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涉外经济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您好!今向贵单位推荐我系毕业生XXX同学。能看到这份资料表明已成功一半。
该生是XX广播电视大学涉外经济法毕业的学生,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理论知识的管理人员。多年的工作实习历程和出身背景练就了他吃苦耐劳,敢于拼搏敢于创造的精神。大学几年的学习让他掌握了正确的人生观和法制观念,工作期间参加了单位派送的综合管理能力提高班的培训,让他学到了很多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处理很多突发事件和棘手的事件,能很大程度的为领导分忧减忧,做好领导交代的每一件事。
该生多年从事管理协调工作,对人事协调和接待水平和服务方面有很大优势,因酒店工作也要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会层次的人,也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所以有较高处理这方面的能力。
XXX同学从小出生在农村家庭,因家庭比较贫苦所以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农民的思想动态和农村工作也比较了解,所以自认为将来如果要与农民打交道,他也能很好的恰当的处理好他们的工作和利益关系。
该生的性格和这么多年工作的磨练,养成了谦虚忍让的良好品质,对处理棘手的工作能做到不急不躁,不愠不火,把问题逐渐完善达到一个让领导满意的效果。该生大学所学专业也是法律专业,对工作中的会以法律为准绳,知法懂法,不会让单位利益受损,最大限度的维护单位利益。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对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要求都很高,从他踏入学校参加工作到现在,他不断学习磨练自己。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众所周知,办公协调人员其实就是一个万金油,是个多面体,涉外办公协调工作相对很复杂,要面对方方面面的问题,涉外办公协调刚好是他的强项,相信他今后有能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他正处于工作精力旺盛的年龄阶段,结合他的专业和他的工作经验,请贵公司给该生一个试用的机会,他将会和单位同事一起为公司创造更大限度的利益,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推动为贵单位事业蓬勃发展更尽一分力,让公司能创造最大利益。
最后,祝贵公司事业欣欣向荣、业绩蒸蒸日上,也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一、认清情势,加强决心,确保全年目的义务圆满完成
本年以来,面临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情势,依照市委、市当局的总体摆设和要求,各级各有关部分积极推进银企协作,指点企业应用各类融资伎俩和融资东西,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全市各家金融机构仔细贯彻执行钱币信贷政策,积极筹措资金,效劳经济开展大局,完成了经济金融的协调互动、一起昌盛,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开展。1—8月份,全市规划以上工业添加值完成531亿元,同比增进21%,增速居全省第6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0.4亿元,增进31.3%,增速居全省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1亿元,增进18.6%,增速居全省第3位;当地财务普通预算收入50.55亿元,同比增进31.5%,增速居全省第8位。全市进出口总值6.78亿美元,同比增进19.9%,个中,进口1.44亿美元,同比增进54.9%;出口5.34亿美元,同比增进13%,出口总量居全省第4位。与此还,全市金融业也出现出稳健运转的态势。一是存借款增速位于全省前列。1—8月份,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75.33亿元,新增存款144.50亿元,增速17.39%,居全省第4位;各项借款余额664.31亿元,新增借款105.29亿元,增速18.8%,居全省第1位;驻郑股份制银行新增借款16.97亿元,增速21.6%。二是信贷构造获得进一步优化。1—8月份,全市中长时间借款同比少增24.46亿元,短期借款同比多增47.50亿元;在全市新增借款中,有21.17亿元投放重点项目,7.68亿元投放民生项目,68.87亿元支撑中小企业开展,52.63亿元用于“三农”开展。三是运营效益继续提拔。1—8月份,全市银行业完成利润14.43亿元,同比添加4.52亿元,增幅45.61%;征税总额4.2亿元,同比添加2.28亿元,增幅119.8%;不良借款余额21.21亿元,频年初下降5.37亿元,降幅33.90%;不良借款占比3.18%,频年初下降1.52个百分点。四是直接融资规划继续扩展。1—8月份,全市直接融资51.13亿元,完成全年义务的91.3%。五是应用外资成效明显。1—8月份,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应用外资8569万美元,实践应用外资1.08亿美元,同比增进489.9%,出现出对外商业与应用外资互相促进、协调开展的优越场面。
以上成果的获得,是市委、市当局准确指导、科学决议计划的后果,是全市各级相关部分通力合作的后果,更是各家金融机构鼎力支撑和协助的后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当局,向长时间以来关怀、支撑经济社会开展,并为此支付辛勤起劲的各家金融机构的指导和同志们透露表现衷心的感激!
在一定成果的还,我们也要清醒地看法到,当时和往后一个期间经济金融情势会愈加严肃,全市的金融任务将面对愈加复杂的场面,经济金融运转中诸多潜在的问题也会逐步显显露来。本年第四时度,国度微观调控的力度不会削弱,受信贷规划的限制,岁尾紧缩规划、收受接管借款将成为影响信贷投放的硬性约束。还,多年来的理论标明,第四时度很多存款性资金将会从银行流出,受存贷比的影响,各家金融机构信贷投放速度将会进一步放缓。据我们初步测算,当时我市中小企业正常活动资金缺口在100亿元左右,项目建立资金缺口也在50亿元以上,受信贷收缩的影响,少量中小企业出产运营堕入窘境,个中单个中小企业面对着存在资金链条断裂的风险。在剖析和正视这些问题的还,我们还要看到,金融任务也面对着诸多开展时机。起首,跟着华夏经济区、新区建立等计谋性开展规划的施行,将会引进和落地更多的项目,发生宏大的资金需求,构成更多的承贷主体;其次,我市的中小企业经由多年来的积聚开展,当前已初具规划,相当一批企业开端由生长期向成熟期过渡,进入了高速开展期间,成为“小巨人”企业,也为各家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供应了更多的优质客户;其三,全市金融生态情况继续优化,金融机构不时强大和完美,为金融业疾速开展奠基了坚实根底。在此次全省金融生态情况建立评价中,我市4个县(市、区)确定为优异层次,2个县确定为优越层次,在全省位居前列。本年我市有2家村镇银行和1家保险公司挂牌开业,3家村镇银行获准筹建,民生银行分行也将在近期挂牌开业。一切这些不只为我市的经济开展发生宏大的助推效果,也为金融业疾速开展供应了更大的空间。
但愿各县(市、区)、各有关部分、各金融机构要充沛看法做好金融任务对促进我市经济平稳疾速开展的严重意义,实在加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做好金融任务的决心,仔细剖析情势,查找差距和缺乏,接纳实在有用的办法,想方设法扩展融资规划,确保完成全年新增借款135亿元、直接融资56亿元的目的义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供应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二、抓住要害,务务实效,进一步扩展融资规划
前不久召开的市六次党代会,为我市往后五年开展绘就了雄伟蓝图,提出要在华夏经济区建立中领先崛起、富民也许。在当时国内信贷政策趋紧的状况下,要坚持全市经济社会继续疾速开展,处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显得尤为主要和紧迫。在实践任务中,我们要出力抓好以下几个环节,努力于破解资金瓶颈制约的问题。
一要抓项目对接。项目是投资的载体,扩展融资必需要有更多的契合国度财产政策和信贷前提的项目。本年以来,我市组织展开了屡次大型招商运动,接踵签约了一批严重项目,各级各有关部分要紧紧环绕已签约项目,实在增强融资效劳。特殊是关于严重招商项目和列入市、县重点项目盘子的严重项目,市直有关部分、各县(市、区)当局要梳理分类,仔细调查资金需求状况,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实时处理融资问题,实在进步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项目单元要积极落实借款前提,加大与金融机构对接力度,全力争夺借款支撑。各金融机构要准确了解微观调控意图,仔细落实“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前移效劳窗口,增强与相关部分、县(市、区)当局的联接,加强金融效劳的针对性,确保每一个严重项目都有银行跟进,每家银行都有支撑的重点项目。对重点项目借款投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各主管部分要仔细实行职责,积极协助协调停决,抓紧完美各类手续,尽快使其具有借款前提,获得信贷和资金支撑。
二要抓金融立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心,立异是金融的生命力地点。跟着我国金融效劳系统的不时完美,新的融资东西、融资产物、融资方法接踵推出,为我们开拓了更宽广、更便当的融资渠道。各金融机构要擅长进修,勇于立异,连系经济开展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支撑三大主导财产、四大特征财产、五大计谋性新兴财产,支撑效劳业、“三农”和中小企业开展为重点,丰厚金融东西、产物和效劳,进一步拓宽融资范畴。在当时的状况下,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表外营业,经过结合借款、银团借款等方法,展开多元化融资效劳;市金融办、人行要持续探究托付借款、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东西的引进任务,进一步做好与省内两家信任投资公司和四大资产治理公司的沟通、对接,力争在这方面有所打破,还还要在与保险债券、股权协作等方面进行探究和测验,积极引进保险资金,支撑我市经济开展。
三要抓当地金融。当地法人金融机构是县域经济、中小企业的首要融资渠道,对支撑当地经济开展有着非常主要的效果。然则从我市当前的状况来看,银行、农信社遍及存在规划不大、实力不强等问题,新成立的几家村镇银行也还没有解脱运营亏本的场面。因而,各级各有关部分要高度注重当地法人金融机构开展,以“深化变革、强大实力,改变机制、加强生机”为目的,支撑当地金融机构做大做强。一是要积极引进计谋投资者,尽快完成银行增资扩股任务。二是持续加大对农信社的支撑力度,发扬好农信社支农主力军效果。在全省农信系统2010年综合考评中,农信社的排名位居第一,143家县级行社中,辖内的6家县级行社均位居前25位。市当局近期将出台支撑农信社变革开展的定见,各有关部分、各县(市、区)当局要仔细抓好贯彻落实,搀扶和指导农信社安康疾速开展。三是关怀和支撑村镇银行的开展,积极向村镇银行推介优质项目,并增强营业指点,使其尽快融入我市经济开展的大情况之中,在支撑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支撑“三农”中发扬应有的效果。
四要抓直接融资。持续对峙和不时完美当时卓有成效的政策办法,争夺在推进企业上市方面获得更大打破。对已进入上市顺序的10家企业,市金融办要分类指点和培养,明白工夫节点,加速上市历程,确保恒源发成品、新寰宇药业年内完成上市指点验收并上报上市请求,美特桥架、瑞泰发业下一年上半年完成上市指点。上市后备企业地点地当局和主管部分要进一步明白责任,重点协助其处理好政策搀扶、股权标准、地盘产权等方面的问题。还,要鼎力推进债券融资任务。从当前的状况看,中小企业调集债券刊行的前期任务发展比拟顺畅,我市当选的5家企业均到达了发债前提,估计发债总额在3亿元左右。市金融办作为牵头部分,前期做了很多任务,下一步要持续做好跟踪效劳和协调争夺任务,力争下一年初发债成功,为往后企业调集债券刊行任务积聚经历。
五要抓机制完美。市金融办、市人行要会同有关部分,持续做好项目、资金信息的搜集、整顿和交流任务,确保银企项目对接科学、高效,签约资金实时到位。要依据企业开展和项目建立需求,有针对性的展开专题银企项目洽商对接运动,知足企业资金需求。各金融机构要紧盯全年信贷投放目的义务,依托银企项目洽商会这一平台,积极自动的寻觅项目、申报项目、运作项目,更好的发扬金融对当地经济开展的支撑和助推效果。前一期间,市金融办会同人行、银监、工信等部分组织各金融机构展开了方式多样的项目对接、洽商和推介运动,在支撑新区开展、项目建立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结果。各县(市、区)当局都要树立响应的任务机制,加速树立严密、有用的银企协作关系。市人行、银监分局要进一步发扬行业主管部分优势,增强“窗口指点”和科学监管,在仔细贯彻落实国度微观调控政策的还,指点金融机构用好、用足、用活各项搀扶政策,立异金融产物,加大对当地经济开展的支撑力度。
三、积极指导,完美效劳,促进涉外经济疾速开展
近年来,跟着开放带动计谋的深化施行,我市对外开放程度不时进步,对外商业和引进外资已成为推进全市经济开展的主要动力。本年前8个月,全市本钱项下直接投资收入申报8523万美元,同比增进299.39%;本钱项下直接投资结汇8807万美元,同比增进368.2%。众品食业引进海外资金4300万美元,瑞士迅达集团以3395万美元溢价收买西继电梯25%的股权,金汇维德精细不锈钢有限公司引进海外资金114万美元。引进外资并对企业进行计谋重组,促进了企业的疾速开展。然则我们也要看到,我市涉外经济开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一是出口产物构造单一,且多为初级加工产物,具有自立常识产权的品牌产物较少,开展潜力缺乏。二是受汇率动摇的影响,经济效益严峻下滑。发成品依然是我市涉外经济的主导产物,自上一年以来,人民币对外升值的还,又对内价值降低,带动动力、运输、劳动力本钱不时上升,挤压了出口企业有限的利润空间,发成品“物美价廉”的传统优势遭到严峻应战。三是应对风险的程度较低,躲避风险的才能较弱。面临当时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汇率动摇相对频频的情势,我市涉外企业在躲避汇率动摇风险时可选择的伎俩和战略较少,抵当风险的经历和才能相对较弱。对此,当局有关部分、外汇治理部分和外汇指定银行要高度注重,针对各类晦气要素,从企业的实践动身,指点和协助涉外企业研讨制订有用的应对办法宽和决方法,促进全市涉外企业安康疾速开展。
一要指导企业用好用活外汇政策。从本年起,国度将施行出口收入寄存境外政策,首要是对境内企业出口收入寄存境外执行开户注销准则和规划治理。出口收入寄存境外,可削减企业资金结算环节,降低企业资金结算本钱,进步资金周转效率。该政策正式施行后,有关部分要吃透政策内容,掌握精力本质,指导企业用活、用好政策,促进企业安康开展。还,指导企业积极展开跨境商业人民币结算营业。执行跨境商业人民币结算,简化了企业相关手续,有利于进出口企业躲避汇率风险、降低运营本钱。本年8月份,河南万和不锈钢有限公司经过中国银行处理了我市首笔跨境商业人民币结算营业,这一经历值得总结和推行,其他外向型企业要连系本人的实践,仔细进修和借鉴。
二要协助涉外企业躲避汇率风险。外汇治理部分要充沛猜测到人民币加快升值或相对价值降低时的扩展效应,具体剖析和精确掌握汇率变化对进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影响,协助涉外企业制订应对办法,增强外汇资金的合理活动,逐渐构成当地当局、外汇治理部分、外汇指定银行和企业的多方联动、良性轮回、安康开展的场面。各外汇指定银行要加大对金融效劳产物和金融东西的宣传、推介力度,使企业看法和调查各类金融产物的功用,灵敏运用各类金融产物躲避和降低汇率风险。
三要进一步扩展外汇借款规划。针对外汇借款不受规划限制、外汇借款目标闲置的景象,市金融办、商务局要实时跟进,研讨和运用外汇借款政策,梳理外汇借款资金需求,积极向金融机构进行推介。外汇治理部分要指点有关金融机构,经过展开国内同业拆借、外汇生意或结售汇、境外借入短期外债、应用自有外汇资金等营业,扩展外汇借款资金起原。各外汇指定银行要积极向上级行沟通、报告请示,争夺更多的外汇借款额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展外汇借款规划,为涉外经济开展供应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一、科学谋划发展思路
按照市党代会提出的“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的要求,必须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大胆探索,科学谋划符合自身发展的工作思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不懈努力下,道外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经过多年的谋划运作,启动推进了棚户区改造、团结镇小城镇试点、滨江湿地旅游和东部路网建设等一批大项目,为全区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作为先后历经两次区划调整、包袱较重的老城区,依然存在着发展空间不足、发展速度相对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民生矛盾相对突出等问题。按照市委实施新战略的要求,道外区结合换届,按照“争做中兴主战场,争当发展主力军,争创新型主城区”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深入落实市委新战略,强化规划建设,创新体制机制,高点定位制定了“老城复兴、新区崛起”发展战略。坚持统筹推进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推动老城产业和人口向新区流动,积极利用新区收益反哺老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努力将道外新区打造成为现代商贸基地、都市农业高地、休闲旅游胜地和生态宜居宝地,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田园型新城区。这一思路尊重科学发展规律,符合市党代会精神的要求,体现了全区人民的愿望,为道外区今后发展明确了定位和方向。
二、推进“老城复兴、新区崛起”
从全市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布局来看,南、北、西都有了落点,将来全市的发展重点必然向东转移,而道外正处于辐射东部县、市的关键部位,具备良好的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等方面的条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国家发改委将道外区列为“全国城镇改革发展试点区”,未来几年,只要我们自加压力,勇于担当,大胆作为,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抢占先机,实现后来居上。一是实施老城改造复兴,加快提升城区形象。以“全面提档升级,重塑崭新形象”为目标,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施重点区域改造,提升老城区品位,再创老道外辉煌。推动老城区提档升级。大力推进二十道街、新江桥街等16片棚户区改造,全面改造四环路以内棚户区,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条件。开展八区体育中心、港务局和沿江区域等牵动性项目建设,增强城市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推动城区环境整体升级。构建老城改造新亮点。加快推进三马地区、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靖宇大街步行街改造,建设承德广场、玛克威、太平桥、二商店和红旗大街商圈,再现“哈尔滨老城”传统风貌。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要交通节点建设,完善城乡交通系统,建立覆盖全区城乡的交通网络。强化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城区净化、美化、亮化和绿化,力争实现承载功能、生态质量、容貌形象、居住条件、管理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六个提升”,再现老道外的独特魅力。二是实施道外新区开发,加快城市拓展延伸。借助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面启动道外新区开发。大手笔规划新区发展。统筹规划东部地区整体开发,围绕打造现代商贸基地、都市农业高地、山水旅游胜地和生态宜居福地的功能定位,构建“一核、两带、两片、六区”,加快发展以“特色商贸、现代物流、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条,承接老城区相关产业向新城区发展,打造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中国北方田园型新城区。高标准实施新区开发。发挥沿江生态产业带、阿什河生态带辐射作用,加快聚集新兴产业,建设都市农业园区、天恒山风景园区、现代商贸园区、行政商住园区、永源经济园区、生态宜居园区等一批具有先进水准、体现新区风采、展示道外形象的标志性园区,推动核心起步区形成规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独具魅力的城市特色景观。加快教育、医疗、金融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新区综合承载能力。大规模推进新区项目。以阿什河为中轴线,推进华南城、团结镇小城镇、阿什河综合治理等牵动项目,构建以禧龙国际商贸物流园区、中顺汽车园区、神州物流园区、黑龙江农业示范园区为节点的环形经济带,通过以点带面,实现规模推进,合拢发展,为道外新区整体开发和大面积铺开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
三、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哈尔滨市委在瞄准新目标、实施新战略、推动新跨越的安排部署中,无论是壮大经济实力、大力改善民生,还是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文化名城,方方面面都突出了项目建设的重大拉动作用,以实施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实现新跨越。因此,道外区在实施“老城复兴、新区崛起”战略的过程中,也必须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重中之重的地位。积极探索把在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良好的导向,激励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
一是抓项目。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工作量化到项目上,形成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的氛围,力争项目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围绕已经制定的老城和新区项目规划,包装配套项目,改变传统的招商模式,走出去进行招商,大力推行以商招商、滚动招商、定向招商和专业招商等招商方式。今年道外区确定了163项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到821.6亿元,加快推进团结镇小城镇试点、农业科技示范城、天恒山整体开发、靖宇大街步行街改造等项目,争取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态势,见到形象和效益。在抓项目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下工夫,建立健全“项目开工前一条龙,建设中全方位,投产后经常性”的服务体系。畅通“绿色通道”,探索现场办公、三堂会审形式,为项目达产运营创造宽松快捷的服务环境。
一、财经类教学型院校国际法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法学教学理念滞后
财经类教学型院校是指以财经类专业为主要学科、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高等院校。该类院校一般属于省部级院校,专业设置通常为“经、管、法”三足鼎立,对专业教育的定位往往侧重于“本土化”,具体到法学领域,往往体现为偏重国内法教学,重视国内法在地方的适用,忽视国际法学的教学与研究。这一观念的形成既受改革开放前法学教育闭关自守传统观念的影响,又与财经类教学型院校的地域性、行业息相关。“本土化”教学观念一方面导致国际法学教学不受重视,课程设置、师资力量薄弱;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对于国际法律体系与制度,如WTO 法等知之甚少,因而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解决涉外经济纠纷、国际经贸实务的实践技能便成为一种奢望。因此,随着中国入世后涉外法律实务、经贸纠纷的不断出现,当前国际法学教学理念远远滞后于时代需求的现象便成为法学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二)国际法学教学目标定位无特色
与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的法学教育类似,财经类教学型院校的国际法学教学往往从完成法学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出发,仅注重专业理论和基本体系的讲授,如在教材选择上,财经类教学型院校基本使用的是由教育部、司法部或者几所政法大学组织编写的教材。尽管这些教材质量较高,但无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教材的难易程度不一定适合财经类本科院校。处于“惟法学法”的状态,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缺乏实践应用型目标定位,财经类特色不明显。然而,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尤其需要一批具有一定法律理念、精通和熟悉市场经济法律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 [1]。尤其在我国入世、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伴随下,国内涉外经济法律人才匮乏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三)国际法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规定以及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示,目前我国法学本科教学普遍采用的模式是:一二年级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学科门类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三四年级由各院校根据自身条件,设置若干专业方向,开设专业限选课。财经类院校的课程结构大致顺应这一模式,但从目前的国际法学课程教学实践来看,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课程开设时间滞后。《国际公法》一般安排在大三学期,《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基本安排在大四学期。这种安排旨在为学生学习国际法学课程打下坚实的法学知识基础。但大三处于学生专业定位时期,大四处于学生考研、就业准备时期,因为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所以不利于学生学习,况且这种学业安排与国际法学的学科地位完全不相符。二是专业必修课与限选课开设比例失衡。《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是必修课,国际法学方向限选课应围绕这三大主体开设。但目前大多财经类教学型院校国际法类专业限选课开课率较高的为《国际贸易法》,至于其他如《国际商法》《国际金融法》《国际投资法》《WTO法》《欧盟法》等体现财经法学特色的国际法课程却很少开设。三是课时数量少。为达到教学效果,国际法专业必修课教学应保证在每学期54至72课时左右,但财经类教学型院校往往达不到,导致教学进度吃紧,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国际法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国际法学专业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性强,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至关重要。目前,国际法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即教师对国际法学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从概念的介绍到理论的分析,以学生被动接受、课堂做笔记为主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基础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可以保证知识讲授的系统性、连贯性,条理会比较清晰,学生对知识体系也会有一个整体和详细的把握。同时,课堂讲授法对教师素质要求很高,包括教师的理论功底、知识面、语言的感染力和人格魅力等,但它具有致命的弱点,就是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下去,这种单一的灌输方式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国际法律实践问题或涉外法律问题的能力,还会使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因而严重影响他们对国际法学课程学习的兴趣。
二、财经类教学型院校国际法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国际法学教学改革是顺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当今,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使各国在政治、经济、法律及文化等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与深化,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范围法律观念、法律价值、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的趋同发展,另一方面更需要完善国际法律规范来协调各种国际或涉外法律关系。从根本上说,全球化塑造了国际法学,国际法学也是全球化表现的一部分。因此,国际法学教学应立足全球化培养人才。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快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后,各种国际交往活动相应纳入国际条约、国际通行的条例之下,大量的国际法律规范需要直接应用或者转换为国内法运用[2]。因此,国家对精通国际法律规范的人才需求大大增加。但是国际法学教学的滞后,使得学生对国际法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信心不足,导致国际法学缺少应有的社会影响力。这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法律人才的需求背道而驰。因此,国际法学教学改革不仅可以促进国际法学课程本身的优化,更重要的是还能够顺应全球化发展的需求,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人才。
(二)国际法学教学改革是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人才培养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社会对财经类人才培养的规格及素质要求相继发生变化,需要一批具有国际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3]。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发展也需要一批既懂经济与管理,又精通市场经济法律规则的复合型人才。如何根据变化的内外环境,与时俱进地提高教学质量和竞争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国际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成为财经类高校关注的重要课题。国际法学作为调整国家间关系、涉外民商事关系、国际经济关系的核心法律专业,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熟悉国际社会的法律(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以及《外国法和比较法》等),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应对国际法律事务。然而,当前财经类院校开设国际法学课程,往往是从履行教育部要求出发,完成法学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达到对国际法学基本知识体系的“启蒙式”教育,并非以培养能够应用国际法律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进行国际法学教学改革,是实现国际法学教学任务之根本,是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
三、财经类教学型院校国际法学教学改革对策
(一)建立全球化的国际法学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对教学活动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就法学专业教育而言,国际法学理论与知识是所有法学理论与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国际法学的三门课程《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列为法学专业高等教育的核心课程,国际法成为国家司法统一考试的必考内容。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人员、商品与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国际法学教学应摆脱法学教育中重国内法,轻国际法学的思想,确立具有国际意识的全球法学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胸襟,既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又了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国际或涉外法律人才。
(二)确立体现财经特色的国际法学教学目标
国际法学教学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国际或涉外法律人才的一项基础教学工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际法学教学目标也应做出相应调整, “惟法学法”不再是教学的出发点,纯法学知识和理论的传授也不再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在国际法学课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国际法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国际法规范去分析和解决国际社会中的实践问题,如涉外经济交往中的法律问题。财经类院校拥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学、管理学、财税金融学等财经类专业的学科优势,法学与这些学科形成相互渗透的互动关系,这无疑为国际法学课程体系中的涉外经济法律实务教学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支撑条件。因此,财经类院校的国际法学课程教学目标应充分体现自身专业优势——“财经”特色——培养能够在金融部门、商业领域、公司、企事业单位熟练处理涉外经济法律实务的应用型人才,并相应要求财经类院校对国际法学教学的师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进一步深化改革。
(三)设置科学合理的国际法学课程体系
针对现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财经类教学型院校应当优化国际法学课程体系,强化培养学生在国际或涉外经济法律实务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一是更新《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传统课程设置。这3门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每门课程教学应保证每学期72 学时,学分不少于3分,一般应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设《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下学期开设《国际经济法》,同时还应注意课程内容的衔接,避免因内容重复而造成课时浪费。二是调整国际法学必修课与专业限选课之间的比例,增加涉外经济法律实务课程。为应对入世后涉外法律服务人员的大量需求,课程设置应结合财经类院校的特色,增设或加强国际经济交往方面的法律与实务课程,如《WTO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税法》《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法》《国际民事诉讼法》《国际商事仲裁》《国际贸易函电》等。上述课程的开设应建立在完成3门主干核心课程《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的基础上,采取专业限选课、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广的专业方向选择的空间,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培养涉外经济法律服务人才。
(四)实行复合多样的国际法学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的中介。传统的国际法学教学大多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方式不仅影响学生学习国际法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实践问题的能力,不能适应培养涉外经济法律人才的需要。因此,必须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复合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加之国际法学融合了法学、政治学、经济学乃至社会学等不同的学科知识,属于交叉学科的范畴,因而复合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正好切合国际法学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复合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求在国际法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具体教学要素进行科学系统的优化配置,形成一种开放性、综合性的教学模式或方法[4]。具体到国际法学教学,需要从三个层面突破:一是建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中心”,开辟“多主体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变为教学的辅助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则应充分运用多主体教学手段,即由两个以上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共同讲授一门课程(尤其适合国际法方向课程的讲授),或者由其他教学主体,如外交官、涉外律师、政府官员、司法机构中审理涉外案件的法官通过开设讲座、进行学术报告、组织庭审观摩、接受个人访谈等方式,开辟学生学习国际法学的第二课堂。教学主体的变换和多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国际法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法学视野,将国际法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二是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国际法学教学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应广泛使用其他教学方式,如实施案例教学、模拟谈判与庭审、热点问题的讨论与辩论、司法文书的书写、商业单据的填写、读书报告会等等。上述方法的运用并非任意拼凑或搭配,而是在充分考虑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需要之间有机联系的基础上进行复合设计。三是注重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通过影像、图片和声音向学生传递教师口头无法传递的信息,为国际法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开展开辟一条创新之路。如通过多媒体影像,可以持续追踪国际法庭的案件审理进程,还原案件过程及各方的观点和看法,观看著名国际法学者的专题视频,等等。这些都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常态法。
入世将加快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进程。非歧视、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等原则的逐步引入,对我国涉外经济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入世以后,由于国内商品服务市场和投资领域准入的逐步取消,国内对外部的商品、服务和投资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短期内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效用尚未显现,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足,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但随着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我国国际交易将进入相对平衡发展的时期。在今后的几年内,我国国际交易可能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经常项目保持顺差,但顺差规模缩小
1.货物贸易顺差规模减小
由于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对外贸易进出口均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由于国内需求强劲,进口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导致贸易进口增速将高于出口,货物贸易顺差将有所下降。
2.服务贸易逆差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由于国内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和我国服务行业更多参与国际竞争,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将继续扩大。但由于我国服务行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而且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居民对高水平的服务消费需求上升,服务贸易逆差在短期内将难于改变,而且逆差可能小幅增长。
3.投资收益支出大于收入的趋势不变
由于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每年保持较大规模的外资净流入,外资存量不断扩大,对外投资收益支出逐年递增。但由于国内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结构的调整效用短期内难于到位,对外投资收益不可能出现大幅增长。因此,投资收益项下逆差将可能进一步扩大,但幅度将会有所减小。
4.经常转移依旧保持一定顺差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居民移居海外的人数将呈现增长趋势,海外华侨的侨汇、捐赠等经常转移将进一步增加,我国经常转移项下的顺差将不会改变。
(二)其它投资的差额将决定资本金融账户的方向
1.直接投资保持较大净流入,但流入形式将有所改变
由于我国政局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国内投资环境继续改善,投资领域进一步放开。因此,我国直接投资流入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随着我国投资建厂等传统投资方式的竞争日益激烈,投资收益开始下降。因此,购并、重组和股权转让等新的投资方式将会逐步引入,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2.金融机构依旧是证券投资主体,证券投资工具日益丰富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逐步推进,过渡性的对外证券交易的工具将会逐步引入(如CDR等),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工具将进一步丰富,证券投资的流入和流出规模将有所增长。但由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对境外证券投资的主体限制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存在,因此金融机构在海外的证券投资依旧是我国证券投资的主体。
3.其它投资波动较大,收支差额决定资本金融账户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直接投资发展平稳,证券投资规模不大,因此金融机构大规模存拆境外等其它投资已成为左右我国资本金融账户顺差与逆差的决定性因素。但由于金融机构的境外存拆受金融市场变化影响较大,因此在短期内以直接投资为主要投资形式的情况下,我国资本金融账户将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而变化。
四、我国涉外经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两种体制并存,改革和发展并重。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在我国涉外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客观评价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货物贸易取得了巨大发展。按海关统计口径,截止2001年年底,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达到5098亿美元,实现225亿美元的顺差。但从我国贸易结构来看,加工贸易占我国贸易总量的47%,而进料和来料加工贸易的出口创汇只占海关出口报关额的50%和10%左右,因此大大虚增了我国贸易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另外,我国贸易出口产品多为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受国际市场价格和经济形势影响较大,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极不稳定;最后,近年来我国贸易出口的高速增长与政府的政策扶持密不可分,而其中大部分政策为“黄箱”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2001年我国出口退税总额达到1072亿元。随着公平贸易原则的逐步贯彻,如何提高我国贸易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是今后实现贸易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2.尽快调整我国的利用外资政策
根据国际金融“双缺口”理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资金和外汇资金不足,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是必然的选择。但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利用外资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我们应将利用外资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利用外资中重规模轻效益、重外商轻国民、重流入轻流出的思想,尽快在管理上实行“国民化”待遇。利用外资政策的“国民化”首先有利于拓宽国内资金的投资领域、拉动国内民间投资和实现国内闲置资金的充分利用;其次通过引入公平竞争原则,有利于防止只享受优惠政策、不带管理技术的低效外商投资行为;最后,通过实施实行“国民化”待遇,有利于从源头杜绝国内“外逃”资本以“外资”形式回流国内,达到减少和控制国内资本非法外逃的目的。因此,利用外资政策的“国民化”,是现阶段进一步发挥外资效用、引导国内资金流向、深化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3.逐步释放我国的外汇真实需求
对于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外汇资金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涉外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国内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资本项目实行管制的情况下,外汇资金按需供应和实行真实性审核是外汇资金管理非常必要的。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创汇能力的加强,外汇基本来源稳定,居民外汇储蓄和企业外汇存款合计已达到3700亿美元,外汇资金相对充足。囤积的外汇资金,一方面挤占大量人民币资金,增加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降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同时造成金融机构外汇资金存贷脱节,大量外汇资金运用境外,而境内部分企业和个人的真实外汇需求又无法得到满足,形成外汇资源的浪费。因此,在金融市场逐步完善的同时,由原有的强制结售汇,逐渐过渡为意愿结汇。建立灵活的外汇市场调节机制,运用市场价格(利率、汇率等)杠杆来引导和调节外汇的需求和供给,缓解外汇市场的压力,逐步疏导和释放民间的真实外汇需求,从根源上防范和减少逃汇、骗汇和套汇行为,为资本项目最终开放和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准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