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检验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摸摸碰碰地来到了行政楼,在楼下徘徊着,心里甚是紧张,见到一位年轻的医生走过来,就向他说明情况,他让我到医务科去。我上了行政楼,来到医务科,杨科长听了我的要求后,叫我到科教科去找蓝科长,让她给我作安排,我心里高兴得很,以为这样就成功一大半了,还想着怎么这样简单,一定是“中山大学”名声的关系。见到蓝科长,一番自我介绍,再一轮问答之后,她便对我说:“你到别的医院去看看好吗?我们院长不在,这事我做不了主。”我听了,心里很失望,但一点都不紧张,我很恭敬地说:“您再考虑考虑好吗?”我的声音一点也不抖,我想这是在大学里锻炼出来的,这就是我在大学里担任学生干部的成果。我刚说完,电话就响了,蓝科长接了一通电话,放下电话后说:“像你这样单个来的学生,我们是不接收的,一般都是学校和医院联系好了,我们才接收,对实习生或见习生进行培训。”然后她又说:“到别的医院看看好吗?”,我真的有点沮丧啊,不知道为什么,我竟说出了这样的话:“我想说不好,可能他们也会这么说的,所以我不想这么快就走了,请问您我还有什么渠道能到这儿来见习吗?”她有点不耐烦了,“那就你自已想办法了”“那我还想问,院长什么时候会在呢?”她可能真生气了:“不知道,他也有他的工作要忙。”我道了谢道了歉,才走出科教室,真的不想就这样离开了,还记得在学校的医学生预见习动员大会上,老师说过“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首先要进去,死缠烂打也行,”于是我又来到医务科,可刚进门,那杨科长就说话了:“不用说了,我们没接收过自己个人来见习的,这样不好管理。”我几近哀求了:“就不可以试试吗?什么都行的,跑腿也行啊。”他还是说:“行了,我们不懂管理,还没有这个能力。”我听了这句话,真是好难受啊,说了谢谢就下楼去了,真的有点想哭,这样有求于人而人家却不给予理会。走在大街上,想着:“算了,人家也有人家的道理,我到其他医院去就好了,总会成功的。”
走了好远的路,才来到天海医院,这次我直奔医务科,可顺利了。因为这是一个民营医院,到过年时很多医务人员请假,周主任需要人帮忙。我呢,就这样在医务科里学习了。
第一天上班呢,我帮周主任打了两份文件,是《门诊处方检查结果》,归纳处方存在的问题,如书写错误:0.9%ns,涂改未签名;处方空格处未划斜杠;下级医生处方缺上级医生签名;地址、电话不详细(仅写布吉);在以后的学习中,在查医保处方的过程中,能学到很多临床上的知识外,还得知医生除了要给病人看病冶病外,还需要很严格地遵循每一项规定认真地写病历开处方,不能缺项漏项,如存在以下问题:1.入院单无患者签名2.病历中化验单不详细,未粘贴或丢失; 3.无血糖血脂化验单 4.病程记录缺如 5.ct,b超、放射检查原因?6.转入内科治疗后,请带病历转科,而非出院。7.未转入患者拒绝治疗,应签字。哪一项都是重要的法律依据,缺了哪一项都可能会出现很麻烦的问题,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查处方和病历时,由于字迹潦草的关系,很多医生的名字我看不清楚,一开始还动不动就问周主任“这个是什么字,那个是什么字。”可是我想,问多了会很烦人的,何况周主任工作甚忙。于是就想办法,向周主任要了一份花名册,这样,我把每个医生的名字都看熟了,就算那字再潦草,我也能认得那是谁的名字。
通过使用现代化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使教学效率获得提高,例如在寄生虫检验、血液学检验或者是病理学检验中使用数码显微技术,将文字、影像、声音以及图像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的立体化、直观化和具体化,摒除了以往教学的单一性,数码显微教学使师生的参与积极性获得提高[3]。
2将实验室全面开放,对专业基本功加强训练
医学检验专业的操作项目相对较多,学生需要具有非常强的操作能力,想要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不但需要在课堂上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还需要加强练习,在课余时间将实验室全面开放,使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训练,例如寄生虫虫卵、细菌形态、血细胞计数和骨髓细胞形态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才可以完全了解,再例如血片制作、培养基接种、分光光度计、微量吸管使用方法、染色方法和培养基配置等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可以完全了解[4]。安排专业老师在实验室完全开放的时候,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对学生存在的操作错误实施指导,对于学生的基本功起到非常有利的效果。
3加强实践技能考核,提高技能训练
实践技能考核属于教学中比较主要的一个阶段,不但需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了解情况加以评估,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实践技能训练的重视度。在对学生培训课程结束的时候开展实践技能考核,一般包括操作规范、检验结果符合率和操作是否熟练等,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礼仪、着装、对器械的摆放、清洗等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生出现的不足之处给予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和考试课程成绩相结合,对于学生自觉重视实践能力起到促进的作用。
4总结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是一门技术性与综合性较强的应用科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与专业课程。临床检验基础实验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完善的理论知识,一方面还要求其掌握全面的实践操作节能,更好的适应临床检验的需求。
1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的全面改革
1.1 教学方法改革
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操作局面,强化基础+综合+创新的教学方式。在基本的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步骤与方法,全面活跃思维。在进行综合型实验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与操作标准,全面提升其实验技能。在基本与综合实验基础上,积极引进自选与自主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技术与探究精神。
1.2 教学内容改革
1.2.1 基本技能实验
这部分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与动手实践能力。传统的以定性检查与形态观察为主的操作方式非常经典,也是现代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方法。可以精选采集血液标准、制备血涂片、鉴定微量吸管等多个基本实验技能,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这些基本操作技能。
1.2.2 基础训练实验
进行基础训练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了解,进一步验证其所学知识。笔者建议将血液检验、尿液检验、排泄物检验以及体液检验这四大类检验的16个小项目进行基础训练。
1.2.3 综合性试验
综合性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血液检验与尿液检验中,选择了显微镜检验、尿液检验、白细胞检验等多种综合性实验,结合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知识,从一份标本中检验多个指标,并保障检验质量与检验程序。
1.2.4 创新设计实验
该类实验的最终目的是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启发其创新能力。可以结合小组合作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观点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其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合作学习模式,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合作意识。小组之间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专题研究。比如说,可以开展尿糖检测干预研究、尿液蛋白质检测影响因素等试验。通过创新设计实验,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力与动力。
1.3 考核方式改革
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需要重新制定科学、合理的技能考核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实验考核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与其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可以将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基本项目考核,强化项目考核以及临床岗位技能考核。每一环节的考核项目都需要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包括准备标准、操作标准、终末标准等,并制定合理分值,强化学生的针对性评价。在实验教学工作完成之后,可以按照相关体系标准需求,选择考核内容,然后由学生决定强化考核的具体内容。学生进入临床实践之后,在进行基本检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需要强化重点训练项目,完成实习之后进行岗位技能考核。
2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2.1 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验技能
重视能力、重视素质、重视知识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模式,强化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相关研究资料证实,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验技能要显著优于未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成绩。与此同时,学生的论文撰写数量、团队精神、科研意识也大幅度提高。另外,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好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2.2 提高教学水平
根据分析化学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课程教学,特别是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相关信息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分析化学是学习诸如生物化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免疫学及检验、检验仪器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分析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学生对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于实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规格和专业岗位需求特点,对分析化学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主要在医院化验室、生化检验科室等。这些岗位需要的是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能够独立完成临床样品检测、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毕业生。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在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在实验教学部分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熟练度上均存在问题。后续专业课老师的反馈也反映出一些学生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掌握的不够牢固,不会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而且对实验技能未熟练掌握。因此,改革原有的分析化学的教学方法非常必要和迫切[2-4]。
2分析化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2.1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学习兴趣不高
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录取分属于第三批次,这一档次的学生除了整体文化课分数比较低之外,化学基础也非常薄弱。进入大学之后,检验专业学生要进行3门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让很多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一些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很难进入学习状态。另外,因教学计划的限制,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基础课程压缩都比较普遍,而教学内容的要求又基本不变,导致教师讲课速度越来越快,有些知识点只能一笔带过,不能讲深讲透。另外因采用大班授课方式,上课人数多,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抱着反正教师也顾不到自己等侥幸心理,听课效率较低,导致抄袭作业的现象非常普遍、考试结果不尽如人意等,无法与后续课程很好地衔接。
2.2课程内容复杂性—理论课效率不高
分析化学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化学分析又分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滴定分析又被分为四大滴定(酸碱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而仪器分析分为电化学分析、光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每一种方法因为机理不同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根据仪器的性能、原理、操作方法以及适用范围不同,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一体,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仪器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的理论、技术、方法等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调动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活跃思维、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真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是作为分析化学教师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2.3实验教学刻板性—探究精神培养不够
实验内容一般都是教师按照大纲要求安排好的,并采用比较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即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并把实验过程中要涉及到的仪器一个接着一个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操作要领,后让学生依照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这种让学生被动接受的刻板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如何采用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方法,赋予学生更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所学的分析化学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上获得双赢,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2.4成绩评价体系粗线条性—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评价缺乏
以往分析化学的最终成绩分两大模块:实验成绩为30%(主要是实验报告的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为70%。这样的考核方式,既便学生平时没有复习的习惯,等考试前一周才开始临时抱佛脚,也能够得到一定的高分。这样的考核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的原理、方法等知识的储备情况,但不能很好的反映所学知识的灵活分析与运用,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必须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
3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针对以上分析化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我们在激发学生积极性、优化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强化实验教学方法以及制订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成绩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3.1激发学生积极性
针对学时数不断减少和学生化学基础不尽人意的现状,我们在上分析化学前就让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课代表组建QQ学习群,在群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讨论对前面所学两门化学的感想和学习经验,教师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这样教师与学生在群内已经有了很好的互动,对后面的分析化学教学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上了分析化学课程后,教师每次都积极与学生互动,上课听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及时提出。每次的小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并引领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发现教材上的一些错误,鼓励学生提出教师在PPT上的错误。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发现教材与教师的PPT上的错误的学生平时成绩加分,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QQ学习群的建立对学生学习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对学时数越来越少和对学生化学基础普遍较差的背景下得到了较好的辅助。针对一些学生认为分析化学课抽象、无聊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穿插介绍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与分析化学有关的事件。例如,2008年毒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标事件,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就是可以用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来完成;现阶段浙江省提倡的剿灭劣五类水中一些重要指标,如反映水质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COD(化学需氧量)的检测,就是利用氧化还原滴定这一章中其中的一种应用方法即高锰酸钾法。虽然教材没有具体提到这一方面的内容,但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增加COD的测定方法的介绍。刚学过的知识点,能马上应用到实际中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分析化学所学知识的重要地位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起来。
3.2优化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
分析化学课程学时数少、课程内容较杂,教学安排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优化教学内容,重点要突出在实用性和专业性上。进一步精简与优化课程的内容,例如:在无机化学中已经学过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在分析化学中酸碱滴定这一章节中的酸碱滴定曲线讨论时又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以往教师总认为学生已经学过,加上学时数又有限,所以总是一笔带过,导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总抱怨这部分的知识难于理解。通过调查发现,PH值的计算是一般学生比较薄弱的知识点。所以,近两年我们充分利用QQ群,提前将有关分析化学要用到的PH值的计算公式等发到群内,培养了学生自己学会复习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不懂的知识点教师及时在群内集体解答。对于相似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归纳。例如:可精讲滴定分析中的酸碱滴定这一章,特别是对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等共性的知识点讲清讲透,这样在讲解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因为有前面的基础,可以用比较与归纳的方法,通过前后知识点的融合与贯通,达到了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作用。加深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点的印象,不仅节约了课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仪器分析的内容,与化学分析相比,基础知识更难理解,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内容,灵活授课。以往教师一般仅仅在教室里讲授某个仪器的原理、构造以及仪器操作的注意事项等。因为缺乏具体的实物,很难在学生脑子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近几年来我们通常会让学生去仪器室上课,教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这样的教学比在教室里空洞的讲解更富有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好地巩固了所要掌握的知识。
3.3强化实验教学
分析化学特别重视物质“量”的概念。为此,这些年来,我们特别强化对学生的实验数据记录的管理:即每次实验结束前让学生将自己记录的原始数据拿给教师批阅,教师在这些原始数据上分别打上红勾,并签上名字。学生做实验报告数据计算时,只能按照打过勾上的数据来计算实验结果。这样的方法有效地纠正了以往学生随便记录数据等不良习惯,同时也杜绝了学生为了实验报告成绩获得高分而随意涂改数据或抄袭其它同学数据等恶劣习惯,有效地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规范做好每一步操作步骤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3.4完善成绩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制定一套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考试分数论英雄的做法,加强学习过程、学习能力的评价,构建一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我们近几年采用以下的方法来构建分析化学的总成绩:平时成绩占10%、期中考试占10%、实验成绩占30%(包括平时实验报告成绩20%+期末实验操作考试1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实践证明,将多种成绩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学习分析化学“三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准确地检测出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近些年通过调查比较后发现,以往粗线条的成绩评价体系时每小班(30人)都有4~5个学生要补考。通过各种改革以及改变成绩评价体系后,每班(30人)一般最多只有1~2人要补考。这样的成绩评价体系,达到了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曾经对2013、2014、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成绩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总体满意度等方面作调查,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在逐年提高,特别是对教师的总体满意度方面。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分析化学教学中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才能为造就时代需要的医学检验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阳明福,王云霞.从PBL教学方法谈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分析化学教学改革[J].大学化学,2003,18:25-27
一、医学检测技术人员培养的必要性
1.行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临床医学对医学检验技术的依赖和需求日益增强,现代实验室科学的发展促使原来的医学检验工作的内容、方式及人员结构和管理工作各方面都起着显著的变化,人才的技术化、仪器的自动化、试剂的商品化、方法的标准化、管理的科学化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职业教育的需要。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需要培养一批职业教育的品牌学校,因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起步较晚,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为主的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在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普遍存在,不能完全适应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系统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能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
3.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靠技术打造,技术培养靠队伍支撑。医学检验人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一支结构合理、理念先进、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技术团队,学校的发展培养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4.团队发展的需要。团队教师多来自医学院校,大学毕业后直接来校任教,普遍缺乏行业工作背景,学历结构、能力结构还没有达到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技术的高标准要求,因此急需完善医学检验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技术技能。
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的措施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1)国外教学模式的学习。国外先进的卫生职业教育的理念、课程实施的模式、职业技能培训的方法与考核、实训基地培养的特点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对实施团队培养项目起到了借鉴和促进作用。
(2)国内职业教育专家培训。医学检验人员参加了由国内关于职业学校技术培养和课程开发的培训,使人员对医学检验课程开发和改革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以就业为导向、工作过程为引领、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和校本教材开发有了深刻的认识。
2.完善医学检验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
(1)研究生学历进修。医学检验人员参加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使团队具有研究生学历水平的教师比例明显上升,知识结构和学历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对新的教学理念的领悟和教学模式的探索能力也得到提高。
(2)技术岗位实践。医学检验人员保定期到专业化的医院进行岗位实践,通过在行业的顶岗实践,了解行业中的需求动向,以及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发展变化,明确了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要求,并运用来自行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和案例,总结和推广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和模式。
(3)“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医学检验人员参加全国卫生技术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卫生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教师考取相应的技术资格证书,一方面是对行业要求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次检验,另一方面是为日后指导学生考取技术资格证书打下基础。
(4)技术知识的拓展。医学检验人员定期参加了有关的技术知识讲座和技术技能培训,学习本行业的最新技术和进展。并审视自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确定自我进修、提高方面的具体计划。
3.加强医学检验人员意识的培养
(1)团队培养知识的学习。医学检验人员参加了由知识管理中心田志刚关于《基于知识管理的团队培养与实践》的讲座,对团队培养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和提高,认识到一个团队的发展,不仅要重视个人的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医学检验人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强化医学检验人员彼此理解支持、协调合作,有效利用医学检验人员所拥有的各项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人员的潜力。
(2)互相学习和促进。教师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各自独立工作的职业,但作为一个团队,人员之间经常集中在一起进行学习,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思维碰撞和思想交流,通过人员间的密切交流、相互影响和感染,拓展了教学教研的思路,达到相互学习、促进的目的。
三、医学检验人员培养的体会
1.明确团队培养目标。医学检验人员应花费充分的时间、精力来讨论、制定共同的培养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使每个医学检验人员都能够深刻地理解团队的目标。并将团队共同的目标分解为具体的行动目标。这一行动目标既能使个人不断开拓自己,又能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并能督促团队始终为实现最终目标而努力。
2.坚持教学与教研相结合。团队培养坚持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坚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成长”。教学与教研工作并须紧密结合,认识到教研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必须到将所研究内容应用于教学实践。
3.坚持与课程培养、技术培养相结合。医学检验人才培养应当紧密结合学校的课程培养和技术培养来开展,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围绕特色技术培养、精品课程培养进行。
4.注重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医学检验人员培养更多的关注是人员间共同的发展和提高,团队发展的瓶颈不仅包括短板效应,也体现在“新木桶理论”的“缝隙效应”中,必须通过团队共同目标的确立、人员间的角色互补、团结协作和每个人员特长的最大程度的发挥,才能实现团队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取得1+1>2的高绩效。
参考文献:
[1]徐元俊.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构成及培养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5):6-8.
[2]龙艳,石青峰,全角,蒋冬香,杨峻,海华.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18期.
[3]李海侠,郑磊,杨佳,蔡贞,张继瑜,童晓文,裘宇容.医学检验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