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设备制造

机械设备制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设备制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设备制造

机械设备制造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方向

机械自动化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情景,我们要以我国国情为基准,逐步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机械自动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实现机械自动化要循序渐进,从简单技术的应用到复杂技术的应用、从低级设备到高级设备的应用、从不完善的系统发展到完善的系统,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1 机械自动化技术概述

机械自动化就是指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采用相关的智能化机械和相关装置在无人干预管理和控制的情况下,按照预定的程序或者相关指令来自行操作进行生产和制造的一种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的应用通常都是以计算机系统为主来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模式。机械自动化在出现之初主要是以自动控制系统为主的机械生产模式,是自动化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体现形式。一般来说,在目前的机械生产领域中,采用机械自动化对于提高机械生产效益至关重要,同时也实现了机械生产方向的改变与确定,为其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基础平台和发展基础模式。

机械设备自动化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以极大的便利。一般来说,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分析,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优化,从而减小劳动者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得整个社会生产水平迈向一个发展的新台阶,并由此进行延伸和扩展,最终达到电气自动化,提高国家机械生产水平。机械设备制造业是我国的基础工业,对国家经济基础命脉起导向作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先进程度也决定了国家经济的强弱。从我国具体的基本国情出发,使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走上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之路,不但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准,包括国际领域内已展露锋芒的某些新技术,而且坚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方针。

2 机械设备自动化发展趋势

我国形形的行业都受益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其所体现出的效益和优点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可以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生活需求,而且可以体现出可靠性高、节省能源的好处。目前,机械自动化技术俨然已经成为工业领域不可或缺的先进技术,其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

2.1 智能化

自动化控制技术是指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进行某种任务的控制工作,它在机械设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和推广极大的提高了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因此我们应该对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机械设备制造中的应用加以重视,并在实际操作中总结经验教训,为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机械设备方面的应用营造良好氛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目前已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智能化是机械自动化的标志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还将继续深化。实现机械自动化的高度智能化将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失误,进一步保障生产的安全性。未来机械自动化的智能化发展可以将现代心理学等知识包含其中,充分模拟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使生产更加拟人化和智能化。

2.2 绿色化

绿色制造通过绿色生产过程及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生产绿色产品。产品使用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我国的机械设备及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才能健康地走上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之路。绿色是从环境保护领域中引用来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将走向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C。人与人类社会本质上也是自然世界的一个部分,部分不能脱离整体,更不能对抗与破坏整体。人类必须从各方面促使人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和谐一致,制造技术的自动化也不能例外。制造业的产品从构思开始,到设计阶段、制造阶段、销售阶段使用与维修阶段,直至回收阶段再制造各阶段都必须充分计及环境保护。作为“绿色”制造,产品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是艺术品,以与用户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相适应,给人以高尚的精神享受、体现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环境文明的高度交融。每发展与采用一项新技术时,应站在哲学高度,反思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即必须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保持环境文明,制造自动化必然要走向“绿色”自动化。

2.3 网络化

网络化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从现状看,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虽然应用了网络化技术,但生产控制的网络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举例而言,在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生产时,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系统一旦发生问题,便不能继续正常生产产品,若是生产现场缺乏专业设计者或技术者,就得暂停产品生产工作。等专业技术人员解决系统问题之后才能继续进行产品生产工作,这在无形当中降低了产品生产效率。由此可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必然会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当出现产品生产问题时,便可利用网络中的信息技术、传感技术以及远程监控技术向不在生产现场的专业人员求助,产品生产问题便能得到解决,产品生产效率便能得到保证。

2.4 虚拟化

传统的产品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利用图纸进行,设计人员完成图纸设计后反复确认,之后再利用CAD进行辅助设计,最后进行生产操作。机械制造中的虚拟化,运用计算机技术在现实中能够通过控制制作过程进行模拟,完成机械制造产品的完全模拟,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实际工作中避免出现类似错误,从而确保产品质量,而且节省能源、财力、物力,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机械自动化未来的发展可以考虑将产品设计虚拟化。产品设计虚拟化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短时间内进行产品设计,提高设计的效率,同时能够进一步保证产品设计的精准性。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行业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同时对于机械设备自动化的要求也日渐提高。机械设备自动化的实现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求索的结果,自动化的水平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越来越强大变得越来越高。自动化技术不仅将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还能够将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将制造系统在市场上的变化能力大大改善,市场竞争力也会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晓明.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研究的认识和体会[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邱友梁.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难点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0:173.

机械设备制造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核电站 质量监督

1. 引言

核能是目前唯一可能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廉价能源形式。按照国家核电发展战略,我国在2020年将达到7000万千瓦装机容量。核电技术的安全性是核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核电设备制造质量是核电站建造期间影响核安全的关键环节,因此有必要研究探讨核电设备制造质量监督的相关技术。本文即以核电设备制造质量监督的实践,初步探讨了设备制造质量监督中的相关技术。

2. 核电机械设备制造质量监督基本技术

2.1 加强对开工制造授权点的监督控制,在制造源头上控制设备质量。

核电机械设备监督专用监督计划中往往要求对设备或部件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开工制造授权设置质量控制点(W或H)。质量监督员应对开工制造授权点的控制高度重视,对制造厂开工制造授权的控制,能掌握设备制造质量监督的主动权。开工制造授权期间,监督员通过对制造厂的人、机、法、料、环等准备情况的检查,能充分了解到制造厂的制造工艺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可以指出制造厂不合理、不正确或遗漏的适用文件、工艺步序等,并要求制造厂纠正。如开工制造条件不成熟就不能授权其制造,在制造源头上控制后续可能发生的质量等问题,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核电机械设备质量监督实际操作中监督员也可灵活实施开工制造授权。如对设备质量影响轻微尚不完全具备条件的次要工序,不影响合同及其附属文件的执行,质量监督员能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如在这种次要工序上临时加设H点),可有条件实施授权开工,明确授权范围。这种有条件授权是考虑制造进度为前提,一方面在制造质量受控的情况下促进了制造进度,另一方面也能缓质量监督员与制造厂的对立情绪,从而利于质量监督员开展质量监督工作。

2.2 NCR的控制管理,是质量监督员监督工作的重要方面。

质量监督员应监督审查制造厂的各类NCR(不符合项)及其分类。一旦设备出现偏离适用的工艺卡、技术规程、管理程序、相关标准与法规等,制造厂就应开启不符合项处理,但制造厂往往受本身技术水平、对标准技术规范的理解、企业利益的影响,对不符合项的识别、态度及其分类有所不同。质量监督员应依据监督程序要求、合同标准规范,充分利用专业技术知识,监督检查制造厂及时准确地NCR并对其正确分类。

质量监督员在审查NCR报告时应认真检查分析制造厂对不符合项的原因分析,监督检查制造厂合理制定NCR处理措施方案,防止质量缺陷的扩大和重复发生。监督员应依据掌握的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技能、工作经验,对制造厂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和制定的纠正措施的可行性作出准确判断,对制定的措施方案的效果作出预测,对制造厂制定的消极的纠正措施应及时与制造厂沟通和进行必要的干预。

跟踪验证制造厂实施纠正措施和评价制造厂对NCR的纠正效果。NCR的处理是业主最关心的事项之一,质量监督员是业主方委托的现场质量监督员,是业主的质量代表。质量监督员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经验和相关技术规范对制造厂的纠正行动进行跟踪评价,使业主对制造厂的制造质量状况能有准确的判断。

2.3 对合同及其附件的控制管理

合同交货进度的控制管理。质量监督员应按业主要求对设备制造进度实施有效控制,不同项目业主在进度控制方面对质量监督员的要求有所异同,有些项目业主要求质量监督员关注、汇报进度,有些项目业主要求质量监督员兼管、推进进度。质量监督员应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识别设备制造的工艺路线,对工艺工序的生产周期进行适当的经验性的评估,利用监理知识动态地判断关键工序路径,参考比对制造厂的生产进度计划,对制造厂的交货进度趋势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质量计划的控制管理。质量计划是重要的合同附件,一份合格的质量计划对制造厂开展制造活动和质量监督员实施质量监督都是十分便利的。有时制造厂往往对其认识不足,质量计划编制时重视不够,而进入质量计划执行阶段时违反质量计划的行为时有发生或多次升版质量计划,增加设备制造的质量风险和造成制造进度的延误。质量监督员是制造厂质量计划审查的第一关,监督员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熟悉正常的制造工艺,又是最为熟悉制造厂的当事人,因此现场质量监督员必须重视质量计划的预审查,核查工艺顺序、检验试验要求以及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这样的检查对制造商也是一项技术支持,同时能避免因质量计划编制不当或错误造成后期制造的设备质量问题或进度延误。

对设备技术规格书、采购要求、技术标准等进行控制管理。质量监督员对制造厂实施设备监督的直接依据是合同及附属相关文件,熟悉理解这些文件是监督员完成业主委托任务的基本要求。质量监督员应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才能真正掌握设备的质量技术要求,与制造厂才能有更好的技术沟通,保证对制造监督过程有准确质量判断,监督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才会有理有据,达到良好的监督效果。

2.4 熟悉制造厂的技术文件和质保文件

制造厂的技术文件是制造厂形成设备质量的技术保证,质保文件是制造厂形成设备质量的管理保证。质量监督员应对制造厂的技术文件和质保文件进行检查,保证制造厂的文件符合合同、标准、法规和质保大纲要求,同时通过检查熟悉理解制造厂的这些文件,清楚制造厂相关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当制造厂的制造活动发生偏差时,监督员就会“取之矛,戳之盾”,制造厂也就会“心服口服”地接受监督。

机械设备制造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市场化 管理 途径

一、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背景

机械公司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河南煤化集团鹤煤公司,是国家二级计量单位和全国煤炭行业二级企业,是一家具有独立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像机械公司这样历史欠账多、包袱重的老企业,要谋求生存发展,必须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彻底改变不利的状况。2009年,机械公司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在管理中引入内部市场化经营机制,当年工业总产值就突破亿元大关,企业扭亏为盈,职工年均收入以15%的速度增长。

二、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就是将企业内部的各生产系统、各单位以及单位内的各班组、各道工序,用市场、用户的关系加以链接,使各系统、各单位、上道工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转化为用内部价格所衡量的价值并为下道工序所认可的商品,实行有偿往来结算,以达到激励员工、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市场主体 构建核算体系

1、明确市场主体。机械公司划分了四级市场主体,构建了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市场核算体系。其中公司为一级市场主体,车间为二级市场主体,班组、个人分别为三级、四级市场主体。

2、制定结算价格。该公司收集整理了近几年来内部各个市场主体、各个工序的生产任务完成量、直接和辅助材料、水、电等消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参照外部市场价格,适当考虑一些运输费、仓储费和服务项目单价等,制定出一级市场各种原材料单价(即计划价)和水、电单价,并根据外部市场价格变化适时调整;其次考虑二、三级市场各道工序必要的电费、人工工资、设施租赁费和合理分摊费用等,分别制定出了各工种的工时单价;最后依据前期制定的原材料,水、电和工时单价,制定出了每种产品、每个部件、每道工序的内部结算价格,为产品在内部市场的相互结转与结算提供了保障。

3、完善计量手段。机械公司出台了《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建立了计量器具管理台帐,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保证了市场结算数据的准确。基层单位长明灯、长流水的现象不见了,他们主动调整班次避开尖峰和高峰用电,同时重新布局水管网,严格控制非生产性用水,据统计, 2010年与上年同期相比机械公司用水量下降20%,万元产值耗电量下降了8%。

4、规范交易规则。(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机械公司在往年运行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内部市场化管理运行方案》,使运行目标、推进措施更加明确具体。同时对市场结算、市场核算、市场价格、薪酬考核等20多项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根椐企业需要定期修订、完善,细化了管理。

(2)建立规范的市场结算体系。机械公司按照“收入-支出=工资”的运行模式,根据产品和服务内容,分为公司对车间“垂直结算”和各车间之间的“链式结算”两种方式,将各市场主体的“经营成果”与其收入挂钩,完全打破“大锅饭”的作业模式,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

(3)实行了隐患买卖制、科技成果收购制和时间买卖制。

从机械公司内部市场化管理经验中可以看出市场主体、价格

体系、计量手段、交易规则是构成内部市场化管理的四大要素,各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明确市场要素可以说是做好内部市场化管理工作的基础:一是确定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即交易对象,没有交易对象就谈不上市场,企业根据实际可选择推行二级市场运作或三级市场运作,确定各级市场运作主体,并明确结算方式;二是制定结算价格。结算价格是内部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没有价格就不能进行结算,价格不准确、不合理,就会出现经济纠纷和诸多矛盾,因此,在制定内部结算价格时,应力求价格准确、全面、合理。同时,根据内外部市场的变化情况,及时对价格进行修订和增删,使价格趋于合理。

(二)业务流程再造 优化组织结构

机械公司以“市场链”为纽带优化了业务流程再造,按照“生产产品――生产辅助――生产服务”三种职能,进行职能重组,以索酬、索赔和仲裁为手段,以流程再造为核心,以“订单”为凭据,重新整合管理资源与市场资源,在OEC管理平台上形成每一个人(流程)都有自己的顾客、每一个人(流程)都是零距离、每一个人(流程)的收入都由“市场链”来支付的管理运营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再造后形成的业务流程体系通过索酬、索赔和仲裁手段,形成业务流程“市场链”,在每一个流程内的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间通过索酬、索赔和仲裁手段,形成岗位之间的“市场链”。

2、以流程再造为核心:流程再造从根本上说是对原来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和整合,从原来直线职能型的结构转变成平行的流程网络结构,优化管理资源和市场资源的配置,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从结构层次上提高企业管理系统的效率和柔性。

3、以“订单”为凭据:单位本部从外部客户获得订单开始,以完成订单为目标,根据业务流程顺序分解形成一系列内部流程“订单”,通过内部“订单”履行达到完成终端客户的订单目标,流程之间以“订单”为凭据,形成市场契约关系。

4、以企业文化和OEC管理为平台:OEC管理贯穿企业整个市场内部链,流程之间的内部“订单”履行以OEC为管理保障,通过索酬、索赔和仲裁手段,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迅速的完成“订单”的各项内容。

5、以追求顾客满意度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市场链”,把终端客户的满意度无差异的传递给每一个业务流程和岗位,使每一个流程都有自己的直接“顾客”,每一个流程都与“市场”零距离。流程的工作方式是针对“顾客”的要求“主动做”,而不是“等待向上级请示后再做”,从而快速满足顾客的个性化要求。

(三)强化信息化管理工作

机械公司产品种类多、加工环节多、生产岗位多,各级市场主体、各类产品品种、各种成本费用等,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内部结算关系,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是很难实现的。为此,他们充分利用河南煤化集团鹤煤公司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发的内部市场化信息系统,将公司各车间、班组、员工当天生产的产品、成本消耗及时录入计算机,使每个市场主体能及时了解自己当天的投入、产出情况,改变了过去“先花后算”为“先算后花”的经营意识,并及时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地数据信息。对企业来说:一是可降低企业的库存,降低生产成本;二是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及时的获取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三是加速资金流和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

四、市场化管理运行效果

机械公司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效果显著:

1、增强了干部员工的经营理念。干部员工懂得了如何去管理、去算账。

2、节支降耗增效取得实效。2010年末该公司在产品比去年同期降低了35.9%,全员劳动效率比上年同期提高1.8%;库存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8%。

机械设备制造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设备;改造;管理

近年来,由于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进而带动了先关产业的发展,其中煤矿机械制造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机械设备生产量在不断增加,而且机械设备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煤矿机械设备制造业必须加强自身设备的更新和改造,提高生产技术,同时要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管理力度,降低设备损坏率,保证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

1.我国煤矿机械制设备现状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煤矿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形成了区域性产业,也成立了几个较大的煤矿产业集团,这些煤矿集团规模较大,财力雄厚,促进了我国煤矿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从事煤矿机械生产的企业较多,但是因为煤矿机械制造业机械设备的技术水平较低,加上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设备老化和磨损严重,加上部分业并没有及时进行设备更新,很多设备都是超期服役,安全保护部件已经失效,给安全生产埋下安全隐患。同时煤矿机械制造业管理不到位,导致生产设备在运行中磨损较快,生产效率不高,不能满足煤矿行业对设备的需求。

总体而言,我国煤炭制造行业的机械设备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自动化程度较低,设备老化严重,维修保养不及时,导致机械设备故障频发,造成很大的安全事故。但是从世界发达国家来看,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水平相对比较很高,设备的自动化、集成化趋势明显,比较突出的有德国德伯特、德国艾克夫等一些煤矿设备制造企业,他们根据当前煤矿行业的发展需要,生产了各种重型化、自动化等设备,为煤矿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努力。作为我国煤矿机械制造业要随着煤矿行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和改进生产设备,加强管理。

2.煤矿机械设备改造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制造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而数字建模技术和仿真模拟技术在煤矿机械制造业的设备改造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煤矿机械制造业的设备改造率,而且有效降低了机械设备的改造成本。

2.1.液压支架生产中的改造

液压支架是煤矿生产中重要的设备,也是煤矿机械制造业的主要生产产品之一,为了确保煤矿生产对液压加工的要求,煤矿机械制造业必须对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改造,以便满足液压支架工作的需求。液压支架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结构焊接-千斤顶配套-销轴类加工-铸锻件加工。综合上述生产环节,在液压支架改造中应该重视如下步骤:首先必须要对数控切割机进行改造,保证切割机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对切割下来的下料进行打磨、人工划线等工作,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该方法能有效提高焊接后构件圆弧过渡处的流畅性和光滑性,保证构件的质量和美观度。其次,在液压支架生产中还需要将普通车床用数控车床代替,因为数控车床能有效提高千斤顶内部构件的质量和销轴类加工部件表面的粗糙度,组合成千斤顶后,千斤顶的合格率才会提升。另外,该种生产工艺能有效减少铰接孔处销轴类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不仅增加了液压支架的灵活度,而且延长了液压支架的寿命。除此之外,在液压支架制造中还需要对退火炉进行改造,扩建退火炉,从而减少铸件的退火周期,能实现铸件加工速度的提升。

2.2.机械焊接的改造

焊接是煤矿机械制造业在设备生产中经常用到的工艺,改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在煤矿机械制造焊接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结构件在焊接后变形,因此必须要针对结构件变形改造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结构件焊接后变形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焊接中受力不均导致结构件中部分部位应力集中,从而发生变形。对此,在生产过程中要采用火焰矫正的方法,就是对钢材进行加热,受热后其应力会发生变化,从而在整个构件中重新分配应力,最终实现矫正变形的目的。因此对煤矿机械制造设备的改造必须要考虑如何寻找应力集中点,如何保证应力按要求释放。常见的火焰矫正工艺如下:(1)在结构件的底板或顶板隆起处采用点状加热。(2)当槽型结构件局部存在向上弯的情况时,矫正可以使火焰从腹板两侧向同一方向沿线状摆动,必要时可以进行一定的横向和循环摆动。

2.3.解决支架生产中“卡脖子”的问题

在支架生产工程中存在几个卡脖子的工序,为了保证支架的生产质量和效率,要对卡脖子的问题进行改造。(1)首先对镗床系统进行改造,延长了主轴轴承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设备正常的运行时间,减少了修机率。另外支架前后连杆镗孔的速度也有所加快。(2)镗床的改造。结构件整体镗孔限制了生产速度,镗床的精度和生产效率均比较低,在镗床改造中合理利用了龙门刨的床身、立柱、工作台、动力头等,改造完成了新的镗床,主要在纵向和横向上设立坐标系,增加了放大镜,构件的精度以及生产效率均有了大幅度提升,改造成本也较低。(3)板件加工设备的改造。在原先板件类加工中采用的是摇臂钻床,设备老化严重,需要经常维护,影响到生产效率。因此在其改造中将“84”部油泵用CB- 6型齿轮油泵代替,安装在变速箱上部空闲位置,使油泵维护时间从4个小时减少到1个小时,减少停产时间,由此直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煤矿机械制造业的设备管理

机械设备制造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教学;案例化;课堂教学;关键问题

1“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一门历史发展悠久的专业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理论实践专业课程,主要是教授学生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法、金属切削机床设计,典型部件设计,工业机器人设计、机床夹具设计以及物流系统设计和机械加工生产线总体设计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学生从事制造业工作打下基础,现已成为众多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学科本科教学中量大面广的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其包含知识面广、专业性强、实践性高等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时难度较大,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目前,由于本课程书本上的繁琐理论使学生无法理论联系实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极大的冲击,逐渐对机械缺乏感性认知,便造成了以下弊端:1)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或不足,在对其讲述中仍旧采用的是传统教学过程,即教师通过系统细致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大量知识的教学方法,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只是一味地接收教师的知识灌输;2)课堂气氛不活跃,目前由于网络的发达,很多学生处于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等的现象比较多,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太少,学生创新性思维难于得到有效培养;3)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考试只注重书中基础理论的考察,而较少注重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的考察;4)实践环节太少,导致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差,甚至有些高校所开的实验课与课堂重要的结构原理方面的相关联程度太少,从而影响力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充分理解,甚至使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可见,现今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兼顾到这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不到有效锻炼,这就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及互联网的普及,“翻转式课堂教学”在全国各所学校逐步慢慢推广,其教学模式逐渐变得可行和现实,可以将专业课程进行案例化、专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大学生实践平台,为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工科专业课程体制改革,以及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2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该课程改革的总体理念与思路就是将通过翻转式教学将实践、理论和设计三者相互融合,交叉进行,使得三个方面能够相辅相成,并相互促进,从而能够实现对该课程知识体系的完全理解与把握。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基于翻转式教学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基于翻转式课堂教学就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知识点难易等方面的因素,通过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重组,明确指出哪些内容需要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哪些内容需要以案例化为载体的翻转式教学,哪些内容是需要让学生进行深入讨论的部分,最后在教学活动中以传统教学和“微课-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主线,对整门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2.2“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案例化、专题化研究。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中需要以微课为载体的翻转式教学和需要让学生进行深入讨论的部分,考虑实践以及实习现场或者是实验室的相关设备和实物分析图,或者用用三维软件对某些难以理解的结构进行三位运动装配模拟仿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重构组合,结合理论讲授部分,将其相关部分以制作短小视频的方式制作成案例、专题,可以利用相关的平台让学生提前进行观看预习或者以点播式的方式先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2.3基于网络平台的实践环节加强研究。通过大学生科技竞赛、技能培训基地和校企合作研究,以及设置开放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打造学生真正的实践环节平台。在对课堂上没讨论完或没讨论彻底的问题或者课后遇到新的难题留在结合相关的实践环节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探讨,以便进行充分的探讨达到更深层次的认知。教师可将课堂上问题与解决方案,甚至精彩的讨论环节进行资源整合并上传网络,学生们永久可以下载保留。利用互联网将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体会结合案例化和专题化内容整理成微视频,通过论坛,微信以及微博、云空间等平台共享,让更多的人进来讨论,批评改正,优化提升。2.4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改进研究。通过尝试改变以往课程考核集中在期末,一卷定成绩的古老方法。在学习评价方法上可以做如下考虑:增加课堂提问环节10分、课堂分组讨论环节10分、实践与试验环节20分、基础知识理论考试50分、附加分制10分(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程度,选择一个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带有自己的思考的设计或解决方案来)

3改革方法分析

3.1改革目标。通过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专业课程进行案例化、专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完善相关教学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并加强了学生们学习时自主规划能力与探索能力,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更灵活的运用,尤其是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从而为郑州轻工业学院作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工科专业课程体制体制改革,以及推进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良好基础。3.2改革中的关键问题。3.2.1“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混合式教学体系设计及评价问题一方面,“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强调理论的讲解,但要与案例分析和软件工具紧密结合,最后要落实到专业技能的提高上来。另一方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软件操作,更要掌握一些其它深层次知识,如何建立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的混合式课程体系是本课题的关键性问题。3.2.2“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案例化、专题化课堂模块设计问题在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相关知识点进行案例化、专题化的过程中,如何结合交叉学科知识把短小精悍的视频设计的生动易懂,使学生把应该掌握的必要知识及能力融入。而课堂活动模块设计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环节,实际上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环节。教师课堂活动模块的设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案例化、专题化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活动模块设计是本课题的关键问题。3.3主要特色。3.3.1构建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在互联网新时代下对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突出“以基于翻转式教学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强化实践环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课程核心教学理念。3.3.2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授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3.3.3通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极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进而加强实践环节建设,体现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4结语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案例化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教学改革,虽然看起来过程繁琐,但是本课程的专业学科知识点明确,每一章一个侧重点,可以按章节来编排制作案例化素材,也可以侧重于一类结构、一类设计方案、一类方法的应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把一些重要的,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将它们案例化、专题化后展现给学生(可通过视频或动画),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提供学生进行学科专业学习的平台和渠道,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相信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加强学生们学习时自主规划能力与探索能力;通过这种混合式和探究式的教育方法,由于让学生们参与其中,可以使其思维得到更灵活的运用,尤其是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都金光 李晓忆 何文斌 马 军 单位:1.郑州轻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2.郑州轻工业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

【参考文献】

[1]李永春.关于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研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20):355-356.

[2]危卫华,连小莹,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J].价值工程,2013(27):258-259.

[3]丁江民,魏延刚.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专业课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