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豆发芽过程观察日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小的绿豆圆圆的身体,胖胖的很可爱,穿着绿衣裳。我抓了一把绿豆放在盛满了清水的碗里,绿豆好像绿色的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玩着,可爱极了!了解相关精彩内容,接下来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
日记1今天,彭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观察一种动植物。
观察什么好呢?爷爷种的四季青,桂花树?邻居家的小狗旺旺?突然,我的脑子里闪过一样东西:绿豆。于是,我找来一个透明的玻璃碗。于是装上一层水,把一块干净的纱布放在碗底。最后在纱布上面铺上一层绿豆。
第二天,绿豆把它的衣服打开了,伸出了它那又白又长的尾巴。有的像它的手,有的像它的脚,还有的像头上的“马尾巴”。刚长出尾巴的小绿豆就像一个个“小逗号”。又像一个个五线谱的音符。随着时间的流逝,绿豆长出了一到两片的嫩绿小叶子。绿豆越长越高,最高的有8厘米了。矮一点的豆芽叶子就卷缩在一起。高一点的叶子就舒展开来。
叶子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有的像蜻蜓的翅膀,有的像百灵鸟唱歌时的嘴巴,还有的像多啦A梦戴在头上的蜻蜓飞行器,真有趣。
听妈妈说绿豆毫无私心。它把自己的果实,茎...献给人类。的确,我也有这样的感觉。豆芽可以炒着吃,绿豆可以煮绿豆汁吃,而且都非常美味。绿豆虽不像花一样鲜艳。但它那象征着活力的绿色真让人不得从心里喜
日记2妈妈从美梦中叫醒了我,我赶紧起床,去作种绿豆芽的准备工作。我取了一个玻璃盘和一把新绿豆,将绿豆洗净后放入盘中,然后拿来一块干净的纱布,用水沾湿,小心翼翼地盖在绿豆上。妈妈告诉我水不要加得太多,并且最好将它们沐浴在阳光下,可惜今天是多云的天气。
我迫不及待地掀起纱布,哇,短短的几个小时,真的发生变化了。只见大多数绿豆已经饱胀得随时要爆开似的。有的绿豆外皮已经开裂,好像绿豆妈妈被新生的小宝宝撑破了肚皮。裂缝中的小白点就像白色的娃娃在努力地往外钻。豆芽的变化真是令人期待。
我惊奇地发现绿豆的外皮已经脱掉了,白白的豆子非常鲜嫩,水润极了。遗憾地是今天下雨,还是不见太阳。
豆芽的中间已吐出了长长的“牙”,好像小宝宝正在伸着懒腰。我给它们换了一下水,等待着明天更多的惊喜。
中午我再次揭开纱布时,不由得大吃一惊,绿豆芽已经长了有5毫米,根根竖在了盘子里,洁白、细嫩,十分可爱。今天阳光充足,我把盘子移到了窗前。
在阳光的照耀下,豆芽们在快乐地成长,今天又比昨天长了许多。我再次给它们换了水,鼓励它们更好地成长。
昨天去了姥姥家,今天回到家后,我发现豆芽又长了很长了,大约有5厘米了。虽然没有了前几天的惊喜,但看着生机勃勃的豆芽,我的心里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这可能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吧。
晚上,豆芽已经长到了10多厘米,明天就要开学了,爸爸教我用豆芽和海米做了一道菜——“金钩银针”,虽然多少有些舍不得,但看着全家人一起分享我的劳动成果,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我劳动,所以我快乐!
日记3有一天,我抓了一把绿豆准备做个小实验。我把绿豆放进杯子里,加满水,那绿豆就像一辆辆小小的潜水艇,在水中碰碰撞撞的,还有的像穿着潜水服,在水中游来游去。我把鼻子凑在杯子边闻了闻,水里有一股绿豆的香味。
第二天早晨,我一睁开眼睛,就迫不及待地爬下床去观察绿豆,发现“绿豆宝宝”涨大了一点儿,变成了“绿豆先生”,于是,我把绿豆倒到漏勺里漏干水后,又放进换了水的杯子里。
第三天早上,我又去观察泡水的绿豆。“绿豆先生”们可能是觉得太热了吧,他们已经脱掉了“绿外套”,换成了“白衬衫”,可有的“绿豆先生”可能是在装酷,只是把“绿外套”的扣子解开而已,并没有把“绿外套”脱下来。我还是和以前一样,坚持给他们换水,愿他们快点儿长成豆芽。
第四天午饭前,我去看望“绿豆先生”。“绿豆先生”们今天全都换上了白白的衬衫。可是有的“绿豆先生”却用起了白色的小拐杖,可能是腰和腿脚不好吧。咦?今天泡绿豆的水怎么全绿了?我又一如既往地帮“绿豆先生”们换了一次水,因为我怕一不小心水变质了,会让“绿豆先生”们喝着臭水而晕倒。
第五天,“绿豆先生”全都用上了白色小拐杖,有些绿豆芽的头部出现了淡淡的紫色,就像戴上了一顶淡紫色的帽子。真奇怪,他们还那么小,怎么就长出这么长的白芽啊!不管那么多了,换水时,我还在想泡的绿豆芽能吃吗?
第六天,“绿豆先生”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他们已经长出根来了,上面有一根根小毛毛。细细长长的绿豆芽有的好像一只只伸长脖子的白天鹅,还有的像一根根洁白的象牙,好看极了。
第七天的晚饭前,我急忙去看望“绿豆先生”们,发现“绿豆先生”们都摘下帽子,头上一分为二,中间长出了小小的、细细长长的嫩叶,这样就更像白天鹅了,只是尾巴是绿的。我把杯子轻轻摇动,水里的“绿豆先生”们也轻轻地晃动着,好像在感谢我把他们照顾得这么好。
一周下来,“绿豆宝宝”全都成长为成熟的“绿豆先生”了,我的辛勤劳动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啊!
日记4前一个星期,我把40颗绿豆分别放在水里和泥里。一开始,放在土里的一点反应都没有,放在水里的已经开始发芽。我想:水里的发芽这么快,肯定个个都长大,我就又在水里加上了7颗。
又过一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我看见水里的绿豆有的烂根了,有的里面空了,甚至发紫的、发黑的都有。我大失所望,觉得这次实验一定失败了。可是我又去看种在土里的,立马转怒为喜,因为我发现有颗绿豆发出了芽儿,而且还快长叶子了呢。
今天我又去观察,发现从绿豆芽的细缝里,长出了两片嫩绿的小叶子,叶子的边缘有齿轮,而且长长的。我心头无比兴奋,比吃了蜜还要甜无数倍。
这次种绿豆真有趣呀!我下次还一定要多种植物,既有意思,也可以增长知识。
日记5今天在语文课上,老师除了给我们布置其他作业外,还让我们完成一项特别的任务:栽培种子。今天一大早,我就向妈妈要了一些种子,妈妈就给我了一些绿豆。我连忙找了一个装满土的小花盆,用小铲子松了松土,挖了一些小坑,把绿豆一个一个的洒进去。然后我轻轻地填上土,再浇了点点水。我望着那一盆充满希望的泥土,心里不断的祈祷着:我的绿豆小芽儿们快快成长吧!
今天一大早,我就匆匆忙忙的起床去看绿豆芽儿。迈沉睡的小豆子们终于苏醒了。他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享受着干净的水源,允吸着新鲜的空气。他们冒出细小的,嫩黄的小芽儿,像一个小小的小豆号接着我在你途中发现有一条裂缝细细的长长的原来又有一个新的生命诞生啦有一个刚探出头的小芽儿它正悄悄地努力的向上钻,仿佛好奇心正驱着它窥视外面的世界。看到这里,我心里可比吃了蜜还要甜蜜。为了能让小芽儿长得更快一些,我又在大榕树下找到了几条蚯蚓,把它们一一放进花盆里,撒上了一些花肥,再浇上了一点水。
在一次学生记录的课外活动记载中,有学生研究了种子的发芽和水的关系,其实验过程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以上是某位学生的观察记载。我细细统计了一下,该班做好科学记录的只有8名同学。从上述观察记载表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的课外探究只是流于形式,或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开学第一课,我即布置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做好观察记录,其实只要稍加留心,都可以有所发现。而从9月8日到9月10日,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学生记录中反映的绿豆芽居然能长到7厘米。学生的这些数据是真实观察所得吗?学生到底有没有观察?如果没有,那又为什么不能坚持观察?
教学片段二:
在《阳光下的影子》这一课的“快乐探究”的环节中,将铅笔的影子长度用柱状图的形式记录下来,用直线把物体影子的顶端连接起来,需要学生在一天中,从早上9点开始,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一直到晚上17点。自然这个实验又只能靠学生课后去探究。双休日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每隔一小时进行一次记录,下周课上进行交流。第二周的科学课,课前检查发现只有五个同学去认真做了,虽然人数不多,但达到了教师的心理期望底线。
其实,像这样在科学课后的后续观察活动还有很多,为何参与后续观察的学生寥寥无几,原因到底出在了哪?改变现状的途径如下。
一、教师参与,提高探究效率
导致学生课后不想去做后续的观察活动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各科作业紧张,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开展探究活动;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的孩子,好不容易等到了周末,早盼着痛痛快快地玩一把,因此没有几个学生想着去完成老师布置的探究任务。的确,开展这样的探究性活动需要花较多的时间,所以,教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以及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真正体会探究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对后续探究活动的开展,在时间的安排上要留有余地,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再随时调控,完不成的内容再在课后在老师带领下分小组开展活动,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些。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种子发芽实验(二)》才刚上完,后面一课就是《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而学校教导处安排课时,一个班一周2节科学课前后相距大约两天,这么短的时间,学生又能观察到些什么呢?因此,教师宜先做好预案,把后面的课调上来先上,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开展课后探究活动。但如此一来,也许有学生学了新知识,就放弃了前面应开展的活动,因此,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该不忘对之前探究活动的关注,课上课后可以留(找)点时间,时不时地问问孩子们的探究情况,让学生知道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的学习与探究情况,这样孩子们也就乐于(至少不会遗忘)参与课后的探究活动了。
二、有效评价,激发探究欲望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评价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否定的评价往往会抹杀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而鼓励性的评价则会使学生不断探究,不断深思。在每次上新课之前,教师都要调查好各小组的观察情况,对坚持观察且认真记录的小组给予表扬,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对于探究失败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予以充分的鼓励、肯定,带领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神圣殿堂。
对于那些认真完成后续探究活动的孩子,教师要在课堂上竭尽表扬之能事;对那些不完整的记录单教师要进行认真的批改,并书写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而对那些不认真完成后续探究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分别找谈心,了解不完成的原因后,不是一味地责怪,而是通过送给他们能够激励他们成长的小礼物,去鼓励他们进行探究。
三、拓展内容,增强探究动力
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一名学生,对于枯燥的课后探究,会不会懒得去观察。谁会盯着一棵普通的绿豆芽而产生兴趣呢?因此在后续课外探究活动中,如果我们让学生自由选择想要开展的探究方向,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就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从而使后续课外探究活动能够开展起来。例如:可以与科技比赛活动相结合,撰写观察报告、小论文等,把一些优秀的活动观察日记、小论文上传到我们学校网站的“学生天地”页面里,让孩子们能享受到被关注和欣赏的喜悦,感受到探究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其实想要增强孩子们探究的欲望,就先要调查孩子们都喜欢些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沉迷于电脑冲关游戏,为什么它们会如此吸引孩子们一关关地往前冲?对此我们也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分析,结合孩子们的这些心理,开展了“荷子争卡”评比活动,其中就有一种卡项名为“实践创新卡”,如果你集满一定数额的卡,就可以获得象征最高荣誉的金卡。有了这个活动,课后总有学生跑来问我:“老师,我能得到实践创新卡吗?”看得出这种激励手段果真有用。我以此为契机,承诺能认真完成课后探究任务的同学就可获得一张实践创新卡。孩子们为了能得到这张卡,积极参与课后的探究活动,在顺利完成观察记录的同时,又增强了孩子们的探究动力和实践能力,真是一举数得。
(一)评价主体的单一化
评价往往局限于一个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白,学生处于被评价状态,没有发言权,只能听从教师的评价。新课程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当前实际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自评、互评有所缺失。
(二)评价工作坚持不够,降低了评价的效果
开学初评价搞得轰轰烈烈,到了学期中,就冷冷淡淡,甚至不了了之。并且科学学科,由于每周课时量较少,课堂评价时而有、时而无,有些前后承诺没有兑现,导致学生、教师忘记课堂评价。教师反馈周期时间比较长,通常以一个单元的学习时间为周期,刺激的频率过少,容易使学生忘记科学课堂中的评价而影响评价效果。
二、制定形成性评价标准
(一)课堂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本性之一就是渴望受到夸奖和赞美。事实表明,人们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别人的看法和态度来衡量自身的价值,对周围人的评价非常在乎,于是产生了一种被肯定、尊重和赞美的强烈愿望。科学课堂同样可以通过课堂评价,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科学课堂有自己独有的特点,科学课堂评价包括倾听、发言、实验操作等。
(二)作业评价
科学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或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科学概念,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继续探究课堂之外的科学内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科学作业包括课前准备、课堂作业、课后探究。
(三)单元评价
科学课每学期都有四个单元,除三、四年级课的内容较多,不能进行单元测试之外,五、六年级每单元新课结束后就会进行单元测试。单元测试之前不进行复习,只发给单元科学概念的汇总资料,告诉学生测试的时间。期末成绩里单元评价占了三分之一,同时在分析试卷的时候进行奖励,对前几名和进步比较大的学生进行奖励,并与班级评比进行挂钩。
(四)期末测试
学期末,组织学生进行全册综合性的期末测试。试题要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最基本的探究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发现、数据的记录与分析等方面的情况。出卷前,先要确定整册各单元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并按照这些要求排出相应的比例,再按照各部分的比例要求编制试题。
三、灵活地运用形成性评价标准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制定的形成性评价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会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具体情况对形成性评价标准进行适当的修改,使评价更加合理。即使同一届学生,每学期教师也会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适度修改,使评价标准更适合这一届学生,更能激励学生进行学习。
(一)课堂评价成绩与班级的学生考核挂钩
每个班级都有一套自己的班级考核制度,对于新接手的班级,我们科学教师要先了解所任班级的考核制度,然后与班主任商量把科学的课堂评价加入班级的考核制度中,对学生一个月的课堂评价进行统计后直接与班级考核挂钩,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坚持公平地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标准是可以修改的,但一个学期之中,评价标准要统一,要坚持,不能开学初学业评价搞得轰轰烈烈,到了学期中,就冷冷淡淡,甚至不了了之。在每一学期开学初的始业教育中,教师要把制定的评价标准告诉学生,和学生一起讨论修改,然后确定这一学期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一旦确定,这学期就要坚定地执行下去,如果在实行过程中发现有哪些缺陷,可以记录下来,等第二学期再进行修改。
(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课堂评价
前面介绍的小组课堂评价记录是一种方便教师、组长操作的一种形式。其实学生可能更喜欢一种物质上的记录方式。如某小学采用的“小卡片”评价法,又如某小学的蓝星卡评价方法。能激励学生的评价方式就是好方法,不同的年级采取的方式可以有所变化。
(四)科学日记、手抄报等补充作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