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本杰明巴顿台词

本杰明巴顿台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本杰明巴顿台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杰明巴顿台词

本杰明巴顿台词范文第1篇

影片出色的喜剧效果和政治讽刺意味让它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享誉全球,而作为英国喜剧表演大师彼得·塞勒斯的遗作,他在片中的演出也堪称经典。有人说《妙人奇迹》尽情嘲讽了传媒时代或电视时代人的异化,人变成了媒体动物或电视动物,就算是个大字不识、足不出户的,也可凭借电视上学来的一套把戏欺世盗名。

影片结尾一句台词让人印象深刻:生活是一种心态。这个感性虚幻的结尾为影片增加了几分哲理的意味。彼得·塞勒斯留给我们最后的背影,是手扶着雨伞像魔术一样走在水面上,这不啻于一位天才最好的告别。

《妙人奇迹》拍成于1979年,今天已是网络时代,除了影片中的主人公那样的电视动物,现在又多了种在虚拟空间没日没夜穿梭的网络动物,他们匆匆一瞥的不仅是电视,还有电脑屏幕,似乎一刻也停不下来。或许文字落寞的时代真的已经来临?适用话题:媒体的弊端,电视动物,改变,生活等。

《返老还童》

如果一个人,出生时是一个老头,几十年后越活越年轻,最终又变成一个婴儿在襁褓中死去,这样反自然成长的故事是不是很骇人听闻?《返老还童》就是这样一部电影,故事奇幻,发人深省。

其实,影片表现更多的是人们对于“生死命题”的追问。片中的主人公整个童年都被垂垂老矣的人群所包围,时常面对死亡的他却能十分适宜地应对,这本就是一个心理挑战,尽管他的心理成熟度很低,仅仅是个天真的儿童。

影片的结尾部分感人至深:我们所有的人都会经历父母的辞世,儿女的生长、成熟,自己的老去,而这部电影的结尾,当主人公本杰明·巴顿以老年痴呆症的头脑和婴儿的外表,在爱人的怀中逝去的时候,我们能够感觉到,导演是在用一种最好的方式来化解我们一生中紧随而至的悲伤。

本杰明巴顿台词范文第2篇

当《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中主人公杰玛面对命运从不低头,再无情的打压、歧视、羞辱、危险都不能阻止他对美好信念的不渝追求时,你是不是想象出了大小威姐妹从黑人区杀出来的血路?当《摔跤王》(The Wrestler)用拳拳到肉的声效画面以及手持摄像机摇晃的纪录片质感为我们展现落魄英雄重新赢得尊重的故事时,你是不是想起了阿加西以波姬小丝为分界线的职业生涯?当《本杰明巴顿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中,布莱德皮特返老还童的精彩表演让你感叹生命如果可以倒流时,你是不是为网坛那些老来俏的球员们感到钦佩?当《温布尔登》(Wimbledon)中爱情的狂热似乎只为男主角彼特带来好运,却令到利兹耽于爱情而分心赛场时,你是不是不禁唏嘘沃达斯科和伊万诺维奇的短暂恋曲。

《本杰明巴顿奇事》

本杰明在故事的开头用瞎子钟表匠的故事构建了一种人们不愿见到的状态――每个人都在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用电影里的话说是你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就像那个钟表匠,他的儿子活蹦乱跳地坐上火车去了远方,几年后却只剩一张通报儿子死讯的纸片飞回来。钟表匠由此变得愤世嫉俗。弄出一个反着走的钟挂在火车站,以此作为对这个世界的讥讽与反抗。这里面也寄托了一个所有人共同的愿望,希望未知的人生可以逆转。

但是,就像一条河流奔腾向前,人生永远不可逆转。不过,不可逆转的时间并不能阻挡你越活越年轻的心态。电影中本杰明的出世是人们共同愿望所催生的一种臆想,他生就一副快老死的样儿,却越活越年轻。细数网坛各位越老越精神的球员可谓不少。

埃德博格在1983年就包揽了四大满贯的少年组冠军。当人们在怀疑这是不是又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流星时,埃德博格在转为职业选手后交出了完美的答卷。1988年、1990年,埃德博格两度在温布尔顿决赛中击败贝克尔成为又一位草地之王。上世纪90年代早期,埃德博格仍然保持极佳的状态。年龄从来不是他的障碍,他直到30岁才退出职业网坛,带着包括6项大满贯在内的41项单打冠军和18项单打冠军离去。

1985年,17岁的贝克尔温网上一路过关斩将,问鼎了冠军。这时贝克尔正处于成名期。良好的开头令他充满自信,在网坛上一路高奏凯歌。除了1987年短暂跌落谷底外,1988年和1989年他代表西德队连续两次捧起了戴维斯杯――国家的集体荣耀远远比那个缺失的法网更重要。此外,1989年他还在美网和温网梅开二度,达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1991年赢下澳网后终于登上了ATP第一宝座。与众不同的是,除了球场上的表现外,贝克尔球场外的表现也颇有越活越年轻的迹象。德国网球天王的另一半从来不缺人填补,女友更新速度与微软的补丁更新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比约克曼闯荡职业网球圈子近20年,他的职业生涯称为辉煌绝不为过。1997年他曾达到世界排名第四的高峰。在亨曼、鲁塞德斯基、伊万尼塞维奇……这些和比约克曼同时代的球星早已纷纷退役之时,唯有比约克曼一直坚持到2008年的上海大师杯后才宣告退役,以36岁之龄打进大师杯是他越老越有魅力的最好证明。

当玛蒂娜・纳荚拉蒂洛娃21岁在温布尔登夺得职业生涯中的第一座冠军奖杯时。迈克・布莱恩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这时候年龄的横沟无疑非常明显。但在27年后,两个人联手出现在温网混合双打赛场上,并且一路打进了四分之一决赛。此时年龄的差距看上去居然缩小了。玛蒂娜还是那个叱咤网坛的玛蒂娜,夺得让人战栗的299个冠军奖杯的她在38岁还是可以笑傲球场的传奇。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其实就是一部关于小人物坚持梦想的故事。只不过对于男主人公来说,拉提卡就是他的爱情、他的信仰。最后,爱情的巨大动力让这个梦想坚持了下来。当他和拉提卡还有所有人在影片末尾随着一首热情欢快的歌翩翩起舞时,电影达到了情绪宣泄的巅峰。这是那种可以让你感受到魔力的电影。

这部电影中让男主角杰玛改变生活状态、从贫民窟摇身变成百万富翁的媒介是电视节目中一连串的选择题。其实人生就是一个由无数小选择题组成的巨大选择题。很简单――做出选择,承担后果。只不过电影中选择题的答案恰巧尽在杰玛悲惨的生活经历里。对于大小威廉姆斯姐来说,带领她们冲出贫民窟的是上天赋予她们的网球天赋以及她们自身对这项运动的热爱。

当电影镜头掠过印度贫民窟街头的破败时,我相信威廉姆斯姐妹小时候的环境比那里好不了多少。也许她们本来的生命轨迹应该会和其他贫民窟的孩子没有两样,在意料之中成长,上学或上了一半而辍学,长大后谋一份微薄的薪水,运气好的话嫁一个不错的男人,并且生一大群孩子,然后把所有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然而寻常生活也许不是她们最终的归宿,命运或许只是人类最神奇的发明。贫民窟的孩子们也许热衷于足球篮球,但是威廉姆斯姐妹的父亲选择了网球。这一个选择让威廉姆斯姐妹受益终身,也带给了全世界网球迷们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

大威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坦言自小过着苦孩子的生活,甚至有段时间不得不典当家里的东西来维持生计。尽管条件那么艰苦,在父亲的鼓励下,姐妹俩还是踏上了网球学习之路。现在她们势大力沉的发球已经成为了一种标志,将技术流的姑娘们遇到墙角,开创了网球中的暴力美学。

如今的威廉姆斯姐妹早已经是百万富翁,比赛奖金赚到手软,合约广告拍得不亦乐乎,甚至创办了自己的时尚服装品牌。不过,百万富翁的真正含义也许就在于相信生活,热爱生活,坚持一切美好的事物,生活终将以你对待它的方式、你的选择来对待你。命运,最终会给我们一个公道的答案。

《摔跤王》

《摔跤王》有着很多让我心痒痒想看的理由。比如主演,那个在《爱你九周半》里面帅到无可复加的米基洛克;比如奖项,这部片子获得了金狮奖最佳影帝。但是首先吸引住我眼球的是电影宣传上的那一张海报。海报上,长发的摔跤手垂头扶在摔跤台的围栏上,像是要挣扎着站起来。

在摔跤台上拼搏,在生活中挣扎,整部影片给人一种充满真实感的励志和感慨。你1000次地将我击倒,我就有1001次站起来的办法。从辉煌到跌入尘埃,再到勇敢站起来,这似乎正是阿加西传奇般不可多得的职业生涯。

阿加西经历过大起大落,他从一个性格叛逆、不修边幅的狂野少年到美国最有潜力和前途的网球天才,到后来跟波姬小丝结婚成绩一落千丈,再到成长为受人尊敬的网坛巨星。这曾经有过多少波澜,掌声与祝福的背后需要多大的坚持和努力?

电影中米基洛克扮演的男主角在生活中每遭遇一次挫折,他都会看着戒指和绿色的紧身球衣。他为此着迷因为它们是他唯一的朋友。这宛如阿加西的球迷们,即使在他因为波姬小丝而荒废网

球天赋时,他的球迷仍然不离不弃地站在他背后。

1986年,崇尚个性的阿加西第一次踏上职业网球赛场,所有的传统在他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不随波逐流,从来只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特立独行的他终于为网坛带来了石破天惊。人们发现了他不羁装扮下毋庸置疑的实力。

在进入职业网坛的第二年,阿加西就以外卡选手的身份在伊塔帕里卡网球赛中赢得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冠军头衔。1988年他7次进入ATP赛事决赛并6次捧杯,在法网和美网中也杀八四强,上升势头不可阻挡。很快,阿加西和他的竞争对手桑普拉斯一起成为美国网球新一代的领军人物,并帮助美国队在1995年赢得了戴维斯杯冠军。

1992年,在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中阿加西赢得了他职业生涯首个大满贯冠军。在1994年和1995年,他又分别加冕美网和澳网桂冠。从1995年4月起,阿加西连续30周排名世界第一。在1996年他又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单冠军,职业生涯到达巅峰期。

然而每个人都免不了从鼎盛的时期衰落下来。1997年4月,阿加西赢娶了著名花瓶兼影星波姬小丝。情场得意,赛场失意。为婚姻分心的阿加西在这一年中所参加的14站比赛中有8次首轮出局,世界排名居然迅速滑落至141位。

电影中落寞的兰迪很显然没想过从高处跌落至谷底时要怎么过活。但他知道没有抵抗的军队是可耻的,同样没有抗争与波澜的人生是苍白遗憾的。影片最后兰迪毅然决然地回到拳击台上,从倒下的地方重新挣扎着站起。这是最感动我的地方。

再看阿加西,在那段成绩惨不忍睹的时间里,他并没有让消沉毁灭了自己,而是决意去改变。于是那个球迷心中的不羁少年很快被一个更加大气沉稳的王者形象所代替。结束了两年甜蜜和忧伤掺半的婚姐后,阿加西的生活重心终于又重新回到了网球上。从此,世界上少一个怨男,多一个网球国王。1999年,他获得该年法网冠军,并且年终排名第一,成为第五位囊括四大满贯冠军的男选手。

“你听到欢呼声吗?这才是我的归属地。”摔跤手的这句台词也许是阿加西送给波姬小丝最好的离婚纪念词。

《温布尔登》

温布尔登是四大满贯中最古老的网球公开赛,这里的选手呈现出网球的最高水平和精彩战况,这里是网球选手施展拳脚的绝佳舞台。男主角皮特梦想着在温布尔登登上网球事业巅峰。但是在温布尔登获得辉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怀揣着梦想来到这里的选手有很多,然而最终登上至高荣誉巅峰的只能有一个。

来自美国的种子选手利兹给皮特带来了转机。成绩优异,个性迷人,相貌甜美的她深深吸引着彼特。在爱情的滋润下,彼特在赛场上开始所向披靡,成绩骄人。网球生涯的光明前景在彼特面前徐徐铺开,然而爱情的狂热似乎只为他带来好运,却令到利兹耽于爱情而分心赛场。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不禁开始深深佩服起导演理查德・朗克莱恩的远见能力。这简直就是网坛伊万诺维奇和沃达斯科的影院真实版本。

伊万诺维奇自从去年赢下法网后瞬时变成了球技和美貌结合的最佳代言人,更成为各种体育兼时尚杂志封面的不二人选。当镁光灯集体聚焦在她身上的时候,沃达斯科不知道正在西班牙的哪片沙滩黯然徘徊。直到2008年9月不知不觉两个人情愫暗生,走在一起的时候,沃达斯科在网球圈才以伊万男友的身份迅速走红,其效果甚至大于他之前在网球圈打拼攒下的总和。

本杰明巴顿台词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影片名 文化差异 翻译 中美两国

理论上来说,电影是用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展现的一种社会生活的反映。其特点完全可以满足人们想要通过更丰富更真实的方式去感受生活的愿望。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电影和它本身的文化,无论是对本国的还是外国的电影片名显示出更多的兴趣,并尝试弄懂原片译名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特征。美国电影正是牢牢抓住了大众文化的本质,并依赖于电影本身轻松娱乐,精彩卓越的内在特性建立起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电影市场上不可撼动的商业地位。显而易见,电影片名提供了直接有力的功能,不仅可以显现影片内容,传达语义信息还能树立起整部影片的感情基调。可以说,一个合适的片名能引起人们的观影热情,进而增加票房收入。因此,当美国电影想要进入中国市场时,片名翻译对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具有商业效益同时还受到中国影迷的关心与热爱。然而,翻译工作者必须要尊重一定的翻译原则与方法,并掌握大量的文化知识与深厚的语言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还需意识到翻译并不是一对一机械地相对应,它需要基于影片内容和在中美两国之间不同的文化接受能力。自从我们知道电影片名蕴含羞深厚的文化背景,与其对语言的理解能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此一来,我们在翻译片名的时候需要寻求其差异中的共性并尽最大可能地保留其原片的文化意义与语言风格。严格地来说,翻译工作者不应该仅仅为了追求纯粹的经济利益而忽视翻译原则与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

本论文将分析讨论美国电影片名的翻译,从中发掘并解读中美两国间的文化差异。通过原片片名与译名版本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分别是:价值观念的差异,审美观念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的差异。

一、电影片名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文化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本土风俗和实践经历、传统节日、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思考方式等等。具体而言,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时间流逝由人们创造出来的产物,因此也是一种历史现象,社会和历史的累积。事实上,文化就是一种积累,我们可以称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为文化。然而,文化的概念能随着社会进程而不断发展,其内容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能确信的是,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会创造不同的文化观念与价值。因此,当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交流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中击究其巨大的差异。

要想更深入地了解文化与电影片名的关系,我们必须先我们必须找出文字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根据基本理论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以及文化的一种反映,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单词是语言的载体,语言可以由字符号来表示。文化与词之间的关系妙不可言,不同地方文化显示出不同差异。电影是现代艺术的交流媒介形态,它是属于文化,展示了其特殊的文化表达的内涵。电影翻译不仅包含了字幕翻译,还有电影片名的翻译。当然,电影片名是电影翻译的第一和最主要部分。电影片名是由语言构成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电影片名可以直接提供和体现其一定的文化。翻译版本就是用目标语言的文字来转述原来的版本。显然,哪个国家用自己的文字来概括和表达电影片名这就准确地反映其内在的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是区别与其他国家的。因而,电影片名翻译必须到关注文化因素。人们可以通过电影片名的翻译获取并了解有关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二、中美文化差异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体现

(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一部美国喜剧,Meet Parents讲述了一个男人准备向女友求婚的故事,但得到的获准之前,他还必须要征得他女友父亲的同意。男主角不得不直接面对女友的父亲,而在这一个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闹剧。这部电影的标题并没有直译为《去见父母》,而是翻译为《拜见岳父大人》。译者运用“拜见”,“大人”这样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吸引到更多的拥有传统的价值观的中国观众来观看这部影片。这部片名的翻译显示出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价值观念的文化差异。美国价值观崇尚个人自由与个人权威,这种价值观念使得美国人对社会地位与等级差异的观念意识不强。相反,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则充分尊重伦理道德,强调社会地位与等级观念。这部片名的翻译就能反映出中国人对长辈的一种尊重态度。

(二)审美观念的差异。The CuriousCase of Benjamin Button是由大卫-芬奇导演的一部美国浪漫幻想剧。影片的主演布拉德-皮特,与年龄反向的女主角由凯特-布兰切特饰演,上演了一场爱与奇幻的纠葛。该片在北美上映于2008年12月25日,讲述一个人,出生时是一个老头,几十年后越活越年轻,最终又变成一个婴儿在襁褓中死去的这样一个奇异的故事。所有在他身边,他知道并爱着的人都先于他老去,最终一步步先于他死去。当影片在中国发行时,其译名没有直译为《本杰明-巴顿奇事>,而是翻译成《返老还童》。这个由四字成语组成的中国文字,不仅形式优美,表达适当,还高度概括了影片的主题。

中庸的哲学思想完全影响了中国的文化,所以中国人特别强调平衡之美的审美观念。在美学中,中国人更喜欢和谐与平衡的音韵标准,并经常使用四字这种独特现象的词汇在翻译的过程中。无论原版的文字有多长,总是能运用四字成语来概括与表达影片主题内容。但是美国并不过多注重文字的美学,强调文字的平衡音韵标准,或者他们根本不需要用词汇的平衡音韵来显示其语言之美。而关于在文字上的审美观念差异在其他美国电影片名的翻译版本中均有体现。像是,While You Were Sleeping《二见钟情》,Dead Poets Society《春风化雨》,Flipped《怦然心动》,Catch Me If You Can《逍遥法外》,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Gone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Of Mice andMen《芸芸众生》。

(三)思维方式的差异。美国电影,theThird Man,美国百部经典影片之一,最初翻译为《第三者》。看到这个片名,观众很容易误解为这是一部道德。事实上,影片所指的第三个人是在一场车祸里的第三个证人。考虑到影片所要传达的内容与信息,中文译本改为《黑狱亡魂》,比之前的版本更贴合主旨。因此,从这部美国电影片名的翻译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但它们都具有相似性的差异,理解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减少和消除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的重要举措。中国文化非常重视伦理道德,而其语言不仅形式优美,也寓意深远,蕴含道德观念。但美国文化与之不同,它更强调逻辑思维推崇直接简洁的表达方式。

(四)社会习俗的不同。美国电影Dragon Heart,直译过来就是《龙的心》。然而在中美文化中对龙的理解与认识却是存在差异的。龙被视为神圣的图腾和民族的象征在中国历史文化里,但在美国文化里,龙是一种巨大凶猛的怪物,是残暴和邪恶的象征。由于社会习俗的差异,中国观众会认为《龙的心》是关于爱国主义或善良正义之类的影片,但事实是,龙在这部影片里是邪恶的化身。考虑到其差异,电影被翻译成《魔龙传奇》,而不是《龙的心》。我们知道,语言是传统文化与社会习俗的产物。中国与美国的社会习俗差异必然反映在其各自的语言中。也就是说,同样的事物在一种文化里会被充分尊重,而在另一种文化里未必产生同样的共鸣。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合作经济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北极光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大兴安岭地区文联

矿物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