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学教学

生物学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学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学教学

生物学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教学,高职高专,启发式教学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并引领与之相互渗透交叉的多门学科领域,如生物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及病理学等的发展前沿。21世纪是个科技发展全面提速的世纪,在这个人才辈出的伟大时代,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对于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全面开展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改变过去按部就班、枯燥无味的教学套路,开展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迫在眉睫。为此,我们在充分研究分析学生认知结构与学科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一、深入分析学生认知结构与特点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搞好教学的前提是充分掌握教学对象的特点,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生构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高考统招理科生,这部分学生生物、化学基础较好,理解能力较强,学习细胞生物学相对比较轻松,但容易产生浮躁心理;二是高考统招文科生,尽管他们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强,但是因为高中生物与化学的基础较薄弱,对于细胞生物学的学习难免会心生畏惧;再者就是对口升学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构成比较复杂,大多为中专毕业,对很多知识点属于一知半解型,基础不够扎实,但是这部分学生中有很多具有社会实践经历,所以他们在学习中对知识的选择性的更强,更能理解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基于以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统筹兼顾,对理科生要恰当引导,帮助他们摒弃浮躁,潜心学习,更上一层楼;对文科生要多鼓励,充分发掘他们学习新知的能力,帮助他们克服畏惧心理;对口升学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他们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夯实理论基础。

二、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堂课是学生建立印象的关键一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第一堂课引导学生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知识的实用性无疑是最能引发他们兴趣的。

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研究细胞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分子水平主要研究细胞的化学组成及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氨基酸)、脂类(胆固醇)、糖类(葡萄糖)、核酸(DNA、RNA)等,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教师可以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中提取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元素,作为新课的导入,一方面向学生展示抽象知识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能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从胶原蛋白面膜的使用,胰岛素用于降血糖引出胶原蛋白、胰岛素等蛋白质与细胞的关系。

三、由生活常识入手,开展启发式教学,化难为简

高等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并建立联系,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式教学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由此看来,启发式教学无疑是最有优势的教学方法,在传授重点知识的同时,又迁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认知与思考的能力。所谓“启发”是指“开导指点,使产生联想并有所领悟”,常见的启发方法有比喻、类比、联想等,做好启发式教学最关键的还是出发点的选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把生活常识中蕴含的道理用做启发式教学的出发点效果非常好。例如,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单糖,这里把各种大分子比作火车,其对应的“基本组成单位”比作车厢,学生一下就会豁然开朗。再如,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具有修饰加工蛋白质的功能,我们就可以把核糖体比作把单个车厢(即氨基酸)连接成火车(即肽链)的场所,但是这列火车只是半成品,需要连续进行两次后期的装饰加工,即可把内质网比作第一加工车间,高尔基复合体比作第二加工车间,在第二加工车间可以得到蛋白质的成品,即各种蛋白质,包括分泌蛋白、膜蛋白和酶等物质。

由此可见,把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中提炼出的道理用于启发式教学,不仅可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还培养了学生思考变通的能力,培养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融洽,最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前后联系,及时总结

细胞生物学各章内容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总结,帮助学生融合贯通各章节之间的知识。例如,在讲“线粒体”一章时,新课开始前设置了两个问题:“不属于内膜系统的细胞器有哪些?(核糖体和线粒体)”;“真核细胞中DNA分布在哪里?(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少量分布在线粒体)”,这两个问题均引出了“线粒体”这一细胞器,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思考“为什么线粒体不属于内膜系统?线粒体里的DNA与细胞核里的DNA有什么区别,是否都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利于新课的教学。因此,在复习的基础上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可使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更加明现,既能让学生“温故”,更能使他们 “知新”。

参考文献

[1]胡建国,鲍明升,唐宝定等.《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方法实践与探讨,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7).

[2]曾摇杰,摇罗h佶,摇禹华旭等.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方法实践与探讨,基础医学教育,2011(12).

生物学教学范文第2篇

近年来,职中教育深受社会关注。有利因素很多,但不利因素也时时冲击,使职中教育处于教育的风口浪尖。从事职中生物学教学的我,深有感触。职中教育不是没有出路,而是暂时没有明确的突破方向。我所说的,来源于教学实践,反思于教学实践,成思于教学实践,我更希望它有益地反馈于职中教学实践,助学子学有所成,助同仁一臂之力,助职中重塑辉煌!

职中教育的主旨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中教育的对象是初中中等以下的毕业生。两者一定程度的矛盾性决定了职中教育的特殊性和挑战性。如何应对挑战?我结合生物学教学试谈几点。

一、实事求是,认识生源之差

职中的生源主要是中考成绩中下等的初中毕业生,差生占到将近百分之五十。这些学生的底子可想而知:文化基础知识或者严重偏科,或者普遍较差。比如生物课,由于非中考科目等原因,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底子极差。另外,中职生言行举止缺乏规范,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脏话连篇,言谈缺乏理性,甚至突破了起码的礼节底线,与家长少言寡语,与老师见面无语,举止随意,没有规矩;行为习惯不够健康、正确,从起床、休息、饮食到锻炼、自理、学习,都有待规范引导;思想道德品质有待成型,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素质修养提升空间很大,受家庭启蒙教育、社会整体引导的片面影响,学生的修养修为很差,阅人阅事能力低下,遇人遇事缺乏冷静的分析、判断、思维,处理事情莽撞、武断、感性!当然,我们还应一分为二地、理性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职中学生也有不少共性的优点:热情、积极、兴趣爱好广泛、思维活跃、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等。

二、身体力行,关注学生素质教育

差是学生的“权力”!如若所有的学生都很优秀,教师不都全部失业了?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差,才需要社会、家庭、学校、老师教育、引导、关注!面对整体偏差的职中学生,我认为,职中教师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是自我“充电”,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活到老,学到老。”现代社会提倡“终身学习”。尤其是教师,你若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作为生物教师,我在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业务学习等方面都不敢掉以轻心。备课时多重考虑,从教材到练习,增删修正;从课堂到课外,内外互补;从工作到生活,联系实际,事无巨细,点滴不漏。课外还要随时随地做好学生的思想辅导。另外,业余时间主动、积极、竭力参加国家、省、市、县组织的各级各类的培训、教育,力争上游。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提高;只有日积月累,才能锦上添花;只有身正学高,才能为师为范!

其次是把职中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这一指挥棒抓紧抓好。小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大到思想观念、道德修为,从细微处着手,抓好每一个环节,指导思想确定为“积小流以成大河”。注重情感教育,理论联系实际。谈情感,起始于亲情,从亲情到友情,由大爱及小爱;育素质,必联系实践,从理论到社会,由生命及生活。

另外,还要注意真诚地对待学生,使学生学会真诚。四季轮回,草木之情,世间万物,人生友爱,点点透真意,滴滴渗诚心。

只有身体力行,才能立竿见影;只有素质挂帅,才能育出真人!

三、放开手脚,调整教学内容

说一千道一万,教育还得从知识教育开始,渗透素质补养!学生佩服你,才能尊重你;学生尊重你,才可能受教于你!学生对教师的佩服、尊重源自于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而业务能力的彰显,首要的是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授知识的调整处理。作为职中生物教师,我从以下三方面调整了教学内容:

1.删

新版生物教材增加了“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版块。这些内容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受益颇多。但不可避免的,有些内容,或者受限于基础知识,或者受限于生活实际,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小。针对这种情况,我大胆地做了删除。比如,必修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节的“问题探讨”,涉及“光学显微镜下的几种细胞”,学生基本不能辨析,我果断地删去了这一内容。

2.增

新版生物教材有不少内容由于承接初中生物知识,较之旧教材有所删减,这给职中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对一些必要内容进行了适当补充。比如,教授必修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节时,我就从产热、散热方面对“体温调节”进行补充,从水盐的来源和去路对“水盐平衡调节”进行补充。补充必要知识点之后,学生更容易理解、接收新知识。

3.修

新版生物教材增加了不少实物图和效果图,但是学生认识理解这些图片有一定的难度。我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了适当的修正。比如,必修一“细胞器”一节的各种细胞器图解,立体感强,但比较抽象,我逐一进行简化,变立体图为平面图,使其更形象、更直观、更易理解。

四、细致耐心,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学生再差,也懂爱。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越是差生,我们越应给予更多的爱。爱学生,就要接近学生,走近学生,找一切机会跟学生交流,谈理想、谈未来、谈家庭、谈生存、谈学习、谈生活;爱学生,就要关注学生,视所有学生为己出,设身处地地为学生前途命运着想,想尽一切办法锻炼学生,提升学生,使其积极向上奋进。给予了学生真诚的爱,学生就会从精神到思想上无比地与你贴近,这时,也就完成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生物学教学范文第3篇

【摘要】为了提高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通过探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讲授过程中以及中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技术等内容,对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新颖的教学手段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44-01

《医学微生物学》作为临床、护理、预防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以其广度的多交叉性和深度的多层次性,成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无可替代的桥梁学科。现代医学微生物学已经广泛地渗透到医学、药学、生物学各领域,其发展速度相当快,特别是分子水平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开拓和深入发展,使人们对于所致疾病的病原生物学性状、致病性、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环节,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认识过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围绕医学微生物学知识体系的特点有效地提高其教学质量,充实和完善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知识积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学的关键。

1课程特点

1.1课程内容多、课时少。

在医学教育中,各院校为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压缩教学学时是我院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我院的医学微生物学学时也在一再缩减;然而,随着医学微生物学深入研究,以及新病原微生物不断出现,如SARS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等,该课程内容正不断增加,使得教学压力日渐增大。

1.2学科交叉多。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内容涉及很多学科,既有基础学科,又有临床学科。众所周知,微生物学的发展派生出免疫学课程;微生物学与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也密不可分,同时该课程与临床多学科内容相互渗透,如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外科学、内科学等。

2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教与学探讨

2.1优化教学模式。

在目前我国教育的大环境下并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逐步引入了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减少死记硬背,旨在调动学生主动、自觉、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明性,训练学生科学思维、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提供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病例,然后提出相应的思考题。如该疾病可能由哪些病原微生物引起?临床上需进一步检查哪些指标?如何进行相关的防治包括必要的鉴别诊断等。学生分组搜索相关文献资料并讨论,最后老师总结与答疑。通过PBL教学法的部分课时实践,可明显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2.2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占总教学课时一半比重,重视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增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进行了如下改革。首先,根据现代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我院教学的条件,重新编写了实验教学指导,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重组并增加了部分设计性实验内容;其次,通过课前提问来促使学生养成实验课之前应该预习的习惯,对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有很好的效果;再次,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实验教学质量控制,包括老师实验课之前的预实验、实验集体备课、实验报告的阅改及实验考核办法等。

2.3多媒体课件教学与常规教学相结合,变抽象为形象,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医学微生物学所涉及的常为一些抽象的、微观的、描述性的内容,按传统方式进行授课学生不易直观理解和接受。为此,我们将许多优秀的国外原版微生物学教材中与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的精美的照片、示意图等扫描到计算机中,制成色彩鲜艳、高分辨率的微生物学图库。此外,还利用数码相机、数字摄录机等对平时教学的实验操作及其结果进行记录,或利用视频采集系统将保存的微生物学教学录像进行剪辑后转换,制成内容丰富的数码影像资料。在平时我们非常注意收集报刊、电视、因特网等现代传媒中涉及医学微生物的科技报道。例如我们在讲课中有关疯牛病、埃博拉病毒的肆虐、防治的最新进展、人间禽流感的防治、国内外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等内容都是在科技新闻报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后整理的。这样拉近了医学基础课课堂与学科前沿的距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十分注意利用因特网上与微生物学相关的网站资源,因为这些网站上有大量精美的医学微生物图片、有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历史及最新进展等内容。所有这些都可供制作课堂讲授内容时随时调用。

2.4推荐适宜的学习方法和易记的口诀

2.4.1三性两法。

学习医学微生物各论时,将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预防与治疗方法归纳为“三性两法”。通过总结与梳理,建立每种致病微生物的个人名片。学生们常常感到致病微生物太多,容易弄混,不好记。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建立名片的方式,认识病原体。俗话说得好“一回生,二回熟,三次见面成朋友”。在课余、在休息时,都可以把名片拿出来,帮助记忆。

2.4.2横向比较法。

在总结了“三性两法”的基础上,建议学生们按照某种相同特性,将所有学过的病原微生物知识分类记忆。比如,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感染而不入血的细菌,两次入血的细菌等。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既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了复习,又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4.3纵向比较法。

对于相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排除共同特性外,比较不同微生物的特点。在肝炎病毒一章中,可以按照感染途径的不同,将5种主要的肝炎病毒分成两类,一类是经过粪-口途径传播,另一类是主要通过血液传播;还可以根据核酸的类型,将5种主要的肝炎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这样做的好处是重点突出,容易让学生抓住重点,还可以减少学习负担,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

总之,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也要重视对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传授,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我们应全面地认识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关系,只有两者“双管齐下”,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金红,张晓梅,邓伟江,等.多样化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4):60-61.

[2]薛惠平,陈佩,张艳萍,等.诊断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907-908.

生物学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生命教育 涵义 生物学教学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点也是人”。教育应该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但现实情景却不容乐观。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调查表明:“在4622名学生中,特别想自杀的占17.4%,曾经想自杀的占4.9%。据卫生部近期公布的调查,15至34岁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并不是医学上束手无策的疑难病症,而是自杀,且自杀者年龄越来越低龄化。”[1]屡见报道的青少年自杀、伤害等现象告诫我们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青少年学生要学会珍爱生命,学校要实施生命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

1.生命教育的涵义

生命教育就是关注生命发展的教育。通过对生命知识的学习和体验,让个体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欣赏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感恩生命,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生命价值,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健全的人格。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帮助青少年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独特的生命,并使自己的生命与宇宙和自然和谐发展。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肯定、珍惜个人自我生命价值,让个体有丰富的生命涵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幸福的人。

2.生物学中的生命教育

有关专家认为:“个体有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所以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比其他课程更具有一定的优势。

2.1在生物学教学内容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对它充满了兴趣和好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有关生物学教学中的相关内容渗透生命教育。如教学有关生物生长、发育的内容,被子植物的繁殖要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然后才能发育成果实、产生种子,其中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不能形成生命的源泉――种子,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在生态系统的教学中,我们要学生去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与其他生物一样,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也需要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否则,将会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通过类比学习,学生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人不仅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员,而且是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单位,人类不仅要爱护自身的生命,而且要爱护其他生物的生命。我们应通过这样的比较,教育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使学生认清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尊重人类的生命,同时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命,并在学习中帮助学生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主动去适应他人、适应社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2.2通过实验与实验探究进行生命教育

实验与实验探究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生物教材中安排有许多有关生命教育的探究实验。教师可以开设救护知识课程,学习咽喉哽塞的急救、人工呼吸、心外复苏等内容,让学生初步掌握急救处理常识和能力,了解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承担应尽的人道主义责任,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和紧急时刻的自我保护和救助他人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探究大气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温室效应对人类和自然界造成的威胁,酸雨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等等,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观念。

2.3结合相关专题活动开展生命教育

相关的专题活动可以成为生命教育的载体,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推动学校生命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悟到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重要性。目前社会上许多热点问题都与“生命”这一主题有关,教师结合生物学的教学,组织讨论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意义。如:讨论“克隆人”所引发的生命伦理问题,引导学生就“是否应该进行人体克隆”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体会生命的真谛,从而端正自己生命观态度,形成健康的关爱生命的行为。又如通过“健康地度过青春期”的系列讲座,教育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发育的特点,尊重异性的个体差异,形成健康的青春期性心理。同时结合“非典”和“甲型H1N1型流感”等传染病,让学生了解传染病传播的途径,重视传染病的危害性,学会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传染病,科学、有效地应对传染病,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确保个体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也可结合人体胚胎发育的教学,以科学唯物主义观点理解生命的诞生与演变,理解个体与环境的联系,欣赏生命的诞生,珍惜和珍爱生命。还可进行适量的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命教育:结合“6.5环境日”、“4.12地球日”、“5.22野生动物保护日”、“12.1爱滋病日”,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生态危机,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组织学生参加“救救濒危野生动物”之类的生物竞赛活动,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现代生命教育认为:“生命是教育的元基点。”教育的“以人为本”首先应当以人的生命为本,离开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所以教育首先要关注“生命教育”。每一位生物教师都要把不断充实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将生命教育融入于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序言.

[2]王学风.中小学生命教育论纲[J].教书育人,2003,7.

[3]易培录.试论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与管理,2004,(26).

[4]方显岩.生命教育――思想品德新课标的亮点.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4,(10).

生物学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移动互联网;移动学习

目前多媒体教学方式已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中得到普及,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形象化和动态化的教学内容以及大量新信息,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多媒体教学法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教学经验进行探讨。

一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由美国医学教育专家Barrows等在1969年首先创立。PBL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总结等。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被许多医学院校所采纳,并取得良好效果[2-4]。PBL教学法优点在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融会贯通、分工协作、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对教师而言,通过PBL教案的撰写,加强了自身对不同医学课程的交叉融合,有利于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很大程度扩大了教师的知识面。最后通过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加强了师生交流,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及教学相长。

二Sandwich教学法

Sandwich教学法,又称“夹心饼干”教学法。该教学法于1995年后在英国高等院校已普遍实施,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加学生的小组讨论、交叉小组学习、学生总结汇报等环节,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思考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5]。

三TBL(Task-BasedLearning)教学法

TBL教学也称为任务型教学法、团队教学法,现已在欧美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在做中学”和“全面发展”理念,是一种将“任务”作为学生学习动力的教学模式。在TBL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通过任务中下达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讨论并分析提出的任务,并最终通过相互协作完成任务。这种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医学类高等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被推广应用。

四翻转课堂教学法(FlippedClassroom)

翻转课堂教学法起源于2007年,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将演示文稿和讲课声音制作成视频后传到网络上,让缺课的学生在家学习的方法。2011年,萨尔曼•可汗正式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概念,并迅速在多个专业教育领域渗透,目前已成为专业教育领域备受推崇的新型教学模式。我国2011年引进这一教学法,近几年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并灵活结合自己的教学活动加以应用。由于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更适合的教学风格,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获得教师有针对性回答的上课形式,从而为实现“因材施教”理念提供了可能性。五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教学法MOOCs教学法也称为“慕课”,是一种具备“大规模、开放性、在线和共享”等特性的网络开放课程,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方向。由于慕课教学法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同时也给包括医学在内的多个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思路,所以2014年起国内很多高校开始设立慕课课堂。校园慕课具备以下特点:①互联网普及、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使得慕课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②课程内容多以视频、动画形式而极具吸引力;③以“翻转课堂”为基础进行设计。六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微课”教学法随着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学习的发展逐步进入了一个“微”变的时代,其主要表现为从促进学习的发生转向关注学习的有效性。这种转向就是要解决如何让学习者在零碎化的时间中聚焦于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由此,微学习的概念开始进入移动学习领域。已有实验表明,人在学习时,大脑接受外界的刺激越鲜活,越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即学习效果越好,效率越高。因此,在移动学习内容的组织及结构设计上,更应该关注思维的可视化设计,以克服学习者的移动性和注意力的分散性。以此而设计的以教学为目的,内容少、时长短的“微课”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不同、场合不同不断变化表现形式,它不仅快速、高效地传达复杂、抽象、乏味的理论知识,还把知识艺术化、趣味化、简明化。因此“微课”教学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上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查阅了2014年至2016年有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文献资料,发现在近3年内竟有一百余篇教学研究论文涉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其中80%都出自医学类和综合类大专院校,而农业院校的相关教改研究论文非常少。因此非常有必要重视和加强农林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改革。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教育”也正在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由于移动互联网教学能灵活高效地传播知识和信息,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极大地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能适应现代青年人追求自由独立的个性特征,因而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自主学习将逐渐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因此,如何利用移动学习的技术和理念促进农林类院校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就是一项紧迫而极富价值的工作。为此,我们拟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以申请学校支持结合自筹经费的方式,通过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课程辅助教学平台、构建适用于移动互联网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制作生动有趣的微电影、微课件、微讲座等,从而探索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辅助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任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感,为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并为我校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积累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杨立明,纪剑辉,张云峰.提高生物学类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的途径及其实践.教育现代化,2016,15:92-94.

[2]张先文,戴小阳,熊海蓉.基于PBL模式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探讨.广西教育,2013,8:39-40.

[3]王大勇,高旭.PBL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6,6:180-181.

[4]罗玥佶,陈琳,曾杰.浅析PBL教学结合多媒体模式下的生物化学课程设计.求知导刊,2016,3:124.

[5]张金莉,黄瑾,李冬妹,等.生物化学课堂中PBL结合Sandwich教学法改革初探.农垦医学,2014,4:37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