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1.1规章制度建设

实验室建立严格的安全、环保岗位责任制,做到全员参与安全、环保工作,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在实验室明显位置张贴相关的安全提示,并且在学生上课之前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将安全工作作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制定任课教师配备实验教师的二员制实验课制度。任课教师负责学生操作的安全,实验教师负责设备和实验场所的安全。二者有机结合,共同保障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1.2教学团队建设

根据学校“人才强校”的战略理念,学校每年制定符合各个实验室的实验教师培养计划,一是选派他们参加国培和省培,加强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二是实验教师定期到学生定岗实习企业下车间锻炼,提升实验教师动手操作能力,这样使得教师操作技能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全体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近年来,在督导组和学生测评中,90%的教师得分在良好以上。

1.3教学理念建设

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强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电工电子实验室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分为专业基础实验模块、专业课程实验模块和专业应用实验模块三个部分,各模块分别占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20%、30%和50%,分别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和能力培养这三个方面进行训练,并且采用实验指导教师负责制为主,引导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质。通过研究创新思维训练与操作,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索性实验,培养实事求实、勇于开拓的研究创新能力。

1.4实验教学建设

电子技术实验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验技术研究。实验项目选择以教学及实验大纲为基础,编写了适合我校实验室和中职学生特色的校本实验教材,同时结合“基础应用+实践提高”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对基础性实验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详细写清实验原理、仪器原理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等,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要领和方法。采用“双体化”实践教学方案,②课程实验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和提高;专业综合应用训练,以团队形式完成规定的实训项目,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实验环节规范化建设目前取得的成果

2012年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被教育部评委第二批中职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我们依托实验室开展理实一体化和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实践教学,尤其是以中职生技能竞赛为抓手,突出了本专业实验教学的实施,近年来学生在省市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奖23人次。电子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8.5%。

三、结语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可见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

高度重视。而目前职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方面,更需要我们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措施来不断加强和壮大,笔者认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应采取如下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以指导教育的行为

要想中等职业教育取得良好发展,教育观念转变是根本。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转变社会、政府、学校、个人等层面的观念,笔者主要阐述学校层面教育观念的转变。当前学校应树立以未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认识到职业教育仍是教育,所以离不开教育的根本,所以教师在授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育人,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中央的人才精神,扩大选才思路,向社会企业招聘既具有精深理论知识又富有丰富实践经

验的优秀工程师或高级技工师,来充实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此外,学校还要帮助职校学生消除读普高、升大学才是唯一出路的思想,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就没有了前途的思想,树立职业教育也是有前途有出路的教育思想,鼓励职校学生只要认真学好自己的专业,早晚会获得社会的认可。

二、重视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职普联合,拓展职业教育的发展渠道

校企合作模式也称为双元制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由学校与企业通力合作,设立各种职业培训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企业实习,将两种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应当通过立法等强制措施,在保护企业支持教育发展中的合理报酬和其他权益的同时,力促

校企合作。可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进一步发挥政府在中等职业教发展中的宏观指导作用,并制订有关的合作规则来对企业和学校在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二是通过立法把企业参

与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法定义务,纳入企业年审内容之列;政府教育部门要跟经济管理部门合作,共同制订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评

估方案。三是学校应发挥自己在职工岗前、转岗培训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为企业服务,以吸引企业资金扶助学校的教育,而企业也应该善于利用学校的优势来发展自己,使校企双方都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中高职衔接是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衔接与沟通。笔者认为,要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与沟通,必须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教学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课程

改革和教材建设,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资格框架与职业资格体系接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胜任职业教育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职教与普高应加强联合,取长补短,满足广大学生的升学与就业需要。因此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强大的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应大胆采用综合高中办学模式:高一、高二年级按普通高中的教学计划开设文化基础课,适当开设职业指导、职业道德及少量的专业基础课,第三年开始一部分学生继续以学习普高课程为主,毕业时参加普通高校或成人高校的高考。另一部分学生则按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在复习文化课的同时,选择专业,接受职业教育,毕业时,可选择就业或参加对口普通高校、新高职、成人高校的招生

考试。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创造良好平台

众所周知,实训基地作为学生从学习走向就业的“桥梁”,学生通过实训基地的强化训练,不仅可以强化他们自身的专业水平,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也可以通过实训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增强他们走向社会的信心和适应性。而且在实训中,带队教师就在身边,期间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都可以得到及时解决。因此,国内大部分职校都在想方设法建设与学校自身特色相契合的实训基地,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笔者认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可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可借鉴公司的模式来创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并且用公司化的模式来运转,为职校学生未来走向公司“预热”。二是职校可在当地政府的牵头下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与其他职校合作,共建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这样能够节约更多的资源,更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的

培养应“各有侧重”,校内实训基地应重视学生书本知识理论的验证、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为校外实训打好基础,而校外实训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其他方面“软素质”的培养也要引起足够重视。

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更有活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并逐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

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大的方向,我们必须

沿着这个方向,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如理清各部门的职责,避免出现职能交叉,形成由教育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劳动部门对职业技能鉴定负责、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负责、对社会用工的准入制度落实负责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萍.新形势下民办中等职业教育质量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2011.

[2]刘晓欢,刘飒,胡学知,等.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的构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9-13.

[3]黄莉.中等职业教育现存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职英语 教学模式 实用性 专业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stablishing a New Mod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AN Qi

(Jilin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lin, Jilin 132013)

Abstract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Today, new technologies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China's lack of talent, and senior technical personnel with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s a talent shortage,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manage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 teaching proces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change the routine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strengthen.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practical; professional

1 背景

中等职学校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走过了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由于长期的精英教育模式,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在很多学科、教师的心中仍没有改变以学术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了传授理论而讲理论。英语教学方式仍是注重英语的语法等为主的理论,忽视英语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专业中的运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吉林市中等职业学校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权威的著作、论文等查阅大量的材料,为构建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寻求理论依据。(2)访谈法。和有经验的教师、权威专家以及毕业的中职学生进行访谈,听取相关的建议与体会。(3)调查法。对吉林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进行相关调查。

3 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

3.1 中职学生英语基础现状

国家高校扩大招生之前是,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成绩都是初中毕业的优秀学生,而高校扩大招生后,中等职业招生学生质量急剧下降,各学科的基础较差,英语就更差了,根据对吉林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中职学生进行调查,75%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在22%的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3%的学生英语基础好,但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

3.2 中职英语教师现状

面对较差基础的中职教育对象,教师一面是失望、气馁、教学积极性不高。没有从过去对基础好的优秀初中毕生生源的教学方法中,作出调整。没有看清当前社会需要的中职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知识结构的调整。

3.3 中职学校教学组织管理

由于入学学生英语基础差,学校的英语教学时数相对从前在不断减少,学习英语的氛围不浓,英语课的教学时数远远少于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学校的导向,促使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下降。

3.4 中职学校教学转型缓慢

几十年的精英式教育模式,吉林市75%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转变甚微,与南方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相差较远,没有真正地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4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与国际接轨,既掌握技术又能够进行国际交流的复合式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5 构建英语教学模式的原则

(1)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以英语的实用性为主。

6 构建新型英语教学模式

6.1 教学目标明确实用性

2005年11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必须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改变几十年的传统教学目标,结合社会未来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制定新的英语教学目标,培养出实用性、专业性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6.2 教学内容不断优化

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英语教学内容不能几十年一成不变,要在发展中不断优化教材内容。适合中职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保留发展,不适合的内容加以更替。教材内容要建立评价系统,定期定时地动态优化,使教材内容与时俱进。

6.3 教学方法多元化,更灵活

不同的职业学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英语基础要采取多元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比如,技术类的中职学生,英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专业的学习,采取双语教学方法。偏文科的人文社科的专业应该在双语教学中注重口语的交流;由于每个人的英语基础不同,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分层次教学,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教学,可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6.4 教学过程要科学

改变以往的教学过程单一,以教师为核心的一厢情愿的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核心,了解当今学生的兴趣所在,把英语教育与情感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建立民主的、融洽的教学氛围。

6.5 课外英语平台建立

课外英语的巩固十分重要,建立课外英语学习的平台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比如,建立学校网站交流空间、定期英语交流会、英语角、英语演讲等,不仅可以巩固英语知识,还可营造英语学习气氛。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因此,全球化在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与国际接轨,教育与国际接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中职英语教学新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秀钦.构建中职英语课堂新模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9.

[2] 刘福鱼.中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 薛聿婷.中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方案[J].华章,2013(12).

[4] 林幼珍.中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5] 陈梅.中职英语教学新模式探究[J].外语论坛,2012(25).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心理困惑最多的时期。 

 

 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和教育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教育者在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而且要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和教育问题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谈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 

1.心理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生源素质差,学生的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对考试或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学习目标也不够明确,只求能够过得去,混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 

2.性格心理问题 

 第一,自卑自贱心理严重。看轻自己,对个人的能力与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由于长期处于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消极表现。 

 第二,自私自利心理广泛存在。现在的职校学生在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到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少考虑别人的想法利益。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由于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一些职校生就试图通过逆反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夸张炫耀、故意捣乱、标新立异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自我满足感。 

 第三,不良极端性格普遍存在。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特征表现为狭隘、暴躁、依赖、妒忌、孤僻、抑郁、神经质、偏执攻击等。说谎、欺骗、敲诈、偷窃等现象经常发生。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职校生,他们成了“不上进”、“不可教”、“没希望”、“不学好”的典型。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第四,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不少职校生进入职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将来肯定没有出息,因而常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不思进取,生活自由散漫,混世度日,甘愿沉沦,听天由命。 

二、人际交往心理问题 

 第一,回避社会交往。在初中阶段,职校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和同学评为差生,大家都不愿意与他们打交道,一些家长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他们来往相处。久而久之,职校生对正常的社会交往心存疑虑,不愿意与过去熟悉的人打交道,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交往。 

 第二,缺乏对老师的信任,师生交往关系不良。对老师自然会有一种疏离感,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想与老师亲近又怕受到冷落。当老师处理自己的事情不恰当时,则会出现对立情绪。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 

 第三,虚拟网络交往频繁失度。现在职校生普遍存在上网成瘾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现实交往中难以满足,便想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更有一些学生热衷于网络交友,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沉溺于虚拟网络而忽视真实人际交往。使人际关系更加冷漠,产生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三、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双师型”教师亟缺。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一般来说,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成胜任职业教育的效果对技能培训的要求。教师的威信越高,教育的效果越好。崇高威信获得的最基本条件是,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业务能力。对于一所学校的领导来说,要管好学校,首先要抓出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在师德建设上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师德,二是师能,无德的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无能的教师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会误人子弟。 

 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手段。青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时期,有极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学生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老师脾气、秉性、爱好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同样那些脾气暴躁、性格古怪、生活作风邋遢的老师也为学生不良行为的养成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因此高尚的道德品质使教师提高了威信,教育过程能顺利进行。 

 教师爱生的崇高精神境界,主要来自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呢?我认为:首先,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教育中受到锻炼。第三,向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学习。第四,不断增强自觉性,提高自制力。 

 职校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职校学习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时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心理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担负着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用自己的言行威信影响他们,做“人之楷模”。这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成败,进而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参考文献: 

[1]李萌.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中的作用,中国论文中心, 2010.7 

[2]赵霞.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中国论文中心,2009.6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教师专业发展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的不断丰富,是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在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长期以来,“双师型”教师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成了评价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指标。

但是,“双师型”教师至今尚无权威的政策定义,其概念的意义仍然处于多元发展的状态。面对“双师型”教师这个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各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职业院校以及专家学者积极主动地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双师型”教师标准制定、资格认证办法、管理制度建设等一系列颇具创造性的建树,这些工作大致以2008年12月作为时间节点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其标志是吉林省教育厅颁发了《关于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省级“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吉教职成字[2008]12号),由此,进入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建设中职“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制度的新阶段。

一、中职“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研究开发的前期探索

在“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研究开发的前期探索阶段,主要是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职业院校、地市级及其以下教育行政部门等各路大军推出一些本质相近、表述不一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有研究者对这些“标准”进行分析,归纳出“行政标准、院校标准和学者标准”三种代表性的标准。

(一)“双师型”教师的“行政标准”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和《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体系》(教高司[2000]49号)提出的高职高专“双师素质”教师条件,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被视为最早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双师型”教师的“行政标准”。但是,对中等职业教育来说,这个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行政标准”不能简单地套用。

不过,一些县(市、区)和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从工作需要出发,先后出台了适用于本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标准,比如吉林通化市,就在2007年出台了《通化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细则和办法》。由于这个“认定细则和办法”比其上面的吉林省《关于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省级“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出台更早,所以其附注中说明:“如通化市‘双师型’教师资格评审条件和上级的条件有冲突,以上级部门条件为准”。

(二)“双师型”教师的“院校标准”

“院校标准”原来是指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标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双证书一体化”[2]职教师资的培养标准。如今“院校标准”的涵义已经超出这个范围,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纷纷根据本单位事业发展目标和师资队伍状况,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建立“双师型”教师校本培养、岗位成才的模式和机制。

(三)“双师型”教师的“学者标准”

研究机构及专家们确定的“学者标准”主要是对教育行政部门起决策咨询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只是一个参考意见。它们只有在形成政策性文件的基础上,才能成为标准,由此我们可以将其归入“行政标准”一列。

上述种种“标准”的面世,一方面是满足了工作的迫切需要,也反映了职教战线对师资队伍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另一方面也因为标准不一,容易产生评价失真、操作失序、导向失误的现象。

二、省级中职“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的制度建设

进入“十一五”以后,各省区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加大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力度,2008年12月,吉林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为依据,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省级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标准。此后,重庆、安徽、江西等三省(市)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制定了本省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启动了省级“双师型”教师认证工作。

在我国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当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承担主要的职业教育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责任。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发“双师型”教师标准,并据此进行相关认定和管理工作,有利于在制度设计的问题上考虑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充分体现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强化其规范性、科学性的同时,兼顾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一)省级中职“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标准

吉林等四省区制定的中职“双师型”教师标准大同小异,其共同点是都要求具备较强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具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资格证书。其不同点大致体现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级别要求、职业资格证书级别要求、职业技能水平取证范围等三个方面的差别上。

以《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为例:“双师型”教师有五项要求:一是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要求,应该达到中学二级教师或助理讲师以上资格;二是职业技能要求,2011年是“略高于中级工水平”,2012年改为高级工标准;三是专业教龄要求,必须从事本专业教学3年以上;四是企业实践要求,近五年内有1年以上企业(或社会)实践活动经历;五是“双师”素质提高要求,即经过省级“双师”素质专项培训或国家级骨干专业教师培训。

江西省“双师”素质专项培训有三个特点:一是建立了培训与“双师型”教师认定及资格复审等相挂钩的机制,以此完善职教师资培训与专业发展制度。二是培训目的着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专业技能教学和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按部颁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有关专业所对应职业(工种)的高级技能进行。三是实行培考分离。培训教学完成之后,教育厅委托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进行相应职业(工种)高级技能考核,合格者由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颁发相关职业(工种)的高级技能资格证书。

上述“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当中,教师资格及职称的要求、素质提高培训的要求等,强调了教师的资质及其所包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职业技能要求和企业实践要求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专业教龄的要求则意味着“双师型”教师的养成需要一个依托职业教育机构,通过专业技术工作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

“双师型”的标准说明:从一个普通的专业教师到“双师型”教师不是一种简单的转换,不是中等职校教师拿了一个技能等级证书就变成“双师型”。“双师型”教师强调的是职教师资素质的要求,表明他们经过专门的学校教育培养和企业实践训练,具有一种不可替代性。如果缺少了这些条件,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沦为“双证型”教师了。这些要求“既能将职业教育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相区别,又能将职业教育教师与工程师、技术员相区别,体现出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的职业技术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因此,“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制定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必将对职教师资队伍整体建设及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省级中职“双师型”教师的认定

“双师型”教师认定的工作程序一般有几个环节:先是教师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学校初审并公示;然后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收到学校上报材料后复审并汇总,上报省教育厅认定;最终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核认定,对符合标准的教师,认定其省级“双师型”教师资格,予以公布并颁发证书。各省省级“双师型”教师的认定程序也有一些差别:一是省属中专学校只要经过学校初审,然后报送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认定。二是安徽省的市属中等职业学校的省级“双师型”教师资格由市教育局审查并认定,然后报省教育厅备案即可。三是重庆市“双师型”教师资格是一个包含初级、中级、高级的系列,认定工作有一个“分层评定、区域管理”的模式,初级“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由各个区县负责,中、高级“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由市级管理部门负责。

吉林省在2009年进行了首批中职“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其后间隔了一年,2011年才进行第二次认定。重庆市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开展“双师型”教师“认证”工作。安徽首批中职“双师型”教师名单是在2011年向社会公布的。江西省2011年初出台了有关中职“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的文件,并据此在2011年暑期和寒假举办了两期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素质提高培训班;出于稳步推进的考虑,相关的认定工作安排在2012年进行。其他省份也依照一些条件,进行了中职“双师型”教师的登记与统计工作,但没有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统一发证这个程序。

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中职“双师型”教师标准,并据此开展相关认定工作,是一项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具有重大意义的制度性建设。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其中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2011年,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要求,“十二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应该达到50%。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专职教师培训、新教师培养和兼职教师聘请三个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现有的专职教师一般都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通过考核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熟悉职业教育教学业务,专业化程度相对更高。在我国以学校教育为本位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内,这支数量庞大的队伍始终是职业教育事业赖以发展的根本力量。要实现“十二五”期间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50%的目标,必然要立足于现有的这支职教师资队伍,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制度建设,引导他们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把成为“双师型”教师当作自己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在优化师资队伍内部个体成员能力结构的基础上,优化整个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类型结构。

就新教师培养而言,在“双师型”教师标准基本明确之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应该以此作为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工作的逻辑起点,按照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标准相一致的原则,基于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过程和岗位标准的科学论证,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环节、考核要求等各方面,全面重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方案,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诚然,“双师型”教师属于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难度大、周期长,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教育只是打基础,但是这些基础决定了他们职业生涯的目标和定位。

兼职教师是构成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不断推进以校企合作为方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兼职教师占全部教师总量的比例将越来越大,要从“十五”时期的10%提高到“十二五”时期的30%。但是,有专家认为:从生产一线聘请的兼教人员大多数“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能获得一些感性的知识和个别的经验,却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和规律性认识”。因此,这些兼职教师要通过职业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培训,借鉴国外工商行会“培训师”培训的形式,使他们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在能力素质方面不仅“会做”,而且“会教”,还能教得好,真正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

(三)中职“双师型”教师的管理

省级中职“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工作开始不久,其管理制度的建设还在不断完善之中。目前做出明确规定的主要是三项:一是省级“双师型”教师的申报及审核认定工作,每年定期办理一次;二是这些地方都建立了省一级“双师型”教师资源库或者中职教师资源及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省级“双师型”教师一概纳入其中管理;三是“双师型”教师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满必须通过复审,否则取消其“双师型”教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