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学习

S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和时展的要求。作为工作在教学前线上的一名专业教师,我一直在有意探索适合中学生学习方式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产生了一定的认识,也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的总结。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结合是中学生进行学习和受教育的一种新的方式和途径。学生针对某一个或一系列的相关问题进行自主合作研究和探索,达到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研究相关的信息,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整理和重新组建,以从中获得对问题的理解或说明。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个体能获得理论上的知识和实践中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为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生学习的愿望而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加强合作,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做法都需要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是学校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改良学科课堂的建设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设计。本实验侧重后者,也就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设计。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有效教学实验,要求教师的教学步骤按照学生的学习心理来设计。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个体对外来信息知觉、编码、重组、激活、提取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与之相适应,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与教的模型。

具体地说,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确切地陈述教学目标。改变过去教学目标的陈述过于抽象,将教学目标分成三类表述形式:行为目标,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表现性目标。

(二)适当增加任务分析程序,即“备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测验、作业、提问等方式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在从起点能力到达终点能力之间,学生还有许多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介于起点目标和终点目标之间者被称之为使能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不同梯度的使能目标台阶,以使学生逐渐达到终点目标。

(三)科学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是在各种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教学活动是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实践、锻炼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创设各种锻炼的情境,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激发其创造性,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促其实现自我,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让他们能自我调整心态和行为,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发挥学生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观点的碰撞与趋向,能够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更全面地认识问题。

(四)巧用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必须改变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传统的教学效益观和评价方式,强调应以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来衡量和评价教学,综合地评价教学质量,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与特长,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二、打造素质创优的平台

充分挖掘有效教学中包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在教学的所有活动中,优化班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价值取向,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让学生在良好的集体、人文氛围中,将训练目标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形成学科整合的技艺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心理教育;活动课;开发设计

几年来,我国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心理教育活动课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于教师的教学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掌握良好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求其对相关的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有一个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展开心理活动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本文就对其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开发与设计予以简单分析研究。

一、构建主义教学理念及基础

建构主义也被称作结构主义,其相关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以便于在此过程中使自身的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在此过程中,儿童的认知结构不断地丰富、提升与发展,在整个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儿童的主动性。

二、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原则

在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下列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在其开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系统,以及各个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对各个维度的因素予以综合的考虑,所设计的内容与模式要能够与学生的年龄段特点相符;(2)主体性原则,要在整个课堂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3)情景性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心理活动与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心理教育活动课的主题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心理活动相关的情景,基于同化、顺应的观念,实现新观念意义的建构,这样才能促进现代教学课堂的良好发展;(4)协作性原则,在心理教育活动课上,要注重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具有积极的作用;(5)可操作性原则,在心理教育活动课上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是严禁假大空的,其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进行说教,而是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主题来表达整个课堂活动的教学目标,并制订出相关的活动步骤,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三、心理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内容

基于建构主义的心理教育活动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应该包含下列的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的设计,心理教学活动课的教学目标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在总目标之下,要设计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2)教学情境的设计,依据学习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设计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便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见的有:氛围设计、角色体验设计、游戏设计等;(3)信息资源设计,主要指的是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收集大量与教学有关的信息资源,并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分析与运用的各个阶段予以合理设计;(4)自主学习设计,基于建构主义观点,设计角色自我回忆、自我管理、自我测验、反省、阅读、写日记、观察、调查访问等自主学习方法;(5)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常见的协作学习模式有:分组辩论、小组讨论、成功分享、故事串联、交流心得等。

四、心理教育活动课课堂组织设计

在心理教育活动课堂的组织设计过程中,首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对整体的教学活动目标予以明确,增进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常用的有:预热法、澄清法、介绍方法等;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合理的设计,组织好课堂教学,常用的课堂组织方法有:引导方法、反馈方法、明朗法等。

另外,还需要做好课程结束时的组织设计工作,在课程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所学知识的回顾总结,听取学生的学习心得与学习意见,并要做好后续课程的规划与展望,对后续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予以探讨,这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的提升。

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心理教育活动课,本文就主要对建构主义的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开发与设计进行了简单探讨,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怡,王丽伟.基于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J].中国轻工教育,2013(4).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64-02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通识教育性质的高校公共课程,该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传统的公共课教学通常包括课堂知识传授和课后知识内化两个教学任务[2],其中教师理论讲解时间所占比例大,知识内化主要在课后进行。为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多教师采用了融合讨论分析、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为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促进了知识的内化,但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难题。首先,将多种教学方法同台运用在少课时、大班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教师可能面临更大的课堂管理和时间分配压力。其次,教师在课前主要围绕教案编写和课件制作备课,很少与学生沟通和互动,关注的多为普遍性问题,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以及兴趣点和盲点,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参差不齐。再次,知识内化主要依靠学生在课后完成,而课后师生沟通依然少,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缺乏教师引导和朋辈帮助,易于导致知行脱节。

如何克服以上难题,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焦点问题之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既符合高校师生的网络习惯,又符合师生互动交流的心理需求;既能辐射全体学生,又能聚焦个体学生[3];既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能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二、翻转课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适用性

在理论上,翻转课堂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异曲同工。翻转课堂在本质上是翻转教学理念以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角色,其整个教学活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地考虑和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问题。在人本主义思潮盛行的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方式等也获得了重要的启示;其目标在于健全人格和幸福心理的培养,其教学过程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并引导其自我解决问题。此外,翻转课堂和心理健康教育一样,不局限于有限的教育空间和时间,而是深入实际生活中促进知识内化,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故而,两者都追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其实质是对人的关注。以人为本,既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对单一学生个体和整个学生群体的关注,又是翻转课堂中的差异认同和有教无类。以人为本,既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对自我潜能和生生影响的关注,又是翻转课堂中的自我教育和朋辈引导。因此,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在理论上是现实的。

从操作上,将翻转课堂运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翻转课堂对学习主体有着时间、认知能力以及网络操作能力三方面的要求。翻转课堂教学在课前,需要学生用大量的时间自主学习,而大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较之中小学生更为充裕和自由,因此满足了翻转课堂对学习主体在时间上的要求。不管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翻转课堂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控性和自觉性,以确保课前自学、课内讨论和课后反思的顺利进行,大学生的认知能力、监控能力已接近成人水平,因此满足了对学生主体认知能力的要求。翻转课堂要借助于网络平台实施,大学生正好是信息数字化时代的主流群体,对网络信息、视频课程有着更强的适应性和偏好,且熟知网络操作,故而满足翻转课堂对学习主体在网络操作方面的要求。因此,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在操作上是可行的。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教育模式,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集中在选择网络平台以及设计教学流程两个方面。

1.网络平台的选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网络媒体的发展而诞生,网络平台的选择和设计是实施翻转课堂的重要基础。网络平台承担着资料信息、支持互动系统、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功能。腾讯QQ和微信是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较常用的网络交流工具。QQ群是基于腾讯QQ的多人沟通平台。QQ群不仅可以供群成员聊天,还为群成员提供群公告、群相册、群文件、群活动等服务。微信公众平台是进行一对多网络媒体行为活动的平台,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两种账号类型。其中,订阅号有权限每天为用户推送一条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等形式呈现的信息资讯。大学生普遍通过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在智能手机上只要装载腾讯QQ和微信等交流软件,在网络通畅的条件下都可以实现有效的网络沟通。因此,将QQ群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翻转课堂的网络平台具有现实可能性。由此,网络平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及学生,三者共同组成翻转课堂的学习空间。

2.教学流程的设计。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特点,该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为准备、课前、课中和课后四个阶段。①准备阶段。首先,确定每个教学主题的教学目标,并明确每个教学主题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次,构建网络平台。创建QQ群后,教师需要熟悉各项功能的操作;学生加入QQ群中后,以“学号+姓名”的方式修改群名片,以做到实名。教师注册微信公众平台后,先熟悉功能、管理、统计等操作,然后邀请学生添加关注。QQ群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名称力求让人印象深刻,并突出课程特色。最后,整合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PPT呈现的教学内容、教学视频、调查和测验、习题以及拓展性知识等。其中,PPT需要精练简单、清晰易懂;视频可以精选网络上优秀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录制,其长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内容应具有针对性;课堂调查和测验旨在了解学生学习时的困难和相关的心理困惑;习题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所设计的思考题;拓展性知识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实验、研究进展等。②课前阶段。课前阶段的第一个步骤是教学资源。教师将各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上传至QQ群空间,以供学生课前学习,并将相关的心理知识和资讯通过微信平台推送给学生用户,实现扩展阅读。教学资源之后,教师需要借助于网络平台推进课前学习,如引导学生通过PPT和视频自主学习,督促学生完成课堂调查和测验、习题,并鼓励学生在群论坛中进行疑难反馈;如果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呈现多样性,则可以在线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根据课前互动、调查、测验、习题等情况,寻找普遍性的焦点问题和个别化的难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据此设计或调整课堂教学活动,使之更加科学、合理。③课中阶段。教师在课中阶段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实施课堂讨论。课堂中,教师除了讲授、答疑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组的标准具有多样性,可以按照随机原则分组,也可以根据目标主题分组,可以七八人一组,也可以三四人一组。分组后,小组成员围绕知识理解、疑难困惑等进行交流讨论。此时,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讨论的组织参与者、不合理认知的辨别者、问题解决的促进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会得以启发、课堂参与能力得以提高、学习态度得以升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是组织成果展示。课堂讨论结束后,学生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和个体感悟体会,以进行成果展示。成果展示的方式有多种,学生个人或小组还可以在课后将讨论结果、感悟心得制作成PPT、微视频、动画等上传到QQ群或微信公众平台,以供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课后讨论和交流。④课后阶段。在课后,教师再次转变自己的身份,成为课后反思的促进者。反思策略可以通过在线辅导或讨论促进学生的认识,也可以通过情境案例题或实践模拟题提升学生的实践生活能力。在课程结束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继续和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保持互动和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并指导其生活和实践。

四、总结与展望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固守静态的教育空间到构建流动的教育空间,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是高校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新尝试和新体验。超越以往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同时,还促进了教师的潜能开发,在完成学习认知的同时,还促进了情感的交融――即实现了成人和成己、认知和情感的同一。在翻转课堂的四个教学阶段中,准备环节是基础铺垫,课前环节是物质保障,课中环节是灵魂动力,课后环节是提升反思。在具体设计和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还应考虑并解决一些重要问题。如,寻求适用于文字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并力求这些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结合传统的评价模式,形成科学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等。这些都是翻转课堂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怡斌.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8):33-35.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渗透;英语教学

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心理健康是个体身心素质的重要方面。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英语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许多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笔者以为,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开展途径和方式。而英语作为初中教学的主要学科,有必要深入理解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由此可以看出,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身心全面发展。英语学习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复杂活动,这是由英语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如单词的记忆,文章的理解,知识的干扰和迁移,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个难题。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作出意志努力。使他们心理品质优良,百折不挠,在苦战攻关克服困难的征途中获得了乐趣,体会学习的美好,从而有助于身心全面发展。

二、什么是英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英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心理辅导的艺术、策略、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品质问题和非智力品质问题进行随机辅导,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心理辅导活动。“英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设计(目标、内容、方法等的设计),课堂心理环境和课堂管理等关系到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或思路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许多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笔者认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现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这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能活跃课堂心理氛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能有效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并使学生在愉快的教育情境中消除诸多不利因素。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它需要学生不断地去实践语言,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从而灵活自如地应用语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用英语进行交际,这种口语交际不仅是一种口语的练习,也是一种情感的渗透。写好作业批语,运用激励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运用作业批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伴随知识的直接输入又融入人的美好情感的一种教育方式,它能使师生更好地交流和沟通,使师生引起共鸣,使其在情感的浸润和愉悦之中自动接受教师传播的知识。我们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批语上简单的写几个鼓励的词,如“Good!”,“Great!”(很好)“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Come on”(加油!)“You are the best.”(你是最好的)等。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不同的批语。比如说,对上课常常不回答问题的学生,我们可以问他“Why not answer questions in class?”,对害羞的学生,我们可以写“Don't be nervous,I believe you can do well.”等等。教师的作业批语可以鼓励和关怀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也应是每个英语教师的素养之一。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2]田雪梅.《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学英语报教研版》英语初中教师版第34期总1144期第9版.

[3]教育部《英语新课程标准》1999,(8).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心理潜能可以开发,人人都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能真诚接纳、关爱每一位学生,变成与学生完全平等的朋友和知己;尊重、关心和接纳学生的表现和行为,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气氛。

一、以人为主和谐发展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课堂心理环境上一种隐性教育,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潜在的影响。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则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刻板生硬,死气沉沉。有一次我发现有一位学生上课在玩弄他的小熊卷笔刀,而我正好上到“It’s a secret.”这句话,于是我问:“Mike,what are you doing?”他听到老师在叫他,而其他同学也望着他时,就羞愧地低下了头,我于是顺其自然地说出了一句:“It’s a secret.”他会意识到我是在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提醒他注意听讲。学生会感到老师的教学既有趣味又有幽默感,同时,又亲切地感觉到老师对学生不是敌视的而是友好的,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学习的气氛也会越来越好。

二、渗透教育调节和承担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英语教学,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团体教育与辅导,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契机,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品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形成健康的心理发展水平,根据初中英语潜能生成因,我个人认为身为初中英语教师,首先要以学生心理健康为出发点,多给这些学生关爱,精心呵护他们的心灵,有利于消除不良心理健康因数而产生的不良学习品质。曾经有人说过:“教师的一句话,就可能促成一个奇迹的出现;教师的眼神和态度,或许就会抹灭一个人才的出现。”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多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上的交流和沟通,用教师的爱为你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准确的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特别是潜能生的心理健康思想动态,并及时了解展开与他们进行真诚交流的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想他们所想,潜能生若是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赞赏,就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还要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在教学方法上要及时改进,提高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还需要特别关心他们,为他们设立一个专有的学习环境,消除他们学习中的种种障碍,可以帮助他们思想稳定健康;与此同时建立了联系,定期的加强指导训练和巩固练习,稳定心理健康,尽力不让他们重新走上“厌学”之路,逐渐降低他们惧怕英语作业的心理健康,又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教师作出适当的评价的时候,将潜能生又向英语的教学活动拉近了一点,让学生慢慢的爱上了英语。

三、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次教学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