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席慕容如果

席慕容如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席慕容如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席慕容如果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席慕容早期诗歌 女性视角 生命的美

由于性别差异,两性世界中的审美视角是有所不同的。席慕容,一位在艺术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女子,她的作品浸润着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在她的笔下,属于女性的青春、爱情被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诠释着女性世界的美。

席慕容所追求的这种美是纯美。这种纯美是人类生命初始所拥有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没有被尘世沾染的至高无上的美,就像一个虔诚的信徒的心,是清澈而透明的。但这份纯美是一种梦,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如何才能得到纯美?很多完美主义者都在不断地用生命去追寻。显然,现实生活因为利益的纷争是找不到纯美的,席慕容在她的诗歌中娓娓道来的是一份只有在过去或是未来才有的纯美。又因为这份纯美只能在过去或是心灵空间存在,因此与现实的矛盾常常又构成席慕容诗歌中的一丝悲剧美。任何一位解读席慕容早期诗歌的女性都能从中体味到她对绝对爱情的追索的纯美之境与纯美之下淡淡的忧伤。

一、在完美时刻遭遇破碎之美

每一位女性在经历成长,逐渐成熟时都有如花朵一样绽放,这是女性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席慕容在诗中常描述到这美好时刻:“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也未滴落/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不忧也不惧。”(《莲的心事》)“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一棵开花的树》)在这最完美的时刻,作者诗中的“我”从不曾挥霍或卖弄自己的美丽,而是怀着对爱情的顶礼膜拜,炽热而又含蓄、慎重而又默默地等待着爱人的到来。这种等待是如此虔诚,像背负使命的人在号角吹响之前,像运动员在令枪鸣响之前,外表平静而内心颤动。在这种弦即将离箭之际,就希望“你”能在等待中出现,来成就这一完满。但是,现实却总是事与愿违,“你”不是“来得太早”或“来得太迟”,就是“终于无视地走过”,总是错过。“我”的最美的时候与最美丽的等待终究“你”无法看到,或是被“你”漠视。完美在这一瞬间支离破碎,使读者听到破碎的声音,“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一棵开花的树》)。在《昙花》中,她叹道:“总是/要在凋谢后的早晨/你才会走过/才会发现/昨夜/就在你的窗外/我曾经是/怎样美丽又怎样寂寞的/一朵。”即便有一天是“他”来寻“我”,依然“寻我不到”,在“他”“汹涌着哀伤”地走后,“我才醒来”,只好“把含着泪的三百篇诗/写在那逐渐云淡风轻的天上”(《彩虹的情诗》)。

席慕容的诗歌中就这样将美丽的等待划上破碎的痕迹。完美是一种美,使完美破碎更是一种美。不断地错过呀错过,在唉叹之余,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破碎并没有引来“我”的抱怨,“我”最终把这种错过用淡淡的幽怨归结于“无缘”,“我”只能静静地在悲哀中独自成就那一份本该属于“我俩”的完美,这种选择让席慕容的诗歌更是凭添了一种空灵之感。

二、对人生种种别离不舍与无奈的悲情之美

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的别离是我们无法逃避的。有对青春岁月的别离,有对故人的别离。

在席慕容诗歌中的女性世界里,青春是一幅最美的油画,但最美的东西即使不在最美的时间遭遇破碎,也是极易流逝的。这种易逝给人无尽的伤感。“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为什么》)。这最美好的时光就是青春,这最单纯的快乐只属于青春,青春是美好的,但与青春别离之后,只剩下对青春的无尽回忆。席慕容在《青春》中诉道:“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对于青春,席慕容的态度,从来都是对其绵绵不绝地回忆,在每一个夜里,在灯下,在每一个季节转换的时侯。这种回忆是席慕容诗歌的主旋律,飘散着青春易逝的悲情之美。

对别去的岁月是这样,但对离人呢?《渡口》写道:“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人生自古伤离别,离别之后如果不能再重逢,人应该如何对待离人。为了人生的完美,席慕容认为应该用理性的忘却来对抗忧伤之情。在《野风》中她叹道:“就这样地俯首道别吧/世间哪有什么真能回头的河流呢?”“我们也来相约吧/相约着要把彼此忘记。”在《请别哭泣》里,她恳求着:“请试着去忘记/请千万千万别再哭泣。”席慕容认为在经历无法重逢的别离之后,忘记是一道良方,可以使人不再哭泣,可以让生活恢复平静。“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的安宁和美丽”(《禅意》之二)。

在席慕容的心中,别离的岁月是要怀念的,而别去的人最好要忘却。但遗憾的是,她却总难以逃离感性世界里不忘的情愫。于是在忘与不忘中徘徊,在忘与不忘的矛盾中用诗弹奏着凄恻的旋律。于是在她的诗歌悲情之美之外又凭添了追忆之美。

三、不断地怀念,但不追索追忆之美

大多女性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感情世界会维持一种风和日丽或云淡风轻的状态,无论现实生活如何平淡,很少有人会将现实不断推倒重来。但女性又天生就是感性的动物,大多渴望浪漫。在这种矛盾之下,大多女性会选择在乏味的生活中不断回忆青春岁月的纯真爱情,这种纯真爱情的美带来了感性的源泉。席慕容在诗中,虽然理性地认为应该忘却离人,但又感性地对青春岁月的爱情一再描绘。《山路》与《暮色》中的“我”渴望着年轻时那一夜里“轻怜、缠绵”的歌,如“山风拂过百合”,即便“回顾所来径”时“苍苍横着”如“翠微”一般“这半生的坎坷”,但在“暮色”中,这回忆中的歌声“竟化为甜蜜的热泪”。

岁月的流逝使情感锁在了过去的时空里,但最纯真的情感却永远不会因为时空的转移而被遗忘。相反,被时间如浪一般冲刷之后,这份回忆更是成就了去除杂质的完美。“我爱你/只因岁月如梭/永不停留/永不回头/才能编织出华丽的面容啊/不露一丝褪色的悲愁”(《给你的歌》),这种停留在另一个时空里的回忆就像是平静生活中的一盏灯,写着每一个女性永恒的青春之美。

尽管回忆是不可或缺的,但席慕容认为,这种感情只可追忆,只可怀念,只可在深夜浅笑或流泪,而所恋的人与事是不能再去触及的。在《悲歌》中她写道:“今生将不再见你/只为/再见的已不是你;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再现的/只是些沧桑的日月与流年。”在席慕容诗中,若“再见你”,将似刻舟求剑,看得到的是舟上的刻痕,求不到的是刻痕下水中的剑,剑早已留在了那个时间的那个空间里。这,实际上是席慕容在保全记忆中初恋的干净与纯洁。“我如何舍得与你重逢/当只有在你心中仍深藏着的我的青春”(《短诗》)。通过不断的回忆,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触及,席慕容保全着年青时纯真恋情的完美,勾起读者对追忆中这份完美的慎重之情,每一位读者也在读罢后,沉思或是怀疑着自己无限留恋的是那人、那事,还是那段岁月中的自己。

四、通过现实意象反映女性世界的哲思之美

席慕容的诗中充满了哲思美。这种哲思是一个淡雅、真纯的人对生命的思考,在不同的生命历程中,对生命的感悟。《七里香》写道:“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用溪水与海浪的走向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年少时,一路追逐,不断向前;年老时,却总想落叶归根,在人的一生中,思乡之情渐行渐浓。这样的比喻是如此自然贴切,是席慕容诗中闪耀着的灵感的光芒。

席慕容的诗歌中还常常把女性的一生比作一出戏,《戏子》中描绘的那个伤心的人儿,在独享着自己的泪。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犹如浓妆重墨下的戏子,在现实的灯光和舞台下扮演着真真假假的自我。演绎着遵循大众价值观的理想的人生,看似热闹,内心孤独,因为那只是在人前的一场戏;台后,卸装之后,每一个人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这场戏,不就是人生真实的写照。人生,终究是“一场难分悲喜的演出”(《咏叹调》)。

席慕容的文笔从来都不晦涩深奥,她用最简单纯朴的语言打开自己和读者的心扉,表达着女性世界里最简单真挚的情感,记录着女性生命中最美丽的岁月,她用一种随缘而感恩的心,在无怨中把完美留在每一个时空,在回忆中续写着生命的美丽,在思考中追求着生命的本质,让每一个读她诗的人心灵沉静,摆脱凡尘的利益之困,从独特的女性视角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美,真正为这淡淡忧伤着的生命的美而感动,而无怨。

参考文献:

[1]席慕容.无怨的青春[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7.2.

[2]席慕容.在黑暗的河流上[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8.

[3]蒋孔阳.美学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席慕容如果范文第2篇

她用一种纯自然的语言,描摹她所;见的生活,并竭力地向读者展现内心最原始的东西,品着她的诗,宛如品一杯清澈的茶,淡淡的芳香沁人心脾,令人心醉但并不迷失。人的生命中,总有一些被我们搁浅的记忆,“曾让我那样流泪的爱情/在回首时/也不过是恍如一梦”(《悟》),过去了的终于再也回不来,即使回来了也不再是曾经的过去。而当我们回首之时,才发现当初深陷其中的你我是多么的傻,“今生将不再见你/只为再见的已不是你”(《悲歌》),可是“却没人知道/我仍在你/最深处最柔软的那个角落/带泪/并且不可碰触”(《传言》),爱情虽然已经凋落,但那份纯美的记忆永远只属于最初的那个人,不会老去。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无法隔断亦无法强求,“若有一种爱是永不能相见/永不能启口/永不能再想起/就好像永不能燃起的火种/孤独地/凝望着黑暗的天空”(《无题》),其实相遇就是一种缘分,“其实/我盼望的/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我从没要求过/你给我你的一生”(《盼望》)。爱不一定就能拥有,但如果深深爱过一次,即使不能一生相守,也是莫大的幸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童话般的爱情真的能存在一生吗?当爱情归于平淡,有多少人能相濡以沫,白首偕老呢?时至今日,爱情为什么如此脆弱不堪一击?还是浮躁的心灵再也无法追寻一份真实的情感?“一层是一种挣扎/一层是一次蜕变/而在蓦然回首的痛楚里/亭亭出现的是你我的华年”(《给你的歌》)。爱情本身是简单而美好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什么人,这就是人生的际遇。也许从你身边走过的许多人都只是匆匆过客,可你一定要相信,总会有一个人是为你而停留的,珍惜每一次相遇,即使会别离,也不要等到错过之后再流出遗憾的泪。如果终将错过,也不要哭泣,因为我们曾真心相待,只是无法走进各自的世界而已,而我们年轻的心也不再年轻。

最喜欢她那首《一棵开花的树》,我们都希望在最美丽的时刻,遇到一个最深爱的人,为此,我们宁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受五百年雨打,日晒,只为那个人从桥上走过。可这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你所有的等待,只是换来他的无视,连一个交汇的眼神也没有。那么我们何不去寻找甘愿为我们化身石桥的人呢?何不珍惜身边一直对你默默关心支持的那个人呢?当你有一天从石桥上走过,记得一定要停留伫首,哪怕只有一秒,这世间也就少了一颗颗凋零的心了。

也许生命到最后总能成诗,读席慕容,就好像是在听一位历尽人世沧桑的长者,向我娓娓道来,她的青春,她的爱情,她心底最真实的际遇。她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善良而多情,总是能抓住生命中那美好的一瞬,将之融化成诗,每一首诗都是她一段简短的心情,或刻骨铭心,或沉郁心底。她的诗总有那么一种淡淡的哀愁,不是悔恨,不是遗憾,只是因浓郁的回忆而渐渐清晰的真实。

席慕容是一个画家,她说写诗只是她的副业,也许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写出那一句句纯净,不掺杂功利虚名的心灵独白。我爱,因为我喜欢这样的不受束缚,自由自在。

在馥郁的季节因花落

因寂寞因你的回眸

而使我含泪唱出的

不过是

一首无调的歌

却在突然之间因幕起

因灯亮因众人的

鼓掌才发现

我的歌竟然

是这一剧中的辉煌

席慕容如果范文第3篇

在那个年轻的夜里,月色曾怎样清朗,如水般的澄明和洁净。

――席慕容

十六岁的夜色是少女秀发披肩的柔顺,流苏似的温情。推开天窗,我凝望浮云飘逸的舞姿,我相信生命的尽头是重生,记忆被重新洗刷。我曾经说过: “永远的朋友。”永远有多远,我告诉你,永远只比等待多一天。

你还记得吗,昨夜你来过我的窗前,有一朵小小的矢车菊为你静静地绽放。你来得那么安静,仿佛只是一阵微风,却抚绿了墙角的野草。有时候,我会觉得很孤单,总是看着一群飞鸟在屋檐嬉戏,而我只是在一棵枯了藤的榕树下翻看着一本泛黄的诗集,一遍又一遍地将自己放人诗中那个伤感的角落里。

也许是太怀念小时候在山坡上看到的那片宁静的夜空吧,有风,有星,有月,有你。如果它还没有离开,请你带我去找它,好吗?我真的好想那一切。只是记忆里,你总是若即若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被考试的压力掩埋,昏黄的光线一直照到天明,一晚上手里的笔没有歇息,我好累。我不喜欢这样的夜,可是至少曾经有你陪我并肩作战,如今只剩下我一个人孤军奋战。猛地推开书桌,墨水打翻了,洒了一地的深蓝,淌在地上,像夜一样,静。你说,我不该逃避生活,尽管此刻它显得很残忍,似乎吞噬了夜的安详。可我们还年轻,除了学着去默默忍受无数煎熬,还要学着去适应。

夜色如水,我试着去回忆儿时和院里的伙伴们一起摘下鹅黄的桂花,把它们放进清清的水里,笑着看它们旋转着花瓣漂浮在水面。暗香扑满心扉,你化做无形的空气,弥散着花香包围着我,仿佛将我带到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简单而又快乐的国度里。

即使在幽静的夜里,闭上双眼,还能感受到你温柔的气息。我坐在枯藤的榕树下,坐在属于我们的榕树下,借着今夜的月色。手里捧着一本席慕容的诗集,耳边似乎听见你吟唱的忧伤:总是/要在凋谢后的清晨/你才是走过/才会发现昨夜/就在你的窗外/我曾经是/怎样美丽又怎样寂寞的/一朵/我爱也只有我/才知道你错过的昨夜/曾有过怎样皎洁的月。

在我们年轻的世界里,幸福指数达到100%。

西西插嘴

席慕容如果范文第4篇

北京迎来这个夏天最大一场雨,郊区某学校的泥地操场变成好几个小水塘。课间时分,两个男孩拎着塑料桶、穿着凉鞋冲进雨中,其中一个男孩指着操场的角落对另一个说,刚才在那边看到了蜗牛。这个学校一年学费大概3万块,这个泥地操场是创办者大车专门留下来的。在学校里,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叫他大车老师。六年前,为了解决自己孩子上学的问题,大车决定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家长一起,自己请老师,在家上学,六年后,加入进来的家长和孩子越来越多,现在学校共有160多个学生和50多名老师,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五年级。大车也在2010年辞职,全心打理这间学校,他的办公室狭窄逼仄,通常这里或许应该是收发室或者门卫室的位置。

大车不愿意透露这所学校的一些具体信息,“在当今这个时代,有些问题是没有讨论意义的,我只想说什么样的教育对孩子是好的。只要对孩子好的、有利的,就是对的,对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做呢?”六年时间做下来,大车说更坚信自己做的是对的,学校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9月开学后,这里还会接着办六年级,然后还会有初中。大车认为,要真正完善还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那时候再公开地谈论这间学校更有意义。

Q = 《旅伴》

A = 大车

Q:160个孩子,50个老师,这在中国应该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

A:一个好的教育一定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如果师生比太大,我觉得不可能对每一个孩子都有足够的关注度,没有这种关注度就谈不上对孩子心理发展的了解,心性成长的了解。比如一个班四五十人,一两个老师,老师能把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已经是非常好了。但是作为我们来讲,管理好一个班级是基本的底线,我们的要求是老师要了解每一个孩子,知道每一个孩子心理成长的过程。

Q:最早没有把自己的小孩送进传统学校担心的是什么?

A:我没有什么担心。你也知道现在应试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孩子不能得到全面而充分的成长。所谓应试就是考什么学什么。一个人成长中不应该只是考试那点东西,那只是我们成长中很少的一部分东西,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全面地健康地成长,所以就不送到传统学校里去。

Q:最开始可能只是家长互助,就几个人,现在规模做这么大和最开始的初衷有变化吗?

A:最开始我们的想法就是把我们几个孩子聚在一起,请老师来给他们上课,培养到六年级小学毕业找到合适的初中,任务就完成啦。但是逐渐做下来,我们对孩子的成长越来越有心得,对于教育教学越来越有我们自己的主张、看法,而且逐渐形成我们自己的体系,再有我们的老师也在不断成长。你可以设想一下,我们不继续做,还是原来那几个孩子,我们孩子毕业的时候就是老师失业的时候。老师也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因为每个人都会想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自我实现的价值,都会考虑这一点。要是你这学校到不了一定规模、不能长久地办下去,谁会把自己真正投入进来?所以现在我们把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老师的成长越来越融合在一起了。没有一定的规模,很多东西是无法形成的,比如说教学,如果是几个孩子,你很难有足够的样本,不足以使你获得足够的经验,在这个经验之上不断地完善,有一定的经验之后就有足够的样本,什么样的孩子会有怎样的反应,我们教育的思路、理念是不是有问题,也是在不断调整。

Q:规模做大以后,实现家长互助的形式是不是也得调整?

A:我们依然在坚持互助的性质,但是人多之后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家长参与度都那么高。人多了以后,你的效率就会降低,就会影响你正常的经营和运转。一般学校家长是没有什么参与的可能的,那也不是我们办这个学校的初衷。我们现在成立了家校共建委员会,它是相对独立的咨询机构,家长有什么意见、建议、资源来帮助我们学校成长,这样家长有很强的参与度,但也不会影响到日常运转。

Q:在这所学校,挑选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A:我所谓的标准就是三条。一是爱孩子,发自内心地爱孩子,这是成为老师的基本条件。有的孩子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乖乖的、很听话,那也不是我们希望的状态,有很多孩子很调皮、很淘气的,这样的孩子是非常好的,有可能长大了很有出息,这样的孩子在成长中就会给你闯点小祸、给你些挑战,你要是真爱孩子,你就会非常包容、理解,相处得特别好,不会真生气。如果只是职业地爱、没有感情地爱,那远远不够。第二,我觉得老师的综合素养很重要,他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趣味很重要。我更看重一个老师的人文素养,尤其在小学以下的阶段,人文素养非常重要。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决定了一个小孩未来的可能性,因为无论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一个“人”在从事工作,对于人的基本理解就特别重要,包括你审美的趣味。审美趣味决定你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的审美趣味决定了你会跟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实际上就是你的成长方向。先生倡导以美育作为我们中国人的宗教,的确很有道理。一个好的艺术教育,不是弹钢琴,技术的训练和美育的培养完全是两码事。我们每年5月是诗歌月,老师、孩子会在一起读诗,每个班都有诗歌朗诵会。我们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回去跟家长说。家长很高兴,说自己特别喜欢席慕容的诗,妈妈拿着席慕容的诗给孩子读,读完后孩子没什么表示,叫妈妈去学校听听吧,别读了。妈妈特别受打击,觉得孩子不喜欢这诗。妈妈说那我找十多首诗给你读,你喜欢哪个妈妈就去读哪个——真是一位好妈妈,结果孩子选中了卞之琳的《断章》,这是中国现代诗歌中非常著名的一首。我们的孩子不懂得文艺理论,不知道卞之琳,也不知道席慕容,但是知道哪首诗是好的,这一点我就很欣慰,他有很高的审美趣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不会错。第三,就是根据学校的专业需要选择不同的老师。

席慕容如果范文第5篇

如果,愚笨是一扇禁锢思维的门,感悟就是开启潜能的钥匙。

当你寂寞的时候,请打开书本,在知识的雨露中催开心灵的花,不让时间之水白白从灵魂流过。一本精美别致的画册,会让你步入美的殿堂,陶冶艺术的情操;一套千古流芳的诗集,会让你感受李白泛游青山的烂漫,杜甫忧国忧民的凄怆和席慕容优美缱绻的哀伤。一份内容丰富的报刊,会给你讲述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飞速发展的成就和各国斑斓多姿的文化。让书籍陪伴你度过那些漫长寂寥的岁月,从此,告别寂寞。

人在旅途,孰能无忧?也许,你曾埋怨过上帝的不公,命运的坎坷,那么,请打开书本,你可以得到安慰。原来,伟人也曾迷茫过。司马迁受宫刑入狱,却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海伦用坚强与苦难对抗,成为了文坛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霍金笨重的轮椅,阻止不了他向宇宙探索的步伐。当你的脸上露出微笑,重拾生活的信心时,你一定不会忘记,是什么,带你走出迷雾的森林,赠你以阳光的希望。

没有人生来就是天才,伤仲永的故事换来的只是叹息。成长需要智慧,如果你天资聪慧,请你读书,它能让你更上一层楼;如果你天资愚拙,请你读书,后天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遗憾,数学锻炼了你的逻辑,文学升华了你的情感,历史增长了你的见识,蓦然回首,茅塞顿开,那扇禁锢思维的门早已开启,不亦乐乎。正如培根所言:“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此乃读书之大境界也。

人生一乐是读书,有书为伴心甘甜。读书,似品茶,若弹琴,像下棋,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感悟。当你轻轻掀开书页,历史的风烟,人间的冷暖,事世的变迁,幸福的妙美就会扑面而来,芬芳了整个生命。

正是书海的无涯,丰富了平淡的生活,让世界蜕变得婀娜多姿。

相关期刊更多

农垦医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深空探测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