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管理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不具备债券发行资格和条件的公司是( )
A、股份有限公司
B、国有独资公司
C、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D、国有企业与外商共同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2、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累积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 )
A、60% B、40% C、50% D30%
3、在几种筹资形式中,兼具筹资速度快、筹资费用和资本成本低、对企业有较大灵活性的筹资形式( )
A、发行股票B、融资租赁C、发行债券D、长期借款
4、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后,资产负债率不高于( )
A、40% B、70% C、50% D、60%
5、可以作为比较各种筹资方式优劣尺度的成本是( )
A、个别资本成本B、边际资本成本C、综合资本成本D、资本总成本
6、可以作为资本结构决策基本依据的成本是( )
A、个别资本成本B、边际资本成本C、综合资本成本D、资本总成本
7、可以作为比较选择追加筹资方案重要依据的成本是( )
A、个别资本成本B、边际资本成本C、综合资本成本D、资本总成本
8、下列筹资方式中,资本成本最低的是( )
A、发行股票B、发行债券C、长期借款D、留用利润
9、下列筹资方式中,资本成本的是( )
A、发行普通股B、发行债券C、发行优先股D、长期借款
10、普通股价格10.5元,筹资费用每股0.5元,第一年支付股利1.5元,股利增长率%。则该普通股的成本最接近于( )
A、10.5% B、15% C、19% D、20%
11、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销售额变动率的倍数,表示的是( )
A、边际资本成本 B、财务杠杆系数C、营业杠杆系数D、联合杠杆系数
12、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表示的是( )
A、边际资本成本 B、财务杠杆系数C、营业杠杆系数D、联合杠杆系数
13、要使资本结构达到,要使( )达到最低
A、综合资本成本率 B、边际资本成本率C、债务资本成本率 D、自有资本成本率
14、根据财务管理理论,按照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可将筹资分为( )
A、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 B、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C、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D、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
15、企业在选择筹资渠道时,下列各项中需要优先考虑的是( )
A、资金成本 B、企业类型C、融资期限 D、偿还方式
16、在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企业自有资金增加的筹资方式是( )
A、吸收直接投资B、发行公司债券C、利用商业信用D、留存收益转增资本
17、下列属于权益资金的筹资方式是( )
A、利用商业信用 B、发行公司债券C、融资租赁D、发行股票
18、筹资按照资金的取得方式不同,可分为( )
A、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 B、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C、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D、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
19、企业利用留存收益方式筹集到的资金是( )
A、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B、国家财政资金C、其他企业资金D、企业自留资金
20、希望公司需借入500万元资金,银行要求将贷款数额的20%作为补偿性余额,则该公司应向银行申请( )万元的贷款
A、600 B、700 C、625 D、555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A
17、【答案】D
18、【答案】B
一、近三年命题内容分值分布及考题内容分析
(一)近三年考试题目类型及分值由表1可见,今年的《财务成本管理》考试题型仍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但客观题只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新考生制度取消了判断题);主观题仍包括计算题和综合题。根据今年的新考纲,本科目的题型、题量发生了变化,客观题分数比重上升,主观题分数比重下降,其中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也相应变各占50%的比重,但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的《财务成本管理》题量一直不稳定,通过本课程第一次命题机会,力争使今后本课程的考试题型、题量和分值保持相对的稳定,这既利于广大考生复习又便于命题。2009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辅导教材具有内容更新量大、知识量多、计算分析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
(二)新考试制度下考试大纲及考题分析今年的考试大纲已经出台,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考试大纲列出了能力等级,共分三级。一级是专业知识理解能力,要求考生掌握构成注册会计师知识主体的基本原理和内容;二级是基本应用能力,要求考生在职业环境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态度,能够解决基本的实务问题;三级是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考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态度,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实务问题。这些能力等级与后续的测试内容直接对应。在大纲的“测试内容与能力等级”部分,测试内容实际是教材各个章节的目录,每个章节都对应一个能力等级,这是对考生提出此章节的学习要求,即告知考生此章节需要考生具备什么能力,是具备基本理解能力、基本应用能力还是综合运用能力。这部分内容学员了解一下要求即可,将能力等级与各章节内容挂钩,会体现出该章节可能命题的深度,是一种对各章节考试范围和内容的程度上的描述。同时,能力等级也会限制命题的难度,3级的题目比重多大、l级的题目多少等,从而成为中注协约束考试命题难度的标准之一。
从今年的考试题型来看,对第一层次的要求主要出了客观题,虽有点客观题的难度不大,但考得比较灵活,大多数测试了应知应会的知识,但有些题明显超纲,并没有体现“基本原理和内容”的考察。
如多选题第18题:下列关于企业筹资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发行包含美式期权的可转债的资本成本要高于包含欧式期权的可转债的资本成本
B 由于经营租赁的承租人不能将租赁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因此资本结构决策不需要考虑经营性租赁的影响
C 由于普通债券的特点是依约按时还本付息,因此评级机构下调债券的信用等级,并不会影响该债券的资本成本
D 由于债券的信用评级是对企业发行债券的评级,因此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也可能发行低信用等级的债券
参考答案 B、D
详细解析 美式期权可以随时执行,而欧式期权只能在到期日执行,因此,包含美式期权的可转债持有人承受的风险要小于包含欧式期权的可转债持有人,相应地要求的报酬率也要低一些。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发行包含美式期权的可转债的资本成本要低于包含欧式期权的可转债的资本成本。选项A的说法不正确。评级机构下调债券的信用等级,说明信用等级下降,偿债风险增加,所以,会影响该债券的资本成本。即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
点评 此题考察的内容已经超出了教材的范围。其难度系数较高。
对第二层次的要求出了客观题和计算题,对第三层次的要求出了客观题,计算题和综合题。应该说财务管理大纲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属于第二、三层次的内容。今年考卷中的计算题的第一题“项目投资决策”和第三题“标准成本计算”比较简单且符合考纲中第二、三层次的内容的要求,但第二题“布莱克一斯科尔斯模型的计算”和第四题“企业价值评估及其相关参数的计算”不仅计算量大而且计算数字刁钻。综合题第一题是成本计算,其中也有不少陷阱,多数考生在判断产成品和在产品的数量时出现了失误;综合题第二题改进的报表分析体系,给出的数据量更大,并且重复性的计算太多,可以说出的非常失败,且考不出考生的水平,与考纲第二、三层次的要求相差甚远。通过上面分析可知,2009年财管应试过关在掌握好教材的基础上,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一定要准备“科学计算器”并能熟练的运用;(2)仔细阅读题目给出的资料和题目的要求,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表述,意义就大不一样;(3)小数点的保留要看清楚题目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是中间计算过程保留四位,结果保留两位;(4)遇到“简单”的题目千万不要盲目乐观,因为很可能你连陷阱都没有看到。值得一提的是,考生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和指定的辅导教材认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而且要对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情况和要求有所了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准备,这才是广大考生过关的有力保障。
二、2010年CPA考生应试启示
(一)命题覆盖面宽,重点突出,与注册会计师执业联系密切从近年试题分析中,不难看出,财务成本管理考试知识覆盖面广,指定辅导教材中的几乎各章都有考题。因此,考生一定要按大纲规定范围全面复习准备,放弃盲目猜题押题的侥幸心理。但是,财务成本管理知识体系本身是有重点的,考生应当在全面熟悉辅导教材的基础上,善于从中归纳出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再进一步地进行有重点的学习和准备。教材的重点内容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在学习时,对重点内容要多看、多做练习,力求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往往是学习备考过程中的绊脚石,要花功夫突破难点。难点内容有些是共同性的,有些内容则因人而异。突破难点的方法是,认真阅读教材相关的内容,理解教材的思路。同时对教材的例题反复阅读、体会。
(二)试卷题量大,难度较高,具有较强灵活性,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熟练运用综合知识财务成本管理以后试题平均在46题,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试题,不仅要求考生要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关公式和典型例题,而且还要求考生要多做练习,通过练习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对计算题要求熟练运用公式,简捷清晰地列出解题步骤。对综合题要求具备分析运用能力,熟悉各章节知识体系的衔接。这些都要求考前学习时有所练习和准备,才能在考试中快捷地作出判断和处理。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考生要学好财务成本管理这门学科,总体上须掌握三个基本:第一,要掌握财管的基本理论,主要指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基本特点,如时间价值、风险、最佳资金结构等。这些内容是掌握财务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础,必须下功夫反复的记
忆和理解;第二,要掌握财务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财务决策的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以及财务评价等方法,如企业价值评估、改进后财务分析体系等这些内容会涉及到一些较深奥的数学、统计知识,对某些考生有一定难度,考生要下一定的功夫;第三,要掌握财务成本管理的基本技能,考生对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应系统的掌握其计算前提,步骤及注意点,弄清业务处理的原理,公式的演变,数据的来源,方法的选择,理论的获取以及案例的启示等。通过记忆公式一案例练习一总结公式,不断反复,从而提高自身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务操作能力。
毕业实践环节是大学生在完成全部课程后,走向社会之前最真实的一个模拟实验。对于我们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平时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锻炼,因此实习显得尤为重要。在期末考试后,管理系的老师带领我们大三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实习。此次实务实习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写会计分录、填制各种凭证到记账、报表等一系列实务实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水平,使得我们能够真正系统地练习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进而加强对我们以前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我们坚持都动手的原则,系统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以及编制报表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通过此次实习,我们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收获颇多。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前提。在实习以前,我们总以为通过三年的学习,自身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已经扎实,只要掌握了规律就没什么问题。但是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才发现,我们平时所学的远远不够,在细节方面更是错误百出。此外,我们根据相关的实习数据资料,在填写原始凭证、记账、编制各种帐表时屡屡受阻,回想原因,大多都因为平时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经不住实战的考验,这也是我们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得到的一个重要教训。
二、理论联系实践是关键。通过此次的实习过程我们还发现,仅仅有熟练的理论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学习了这么长时间的我们,可以说对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是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仍然很吃力,这是我们认识到会计理论如果离开实践过程皆为零,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对于会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离开实践环节理论只是纸上谈兵。
对于财务治理概念的解释,目前有以下几种:
1.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与公司治理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包括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手段。财务治理结构就是这样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财务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责关系,促使他们长期合作,以保证企业的决策效率。
2.企业财务治理,应该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财务治理作为企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经济利益冲突。
3.财务治理有狭义与广义解释,“狭义财务治理,一般指财务内部治理,尤其是特指财务治理结构,可简单定义为:由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权利机构对企业财务权利进行配置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通过财务治理结构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分配,以形成一种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广义财务治理,一般是指企业采取共同治理,即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对企业财务进行治理。可定义为:用于协调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财务关系、平衡财务权利的一套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或机制。”“涵义可概括为:财务治理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
笔者认为,财务治理的实质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从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理由如下:
首先,财务治理是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发展到公司制这一时期的产物。在公司制以前的企业形式中,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基本上是统一的,出资人承担无限责任。而在公司制条件下,企业的资产规模扩大,出资人只承担有限责任,资产的终极所有权、法人财产所有权和法人财产经营管理权分离了,在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上层经营管理者与下层经营管理者之间形成了层层委托关系,原有的经营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企业组织形式和财务管理要求,不能满足股东、债权人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权利划分及利益要求,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与之相配合而产生,对财权的划分进行制度规范。
其次,财务治理应是一种财权在企业有关掌管方之间划分的制度规范。财权主要包括财务收支管理权、财务剩余索取权和财务监督权。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各方如何划分财务收支管理权、财务剩余索取权和财务监督权,依据谁对财产最终承担责任而定。但是,不同层次经营管理者和所有者各自拥有多少剩余索取权,不同层次的财务监督者或监督机构各自掌管何种和多少监督权,事先必须用明确的契约或制度来规范。
其三,财务治理应是有关各方及企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在财产支配、财产使用和财产处置等财务活动、财务行为方面各自拥有权限的划分及运行管理制度。企业的财务活动每天都在进行,所有者不可能事必躬亲,只有交给经营管理者运营,但如何确定框架让其不违背所有者的意志,就必须建立一种制度,事先规定经营管理者的财务活动权,以便在日常财务活动中有章可循,财务治理就是这样一种财务活动权限的划分制度。
其四,财务治理是一种财务权限掌管和财务监督执行的人员安排制度。在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所有者有权根据自己的意志安排公司的高层财务管理人员,有权按照自己的需要派遣有关层次的财务监督人员,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在不违反所有者意志的前提下,有权根据财务活动需要安排下属机构的财务机构负责人,并相应配置有关的财务管理权限,财务治理结构要包括这种财务人员的管理制度。
其五,财务治理是一种委托方对方本身财务利益的安排制度。所有者对经营者,高层经营管理者对下属各层次经营管理者要设计利益刺激机制,以促使有关方努力完成所有者的财务利益目标。因此,委托方要适当考虑方的财务利益,并将这种财务利益在财务预算或财务权限中事先设定,这是财务治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其六,财务治理是一种政府插手设计的财务管理制度。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要从公司的财务活动中取得财政收入,也要保证公司的财务运行秩序正常,必然会根据具体国情,从宏观管理方面,设计和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以促进公司财务活动顺利进行,这也构成公司财务治理的组成部分。上述各项制度的综合,就形成了一套管理体制。因此,财务治理可以归结为:财务治理是在公司制条件下,政府、出资人和经营管理者之间在财务收支管理、财务剩余索取、财务监督、财务利益分配和财务人员配置等方面划分权限,从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
财务治理这种管理体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层次的财务治理主体。从公司的终极财产所有权至最终财产使用管理权之间,存在着多层次的委托关系,因此,企业财务治理主体表现为多层次性,即每一层面都是下一层面的财务治理主体。一般来说,下一层面的治理主体受制于上一层面治理主体,执行者受制于委托者或决策者,决策者受制于监督者和所有者。在国有制公司中,国家政府既可以所有者身份作为治理主体,又可以社会管理者身份成为治理主体,参与公司的财务治理行为。
2.多个不同的特定财务治理客体。相对于多层次的财务治理主体来说,每一财务治理主体都面对一个或一群特定的治理客体,即各治理主体在其财务监督权、财务分配权和财务决策权范围内被掌管、被制约的对象,这些对象可能是子公司的经营者及其财务行为,也可能是公司某一职能部门的财务收支活动,或是同一层面各主体制约的其他职能部门的财务行为。
3.不同的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共存于一个财务治理结构中。不同层次的财务治理主体与客体,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如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需要采用契约或合同的方式,规定各自的财务权利和义务;采用解聘或辞职的手段,弥补契约的不合理或一方不履约;在不同经营者之间需要采用确定薪酬方式,固定双方的委托关系;采取扣减薪酬或增加奖励等手段,激励方努力。这些不同的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共存于一个财务治理结构中。
4.相互制衡是财务治理中的基本状态。与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不同,财务治理中的主体与客体、不同的委托方与方、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按照市场规则形成相互约束、互为条件的制衡关系。在这种制衡关系中,高层与中、下层经营管理者之间,终极所有者与法人财产所有者之间,彼此的关系既表现为权力统制与服从的关系,又表现为依靠契约相互界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任何一方超越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作为或不作为,都有可能使这种制衡关系遭受破坏。
确认财务治理是公司制条件下的财务管理体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正确认识财务治理的复杂性。财务治理是一个复杂问题,它是一定经济管理体制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表现形式,要涉及相当多的财务关系,影响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经营管理者和公司员工等利益相关人的财务利益。设计合理的财务治理结构,在短时期内难于一蹴而就,务必小心谨慎。
2.财务治理主体应将国家政府包括在内。在公司内部财权分配和制衡关系中,国家政府对公司的财务政策和财务行为进行规范,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撇开国家政府研究财务治理问题,难以保证财务治理结构合理,在实践中会带来不利后果。
3.研究中国公司的财务治理问题,不应脱离中国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目前中国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是过去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延续。沿着中国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历史轨迹,借鉴外国的经验,去研究财务治理问题,或许更能做到取人之长,加快我国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合理与规范。
二、财务治理的理论基础
1.所有权关系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财产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所有权分离,形成了财产所有、占有、使用与处置权归不同利益主体或机构掌握,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终极所有权拥有人与法人财产所有权占有人之间,在资产运营、资本投向、收益决定和剩余分配的财务事项上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由于两权分离而形成的关系及其有关的理论就是企业财务治理的理论基础。
2.委托关系理论。由于两权分离,财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在企业财产所有与占有使用上形成了委托关系,经营管理者内部不同层级之间也形成了委托关系,这些委托关系容易引发“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完美无缺的契约几乎不可能。因而,委托方必须设计一种体制,使受托方在其监督之下,努力工作,不发生“逆向选择”行为,确保或超额完成委托方的任务。受托方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亦会千方百计为自己寻找机会和理由,以谋求更多的个人利益。这样,在不同的委托方之间,客观上需要建立一种互相约束、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这种委托关系及其有关理论,亦是企业财务治理的理论基础。
3.公司治理理论。财务治理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公司治理基础上,公司治理理论自然成为财务治理的基础理论。公司治理或公司治理结构理论是关于公司制条件下,所有者和不同层次经营管理者之间在公司财产占有、使用、处置、剩余分配与监督控制方面形成的相互制衡关系的理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公司治理理论的出现是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前提,没有公司治理理论的成熟与发展,就不可能有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
4.财务关系理论。企业内外部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财务关系,包括财务管理权与财务执行权的划分与协调关系、收入和支出权限分割关系、不同经营管理层次和利益主体之间的财务权责关系、企业税利交纳和财务剩余分配关系、财务监督约束和薪酬激励关系等。这些财务关系理论将影响财务治理结构的设计、构建和调整,正确处理这些财务关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计、构建和调整财务治理结构的过程。财务治理结构如果不慎重处理好政府、昕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关系,这种财务治理结构将难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从这一角度看,财务关系的理论应该是财务治理的理论基础之一。
三、财务治理的主要组成
1.公司内部财务管理权限划分制度,即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及下属不同层次经营管理者、财务部门和相关人员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权限界定制度以及权限调整制度。具体表现在资本投资决策权、经营收入和产品定价决定权、成本费用开支权、利润实现确认权与分配权、注册资本扩张与缩小决策权、对外融资举债决策权等方面的权限划分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中,国家政府作为所有者或出资者,成为财权划分的主要方面。
2.公司内部掌管财权的人事安排制度。掌握财权的人员、特别是高层掌管财权的人员选聘安排制度,是公司财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和其他管理体制一样,没有相应的人事安排制度作为其基本条件,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及其引起的财务行为就不能做到令行禁止,也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财权制衡。这一制度不仅包括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财务部经理及下属部门财务人员的配置,而且包括掌管公司财务决策大权的董事会成员、总经理、副总经理和下属部门经理的人事管理制度,以及负责公司财务监督的监事会成员的任免管理制度。在国有和国家控股的公司中,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国家制定和掌握该人事安排制度。
3.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上层经营管理者对下层经营管理者的财务监督体制。具体包括股东大会对董事会、董事会对经营管理层、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上层经营管理者对下属经营管理者在成本费用计算、财务收入与支出、薪酬确定与支付、利润计算与核实、财务业绩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的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制度、监督方式与运行操作方法等。在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中,国家政府以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双重身份参与公司的财务监督活动,设计和调整公司的财务监督体制。
4.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上层经营管理者对下层经营管理者的财务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是促使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者认真努力工作的条件。没有激励机制,企业财务治理结构的有关组织机构难以发挥正常效力。财务激励机制主要包括:财产终极所有者对法人财产所有者或法人代表的激励机制、董事会对经营管理者的财务激励机制、上层经营管理者对下层经营管理者的财务激励机制等。国家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给公司设计财务激励制度创造相应的环境。在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中,国家政府直接以所有者身份参与财务激励机制的设计、建立和调整,并监督其实行。
5.下层经营管理者对上层经营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财务信息反馈制度。为了尽力消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利影响,上层经营管理者和所有者会建立一种定期的信息反馈报告制度,迫使下属及时、尽可能准确报告企业的财务信息,这种制度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财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政府对此亦会作出相应的制度规范,以掌握必要的财务信息。
6.企业下层经营管理者对上层经营管理者、一般员工对不同层次经营管理者的财务监督体制。从世界各国的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实际情况看,下属对上层、一般员工对高层和不同层次经营管理者的财务监督,通过工会或派员参与监事会、董事会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这一体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以上几方面构成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权限划分体制是财务治理最基本的制度;掌管财权的人事管理制度是保证财权划分并能顺利实施的决定性条件;财务监督体制和财务激励机制能促使掌管财权的经营管理者努力工作;财务信息反馈制度可以帮助所有者、高层经营管理者及时了解财务状况,防止不同者出现“逆向选择”行为,避免人的“道德风险”;而下层经营管理者和一般员工对上层经营管理者的财务监督体制则是其维护合法权益、形成制衡关系的保证。
四、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联系与区别
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治理的联系主要有:1.公司治理是财务治理的基础。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制定的《公司治理原则》中认为,“公司治理是一种据以对工商业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明确规定公司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并且清楚地说明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财务治理作为一种管理体制,在很多方面要根据公司治理的规则和程序来制定自己的管理制度,要根据公司治理的责权划分来决定自己的财权划分,要根据公司治理的机构设置来配套相关的财务机构,要根据公司治理的目标来确定财务治理的目标,要依据公司治理的监控体制来设置自己的财务监督体制。2.公司治理的形式决定财务治理的形式,财务治理的形式反作用于公司治理的形式。公司治理的形式如是美英公司模式,财务治理的形式就会将财权集中在公司经营管理者手中,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财务监督会主要依靠外部监督形式;公司治理的形式如是日、德模式,财务治理的形式就会更多地表现为大股东直接掌管财务监督权、机构控股及直接派员参与财务管理等。反过来看,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有关利益方若在财权方面作出变动,必将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如将部分财务监督职能从所有者指定的相关监督机构转移到内部审计机构,会引起公司治理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3.公司治理的目标影响财务治理的目标。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为了确保出资人的经济利益,财务治理的目标受其影响,亦是围绕出资人的财务管理权、财务监督权和财务剩余索取权不受侵害,使财权尽可能掌握在出资人所信赖的人手中。4.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都根源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没有财产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所有权的分离、法人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就不可能产生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问题。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区别主要有:1.制衡的着眼点不同。公司治理制衡的着眼点主要侧重于公司内部人事组织制度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剩余索取和监督权力的分配,经营管理运行机制的设计、构建与调整,以及由此产生的激励约束问题;财务治理制衡的着眼点在于财务决策权、财务收支决定权、财务监督权和财务人员尤其是高层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问题。2.运行方式方法不同。公司治理的运行方式方法主要是通过确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人选,规定各自的职责权限和激励方法,形成制衡关系;财务治理的运行方式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经营管理层次在财务决策、财务执行、财务人员安排和财务监督等方面进行权责划分,形成在财务活动管理权限上的责权利关系。3.激励的侧重点不同。公司治理的激励形式主要侧重对经营管理层的职位提升、预期收入增加、薪酬或期权、期股的确定,以及非薪酬方面的奖励,如带薪休假等形式;而财务治理侧重用货币价值形式实行的薪酬、期权或期股的激励。4.约束制度的侧重点不同。公司治理的约束制度偏重行政、人事、经济和法律等方面;财务治理的约束制度侧重于以货币价值形式表现的薪酬降低、承担经济责任、赔偿经济损失和取消期权期股等。
「参考文献
[1]冯巧根。财务范式新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关键词:物业公司;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房地产的快速发展,物业公司也如雨后春笋地冒了出来。但是明显可以发现,我国大多物业公司成立时间晚,公司结构不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不合理。根据物业公司财务管理具体实行过程中,其管理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筹资管理,二是投资管理,三是利润分配管理。这三个方面包括了物业公司为发展进行的资金来源管理,资金使用方向管理等。大部分物业公司为开拓资金来源,开办小区洗衣房、超市商店、药店等便民服务机构。但是正因为如此,造成了很多财务管理结构上的混乱。
一、物业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物业公司缺乏市场发展方向,定位不清晰。大多物业公司没有严谨的战略发展目标。距我国第一家物业公司成立到现在约有35年了,物业管理发展到现在,有一种专业的、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模式。但是我国大多物业公司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管理层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物业公司下面的各种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这样使财务支出没有明显的方向,导致企业得不出有效的市场信息,使物业公司的业务不能更好的扩展。
(二)财务管理中的内控制度不健全。一家物业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业务管理费。这是业务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二是各种便民服务项目的收入。目前,物业公司在这些资金来源管理就存在着部分问题。财务管理内控体系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比如业务管理费的按时收纳和按流程进行的情况一直不是十分乐观,有些业主水电超支费用,水电表不能正常计费等都没有进行合理的登记或审查,收费管理程序的不严谨可能使物业公司资金链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是物业公司的库存材料和相关物资管理存在问题,有的在购买时重价不重质;有的是在购买后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使物资损坏,从而导致公司财务的亏损。最后是便民服务项目收入没有进行合理的登记统计,很多项目收费被员工私拿或等,这些都导致了物业公司收入的损失,不利于物业公司的发展。
二、完善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物业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前文分析出现物业公司财务资金管理不完善,无论是财务收入还是费用支出,都没有进行严谨的控制管理与分析。建立健全财务控制管理体系,有利于保障物业公司资金的安全性和财务核算的真实有效性。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物业公司主营收入管理,即物业服务综合费。费用的收取必须规定明确流程,每个环节都需要用制度来约束,并及时登记管理,以便于时刻查看和监管。同时,在制定流程章节时,依照本物业公司和管理区域的现状,使制度科学、合理。二是对公司库存物资和材料的管理,建立物资后勤系统。实时更新物资材料的现状和损坏情况,方便采购时做到不浪费。其次必须做到采购环节的公开化、透明化。制度规定采购人员和库存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最后采购和使用时要做到财务部门、采购部门、使用部门的三者结合,并给总经理签字盖章,减少物业公司物资方面的财务浪费和做假账行为。三是对物业公司的运营成本支出控制。包括日用公共设备维修费用、绿化管理费用、保安费用、办公费用、清洁费用、其他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费用等,这些费用都是需要明确统计和管理的。尤其是对公共设备维修费及绿化管理费,这是一笔不可确定的费用,物业公司应该公共设施加强管理和必要宣讲,以便于减少这方面的开支。
(二)扩展财务来源解决财务资金不足的问题
物业公司经营一直面临着物业费收费低,收费不及时的困惑。很多物业公司都面临着亏本的威胁。那么,在物业公司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资源来扩展业务,扩宽财务渠道。一是依托于家居装潢,即可中介,也可以自己组建装修队。二是广告招商,物业公司在指路牌或其他可用区域来出售广告位来增加收入。三是建立信息平台,为小区业主提供各种便民服务,如报纸、牛奶、清洁、家政、代驾等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一方面有利于财务收入,另一方面有利于打造小区人文环境,增加物业公司知名度等。
(三)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来控制成本
预算管理机制包括财务预算和财务监管。物业公司在内部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从财务预算的编制到预算的执行,到最后预算的监督评估都是物业财务合理运用的保障,预算时,要考虑公司现有业务和支出范围,制定科学的、明确的预算标准。加强执行力度,将执行和监督统一起来。确保执行的资金到位,执行的目标到位。最后,设立财务监督评估分析体系。财务部门通过预算的财务和实际财务来分析物业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析财务管理的缺失,并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三、结语
如何在众多的物业公司突出自己的特色,提高知名度,达到营业利润增加的效果。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必不可少。在财务管理与运用中,保证物业公司资金的安全,使物业公司有多余的资金进行投资管理,开发其他相关业务。建立服务信息一体化平台,提高核心竞争力,使物业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物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不断完善财务内部管理,促进物业公司更好更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明.关于物业公司财务管理及会记核算问题的若干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8)
[2]李英.试论物业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管理.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