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端午节好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当我们面对别人的灾难,日渐麻木时;当我们遇到挫折,愤世嫉俗时,不要让敌意遮住了双眼。去相信世界还有爱。也许曾经被伤害,曾经被欺骗,可是为什么要宁可相信让人痛苦的东西,而拒绝去接受美好呢。
2、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3、端午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4、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5、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6、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并不美好的现实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让凡尘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间得到片刻的回归,认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让生命更加真实一些。
7、杯酒过汨罗这个耐人寻味的已然离我们远去,可以探寻的足迹唯有盘中微微泛黄的粽叶,婉转西流的汨罗江和江边那一缕亘古不变的。
8、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9、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10、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1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
12、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13、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14、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15、“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极其隆重的节日,她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而诞生的。可以说,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像我们中华民族一样二千多年来,每年都以一个隆重的节日来纪念一个诗人的逝世。()
16、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端午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17、在我的眼中端午节是一个美妙的节日,他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愿望,有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着浓浓的甜香,都会有一种情怀滋生。
18、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关注生活,引导学生捕捉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语文的资源。”因此,要注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积累习作素材,进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
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调动各种感官功能,进行全面观察。如 “我最喜爱的一种水果――关于西瓜”的课堂讨论结果,调查显示,学生对于某一事物的了解仅凭单一感官直觉较多,很难形成全面客观的了解。因而,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时,应启发学生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调动全身的感官,多维度了解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人、事、物的具象。例如观察水果――西瓜,可通过视觉了解西瓜的颜色、形状;通过触觉感觉西瓜外表的光滑;通过味觉品尝西瓜的滋味:通过嗅觉闻一闻西瓜的清香等。
“我最喜爱的一种水果――西瓜”的课堂讨论结果表
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乡土资源。平静安逸的农村生活相对于喧闹多变的城市,保留、继承了更多的传统习俗。例如传统民俗节日中的正月十五赏花灯、吃元宵,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中秋赏月做月饼,等等。还有四季农事中,根据生活经验口耳相授流传下来的各类谚语、俗语,如“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小炉匠打铡刀――做大活”“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春光一刻值千金,廿四个节气勿等人”等,这些农村孩子耳熟能详的民风民俗、谚语、俗语,如能纳入生活作文的素材范畴,必将成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二、激发兴趣,凸显农村素材优势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永动机。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兴趣盎然地学习,有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优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指导写命题作文,要紧扣学生熟悉的生活,多以学生生活中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例如描写劳动场景,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父母务农时的情景,注意父母的表情、外貌、动作、语言、性格等方面以及自身的体会感受;指导描写一种动物,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平常生活所见到的蚂蚁、松鼠、牛、羊、猫、狗等,注意其饮食习性、生活作息特点、外表、体态特征等进行描述;指导描写某一植物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住处附近的花草树木。熟悉的素材内容,更易勾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第二,创新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是中外著名作家的共识。真实感性、触手可及的生活是习作最宝贵的素材来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讲授,可以借助现场调查、活动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让学生去了解、去体验,去赞美鲜活灵动的花鸟鱼虫、辛勤艰苦的田间劳作,这样写起文章自然胸有成竹,真实感人。正如鲁迅说的“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三、设平台,培养运用素材的能力
作文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传授,需要学生自身素材的积累,更需要借助实际平台的长期训练。
根据课标表述,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种沟通和超越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呢?我是从这几方面来进行。
一、结合教材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综合性学习
1、老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挖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使语文学习变得趣味十足,有声有色。如: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识字1》全是描写秋天的词语,第一课是《秋天的图画》,《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是《秋游》,当时的季节正是秋天,我们的学生又都是农村孩子,虽然天天都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但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留意大自然秋天的美丽。我就确定了《寻找秋天,感受快乐》的综合性学习主题,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感受秋天的美丽。我把学生分成几个组,一个组负责观察天气的变化、花草树木的变化,收集树叶、果实等。一个组负责体验父母的劳作,看看收获的粮食,体会他们收获的快乐。一个组负责搜集描写秋天的词语,名人笔下的秋天等。给他们两周的时间,两周后,用一节课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在展示课上,他们有的端出水果拼盘、拿出树叶贴画、摄影作品等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有的搜集了很多描写秋天的词语,还把这些词语解释得绘声绘色,还搜集到许多描写秋天的好句子,积累了很多的好词佳句;有的讲了在家里跟着父母劳动,虽然很累,但看到家里收获了许多的粮食,很高兴,父母的喜悦都写在脸上。这样的活动学生既学到课本知识,又培养了观察能力,并且锻炼了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的能力。
2、联系教材,结合地方资源挖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开展活动。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七律诗《》这课中写到“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更好的理解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对课文理解更加深刻。我就结合我县的红色地方资源“彝海结盟”确定了以《寻找的足迹,学习先辈的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一步先带他们去参观彝海边的“彝海结盟纪念馆”,请纪念馆的负责人沙玛依古(他的爷爷沙玛尔格――小叶丹曾经的贴身管家――正是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人。)给学生讲述当年彝族头领小叶丹和先遣团司令结盟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第二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彝海结盟》,让学生了解到冕宁要过彝区所面临的困难。学生就明白了为什么和小叶丹要结盟,结盟后,是在小叶丹的护送下才顺利到达安顺场的。第三步收集有关路上的故事。第四步用一节课的时间开故事会,讲在路上的种种困难,所经历的战斗。对写的“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也更能体会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藐视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懂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联系生活实际,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综合性学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都在过这个节,那个节的,无论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还是外来的节日(圣诞节、元旦节等),大多都有他的历史文化,时代背景。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各种节日的历史文化,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节日设计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元旦节,以前,在新年到来之际,亲朋好友之间都要互赠贺年卡,传递一份真诚的祝福。而现在,随着通信网络的发达,手机的普及,一条条短信取代了一张张贺年卡。学生对贺年卡就显得陌生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六年级时,就在元旦节到来之际设计了《小小贺年卡,传递人间情》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查资料,了解贺年卡的知识;搜集各种贺年卡;制作贺年卡。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同学们交流查找到的有关贺年卡的知识,贺年卡的变迁,展示搜集到的贺年卡和自己制作的贺年卡。学生搜集到了很多的贺年卡,也制作了很多各种各样的贺年卡,还把它们进行了整理分类,有风景的、有动植物的、有人物的、有工艺品的······大家还欣赏了贺年卡及贺年卡上优美的文字,感受到了久违的人间真情。课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制作的贺年卡有选择性地(根据赠送对象的工作、年龄、爱好等)赠送给自己的亲戚、朋友、老师、同学······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围绕主题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然现象开展综合性学习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自然现象中有许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捕捉这些学习机会,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即语文,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冬天下雪,北方的学生是司空见惯了,一点都不新奇,而我们南方的学生就特别高兴、激动。因为我们这里一年下不了两次雪,有时一年一次也不下。在我教五年级时,冬天下雪了,而且下得还很大,学生很高兴。我就让学生在雪地里尽情地玩儿,尽情地感受。在他们玩够后,我就设计了以《说雪》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4——5人一组去搜集有关雪的谚语、描写雪的词语,唱雪的歌,背雪的诗词,问雪的问题,查找雪形成的原因。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分类,办成手抄报在班上展示。在展示课上,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捧出了一份份丰富多彩的手抄报,朗诵了一首首描写雪的诗歌。这种因时制宜、身临其境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四、与各学科融合,开展综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