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资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人问我:如果股市长期不好,VC和PE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如果股市一直像2008年下半年,基本没有企业上市,VC和PE的商业模式基本就会不成立,也就是说,VC和PE应该消失。基本点在于,股市可以不是牛市,但如果融资功能失去的话,整个金融市场就已经崩溃了。我对这点是非常乐观的。股市的融资功能会逐渐恢复,但可能不是牛市,发行的市盈率可能也不一定很高。
但马上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股市和经济何时回暖呢?这个问题是不容易回答的。很多经济学家也无法准确预测,不同的经济体情况也不一样。还是让我们看看VC和PE行业吧。
“投资两年左右,迅速上市退出”这样在牛市盛行的商业模式不复存在。现在的情形必然使投资人要看得更长远。也就是说,对风险的预期会更高,对进入的价格会比较谨慎。符合投资条件的项目会变得相对较少,有些行业会变得拥挤,例如教育、健康等无周期或反周期的行业,价格可能也不会低。
投资价格会逐渐回落,企业家和投资人达成交易的可能性增大。2008年下半年,股市巨变,投资人信心受到巨大冲击,但作为融资的企业家,还在眷恋2007年的美好时光。所以,达成交易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社会将达成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共识,投资人和企业家的心态趋于一致,可以预期,2009年达成交易的可能性会增大。
对VC和PE的影响会很不一样。对于投资后期的基金,如果2007年投资进入的价格很贵,现在日子会很难过。即使公司的基本面没问题,投资收益也会微乎其微,甚至亏损。因为相对于VC,PE的操作周期较短,尤其是人民币基金,基本是5年以内,甚至3年、4年,操作空间不大,而VC的基金一般都是8-10年,如果公司基本面没问题,熬的时间长一点是可以的。
问题项目会影响VC的动作和内部和谐。如果投资人手中有大量问题项目,投资人的信心减弱和时间占用都会导致新项目减少。这对于投资人个体来讲,心理压力会非常大。如果组织再给予压力,很可能会导致投资人离职或暂时放弃投资新项目。如果VC有合作方,比如外资VC,外方可能会变得强势起来,直接插手基金管理和决策,导致治理结构问题。
投资主题的选择让VC变得迷茫,看什么都觉得有问题、都贵。这时候,可能是新一代VC和投资人崛起的起点。教育、健康等所谓非周期的行业让很多投资人扎堆儿,价格也下不来。成功的应该是那些对行业有深入了解,对企业和企业家有深刻理解,并非常专注的投资人。
核心天使
他们是经验丰富的商业人士,其财富是经过一个相对较长时间的积累而来。他们无论经济环境好或差,都坚持做天使投资。他们的财富分散投资于公开市场的股票、私有公司股权、房地等。他们的投资领域广泛,不会把自己局限于高科技或互联网相关公司。他们能够成为被投资公司有价值的创业导师。
核心天使又可细分成三种:
有关系网的人。这种天使认识很多人,通常在做天使之前积累了大量商业圈的人脉,做天使投资之后,又积累了大量投资囤的人脉。他们可以把你介绍给很多人,并可以在投资交易结构上提供很多建议。他们手头有大量的信息和项目,可以给你提供竞争信息和客户的早期反馈,这些对公司发展都很重要。大部分知名的、顶尖的天使投资人可以提供这种帮助。
懂商业的人。这种天使是创业出身,对商业非常熟悉。他可以指导你如何看待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如何赚钱?你应该如何定价?什么时候可以盈利?公司如何创建品牌?应该如何营销?
有品牌的人。这些天使除了品牌没有其他价值,最好的情况是他们能够让公司融资的事得以宣传,最糟的情况是他们信心满满地给你提供糟糕的建议。
业务高手型天使
他们自己运营公司或成为公司老板的年头不是太长,但他们却非常愿意承担风险,并掌握了科技趋势的最新前沿知识、初创企业的运营管理经验等。他们有能力参与这些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他们在其他已经上市、并收购的成功高科技公司所持有的股份。有些技术、管理高手参与投资是因为他们对于能够把一项新技术、新公司推向市场感到异常兴奋,但同时又不愿意承受运营公司所要面对的那些令人头疼的日常琐事。
业务高手型天使也可以分成三种:
懂行业的人。这些天使在你所在的行业摸爬滚打过多年,他们可以给你提供行业经验、看法、客户推荐以及一些你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了解到的建议。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你对行业的理解深入,他们的价值通常会逐渐降低,但是在早期,他们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懂技术或品的人。这些天使在技术上非常拿手,或在品上非常聪明,可以在技术开发、品设计的很多方面给你明确的建议。注意:很多人都宣称自己技术很牛,在品方面擅长,但真正精于此道的人很少。而且一旦他们远离技术、品的一线,他们的能力和经验可能会逐渐过时。
会运营的人。这些天使通常自己最近或者目前就是创业者或企业管理者。他们不提供老套的高级建议,比如“招聘最好的人”、“战略方向要对”等,这些其他天使都会提供。他们会实实在在给你介绍10个优秀的销售候选人,并告诉你如何打动他们。大部分天使投资人善于高级战略,但不会在这些地方提供价值。这个技能实际上更稀缺,并且更重要。
投资回报型天使
他们参与投资是为了潜在的巨大财务回报。他们的投资意愿依赖于他们所了解到的其他天使的盈利情况。当市场状况不佳时,他们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消失。很多投资回报型天使把天使投资当作他们投资组合的一种分散投资方式,并不想特别深入地介入公司运营。
投资回报型天使分成两种:
小天使。这些天使还没有学会如何使用他们的投资翅膀,他们通常联合在一起做投资,而非单独投资。很多小天使会长大成羽翼丰满的天使,也有一些在第一次遇到困难时就把自己头上的光环收了起来。
【关键词】资本闲置 资本保全 资本增值 资本折旧 内部控制
投资人投资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要使资本增值,即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此,投资人将企业委托经营者经营,通过经营和管理实现企业的目的。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可能出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因此,投资人对企业财务的管理即成为必要。
1 投资人财务管理的目标
1.1确保资本保全是投资人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投资人投资建立企业的原始资本只有在能够保证其安全和完整的条件下投资人才愿意建立企业,以解决投资人资本闲置和社会就业等问题。投资人资本保全包括三个方面。
1.1.1投资人投出资本必须是在安全法律保障和可以控制的相关人员管理的条件下,才会建立企业并选择经营者经营。因此,确保资本安全。
1.1.2投资人资本的保全不仅表现在投资人投入原始资本本身价值的保全,同时也包括了投资人投入原始资本最基本的增值。这种增值通过是以国库券的利率来计量。
1.1.3投资人投入资本保全的实现具有时间性。投资人从投入资本到收回投资并取得增值是一个时间过程。因此,投资人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期间内应当能够通过折旧或红利等方式取得投入原始资本价值抽奖和无风险收益。
1.2实现资本增值是投资人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投资人投资建立企业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资本保全,其终极目标在于实现资本的增值。资本增值包括这样三个方面:
1.2.1资本有形增值,即投资人投资建立企业带来的超过原始资本和无风险收益之外能够确认和计量的价值。资本有形增值通常可以通过数学的方式加以确认和计量,计算出它的具体价值额。
1.2.2资本的无形增值,即投资人投资建立企业所创造无形资产所带来的价值(如商誉、品牌价值等)。资本无形增值通常可以由社会公认权威机构进行评估确认,而其实际价值一般须通过交易才能实现。
1.2.3其他方面的利益,如企业的社会荣誉、投资人本人的社会声誉及知名度等。这种利益也应当计入投资人资本增值之内,只是它的计量和确认难度更大,但确是客观存在的。
2 投资人财务管理的内容
投资人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既不能干预生产经营,又必须维护投资人的资本权益,实现资本保全和增值。投资人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可因投资人的要求,经营者的素质以及企业经营环境等现实情况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明确资本保全和增值的责任目标和考核办法。投资人选聘合格的经营者实际上就是以是否能使资本得到保全和增值为前提的。一旦经营者选聘完成,投资人就应当以资本保全和增值为核心,明确相应的出资人就应当以资本促使和增值为核心,明确相应的资本保全和增值目标,建立相应的指标考核体系。使经营者围绕这些指标展开经营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以资本增值为核心的考评办法。明确奖惩标准并与经营业绩挂钩,使经营者业绩能够得到正确、合理的评价,以激励机制促使经营者维护投资人的利益,同时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2.2确定投资方向和决策程序。企业对外投资意味着投资资本的位移,这种位移移改变了投资人原来的预期,而且还带来了新的风险。
2.3建立必须的内部控制,加强成本费用管理。为确保投资人资本保全和增值,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是投资人和经营者共同需要,内部控制能帮助投资人了解企业组织结构、运行程序、管理制度、业务处理方法等经营过程中的基本运行状况,再借助企业财务报告等资料便能较为清晰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成本费用的增加会直接减少利润,从而减少投资人的资本收益。。
2.4约束资产的使用,决定收益分配政策,经营权是由财产权派生出来的,经营者使用资产必须符合投资人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相一致。若变更资产的用途,从而影响投资人的利益。因此,投资人对于重大资产的使用必须进行约束,以保证资本目标的实现,投资人法定享有收益分配权,投资人决定分配收益政策应当兼顾企业的近期和长远利益,还要兼顾企业员工、经营者的利益,以保持企业持续的发展能力。
2.5修理选择会计政策,建立财务监督机制。会计政策涉及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而会计要素能否正确确认和计量直接影响企业资产和利润的多少,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对投资人的决策具有重大的影响。
3 投资人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投资人财务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是对投资企业重大决策和重大财务活动的约束,具有间断性。投资人财务管理目标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现。
3.1设定经营者的职业水准和基本组织要素。经营者的职业水准和基本素质在一定程序上决定了投资人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经营者的职业水准主要包括:(1)对出资人财务目标的理解以及忠实程度。(2)经营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3)组织管理与人际沟通能力。(4)职业道德观念。企业财务负责介财务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应由投资人选定。
3.2确定基本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系统。基本管理制度包括:(1)组织机构制度。(2)基本会计政策。(3)财务管理制度。(4)内部牵制稽核制度。(5)决策程序制度等。在建立基本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投资人应引导经营者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并确定主要的内部控制系统,确保企业高效、有序地运行,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不使投资人资本或权益流失。
股票市场的第一种人,是市场的引导者,他们是会赚钱的人。大家熟悉的如巴菲特,李嘉诚就是属于这样的投资者。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巴菲特高调购买高盛的股票,美国商业银行的优先股,大家都是亲眼所见。李嘉诚在中国股票市场顶峰时,选择退出。他们不仅做了,也分享了他们的观点。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行动,但是我们相信他们吗?有可能。我们跟着他们去投资了吗?未必。一方面,我们认为他们也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这次他们会看走眼。另一方面,我们当时手头也没有太多余钱。
巴菲特和李嘉诚能成功,一方面是他们的胆识过人,另一方面是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大。有的时候想,曹操和袁绍大战以前,两方面的谋士都分析到了各种情况,但是主帅的判断能力起最后的决定作用。同样,财经媒体每天都有人在那里头头是道地讲,但做决定的却是我们自己。
除了个人的胆识以外,还有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问题。巴菲特和李嘉诚做投资决定时,不需要谁同意。如果他们做错了,他们也没有生存压力。这一点,许多投资经理做不到。很多投资经理表现一般,问题就在这里,因为他们承担不了大的投资风险。所以有人说,投资回报高不高,不在于你有多聪明,而看你有多大风险承受能力。
股票市场的第二种人,是市场中的智者。这种投资人,一般是股票分析师或者是股票基金经理。他们没有第一种投资者的胆识和资本,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提高自己对市场和各种行业的了解,选择表现不凡的股票。
大的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都会有许多这样的智者。彼得・林奇就属于这一类投资者。他们兢兢业业地做事,把各个要投资的股票公司的环节搞明白,做到对多错少,最后取得高回报。这里我们应该认识到,投资也是一门学问,不是念两本书就可以成为专家的。也要基本功训练和全时间投入。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就找彼得・林奇那样的投资经理就好了。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米洛(Bill Mill)就是一位天才的基金经理,连续多年取得高于股票指数的回报,但2008年,他管理的基金损失40%,让人知道他也是个普通人。黎曼兄弟宣布破产的时候,他正在讲值得投资黎曼兄弟的股票。林奇管理的基金在他离开以后,一直萎靡不振,至今没有起色。基金资产锐减。
股票市场的第三种人,是自以为聪明的投资人。股票市场有各种各样的投资人,但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比其他人聪明。这种优越感是人类的本性,全世界都一样。股票市场上涨以后,第三种人开始投资股票。他们的特点是,他们买股票的时候,往往是股票最热的时候;他们购买的股票,一般是市场上最热的股票。2009年股票暴跌以后,他们卖掉股票去购买债券。许多人那时发誓永远不再进入股票市场。五年以后,美国股票市场上涨了近200%,根据彭博新闻报道,现在普通投资人开始大举进入股票市场,在过去的一年里,投入股票市场的钱达到1000亿美元。类似的情况在2007年和2000年股票市场顶峰时都发生过。
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资本的追逐与离去,则决定着一个行业是繁荣,还是冷清。移动医疗行业,同样如此。投资人如何看待移动医疗行业呢?他们的观点和声音,至关重要。
这里,《中外管理》采访了三位投资人,分别是戈壁创投合伙人徐晨、赛富基金医疗领域L姓合伙人、睿康资本合伙人沙伟,我们来听一听他们对移动医疗行业的独特见解。
观点之一:既是趋势,也是机会
《中外管理》:你对目前的移动医疗行业有什么看法?
徐晨:中国的教育、医疗有区域性差异,移动医疗能很大程度缓解资源缺乏、资源不均或患者超自己需求的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加快,移动医疗的慢病管理、远程提醒,包括移动医疗设备,都有较好的应用场景;智能手机覆盖率,网络传输速度,已基本满足主要服务人群要求。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或传统服务的结合是大趋势,移动医疗同样如此。
L:移动医疗平台争抢的是医生的入口和时间,但知名医生的时间,是用互联网传统补贴手段买不动的。因为这些医生在线下,面临的是非常复杂且多面的环境,一个中层以上的医生,要出门诊、管病房、写文章、晋升,要跟药厂和器械厂打交道,还要在学会有一席之地,可能他99%的时间基本都被占据,剩下1%的时间,用多少代价都买不了。因为他要留给家人和自己。永远无法有一种商业模式,能将这些医生叫出来放到移动互联网平台上,但老百姓看病还是喜欢找知名医生看。所以不能用互联网手段彻底改变这个行业的现状。
沙伟:新技术发展很快,像VR、AR都是人类在有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发展的,而现在对数据的处理,数据计算能力的速度、效率,我们对知识本身的理解都在飞快发展。那么随着医疗技术的数据增长,移动医疗会潜藏很多机会。
观点之二:移动医疗模式有想象空间
《中外管理》:目前这些移动医疗的模式,你看好哪些?关注哪些?
L:从模式上谈,有几家挂号平台有一些希望,但希望并不在挂号业务,而是要将支付全都打通。现在有些平台可以做到通过微信挂号、缴费,凭借二维码到医院取号,到了缴费口,刷手机就可以完成支付,并且所有的检查都在这上面呈现。而原来去医院开药要缴费,做检查要缴费,缴费都要排队。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没有跟医保打通,不过现在个别地区可以试点,因而他们在试着将这个地区的医保打通。如果这一点能够实现,所有支付都通过互联网手段去做,我觉得还是有想象空间的。
沙伟:移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产业结合,能产生哪些新的模式,哪些新的产品?对现有的管理、服务模式能进行哪些改变,能产生哪些推动?这是我们关注的核心。另外,我们最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医疗,而非可穿戴设备以及与运动、睡眠、生理疾病等相关的模式。虽然它们也和医疗挂钩,但是不一定要有病才使用,不是刚需,而这方面的专业含量也相对较低。
徐晨:我认为主要有这几方面:一,围绕大医院和小医院的关系做文章,很多小医院硬件条件并不差,只是缺乏好的医生,如果能将医生资源进行系统性调配,会很大程度缓解医患关系。二,对医院进行进一步信息化,有效地分流,包括给不同人群提供合适的医疗解决方案。举个例子,如果将挂号变成抢号、卖号没有太大意义;但如果将它变成高端服务,比如提供的家庭服务、保险,包含挂号服务,不仅能提高产品价值,也让更多人进入健康管理体系。那么,很多人通过第三方医疗机构进行预诊,通过一些方法使家庭医生进入可以负担成本的家庭,进一步分流医院的流量。三,使新兴一代的人群,能够帮助老一代做更多的自我诊疗和自我诊断,这样能更精准地和医生沟通,缩短医生会诊时间,这是比较有意义的。
观点之三:政策壁垒,不能阻止行业提升
《中外管理》:医疗行业跟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而医疗行业不只涉及医生、医院和患者,还涉及支付方,也就是保险。移动互联网要进军医疗行业,这两方面是无法绕开的。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L:我本身从医院的体系出来。医疗在中国非常封闭,从医到药,监管在所有商业领域最高,市场化程度最低。以互联网手段撬动这个领域,是以卵击石。
移动医疗链条很长,有人做挂号,有人做导医导诊,有人做随访,有人做慢病管理,还有人做医院的工具,但是哪段可以产生变现的方式?现在大家还没看到。关键是为什么付费?你能够给他提供什么来付费?如果变成医疗的支出,各部门都会管,在医院你交的每一分钱都要拿出来,这一点很难规避。你是间接增加医生收入还是直接给医生收入?这个问题也很敏感。
徐晨:从金融行业来看,金融科技或者互联网金融也有很多令人诟病之处。但是,不论是在欧美还是在中国,这肯定是长期的需求,因为移动金融满足了传统金融机构不能满足的,不能服务的一群人以及不能服务的一些产品。移动医疗也是在提供核心医院体系以外的、相对比较零散但要求不低的服务。
我认为支付不是特别大的问题,反而对移动医疗非常有利。比如:保险公司强烈希望获取用户的数据,移动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数据帮助保险公司做产品。保险产品数据越多,对问题解决就越有效,很多国外的保险公司,有先进设备,保险费用就可以降低。
医保或者国家医改,政策方面的风险是永远存在的,但我们不能将它作为行业发展不起来的理由。我们必须相信所有的系统背后,最后必然是在有序、安全的情况下提升行业的效率,不管你愿不愿意,趋势就在那里。改变需要时间,但不能以现状判断趋势。
沙伟:国家推行多点执业,但如何让医生真正地从公立大医院到民营医院,如何让医生真正地创业?国家的社保,如果全支付,那么能够支付的人群很明显少很多,商业保险正好在中间起到兼容的作用,通过一些精算使更多人享受这样的服务,解决很多支付的问题。但是现在的商业模式,包括医疗商业保险如何真正做起来?这些都是要考量的问题。
现在一些创业公司,在试点性地做很多他们觉得灰色领域的东西。这也是一种探索,可以先做,不要出大问题,再根据经验定制,从而根据行业规则推广。其实,很多行业都在做这样的工作,只是过程中比较慢,规模也不能起来,因而没有一定规模的收入,其他人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但这个过程一旦过去,就会有一些先锋企业出现。而核心在于构建的服务,如果越来越被认可,就有机会获得更大发展,只是这个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观点之四:资本遇冷是正常的
《中外管理》:移动医疗为什么在前两年被资本热捧?而在今年却回归理性?
L:大家总要去试一试,不死一波也不知道水有多深!看看O2O上门洗车,虽然活下来几家,但死的更多。现在有些移动医疗平台,估值很高,但它们能不能变现,需要市场验证。
徐晨:中国整个互联网领域的业务,在2013、2014年达到一个高峰,用户对互联网的接入程度达到较高临界点。中国人口基数大,中国医疗资源现状决定这是高毛利市场,既然移动互联网已经做了电商、O2O,那也可以进入核心领域,比如医疗、金融。
原来互联网创业者缺乏对医疗行业本身的理解,业务模式有缺陷和不足,但当医疗进行移动互联网行业时,产品逻辑、服务逻辑变得更清楚,因而催生了资本相对密集地进入。
2014年,整个市场都偏贵。2015年上半年,不论什么行业都是投资高峰期,投资积极性大,资金量也大。现在不只是移动医疗行业问题,整个移动互联网都是如此。到2015年下半年,市场本身产生了问题,整个市场下降厉害,特别是2015、2016年移动医疗的项目在往下调整,往更加理性化的方向去走。
沙伟:投资的“寒冬”,主要原因在于投资人。一,一些企业的估值高得让投资人望而却步;二,企业要价很高,投资人就会想,你怎么赚钱?就需要更理智地管理风险,如果这时移动医疗企业很难有明确的商业模式,没有真金白银兑现,就没人愿意投资。现在就是这样一个状态。每个行业都有这样的阶段。
观点之五:创业者要提升自我认知
《中外管理》:现在看移动医疗,似乎正处于一个瓶颈期或者说阵痛期,那么创业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调整方向?
沙伟:人最容易以原来的行业想象别人。一开始带着固有的思路,所谓一马平川、不可一世的态度进入这个行业,自然会碰壁。保持学习、思考的态度,才能让自己的认知不断向前。所以,创始人需要保持一个相对保守的心态,降低期望值,更加精准地管理企业的资金链,更加专注地做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有能力活着,走下去。
徐晨:所有行业都一样,后进入者如果跟先入者保持同样的传统模式,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必须有新技术和新模式。因为有人已经拿到不少钱,而且做到一定的规模,如果现在进入,难度就会比较大。从这方面来看,现在这个市场的确不太好做。但移动医疗行业现在并非饱和期,还有待提高,欢迎新进创业者,但新进创业者需要有新技术和新模式。
L:移动医疗如何去探索,不是投资人该替他们想的。投资人付出资本溢价,买的就是创业企业的思路、创新、运营等。
观点之六:所有新兴互联网行业都有共性
《中外管理》: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走向,与其他新兴互联网行业有哪些共性?对其他新兴行业有何启示?
L:移动医疗和新兴互联网行业肯定有共通之处,就是给人们提供方便和高效,提供快乐的经验,从而颠覆以往不快乐、不方便的模式。启示的话,应该还是要尊重行业特点,不能一概用第一批互联网企业那种靠流量、注册量、活跃度等指标来衡量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