害

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看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领导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看出各部门的业绩,并以此来对各部门进行不同的管理政策,从而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会计信息失真了,呈现给管理者的信息是错误的甚至是虚假的,则管理者很有可能根据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做出错误的决策。这样,就会造成企业的经济亏损,甚至让企业走上衰退的道路。

2.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企业相关者利益受到损害

会计信息渗透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包括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等。企业的投资人可以利用会计信息来决定自己是否进行投资。债权人可以利用会计信息决定自己是否进行信贷。如果会计信息不真实,他们则没办法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样就很可能导致双方的利益都受到损害。更严重的是,,某些经济活动相关者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环节传递虚假信息,则很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3.会计信息失真会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上级管理部门通过会计信息监督公司对财务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如果会计信息不准确,则管理部门没办法立即检测出公司是否真的存在不遵守财务政策的行为。国家财务、税务部门通过会计信息来检查企业是否遵纪守法,及时完成应有的纳税情况。如果企业会计信息不准确,则确定的纳税金额就会与实际应纳税金额有偏差。这就使国家的财力无法有效集中,使政府的政策出现错误,以至于社会经济秩序遭到破坏。社会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就会使一些企业有了可趁之机,就会诱发更多的经济犯罪。

4.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社会公信力受到破坏

会计信息失真其实就是对国家法规的执行力度下降,甚至是对国家经济法规的践踏。2001年银广厦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财经》杂志曝光。该公司的产品产量即使通宵达旦的生产也不可能达到。该公司的出口价格高的几乎是荒谬。该公司的产品用他们的设备根本萃取不出来。此次事件使银广厦的流通市值由86.4亿元下降到24.2亿元,损失了62亿元。虽然最后犯罪人员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银广厦的下跌还是给市场人气带来了较大的打击。近些年来,会计信息造假案件越来越多。而每当多一个这样的案件,我国的社会公信力就会受到多一点的破坏,法律政策的权威性就会受到一定的打击。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治理对策

在上文我们看到了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和国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探究了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原因。为了企业的利益和国家的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仅是企业和国家的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将探讨最重要的环节,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会计工作者必须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在新形势下,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内部控制能力,并能够熟练掌握会计法规及国内国际会计标准的能力。

除了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会计工作者更需要具备的是较高的职业道德。“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是每个会计工作者都应遵守的原则。在从事会计工作时,会计工作者往往会遇到很多金钱和权利的诱惑。在面临诱惑时,始终铭记自己当初的信仰,坚持住自我,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工作者,才能保证的会计信息的质量的真实可靠,才能为公司的决策者提供有力的依据。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的预防错误或者舞弊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会及时的发现,并做出相应的补救对策。想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首先应建立完善的控制制度。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在合法的前提下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控制系统。提倡全员参与,使各部门相互合作,相互制约。其次,要有明确的控制目标。当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目标明确,观念相同,企业就会凝聚成一种文化氛围。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每一个人都积极认真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企业就会取得成功。最后,企业需要认真完成企业控制活动。加强内部监督,实施预算控制,加强内外部信息沟通。企业所有人员齐心协力,努力,认真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内容,就能够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就能够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3.强化监督机制

会计监督包括企业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企业监督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需要企业严格遵守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社会监督包括法定监督和非法定监督。法定监督主要指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进行的社会监督。这需要监督的注册会计师有极高的会计职业道德,认真根据《会计法》对企业的账务进行核查。不会因为企业给予的诱惑,而对企业的错误“宽大处理”。非法定的监督主要是群众监督。国家赋予了群众对任何企业出现违反《会计法》行为的自由的监督权利。如果每个群众在生活中都能够认真对待这项权利,则许多企业都不敢再违反法律。国家监督就是政府监督,这需要政府在对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会计行为实施监督审查时做到一丝不苟,以便及时发现会计违规行为并做出相应的处罚。

4.加强会计法制化建设

遵纪守法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首先,应提高《会计法》的宣传力度,加强企业人员对《会计法》的学习和贯彻。不仅是企业从事会计工作者和相关领导需要了解《会计法》,企业的其他员工和其他领导也需要对《会计法》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起到共同监督的作用。其次,强调违反法律的严重后果。对故意违反《会计法》,获得虚假利润的会计工作者实行行政处罚。对指使会计工作者做假账行为相关领导和负责人,更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从而警示相关人员必须遵纪守法。

5.完善会计准则

《会计法》已经对会计信息提出了八点要求。会计信息需要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这八项要求基本上也体现出了国际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对违反了哪条规则应该受到何种处罚都做了详尽的规定,从根本上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但具体的会计准则还是应该以会计报表为核心,对会计报表的确认,计量和记录都做出更明确的规范,使得会计信息加工处理拥有更科学的依据。

相关期刊更多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武汉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